篇一:眼是笨蛋,手是好汉
许多年前,读小学,每天放了学,母亲便让我和妹妹帮着推磨,看看磨盘上一堆苞米,再看看炕上一袋袋粮食,心里就没劲,嘀咕着,什么时候才能够磨完呢!母亲说,别老看磨盘,双手抱紧磨棍,一直推下去,活总有干完的时候。往手里吐口唾沫,低着头,只管推。一个小时后,一家人三天的粮食磨出来了。
30年前,家里承包了十几亩地,一年到头忙,农活多时,看看都发愁。记得一年麦收时节,我们家种了八亩麦子,只靠我和妹妹母亲收割麦子,父亲胳膊残废,只能打个下手。人手少,麦子多。看着满地里望不到头的麦子,我真是畏难发愁,浑身无力,蹲下割一气,站起来看看,还是看不见地头。泄气牢骚,对母亲发火,埋怨承包的地多。54岁的母亲始终不言语,打上头,弓腰在麦畦里,便不再起身,一直割到地头。母亲说,别看这么多麦子,眼是笨蛋手是好汉,干着干着就完了。
在母亲的鼓励下,我和妹妹横下心来,埋头苦干,起早拉晚,不上十天就收割结束。
当金晃晃的麦子堆在场院上,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为自己的劳动,为自己的坚持。我们自己完成了任务,节省了雇人的开支。想到母亲的那句话,眼是笨蛋手是好汉,很是佩服母亲的哲理。
眼睛往往放大面前的困难,误导你,麻痹你,从心理上打败你。世界上有许多事情,被眼睛迷惑。所以不要完全相信你的眼睛。有一分困难,眼睛会给你放大十倍。只有双手,默默无闻,扎扎实实,一点点地做下去,一点点地消却眼前的活计,直到战胜一切困难。手是真正的好汉,一个顶天立地的忠实伴侣。它诚信于我们,面临一切困境,冲锋在前,即便再艰险,不离不弃。
人的一生,只要坚持动手,什么事情都可以成功。
离家在外工作,每逢碰到困难,我会想起母亲的这句话。无论在哪里,只要双手在,你就有了好汉相帮。你就会养家糊口,你就会为社会奉献。所以,善待你的双手,那是你的财富。
篇二:盲女孩的光明世界
由于流感后严重的并发症,斯薇塔在黑暗里度过了14年,生活瞬间坠入了万丈深渊。各种各样的手术、民间医术、东方巫术都没能使她的病情好转。父母常常对她说:“斯薇塔,视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绝不能对世界失去兴趣。”
斯薇塔非常自信,她在上中学时就是优等生,后来考上了法学院,所有的教科书都由妈妈念给她听。5年之后她成为惟一一个靠自己辛勤的汗水拿到该学位的盲人。拿到学位后的第一周她就找到了工作。虽然看不见,但这个女孩却拥有一个健全的善于思考的大脑。
斯薇塔常常利用午休的时间给我发邮件,信里带着各种各样的笑脸符号。下面这些信我几乎一个词都没动过,只是在拼写上做了些小修改。针对盲人的电脑软件为她朗读了我的回信。这个我偶遇的、热情的盲女孩,每天穿行于地铁和办公室之间,引来无数路人注视的目光。我多想讲讲关于斯薇塔的事儿,写写她的幸福生活!但我觉得她用自己的声音讲出来是再好不过的了:
“大脑就像是个神奇的小盒子,在听了一段时间的课文之后,大脑会把它变成各种语调的声音,我不再只是理解单个的词汇,而是把握全部内容,就像看电影一样。你可以想想,深夜里躺在黑暗中妈妈是怎么念书哄你入睡的,她都为你念了些什么?我就是这么做的。”
“失明之后我试图不让疾病占据我的整个生活,然而很难做到。每每想着我到生命的最后都还可能是个孤单的老姑娘,心里就特别难过。我的世界里曾一度只有声音和拐杖,爸爸、妈妈、朋友、镜子里自己的影子都是黯淡无光的。但有一天我的世界豁然开朗了,因为爸爸妈妈一再鼓励我,教我认识自己,并告诉我要如何行动。他们放弃了寄宿学校和家教,为我选择了专为视障的孩子开放的学校。我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在开放的空间里触摸。渐渐地,我踩着凹凸不平的沥青路,沿着道路的拐角,再听听脚踩在沙地上的声音,闻着街角处麦当劳里薯条散发出来的香味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了。”
“善良的人们总是会对那些拄着拐杖,带着助听器或者是坐在轮椅上的人怀有同情之心。他们打心眼儿里感谢上帝,庆幸这种事没发生在自己身上。人们常常觉得我会落后于别人。我每天走在这美丽的大都市里,人群里总有人会投以诧异的目光。他们帮助我过马路,告诉我说:‘在高峰期别乘地铁了,就待在家里吧。’每每这时我都会回答:‘我也是这匆忙上下班的人群里的一员,还有人在等着我呢。’”
斯薇塔走在路上,行人看到她就会在心里默默地想:这个女孩儿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你瞧,斯薇塔正穿着漂亮的风衣,挤在地铁里去跟心上人约会呢!那天她刚好完成了一个项目,她可是大老板的得力助手。作为一位高级律师,斯薇塔的业余生活也过得充实而丰富多彩。她去剧院看歌剧,听音乐会,与朋友们聚聚,永远都那么精力充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常常会有人问我:‘你有男朋友吗?他能看见吗?’曾经有一位小伙子追过我,他也是盲人,在莫斯科大学念数学系,聪明且浪漫,他通过电子邮箱给我发送情歌。这个男孩儿觉得我没有回应他仅仅是因为:他也是个盲人。但并不是这样,要知道我自己也看不见。失明并不能成为真爱的阻碍。在很多人看来,我们残疾人被剥夺了很多,甚至包括爱情,因为人们总是很容易爱上一个健康、富有、自由的人,却很难爱上一个盲人。但我就遇到了真爱。”
“我有一个疼我理解我的丈夫,他叫伊万。在婚姻登记处他温柔地牵过我的手,放在新娘要签字的地方。或许,爱情就是这种盲目的感觉,让人失去理智。伊万从不认为我是个盲人,他常常觉得我能看见世界,甚至能读懂人的心灵。每当我茫然无助疲惫不堪的时候,他总会安慰我说:‘亲爱的,别担心,人生总有不如意的地方。命运有时候就像一杯水,总会有被打翻的时候,但是没有关系,我一直在你身边。’”
斯薇塔常常不能立即给我回信,因为她很忙。但如果你打开她的邮件,就会发现她永远有说不完的话,她会写写丈夫、父母的事儿,讲讲最近又看了什么书,学会了跳什么舞,会计和游泳又学得怎样啊,编织里有什么小乐趣。看那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明媚和温暖,你就知道这个女孩拥有一切,因为她的心永远向着光明。
篇三:99分的人生
他从小就有个理想,就是做玉雕师傅,把那些最不起眼的石头雕刻成精美的工艺品。
1958年,他有幸进到玉雕厂。第一天上班,他看到师傅们正打着赤膊站在一块大石头前汗流浃背地打磨,他于是明白,做玉雕不单单是专注地雕刻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体力与脑力的结合。他心里暗暗发誓,要做就做到,终有一天,要雕出众人瞩目的作品。
3年后,他出师了,考级作品,他用尽了全身的心力,雕出了一件精美绝伦的无可挑剔的作品。好些高级工艺师围着他的作品微微笑着,看得出来非常满意。他很自信地期待着评委们打出全场的分——满分,可是分数打出来,却只有99分。他很气愤地质问评委:明明可以打100分,为什么要扣掉我1分?
面对他的质疑,评委们却心平气和地微笑着。最后一个高级工艺师,终于忍不住对他说:扣掉你1分,是为了你好!为我好?他很不解,继续追问。人家告诉他,只有99分,你还有前进的余地,要是给你100分的满分,你就走到尽头了,明天也就根本没有希望了。
他突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人只有不满足现状才能不断地进步。从此,他不再沾沾自喜,也不再自以为是,而是更加积极地投身工作。虽然前辈们的优秀作品早已经深深地印入他的脑海,但他并不局限于那些已经定好的条条框框,而是推陈出新,勇于开拓和创造,执著地走更加艰辛的探索与创作之路。
他永远记得那位工艺师说过的话:给自己99分,才有进步和希望。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30岁那年,他终于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干,进入国家玉雕大师的行列。
他就是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李博生,他的许多作品,都被作为国宝级礼品送给尊贵的外宾。他的玛瑙作品《无量寿佛》获得过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
李博生说,人要活得有激情,有动力,就要为自己找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篇四:世上没有哪一种成功,不是有备而来
加拿大有一种蜂鸟,身长仅3.5英寸,可它却能连续不断地飞越500英里的海面。500英里的宽阔海面,一只小小的蜂鸟又是怎样飞过去的呢?它小小的身体内为什么有着如此大的力量?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这些小小的蜂鸟,在飞越海面的前夜,它们都做了些什么呢?它们首先使自己进入冬眠状态,以降低生命的消耗,此时它保持体温所需的能量只需正常能量的五分之一,从而限度地储存了飞越海面所需要的能量。等第二天太阳升起,天气变暖,蜂鸟就会立刻醒来,勇敢地向着茫茫大海飞去……
原来,小小的蜂鸟之所以能飞越宽阔的海面,因为在成功的前夜它做到了:耐心地等待──使自己进入冬眠状态;积极地努力,不断地积蓄能量,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一旦光明在前,机会来临,就勇敢地向着理想的目标进击。
如果你也像蜂鸟一样毫不起眼,你也可以像蜂鸟一样创造成功的奇迹,只要你在成功的前夜,像蜂鸟一样做好了一切充分准备。
再来看看我国南方的一种蝉,它的身长仅1.5英寸左右,可在夏天,它的叫声大得惊人,它那小小的身体里为什么能发出如此大的声音呢?
一次,我查阅百科全书,想从中找出蝉发声的奥秘。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蝉的生殖过程:公蝉和母蝉交尾后,公蝉就死了,剩下的母蝉,就用它尖尖的尾巴,插到树皮里产卵,产完卵,也从树上掉下来死掉。然后,卵孵化,成小虫,落在地上,钻进土里,靠树根的养分过活……
然而,你知道这种小虫在土里的时间是多久吗?它一直要在土里潜伏17年!孕育17年!17年后才能钻出泥土,从蝉蜕里挣脱,飞上树枝,从而人们听到了“一鸣惊
人”的蝉鸣。
小小的蝉,为了这一声不同凡响的鸣叫,一直等待了17年!
原来,蜂鸟“一飞冲天”的背后,蝉“一鸣惊人”的背后,均是耐心等待、积极努力、不断积蓄的结果。是啊,世上没有哪一种成功,不是有备而来。
篇五:沙漠里的千里马
一个着名老中医的女儿,天生丽质,因为生在医学世家,自幼就对医术有所感悟。后来小姑娘上了医科大学,又读了研,毕业后,顺利地进了市中医院。工作两三年,业绩不错,又因为貌美,她慢慢在中医圈里小有名气,有些患者甚至慕名去找她看病。
本来就应该这么顺风顺水发展下去了,不料因一次偶然,她的人生出现了大转弯。
那天,一个电视台的导演去看病,正逢她当班。导演见她端坐那里,气质不凡。正好台里要拍城市宣传片,需要一个女医生的形象,导演便请她出演。这当然是个好事,她欣然应允。本色出镜,她表现得相当不错。后来电视台做一档医学健康节目,找不到合适的主持人,导演想起她来,力邀她去试试。
这就不是闹着玩的了,如果去了,就等于换了职业。虽然也还跟医学有关,但那是电视台的主持人,可不是医院里的医生。而这两个职业比较起来,当然还是前者对一个女孩子的诱惑更大。反复思量之后,她决定放弃多年研习的专业,去接受那个光鲜的挑战。
试镜通过。她就这么摇身一变,从一个每天给病人把脉看病的美女医生,变成了在镜头前滔滔不绝的主持人。
最初,她非常满意自己的这次华丽转身。尽管做电视压力很大,但那种成就感也是空前的。她忙着给自己充电、练习发音,加快脚步适应工作节奏。
电视台那是什么地方?美女扎堆,人才如流。她这样的,放在医院里非常出众,一扔到电视台,立刻就没影儿了。
她也渐渐感觉到自己做主持人完全没有做医生那么游刃有余,每次做节目时都是绞尽脑汁、胆战心惊,仿佛每天都在爬一座看不见顶峰的山。但不管怎么努力,台领导还是对她有种种不满——嫌她脸圆不上镜,嫌她语速慢,嫌她声音哑……从容貌到应对能力再到专业素质,都只能给她及格分。每次审片会上,各种各样的意见都会劈头盖脸落到她身上,面对那些挑剔指责,她真是郁闷得要死。但那也不能怪领导,人家说得都有道理。而有些东西,真不是依靠后天努力能修炼出来的,比如声音,比如口才。所以尽管难受,尽管委屈,她也只能憋在心里,哀己不幸,怒己不争。
外人只看到她的光鲜亮丽,哪里知道那背后的辛酸眼泪。
她后来回头想,觉得那些做医生的日子简直太轻松愉快了。那时候她有从小到大的专业积累,也有天生的对医学的悟性,加上貌美懂事,患者和领导都对她欣赏有加。那才是属于她的土壤。她想,如果一直留在那里,她的人生要比现在快乐一百倍。但是显然,她已经不可能再回去了。
就好像一匹千里马,本来在草原上跑得好好的,却忽然被人发现有耐寒耐渴长途跋涉的能力,于是经不住诱惑,投身到了向往已久的沙漠。可是在沙漠里的千里马,哪里是骆驼的对手,它的优势被埋没,成了队伍里最差的一员。可是等它承认自己不是在沙漠里奔跑的料,却已经置身沙漠腹地,不可能再回到草原重新起跑了。
其实社会进化到这个份儿上,分工已经极其细化、精准,实在容不得你三心二意、临阵磨枪了,你必须拿出自己的强项来,用的时间和精力来打造,如此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你是说相声的料就全心全意把相声说好,不要因为歌唱得也不错就想着改行去唱歌。一副好嗓子对你说相声可能是个很好的辅助,但拿它当主业就未必能成事儿了。
这是很多优秀的人一生碌碌无为的原因。他们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世界,不知道自己秀的地方在哪里,也不去坚持自己最擅长的项目。弃优从劣,颠倒主次,于是你成了沙漠里的千里马,貌似怀才不遇,其实是选错了路。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