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庄子·秋水》
【原文】
“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故事】
“邯郸学步”这句脍炙人口的成语,源出于《庄子·秋水》。书中写道:辩士公孙龙,向庄子的门徒魏公子牟,请教学习庄子哲学的方法。公子牟先是用"井底之蛙"为喻,大大嘲笑了公孙龙一通,说他学识浅薄;最后又讲了个故事,以拒绝公孙龙的请求。
故事大意说: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好看。北方燕国寿陵地方,有个少年,不顾路途遥远,千里迢迢地赶到邯郸,来学习当地人的走路姿势。他成天呆在大街上,观看人家怎么走路,边看边琢磨人家走路的特点。又摹仿着做,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再跟那个人后边走几步。可是费了很大劲,学来学去,总地不象。这个少年心里想,也许自己多年习惯了原来的走法,所以学不好,于是他索性丢掉了原来的走法,从头学习走路。从此,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既想要着手脚如何摆动,又要想着腰腿如何配合,同时又要留意每上步的距离,....把他弄得手足无措。他一连学了几个月,越学越差劲,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法,反而把自己原先的步法也忘掉了。最后他的钱花光了,不得不返回寿陵。可是他已经忘记怎样走路了,没办法,只好狼狈地爬了回去。
后来,人们从这个寓言故事概括出"邯郸学步"这句成语,用来比喻盲目摹仿别人的长处不成,反而丧失自己固有技能的人或事。这个成语也写作了"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名句。现在邯郸市区并关,有座跨沁河两岸的拱券石桥,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成,人称"学步桥",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命名的。
【寓意】
不要盲目崇拜别人,要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