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古代聪明寓言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齐景公来到已被兼并的原诸侯国纪国视察时,在其京城内发现了一只金壶,打开一看,只见里面藏着一幅用红笔写就的帛书,上书八字箴(zhen)言:“食鱼无反,勿乘驽(nu)马。”

齐景公将丹书握在手中把玩一阵之后,不禁击掌赞道:“对呀,为人行事的确应当如此。吃鱼只应吃一面,不要翻动,因为鱼腥味是能使人作呕的呀;出门时应当不骑那种跑不快的马,因为它缺少耐力,走不远啊。”

晏子在一旁听了,赶紧纠正道:“这八个字说的并不是您理解的这个意思。所谓‘食鱼无反’,是在告诫国君和大臣们不要贪得无厌,不能将民力耗尽,否则就会损伤国家的元气;所谓‘勿乘驽马’,则是比喻国君不能将品质不好的人放在身边,委以重任,否则他们就会误国害民呀!”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解释,不觉频频点头,但同时又不解地问:“既然纪国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它又怎么会亡国呢?”

晏子回答说;“这是有原因的。我听说,凡是有道的国君,总是将一些治国安邦的至理名言公开张贴在大街小巷,广而告之,让全国上下共同遵守,同时发动民众随时监督;而纪国虽然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却将它投注到金壶之中,束之高阁,并不实行。您想,他们这样做,能不亡国吗?”

这个故事说明,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篇二】

西晋时期,江南地方有一个名叫夏统的人,他饱读诗书,见解独特,才干出众,智慧超人。夏统的才学远近闻名,踏入仕途的机会很多,可他心里明白官场黑暗腐败,看不惯达官贵人们互相倾轧,却争着剥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世道,因此不愿意做官,不管谁来请他,他都不动心,安于清贫的生活。

有一次,夏统乘船到京城洛阳去给母亲买药,刚好碰上太尉贾充带着家人和手下,一大帮人前呼后拥地乘着一条豪华的大船在洛河上游览,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

贾充身边有认识夏统的,就指点着告诉贾充说:“太尉,那个就是有名的江南才子夏统啊!”

贾充早就听说过夏统的才名,偶然相遇,很是高兴,就派人请夏统过来小叙一番。

夏统也不推辞,来到贾充的大船上和他一块儿喝酒说话。谈了一会儿,贾充发现夏统果然满腹经纶,分析事理头头是道,确实名不虚传,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想推荐他在京城做官,以培植自己的势力。哪知他刚流露出这个意思,夏统马上就不高兴了,再不肯答话。

贾充心想:“这个人还挺清高,看来需要我用点手段。在荣华富贵和成群的美女面前,有谁会毫不心动呢?于是,他吩咐下去,要手下的士兵排成威严的仪仗队列,想使夏统羡慕这种威风的排场;接着又召来一队涂脂抹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把夏统围在中间翩翩起舞,香风扑鼻,希望能勾起他对美色的贪欲。”

可是,任凭贾充想尽了办法,用尽了伎俩,夏统始终都无动于衷。他只是默默地端坐船中,脸上的表情十分冷漠,好像对身边的一切都没有感觉似的。

贾充气愤极了,但也无可奈何,恨恨地咬牙骂道:“这小子简直是个木头人,石头做的心肠,一点常人的感情也没有!”

夏统不是没有感情,他只是洁身自好,不愿与官僚们为伍罢了。他这种面对威胁利诱仍毫不屈服的高风亮节,直到今天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需要有夏统这样刚正的气节和坚定的意志。

【篇三】

晋国的中行寅面临大敌,家族就要被人灭亡了。他急忙找来给自己负责祭祀的太祝,准备问罪处罚他。

他怒气冲冲地询问太祝:“你为我祭祀,肯定祭品不肥厚,斋戒时也不诚心。结果现在触怒了天上的神灵,导致我亡国,你为什么要这样呢?”

太祝简回答道:“原来的君主行密子,只有十乘车。可他并不觉得太少,只是担心自己的德行不够,生怕有一点儿过错。现在您已经有了战车百乘,您却不仅不担心自己的没有道义德行,只是嫌战车太少。您就知道多造战车战船,这样势必增加了对百姓的赋税。赋税劳役一多,百姓自然不满意,对您诅咒责骂。而您以为真的光靠向上天祈祷,就可以为家族带来福运吗?民心不服,上下都背离您,咒骂您,您也会灭亡。您只指望我为您的祈祷祝福,然而全国都咒骂您,我一个人的颂扬祝福能比得过全国人的诅咒责骂吗?您的家族面临灭亡难道不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吗?我又有什么罪过呢?”

中行寅听了太祝简的话感到万分羞愧。

中行寅行将灭亡不去寻找自己的原因,反而责备太祝。他哪里知道,其实他灭亡恰恰是因为自己的贪奢引起民心不满。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