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具有文学的价值,而且具有丰厚的思想内容,中国人许多卓越的见识往往蕴藏在寓言之中,可以说不了解中国的寓言,就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文学,也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人的思想精华。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都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从这里能够瞭望到一个新鲜的天地。那里不仅趣味无穷,还可以领悟无数的世理。


柳季与岑鼎


从前,鲁国有个宝贝,叫作岑鼎。这只岑鼎形体巨大,气势宏伟雄壮,鼎身上还由能工巧匠铸上了精致美丽的花纹,让人看了有种震慑心魄的感觉,不由得赞叹不已。鲁国的国君非常看重和珍爱岑鼎,把它看作镇国之宝。


鲁国的邻国齐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国力很是强盛。为了争夺霸权,齐国向鲁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进攻。鲁国较弱,勉强抵挡了一阵就全线溃败了。鲁国国君只得派出使者,去向齐国求和,齐国答应了,但是有个条件:要求鲁国献上岑鼎以表诚意。


鲁国的国君很是着急,不献吧,齐国不愿讲和;献吧,又实在舍不得这个宝贝,如何是好呢?正在左右为难之际,鲁国有个大臣出了个主意:大王,齐人从未见过岑鼎,我们何不另献一只鼎去,量他们也不会看得出来。这样既能签订和约,又能保住宝贝,难道不是个两全之策吗?妙啊!鲁国国君拍手称是,大喜道,就照你说的这么办!


于是,鲁国悄悄地换了一只鼎,假说是岑鼎,献给了齐国的国君。


齐国国君得了鼎,左看右看,总觉得这只鼎虽也称得上是巧夺天工,但似乎还是不如传说中那样好,再加上鲁国答应得这样爽快,自己又没亲眼见过岑鼎,这只鼎会不会是假的呢?又能用什么方法才能验证它的真伪呢?要是弄得不好,到手的是一只假鼎,不仅自己受了愚弄,齐国的国威也会大大受损。他思前想后没有法子,只得召集左右一块儿商量。一位聪明又熟悉鲁国的大臣出点子说:臣听说鲁国有个叫柳季的人,非常诚实,是鲁国最讲信用的人,毕生没有说过半句谎话。我们让鲁国把柳季找来,如果他也说这只鼎是真的,那我们就可以放心地接受鼎了。齐王同意了这个建议,派人把这个意思传达给了鲁国国君。


鲁国国君没有别的路可走,只得把柳季请来,对他把情况讲明,然后央求他说:就请先生破一回例,说一次假话,以保全宝物。柳季沉思了半晌,严肃地回答道:您把岑鼎当作最重要的东西,而我则把信用看得最为重要,它是我立身处世的根本,是我用一辈子的努力保持的东西。现在大王想要微臣破坏自己做人的根本,来换取您的宝物,恕臣不可能办到。


鲁国国君听了这一番义正辞严的话,知道再说下去也没有用了,就将真的岑鼎献给了齐国,签订了停战和约。


柳季如此守信用,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好品质。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诚实信用是无价的,任何宝贝都不能与之相比。无论何种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放弃做人的根本。


藏贼衣


有个小偷,想去偷点东西来换些吃食。一天夜里,他找来找去,那些大户人家的门上都上着大锁,结实极了,他怎么也弄不开。


转来转去,这小偷终于找到一户人家,两扇门板破破烂烂的,不费多大工夫,小偷就打开门进到屋里了。他东翻翻、西看看,到处寻找值钱的东西。可是这一家实在是一贫如洗,除了些破桌椅烂抹布,简直找不出一样可以换钱的东西。小偷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暗自叫苦:唉,我的天!我怎么倒霉成这样,这家人简直太穷了,根本没什么可偷的,叫我白费了这么多工夫和力气!


要空手回去,小偷实在是不甘心,他继续四下里仔细搜寻,一双贼眼滴溜溜乱转。过了一会儿,他果然有所发现——床头放着一坛米。小偷思忖道:没法子,就把这米拿回去煮饭吃吧。可是连坛子抱回去太重了,既不方便又可能拿不动,还容易让人起疑心……哎,对了,不如这样……


小偷一拍脑袋,计上心来。他脱下外衣铺在地上,然后回过身子去取米,想把米倒在衣服上包走。小偷闹腾了这许久,将床上睡着的丈夫吵醒了。借着照进屋里的月光,丈夫瞧见了企图偷米的小偷,生气极了:这个坏蛋,我家里这么穷,他竟然连的一坛米都不放过。本想大声叫抓贼,又怕贼一时急了伤人,怎么办呢?丈夫悄悄一伸手,把小偷铺在地上的衣服拿起来,藏进被子里面。小偷取了米回头,却发现衣服不见了,又急又恼。这时,妻子也醒了,惊慌万分地问丈夫:房里窸窣(xisu)作响,是不是有贼呀?丈夫回答说:我醒了半天了,哪里会有贼呢?小偷听见这夫妻俩的对话后,忙高声喊道:我的衣服,才放在地上,就被贼偷了,怎么还说没有贼呢?这时邻居们全被吵醒了,听到这家喊贼的声音,纷纷跑过来抓,小偷来不及逃跑,只得束手就擒。


小偷竟然忘了自己的身份,贼喊捉贼,暴露了目标,终于被擒。凡是丧尽良心算计别人的人,到头来只会算计了自己。


盲人坠桥


一个瞎子过桥的时候不慎把脚踩出了桥面。他身体一倾,几乎栽倒在桥下。幸好桥栏杆上的横木挡了他一下,于是他用双手抓住了栏杆,而身体却悬在半空中。


瞎子以前曾不止一次在这座桥上走过。尤其是在那春雨过后、山洪暴发的日子,他过桥时听到桥下哗哗作响的流水声,真有点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可是这一次瞎子过桥,正值秋高气爽、小河断流的季节。一般的人过桥看得见桥下干涸的河床,走在桥上有走旱路的感觉。然而瞎子却没法看到河中的情形,他凭以往的经验判断,认为桥下必定是水流湍急的深渊。因此,他失脚以后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抓住桥栏杆不放,一边奋力挣扎着试图爬上桥去;一边急切地希望得到他人的救助。


当时从桥上经过的人,看到瞎子抓着桥栏杆有惊无险、盲目恐慌的情景,既好笑又怜悯地指点他说:用不着害怕,你双脚离地不远,松手就可以着地。瞎子不相信这话。他心里想:不肯拉我一把,却要我松手掉下去,这不是存心坑人吗?想到这里,他不禁绝望地大哭起来。


不一会儿,瞎子力气耗尽,两手一滑,身体坠了下去。出乎瞎子想像的是,他还没有来得及感受空中失重、丧魂落魄的投河悲哀,顷刻之间双脚就触到了地。以至于他落地以后身体打了一个踉跄才站稳了脚跟。原来这桥下真如那路人说的一样,一点水都没有。瞎子这时才松了一口气。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早知道这桥不高,下面没有水,我就不会吊在栏杆上吃苦头了。


瞎子因看不见路而坠桥,并不是一件可笑的事。瞎子心目中关于坠桥危险和人们会扶危济困的合理想法被桥不高、河已干的特殊环境所扭曲,这才成了虚惊一场的笑料。这一现象告诉我们,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完全信赖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事。


巫师的诚与灵


古时候楚国人风行求神敬仙的祭祀活动。无论是为了让家里人除病消灾,还是为了让天下风调雨顺,楚国人都要摆上筵席,请来巫师,祈求上天显灵。


当时的荆楚乡间曾出过一个名噪一时的巫师。他每次主持祭祀活动,只求乡人备办一些普通的祭品,而自己则以饱满的激情、虔诚的态度和祈祷的歌舞去迎神送神。其结果非常灵验,他一次又一次使求神治病的人恢复了健康;使盼望丰收的人得到了好年成。人们因此而把这个巫师看做神的使者,遇事都争着去请他来帮助解决。


过了几年之后,这个巫师在祭祀前向乡民们提出的要求起了变化。他让人准备的祭品是满桌鲜肥的牛羊肉和整坛的好酒。可是人们满足了他的这些要求后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巫师的祭祀越来越不灵验了。祈求治病的人常常在祭祀以后不久就死了;祈求五谷丰登的人得到的往往是饥荒。乡民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气愤,然而却弄不明白这里面的原因。


有一个人见大家迷惑不解,七嘴八舌地对巫师议论纷纷,于是走上前去点拨他们。这个人对乡民们说:前些年我曾到这个巫师的家里去过。那时他家里人少、负担轻,他心里没有什么牵挂,所以祭祀的时候内心虔诚、精神专注。他每次祭祀完了不求从祭品中牟取好处,而是把祭品全部分给大家。神灵见了这样的巫师还有不应许降福的道理吗?然而现在他生养了一群子女,为了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衣食上的需要,这个巫师每次都把祭品拿回自己的家中。既然他的祭祀仅仅是为了收取好处,对神灵已经失去了虔诚的信仰,那么神灵怎么会来享受祭品的香气,并降福于我们呢?由此看来,这个巫师现在祭祀不显灵,并不是因为他由从前的神明变成了如今的愚蠢,而是因为他一心牵挂着自己的私事,没有真情顾及他人的缘故。


这个故事用前后不同的巫师形象和祭祀效果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排除私心杂念,才能尽职尽责地搞好工作,从而为社会作出贡献。


照抄呈文


东汉恒帝在位的时候,有个有钱人想谋个一官半职当当,一来是为了威风威风,二来也好借权力多弄些钱财。于是他狠了狠心,拿出一笔数目可观的钱来打节,果然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在太守衙门里当属官的职位。他穿上官服,戴上官帽,趾高气扬地走来走去,心里非常得意。


这个有钱人得意了没几天,就遇到难题了:有一篇奏事的呈文必须由他写,然后交给太守审阅。他以前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汉生活,从没想过要去学习,什么都不会,这回要叫他写呈文,可使他为难了。


这个人着急地在家里踱来踱去,整天都吃不下饭、喝不下水,只是愁眉苦脸地叹气。他妻子见他这样,就给他出主意说:邻居张三念过几年书,认识不少字,你去求他帮你写一篇,不就行了?这人一拍脑袋: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他急急忙忙地跑到张三家,央求张三说:老兄啊,这回你可真要帮帮我呀!你也知道我没认真读过书,哪里会写什么呈文,要是太守怪罪下来,那就不得了了!张三听了搔搔后脑勺,想了想说:不是我不帮你,我实在也不会写这种文章。这样吧,我听说很多年前有个叫葛龚的人,他的奏事呈文与得很好,你就去照他写的抄一篇吧,用不着再费脑筋了。


这个人听了大喜过望,赶紧回去把古书翻了一个遍,总算找到了葛龚写的文章。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抄将起来,连一个字都不改,原封不动地照抄下来。到最后,他抄顺了手,竟然忘了改呈奏者的名字,将葛龚二字也抄上了。


第二天,他把呈文交给太守,太守看了,气得吹胡子瞪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马上就把他给罢免了。


这个人不学无术,靠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来蒙混过关,终究是要露出马脚来的。我们要吸取他的教训,平时刻苦学习,认真钻研,遇事不要不懂装懂,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办事,才能够获得成功。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