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滇红之乡的西南部、万明山脚下有一个少数民族村-风庆县郭大寨乡团山村,距政府驻地

15公里,国土面积

5.4平方公里,全村辖

15个村民小组

529户农户

2154人,其中

427户

1704人,涉及

14个村民小组,纯

小组

11个,与汉族杂居小组

1个,占全村人口的

79.6%。

全村山高地陡,属山区、半山区,年平均气温

16.5℃,年平均降雨量

1450毫米,属中亚热带温凉气候。地理条件恶劣,生存条件极为困难,大多数

人仍处在温饱线以下。距团山村委会

3公里处,有一座绿绿葱葱的高山,名为万明山,海拔

2905米,山顶冬季积雪,登临其巅,可纵览群山,山上有一古寺遗址,至今香客不断。境内居住着的彝族

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保留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传统的村寨建筑,传统节日有赶庙会(

农历四月初八)、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至二十六)、七月半、十月朝等,流传着

人起源的传说、金银饭的传说、葫芦笙的传说及火把节的传说。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是彝族等许多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俗称“火把节”。居住在凤庆县郭大寨乡团山村彝族

人过火把节,沿袭着古老的习俗并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节日文化景观。

人视火把节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来临,各家要接回已出嫁的女儿,人人身着节日盛装,祭祖祀神,燃起火把,击响大锣,唱火把歌,跳火把舞,共祝物阜民丰。过节这一天几家人凑起来杀一只羊或杀鸡煮肉,二十四这天献山神祭田祭地,二十五吃过晚饭立火把、打歌,酒在打歌场上喝。

火把节的由来

关于火把节,在

人心中有着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传在很久以前,

部落里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喜雀姑娘,周围众多部落着领都被喜雀姑娘的美貌所倾倒,早已垂涎三尺,欲以武力进攻

部落,霸占喜雀姑娘。喜雀姑娘不愿看到族人和亲人遭受战争的欺辱和蹂躏,毅然献身火海,以死回报族人。后来族人就在喜雀姑娘遇难的山上燃起篝火,敲响锣声,挥舞火把,跳起大锣笙,以示纪念,故而相沿成习。

另外有一个传说:

早在很久以前,世上万物都有语言,人类能与所有动植物进行交流对话。有一天,天上出现了七个太阳,大地上炎热得让所有的生物无法生活,到处是熊熊大火和浓烟,万物面临着生存的威胁。于是,人类就和动物植物在一起共商对策,大家一致推荐白猴王上天去找龙王,谁知龙王只有一只盛满水的大缸,那正是人间所需要的雨水,他一生气就把桌子掀翻了,缸里的水倾泻人间,这雨一下就是七七四十九天暴雨。整个世界被水淹没了,大地上听不见任何声音,漆黑一片,不分白天黑夜,人类无法生活。当时河水上面飘着一个大葫芦,里面躲着姐弟俩人。于是玉皇大帝派来寻找人类的灵鼠啃出个洞,救了姐弟俩,后来姐弟俩人结为夫妻。为了生活,丈夫到没有被水淹的大山去取回火种,点燃绑在牛头上进行耕种,就这样人类得到了光明,世世代代生息下来。后来人们为纪念这对夫妻,就把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定为火把节,沿袭至今。

火把节习俗

(一)祭田祭地庄稼:从农历六月二十至二十五。二十晚黄昏时分跳锣正式开始,跳锣队伍点起火把,敲击大锣。村民们将各自在家中祭祖或到田间地头祭田,成群结队进入各家各户昼夜击锣循跳,直至走完全村。

(二)祭狗:

农历六月二十五。先喂饱了狗再用餐,以示纪念祖先。

人至今仍然保持着不吃狗肉的习俗。

(三)山歌对唱:

农历六月二十六。由团山村

族歌舞表演队出演

6个节目,接着就是山歌对唱,这是

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日子。

(四)洒火把:农历六月二十五晚上至二十六。由当地头人带领着全村

村民,到田间地头、村寨角落进行,洒火把,求吉祥。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