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高中课件 > 导航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发表时间:2025-02-20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精选4篇)。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篇1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篇2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3、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4、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5、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6、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7、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8、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9、"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0、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1、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2、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3、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4、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GSm600.COm

15、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6、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17、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1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1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2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2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2、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23、图象是曲线的不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24、人们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结论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25、严格地讲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气阻力影响较小时,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近似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26、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记录自由落体轨迹时,对重物的要求是"质量大、体积小",只强调"质量大"或"体积小"都是不确切的。

27、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时题目中不点明这一点,我们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

28、自由落体运动是无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实际物体的运动有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过大,这时就不能忽略空气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后阶段,阻力很大,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29、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可取9.8m/s?或10m/s?,但并不是不变的,它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30、四个重要比例式都是从自由落体运动开始时,即初速度v0=0是成立条件,如果v0≠0则这四个比例式不成立。

31、匀变速运动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32、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但这并不是一定的,也可取与v0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

33、汽车刹车问题应先判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3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3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36、产生弹力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37、某个物体受到弹力作用,不是由于这个物体的形变产生的,而是由于施加这个弹力的物体的形变产生的。

38、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与物体的重心位置无关。

39、胡克定律公式F=kx中的x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不是弹簧的总长度,更不是弹簧原长。

40、弹簧弹力的大小等于它一端受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受力之和,更不是两端受力之差。

41、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42、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43、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44、各种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45、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46、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和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

47、画力的图示时要选择合适的标度。

48、实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

49、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零。

50、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伸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51、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52、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使用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53、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54、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55、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56、一个力分解成的两个分力,与原来的这个力一定是同性质的,一定是同一个受力物体,如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静止,其重力可分解为使物体下滑的力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不能说成下滑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57、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58、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59、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

60、物体受力为零时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为零时受力不一定为零。

61、牛顿第二定律 F=ma中的F通常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应的加速度a就是合加速度,也就是各个独自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当只研究某个力产生加速度时牛顿第二定律仍成立。

62、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无先后之分,力改变的同时加速度相应改变。

63、虽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出,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但不能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因为牛顿第一定律所揭示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在牛顿第二定律中没有体现。

64、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65、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a,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66、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时注意合力与分力不能重复计算。

67、注意F合=ma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选择正方向,一般我们选择合外力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68、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

69、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70、有时加速度方向不在竖直方向上,但只要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也处于超、失重状态。

71、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72、国际单位制是单位制的一种,不要把单位制理解成国际单位制。

73、力的单位牛顿不是基本单位而是导出单位。

74、有些单位是常用单位而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如:小时、斤等。

75、进行物理计算时常需要统一单位。

76、只要存在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合外力,物体就做曲线运动,与所受力是否为恒力无关。

77、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沿该点所在的轨迹的切线,而不是合外力沿轨迹的切线。请注意区别。

78、合运动是指物体相对地面的实际运动,不一定是人感觉到的运动。

79、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80、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际上就是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的合成与分解,如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81、运动的分解并不是把运动分开,物体先参与一个运动,然后再参与另一运动,而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从两个方向上分析物体的运动,分运动间具有等时性,不存在先后关系。

82、竖直上抛运动整体法分析时一定要注意方向问题,初速度方向向上,加速度方向向下,列方程时可以先假设一个正方向,再用正、负号表示各物理量的方向,尤其是位移的正、负,容易弄错,要特别注意。

83、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故其v-t图象的斜率不变,应为一条直线。

84、要注意题目描述中的隐蔽性,如"物体到达离抛出点5m处",不一定是由抛出点上升5m,有可能在下降阶段到达该处,也有可能在抛出点下方5m处。

85、平抛运动公式中的时间t是从抛出点开始计时的,否则公式不成立。

86、求平抛运动物体某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时要注意应该用矢量相减的方法。用平抛竖落仪研究平抛运动时结果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与同时平抛的小球同时落地,说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但此实验不能说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87、并不是水平速度越大斜抛物体的射程就越远,射程的大小由初速度和抛射角度两因素共同决定。

88、斜抛运动最高点的物体速度不等于零,而等于其水平分速度。

89、斜抛运动轨迹具有对称性,但弹道曲线不具有对称性。

90、在半径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能由角速度大小判断线速度大小,也不能由线速度大小判断角速度大小。

91、地球上的各点均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及角速度均相等,各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故各点线速度大小不相等。

92、同一轮子上各质点的角速度关系:由于同一轮子上的各质点与转轴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同,因此各质点角速度相同。各质点具有相同的ω、T和n。

93、在齿轮传动或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摩擦传动中接触面不打滑)装置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皮带上各点及轮边缘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94、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就是物体的合外力,但变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不一定是合外力。

95、当向心力有静摩擦力提供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运动状态决定的。

96、绳只能产生拉力,杆对球既可以产生拉力又可以产生压力,所以求作用力时,应先利用临界条件判断杆对球施力的方向,或先假设力朝某一方向,然后根据所求结果进行判断。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篇3

1、磁现象:

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的分类: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

②来源:天然磁体(磁铁矿石)、人造磁体;

③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2、磁场:

磁场: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对磁感线的认识:

①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本身并不存在;

②磁感线切线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就是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

③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在磁体内部正好相反。 ④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应磁场的强弱,磁性越强的地方,磁感线越密;

3、地磁场:

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指南针:小磁针指南的叫南极(S),指北的叫北极(N),小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偏角: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极方向稍有偏离(地磁偏角),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学者沈括。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篇4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行。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留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N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其次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静摩擦力的详细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依据平衡条件,二是依据牛顿其次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留意事项: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肯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

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1摩擦力基本要求

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推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2、通过试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把握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及变化范围。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推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4、会运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5、知道动摩擦因数无单位,了解动摩擦因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6、能用二力平衡条件推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爱好

爱好是较好的老师,有了爱好,才情愿学习。情愿学习,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长期坚持,就产生了较稳定的学习爱好—志趣。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成长生涯中必不行缺少的一件事。经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效。

2、把握学习策略,擅长整体把握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学习之前,先从整体、宏观去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方法、结构和思路、内在的规律关系等,再从局部、细节入手,把握各自学问点,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调应用,在应用中内化、感悟,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丰富同学们的学问结构,建立多节点相连的学问网络。

较后再从整体的角度端详学习过程,对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学问能充分的理解和应用。如“序言”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先粗读课本,从封面、插图、名目到各章内容、支配题例等,整体上了解高一物理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内容,是如何支配的。然后再说“序言”的内容,我们仍旧是先找出“序言”分几部分,每部分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该核心问题举了哪些例子等,之后盼望同学们通过序言的学习达到如下共识识:高中物理的有用性、好玩性;有信念学好高中物理;学好物理有法可依。

3、把握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

物理学习同其他学问学习一样,大的方面,应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再复习巩固、再练习深化提高等环节。小的方面,要重视听好每一节课和做好每一道题。对教材内容,第一遍读时要细、慢、思、记。仔细研读,明确思路,乐观思索、辩析概念,把握规律,学会应用。做练习,要遵循“读、审、建、构、解、思”六步骤。即拿到一道题后,要读明题意,审清条件,建立联系,构造模型,正确解答,分类(反思)。

对待复习,要做到准时复习,抢在遗忘之前进行。要有效复习,举一反三、纵横联系,留意学问结构的充实,留意技能、技巧的把握。在学习过程,留意合作学习,强调与老师、与同学的合作和沟通,不怕出丑,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勇于质疑,和老师、同学共同理解、共同进步。

对待现实事物和现象,要有问题意识,有意识地从物理学的眼光去端详,在情景之中培育探究精神。重视过程学习,加强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还要勤动手、多试验、细观看、善(总结),获得直接(阅历),培育实践力量。

还要留意物理学问和方法与(其它)学科学问与方法的交叉与渗透,相互借鉴,触类旁通,从微小处加以比较和思索,发觉别人所没有发觉的方法,增加创新力量。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没有一个现成的完全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只有每个人依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摸索出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4、树立学习信念,增加耐挫力量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盼望同在。每个同学都要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念,同时要有足够的心理预备,学好物理决不是一蹴而就的。确定有困难,确定受挫折,但要永不言败,永久追求,增加耐挫力量。

要熟悉到学习是一个过程,只要乐观投入,你的学问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会发生乐观的变化。学习的结果也是多元的,收获也是丰富的。在学习的阶段性评估中,和自己的过去比,学问把握的丰富了,解题方法增多了,感觉自己提高了,从而对自己增加信念;和其他同学比,我有肯定的优势,还有一些不足,精确定位,找准努力方向。要自我激励,不要自我挫败;要接纳自己、宽容自己;自我观赏但不自我沉醉,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欲了解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高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相关文章

  • 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五篇) 初中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1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
  • 2025初一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收藏3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英语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year+3:100]初一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11、名词的复数 ...
    时间:02-10
  •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汇集9篇) 初二英语下册知识点 篇1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1)、(2)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严格规范课前准备工作,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课后反思,做好培优辅差工作。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标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英语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 高中二年级英语知识点有哪些(精选9篇)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如何把教学计划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标高二英语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高中二年级英语知识点有哪些 篇1一、低年级段总目标: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
    时间:02-09
  •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 课件之家栏目精选:“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时间:01-30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