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课件资料 > 导航

牡丹颂作文

发表时间:2025-06-04

牡丹颂作文(经典9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牡丹亭》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牡丹颂作文 篇1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故事写的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认出是此女子便是那个曾在梦境中与他在牡丹亭畔幽会的女子。夜里杜丽娘向柳生说出原委,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从小就被灌输封建礼教知书达理的思想。但残酷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到正值青春期的她。一首《诗经·关雎》便惹动了丽娘的情思,她并不认为这是宣传什么儒家礼教的作品。而认为这就是一首恋爱诗,是一首撩动了无数少女春心的诗歌。而久困闺房的丽娘更是在家里后花园那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这说明了呆板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住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欲,从而更加揭露了当时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

虽然杜丽娘的行为与当时社会有许多不符,但这并不影响作品的情节发展。作者也便是通过“大家闺秀”的她做出不是大家闺秀的行为而来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读完作品,我不得不被杜丽娘的勇敢,坚持与真情所感动。一首“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是他们最初的邂逅。而后花园一梦之后,丽娘便相思成病,一病不起乃至天逝。而在现实中,杜丽娘与柳梦梅至始至终压根就没见过面,更别谈什么真爱了。那又是什么导致了丽娘伤春而逝呢,难道就真的是那一个梦吗?不,不是的。梦境或多或少加速了悲剧的产生,但梦境紧紧是促成悲剧的一个道具,而不是主要原因。试想在如今21世纪的'我们有谁会因一个虚幻的春梦而相思死去呢?如今一见钟情的几率都小的可以忽略,更别谈什么为梦怀春而死了。而在杜丽娘那个年代,在那个真情被压制,人性被束缚的年代,这或许不过就是一个再也寻常不过的事情罢了。

在古代,女子必须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经常就躲在自己的闺房中绣花练琴作画。在出嫁之前见到的男人估计也就他父亲,兄弟,再有也就是家丁了。那么偶然间突然见到一个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而后风度翩翩的男子,有几个能不一见倾心的。而严酷的教条根本不允许这种私订终身的事情发生。但往往物极必发,越加以束缚,就越能激发人性去挑战。就说今天,男女平等,见到异性的机会多了,社会也开明了,很多人都能在寻寻觅觅中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幸福快乐的生活。又怎会有那么多抛弃家庭而私奔的悲剧呢。

所以说到底,就是封建礼教无情的压抑了人性,造就了无数悲剧的产生。

再有的感触就是杜丽娘的真情了。虽然仅仅是一梦之缘。但也无法浇灭心中那被烈火燃烧的情思。天逝之后,她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见到了柳梦梅。而冲破这些困难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多么坚定的毅力。都说爱情是有期限的。而丽娘当了三年的鬼魂,却仍然对梦梅念念不忘,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圆梦。而现今又有多少异地情侣因忍受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而选择分手,成为陌路人。我想说的是在今天我们勇敢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同时,请不要轻易放手,爱情总是需要坚持的。

《牡丹亭》一书中,语言优美,文中更有很多词藻优雅的词曲。例如《山桃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

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还有离奇的想象,虚幻的仙境,以及死而复生的离奇动人情节。促使它成为文学巨著。

而《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丹颂作文 篇2

有一本书最好是在静晚上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是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是在生离死别中吟,那還是《牡丹亭》。

偷偷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询问自身:梦究竟是什么?于丹说,梦只事关情结,只事关一个人心里的体会。汤显祖却道:梦里之情,何苦非真?天地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非常简单,便是摆脱深闺大院,恍然间,见到哪个真实的自身,捡起那份遗落的本真。直言不讳罢,原先姹紫嫣红开遍,似如此附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哪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深刻的怀想。

杜丽娘,这位生在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叙述的爱情小故事所触动。梁梦里,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此后欢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殊不知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人死之后,其妈妈将她葬在花苑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轴,忆起梦里佳人。他不管不顾开棺处死的风险,掘开杜丽娘的墓葬,让她起死回生。几经曲折,两个人最后兴得皇上赐予婚缘,此后相随相伴,相识恩爱。假若缘定三生,就算穿越重生存亡,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一样,它沒有皇家宫苑,沒有金盆玉石,仅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青石板,满园春色,也有那一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也许假如丽娘不摆脱那深闺大院,沒有看到袅晴丝吹来闲院落,摇漾春如线的风景,这一段爱情是否会锁进封尘中,不容易出現呢?不,它会出現。因为它的身后有二颗脱去凡俗的心。这便是《牡丹亭》交给我非常幸福的美好。在哪个宋明理学抑制,封建社会胁迫的时代里,杜丽娘释放个性化,追求幸福,是福還是祸?我讲,是福。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越来越固执英勇,勇于为爱情舍弃性命,敢于在朝堂以上据理辩驳,慷慨陈词。仅有为随意,为信心拼搏的优秀人才会越来越至情至理。我想这至情至理便是本真,《诗经》中关关雎鸠便是丽娘找寻本真的刚开始。实际上,每一个人心中有缺少不上本真,缺少不上真实的自身。丽娘不应该甘于礼教,因此她超越自我,寻找幸福;林逋不应该求生在污秽的官场,因此它隐于湖畔,梅妻鹤子;严子陵不应该安于荣华富贵因此他逐梦青山绿水,无拘无束。请相信,人有时候会很微不足道,微不足道到眼瞳在清亮也会被别人当做冰穹,光辉立在身旁,却没法被庇佑,但人有时候会因为微不足道而强劲,要是他坚信自身,超越自我,实际上人的本真很强劲。

我想,我该再次打开第一页,由于爱情的小故事沒有终点,自身的完成沒有终点站。今夜,也是一静夜。

牡丹颂作文 篇3

星期六,妈妈带我到东坡公园看牡丹花展。

一进公园,里面人山人海,还有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向前奔,哇,牡丹花的颜色多得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有黄的如金、白的像雪、红的似火……一朵朵、一丛丛、一簇簇,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片片灿烂的朝霞,还发出迷人的香气,让我闻得心花怒放。

一阵风吹过,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花儿,像婀娜多姿的仙女在跳着舞,我凑近一朵名叫“金阁”的牡丹花仔细观赏,它的颜色很特别,它的花瓣有两层颜色,外面一层是粉红的,里面一层是淡黄的,再加上金黄色的花蕊,显得更加美丽、可爱了。我还看见花上有只小蜜蜂一会儿飞到这,一会儿飞到那在采蜜。妈妈告诉我,牡丹素有“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的`美誉。

啊,牡丹!你那高雅的身姿,雍容华贵的花朵,五彩斑斓的颜色,令我陶醉!

牡丹颂作文 篇4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度过了春风和煦的春季,转眼又是一年夏天,想来我已在这里呆了有两年的光景了,时间的流逝总是让人产生许多的联想,无论怎样,总归还是在心底留下了一丝痕迹。

初次踏进这片校园时也是一个夏季,那天的太阳并不是很热,伴着微凉的风,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在朋友的陪伴下递交了学费,自那一刻起,我就成为了这所学校的学生,我回过头看了看这里:白色的教学楼在时光的侵蚀下略显老态,但却透出一分沧桑的感觉,旁边是几株法国梧桐,翠绿的叶子在阳光下轻轻地摇曳着,为这所学校平添了几分生气。

后来我便开始了属于我的高中生活,虽说偶尔也会因为一些琐事而感到困扰,但总体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我就在这平静的时光中消磨时间,慢慢的,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间消逝。

当我回过神来时已经到了高一下半学期了,不知为什么,那几天的气温格外的高,也许是会考临近,老天也在替我们着急吧,毕竟会考的重要性,也是仅次于高考的。

可留给我们的时间终归是有限的,很快便到了会考的日子,那天,我早早地就到了考场的门口开始等待考试,尽管复习的还算可以,但心底还是有一些紧张,所幸,一直到考试结束,我都没有出现什么状况。

后来我在操场散步时,无意间瞥见在夕阳下矗立的教学楼,鲜艳的红光落在白色的墙上,墙上的疤痕隐约可见,旁边树的影子浮现在墙上轻轻晃动,但一切却又是静悄悄的,这种静谧让我心底有了一丝触动。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现如今我已经是一名准高三的学生了,在学习的.重压下,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供自己娱乐,偶尔有些空闲,也只是在校园中散步,每次下午晚自习前,我总会在学校的池塘边驻足一会儿,看池中的鱼儿欢快的游动、看湖面的落叶漫无目的的飘荡、看湖面被风吹起的道道涟漪、也看池中央的假山屹然不动。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老师们常说:“高中三年并不长。”是啊,三年的时间太短,短到我们没有时间去认识每一个人,短到我们不能记清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短到没有见过每一个老师,也短到不能见证学校的变化。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现在的每一分钟,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街喧闹,人过往,且记曾相识,不为少年留。

牡丹颂作文 篇5

我家有一盆牡丹花,芬芳迷人,美丽极了。

牡丹花的叶子是比较硬的,花是粉色的,花瓣上半部分是粉色的,最上边是深粉色的,下面的颜色越来越浅,下半部分是白色的,可美了!每次见牡丹开花时,花就像一个小仙女,尤其是在微风吹过时小仙女就开始跳舞,小仙女好像在欢迎五湖四海来赏花的游客呢。牡丹花的花蕾是小小的,牡丹花的茎又小又软,短短的,嫩嫩的,随一阵阵微风,让春天更美,随着让人陶醉的牡丹花,让世界更美。

牡丹花真美,也是我们的国花,国花让我们的祖国美丽,让世界美丽!

牡丹颂作文 篇6

人人都知道,要想成功,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要奋斗,但等到真正的去奋斗时,可以坚持下去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所以,虽然“奋斗”一词听起来是那么的不平凡,但实际上,它又是那么的不平凡!它听起来是那么的简单,但真正去做的时候,又何尝容易?

常常听大人们说一句话:“光说不做假把式,光做不说傻把式。”那有些人不就是“假把式”吗?整天把“奋斗,努力……”之类的话挂嘴边,即使说的天花乱坠又能怎么样,结果还不是一事无成!

所以,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奋斗,一起把握住时光,让我们的青春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让我们插上梦想的翅膀一同翱翔在湛蓝的天空中!

一段峥嵘岁月,化为起伏变化错落历史光影,如风景在身边闪动。

当帝国主义敲碎了千年美梦,当封建主义榨干了人民血汗,大地胸膛里传来了一个民族呻吟。十月思潮翻涌而至,于是你率先举起了救国屈辱旗帜,发出了“还我青岛,还我中华”呐喊,历史舞台从此宽阔,民族命运从此改写。

你以无悔青春翻开了时代篇章,你以无悔青春塑造了不屈历史,你以无悔青春传承了闪亮五四精神。

青春,是一曲动人旋律,无悔,是因为它歌唱祖国,歌唱信念,歌唱理想,歌唱自由。

五四青年,当你事迹镌刻在中华民族争取自由解放丰碑上,就注定了责任使命代代传承。

我以为青春易逝,循望它踪迹,革命年代,它在战场上鲜血里流淌,平年代,它在开拓创新事业中飞扬。原来青春不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要准备奉献青春。

是谁在祖国边疆上坚定驻守?是谁在雪灾中修路扫雪,维持治安,日以继夜?是谁在汶川地震中不顾生命安全向受灾同胞伸出援手?在那些晃动身影中,我看到闪亮青春,这些,不正是五四精神缩影吗?不求扬名,只为奉献。

成长道路或许曲折,但我们用博大来释怀忧愁,用无私来获取快乐,信念是青春指路灯,理想是青春导航标。

没有信念青春是迷茫,没有理想青春是空虚,没有奋斗青春是毫无意义,作为当代青年人,理应承担起振兴兴祖国,繁荣民族职责,而唯有充实自己,才能贡献更有价值青春,所以一腔热血不是纸上空谈,行动,才是实现自我价值最大体现。

牡丹颂作文 篇7

《牡丹亭》主要讲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跟他说他俩之间有姻缘之分,从此之后柳梦梅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又一女名丽娘,才貌出众,知书达理,喜欢读书。她读了《诗经·关雎》后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睡梦中见到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相思成疾,一病不起。她在死前要求她的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后来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无疑,杜丽娘是作者的光辉创造,而《牡丹亭》主题的基本倾向也就从中体现出来。杜丽娘的形象告诉我们,情爱决不仅仅是要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她之所以爱柳梦梅,并不像崔莺莺爱张君瑞那样,仅仅因为他“年少多情”、“一品人才”,而是因为两个人对人的本性有共同的追求。杜丽娘的父母反对他们相爱,也恰恰因为他们要求天然本性的自然发展。也就是说,在她父母看来,作为一个姑娘,自己想男人,有情爱要求,本身就犯了天条。莺莺的母亲并没有这种思想,只认为她找的女婿应门当户对。所以,杜丽娘追求的是人的自然要求,“天然之情”,也就是“欲”:性欲、情欲,而不仅仅是男欢女爱的美满婚姻。她父母恰恰不允许她有这种“欲”,不准她有人性、人的权利。双方发生冲突,杜丽娘于是要反抗,甚至以生命来抗争。这一冲突,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直指压制人性的封建意识,所以,《牡丹亭》所写的爱情,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围,它公然倡导人性的复苏与回归,表现出追求人性,要求个性解放的倾向,即:灭天理,颂人欲,大声疾呼冲破理学禁锢的枷锁,以求得对活生生的'自然的人的体认与尊重。

杜丽娘令人感动,不但因为她吐露了内心的情怀与对幸福的憧憬,还敢于起而行,走入梦的世界,去追求梦中情人,去实现她对幸福与快乐的向往。梦醒之后,她并不甘心放弃理想,还要去“寻梦”,还把自己的生命投入理想爱情的追索,为“情”而死,而且“虽九死而未悔”,在冥界也不曾忘情,终能因情痴而冲破生死界限,还魂复生,实现了理想的幸福,与梦中情人结合。 杜丽娘的执著与百折不挠的信念,跨越千年,跨过地域,与所有等爱的人发生共鸣。纵使社会环境不容纳,道德不允许,但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幸福的想像却可以翱翔,可以像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那样去经历美好的憧憬。“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就算此生无法得到,或许,还有来生吧?

《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牡丹亭》的主题在于一个“情”字,以“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来发展:第一本启蒙于“梦中情”,第二本转折为“人鬼情”,第三本归结到“人间情”。《牡丹亭》可以说是一部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 (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其实在文学作品里头,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神神鬼鬼是不足为奇的,且放开心胸去关照。汤显祖说得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真情到了,爱得死去活来,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看过《牡丹亭》之后开始对元代戏曲产生了兴趣,尤其是优美的唱词。

牡丹颂作文 篇8

今天我要介绍我最喜欢的花:牡丹花。

牡丹花的花瓣一朵朵的、红红的,好像几个兄弟紧紧抱在一起不肯分开。她的花蕊金黄金黄的,好像一条条金丝,而且她的茎和叶子翠绿翠绿的,就好像在衬托美丽的牡丹花。她的颜色也各种各样:有粉色、红色、白色等等。非常美丽。

牡丹花好养么?当然不好养,牡丹花喜欢在温暖的环境里生长,但是如果在养殖的过程中温度超过了25度,牡丹花就会像娇嫩的小姑娘一样晕过去了。

别看牡丹花美,她还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呢!并且还有像月季一样淡淡的香味。

我觉得牡丹花被称为国花的原因是:她美丽又繁荣,花瓣紧紧抱在一起,就像我们祖国的56个民族团结一心。

牡丹花在4-5月开放,到那时洛阳城真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中外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牡丹真是名副其实的“花中之王”。

牡丹颂作文 篇9

第一次看元剧,这《牡丹亭》也是断断续续地看完的,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文字,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初次看完之后,感想就是:汤显祖的文笔很好,他不仅在诗词方面能够随手拈来,在酝酿文字、框架、词藻等等方面也是有很大文学功底的。其中把杜丽娘的相思成疾,因为情而死去,后又因情而生。写出了这个敢于冲破“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封建思想;在他的笔下,写出了杜宝的足智多谋,为官清正,能顾全大局,在闻言妻子被杀,女儿坟墓被掘之后,他并没有泄气,而是身为将才,难顾私心,凭他的智谋,劝退了溜金王。柳梦梅,也就是丽娘日思夜想的人,说实话,我是不太喜欢他的,虽然他最后中了状元,但是我感觉在他的话语间有傲慢的感觉,感觉自己很棒,很萌萌哒,在杜宝面前也觉得他没大没小的,用他的话说:“我是你乘龙快婿,你怎么能这样嫌弃我一副穷酸相?”只能说你说此话的时候不是时候,人家正在伤心头中,还有最后争辩的时候,他那语气,要是我在场的话我简直想吼他。在《牡丹亭》,虽然杜丽娘在梦境中石何等的追求自由恋爱,但当她重生之后,我们可以从她的话语看出,她还是离不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思想。

杜丽娘在后院中游园,做了一场梦,梦见书生柳梦梅折柳送她,正情在浓处时梦被惊醒了,自此就得了相思病,一病从春天病到秋天,在八月十五日这个点,她死了,这时候她爹杜宝升去淮安做官,为她在南安府后园建了一座梅花观,把她安葬在梅树之下,吩咐老道姑与爱女生前的老师陈最良看坟,柳梦梅因进长安应试,在途中病到了,被陈最良所救,哪曾想丽娘生前画的春容图被柳梦梅捡到,柳梦梅每天对着这幅春容图叫我的姐姐,我的.美人的,可想而知,她被丽娘的美迷倒了。丽娘在阴司府里,胡判官因她是清官杜宝安抚的女儿,着她还阳,她的魂魄与柳梦梅相会,让柳梦梅助她还阳,不要负她,于是柳梦梅与老道姑商议,寻了个吉日,掘开坟墓,丽娘得以重生。因怕东窗事发不好解释,他们就逃离了梅花观这个地方,在途中听说在选场,柳梦梅就去奔赴考场,而这时候正直溜金王李全骚扰淮扬,放榜之日不知何时,丽娘听说爹妈在淮扬,要柳郎去打探消息,此去他一口一个是杜宝的乘龙快婿以至于被杜宝送去牢里。杜宝因平定贼子有功,晋升为平章相位,放榜之日也到了,柳梦梅是状元,于是俩翁婿开始了辩论,杜宝始终不相信自己死去三年的女儿能起死回生,也不相信刚死去的妻子还在,最后在皇帝一一求证的情况下,赐给他们团圆。

文章来源:http://www.gsm600.com/kejianziliao/49545.html

相关文章

  • 金色的奖牌作文(经典9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色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金色的奖牌作文 篇1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炊事老班长接受了...
    时间:03-11 金色的奖牌作文    
  • 写师颂的作文(必备1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征文吧,征文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那么一般征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念师恩征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写师颂的作文 篇1黄老师,你像辛勤的园丁,浇灌着我们这些幼小的花苗。您像一艘永不休...
    时间:04-28 写师颂的作文    
  • 最新情系红楼作文(经典9篇) 情系红楼作文 篇1我总觉得红楼梦的杰出之处取决于它最能体现一种衰败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大家族的,感情的,官运的,全是迈向衰落,这在喜聚不喜散,喜好阖家团圆末尾的我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常见。我迫不得已谢谢续者高鄂,虽然他在许多层面无法跟上曹雪芹的观念,但他最少让黛玉去世了,管她登仙還是与世长辞,最少...
  • 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合集(9篇)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如果您对“黄河颂的教案教学反思”还不太熟悉课件之家编辑推荐阅读这篇文章,欢迎大家参阅本文!...
  • 《雷电颂》教案(分享2篇) 《雷电颂》教案 篇1〖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2、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及雷霆万军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3、理解作品的内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4、体会屈原的深切的爱民之情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理解作品思想内涵。〖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
    时间:04-24 《雷电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