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论书法写得如何

黄庭坚不仅是个文学天才,书法造诣更加深,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世,论起书法也自有一套理论,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庭坚论书法。

黄庭坚的画像

黄庭坚论书法是黄庭坚教他弟弟写草书而写的一篇谈论书法的文章。他在文章说:我的弟弟喜欢写草书,总是喜欢那着笔到别人家的墙上一直写啊画的,直到把别人家的墙壁写满才肯罢休。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名满江西,有一天他过来向我请教如何写书法。这是论书法的开头部分,然后引出下段自己对书法的看法。

他接着说:我的书法,没有什么章法和诀窍。你看世间的各种事物都是那么的错综复杂,就如蚊子一样聚散不定。而我所能做的就是不让外界的事物影响到我,所以我写书法的时候从来都全神贯注,更不会计较笔的好坏或者是纸的好坏。我一般都是碰到什么写什么,拿着什么就用什么写,直到把这种纸写完了为止。我不会在意字写的好或者不好,更不会在意别人的评价或者嘲笑。这犹如人们看木偶戏一样,看过了、笑过了,也就过去了。

黄庭坚论书法中所说的,又何尝不是他自谦的说法呢?不过仔细想想他说的却非常有道理,我们在写书法的时候就该集中注意力。他还谈到写作时用的纸张,他没有直说,其实换个说法就是:难道好的书法一定要用好的纸才能写的出来吗?他是在提醒后人不要太过份追求鞋子用的是何种纸张。

黄庭坚书法作品赏析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书法尤为的精妙绝伦,和当时的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书法四大家”,从中也可以看出黄庭坚在书法上面的造诣极为高深的。黄庭坚的书法主要的特色便是纵横拗崛,昂藏郁拔,在当时也是自成一体,享有很高的书法地位的。

黄庭坚书法

黄庭坚主要是擅长行书和草书,并且在行书和草书两种书体上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黄庭坚学习书法的主要源头可以说是因为苏轼的缘故的,虽然在历史上面黄庭坚初涉及书法是因为拜了当时的书法大师周越为师,跟随着周越学习书法,起初也是学到了很多的皮毛,但是后来黄庭坚慢慢地发现了跟随着时人学习容易没有自身的特色,黄庭坚即便是学到了周越所有的功底,最终也只能是和周越有同样的书法艺术造诣。因为黄庭坚开始了刻苦地研习着王羲之的书法,可终究是活在了别人的书法造诣之中。黄庭坚因为与苏轼师出同门,都是苏洵门下的“苏门四学士”,因此黄庭坚渐渐受到了苏轼书法的影响,在后来的许多著作中都有着苏轼的痕迹,当然苏轼的书法也受到了黄庭坚的影响,在苏轼的书中笔墨之间也有着黄庭坚的痕迹。

黄庭坚的书法自古以来便是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古往今来赞美黄庭坚的书法之人比比皆是,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黄庭坚在保留着传统书法方面的影响,同时又是在自己努力地开创着新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早行黄庭坚写的是什么

一个人出门在外天没有亮就早早起床赶路,并由此感触作诗一首,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早行黄庭坚。

黄庭坚的画像

早行黄庭坚中可以看出诗人出门在外露宿客栈睡不着的状态,在天还没有亮,大家都在熟睡中就起床了。听到鸡鸣声才知道已经是早晨了,可以看出天气转寒,因为秋冬时节早上天亮在鸡鸣之后。还有他后面写的那句根据北斗七星的位置辨别方向也可以看出他出门之早,早到出门的时候天还没有亮。通过早行黄庭坚的前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行色匆忙、在外睡不着的状况。早行黄庭坚的后两句有触景生情的感觉,我们通过他的诗可以体味出秋天一个人出门在外有孤清的感觉。骑马用的缰绳都湿了,才知道早晨行走露水很重,吹过的风才让我觉得自己穿得少。走着走着太阳出来了,能看到路边景色在阳光照射下的影子,整片树林有一半都被照红了。

早行黄庭坚中写的最好的几个字分别是凭、辨、知、觉、弄、吐这几个动词,其中最为出彩的是“弄”和“吐”两个字,写得非常的形象,把身边的景物都写活了。这首诗是作者早年赶往叶县途中所创的,这首诗把远行之人的孤独的心情描写得很到位,让我们读了以后能体会独自出门远行的寂寥。虽然旅途寂寞,但是诗人又因为太阳的出现而心情转好,有秋阳和树木作伴,他又觉得此行还是有些别样的感觉。

黄庭坚纪念馆有何特点

黄庭坚纪念馆有大量的书法和诗词,这些都是黄庭坚的真迹。黄庭坚纪念馆也是后人为了纪念黄庭坚这为文学天才而建造的,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黄庭坚纪念馆。

黄庭坚纪念馆

黄庭坚纪念馆是为黄庭坚而建立的,黄庭坚纪念馆建立的意义在于黄庭坚作出的独特贡献。他开创了江西诗派,他的书法造诣是宋四家之一。南山崖是黄庭坚纪念馆的落脚处,可谓是山名高雅,山中的纪念馆中的文艺作品更高雅,给人一种绝佳地理位置之感。

此馆的原本是文物陈列馆,在1984年筹建改为黄庭坚纪念馆,经过一年的装修重建后开张。选择南山崖作为纪念馆是因为该处曾是这位诗人读书、休息和游玩处,这个地方留有黄庭坚无数的墨迹。崖壁上、地上等凡是可以书写的地方都留有他碑刻,数量多达上百处,而这些碑刻早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被列为珍藏。

馆中珍藏的墨宝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南山崖上建有许多当地风格的建筑,山谷祠便是其中一座。祠中屹立着黄庭坚的石像,石像的姿态像是在构思文学创作,又像是在俯瞰大地和担忧人间疾苦。黄庭坚纪念馆的基本陈列为他的书法碑刻、生平事迹和当地的历史文物。

黄庭坚纪念馆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黄庭坚的诗文和书法堪称绝妙,后世子孙鲜有人超越,这些都是我们膜拜的对象。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诗与苏轼齐名、词与秦观齐名。同时,为官期间也写了不少体恤民情的诗,其中戒石铭的影响非常大。

黄庭坚七律有怎样的特点

黄庭坚,字鲁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和秦观、张耒、晁补之被后人共称为“苏门四学士”。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诗歌成就可以和苏轼相提并论,所以后人又把他们共称为“苏黄”。

黄庭坚像

黄庭坚在七言律诗方面,有着其独特的成就和个人特点,他作诗的时候,要求字斟句酌,精益求精,打造了他独树一帜的“山谷派”诗歌。对后世的江西诗派乃至整个中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作诗,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琐碎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从而丰富了他诗作的内容,丰富了他的创作灵感。真正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从黄庭坚的七律诗歌艺术风格上来看,可以分成为几个阶段。早期他的诗作,刻意求新,语言却有欠稳妥。之后第二阶段,黄庭坚的诗作开始追求意境,对诗歌的语言运用有了很高层次的提升。从他三十岁开始,黄庭坚的诗歌开始追求声调拗峭,风格变得新奇清新,作品也开始逐渐趋于成熟。这成了他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在四十岁以后,他的这种风格开始变得越发稳重,逐渐形成了他富有个人特色的“山谷体”,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风格的诗派。从五十岁以后开始,一直到他去世的这段时期内,黄庭坚的风格又转向内敛,用语越发显得老成而语言趋于质朴平实,真正做到了浮华落尽的境地。

黄庭坚的作品介绍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苏门四学士”之一,同时也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可见黄庭坚的一生在文学、书法上面都是有着很高的成就。

黄庭坚图片

黄庭坚的作品当然也都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可以分为黄庭坚在文学(即诗词)、书法(包括:楷书、行书、草书以及行楷书)两个部分,主要的代表作有:《山谷词》、《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黄庭坚在文学上面的作品主要是以词见长的,主要的风格特征便是脱胎换骨独具特色,黄庭坚在书法上面的作品主要是以行书为最,黄庭坚的行书可以说独具匠心,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特色和行文特征。

黄庭坚虽然是师出于苏门,但是在文学上面的造诣却是比不过同门秦少游(秦观),纵然黄庭坚的文学造诣比不得秦观,但是黄庭坚却在诗作的创作方面进行了颇大的改革与创新,黄庭坚沿袭着杜甫的风格特征,给人一种独特的现实主义感觉,后来由于受到了黄庭坚的影响,形成的江西诗派也可以体现出黄庭坚在文学上面的成就。黄庭坚文学作品大都是描写书斋生活的借此以表明自己的志向情操。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便是有着更高的成就的,黄庭坚的书法作品历来都是书法中的精品和杰作,黄庭坚的代表作品《砥柱铭》更是得到了极大多数人的认可和追捧的,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中又有大字行书和小字行书两种,风格更是迥异的,黄庭坚的书法造诣极高,并且其作品中有着浓烈的个人特色。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