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八年级物理力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3-11-23

八年级物理力的教案精选。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思路的具体体现。课件之家的编辑用心描绘这篇“八年级物理力的教案”定能为大家呈现一个全新的视角,如果你觉得这个信息对你有用建议你将它保存下来以方便日后查看!

八年级物理力的教案 篇1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 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 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只要有力作 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工作总结之家 GZ85.Com)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 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

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________( )

F----____-----_________( )

S----____-----_________( )

在国际单 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 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 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

【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

所做的功是多少?

五、拓展提升

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

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

3.马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在平路上前 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

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

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

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

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

A 6×103J B 9×103J C 3×104J D 3.9×104J

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

A 750J B 150J C 没有做功 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

A 拉大车做的功多 B 拉小车做的功多

C 拉力对两车 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

A 只适于甲 B 只适于乙 C 只适于甲和丙 D 甲、乙、丙都适用

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

八年级物理力的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电与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电流的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二是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在学生知道了焦耳定律后,及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本节课也为下一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教学做了知识储备,在全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和本节课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b、知道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c、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扬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安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关系。

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四、学情分析

生活上,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入手,理解电流的热效应;学习上,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知识累积,对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探究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讨论、探究、合作、交流等环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探究教学

2.演示实验

3.谈话教学

六、学法

1.探究学习

2.合作学习

3.理论联系实际

七、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用5分钟时间细读课本,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进行新课

播放电炉工作时的画面,引入电流的热效应。通过对比电炉丝和导线,得出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并不相同。进而引导学生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猜想,得出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可能与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有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根据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由于此实验是演示实验,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电路,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根据结论我们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都有关系。类似的实验,早在171年前就有人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人是谁呢?

让学生根据课本介绍焦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

通过阅读课本,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表示、符号意义及单位。

焦耳定律是焦耳经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来的,让学生结合物理课本,利用之前学过的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相关知识,试推焦耳定律的公式表示。培养学生的理论推导能力,并认识到电学中各个物理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了解了焦耳定律之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利用电热的方面和电热给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思考怎样防止这类电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八年级物理力的教案 篇3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建立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2.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3、理解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知道一般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大小不同所含的物质多少不一样。从而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3.通过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天平对石块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能正确读数。 教学用具:托盘天平(带砝码),小石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宇宙上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1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材这种物质的多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 m ”表示。 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 3) 看教材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物体的这个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 (2)质量的单位

(4)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做适当讲解)

一根铁丝折弯前后它含的铁的多少是否改变?

一个木凳子从武山拿到天水含的木材的多少是否改变?

一根铁钉烧热前后所含的铁的多少是否改变?

一根铁钉熔化成铁水所含铁的多少是否改变?

结论: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介绍天平的 :称量和感量 2.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

称量: 能测出的最大质量。(500g)

感量: 能测出的最小质量。(0.1g)

(3)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使用方法: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 (2)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测: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 + 游码指示值 教师强调:

(1)、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用完后砝码放回砝码盒内。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为移动游码。

2

(5)、游码的指示值是游码的左边线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1)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2)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3、学生实验(多媒体展示操作步骤)

三、小

学生对照板书对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复述: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不是生活中常说的“质量”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3、质量测量工具:天平

4、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学生用天平测量一个小石块的质量: 步骤: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调节天平平衡;

c、把小石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

d、读数——小石块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读数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 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11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3

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读: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2.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一节课。第一节质量是学好《质量与密度》这一章的关键所在,学生要理解质量的概念,和生活中常说的“质量”相区分。要学会正确的使用天平进行测量。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在这一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很好的驾驭本节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全面提高认知能力、实验操作技能。教师在传授本章知识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从生活入手,利用浅显的事例来展示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真正懂得质量的概念。通过讲解并配合演示教会学生用天平测质量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力的教案 篇4

压强相关判断是初中力学的难点和重点,一般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主要为根据物体的状态或图片判断液体压强及其他相关物理量的大小变化。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F=G=mg)和(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

(2)小彭将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丙所示,将左边部分移开后,发现剩余部分B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没有变化,如图丁所示,这是因为压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3)“在丙图中,如果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将()(“变大”、“变小”或“不变”)

(1)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不明显)。

2、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之比为()

3、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ʋ和2ʋ,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p1>p2F1

4、如图所示,在一个封闭薄容器中装满体积为1dm3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容器的质量为100g,容器的下底面积为100cm2,高为12cm.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1)12N;1.2×103Pa;

5、一块砖以三种方式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三个不同表面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之比为1∶3∶5,则它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6、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现分别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将两个正方体切去一部分,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甲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课前阅读,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

(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首先,我们应该减少起点,从零开始。

我们必须改变观念,不要认为初中物理是好的,高中物理一定会好的。初中物理知识是肤浅的,只要用大脑来学习,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反复强化训练,身体素质也会提高,物理成绩也会稳步提高。这样说,高分并不意味着好的学习。如果你想学好物理,你需要学生对物理有很强的兴趣,加上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踏踏实实地学习,稳步前进!

二。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之一,兴趣是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机。从学生的角度看,培养兴趣的途径有很多:应该注意的是,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理现象,运用了很多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在空气中振动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耳膜振动,产生听觉;当饮用沸水、饮水、墨水笔、大气压时有所帮助;行走时,脚与地之间的静态摩擦有所帮助。将杂货从米中移除,用浮力知识,用直筷子斜入水中,看上去就像筷子在水中弯曲、闪电形成等。在实践中有意识地与物理知识相联系,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表明,物理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是有用的。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看: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实例,视觉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的历史和进步,以及物理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看到物理学的应用,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学生介绍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生动物理典故、轶事和神秘故事,并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思考问题。教师从这些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八年级物理力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 引导、讨论、展示、演示、实验探究

[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预计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展示几种工具(铁钳、扳手、羊角锤、木棍、开瓶器等),请哪两位同学选用工具帮老师完成以下目的:1、将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拔出;2、打开瓶装可乐。 学生上台演示拔钉子、开可乐 从生活走向物理 5min

新课教学 刚才两位同学演示的时候都很准确地选择了生活中最适合最有效的工具,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特点,在应用是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分析、回答 从现象抽取物理概念 3min

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了解杠杆的五要素 4min

课件演示尺规画力臂

画力臂并展示

了解并掌握力臂及其画法 5min当一根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演示:

(1)这两种情况是平衡状态吗?

(2)同学们能找出它们的力臂吗?

(3)两种情况下,那种情况能更容易测量出力臂的大小?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1)进一步掌握力臂;

(2)了解杠杆平衡状态;(3)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做准备,了解为什么要使得杠杆水平平衡。 3min

杠杆到底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达到平衡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同学们先自行了解下杠杆的结构和使用,搞清楚两个问题:

(1)杠杆两端装置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能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要在水平位置呢?

学生观察杠杆,讨论交流杠杆的使用。 (1)让学生体验杠杆的调节方法;

(2)让学生体验调节杠杆水平平衡。 1min

同学们,请你改变动力、阻力及它们的力臂,看它们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达到平衡。

(课件强调:1、在实验前要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

2、挂钩码后,不能再动平衡螺母。

3、读数时,杠杆仍要求是处于水平平衡状态,以便直接读出力臂的长度。) 学生实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完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0min

有哪几位同学能把自己的实验数据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数据(3位同学)。 了解学生实验的过程及不足。 3min

同学们,你们由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F1l1=F2l2

F1+l1=F2+l2

……………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准确的实验结论 2min

你们觉得哪个结论更有普遍性呢? 学生讨论回答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杠杆平衡时,有 F1l1=F2l2。从这也可以看出当 l1 与 l2大小不一样时, F1与F2大小也会不同。 了解杠杆的分类 4min

当 L1 >L2时,由 F1L1=F2L2

知F1

当 L1

知F1> F2,这样的杠杆我们叫做费力杠杆。(演示特点) 学生举例费力杠杆

当 L1 =L2时,由 F1L1=F2L2

知F1= F2,这样的杠杆我们叫做等臂杠杆。(演示特点) 学生举例等臂杠杆

课件展示课堂练习学生讨论回答 5min

新课结束 课后同学们完成导学稿上的巩固练习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12.2 滑轮

授课人: 黄瑞兰

课程类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滑轮的作用;

3.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滑轮的过程中,体会对比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心生产、生活中滑轮的应用,有利用滑轮的意识。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多媒体课件、滑轮、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板书等环节中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引导发现法、归纳、对比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难点: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观察实验,关注学生在观察现象、操作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实验探究,给学生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将思维充分发散,提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过程,并反馈了班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知道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习小组交流 教师在学生中指导 学生对导学稿自主学习内容进行交流,2位学生上黑板前组装滑轮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台上展示

新课引入 一、设置问题,引入新课

1、温故知新:回顾杠杆的知识点

1)杠杆有几类?

2)杠杆一定是直的吗?

3)杠杆可以是圆的吗?

学生快速回答三类杠杆的特点。

新旧知识联系,为滑轮的学习打下基础,从杠杆不一定是直的,可以是圆的认识中自然引入本节课题:滑轮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滑轮

一)小组活动:

播放滑轮图片,观察滑轮的结构,让学生说说滑轮的结构特点。

滑轮: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小轮。

让学生观察课本漫画图片

思考:小孩子通过滑轮反被重物提上去,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设疑:你能想出一个办法,让小孩子通过滑轮轻松地把物体拉上去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能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定滑轮、动滑轮

1、怎样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演示:观察小组展示的两同学组装的滑轮,分别提升物体有什么不同?

辅之动画图片理解。

师生一起归纳出定、动滑轮的定义。

定滑轮:轴固定不动。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学生体验:让一女同学通过定滑轮、动滑轮拉一袋沙子,感觉有什么不同?

2、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一)提出问题:1)是否省力?

2)是否省距离?

3)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二)实验前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A、这个实验需测量哪些物理量?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投影图片和演示实验,让学生弄清拉力F、物重G 、拉力移动的距离s、物体升高距离h 如何测量。

(强调:物重=物体重+动滑轮重,拉定滑轮时,测力计用手托住向下拉)

三)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学生展示设计实验表格

定滑轮

动滑轮

2)学生分大组组装定滑轮、动滑轮进行实验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m

3)三组学生展示实验数据,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结论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等臂杠杆。

结论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省力杠杆。(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讲解定、动滑轮的杠杆原理)

4)学以致用:投影生活中实例图片,学生用得到的实验结论分析生活中应用定、动滑轮的例子。

(三)滑轮组

1、小结引入

小结定滑轮、动滑轮的优点,引入滑轮组。

提出问题:滑轮组在工作时有什么时特点?

通过实验验证猜测。

2、实验探究滑轮组特点

1)学生展示预习组装图

2)学生观察投影图片,两种组装的绕线方式有什么不同?从四个方面思考:

A.绳子的起点 B.拉力的方向

C.拉力的大小 D.移动的距离

3)学生分两大组进行实验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m

4)展示学生甲、乙两图滑轮组实验数据,分别取三小组实验数据。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结论: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若绳子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上有n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 ,但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升高高度的 。

教师强调绳子段数是绕过动滑轮承担物重的绳子。

写成式子:

S=nh

5)说一说,议一议。

投影几组滑轮组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找出计算绳子段数的规律。

让学生观察滑轮的结构

小组交流合作解决展示的问题,小组代表展示。

学生投影展示

分组实验:学生动手实验,边实验边记录数据并进行交流讨论,归纳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展示数据,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例,回答使用什么滑轮,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回答,猜测

学生观察滑轮组组装,绳子起点在动滑轮,拉力方向向上,起点在定滑轮,方向向下。

学生分两大组分别完成甲、乙两图实验。学生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得出数绳子段数的规律。

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思考、设疑,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边演示、边讲解,学生通过实验和

动画图片加深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

利用学生体验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提升物体用力不同?为学生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设疑、激趣。

如何测拉力移动的距离s、物体升高距离h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利用多媒体和演示让学生清楚橾作。

表格设计所测物理量,让学生初步掌握表格设计能力。

分两大组分别实验,可节约时间,也可从多个小组实验分折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普遍性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讲解定、动滑轮的杠杆原理,因不是重点,可略带过。

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组装滑轮组规律,为探究滑轮组特点操作打下基础。

分两大组分别实验,可节约时间,也可从多个小组实验分折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普遍性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学生不容易总结,需教师引导一步步归纳,有利于学生理解。

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得出规律,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小结新课 三、课堂小结

教师出示课件小结本节所学知识点。小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学生利用投影的知识框架进行小结回答。

学生在知识比较中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小结,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堂练习四、课堂检测

请同学们完成导学稿“课堂检测”

完成导学稿“课堂检测” 及时反馈,利用课件和导学稿,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

结束新课 请同学们上交导学稿

下课! 谢谢老师!

板书设计 一、定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三、滑轮组:

1.定义: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 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总结: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五、课后阅读:科学世界((另备课件讲解)

了解轮轴和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思考:轮轴和斜面一定是省力机械吗?

(播放生活中常见的使用轮轴和斜面例子,使本节课由生活常识到物理知识,再回归到生活之中,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12.3 机械效率

授课人: 康道伟

课程类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测量滑轮的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滑轮的机械效率活动,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增强操作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量、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PPT课件 导学稿 滑轮(2个)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 铁架台及相关器材等(器材每四人一组)

[教学方法]

讲解法、实验法、阅读法、小组交流讨论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的含义,为什么要引入机械效率。

难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区别,测油轮组的机械效率操作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习和交流 (课前一天分发导学稿,让学生事先进行预习和对教材进行了解。上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中指导 学生对导学稿自主学习内容进行交流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尤其是自己不懂的地方

新课引入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1、温故知新:回顾爬上相同的楼高,有没有力做功,做功大小、做功快慢,动滑轮的特点

2、如图,每个钩码重0.5N,直接用测力计拉着两个钩码上升10cm,拉力做功为 J。

导入新课。

二.新课

新知导疑:

1.接上题,若用动滑轮将两个钩码提升同样的高度,完成下表:

物体重/N 物体升高/m 克服物体重力做功/J 拉力/N 拉力移动距离/m 拉力做功/J 与4题比是否省功

新知导研:

2.讨论:为什么使用了动滑轮后做的功不同?

3.老师总结:使用应何机械都不省功,这就是功的原理(板书在黑板上)。

4.教师总结:完成《导学稿》中的第七题,得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新知导悟:

5.[即时练习]

(1)再举一个用水桶打水的事例来加深学生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理解:抓住完成某一事件的“目的”,完成“目的”部分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而额外不得不附带做的功就是“额外功”。

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用水桶从井中打水

在进中捞桶上来

(2)将5题中的动轮换成一个质量更大的,其各个量怎样?

6.老师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

老师例举:起重机的效率60%的含义,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新知导练:

7.课本例题

8.实验:

测量油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师先让学生明确:要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首先要测那些量,然后展示课本中的表格。学生每四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

9.各级汇报实验情况。同时请同学回答: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有哪些?

三.小结

功的原理:

学生快速回答

学生计算拉力做功

并举手回答

学生动手过完成实验。

学生讨论,然后小组发言

学生从具体的滑轮中得出有关“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有关概念。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新旧知识联系

测力计提升重物,让学生体验做功的过程,引发学习兴趣与欲望,将学生从生活引向物理。

同时也为下面与动滑轮做功进行对比,埋下伏笔。

意在过渡到机械做功,与上述直接做功对比,引入有用功和额外功等概念。

意在让学生自已自然而然的引出“有用功”,“额外功”等。

这个讨论内容是学生从旧知引出的新知,知识的“生长点”引出自然。

“功的原理”虽在新版教科书中没要求,但有必要提出来,让学生了解。其实课上到这里,得出“功的原理”是水到渠成的事。

从具体的事例出发,从旧知出发,得出新知,很自然,学生自己得出,而不是强加,只是给这些功一个专用名词: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在让学生能加深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含义。

学生思考换成质量大的动滑轮后,各个量的变化,为下面引入机械效率作铺垫。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

理论联系实践是物理的根本。

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运算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一方面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同时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动手的能力。

实验的目的除养成动手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力的教案 篇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B.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为1kg

C.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5m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2.在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5.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90km/h B. 70km/h

C. 50km/h D. 40km/h

6.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噪声污染 B.减小大气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

7.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

D.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8.小明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总是要将几只乒兵球从一定的高处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得较高的乒乓球。李明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合作、评估

9.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10.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1.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黑板反光-------光的镜面反射

B.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C.树下光斑-------光的反射

D.雨后彩虹--------光的直线传播

12.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OP的光路图是( )

13.小刚将一块质量为200g的铁块放在火炉里加热,当温度升高到280℃,质量( )

A.仍是200g B.大于200g

C.小于200g D.无法确定

14.近年来流行“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主要作用是可以( )

A.增大像距 B.增大像的大小

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D.增大取景范围

15.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

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二、填空题(2分,共20分)

16.在观看音乐会时,小明同学因为近视眼无法看清是哪位艺术家在演奏,但他能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小明只好用望远镜来观看演奏,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是由两组 透镜组成的

17.人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米处,若人以0.5米/秒的速度向镜移动6秒后,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 米,此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有些干早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子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9.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 现象。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20.长沙黄花机场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右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 透镜,它的焦距应小于 cm

三、实验探究题(第21、22小题各6分,第23、24小题各8分,共28分)

21.(6分)(1)在测量水温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做法如图甲所示。该做法存在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温度为 ℃

(2)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时,同学们发现木块运动时间太短,为了方便测量时间,减小实验误差,可以

22.(6分)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她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3)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 m2(选填“>”、“

23.(8分)小萝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填 “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如图丙中的 (选填“1、2、3、4”)。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4.(8分)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下图从左向右表示了他主要的操作过程。

(1)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

(2)小明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将牛奶倒入空烧杯中,再测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是 g

(3)测出牛奶密度为 kg/m3

(4)测出的密度比牛奶的实际密度偏

四、计算题(25小题6分,26、27小题各8分,共22分)

25.(6分)一辆汽车以恒定的功率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第10s时速度达到20m/s,通过的路程为120m。求

(1)在0-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2)求20s内的平均速度?

26、(8分)有一个体积为4×10-3m3的铜球,其质量为17.8kg。(1)试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2)如果是空心的,在空心部分注入酒精,总质量为多少?(ρ铜=8.9×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27.(8分)有一只容积为500cm3的瓶中已盛260g的水,小亮小朋友向瓶中投了25块质量相同小石子后,水面上升到瓶口,已知每块小石子的质量为24g,求:

(1)瓶内石子的总体积。

(2)石子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力的教案 篇7

一、选择题:

1. 在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

A. 船桨对水的推力 B. 人对船的推力

C. 水对桨的推力 D. 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2.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C.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 物体的质量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3. 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 F、p不变,f变大 B. F、f不变,p变小

C. F、f不变,p变大 D. F变小,p、f变大

4. 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此探究活动的各种表述,错误的是( )

A. 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B. 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 水平面越粗糙,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远

D. 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一直运动下去

5. 在家庭实验室中,小明把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在杯底如图甲;向杯中加盐,鸡蛋悬浮如图乙;再加盐鸡蛋漂浮如图丙,三种情况下,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正确的是(鸡蛋质量不变)( )

A. 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B. 鸡蛋排开液体的质量m甲=m乙>m丙

C. 鸡蛋受到的浮力F甲

D.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p丙

6. 在探究浮力问题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F1、F2、F3和F4.其中符合阿基米德原理叙述的等量关系的是( )

A. Fl>F3>F4>F2 B. F1﹣F3=F4﹣F2

C. F1+F2=F3+F4 D. F1﹣F2=F3﹣F4

7. 如图所示,装有水的容器静止在斜面上,其底部a、b、c三处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Pa=Pb=Pc B. PaPb>Pc D. Pa>Pb=Pc

8. 把长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A管的上端,如图所示,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高度(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9. 关于滚摆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下降过程中动能不变 B. 最低点动能为零

C. 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D. 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

10. 如姿同学在整理物理笔记时,有如下四句话其中错误的是( )

A. 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m/s

B. 一个中学生体重约为450N

C. 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0.1kg

D. 功和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11. 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列是小佳同学对本学期所学的一些物理最的估测数据,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名初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

B. 一名初中学生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3×104 Pa

C. 一名初中学生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水的浮力约为1.0×103N

D. 一名初中学生从一楼步行到三楼所做的功约为3×104J

12. 如图甲所示,是建筑工地上的塔式起重机示意图,它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起吊物料的.如果这个滑轮组把6×103N的重物在10s内匀速提升l0m,绳索自由端的拉力F=2.1×103N,不计一切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拉力做的功是2.1×104J B. 拉力F的功率是2.1×103W

C. 该滑轮组的动滑轮共重300N D.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二、填空题:

13. 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管是利用了_______的作用;在标准大气压(压强值取为l.0×105Pa)下,面积为20m2的房顶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大小为________N.

14. 我国汽车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为了安全,一般轿车内都配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安全带的宽度比较大,这是为了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安全气囊会在车子发生严重撞击时,自动充气弹出,使车内的人不会由于_______而撞到车身上.

15. 滑冰运动员在滑冰时为了滑的更快,总是用力向后蹬冰面,这样运动员就能快速向前滑行,这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 的;当运动员在匀速直线滑行的过程中,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_ (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16. 下图中搬运泥土的独轮车属于_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设车箱和泥土的总重G=1000N,运泥土时从A点提起独轮车把手的力是F,F的大小至少是______N.

17. 如图所示,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这根“闲置”管是为了利用_______.由于针头较细,为了确保药液的流速,需要将药水袋提升到比针管约高1.3m的高度,由此可推算出针管处受到药液的压强约为__________Pa (ρ药液=ρ水).

18. 如图所示,飞机前进时机翼上方气流的速度比下方气流的速度要大,从而使得机翼下方空气的压强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上方空气的压强,空气对机翼产生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的作用力.

19. 如图所示,物体A重30N,B重15N,物体A的底面积为10cm2,物体B的底面积为5cm2.则A对B的压强是_______Pa,B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

20. 跳绳是一种健身运动,李强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跳绳者的质量m=50kg,跳绳者的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所给条件可估算出此跳绳者每跳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______J.在l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______W.(g取10N/kg)

三、解答题:

21.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匀速运动,请在图中画出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

22. 如图木杆AB可绕O点转动,现处于平衡状态,请作出力F的力臂.

23. 在“探究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实验中,小明同学选用了一块带钩的长方体木块(重为G,各个表面粗糙程度一样),质量相等的几个钩码,弹簧测力计一只.请补全下列步骤中的相应内容:

(1)小明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__________拉动木块,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

(2)接着,他在木块上先后增加两个或四个钩码,重复步骤(1),分别读出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和F3,发现F3>F2>F1,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下钩码,他又把该木块侧放在水平桌面上,按步骤(1)的方法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他这样操作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王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小王把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小李认为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探头的橡皮膜在液体中的_____相同.

(2)小王发现在同种液体中,探头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就越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就越_____.

(3)小王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探头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橡皮膜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25. 某学习小组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他们采取了如下的方法: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显示压力作用效果.

(1)比较______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此实验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原因是__________;

(3)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种)

26. “业余侦探”小星发现两个并拢的“可疑”鞋印.为了估测那个人的体重,小星在方格纸上描下一只鞋底接触地面部分的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5cm2.测量时,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为了测量压强,他在紧挨鞋印旁边地面用压力测力计竖直向下压一薄垫片,垫片的重力不计,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是10cm2,当垫片下陷的深度与鞋印的深度相同时,测力计读数是15N.根据以上数据,(g取10N/kg).试求:

(1)垫片对地面的压强;

(2)“可疑”人的质量.

27. 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盛有水的水槽内,待木块静止时,其下表面距水面6cm.已知ρ水=1.0×103 kg/m3 g取10N/kg,求

(1)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小?

(2)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3)木块的密度大小?

相关文章

  •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汇总9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职工,我们需要预先做好课堂准备,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准备。教案有助于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教案多久写一次比较合适呢?课件之家编辑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时间:01-10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 [课件]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其二 文档的撰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写作前可以主动的搜寻一些优秀的范文模板,写作思路是很重要的,你曾经主动去找过范文来参考吗?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其二》,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小编为您推荐一篇题目为“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其二 ”的优秀文章值得一读,更多相关内...
  • 八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精选 老师是明灯指引我前行,老师是鞭子激励我向上。教案的优秀与否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形式,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加的轻松,教案的格式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下为编辑为你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时间:01-17 八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000字汇总 经过收集,课件之家的编辑为您献上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教师的优良品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的学生,写教案是老师每天都会做的工作之一。教案能帮助教师有逻辑次序的安排教学活动。...
    时间:04-29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900字汇总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的。教案能帮助老师解决在课堂中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网络上有没有优质的教案可以借鉴呢?课件之家的编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在阅读后还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