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课件资料 > 导航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简短

发表时间:2023-02-16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简短模板3篇。

我们应当从准备工作开始就以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当下一阶段的教学即将开始时,也是时候准备教案了,教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知规律。你是否明白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由课件之家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简短》,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简短【篇1】

许传敏《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讲述了七岁儿童陈

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对话描写简洁明了。

学生从语言表达上,思想上均会有较大的收穫,该文的教学能启迪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

我在设计本文时,重点採用了自主合作**的阅读方法,主要分成五板块进行:

一、动口朗读感知内容,通过朗读要求学生读準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动心细读互说译文,要求学生在自读中既要动口又要动心,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想一想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以句子为单位,小组内互译课文。老师抽查学习效果并作点拨。

三、动情精读,析说文句。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是动情,要读出课文的轻重缓急,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思考并互动交流发言。老师要进行示範性的朗读,特别是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要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文中的“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应该读出愤怒﹑斥责的语气。还有就是“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要读出理直气壮的反驳语气。

四、动容品读,拓展延伸。要求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动容,要进入情景要读得有表情。然后思考:

你认为元方是怎样一个孩子?友人人是怎样一个人?老师点拨:陈元方七岁就能懂礼识义,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从中懂得了什幺道理?试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五、读背课文,教师小结。

《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对话描写简洁明了。

学生从语言表达上,思想上均会有较大的收穫,该文的教学能启迪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

完成了《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反省自己的得失,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研究:

(一)古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反覆朗读。

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学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进而体会到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并通过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锻鍊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谈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也会受到情感薰陶,并获得思维的启迪,从而享受审美是乐趣。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準对阅读的要求。

(二)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和分析如此深刻,拓展训练时,学生还引经据典,这是我在準备这堂课时没有想到的,当时我还设想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过渡问题,在这里都没有用上,学生是表现应该说很精彩,使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使我感到在今天的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学生去想去做。

(三)文言文教学,也要注意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简短【篇2】

选择这一课作为公开课主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让学生主动发展,以朗读和研读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和朗读节奏、朗读情感,通过预习检测、小组讨论明确和巩固文言词句,通过翻译了解故事大意,通过研读与探讨课文内容,归纳人物性格特点,提升自身修养,培养探究精神,最后加以拓展延伸,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设计的流程是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研读课文———拓展提升。

整体感知课文时,住要采用了听读、朗读、齐读等方式。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时让学生形成合作小组,从文中找出认为是重点的词语,结合注释进行理解、圈划,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合作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醒翻译文言文“留、补、换、删、顺”法则,注意文中出现的省略句,翻译时应补充完整。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几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帮助,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常识,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研读课文设计了几个问题: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⑵友人听说太丘已走后,有什么反应?⑶当元方听完友人的话后,生不生气(生气),他是如何应答的?⑷听了元方的这番话,友人知错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课文内容。

设计“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这两个人物?”这个问题是在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

合作探究设计了“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设计“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目的是通过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另一方面能学生初步接触古文,觉得不习惯,基本上都要依靠老师的讲解才能理解课文,连下面的注释也不太会利用。今后,要加紧对他们的'训练。陈太丘不讲信用的品格学生能够总结出来,可是他知错就改的好品德,学生无法识别,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不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今后上课要多化时间训练。在上课时,希望能尽快让学生适应古文的学习,所以老师讲解的多了一些,忽略了让学生反复的朗读课文,总觉得他们不能对课文深入的理解。作业多元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简短【篇3】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的整体感悟出发,以诵读和讨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课文的意思,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背诵,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作出个性化的评价,开拓课文的人文价值。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背诵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富有感情。

2、学生能对照注解,运用工具书,和同学交流看法,来翻译课文。

3、学生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从“礼”和“信”两个角度来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同学们,中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笔记小说,它的名字叫《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陈太丘与友期”,就来自《世说新语》中“方正”一门,方正有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等意思。

一、初步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问:刚才老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请大家评论一下。

2、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都可以)

3、请一位同学读课文,作评价。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字音有没有读准;句子停顿是否恰;语气是否符合语言环境;学生诵读的态度是否良好;读书时的专注程度。

(选择上述一两点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

二、请同学看课文注释进行翻译,注意几个问题

1、课文注释中有对原文词句的解释,但课文注释不是唯一准确的。例如: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中的“委”可以解释“丢下、舍弃”,也可以解释成“抛弃”,“抛下”,“委弃”等。

2、在翻译时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例如:

原文:过中不至

译文:(朋友)过中午还没到来。

3、人名可不译,如“陈太丘”,注意称谓的译法。例如:

原文:尊君在不?

译文:您爸爸在吗?“尊君”可译为“您爸爸”。

翻译时,有不懂的字、词、句在文中圈出来,鼓励学生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向学生示例如何使用词典,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三、检验

请一位同学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后作评价,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重要字词的落实,表述的顺畅,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评价。(鼓励为主)

四、出示无标点的原文,请同学不看课文进行诵读(投影或屏幕)

五、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元方和友人来作一个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其中一人,然后作一个具体的阐述。

示例:出言不逊友人

具体阐述:友人骂陈太丘不是个东西,出言不逊,十分无礼,自招耻辱,这告诉我们对身边的人要友善。

教师:以下是一些参考语句,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来形容元方或友人的个性,并作一个具体的阐述,说说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先准备一下,希望和先身旁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大家说,我们都很喜欢听你独特的见解。

参考语句(也可以自己想一个词语,成语,名言都可以。)

以礼待人彬彬有礼言而无信一诺千金

为礼不敬知书达礼尊重长辈

言必行,行必果理屈词穷傲慢无礼知错就改

六、对“友人”和“元方”的个性作一个概括

(要求作总体评价,但不要求答案一致,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角度,比如“礼”的角度等,有自己的看法即可。)

老师:在“讲礼貌”方面,友人做得怎么样?“元方”做得怎样?

七、作业

词语积累和运用。

1、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中的顾是什么意思?下面词语中“顾”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相顾一笑四顾无人瞻前顾后

结论:都有“看”的意思,了解了“顾”的意思,对整个词语也就容易理解了,尤其是学习成语,对其中的关键字词的意思要了解。例如“瞻前顾后”中的“瞻”和“顾”。

2、请同学参考例句分组选择词语造句。

顾名思义:“缝纫鸟”,顾名思义,是有缝纫技能的鸟。

瞻前顾后:机会不等人,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往往做不成事。

相顾一笑:等我吹灭了生日蜡烛,爸爸妈妈相顾一笑,甜蜜的微笑。

四顾无人:深夜的马路上,他四顾无人,心中有些害怕。

精选阅读

[热门]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5篇


每一天我们都可能需要写作,范文往往会有大家意想不到的收获。有可借鉴的范文能让工作事半功倍。那么一篇优秀的范文究竟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热门]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5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 篇1

本节课的课前导入,我注意了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八月十五,团圆、赏月,联想到盲人看不见光明,怎样让他们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过渡到课文中来。这环节耽误了一些时间,因为我看到了很多同学的眼神,还没有全神贯注地进入学习状态,我就继续让他们说自己感兴趣的事,等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才开始教学课文。

首先,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想题目意思,理解题目的意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让学生就题目充分提问,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这对把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有很大促进作用。紧接着带着悬念倾听范读课文,给学生思考空间,使学生对全文有了整体感知。

第二,从字词过渡过到课文句子的学习。抽出适当的时间进行字形记忆这是一、二年级的重点。我知道这堂课容量很大,就没有设计写字环节,把写字环节拿到第二课时进行,但也想从比较形近字邻领这两个字入手,引导观察令做为一个字的部首时笔画的变化从而指导书写。

第三,充分利用插图来理解课文,这就有了两次插图的运用。第一次用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来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理解乐呵呵、喜滋滋的意思,体会帮助别人,特别是残疾老人,心情是快乐的这种情感,从而引领学习全文。第二次让学生想象、练说盲婆婆听了蝈蝈的歌声仿佛看到什么美好事物,体会蝈蝈给盲婆婆带来的快乐。第二幅图的内容是文章的重点,我设计了歌声会领您看到。这个练习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的语言,增长了知识。学生两次说图意不是很完整通顺,我感受到应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再下功夫。出示完图之后,应紧跟着出示与图有关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作朗读训练。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 篇2

自我感觉课件做得比较满意,思路较清晰,从开始的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学习,疏通大意,复述故事到质疑探究……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在能力的训练方面由浅入深,由动口到动手,由朗读到讨论,在情感价值观的体验方面由诚信到宽容,由做人到处世。我的课很重视诵读,我采用了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以此来让学生整体感知和进入文本,这是进行探讨的基础。课堂上我还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最大的亮点是对学生的背诵指导。

但因为容量较大的原因,时间显得紧张,所以有几个环节开展得不够充分,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如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采用男女分组的形式辩论,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次公开课,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己以前没有在陌生班级,对陌生学生上课的经验,学情把握不够,课堂教学随机应变能力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最后环节时间太紧,师生互动不够。以后会多加历练,多加注意。

通过实践和听取导师及其他同行的意见,受益良多。自己的课上完了,感觉比较轻松,还有就是感觉今天是收获最大的一天。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 篇3

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是不是太无礼了?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让同学样各抒已见。

于是有同学认为元方太没礼貌,得礼不让人;有的同学认为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还有的同学认为元方怒气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

经过一番争论后,许多同学认为元方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这样,这个问题在学生的争论中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因当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知识是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教学课文时,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过程不能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得到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和体验。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体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多的是“体验课程”,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 篇4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的整体感悟出发,以诵读和讨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课文的意思,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背诵,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作出个性化的评价,开拓课文的人文价值。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背诵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富有感情。

2、学生能对照注解,运用工具书,和同学交流看法,来翻译课文。

3、学生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从“礼”和“信”两个角度来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同学们,中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笔记小说,它的名字叫《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陈太丘与友期”,就来自《世说新语》中“方正”一门,方正有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等意思。

一、初步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问:刚才老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请大家评论一下。

2、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都可以)

3、请一位同学读课文,作评价。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字音有没有读准;句子停顿是否恰;语气是否符合语言环境;学生诵读的态度是否良好;读书时的专注程度。

(选择上述一两点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

二、请同学看课文注释进行翻译,注意几个问题

1、课文注释中有对原文词句的解释,但课文注释不是唯一准确的。例如: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中的“委”可以解释“丢下、舍弃”,也可以解释成“抛弃”,“抛下”,“委弃”等。

2、在翻译时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例如:

原文:过中不至

译文:(朋友)过中午还没到来。

3、人名可不译,如“陈太丘”,注意称谓的译法。例如:

原文:尊君在不?

译文:您爸爸在吗?“尊君”可译为“您爸爸”。

翻译时,有不懂的字、词、句在文中圈出来,鼓励学生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向学生示例如何使用词典,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三、检验

请一位同学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后作评价,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重要字词的落实,表述的顺畅,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评价。(鼓励为主)

四、出示无标点的原文,请同学不看课文进行诵读(投影或屏幕)

五、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元方和友人来作一个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其中一人,然后作一个具体的阐述。

示例:出言不逊友人

具体阐述:友人骂陈太丘不是个东西,出言不逊,十分无礼,自招耻辱,这告诉我们对身边的人要友善。

教师:以下是一些参考语句,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来形容元方或友人的个性,并作一个具体的阐述,说说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先准备一下,希望和先身旁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大家说,我们都很喜欢听你独特的见解。

参考语句(也可以自己想一个词语,成语,名言都可以。)

以礼待人彬彬有礼言而无信一诺千金

为礼不敬知书达礼尊重长辈

言必行,行必果理屈词穷傲慢无礼知错就改

六、对“友人”和“元方”的个性作一个概括

(要求作总体评价,但不要求答案一致,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角度,比如“礼”的角度等,有自己的看法即可。)

老师:在“讲礼貌”方面,友人做得怎么样?“元方”做得怎样?

七、作业

词语积累和运用。

1、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中的顾是什么意思?下面词语中“顾”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相顾一笑四顾无人瞻前顾后

结论:都有“看”的意思,了解了“顾”的意思,对整个词语也就容易理解了,尤其是学习成语,对其中的关键字词的意思要了解。例如“瞻前顾后”中的“瞻”和“顾”。

2、请同学参考例句分组选择词语造句。

顾名思义:“缝纫鸟”,顾名思义,是有缝纫技能的鸟。

瞻前顾后:机会不等人,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往往做不成事。

相顾一笑:等我吹灭了生日蜡烛,爸爸妈妈相顾一笑,甜蜜的微笑。

四顾无人:深夜的马路上,他四顾无人,心中有些害怕。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 篇5

教学目的

1、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分析人物的言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请翻开书P132。

2、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并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现在谁来用游戏的方式给我们介绍一下?能把作者的这些资料做成一张卡片吗?

3、作家知识卡片。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雅好文学,招纳贤士,并组织文人编著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共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4、这篇文章的学习要求是六个字:“诵读,积累,运用。”

二、诵读

1、能齐读一遍吗?那就让我感受一下同学们是怎样度课文的。

2、本文在《世说新语》被编入“方正”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这是一种好品质。课文主要通过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告诉我们要诚信知礼。因此,我们要将文中人物的感情读出来。那么如何读出这种感情呢?抓住“语气,语调”。第一步先通过把握句子的停顿来读出语气语调。那起笔来,听录音,做上记号。

3、试齐读一遍。(提示速度要慢,要若无旁人的朗读)

4、如果是这样的文章,你们能准确断句吗?出示无标点的课文。点名再读。

5、光读出节奏还远远不够,我们更要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⑴客人的两处语言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提示关键的语气词:不、哉)

一处:询问,很客气。二处:愤怒,音调很高。

⑵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话呢?(提示关键词:信、礼)

一处:有礼貌,客气的说。二处:声调不高,但义正辞严。

⑶男女生对话。男生客人,女生元方。

6、第三步学习什么呢?根据上下文读补出文章的省略成分。请看(先说第一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尊君)非人哉!(尊君)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友)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下面请两位同学演读全文。读完后:很好!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花儿不敢开出自己的亮色,怎么能够立身于烂漫的春天呢?你们就是那美丽的花朵,敢于开放出自己的亮色!

三、积累

“诵读”就到此为止。下面是“积累”。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老师介绍的翻译古文的方法。

1、关键词积累。你能说出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⑵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⑶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⑷相委而去。

⑸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⑹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走进)

⑺尊君在不。

⑻待君久不至(对别人的尊称)(还学过哪些尊称──子)

⑼君与家君期日中

2、第二步是“辨析积累”。这是你们的活动了,怎么辨析呢?文言中有很多的词是反复的用,有时表现为“同形不同意义”,这叫做“一词多义”。下面你们就做这样的活动,结合5、10、20课,每个人找一组这样的词。如:“对子骂父”、“子曰”的两个“子”,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先生”。找到后写在书上P132课文的下方。开始。

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出很多组词义不同的词。它的方法是两两相比,甚至更多。当然也可以找出词义相同的词。

3、翻译积累。对着课文用说话的方式将课文译成现代文。(开火车)(可略)

4、探究积累:

⑴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⑵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妙在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四、运用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⑴与虞人⑵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⑶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⑷之。

────────

注解

⑴魏文侯:战国是魏国国君。

⑵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⑶焉:哪里。

⑷罢:停止,取消。

1、解释加点的词含义:

⑴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⑵是日,饮酒乐,天雨

⑶乃往,身自罢之

⑷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身子罢之”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友人惭,下车引之B、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C、邑八景之一也D、学而时习之

3、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______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言而有信讲信用)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诵读,积累,运用”三个方面进行体味与研讨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谢谢大家。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900字精选10篇


课件之家专题“陈太丘友期教学反思”推荐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我们品味了两个少年关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处。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小故事,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

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⑴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⑵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⑶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

既然作者未进行任何评价,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入门不顾(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可提示,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如何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错误?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夙惠(天资聪慧)、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你认为应选自哪一门?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

──可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积累有关成语、名句。

五、自由朗读,力争当堂成诵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篇2)

《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同学们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好在这篇文章短小,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明白文章的大意。但是,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同学学习如何给文言文做笔记,还要去分析人物的形象,最终把德育落到实处,的确不易,毕竟课堂只有四十分钟。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学生认真预习。在讲授这篇课文之前,我把预习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当然,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真程度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效果也就截然不同。

在课堂教学上,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表现在导入的设计上。我选择了一个短小的故事导入,让同学们去分析并作出自己的选择。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健康和诚信,这就充分说明了同学们已经认识到了诚信和健康同等重要,自然而然的进入新课教学。

2、表现在诵读上。我把教师范读,学生换读等多种读法相结合,目的让同学们在读的基础上感知,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或建议,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文章的一个重点就是分析人物形象,我有梯度的设计了四个问题,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对人物进行剖析,同学们认识到位,回答问题时积极性特别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4、表现在德育的落实上。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德育的培养,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行事,所以,我设计了“转换角色,畅所欲言”这一环节。“如今的社会都要讲究和谐,人和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假如你是这三个人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才能让每个人都不生气呢?”这个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大脑更加兴奋,各抒己见,让同学们体会到了“转换位置,换位思考”的价值。

当然,这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致使在名言积累这一环节中,时间有些紧张,略显仓促。总之,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一直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他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精心组织语言,他们学到的不仅有知识和方法,而且收获到了学习的快乐。评课老师也认为本节课设计精巧,大胆,条理清晰,问题层次性强,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成为本节课的最大亮点。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篇3)

《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容浅显,故事情节强,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便于他们的理解阅读。同时,也能较好地将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与初中阶段相衔接,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文言文学习的自信心。

虽然本文内容比较浅显,但毕竟是文言文,与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把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在理解中去探讨,在交流中去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而本文是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学生在学习《咏雪》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本文,他们对文言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在这种情况下,我放手让学生去翻译,去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在教学的第四个环节,我通过设计问题,提问的形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将文言文的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的设置,既消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情,又能让学生再次深入文本,创设情境,多角度地来回答。实践表明:针对这一问题,学生有的觉得应该像陈太丘那样“舍去”,有的认为再等等。其实,在学生的答案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顺势引导,做人要讲诚信,凡事要学会宽容,从“读文”到“做人”,学生的思想境界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再就是作业的布置,特别是课本剧的表演,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编排课本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语文学习与语文实践相结合,将听说读写相结合,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当然,我上的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还有一少部学生未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分析其原因:对课文内容没有读懂,一些句子不会翻译。鉴于这一点,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清重点词句外,还要讲一讲翻译的方法比如:增、补、删、换、调等,将方法的点拨贯穿在文言文教学当中,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篇4)

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是不是太无礼了?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让同学样各抒已见。

于是有同学认为元方太没礼貌,得礼不让人;有的同学认为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还有的同学认为元方怒气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

经过一番争论后,许多同学认为元方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这样,这个问题在学生的争论中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因当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知识是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教学课文时,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过程不能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得到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和体验。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体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多的是“体验课程”,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篇5)

今天我教完了《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课,真的是感慨良深。八年前,我也教过此文,自我感觉还好。两相比较,真的是今非昔比呀,作为教师如不继续学习、与时俱进,那么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这能不叫人心惊吗?

八年前,运用多媒体教学,在我们落后的湘西山区从来都没人提及过,更不知道多媒体是什么东西了。所以,我那时教《陈太丘与友期行》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我自己也认为还不错。八年后,我同样是教《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课,我却感到十分的艰难,那就是要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课件的制作以及班班通的使用,都花了不少的精力和心血。在大学时,我没有接触过电脑,自然就更不知道课件的制作了,甚至连课件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后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开始进入教学领域。于是,我开始接触了信息技术,初步掌握了电脑的一些知识,对于多媒体教学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开始,我认为多媒体所起的作用不是很大,可事实证明我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所必需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掌握这一现代教学技术。

八年前,我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上完了这一课,只是那种灌输式的给学生传授知识,照本宣科而已,根本没有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本没能得到发挥。同时,给学生传授的知识信息也不多。八年后,我运用多媒体上完了这一课,虽然不是很好,但我觉得至少是成功的。因为这一堂课,我不仅完成了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而且还给了学生大量的知识信息,如如文言文的译法,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课堂训练等。这么多的信息在八年前用一个课时是无法完成的。采用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全方位的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上了一点年纪的教师,也就是像我这样的教师,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请不要以老自居、苟且度日,而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重要呀,我不得不努力了。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篇6)

许传敏《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讲述了七岁儿童陈

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对话描写简洁明了。

学生从语言表达上,思想上均会有较大的收穫,该文的教学能启迪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

我在设计本文时,重点採用了自主合作**的阅读方法,主要分成五板块进行:

一、动口朗读感知内容,通过朗读要求学生读準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动心细读互说译文,要求学生在自读中既要动口又要动心,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想一想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以句子为单位,小组内互译课文。老师抽查学习效果并作点拨。

三、动情精读,析说文句。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是动情,要读出课文的轻重缓急,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思考并互动交流发言。老师要进行示範性的朗读,特别是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要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文中的“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应该读出愤怒﹑斥责的语气。还有就是“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要读出理直气壮的反驳语气。

四、动容品读,拓展延伸。要求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动容,要进入情景要读得有表情。然后思考:

你认为元方是怎样一个孩子?友人人是怎样一个人?老师点拨:陈元方七岁就能懂礼识义,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从中懂得了什幺道理?试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五、读背课文,教师小结。

《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对话描写简洁明了。

学生从语言表达上,思想上均会有较大的收穫,该文的教学能启迪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

完成了《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反省自己的得失,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研究:

(一)古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反覆朗读。

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学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进而体会到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并通过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锻鍊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谈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也会受到情感薰陶,并获得思维的启迪,从而享受审美是乐趣。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準对阅读的要求。

(二)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和分析如此深刻,拓展训练时,学生还引经据典,这是我在準备这堂课时没有想到的,当时我还设想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过渡问题,在这里都没有用上,学生是表现应该说很精彩,使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使我感到在今天的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学生去想去做。

(三)文言文教学,也要注意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篇7)

选择这一课作为公开课主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让学生主动发展,以朗读和研读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和朗读节奏、朗读情感,通过预习检测、小组讨论明确和巩固文言词句,通过翻译了解故事大意,通过研读与探讨课文内容,归纳人物性格特点,提升自身修养,培养探究精神,最后加以拓展延伸,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设计的流程是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研读课文———拓展提升。

整体感知课文时,住要采用了听读、朗读、齐读等方式。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时让学生形成合作小组,从文中找出认为是重点的词语,结合注释进行理解、圈划,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合作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醒翻译文言文“留、补、换、删、顺”法则,注意文中出现的省略句,翻译时应补充完整。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几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帮助,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常识,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研读课文设计了几个问题: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⑵友人听说太丘已走后,有什么反应?⑶当元方听完友人的话后,生不生气(生气),他是如何应答的?⑷听了元方的这番话,友人知错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课文内容。

设计“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这两个人物?”这个问题是在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

合作探究设计了“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设计“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目的是通过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另一方面能学生初步接触古文,觉得不习惯,基本上都要依靠老师的讲解才能理解课文,连下面的注释也不太会利用。今后,要加紧对他们的'训练。陈太丘不讲信用的品格学生能够总结出来,可是他知错就改的好品德,学生无法识别,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不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今后上课要多化时间训练。在上课时,希望能尽快让学生适应古文的学习,所以老师讲解的多了一些,忽略了让学生反复的朗读课文,总觉得他们不能对课文深入的理解。作业多元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篇8)

于是有同学认为元方太没礼貌,得礼不让人;有的同学认为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还有的同学认为元方怒气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

经过一番争论后,许多同学认为元方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这样,这个问题在学生的争论中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因当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知识是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教学课文时,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过程不能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得到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和体验。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体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多的是“体验课程”,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篇9)

完成了《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反省自己的得失,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研究:

(一)古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学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进而体会到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并通过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谈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也会受到情感熏陶,并获得思维的启迪,从而享受审美是乐趣。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

(二)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和分析如此深刻,拓展训练时,学生还引经据典,这是我在准备这堂课时没有想到的,当时我还设想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过渡问题,在这里都没有用上,学生是表现应该说很精彩,使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使我感到在今天的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学生去想去做。

(三)文言文教学,也要注意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由于本文浅显易懂,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较易把握,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四)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有较大积极意义

传统的教育方式可谓吃力不讨好,本文的教学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这种学习方式的理解。否则,课堂不可能如此活跃,学生解题以及思想上的闪光点也不可能让我们捕捉到,更说不上发扬了。特别是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了。记得在课堂上有一名同学认为客人以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而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难道是有理。当时有些同学就在下面笑,这时,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认为他讲得有道理,且想法不落俗套,并鼓励大家用掌声欢迎。他后来也有很精彩的发言。

转了过来,是我错了.我想这虽然是个小插曲,但也给我一个警示,对待课堂教学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认真仔细,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篇10)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收藏]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1000字通用


本文为课件之家推荐专题“陈太丘友期教学反思”相关内容。

收获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收集资料,准备教案,也是老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教师离不开教案来帮助自己实现教学成果,教案应该包括什么内容?为此,课件之家特意呈上“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 篇1

《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但它却是学生进入中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在构思这篇课文的教案之初,一个重要的理念已经明确,那就是,规范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具体包括,学会看课后注释,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反复诵读,根据上下文揣摩,推理文意,学会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等等.因此,对以上理念的贯彻和实行应该说是贯穿本课教案设计的始终.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明确,反馈明确,落实明确.教学准备完成了,但教学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因为课堂教学设计只是我单方面的行为,如何有效地贯彻,还要看学生们的反应和配合。

课后我觉得令人满意的地方是,教学过程比较顺利,没有出现打扰课堂学习气氛的意外,教学辅助设备也运转正常.重要的是我所设想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得到了一个较完整的学习文言文的过程,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我想不足的地方也是很多,比如,在自读要求这一环节上,我提出的要求比较详细,但在接下去的教学环节中并没有逐一落实到位,只是抓住了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这样给有心的学生造成一种老师教学前后照应不周的,比较粗放的印象.还有对于学生的提问,涉及面还可以更广一些,要加强课堂是所有学生的课堂的观念,不能光为了热闹和顺畅就只提问思维敏捷善于表达的学生,那些沉睡着的,羞怯的,敏感的心灵更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机会.还有一个小地方也不得不提,文中的元方,课下注释为陈纪,学生的回答是非常正确的,我当时心里想的是元方的父亲陈太丘的名字-陈实,当学生回答是陈纪时我当即予以反驳,但马上我脑子转了过来,是我错了.我想这虽然是个小插曲,但也给我一个警示,对待课堂教学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认真仔细,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虽然听课专家组里的校长和诸位高级老师给了我一些好的评价和鼓励,我还是始终觉得我有很多的不足和要继续学习的地方,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有特色,如何更深地挖掘教材,如何在初中语文的知识体系框架下,逐堂课逐学期逐学年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要求。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一个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机会.我将力求自己做到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和目标:随堂课要像公开课那样准备那样上!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 篇2

教学目的

1、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分析人物的言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请翻开书P132。

2、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并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现在谁来用游戏的方式给我们介绍一下?能把作者的这些资料做成一张卡片吗?

3、作家知识卡片。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雅好文学,招纳贤士,并组织文人编著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共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4、这篇文章的学习要求是六个字:“诵读,积累,运用。”

二、诵读

1、能齐读一遍吗?那就让我感受一下同学们是怎样度课文的。

2、本文在《世说新语》被编入“方正”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这是一种好品质。课文主要通过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告诉我们要诚信知礼。因此,我们要将文中人物的感情读出来。那么如何读出这种感情呢?抓住“语气,语调”。第一步先通过把握句子的停顿来读出语气语调。那起笔来,听录音,做上记号。

3、试齐读一遍。(提示速度要慢,要若无旁人的朗读)

4、如果是这样的文章,你们能准确断句吗?出示无标点的课文。点名再读。

5、光读出节奏还远远不够,我们更要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⑴客人的两处语言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提示关键的语气词:不、哉)

一处:询问,很客气。二处:愤怒,音调很高。

⑵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话呢?(提示关键词:信、礼)

一处:有礼貌,客气的说。二处:声调不高,但义正辞严。

⑶男女生对话。男生客人,女生元方。

6、第三步学习什么呢?根据上下文读补出文章的省略成分。请看(先说第一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尊君)非人哉!(尊君)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友)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下面请两位同学演读全文。读完后:很好!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花儿不敢开出自己的亮色,怎么能够立身于烂漫的春天呢?你们就是那美丽的花朵,敢于开放出自己的亮色!

三、积累

“诵读”就到此为止。下面是“积累”。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老师介绍的翻译古文的方法。

1、关键词积累。你能说出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⑵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⑶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⑷相委而去。

⑸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⑹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走进)

⑺尊君在不。

⑻待君久不至(对别人的尊称)(还学过哪些尊称──子)

⑼君与家君期日中

2、第二步是“辨析积累”。这是你们的活动了,怎么辨析呢?文言中有很多的词是反复的用,有时表现为“同形不同意义”,这叫做“一词多义”。下面你们就做这样的活动,结合5、10、20课,每个人找一组这样的词。如:“对子骂父”、“子曰”的两个“子”,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先生”。找到后写在书上P132课文的下方。开始。

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出很多组词义不同的词。它的方法是两两相比,甚至更多。当然也可以找出词义相同的词。

3、翻译积累。对着课文用说话的方式将课文译成现代文。(开火车)(可略)

4、探究积累:

⑴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⑵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妙在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四、运用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⑴与虞人⑵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⑶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⑷之。

────────

注解

⑴魏文侯:战国是魏国国君。

⑵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⑶焉:哪里。

⑷罢:停止,取消。

1、解释加点的词含义:

⑴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⑵是日,饮酒乐,天雨

⑶乃往,身自罢之

⑷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身子罢之”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友人惭,下车引之B、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C、邑八景之一也D、学而时习之

3、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______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言而有信讲信用)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诵读,积累,运用”三个方面进行体味与研讨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谢谢大家。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 篇3

《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同学们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好在这篇文章短小,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明白文章的大意。但是,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同学学习如何给文言文做笔记,还要去分析人物的形象,最终把德育落到实处,的确不易,毕竟课堂只有四十分钟。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学生认真预习。在讲授这篇课文之前,我把预习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当然,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真程度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效果也就截然不同。

在课堂教学上,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表现在导入的设计上。我选择了一个短小的故事导入,让同学们去分析并作出自己的选择。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健康和诚信,这就充分说明了同学们已经认识到了诚信和健康同等重要,自然而然的进入新课教学。

2、表现在诵读上。我把教师范读,学生换读等多种读法相结合,目的让同学们在读的基础上感知,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或建议,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文章的一个重点就是分析人物形象,我有梯度的设计了四个问题,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对人物进行剖析,同学们认识到位,回答问题时积极性特别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4、表现在德育的落实上。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德育的培养,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行事,所以,我设计了“转换角色,畅所欲言”这一环节。“如今的社会都要讲究和谐,人和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假如你是这三个人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才能让每个人都不生气呢?”这个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大脑更加兴奋,各抒己见,让同学们体会到了“转换位置,换位思考”的价值。

当然,这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致使在名言积累这一环节中,时间有些紧张,略显仓促。总之,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一直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他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精心组织语言,他们学到的不仅有知识和方法,而且收获到了学习的快乐。评课老师也认为本节课设计精巧,大胆,条理清晰,问题层次性强,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成为本节课的最大亮点。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 篇4

这篇文章是《世说新语》中关于品行的“方正”篇。作为南北朝时志人小说,内容通俗易懂。字词障碍不多。我是这样授课的。

首先,还是让学生自行朗读文章,要求是参照课下注释朗读,完成后,找一位同学站起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认为哪个字音读得不对,就圈点出来。学生开始朗读了,经过昨天的训练,他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课下注释,所以把“尊君在不”得“不读成“否””,这是读对了,但是有的同学开始在这个字下面划线,并且这边一读结束,那边就迫不及待喊,说“不”这个字读错了。不待我回答,马上有同学提醒“看注释!”这一读,一纠正,学生对这个字的音和解释都了解了。

于是开始第二轮朗读,学生齐读。然后,我找学生开始说说知道了怎样一个故事,韩应愿一字不差地翻译了出来。我就强调了几个重要的实词“期、去、委、去、”,学生也一一答对了。于是,我进行第三个环节:让学生来表演!

学生喜欢呀!争着抢着要表演!

我就选了两个男生上来。他们早已经商量好了,一个当陈太丘的友人,一个当陈元方。

郭振宇有点调皮,他做了个骑马进来的姿势。我立马止住他,问大家,他做的对不对?立刻有人指出:“这样不对,因为文中说了,友人感到惭愧时,动作是‘下车引之’,所以,骑马来肯定是不对的。”

郭振宇重新进来,找到正在嬉戏的“元方”万嘉乐,开口便问:“你爹在吗?”我再次止住他:“这样问对吗?”学生回答:不对,这样不礼貌!你看,他们注意到了文章是“尊君在不”,“尊君”是敬称。能翻译成“你爹”吗?学生马上回答,应该翻译成“你父亲在吗”,然后带领同学们看课后的敬词和谦词。然后举了著名央视主持人朱军采访时不当的语言,他称呼对方的父亲为家父,这对不对?根据这个表,学生能知道“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称呼对方的父亲,现在其实也可以敬称对方父亲令尊的,那就可以翻译成“令尊在家吗?”

万嘉乐回答:“我父亲等你很久,你没有来,他已经离开了。”

我还是问学生:这话有毛病吗?有学生说没毛病,有学生举起了手,提出“君”应该翻译成“您”。你看,细心的学生就能不忘“敬词”。通过两次提醒,学生注意多了。在称呼上没有问题了,但是,郭振宇在表演“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摇晃着身体,显得不庄重,而友人说“非人哉”的时候,他是坐在车上的,因为后文“有下车引之”。通过表演,我们把文章的内容,翻译了出来,把人物性格分析出来,把元方的聪慧,据理力争和可爱的样子表现了出来,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敬词和谦词”在神态和动作上的表现。

后来通过检测,发现学生的学习印象还蛮深刻的。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 篇5

于是有同学认为元方太没礼貌,得礼不让人;有的同学认为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还有的同学认为元方怒气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

经过一番争论后,许多同学认为元方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这样,这个问题在学生的争论中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因当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知识是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在教学课文时,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过程不能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得到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和体验。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体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多的是“体验课程”,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 篇6

本节课的课前导入,我注意了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八月十五,团圆、赏月,联想到盲人看不见光明,怎样让他们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过渡到课文中来。这环节耽误了一些时间,因为我看到了很多同学的眼神,还没有全神贯注地进入学习状态,我就继续让他们说自己感兴趣的事,等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才开始教学课文。

首先,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想题目意思,理解题目的意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让学生就题目充分提问,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这对把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有很大促进作用。紧接着带着悬念倾听范读课文,给学生思考空间,使学生对全文有了整体感知。

第二,从字词过渡过到课文句子的学习。抽出适当的时间进行字形记忆这是一、二年级的重点。我知道这堂课容量很大,就没有设计写字环节,把写字环节拿到第二课时进行,但也想从比较形近字邻领这两个字入手,引导观察令做为一个字的部首时笔画的变化从而指导书写。

第三,充分利用插图来理解课文,这就有了两次插图的运用。第一次用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来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理解乐呵呵、喜滋滋的意思,体会帮助别人,特别是残疾老人,心情是快乐的这种情感,从而引领学习全文。第二次让学生想象、练说盲婆婆听了蝈蝈的歌声仿佛看到什么美好事物,体会蝈蝈给盲婆婆带来的快乐。第二幅图的内容是文章的重点,我设计了歌声会领您看到。这个练习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的语言,增长了知识。学生两次说图意不是很完整通顺,我感受到应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再下功夫。出示完图之后,应紧跟着出示与图有关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作朗读训练。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 篇7

这是导学技能操练课,为了上好这课时,课前我们分工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由选材到构思到设计上课方案到实践,请教咨询了很多前辈的意见和建议,在反复的实践中完善我们的方案,最后在正式验收课时,我们2个的临场发挥都要比之前的实践要来的好,尤其是我的表现很镇定,即使在上课时出现了突发事故,也镇定自如的应对,而学生的表现也比较积极,可以说是比较圆满的.我们2个都能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政节课里师生关系是比较和谐的.另外,由于备课过程中没设想到“相”,当有学生质疑它的意思时,我确实是吃了一惊,还好由于基础比较扎实,我在愣了一下之后能马上为学生解答,这让我确信,双基真的很重要,以后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双基教学.

这次技能操练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大学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认识到你付出了多少就必定收获多少的道理,我想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个阶段,让自己重新定位评价再认识自己.从教育局教研员的评课看来,虽然我跟宋老师的导学技能操练课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可是看的出来,他是相当认真的听我们上课,可见在本校各位前辈的帮助指点还有我们自己的努力之下,我们收获了很多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东西.

当然,教学是永无止境的课题,作为教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是我们要有一桶水,经过这次磨练,我相信自己正在慢慢成长,我也知道前面的道路还有很长,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可是我相信自己在学校各位前辈的关爱帮助下成长的好,而且我也通过这次历练做好了思想心理准备,迎接新的磨练.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 篇8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我们品味了两个少年关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处。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小故事,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

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⑴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⑵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⑶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

既然作者未进行任何评价,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入门不顾(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可提示,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如何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错误?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夙惠(天资聪慧)、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你认为应选自哪一门?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

──可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积累有关成语、名句。

五、自由朗读,力争当堂成诵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范文 篇9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的整体感悟出发,以诵读和讨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课文的意思,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背诵,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作出个性化的评价,开拓课文的人文价值。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背诵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富有感情。

2、学生能对照注解,运用工具书,和同学交流看法,来翻译课文。

3、学生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从“礼”和“信”两个角度来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同学们,中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笔记小说,它的名字叫《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陈太丘与友期”,就来自《世说新语》中“方正”一门,方正有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等意思。

一、初步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问:刚才老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请大家评论一下。

2、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都可以)

3、请一位同学读课文,作评价。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字音有没有读准;句子停顿是否恰;语气是否符合语言环境;学生诵读的态度是否良好;读书时的专注程度。

(选择上述一两点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

二、请同学看课文注释进行翻译,注意几个问题

1、课文注释中有对原文词句的解释,但课文注释不是唯一准确的。例如: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中的“委”可以解释“丢下、舍弃”,也可以解释成“抛弃”,“抛下”,“委弃”等。

2、在翻译时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例如:

原文:过中不至

译文:(朋友)过中午还没到来。

3、人名可不译,如“陈太丘”,注意称谓的译法。例如:

原文:尊君在不?

译文:您爸爸在吗?“尊君”可译为“您爸爸”。

翻译时,有不懂的字、词、句在文中圈出来,鼓励学生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向学生示例如何使用词典,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三、检验

请一位同学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后作评价,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重要字词的落实,表述的顺畅,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评价。(鼓励为主)

四、出示无标点的原文,请同学不看课文进行诵读(投影或屏幕)

五、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元方和友人来作一个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其中一人,然后作一个具体的阐述。

示例:出言不逊友人

具体阐述:友人骂陈太丘不是个东西,出言不逊,十分无礼,自招耻辱,这告诉我们对身边的人要友善。

教师:以下是一些参考语句,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来形容元方或友人的个性,并作一个具体的阐述,说说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先准备一下,希望和先身旁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大家说,我们都很喜欢听你独特的见解。

参考语句(也可以自己想一个词语,成语,名言都可以。)

以礼待人彬彬有礼言而无信一诺千金

为礼不敬知书达礼尊重长辈

言必行,行必果理屈词穷傲慢无礼知错就改

六、对“友人”和“元方”的个性作一个概括

(要求作总体评价,但不要求答案一致,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角度,比如“礼”的角度等,有自己的看法即可。)

老师:在“讲礼貌”方面,友人做得怎么样?“元方”做得怎样?

七、作业

词语积累和运用。

1、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中的顾是什么意思?下面词语中“顾”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相顾一笑四顾无人瞻前顾后

结论:都有“看”的意思,了解了“顾”的意思,对整个词语也就容易理解了,尤其是学习成语,对其中的关键字词的意思要了解。例如“瞻前顾后”中的“瞻”和“顾”。

2、请同学参考例句分组选择词语造句。

顾名思义:“缝纫鸟”,顾名思义,是有缝纫技能的鸟。

瞻前顾后:机会不等人,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往往做不成事。

相顾一笑:等我吹灭了生日蜡烛,爸爸妈妈相顾一笑,甜蜜的微笑。

四顾无人:深夜的马路上,他四顾无人,心中有些害怕。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模板


下面由编辑帮大家编辑的《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于一名老师来说,写教案已是习以为常的工作了。写教案能帮助教师全面的讲述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篇1

《平移和旋转》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里关于“运动与图形”的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和认识了方向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续还要学习方格纸上的平移和旋转以及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图形的转化。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认识还停留在旧教材上。原来教材是把认识平移和旋转以及方格纸上的平移集中在一课时的,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才知道现在教材把这两个内容安排在三上和四下分开进行,可以说这节课的任务减轻了许多,主要内容就是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对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呢?我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1、整体进入,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教材是先教学平移,再教学旋转的,但是身边物体的运动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我觉得整体进入更合适一些。学生可以通过对各种物体运动方式的观察,初步感受到两种运动方式的不同。

2、举例说明,学生评价。让学生举一些身边的平移和旋转的例子,就是丰富学生对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认识,并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但是发现学生举例子时还是会出现问题,试上时我是自己判断的,感觉学生失去了一次思辨的机会,所以这节课我进行了调整,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自己用手势判断,同桌讨论,都参与进来,真正把重心下移。在一些学生举例后,让没有机会发言的孩子跟同桌交流,让同桌判断,使所有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

3、设计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悟平移、旋转的含义。对于平移,书上要求把数学书从左上角平移到右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但是在此基础上,我又增添了两个要求,(1)再平移到桌子正中间,(2)除此以外,还能怎么平移,就是让学生把对平移的认识从上下左右拓宽到斜向,从桌面拓宽到空间,从而感受到平移的特点:平移之后,物体的位置变了,但是方向不变。而对于旋转的操作,书上的设计也比较简单,就是把圆盘的指针按要求旋转到指定位置,我觉得这里和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向的认识可以结合起来教学。因为四下学习这个内容时是借助停车时转杆的打开和关闭进行教学的,其实它是截取了钟面的一部分,对有些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而这个圆盘其实就可以看成钟面,又是比较完整的钟面,学生理解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是个很好的道具,所以我就把这个内容进行了前置。同时安排了相应的练习,老师出题,学生互出,让学生对这两种方向建立起比较深刻的认识。

通过研讨,我认识到了自己上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1、情境的选择还应该更加慎重。有些活动使学生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所以在选择素材时还应该考虑地更深,有所取舍。2、虽然这节课是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但是一些数学的严密性还应该注意。平移之后的形状和大小不变,所以学生一些有问题的举例应该进行改正。3、结合体验,可以将平移和旋转在一起体验,如书可以平移,也可以旋转,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各自的特点,同时进一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区别。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篇2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材中给我们展示“饮料加工厂”情境,但孩子并没有到过饮料加工厂亲身体验过,对有些工具压根就不知道,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态的卷帘门、推拉窗、摩天轮、电梯、时钟、陀螺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直观演示,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区别平移旋转,学生碰到困难,如观察“饮料加工厂”,当孩子们觉得安装灯泡、拉杆的运动是什么时学生有较大分歧,及时的利用教鞭,直观演示,大家发现它们运动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于是大家知道这些运动是旋转,而非平移。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让学生主动学习,我创设“喜羊羊搬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我想这样上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多种感官配合,让学生“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分四步层层加深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一看:引导观察喜羊羊平移,发现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从而找到平移的本质特点:“位置变化了,但本身的方向没变。”二动:放手让学生利用文具盒创造平移运动,然后同学用动作自由表演平移和旋转,三辩:观看“饮料加工厂”各种器材的运动方式,四找: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平移和旋转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在学平移距离时设计了“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这些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四、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只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这节课我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地体验。

五、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最后教学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环节中,没能深入的思考怎样学生才能很好的掌握画法。由于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很多孩子学习这个内容有难度。通过测试,我发现平移仍然是难点。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如果课堂上能够提一些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说说准备画的想法,或者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也许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画法。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篇3

《平移和旋转》是第三单元的资料,本单元把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资料,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由于在生活中有很多平移和旋转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一、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搞笑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的平移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在课中安排了“移一移”“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潜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带给了平台。

三、透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中我们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能够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从而初步开成以简驭繁的思想。这样能够愉悦学生情绪,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透过本单元的教学使我们明显感到学生爱学数学了,学习气氛也浓了,学习效果也好起来了,再一次证明了“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但同时也发现有的学生很不主动很不认真,画图不用铅笔和尺子,随心所欲乱画一气;有的同学不是很理解平移的方向,对往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理解不透彻;把平移和对称搞混淆,今后在这些方面要加强训练.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篇4

教完《对称、平移和旋转》,发现学生在掌握旋转这一知识比较难。让我思考很多,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道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以及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设计图案。由于在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一课时,我注重创设情景,先让学生玩一个颠倒画的游戏:“可爱的笑脸图”颠倒后成了哭脸、“满脸皱纹的老太图”颠倒成了带着王冠的美丽公主、 “老渔翁坐着船在平静的湖面的捕鱼图”颠倒成了大鸟叼住了小人的画面、“神情严肃、发怒的老兵”成了戴着礼帽面带笑容的老人,通过让学生逐个想象出每幅图颠倒后的画面来层层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图形的旋转是指图形上所有的点都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点转动相等的角度。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公路收费站道口转杆打开和关闭的动态情境,分别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再让学生把这种旋转方法类推到平面图形的变换上,学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这一层次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培养审美情趣,体会数学方法的价值。

结合数学学科活动,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中的对称,体会平移和旋转在团中的应用。接着让学生按要求做出美丽的图案,最后让学生综合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并进行交流和评比,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的同时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篇5

第十五章《平移与旋转》中涉及到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两种图形变换的教案,教材本着新课标的精神,让学生观察、实验画图,总结规律,简单运用的主线,展开了知识点。由于学生储备了较足的准备知识,学习起来并不感到困难,学生面临的是根据要求画图的要点,在说理过程中运用知识的难点,而这些课本中又忽略掉,采用模糊过程,承认现实的做法。学生学习起来很高兴,一看一说都清楚;一作业问题就出来了,该保留什么样的痕迹?如何反映要点?都注意什么样的解题格式?课本没有一个完整的示范。第十六章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能够严格说理过程,而在逼近这个要求的过程中又没有明显的循序渐进,这个问题有点乱。

有鉴于此,我在教案中就有意强化,给予学生明确的示范,甚至是摒弃教案理念的束缚,与学生共同学习。每一节课前都督促学生做必要的预习,课中,强调作图,通过作图,带出图形的特征。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和我一起作图,不强调原因,但要作出正确的图形,在练习中来感受。不怕浪费时间,要的就是培养作图的能力,力图落实在课堂上。在一些细节上,我把分开的叙述聚拢来,条理化。

平移图形的教案中,平移前后的图形对应线段的特征,对应点的连线段的特征,书中采用分段式(先一般后特殊),其中既有位置关系又有数量关系,笼统概括之。学生极易认识完整但做不到位。在教案中,我把一般的和特殊的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结论。

平移前后的图形中:对应角;

对应线段(位置关系)且 (数量关系);

对应点的连线段(位置关系)且 (数量关系);

学生对特殊情况对应线段和对应点的连线段在同一条直线上感觉不深(或忽略),放在一起可以加深印象。 根据图例,我也给出作图的具体要求,强调几何作图的完整性。 前面要有: 解:如图所示 (好比打仗中的先头部队,侦察兵) 在规定的位置: 按要求正确的画出图形(保持整洁)

找对应点的痕迹画虚线,在不写做法的情况下,平移图形要在图中 表现两要素(方向与距离),旋转图形要表现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角度)

(知识与技能的再现)

图后要有交待:则即为所求。(横线上是所作的图形)(下结论。好比打扫战场)

有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有度可依,有章可循,几何中有的知识点是条理化的,没有发散性思维可以贯穿其中,学生的创造性是在明晰的思考下图形的完美表现。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也要求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体现各个要素,说理的严密性是一个渐进性的,一步一步达成。

图形的旋转,我干脆直奔主题,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运用工具直接画旋转图形,教师的示范性必不可少,学生对为什么弄不清楚,但可以接受,可以画出旋转图形。亲身体验的实验有时更有说服力。图形的两种变换学习之后,我设计一表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示例图形 对应角 图形的形状与大小 对应线段 对应点的连线段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连线段 所有的旋转角 1 / 2 平移图形 旋转图形 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点提一下:旋转图形中,对应线段所在的直线所成的夹角与旋转角有何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打牢学生几何图感的基础,为学生以后去研究几何图形作充分准备。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篇6

《对称、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把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主要让孩子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本单元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要点: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会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由于在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1、在导学案的设计中,主要以各种数学活动贯穿课的始终,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对称、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或对称图形。在课中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提供了平台。

2、老师富有目的地呈现了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孩子们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轴对称图形”中的剪纸和折纸撕纸,“镜子中的数学”中的镜子,“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的平移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在小组内主动学习和交流的积极性。

3、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中我们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从而初步开成以简驭繁的思想。这样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我们明显感到学生爱学数学了,学习气氛也浓了,学习效果也好起来了,也再一次证明了“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但同时也发现有的学生很不主动很不认真,画图不用铅笔和尺子,随心所欲乱画一气;有的同学不是很理解平移的方向,对往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理解不透彻;把平移和对称搞混淆,今后在这些方面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篇7

平移和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中的一个新的资料,这两种现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好处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忙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掌握图形位置变换的数学思维方法有很大的作用。

这节课的教学我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进行设计。为此,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

现代教育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因此,我从小朋友们最常玩的玩具风车和飞镖入手,运用学生常见到的物体运动现象来进行辨析;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寻找发现自己身边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透过欣赏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悟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所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不仅仅强化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体会。

2、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透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决定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是旋转,不但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直观认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数学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潜力和实践潜力,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何理解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了几格”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这一教学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并由此引出“看整图”这种决定平移距离的方法。透过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向学生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只看图形的某一部分来研究平移的格数呢?在这一个问题情境中,激发出学生急切想明白答案的愿望,我没有立刻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出示三角形位置平移前后图,让学生观察三角形向上平移了几格?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学生中出现了几种可能,我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让学生拿出三角形和方格纸,透过移一移,动手验证“究竟三角形平移了几格”。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先是对照三角形图说一说自己决定平移距离的方法,动手移一移,数一数,三角形向上平移了几格。让学生自主探究出看对应点、对应边来决定平移的方法。透过学生试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出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由激发出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到自主探究,再到合作探究,并从中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获得,学生就会印象深刻,并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篇8

关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标准》中指出:“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要求,本套教材增加了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新数学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人的发展,强调了情感方面的考虑。数学教育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1、从身边选取熟悉的学习素材,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心的设计,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本节课的引入部分,让学生观察游乐园里的不同游乐项目的运动状态,学生十分感兴趣,学生更是踊跃积极。由此可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活泼有趣的游戏等方法能抓住学生的心灵,扣住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2、让学生参与大量的体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这节课中,我组织了比较多的体验性活动,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课前玩玩具,观察、模仿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进行分类,平移课本,找一找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跟老师一起跳舞等等,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和谐的课堂氛围主导着学生的学习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神饱满,对上课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信心,以良好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微笑着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不时地赞扬道:“你真棒!”“真了不起!”“真会动脑筋!”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情绪异常激动,个个自信满满。同学之间,有时据理力争,有时点头赞同,教师给予热情地鼓励与指导,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思维的碰撞,学生更爱学习了。教师富有感情、生动的语言,更点燃了学生兴趣的火花,让学生感觉这节课有趣、好玩。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情感教学,调整学生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情感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的一道催化剂。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篇9

关于平移和旋转教学的思考

平移和旋转这是第三单元的数据。本单元将图形的转换(如平移和旋转)作为学习和研究的数据,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探索和理解空间和图形。由于生活中存在很多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教学中,我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1、围绕学生展示丰富有趣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在“平移和旋转”中,升旗和房子的平移让学生感觉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他们身边,而图形变换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在实际操作中,识别平移和旋转,并能够在方格纸上绘制已翻译的图形。在课堂上,我们安排了“动、动、画、做”等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图形转换特征的体验,提高自身的实践潜能,而且可以为学生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一个平台。

3、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让学生欣赏和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和展示美,让学生认识到通过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实际上可以获得美丽的图案,从而初步形成用简单控制复杂的思想。这可以愉悦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们清楚地感受到学生热爱学习数学,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效果较好。它再次证明了“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篇10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但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寻找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孩子进入海底世界去观看动物们做的运动,有了这一吸引孩子目光的导入和形象逼真的动画,学生能够清楚的分辨出是两种不一样的运动,有了这一表象,对今天的课来说是很有帮助的,但孩子在看的同时,却发出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老师,这不是真的动物;老师,这都是假的;老师,你骗人??我只是想通过这个情境来引入,孩子却特别较真的来看待这些事,有时老师的话语有一丁点错都不行,我为有这群认真观察的孩子不知是高兴还是伤心。虽然有个不好的插曲,但孩子还是从情境中发现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运动现象。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直观演示,区分两种运动现象。

有了一个直观的导入,接着让孩子观看一些图片,分辨图片中的运动现象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难,所以这一过程过得很快,学生分辨得也很准,并且在一幅图中出现两种不同现象时也能从孩子嘴中听到不同的声音,比如在升国旗的图中,国旗向上升是平移,国旗靠滑轮上升,滑轮是在旋转的。孩子通过有多媒体的展示,有了更为直观的观察,这帮助了孩子看那不会动的课本,让学生更贴近生活,感知运动。

三、从点开始,解决平移问题

让学生学会区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并不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教会孩子怎样画平移图形,而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层层深入,从点——线——面,一步一步的往下。在点的教学上,我不仅仅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并在黑板上演示,再在电脑上演示,有了这三步,归纳出点平移的要点。而线的平移,我先将线转化为点,再让孩子来说怎么移,最后用电脑演示。面则转化为线,线又变成点,最终都回到点的平移。就这样,孩子清楚的知道了平移一个图形时先移点再连线。而对于数图形平移了几格时,直接在孩子建立了平移图形的表象上,让孩子来完成,而问题出现了,不同的答案都出来了,但也有正确的答案,我让他自己来描述自己是怎么数的,让孩子来教孩子,教的孩子更自信了,学的孩子更认真了。所以在有些问题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孩子自己来说,有时比我自己说上一百句都还要管用。就这样,本节课的难点也被我一一突破。

四、总结回顾,知识升华

在总结时,我让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收获,孩子能说出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点,并能说出画平移图形时要先移点再连线。最主要,我在最后还设置了一道思考题,这道思考题是让孩子来看看火车停下时,哪节车厢走的路最长,说了是思考题,但有的孩子比较轻率,胡乱猜,并没有进行思考就直接判断,在这里我提醒孩子要思考,看看每节车厢走了几格之后再来判断,有了思考过程后,孩子恍然大悟,每节车厢走的路程是一样的。就这样,孩子对平移图形的方法又得到了一个提升,也间接的提醒了孩子凡事不能轻易的去对待,凡事都得认真仔细的对待。

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反思,我对自己的这堂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再上的话,我在自己的语言上会进行修改,让孩子不钻我的空子,并且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这是他们自己学习的领域,得给他们更多更广的空间。

《平移和旋转》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P41、4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

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

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 情感与态度: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体验平移的思想方法和旋转的思想方法。

最新我们的家教学反思(模板3篇)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写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上课的时候更加游刃有余。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在写教案时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方法?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我们的家教学反思,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我们的家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活动进行的:

1、听音乐进教室。

着眼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更好地进入音乐状态,为师生交流这一环节做好了铺垫。

2、 创设情境,引入音乐

。我设置了观看环境污染的录像这一环节,这样让学生从视觉上合听觉上感受到了地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保护环境的意识也随之产生,达到了德育的目的,这一部分完成的交换,为以后的歌曲学习埋下了伏笔。

3、审美体验,表现音乐。

这一环节主要是歌曲的学唱部分,我主要采用了反复聆听,学生自己学唱的方式,这样更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更激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同时,我也强调了学生的情感表现,利用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学生相互教唱。在一内容中,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方法,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4、创编活动,巩固音乐。

我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性,这是对前段教学内容的升华,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训练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也是整堂课的部分。

最后,我让学生在优美,深情的歌曲欣赏中,在想象着美丽、无污染的绿色世界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审美体验离开教室,审美情趣得以提升。

本节课我认为最大的亮点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一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人,能够充分展现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并且达到了德育的教学目的。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歌曲的结束句学生较难地掌握切分节奏,唱的不是很到位。还有学生的演唱技巧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高,最后的总结也是老师自己了,没能让学生自己发出倡议。如果让我重新上这一节课的话,我还会更加注重让学生多听多想多创新!

我们的家教学反思(篇2)

《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文章内容简单易懂,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同样可以达到把握文章大意的效果,因此在这方面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进行教学。而小标题的形式则十分新颖,应该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讲授,此外,男子汉的形象也需要学生细细品味,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的等细节描写,通过典型事件剖析人物性格。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选择了让学生根据文章对于人物的细节描写来改“小标题”,目的在于活学活用,既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小标题,同时也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通过寻找文章中的“证据”,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大致把握男子汉的形象特点,再根据小标题的格式:的男子汉来进行概括,进一步使人物形象鲜明而具有概括性,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设置疑问:哪两个人物形象特点并不是一个男子汉所具有的?如果不是,那这两个特点则更倾向于哪种形象?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通过激趣进行思考和讨论,最后明白:他既是一个男子汉,同时也是一个男孩子。他虽然独立、坚强、沉着,但他毕竟是一个两周岁的男子,他的内心还保留了男子的纯真与可爱。这两者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合二为一的,也就是一个人的两个面,简单地举个例子:他向往少林寺,是作为一个男子汉向往阳刚、正义的一面,但他却因为不能吃自己喜爱的食物就立马放弃了,也是一个小男孩爱吃、三分钟热度的特点。

另外,在教学的最后一部分,我原本想让学生自己写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特点,但是之前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初一学生写作效率较低,无法完成,因此我则改为:修改小练笔,先展示一篇好的小练笔让学生读一读,品一品,好在哪里?再展示一篇较差的,让学生改一改,通过修改同样能够达到教学效果: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而“典型事件”也需要“特写镜头”,这“特写镜头”实际上就是有效的细节描写,通过这种“读写结合、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当场训练,使得教学不枯燥、不空洞,也有利于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就课堂整体而言,我认为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则负责串联课堂、补充说明,只有这样课堂才是学生的,只有课堂是学生的`,知识也才能够是学生的。

我们的家教学反思(篇3)

《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文章内容简单易懂,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同样可以达到把握文章大意的效果,因此在这方面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进行教学。而小标题的形式则十分新颖,应该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讲授,此外,男子汉的形象也需要学生细细品味,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的等细节描写,通过典型事件剖析人物性格。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将重难点放在了这两个方面,但此后细细品味,发现教学点并不是如此单一。

一篇文章的标题就像一个人的眼睛,首先可以从标题入手,“我们家”这三个字看似平常,可实际却有着不平常的思想感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家的某某某”说出口时总带有自豪、骄傲的感觉,在这篇文章中,结合上下文细细品味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家的男子汉坚强又独立,沉着又冷静,而且仅仅只有2周岁,多么自豪!多么欣喜!文章最后一段也写道:“看着他那样地一点一点长大,他的脸盘他的轮廓,他的手掌上的细纹,他的身体,他的力气,他的智慧,他的性格,还有他的性别,那样神秘地一点一点鲜明,突出,扩大,再扩大,实在是一件最最奇妙的事情了。这真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任何艺术还要艺术。写到这里,简直不想写小说;既不想写女人,也不想写男人。唉,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为何“不想写小说,既不想写女人,也不想写男人”呢?因为生命的成长是神奇的,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的。

另外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也有了一丝感悟:不是每家的男孩子都能长成男子汉的。而在“我们家”却可以,为什么?因为他爱吃,但也挑食,可我们却不溺爱,以孩子的口吻说“不吃青菜会死的”,他便吃的很多,与当今有些家庭的状况是不同的:不爱吃就不吃,甚至爷爷奶奶拿着碗追着喂,求着吃。这样的家庭中,孩子能好好长吗?他要求独立,自己一个人买东西,我们为什么放心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我极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因为我们知道独立、自尊对于一个男子汉的重要性。他不愿回安徽,甚至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不回去了,可他依然“勇猛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台”,而我呢?仅仅把他抱起来,任由他自己去选择。为什么我们家能有男子汉?因为我们家有提供给男子汉成长的环境。因此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唉,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这里并没有“我们家的”几个字,因为她放眼社会,我们的社会太需要男子汉了!

所以我认为对于教材要进行挖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发散性思维,首先教师就要读透教材、研究透教材,从各个教学点中选取有利用学生的点进行教学,而不是照搬教材,做一些千篇一律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生机、没有生命的,是死板的、按部就班的。

相关文章

  • 2023课件:《喜羊羊与灰太狼》教案之二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每个教师在走上讲台前,都会做好自己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那么一篇优秀的教案都有哪些特点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课件:《喜羊羊与灰太狼》教案之二”,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设计理念:《纲要》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重视幼儿音乐能力及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模板 下面由编辑帮大家编辑的《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于一名老师来说,写教案已是习以为常的工作了。写教案能帮助教师全面的讲述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时间:02-13 平移旋转教学反思    
  • 最新我们的家教学反思(模板3篇)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写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上课的时候更加游刃有余。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在写教案时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方法?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我们的家教学反思,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时间:12-29 我们的家教学反思    
  • 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模板6篇) 越是新手老师越看重教案的存在。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教学更加流利和顺畅,你是否写教案的时候感到特别苦恼?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的内容均为课件之家小编收集和整理的,也许本文能为您提供一定帮助!...
    时间:02-11 教学反思    
  • 彩虹教学反思简短模板 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是老师的本职工作所在。教师编写教案是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准备所需重点,你知道要如何向优秀的教案学习和借鉴吗?经过搜索整理,课件之家编辑为你呈现“彩虹教学反思简短”,感谢您的参阅。...
    时间:01-20 彩虹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