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启年间,有一位名叫朱国帧的大学士。此人博学多才,尤其留心搜集史料,写出了《明书大事记》、《明书大政记》、《明书大训记》等专著;并且仿照司马迁《史记》的体例,写出了一部《明书》,但在他生前没有能够问世。

明朝灭亡后,朱家也就败落了。朱国帧的孙子们住在故乡浙江湖州南浔镇上,因为生活贫困,靠变卖家产过日子。后来值钱的东西卖完了,就把祖父的手稿拿出来卖钱。这部《明书》的手稿,也就这样卖掉了。

谁也没料到,就因为这部书稿,后来竟害得近百人断送了性命,上千人蒙受冤。李廷枢左等右等没有消息,就又到陈永命府上来问。陈知府态度很冷淡,告诉他此事已做处理,将庄家的《明史》刻版没收来封存了。然后便把李廷枢的《明史》还给了他。

李廷枢无可奈何,便去同亲家吴之荣商量。吴之荣喜出望外,当即去找朱佑明,说朱家大厅上“清美堂”匾,与《明史》版心“清美堂”有分割不开的关系,借此敲诈朱佑明。可是朱佑明根本不买他的帐。吴之荣又去敲诈庄胤城,庄胤城认为自己已经找到靠山了,也不理睬他。

吴之荣怎肯罢休!他当即写了揭发信,告到了镇浙将军松魁那里。松魁是满族人,对江南的汉族知识分子本有成见,一听说这《明史》有反清内容,顿时大怒,要奏报皇上。他的幕僚程维藩很有心计,知道庄家是湖州有名的富豪,便建议先让他去同庄家“商量商量”。松魁同意了。程维藩找到庄胤城,把事情一说,庄胤城感激不尽,马上送了程维藩一份厚礼,又托人给松魁送去一千两银子。松魁收下后,也就不再过问此事。

庄胤城怕吴之荣再节外生枝,便向巡道衙门告发了吴之荣在湖州敲诈勒索的种种不法行径。巡道勒令吴之荣限期出境还乡。吴之荣又羞又愤,可还不死心,临走时厚着脸皮到朱佑明、庄胤城两家去告别,指望能捞到点油水。

庄胤城和朱佑明此时更不把他放在心上,自己不出面,让家里的丫环女仆出去,把吴之荣臭骂一通。这时巡道衙门的押解士兵也到了,不由分说就把吴之荣赶出了湖州地界。

吴之荣恼羞成怒,发誓报仇。他是满族人,在北上途中,千方百计又弄到了一部初版的《明史》。吴之荣为了集中打击庄、朱两家,便将书中“反清”的内容一一注明;又动手把书中的序言和参订人列名都撕掉,只留下庄廷鑨的名字,却擅自加上了朱佑明的名字。然后,他才将这部做过手脚的《明史》和检举信直接送呈给康熙初年最有势力的四个大臣。其中最专横凶暴的大臣鳌拜,当即决定抓住此事大作文章,镇压江南汉族知识分子。

鳌拜派了一位特使匆匆赶往浙江,追查这件事。

特使一到湖州,立即把庄胤城抓去,一顿毒打,逼他招供同谋,披枷戴镣打入死囚牢中。特使又命令湖州知府取出库存的《明史》书版供查证。这时没收书版的前任知府陈永命已被罢官,新任知府谭希闵到任刚半个月,还没来得及查点仓库,所以不知道有这套书版。特使便直接把管仓库的人叫来问,管库人说有。特使便借机要挟谭希闵,说这是个严重渎职,暗示谭希闵只要弄点“好处”给他,他便可以帮谭希闵遮掩过去。谭希闵为官比较清廉正直,又觉得这实在不是自己的过错,断然拒绝了。特使怀恨在心,后来竟刻意陷害,以至谭希闵被判绞刑,死于非命。

康熙元年(1662年)十月,庄胤城被押解到北京,由于备受折磨,已经喉咙暗哑,不能出声,不久就死在狱中,死后还被分尸!

康熙二年(1663年)正月,鳌拜又派人到杭州,会同当地总督巡抚,把与此事有牵涉的人,统统抓起来审讯,连将军松魁也没放过。后来因为松魁是满人,不认识汉字,才算逃得一条性命,革职回家。程维藩也落了一个杀头之罪。

吴之荣指着那部《明史》上他加上去的朱佑明的姓名,一口咬定朱佑明也参预了此事。朱佑明有口难辩。正巧朱佑明与湖州府学教谕赵君宋关在一起,朱佑明哀求赵君来说:“你是最早查出《明史》罪状的,将来肯定会受重赏。假如你能救活我一家,我情愿用一半家产酬谢你!”赵君宋贪图朱佑明应许的百万家财,拍胸脯答应下来。第二天,赵君宋报告说:“大人们看到的那部《明史》不全,姓名也不准确:我藏有一部完整的原刻本。”清兵押着他回家取来原本,上面果然没有朱佑明的名字,但列名其上的几十位知识分子,顿时都遭了殃。查继佐、陆圻、范骧三人虽然曾经举报过此事,并已被证明与此事无关,仍然被抓起来再审讯,并且将查家、陆家、范家三家老小共176人全部关人狱中。尽管这三家人最后是无罪释放了,但在监狱中已经大吃苦头。最倒霉的是赵君宋,本应是无罪的,这时却因为“收藏逆书”,断送了一条性命。

朱佑明的名字被证实不在修订名单内,本可以度过难关了。

哪知吴之荣咬住他不放,硬说他参加了雕版印刷工作,《明史》版心的“清美堂”就出在朱佑明家,现有朱家大厅上的“清美堂”匾额为证。朱佑明不管怎么解释,审讯官员也不相信。朱佑明只好再花钱行贿,他让心腹亲信去买通了浙江巡抚朱昌作,求他定案时只判朱佑明一人流放,不要连累家人亲属,事成以十万两白银酬谢。朱昌祚贪财,已经答应了他。不料朱佑明有个亲戚,直接买通了从北京来的官员,不但花钱少,而且更加保险。朱佑明知道后,就决定丢开朱昌祚那一头。审讯时,北京来的官员有意从宽处理本是无辜的朱佑明,朱昌祚却跳了出来,不陰不陽地说:“朱佑明富可敌国,外面盛传他愿拿出百万银子行贿,以求保住性命。我们如果从轻判处,被陰险狡猾的吴之荣再告上去,只怕我们自身都难保呢!”北京来的官员大吃一惊,于是判定朱佑明“凌迟”处死,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他的三个儿子一个侄子杀头,家属流放,百万家产全部抄家没收。

庄胤城虽死,他的一家老小也没能逃过这场浩劫,兄弟子侄列名于修订名单中的十来个人,全都满门抄斩。连已死了多年的庄廷忧,也被从棺村里拖出来分尸。

列名于《明史》修订名单的知识分子中,还有不少也同查继佐、陆圻、范骤一样,根本不知道内情,名字是被庄廷鑨借用来提高这部书的身价的,尽管审讯中已证实他们确实与此事无关,但审讯此案的官员们,为了邀功请赏、贪财索贿,却决意不放过他们。这些人面对生死,既没有像某些官员那样摇尾乞怜,也没有像庄胤城、朱佑明那样行贿求饶,还是处之坦然。在狱中,他们身披枷锁,镣铐银铛,还相互赠诗,写出不少感人肺腑的佳作,对于清政府滥杀无辜的文字狱,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不仅如此,在鳌拜的授意下,《明史》案的株连范围越来越大,凡是参加雕版的刻字工人、参加装订的人,以至卖书、买书、收藏有这部书的人,甚至知道有人买过这部书而没有揭发的人,全都被判处死刑!

那么,被清政府借以大作文章、疯狂镇压知识分子的《明史》,究竟是怎样“反清”的呢?说来也真是可悲,只因为其中部分篇章里,提到清太祖努尔哈赤时,直呼其名,犯了“不敬”的罪;有的篇章中还提到努尔哈赤曾担任过明朝的地方官,这也是清朝统治者所不愿提起的;有的篇章中歌颂了明朝官兵抗击清军的事迹..就是这样一些问题,竟造成七十多户家破人亡,一千多人蒙受冤屈、流离失所!

康熙二年(1663年)五月廿六日,《明史》案审判结束,有关“罪犯”

在杭州处决,一时间腥风血雨,惨不忍睹;而他们的亲属也在这时,被分装在十几条船中,运往流放地点,那悲状同样令人心碎!

震惊天下的《明史》案就这样结束了。

(薛兵)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