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马帮助老百姓娶老婆
1939年起,*率领部队挺进豫鄂边区,孤悬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从一件小事中可见到他是如何走近群众的。
有一年冬天,本来是大喜的日子,但是大悟县白果树湾的一家老百姓却犯了难。这天寒风凛冽,村里的路面已被冻成“玻璃”,异常光滑,迎亲的队伍根本无法抬着花轿在上面行走,老百姓一时都犯了愁。
这件事情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村里的军队士兵和老百姓聊得很热,但是大家都一筹莫展。眼看迎亲的时间就要到了,村里的人只能干焦急。
“就让新娘亲自走上门咯。”士兵们和老百姓开起了玩笑。显然,这是“不合礼数”的,农民们虽然平时在衣食住行方面不讲究,但真要到了这种重要的节日他们可不敢有半点马虎,毕竟这是“面子和里子的问题”。
不经意间,这个笑话传到了*的耳朵里,他马上脱口而出:“这有什么难,就骑我的马,风风光光多气派,就这么办!”
当时村里只有*拥有一匹枣红马,这是组织专门配备给首长的战马,村民们和士兵们想都不敢想去碰首长的马,但是*一再坚持:“我们打仗不就是为了老百姓吗!”
当士兵把这个消息告诉迎亲的老百姓时,大家都乐得合不拢嘴,禁不住感叹道:“这样的首长打心眼里为老百姓,不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一心想着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就连这样的小事也替老百姓着想。”
下连队检查工作自称是通讯员
官兵一致,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抗日战争时期,在鄂豫边区广大军民中流传着这么一件事。
1943年的一天,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到43团一连去检查工作,正巧赶上连里开饭。为了不打扰战士们,他就径直走进火房,要求炊事员给点饭吃。也是凑巧,这个炊事员是个刚入伍的新兵,还没有见过李师长的面,而站在面前的这个人风尘朴朴,洗得发白的灰军装上还打着几个补钉,于是就问他是那个连的,李师长嘿嘿一笑说:“我是通讯员。”
这个炊事员一听就火了:“通讯员只能到营部去吃,连这个规矩都不懂?去,去,我这里是按人派的饭。”
“糟!遇上铁面包公,看来要饿肚子了。”李师长心里这么想,却并不生气,反倒笑着说:“你这个规矩自然是要遵守的,可营部的饭吃光了。哎,下不为例,少给点吃的可不可以?”
炊事员见此真是感到为难,正搓着两手不知如何是好,李师长的警卫员林喜来找来了:“哎呀,师……”又是巧得很,这个炊事员与林喜来是同乡,不等他下面的话说出来就忙迎上去说;“是喜来!你来办么事?”
林喜来对师长歉意地一笑说:“我来护送首长。”
“首长?哪个首长?”
“李师长呗!”
这个炊事员一听可大吃一惊,呆呆地望着李师长。林喜来也是一惊:“怎么,你还不认识……”
李师长忙打断他的话,哈哈大笑:“小林呀,你这位老乡好狠啰!硬是不给我饭吃。”
李师长的说笑声惊动了连里的干部战士,大家呼喊着“师长”拥进了伙房。“好狠”的炊事员这才如梦初醒,忙擦擦头上的汗向师长赔礼道歉。李师长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说:“执行规章制度就是要‘心狠’,就是要坚决嘛。好,好!看来我这个通讯员还不如你呀!”
于是“我是通讯员”的故事就成了*同志的又一段佳话。
“我不能当老战友的‘防空洞’”
1952年,全国性的“三反”“五反”运动搞得热火朝天。那时把贪污疑犯和其他经济疑犯,称之为“老虎”。当时的流行语是“山高林密必有老虎”“老虎丛生之地必有官僚主义”,意思是管钱管物的单位“老虎”多、问题多。军区党委组织由保卫部长彭由任队长的“打虎队”进驻重点单位后勤部。那时我在政治部报社任记者,奉命参加“打虎队”。有些干部不同程度被不法商人糖衣炮弹击中,需要分别进行调查核实,其中涉及到后勤部政委程启光的问题。程启光是一位老红军,参军前,和*配对,帮人修房子,一个是木工,一个泥瓦工,关系非同一般。他的问题虽不严重,但是如果不查,在群众中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彭由队长决定亲自出面找他谈话,动员他主动讲清。
第二天上午,我随队长去程启光家时,家里人说他到武昌李(*)省长(时任湖北省省长)家去了,你们找不到他。他们以为这样避过风头,可以不了了之。队长马上报告军区空军政委吴富善。吴政委说你们等一等,我打电话找*同志说明情况,问问他怎么处理好。没过多久,吴政委回话来说:*同志态度很明确,说我们做得对。*同志说:“谁有问题,一视同仁,就是天王老子该查也得查!不能因为程启光是我的老战友就不敢查,我不能当老战友的‘防空洞’。我马上说服他,送他回去接受审查。”
程启光同志回到部队后,我随队长去找他谈话,问他李省长对他说了什么。他告诉我们,*说“‘三反’、‘五反’是党中央毛主席部署的大事。我们老党员都要自觉地带头响应啊!我俩是老伙计、老战友,可是现在有人揭发你的问题,你还是先回去接受审查,交代清楚问题。如果你不回去,给组织上出了难题,人家会说我当了你的‘防空洞’呀!这对你不好,对我也不好。等你的问题处理完了,再来我家住住,我抽空陪你喝点酒、谈谈心。”程启光接着向队长表态,*说得入情入理,我愿意如实讲清,听从组织上审查处理。彭由队长马上说:“好哇!我们希望你能早点把问题搞清楚,好去*同志家喝酒啊!”由于*同志既坚持原则又有人情味,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总理日夜操劳,我们应该为他分忧”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到长沙空军某部采访。一天,部队领导约我在机场塔台旁的休息棚介绍情况,值班参谋找首长接省委办公厅的电话,说是*副总理要找你们部队的一个叫小肖的来谈谈。正在旁边上任不久的肖建章参谋长马上把电话接过去说:“李副总理要找的小肖就是我,请你回话,今晚我就去看他。”第二天,我问肖参谋长:李副总理和你谈了些什么呀?肖参谋长告诉我:“战争年代我在他身边工作,他一直叫我小肖。他以为人家都知道我这个小肖。李副总理家和我家经常有来往,他听说我调到驻长沙空军部队工作,就说要我去谈谈。去了以后,我听说他到长沙后马不停蹄,又是开会听汇报,又是调查粮、油和副食供应情况……我看他很疲惫,说:“师长(我习惯地一直这样称呼他),年岁不饶人,你也得放慢节奏,不要安排得太紧,要注意身体啊!”他说:“现在正是国家经济生活困难时期,老百姓的生活问题是天大的事,民以食为天啊!总理年龄比我们大,你们不知道他是怎样为老百姓日夜操劳。我们比他年轻,应该多干点,为总理分忧。要不然的话,对不起总理,也对不起人民啊!”肖参谋长说:“师长说这话的时候有点哽咽,眼泪都快流出来。我不好再说什么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