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

一世界公民

在林肯总统逝世96年零110天后,1961年8月14日,小奥巴马在夏威夷的火奴鲁鲁降生了。1959年。夏威夷才作为美国最年轻的州正式加入美利坚合众国大家庭中来。奥巴马的母亲一家都是纯种的白人。母亲名叫斯坦利·安·邓汉姆,当时由于安的父亲求子心切,就给安取了这样一个男孩子的名字,颇有些我们中国人给女孩子起的“招弟”、“梦弟”之类名字。为此,安在上学时没少受同学的奚落。奥巴马的父亲是一名来自非洲的留学生——肯尼亚的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奥巴马的名字和他父亲一模一样。巴拉克在斯瓦西里语中是“上天福佑”之意。老奥巴马“无私地”将自己的名字全部传给儿子,足见其对小奥巴马疼爱有加。“我的父亲和我身边的人看起来完全不同——他黑得像沥青,而母亲却像牛奶一样白。”这就是奥巴马在其自传《我父亲的梦想》中对其生身父母的生动描述。

老巴拉克生于肯尼亚,在长在阿莱格,是一个在卢奥族部落长大的孩子。老巴拉克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为此,奥巴马的祖父奥扬戈很是自豪,为了能让儿子受到白人那样的教育,奥扬戈特意将爱子送到离家80英里外的精英教会学校上中学。可贪玩且淘气的老巴拉克因为私自将女生带回宿舍,并到附近农场偷东西吃,被学校开除了。得知儿子被撵回家的消息,奥扬戈气得暴跳如雷,一气之下将老巴拉克送到肯尼亚海边的蒙巴萨做店员。不久后,他又辗转来到内罗毕做起了铁路售票员。这项工作虽然稳定,但老巴拉克倔强的性格让他吃尽了苦头,很快被炒了鱿鱼。之后的工作越换越糟糕,他只好做些收入低的工作维持生计。

此时,全肯尼亚人民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追求独立、反对英国“白人统治”的独立运动。这引起了老巴拉克的极大关注,并开始参加政治集会,并曾因此遭受牢狱之灾。深受殖民压迫的肯尼亚人迫切要求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抗争,英勇的肯尼亚人民追求与白人享受平等权利的理想终于实现了。1963年,肯尼亚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黑人和进步的白人正并肩作战,为包括黑人在内的所有美国人民寻求公平的权利,史称民权运动。20世纪60,70年代,国际性的民权运动方兴未艾。

出狱后,在周围朋友的带动下,很快学完了美国大学的函授课程,并获得了夏威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1959年,老巴拉克成了夏威夷大学第一个非洲裔学生。在那里,老巴拉克主修计量经济学,一门用计量方法测算国家财富控制与分配的学问。大学期间,老巴拉克参与组织了夏威夷大学国际学生联合会,并当选为首任主席。1960年,年仅24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老巴拉克结识了他的俄语课同学安。两人很快堕入爱河。

安是个性格文静、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堪萨斯女孩。按着奥巴马在其自传中的说法,安一家人不远万里于1959年搬到刚刚成为美国正式州的夏威夷,是为了躲避德克萨斯社会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安的父亲斯坦利所工作的家具店要求所有店员只有在下班时间才可以接待黑人或墨西哥裔顾客,以使白人和黑人的购物时间错开。这还不算,如果黑人看好了家具,想买的话,还要自己付钱找车将家具运回家。年纪尚小的安因为和一个黑人小朋友玩耍竟然遭到其他白人小朋友的围攻和嘲笑。之后不久,斯坦利就带领全家人搬到了西雅图。在那里,安完成了高中的学业,并收到了芝加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斯坦利不放心自己的宝贝女儿独自远行去求学。再后来,斯坦利一家三口又来到了夏威夷。安进入夏威夷大学主修人类学。

奥巴马在《我父亲的梦想》中写道,“1960年,也就是我父母结婚的那年,在半数以上的州里‘种族通婚’仍然是重罪。在南方的许多地方,仅仅因为以某种不当的方式看我母亲一眼,我父亲都可能会被吊到树上去;在北方那些最为世故的城市里,敌视和流言蜚语,可能会迫使身处我母亲类似境遇的女人去堕胎,或者至少逃到一个能够收养孩子的修道院去。所有这些情景加在一起看起来非常可怕,也极为错误。”但是,1960年,一场跨学科、跨种族的婚姻毕竟修成了正果,老巴拉克和安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次年,小奥巴马呱呱坠地。

在奥巴马两岁那年,也就是1963年,有两件事对他今后的生活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年,老巴拉克由于成绩产生出色,提前完成了夏威夷大学的所有课程,准备到哈佛大学继续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无奈哈佛大学提供的奖学金不足以支付老巴拉克一家三口的生活费,怀揣报效祖国梦想的老巴拉克不得已只好只身前往哈佛深造,将妻儿留在了夏威夷。在1963年8月28日,群众示威行动在“华盛顿工作与自由游行”(MarchonmunityReligiousConferenceinChicago)的社区组织雇佣了奥巴马,年薪只有可怜的1万美元。他的上司杰拉德·科尔曼多给了奥巴马2000美元买辆车代步。他后来用这笔钱买了辆二手本田,一开就是三年多时间。奥巴马在这里做的是改善社区的道路、照明、房屋修缮、劳资关系协调等最具体、最琐碎、和普通黑人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实际工作。奥巴马复兴黑人社区的能力在这里得到了考验和实践。在宗教信仰方面,奥巴马在芝加哥的最大收获是受洗为基督徒。教堂对黑人群体来说意义重大。这里是黑人同整个社会保持紧密联系的纽带。教堂不仅是黑人获得精神指引的所在,更是很多黑人接受最初等的启蒙教育的地方。每周都会有人来这里讲述黑人民族自己的光辉历史。黑人的传统与文化在黑人教堂得以延续和传承。教堂给黑人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空间和舞台,只有在这里,“众生生而平等”对他们来说才具有真实的意义。著名牧师耶利米·怀特曾经在三一联合基督教会的晨祷上发表过名为《无畏的希望》的演讲。“膝行而前,至死方休,”怀特牧师用以激励大家的话可谓掷地有声。2006年,奥巴马在题为《呼唤革新》的演讲中谈到了教堂对他思想的深刻影响:“还没毕业,我就去了芝加哥的基督教堂做社区义工,在那我经历了一次思想斗争。”

在奥巴马的另一本书《无畏的希望》中,他对自己的芝加哥社区工作经历做了这样的总结:在芝加哥的社区活动组织工作帮助他“日益成熟”,和牧师与信徒一起工作,“让我愈发坚定了从事公共事务的决心和信心,更让我明确了自己是谁,而且坚信普通人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伟业。”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态,奥巴马走进了哈佛大学法学院,迈出了谱写21世纪美国黑人传奇的重要一步。

三黑亮的政治新星

哈佛大学法学院素以要求严格著称于世。在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之余,奥巴马像他父亲老巴拉克一样,积极参与各种校园社团活动,反对种族隔离的学生集会总少不了奥巴马的身影。同时,奥巴马拿起手中笔,从学术角度探讨种族问题、反对种族歧视。《哈佛人权——公民自由法评论》经常可以看到奥巴马的文章。在《无畏的希望》一书中,奥巴马承认自己在种族问题上的经历比较独特,但还是愿意通过自己的优势,说明种族问题对美国产生的影响。他说:

“为了清晰地说明种族问题,我们需要不同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一方面要保持理想的高度,了解怎样才是理想的美国,同时也要在现实的层面,面对我们过去所犯下的罪行,面对现实的挑战,同时不会陷入绝望或批评中不能自拔。在我自己的有生之年,我已经目睹了我们在种族关系上取得的进展,这种进展非常明显,仿佛人人可以感受到温度的变化那般显而易见。当我在一些黑人社区,听到有人否认这些积极的变化,我就会感到难过,因为这不仅否认了那些为我们争取到这一切的人们的所有努力,而且也让我们无法在前人所取得的成就上继续前进。但既便如此,即便我一直坚持我们已取得的进展,但大家要牢记,仅仅取得这些进展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表现出众,奥巴马十分荣幸地受邀到法学院黑人学生联合会一年一度的晚宴上做晚宴致辞。他用充满激情的演讲呼吁法学院的每个黑人学生、每个受到命运眷顾的哈佛法学学子们,用自己的学识和才干回报,帮助那些遭遇人生不幸的社会群体。奥巴马逐渐在学生群体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并慢慢成为黑人群体的代表人物。

第一学年暑假,奥巴马在芝加哥一家不起眼的律师事务所找了份实习的工作。他在这里的实习指导老师就是后来成为奥巴马妻子的黑人女律师米歇尔·拉沃恩·罗宾逊。

实习结束后,奥巴马回到哈佛。出众的协调与沟通能力使奥巴马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使之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法律期刊《哈佛法律评论》编辑部的一员。1990年,该杂志主编改选,同事们鼓励奥巴马一试身手。该杂志的前任编辑布鲁斯·斯皮瓦在2007的《纽约时报》上撰文表示,“选举是在少数人之中进行的,某种程度就像是推选教皇。开始,奥巴马还拒绝担此重任,但最终还是同意了。”

竞争主编职位的共有19位候选人。《哈佛法律评论》的80位编辑组成的阵容庞大的面试团,负责此事的具体工作。他们着重考察候选人的智力水平、社交能力等等。每一轮面试都有一些人被淘汰出局。经过激烈的竞争,奥巴马笑到了最后,成为《哈佛法律评论》的主编。同时,他的当选也创造了历史,因为奥巴马是该杂志创刊104年以来第一位黑人主编。奥巴马的事迹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1990年2月,《纽约时报》对奥巴马的事情进行了报道。但淡定的奥巴马本人对此却有他自己的见解。他说:“我能当选主编,这件事本身就意味着极大的进步,令人振奋和鼓舞。但重要的是这不等于对黑人而言已经万事无忧了。必须记住的是,还有成千上万的黑人学生,他们的才学并不在我之下,但却没有人给过他们这样的机会。”因此,奥巴马承诺在他的任内要让更多的新人有用武之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哈佛法律评论》的主编无异于逐步高升,进军美国最高法院的敲门砖。但奥巴马自己清楚地知道,他的事业在社区。他计划在私人律师事务所干几年,积累些经验,然后再回到芝加哥重操旧业,从事社区组织管理工作,为黑人谋取更多的实际利益;或者从政。在大众的心目中,奥巴马的事业开始起步了。颇有远见的人开始请他写自己的传记。1995年,《我父亲的梦想》面世了。

1991年,奥巴马以“极优等拉丁文学位荣誉”从哈佛大学毕业回到芝加哥,并在芝加哥黑人社区扎下了根。他首先在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律师事务所工作,当了好几年的“穷人的代理人”。1993-2005年,奥巴马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做兼职,讲授宪法学,从讲师做起,后晋升为宪法学教授。

1995年,奥巴马利用伊利诺伊州议会著名参议员爱丽丝·鲍尔默准备竞选美国国会议席,州议会出现空缺的大好时机,决定参与伊利诺伊州议会参议员的竞选,借此步入美国政坛。1996年,经过一场颇具戏剧性的选战后,奥巴马成功当选。奥巴马时年35岁。之后在黑人党团领袖小伊米尔·琼斯和竞选专家丹·绍蒙精心策划下,奥巴马进行了一次全州范围内的演讲,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表明奥巴马的当选是实至名归,而且是奥巴马倍受鼓舞,因为他发现自己在伊利诺伊州偏远地区颇有亲和力。他的肤色非但没有造成消极或负面的影响,反倒因为了解了奥巴马的身世后平生出许多好感与信任感来。即便奥巴马到了在民权运动时期表现非常激进的白人聚居区,他也很受欢迎。这无疑为奥巴马今后的政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选民基础。

123456

1996-2004年,奥巴马一直在伊利诺伊州议会参议院任职,担任健康卫生委员会主席,并曾在司法委员会、当地政府委员会和福利委员会工作过。在伊利诺伊州议会工作期间,奥巴马克服了民主党在州议会中处于少数党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其杰出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在许多立法行动方面实现了跨党合作,并赢得了两党同事的广泛认可与赞誉。2007年1月,来自共和党的参议员科克·迪拉德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新闻记者说:“两党议员都愿意倾听他的意见。”共和党委员会主席戴维·西瓦森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的采访时对奥巴马的赞许之情溢于言表:“他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热情,我们也曾有过激烈的争辩,……但他不是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党派性极强的政治家。许多民主党人不愿意染指福利问题,可奥巴马不是这样。”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立法环境,奥巴马才能够推动完成多项立法的通过。在参议院各供职的头两年,平均每年推动通过了14项立法。第三年,奥巴马更是独立递交或联合提出了多达60个法案,其中有11个获得通过。他支持堕胎和计划生育;支持采取枪支管理措施,如禁止销售半自动攻击性武器;要求对伊利诺伊州范围内的交通标志进行全面检查,对有种族歧视性的标志予以查处。奥巴马对于贫困人群和平等权利问题国外关注,并在其诸多立法行动中有清晰的体现。他提议增加最低工资保障;为低收入的工人家庭提高5%的所得税免税额度;提议终止部分企业的税收减免;共同倡议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处方药发起低价购买计划,以减轻这些人的经济负担;倡议支持伊利诺伊州进行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如此等待,不一而足。作为州议会的晚辈,奥巴马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确实难能可贵。

但是,奥巴马的从政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2000年,奥巴马参选美国国会议员,结果不敌竞争对手博比·拉什,首尝败绩。奥巴马回到伊利诺伊州参议院后,逐渐发觉自己在更大的政治舞台上更能展示自己的才华。他在伊利诺伊州议会发起了保护环境的立法运动,如反对空气和烟尘污染,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对柴油发动机采用更加严格的能耗标准,反对城市过度扩张,反对破坏伊利诺伊州的湿地等。他的这些立法行动和主张受到美国环境组织“山脉社”及其他环保组织的高度评价。

2002年,奥巴马觉得自己羽翼日渐丰满,于是选择美国国会参议员作为自己的竞选目标。这年10月,芝加哥的一些激进分子得知奥巴马要竞选国会参议员席位后,特别邀请他在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的集会上发表演说。这次演说可谓一把双刃剑:如果演说成功,自然会为他带来无数支持者;一旦失败,将对自己的政治生命造成致命影响,并有可能从此永远告别美国政坛。经过慎重考虑,奥巴马决定在集会上发表演说。在芝加哥市中心,2000多观众聆听了这场现在看来颇有见地和前瞻性的动人演讲。他的演说获得了巨大成功。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奥巴马满怀信心地踏上了他的竞选国会参议员之旅。在竞选之路上,奥巴马开始宣讲自己的成长经历。当代美国作家本·华莱士·威尔士认为,奥巴马的故事完全可以和林肯的圆木小屋经历一决高下了。

2004年,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民主党党内的提名竞争异常激烈。同其他的参选者相比,奥巴马对黑人群体有着特殊的吸引力。黑人们认为,奥巴马最关心黑人群体的疾苦,最能代表黑人的利益。他在伊利诺伊州议会所取得的立法成绩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明。而白人选民也没把奥巴马当成黑人。外公一家都是生活在普通阶层纯白人,奥巴马自己则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精英学校学习过,并且还当过《哈佛法律评论》的主编。这些都拉近了奥巴马同白人选民的心理距离。奥巴马的竞选团队他量身打造的简捷明快的竞选口号“是的,我们能!”(Yes,WeCan)更是抓住了众多选民的心。2004年3月,民主党初选结果揭晓,奥巴马在全伊利诺伊州的支持率高达52%,并几乎囊括了全部黑人选票。《纽约时报》的报道说,选举结果公布时,奥巴马喜不自禁。他大声向他的支持者高呼:

“我们资金不足,我们组织不够充分,没有人看好我这个来自南部的瘦小伙子,名字怪怪的,叫什么巴拉克·奥巴马。但我们经过了16个月的拼搏,所有伊利诺伊州的民主党代表,不论来自乡村还是城市、南部还是北部,是黑人还是白人,西班牙裔还是亚裔,所有人都在大声高呼:我们赢了!我们赢了!赢了!”

一年后,奥巴马在《我父亲的梦想》再版前言中道出了他当时为什么如此兴奋和激动的复杂心理:

“当我赢得民主党基层绝大多数的选票,并成为来自伊利诺伊州州的国会参议员时,主流评论家们在感到惊讶的同时,也诚挚地希望我的成功是种族政治得到更广泛改变的一个信号。黑人社区普遍对我的成就感到骄傲,一种夹杂着挫败感的骄傲,在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发生50年后,在《选举权法案》公布实行40年后,我们还在为一种可能性(也只能是一种可能性,接下来我将面对一场艰难的选举竞赛)而庆祝,即我可能会成为唯一在国会里供职的非裔美国人,是民主党重建以来的第三位作为参议员的非裔美国人。”

奥巴马在民主党初选中的惊人表现不仅引起了全国的普遍关注,而且使共和党乱了阵脚。美国国内媒体此时更是极尽推波助澜之能事,发掘出奥巴马肤色所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19世纪美国重建以来,国会总共有过两名黑人参议员,而其中的一位——卡罗尔·莫斯利·布劳恩就是来自光荣的伊利诺伊州;如果奥巴马赢得这次选举,他将成为美国国会唯一的黑人参议员。

恰在此时,已经提前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约翰·克里邀请奥巴马出席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并做基调演说。这可是莫大的荣誉。杰西·杰克逊、比尔·克林顿、纽约州前州长马里奥·库莫都曾获此殊荣。这些人也是奥巴马崇敬有加的政界名人。

2004年7月27日,奥巴马面对5000多听众,做了题为“无畏的希望”的“基调演讲”[“基调演讲”是美国民主党人阐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党极有前途的政治新星来发表。1988年做“基调演讲”的就是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比尔·克林顿。四年后,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并获得连任。奥巴马果然不负众望。他亲自撰写演讲稿,并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获得了空前成功。此次演讲有两个主题——奥巴马作为实现美国梦想的化身,以及美国人需要团结起来处理美国的当务之急——都对4年后奥巴马参加美国总统竞选并获得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演说被视为当年最优秀的演说之一。演说中,奥巴马首先动情地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和梦想。

在美国正处于紧要关头的时刻,我谨代表伟大的伊利诺伊州,这个林肯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为有幸在大会上发言深表感谢。今晚对我而言特别荣耀,因为,坦白地说,我能出现在这个演讲台上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我父亲是一名外国留学生,生长在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里。他是放着羊长大的,在一所铁皮屋顶的小房子里上学。我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是别人家里的佣人,一个厨子。但我爷爷对他的儿子抱有更大的期望。……

在美国学习时,我父亲遇到了我的母亲。……而我的外祖父母对他们的女儿也抱有很大的期望,那是一个共同的梦想,产生于两大洲的梦想。

我的父母……共享着一个永恒不变的信念,相信这个国家充满了许多可能性。他们给我起了一个非洲名字,巴拉克,意思是“被庇佑的”,他们相信在一个包容的美国你的名字不会成为你成功的障碍。他们想象我就读于这片土地上最好的学校,即便他们不曾富有,因为在博大包容的美国要实现自我不一定需要富有。……

今天我站在这儿,深深感激我能拥有这样多元的血统和传承,同时我也意识到我父母的梦想仍然寄予在我女儿的身上。……我们的骄傲是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前提,这一前提在两百多年前的一个宣言中概括如下:“我们坚信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即所有人生来平等。”那才是美国的真正卓越之处,相信其人民那些简单的梦想会实现,坚信小的奇迹终会发生。晚上我们可以把孩子拥在怀中,知道他们吃饱了,穿暖了,很安全。我们可以说出所想,记下所思,而不必听到忽然有人敲门。……

接着,他呼吁美国人民团结起来,消除党派和种族分歧、实现“一个美国”的梦想。在演说的最精彩的片段,他抨击了那些企图分裂美国的人:

“今晚,我将告诉他们,美国人没有所谓自由和保守之分,世间只存在一个美利坚合众国。更没有所谓美国白人黑人之分,拉丁裔和亚裔之分,世间只存在一个美利坚合众国。有博学家愿意将我们的国家分成红蓝两色,红色代表共和党,蓝色代表民主党。但我想说得是即便在民主党中,我们也都信奉万能的主,我们不喜欢联邦的机构在共和党中间对我们的藏书指指点点,我们在民主党中也有人执教少年棒球联盟,在共和党中也有同性恋朋友,有爱国人士支持伊拉克战争,也有爱国人士反对伊拉克战争。我们都是一国之民,都宣誓效忠星条旗,所有的人都保卫我们的祖国——美利坚合众国。”

123456

此次演讲使奥巴马成为美国政坛的一匹黑马,横空出世。许多媒体更是把奥巴马的演讲和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家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做比较,很多人因此认识并记住了这张年轻的黑色面孔。代表大会结束后,奥巴马的竞选经费蹿升到了1400万美元。两个月后,奥巴马以70%的高票当选为联邦参议员。

一颗璀璨夺目的政治新星正在美国上空冉冉升起,并将照亮美国黑人的世界。

四梦圆美国,当选总统

早在2004年奥巴马发表了著名了《无畏的梦想》演说后,就已经有很多人私下里讨论奥巴马将来竞选美国总统的可能性。2005年1月,奥巴马宣誓就任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在他的办公室里张贴着奥巴马所崇拜的偶像的照片,其中有纳尔逊·曼德拉、亚伯拉罕·林肯、马丁·路德·金、圣雄甘地、穆罕默德·阿里和索古德·马歇尔。奥巴马履新后,回到了伊利诺伊州,先后召开了39次市民会议,广泛征集选民的立法意愿。奥巴马的表现异常惹眼。

同时,他的政治顾问团队认为需要为奥巴马头两年的任期制定出一个可行的计划。当时他们只是希望奥巴马能在2008年之前成长为一名有实力的候选人,并争取副总统候选人的提名机会;如果条件成熟,一切顺利的话,可以尝试竞选总统。

奥巴马果然不负众望,2007年1月16日,奥巴马特意选在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日”(每年的1月15日)的第二天,在其个人网站上以视频的方式宣布在自己的宏大计划——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的竞选。选择这样的日子可以暗示他对民权运动的支持与关注,也从一个侧面透视出马丁·路德·金对奥巴马的影响之大。奥巴马在他的演讲中不但多次提及马丁·路德·金,而且还曾于当选总统前先后两次专门谈论这位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权斗士。2006年11月13日,在华盛顿举行的马丁·路德·金纪念碑奠基仪式上,当时身为美国国会参议员的奥巴马发表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演讲——《马丁·路德·金的遗产》。奥巴马指出,金博士“不像这里纪念的其他人”,他不是美国总统,一生中没有担任过任何公职;他也不是国外战斗的英雄。“他不曾有多少钱,在他活着的时候,他受到的谩骂和赞美一样多。”但正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美国黑人,“领导了一个民族。”

通过言语,他还无声的人以声音。通过行动,他给失去生机的心灵以勇气。通过远见和决心,通过重获爱之力量的信念,他忍受了被捕的屈辱,囚室的孤独,直到最后鼓励一个国家改变自我并开始遵从这个国家的信念的意义。

就像他之前的摩西一样,金不能活着看到那片乐土。但是从这山顶之上,他为我们指路——一片不会因为种族仇恨和民族争斗而四分五裂的土地,一片以处理危机的方式来衡量自己的土地,一片不单纯靠发动战争的能力而靠建立和平的决心来衡量势力的土地——一片所有的上帝之子可以怀着手足情意走到一起的地方。

我们尚未到达这个令人渴望的地方。虽然我们取得了这些进步,但有那样的时候,我们的梦想之地在我们的面前远去,我们迷失了,成为游荡着的灵魂,安于我们的猜疑和愤怒,安于我们的长久的抱怨和狭隘的争执,安于我们疯狂的偏离和对族裔的忠诚。

立起这座纪念碑,让我们想起了这个与众不同的更加美好的地方在召唤我们。

演说中表达了奥巴马对实现金的梦想的渴望,对民族和族裔团结的渴望,还有对变革美国的渴望。

2008年1月20日,奥巴马在金生前经常布道的埃比尼泽浸信会教堂发表题为《这一刻我想起了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以纪念金博士诞辰79周年。此次演讲的关键词是“团结”。他用《圣经》中的故事打比方,用黑人女英雄罗莎·帕克斯的事迹号召所有美国黑人兄弟姐妹团结起来。“当时最需要的是团结——现在最需要的也是团结。”他认为,“如果足够多的美国人对不公正的行为觉醒,如果大家——无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无论富人还是穷人,无论基督教徒还是犹太教徒——都联合起来,那么种族隔离的高墙可能就会轰然倒塌,而正义将会像水一样流淌,公正也会像洪流一样涌动。”他认为美国社会存在严重的“道德赤字”,而团结则是“战胜这个国家当前仍然存在的重大缺陷的唯一途径。”但是奥巴马也清醒地意识到,真正的团结是不会轻而易举地获得的。“它是从转变态度开始的——我们的心胸必须开阔起来。”

关于美国的种族问题等社会问题,奥巴马尖锐地指出:

从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历史来看,非裔美国人接受了他人施与的不人道。大家心底里都暗暗相信,种族因素仍然在偷偷地起着作用:无论是在就业还是在教育领域,也无论是在我们的医保体系还是在刑事审判体系。

而且,如果我们对自己足够诚实的话,我们必须承认,没有谁的手是完全干净的。如果我们对自己足够诚实的话,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社会并不总是遵从了马丁·路德·金的一个可爱社会的理想。

我们责骂自己的同性恋的兄弟姐妹,而不是接受他们,反犹太主义也曾多次在我们面前出现。在漫长的时间里,我们有些人把移民视为工作的竞争者,而不是一起去争取机会的伙伴。

……所有这一切,使得我们把注意力从我们所面临的公共挑战——战争与贫困、不公正与不平等——转移开来。我们再也不能把发展自己建立在摧毁别人之上。我们再也不能在谎言、恐惧或者仇恨中做交易,它是必须从我们的政策中清除出去的毒药,是我们必须摧毁的高墙。

为此,“我们必须一起祈祷,一起工作,一起游行。”他向美国民众发出号召:

兄弟姐妹们,我们不能独自前行。

在争取和平和正义的斗争中,我们不能独自前行。

在争取机会和平等的斗争中,我们不能独自前行。

在拯救国家和世界的斗争中,我们不能独自前行。

因此,我请求你们与我同行,与我一起游行,把你们的声音加入进来,我们将在一起唱起那首推倒分裂之墙的歌,重建一个真正不可分割的美国,在这里大家都能享受到自由和公正。

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那栋旧议会大厦前发表演说,正式宣布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他在演讲中说:“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大厦前,美国人的希望和美国梦仍在继续,今天,我郑重宣布竞选美国总统。”奥巴马选择这时候在这里宣布此消息,可谓用心良苦,颇费心意。这里是奥巴马当选州议员,开始政治生涯的“福地”。林肯曾经在这里工作多年,并于1858年在这栋老建筑内发表了著名演说《分裂的房子》。这里还是1860年林肯竞选总统的总指挥部。林肯当年正是从这里出发,奔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十六任总统的。奥巴马在其演说中多次提到林肯,并提到了马丁·路德·金。在演说的结尾处,奥巴马号召大家都参与到寻求变革美国的运动中来,他指出,

“仅凭我们的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改变的。分裂注定要走向失败。但是那个个子高挑、身材瘦削、自强不息的斯普林菲尔德律师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创造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未来是完全可能的。他让我们意识到语言的力量,更意识到坚定的信念所蕴含的力量。

尽管有着种族和肤色的不同,信仰和身份也存在差异,但我们同属于一个民族。……

……我之所以参加这次选举,不仅仅是为了总统职位,而是为了和大家一道变革这个国家。”

应该说,从当时来看,奥巴马的此番决定确实相当“胆儿肥”了。奥巴马的资历乏善可陈,在参议院工作还不到四年,在100名参议员中排名倒数第二,占第99位。“我承认这一声明有点自以为是——甚至有些狂妄。”他这样诚恳地向他的听众坦白。但是,奥巴马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书写美国历史的征程。

像此前所有竞选一样,奥巴马要想如愿入住白宫,首先必须获得民主党内的提名。在民主党内,争取提名的“大佬”级人物包括新墨西哥州州长、民主党超级代表、西班牙裔人比尔·理查德森,前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前第一夫人,现任美国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来自俄亥俄州的众议员丹尼斯·库希尼奇,来自康涅狄格州的国会参议员克里斯托弗·多德,来自特拉华州的国会参议员乔·比登等。对于年轻的奥巴马来说,这里提到的每个人都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很难逾越。

123456

2007年4月26日开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开始公开辩论。经过数轮之后,其他人逐渐淡出,只剩下奥巴马、希拉里和爱德华兹三人了。奥巴马不仅在最基层的群众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更受到美国社会精英和社会名流的推崇。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在竞选经费上助奥巴马一臂之力。同时,随着选情的发展,奥巴马逐渐获得了民主党内许多重量级人物的认可,这其中包括前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民主党内德高望重的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及其侄女、前总统卡罗林·肯尼迪。

2008年1月28日,爱德华·肯尼迪宣布支持奥巴马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爱德华毫不掩饰他对奥巴马的赞誉,“奥巴马是一位新的国家领袖,为美国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竞选运动。这场竞选运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关乎我们所有人的。”“有了奥巴马,我们就可以告别充斥着歪曲和误读的旧政治,告别种族对立、族群对立,乃至异性恋和同性恋的对立。”“我嗅到了空气中的改变。”肯尼迪的公开表态是奥巴马当时获得的民主党内最有分量的支持。时隔一个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来自佐治亚州的国会众议员约翰·刘易斯宣布从希拉里阵营倒戈,转而支持奥巴马。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对希拉里打击很大。

正当选战在美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之时,视频、电视和网络上一段关于奥巴马的牧师耶利米·怀特的录像引起了奥巴马及其竞选团队的极大关注。在这段录像中,怀特对美国和白人社会进行了非常消极和分裂性的攻击。怀特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是因为他是奥巴马两个女儿的受洗牧师、奥巴马的亲密朋友。正是他的《无畏的希望》的演讲让奥巴马皈依了基督教。奥巴马还把这个题目用作其另一本非常畅销的著作的名字。人们对奥巴马的交友标准提出了强烈质疑,并把怀特对白人的极端看法同奥巴马本人联系起来。为了能直言不讳地揭露美国社会种族问题的真实方面,并给奥巴马本人一个交代,他决定对此事做出正面回应。

2008年3月18日,在费城国家宪法中心,奥巴马做了题为《一个更美好的联邦》的精彩演讲。在演讲中,奥巴马承认,“紧张的种族关系问题还是浮出了水面,”“种族问题在这个国家目前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了。”他指出,“过去几周中出现的一些言论和浮现出来的问题反映了这个国家种族问题的复杂性,而我们尚未将其真正解决——这也是亟待我们去完善的方面。”奥巴马在演讲中直截了当地批判了美国社会存在的不平等、不公正现象,认为“今日非裔美国人群体中存在的众多不公正现象可直接追溯到奴隶制和‘吉姆·克劳法’时期一代代谬种流传的不平等。”“种族隔离的学校”、“合法化的歧视”、“黑人男子缺乏工作机会的现状,以及因不能支持家庭生活而产生的羞耻感和挫败感”使得怀特那一代人对政府心存疑窦。因此,黑人以极端的方式发泄自己的绝望和愤怒也在情理之中。他提醒白人社会,黑人的作法是有根源的,他们的忧虑是真实而非虚构出来的。同时,他也呼吁黑人尝试着去理解白人的作法,理解白人社会对于联邦政府向黑人做出某种补偿的反映。

奥巴马直面美国种族问题的真诚、魄力和勇气,以及在演说中所进行的耐心呼吁很快赢得了美国乃至世界范围的一致好评。奥巴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他的演讲后不久,比尔·理查德森这位民主党内举足轻重的人物将支持的天平倾向了奥巴马。理查德森准备同奥巴马携手跨越“种族主义的藩篱,信守这个国家的神圣誓言,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无论其肤色如何,来自何处。”

2008年6月4日,奥巴马终于战胜希拉里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候选人。

接下来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的对决中,奥巴马更是一路凯歌高奏,攻城略地,最终以365票对173票,67.8%对32.1%的大比分胜出,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入主白宫的黑人总统。2008年11月4日是所有美国黑人值得欢庆的日子。这一天,奥巴马在他的老家芝加哥发表了胜选演说。他在演说中申明,美国仍然是一个“万事皆有可能的国家”,美国开国元勋建国时的梦想依然存在。美国依然是一个团结的国家。他在演讲的开篇即说:

如果现在仍然有人在那里怀疑着美国是不是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的地方,疑惑于我们国家的缔造者们的梦想是否还鲜活地存在于这个时代,对我们民主的力量打上问号的话,今夜就是你的答案。这是这个国家前所未见的、在学校和教堂(投票站前)排起的长队得出的答案;是等了三、四个小时的选民得出的答案,许多人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投票,因为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会不一样,相信他们的声音会是这次(大选)不一样之所在。

这是这个国家前所未见的、在学校和教堂(投票站前)排起的长队得出的答案;是等了三、四个小时的选民得出的答案,许多人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投票,因为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会不一样,相信他们的声音会是这次(大选)不一样之所在。

这是美国人共同说出的答案,无论老还是少,无论穷还是富,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无论是黑人、白人、西班牙裔、亚裔还是本土原住民,无论是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无论是残疾人还是非残疾人,都向世界发出同一种信息------我们从来不是个体的一群人或者红州和蓝州的一群人,我们是,而且永远将是,美利坚合众国。

即使在这样的场合,奥巴马也没有忘记黑人和黑人问题。

这次大选创造了多项第一,也诞生了很多将代代相传的故事。但是今天晚上令我难忘的却是在亚特兰大投票的一名妇女,她和其他数以百万计排队等待在这次大选上发出他们声音的选民没有多大差别,除了一点:安·尼克松·库波尔已是106岁的高龄。

她出生时奴隶制度刚刚过去一代人的时间;那时路上没有汽车,天上没有飞机;当时像她这样的人由于两个原因不能投票:一个原因是她是女性,另一个原因是她的肤色。

今天晚上,我想到了她在美国过去一百年间经历的林林总总:心痛和希望;奋斗和进步;那些我们被告知我们办不到的年代,以及那些坚信美国信条的人们——是的,我们能做到。

曾几何时,妇女的声音发不出,她们的希望变成泡影。安·尼克松·库波尔活了下来,看到妇女们站了起来,看到她们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到她们去参加投票。是的,我们能做到。?当黄尘地带处于绝望之中,大萧条满布全国时,她看到一个国家用(罗斯福)新政、新工作岗位以及对共同目标的追求来战胜内心的恐慌。是的,我们能做到。

当炸弹袭击了我们的海港、独裁专制威胁到整个世界时,她见证了一代人的伟大崛起,见证了一个民主国家的被拯救。是的,我们能做到。

她见证了蒙哥马利的公车、伯明翰的水管、塞尔马的大桥,一位来自亚特兰大的传教士(指的是马丁·路德·金——作者注)告诉人们:“我们能战胜。”是的,我们能做到。?

在演讲的最后,奥巴马充满激情与自信地指出:

现在是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时机。这是我们的时刻。这是我们的时代:让我们的人民重新就业,为我们的后代敞开机会的大门;恢复繁荣,促进和平事业;去重温“美国梦”,去再次证明这样一个基本真相:我们不是多个个体,我们团结如一人;去再次证明只要一息尚存,我们就有希望;当我们遇到嘲讽和怀疑,当有人说我们办不到的时候,我们要以概括为全民精神的这个永恒的信条来回应他们:是的,我们能做到。

2009年1月20日10时许,在国会山上,当选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手捧当年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曾经使用过的那本《圣经》,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JohnRoberts)的主持下,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之后,奥巴马总统发表了就职演说。在演说中,他指出:

大杂烩的传统是美国的力量所在,而非我们的弱点。我们国家是由基督徒、穆斯林、犹太人、印度教徒和无神论者组成。地球各个角落的语言和文化汇聚成了美国,正是因为我们曾品尝过南北战争和种族隔离的苦酒,并且在经历了这些黑色的篇章之后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团结,因此我们毫不犹豫地相信旧日的仇恨终有一天会成为过去,种族的界线不久就会消失……

这是奥巴马的梦想,也是全体美国黑人的共同梦想与企盼。

奥巴马参加美国总统竞选并最终获胜所具有的意义远远超越了选举结果本身。他改写了美国历史,开启了美国黑人政治生活的崭新时代。

同时,奥巴马的当选对美国的社会和政治生态也必将产生进一步的影响。首先,美国的种族关系会进一步改善。奥巴马的成功有助于减少白人对非裔和少数裔的偏见,美国社会对非裔和少数族裔会更加包容。不仅如此,根据对美国人口变化长期趋势的预计,到本世纪中叶,白人占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50%,拉美裔将占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亚裔的比例也会上升。这种人口结构的此消彼长将推动种族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其次,非裔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将更加活跃,其他少数裔也会深受鼓舞,将积极参政,在地方和联邦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可以预见的是,今后拉美裔和亚裔都将寻求在政治舞台上占有更大的空间。正如这次美国大选两党候选人搭配所昭示的那样,今后美国总统选举在性别和种族上“一色配”的现象会越来越少。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可能会看到更新的面孔——拉美裔甚或亚裔美国人入主白宫。我们期待着这些同样为美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样有着自己的光荣与梦想的少数族裔的杰出代表能勇敢地站出来,再次书写美国的历史新篇章。

123456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