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少年乱世崛起

元天历元年(1328),朱元璋出生在安徽濠(ho)州太平乡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的祖籍是江苏沛县,祖上数代都是农民,由于忍受不了地主的剥削,几经迁徙,直到他父亲这辈才落户到濠州。

但是在濠州朱元璋一家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难过,债务、饥荒一直缠绕着他们。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朱元璋一天天长大了,到了他17岁这年,家乡发生旱灾,蝗虫横飞,瘟疫横行,每天都有入死去。

灾难在不知不觉中也降临了朱家,首先是父亲去世了,接着大哥也去世了,刚刚料理完父兄的丧事,母亲和另两位哥哥也相继去世,就这样,朱元璋在半年之内,失去了五位亲人。

困惑中,朱元璋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父母曾在皇觉寺许过愿,长大舍身当和尚。朱元璋心想眼下正无路可走,还不如投入皇觉寺中,剃度为僧,有碗饭填饱肚子,总比饿死强。想好以后,就匆匆赶到皇觉寺,拜高彬长老为师,就这样朱元璋当了和尚。

寺庙是靠善男信女们的施舍度日的。在元朝的腐朽统治下,人们的生活已越来越困难,寺庙所得的施舍越来越少。朱元璋投靠时寺里已有几十个和尚,几十张嘴,僧多粥少,坐吃山空,不久就无米下锅了。没办法,高彬长老只好将徒弟一个个打发出去,云游四方,自谋生路。因此进寺刚刚几十天的朱元璋也只得头戴破帽,背上小包袱,一手拿木鱼,一手托瓦钵(bō),告别皇觉寺,穿城越村,开始了云游四方,沿途乞求施舍的游方僧生活。

朱元璋就这样一路乞讨,一路流浪。天复一天,年复一年,山栖野宿,串村走户,软求硬讨,饱尝了人间风霜冷暖之苦。经过整整三年他先行合肥,又走固始、信阳,再往汝州、陈州、鹿邑、亳(b)州,后到颍州(今安徽阜阳)。先后走遍淮西、豫南一带的名山大川,名都古邑。

化缘使他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势,为他后来指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同时由于朱元璋亲身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亲眼目睹了农民漫漫无边的痛苦生活。所以起义造反的思想在他心灵上渐渐萌发起来了。三年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尽管是那么艰难和痛苦,但也为朱元璋后来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矗元朝末年,蒙古贵族、封建地主疯狂压榨劳动人民。

沉重的赋税、徭役以及年复一年的自然灾害使广大农民走投无路,纷纷破产,社会矛盾激化。此时的农民对元朝的愤怒仇恨宛如蓄之已久的滚滚洪流,随时都可能对腐朽的元朝进行冲击。

不堪忍受元朝封建统治者剥削和压迫的中国农民,终于在至正十一年(1351),由农民领袖刘福通、韩山童在颍州首举义旗。彭莹玉、徐寿辉紧随其后,起义于湖北。

土豪方国珍、盐贩张士诚先后于浙东、苏北奋起抗元。不久定远土豪郭子兴与党羽孙德崖等,也在濠州响应,占据濠州城。至此,农民大起义的烈火熊熊燃遍大江南北。

此时,身居佛门的朱元璋收到少年时的穷伙伴汤和捎来的一封信,自称已投奔在郭子兴手下,并劝他速来从军,共同创业。朱元璋见信后犹豫不决。几天后,师兄告诉朱元璋,已有人向官府告发汤和来信劝他参加农民军,让他赶紧逃走。24岁的朱元璋只好告别皇觉寺,去濠州投奔了郭子兴,从此开始了他转战南北的戎马生涯。

朱元璋入伍后,打仗非常勇敢,无论遇到何等强敌,他总是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加之他又识得一些文字,就格外受郭子兴青睐。家乡人听说朱元璋在外当兵做了官,要来家乡招兵,都来投靠。十几天的功夫就拉起了700多人的队伍。这些人,后来一直跟随朱元璋出生人死,冲锋陷阵,成了起义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几天后朱元璋率众归来,郭子兴见状喜出望外,提升他为镇抚总管,令所募700人归他统率。朱元璋手握兵权,再也不愿呆在濠州,想要出去建立自己的根据地。经与徐达密议,征得郭子兴的应允即带着徐达、汤和等一班英雄豪杰南下定远,开辟新天地。定远之役是朱元璋统帅自己的队伍,为实现自己理想的第一战。

定远有一支拥有3000多人的地主武装,驻扎驴牌要寨。因该寨人多势众,又有坚固寨墙,朱元璋只好用计巧龋朱元璋一行来到定远,闻知这寨中缺粮,他心生一计,叫兵士钻进布袋里,诡称民夫送粮,来到寨门前,派人通知寨主,请出门接粮。寨主哪知是计,正愁军粮无着落,闻报自然大喜,急步出迎。寨门开后,朱元璋一声令下,兵士们破囊而出,立即将寨主拿下。寨中士卒见寨主被擒,无心恋战,也纷纷逃命去了。

首战告捷驴牌寨,朱元璋又乘胜星夜袭击定远另一股武装缪(mio)大亨。脸居横涧山的缪大亨,拥兵20000余众。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朱元璋会如此神速地偷袭他的营地,睡梦中他爬起来慌忙迎战,但怎能抵挡得住义军潮水般的攻势呢!缪大亨见大势已去,只好率众投降,归顺朱元璋。

朱元璋占据定远后,爱民练兵,威声大振,四方归附。冯国用、冯国胜兄弟是定远的两个中小地主,因害怕红巾军,就组织乡兵结寨自保。后来,他们听说朱元璋作战勇敢,纪律严明,人心归附,就带着自己的乡兵来归附朱元璋。朱元璋见冯家两兄弟是两个读书人,非常高兴。

他便向他们二人请教天下的大计。冯国用说:金陵地势险要,是历代帝王建都的地方,先夺取金陵为根据地,然后以仁义之师救万民于水火,必定人心归向,然后重用有才德的人,不贪恋财色。如此夺取天下是不难的。朱元璋听完大喜,任命国用、国胜兄弟为参谋。同时下令拔营向金陵方向进发。

大军行进途中,又有人谒见朱元璋。此人姓李名善长,字百室,也是定远籍的地主知识分子。他从小读书,注重研究法家学问,很有些智谋。朱元璋高兴地同他促膝交谈,问他夺取天下之方略。李善长从容答道:秦末大乱的时候,汉高祖以布衣起兵。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滥杀无辜,五年就成帝业。如果你能效法汉高祖的长处,天下是可以平定的。朱元璋听后连连称善,当即将李善长留在身边帮助自己出谋划策。文人儒士的韬晦方略使朱元璋坚定了夺取天下的雄心壮志。

此时朱元璋已有军队3万多人,号令严明,军容整肃。1354年,他打败了围困六合的百万元兵。第二午正月,朱元璋又率军攻下和州(今安徽和县),被郭子兴任命为总兵官,镇守和州。同年二月,红巾军领袖刘福通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又号小明王,国号宋,年号龙凤。3月,郭子兴病逝,小明王任命他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任左副元帅。不久,郭天叙战死,从此,朱元璋成为这支部队的主帅。

身在和州,手握兵权的朱元璋没有忘记攻取金陵的目标。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亲督水陆诸将,按既定战略攻取金陵。在城外的一场激战中,元军大败,仅收降元兵即达36000多人。降兵收容后,不知朱元璋会如何处置,个个非常恐惧。朱元璋身旁的将士向他进言,降众过多,怕有变故,不如及早处置。可朱元璋没有采纳将士们的意见,而是在降卒中挑选500个骁勇健壮者,做为自己的侍卫亲兵。这些勇士非常感谢朱元璋对他们的信任。

数日之后,朱元璋复用这500名降卒为先锋,攻打金陵城。降卒们感恩思奋,冲锋陷阵,英勇杀敌,长驱直取金陵城下,人人荣立战功。3万余名降卒见朱元璋果真以诚相待,也感激不已,以后作战中忠心为他效命。朱元璋的队伍由此实力大增。

攻占金陵之后,朱元璋改金陵为应天府。这时,在他的北面是义军韩林儿、刘福通,东面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虽然地盘不大,但东、西、北三面都有义军力量处在第一线,牵制元军主力,似屏障一样保护着朱元璋这支义军队伍。朱元璋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形势,以应天府为中心,先后迅速攻克镇江、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池州(今安徽贵池)、徽州(今安徽歙县)、婺(w)州(今浙江金华)、扬州等地作为战略据点,既保证了应天安全又为下一步对外扩展打通了道路。

这时候的朱元璋,经过七年枪林弹雨的洗礼,成长为一名驰骋沙场的义军将领,由一个小小的步卒成长为称雄一方的霸主。

削平群雄以猛治国

1357年在胜利攻占徽州之后,朱元璋曾亲自来到了石门山拜访老儒朱升,讨教治国平天下之策。朱升送了他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是说,要高筑城墙,巩固后方;发展生产,储备粮食;不图虚名,暂不称王,以减少受攻击目标。朱元璋听后连连点头。把这九个字作为夺取天下的指导方针。

朱元璋按照朱升的策略,首先抓紧军队建设,注意军事训练,提高义军将士作战的本领。同时,在战事频繁的空隙中,抓紧粮食生产。在义军中第一次设置了营田司,任命康茂才为营田使,专门负责兴修水利和屯田等项农业生产的事宜。并且还抽出一些将士,利用战争的空闲时间开荒种田。几年的功夫不仅解决了军队战时粮食困难的问题,而且还有了大量的剩余,改变了历来打仗的军队靠吃军粮的习惯。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自己势力范围内农民的负担,军民皆大欢喜,起义军得到了百姓的欢迎。

为了避免树大招风,较早地暴露自己,以防止在力量脆弱时被吞并,朱元璋在形式上一直对小明王保持臣属关系,用宋政权的龙凤年号,打红巾军的红色战旗,就是斗争的口号也与宋政权一模一样。

朱元璋经过数年卧薪尝胆,集蓄力量,开拓疆土的斗争,巩固的根据地终于建立起来了,在不知不觉中崛起为一支足以与元末其他义军和元军匹敌的强大的义军队伍。

战争的形势瞬息万变。当朱元璋占据应天府周围地区的时候,雄踞东方的张士诚占据了以平江(今苏州)为中心的太湖流域和长江三角州的广大富庶地区。独霸西方的徐寿辉以武昌为中心,控制了湖广、江西的大片肥田沃土。朱元璋此时却处于两面夹击之中,局势相当严峻。同时,随着朱元璋军事势力的日益增强,他与各个义军割据政权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至此群雄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时候到了。

元至正二十年(1360)闰五月,徐寿辉的部军陈友谅以派人祝贺胜利的名义,在江州(今九江)杀死了徐寿辉,并宣布即了皇帝位,定国号为汉。陈友谅立国称帝后,马上就同张士诚合谋共同举兵,进攻应天,企图消灭朱元璋的队伍。

1363年4月,陈友谅乘朱元璋主力解救被围困在安丰(今安徽寿县)的小明王,后方空虚之际,亲率60万大军进攻洪都(今江西南昌)。守将朱文正率部顽强抵抗,朱元璋闻讯率20万大军营救,双方在鄱(p)阳湖上展开了一场恶战。

鄱阳湖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当时陈友谅军号称60万,战舰几百艘。这些战舰每艘都有好几丈高,分为上下三层,各船之间都用铁链连接,远望就如同一座座巨大的城堡浮在水面上。同陈军巨大战船相比,朱元璋的船队要小得多,但朱元璋并没有害怕,他根据船大进退不便,船小灵活机动的特点。经过精心策划,决定用火攻破敌军。他把水军分成11队,每艘船上都配备了许多火炮、火铳。他还组织了一支敢死队,驾驶装满柴草火药的小船去撞击敌舰,与敌舰同归于荆战斗打响后,朱元璋派出敢死队,驾驶装满柴草火药的小船冲向敌阵,纵火焚船,霎时湖面火焰冲天。陈友谅的战舰由于连接在一起,行动不便,一船着火,数船都被引燃,陈军大乱,被烧死和跳水溺死的不计其数。朱元璋一看火攻奏效,立刻率领将士冲向敌船。战斗异常激烈,喊杀声震天,士兵们在船头蹦来跳去,落水的人呼号挣扎,火炮打在湖面上激起冲天水柱,整个鄱阳湖都沸腾起来了。
这场战役持续了36个日日夜夜,朱元璋昼夜和将士们战斗在一起。他白天用旗帜,夜晚用灯笼,沉着指挥,激励将士。有时他乘坐的指挥舰被击中,马上换只船继续指挥。不久,朱元璋终于取得了鄱阳湖决战的重大胜利。

鄱阳湖之役后,朱元璋的领土已扩大到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地广兵多,局面打开了。这样,朱元璋在部下的再三劝说下,于1364年正月,在应天自称吴王,设置百官,建中书省,以李善长为右丞相,徐达为左丞相。是年二月,朱元璋乘胜亲征武昌,陈理举国请降,汉政权灭亡,湖广遂划入朱元璋统治的版图。

朱元璋灭亡了汉政权后,又开始向新的目标挥师进军消灭雄踞东方的张士诚。张士诚出身私盐贩子。其基干队伍也是一些盐贩子、盐盯中小地主和部分贫苦农民。他们由于不堪忍受元朝统治者的压迫凌辱,奋起起义,作战十分勇敢。但其领导集团没有远大目标,腐败得很。朱元璋采取了先剪枝叶后除根本的策略,将张士诚外围城市据点泰州、徐州、淮安等淮水下游地区以及湖州(今浙江吴兴)、杭州等地先后攻取,最后包围了平江。

平江城十分坚固,一时难以攻克。朱元璋想起了几年前海宁人叶兑献的销城法,便命令士兵在平江城四周筑起长围,搭架三层木塔,登上塔顶,由此城里敌人的活动看得清清楚楚。他们又在塔顶架起弓弩火铳和铁炮,日夜轰击。经过10个月的激战,平江被攻破,张士诚被俘。

随着朱元璋势力的不断扩大,深感龙凤政权已成为其统一全国的绊脚石。因而决定踢开龙凤政权自立,于是在进攻张士诚的同时,他阴谋杀害了小明王。从此朱元璋不再使用龙凤年号,将1367改为吴元年。

朱元璋攻占了张士诚盘踞的长江下游大片地区后,又制服了浙东的方国珍,平定了福建的陈友定,并乘胜南进,攻克广东、广西。在实现了陈四川、云南外的整个南部中国统一后,朱元璋不失时机地调集精锐部队实施北伐,同元朝封建政权展开最后的大决战。

这时的元朝政权在红巾军连续的沉重打击下,加之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已是摇摇欲坠,日趋瓦解了。

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师北伐。大军出发前朱元璋亲自制定了一整套周密的作战计划:先取山东,拆除大都的屏障;再挥师河南,剪除其羽翼;然后夺取潼关,占据门户。如此一来,天下形势全为其所掌握,最后进兵大都,元军孤立无援,可不战而克。

在北伐战争中,朱元璋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对深受民族压迫的北方广大民众产生了很大号召力,广大民众纷纷响应,许多城池不战而降。

很快北伐军横扫中原,直逼大都,元军却在因皇位的争夺而忙于内战。待潼关失守,元顺帝才慌忙调集正内战不休的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李思齐的队伍,南下迎战。

但腐败的元军哪里还有战斗力,逢战必溃。元顺帝眼见大势已去,深夜带着后妃太子狼狈逃往上都(今内蒙多伦)。

第二年八月徐达统领大军攻进大都,正式宣告统治中国达99年的元朝政权的灭亡。

接着,徐达、常遇春乘胜挥兵四进,攻占了北方诸剩1371年朱元璋又遣水陆两军,平定了四川。1382年平定了云南。1387年元朝丞相纳哈出降辽东。至此,除漠北新疆外,统一全国的大业已基本实现。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正当北伐军胜利攻克山东的时候,40岁的朱元璋在文武百官的欢呼声中,于应天正式登上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以应天为南京。

立马氏为皇后,长子朱标为皇太子。仍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就这样,一个穷和尚,经过艰苦奋斗,终于成为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

因为朱元璋出身农民,知道农民的辛苦,所以对百姓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洪武元年,他即位不久就召见各地来朝的府州县官说:天下刚刚平定,百姓财力困乏,就如初飞的小鸟,不可以拔掉它的羽毛,刚栽上的树,不可以动摇它的根部,最重要的是休养生息。

朱元璋吸取元朝的教训,开始制定法律,就是很有名的《大明律》。

朱元璋对自己制定的法律,满怀信心,带头实行,而且执法是相当严厉,这在中国古代封建皇帝中是少有的。

他的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凭着自己是马皇后亲生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不顾朝廷的禁令,向陕西贩运私茶。后来河桥巡检司的一位小吏向朱元璋告发了此事,朱元璋立即下令赐死欧阳伦。

朱元璋当皇帝的30年中,还公开镇压了几起大贪污案,其中最大的是郭桓案。郭桓案发时为户部侍郎。洪武十八年(1385),御史余敏等告发北京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李彧(y)、赵全德等人,伙同郭桓等人贪污舞弊,吞盗官粮。朱元璋抓住线索,命令司法部门依法严加追查。这个案子后来又牵连到礼部尚书赵瑁(mo)、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杰、工部侍郎麦志德等高级官员和许多布政使司的官员,贪污盗窃的钱折成粮食达2400多万石。案件查清后,朱元璋下令将赵瑁、王惠迪等人弃尸街头。郭桓等六部侍郎及各地方政使司以下的官员有上万人被处死。有牵连的官吏几万人被逮捕入狱,严加治罪。各地卷入这个案件的下级官吏、富豪,被抄家处死的不计其数。

为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控制,朱元璋专门设立了巡检司。当时,全国各府县的关津要冲之地,都由巡检司负责把关盘查,缉捕盗贼,盘诘奸伪。百姓如果要到百里之外去,事先必须办理路引,否则就通不过关卡。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又正式把自己身边负责警卫事务的亲军都尉府(前身是拱卫司)改为锦衣卫。秘密侦察大小官吏的活动,随时向朱元璋报告社会上不公不法之事。同时,还授予锦衣卫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的一切大权。在锦衣卫内设立了特殊的法庭和监狱,将锦衣卫变成正式的特务机构。

朱元璋在位的30多年间,特务多如牛毛,遍布街巷路途,严密监视着朝野内外、文武官员的活动,然后向朱元璋报告。

大学士宋濂一次在家设宴招待客人,第二天朱元璋问他,昨天请客,喝酒了吗?做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做了回答。朱元璋笑道:说得对,没骗我。

国子监祭酒宁讷一天在家暗生闷气,偷偷监视他的特务竟把他这时的样子画了下来,上报皇上。朱元璋见了宋讷问道:昨天你在家生什么闷气呀?宋讷照实做了回答。他吃惊地问朱元璋如何知道此事?朱元璋将画像递给他,他展图一看,方才醒悟,慌忙磕头谢罪。还有一大臣一日无事,在家与妻妾玩麻将,无意中丢了一张二万,怎么找也找不着。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这个大臣昨天在家干什么,该大臣如实说是在家与妻妾玩牌,请皇帝恕罪。

朱元璋听后说:卿不欺我,朕不怪也。说完从袖中摸出一张二万扔给了他。

这样一来,文武百官不管是在朝还是回家后,个个小心,人人自危,时刻处在紧张的气氛中。

加强集权铲除功臣

建国以后,朱元璋借鉴历史上成败治乱的经验教训,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以改革旧制、建立高度中央集权为目标的宏伟事业。

朱元璋的体制改革是首先从地方机构开始的。元朝地方设置的行中书省,是从中央的中书省分设出来的。职官的设置同中央中书省一样,掌管着一个省的军政、民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地位显赫,权力很大。实际上一个行中书省,就是一个小独立王国。朱元璋想要把地方的权利收归中央。

在一番准备之后,朱元璋于洪武九年(1376),下令废除了地方上的行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其权力范围也只限于民政和财政,按照皇上的意志管理地方政事。当时全国共设13个布政司。同时,地方上还设置了管理军事的都指挥使司和管理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三个机构彼此既各自独立,又相互牵制,同时直接听命于皇帝。从而把行中书省权力一分为三,改变了元代中央权力分散和地方权力过大的强枝弱干局面,使地方权力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实现了对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之后,朱元璋又开始集中精力对中央政府机构,首先是总揽天下政事的中书省实行改革。本来中书省在中央的各个权力机构当中,位置最高。其行政长官左、右丞相,又负有统率百官之责,权力很大。明初的第一任左、右丞相分别是李善长和徐达。李善长为人处事,向来以小心谨慎着称。徐达则较多时间是带兵征战在外。他们都没有与皇上朱元璋形成大的矛盾冲突。但相位传给胡惟庸之后,他独揽大权,朱元璋不能容忍相权对君权的威胁,决心废除丞相,把大权掌握在自己一个人手里。

胡惟庸是定远人,与开国第一号功臣李善长的有亲戚关系,他依仗着李善长这个后台当上了左丞相。在朝中独断专行,官员升降、生杀大事,都自作主张,不向朱元璋请示;朝野内外的报告,凡对自己不利的全扣下来;想做官、升官的人,都奔走他的门下,收受金银、绢帛、名马、玩物不计其数。他四处网罗自己的党羽,培植自己的亲信,组织自己的小集团,打击异己力量,称霸天下。

一天,胡惟庸的儿子乘马车在南京城里招摇过市,不小心从车上跌下来摔死了,胡惟庸判车夫抵命,并处死了车夫。朱元璋知道后,十分气愤,他非要胡惟庸偿命不可,胡惟庸请求,向车夫家人赔偿金帛以了此事。朱元璋坚决不准。胡惟庸听了十分紧张,遂坚定了起事政变的决心。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胡惟庸入奏,诡称其住宅中井出醴(lǐ)泉,请朱元璋去观看。朱元璋好大喜功,信以为真,也就匆匆驾出西华门。他正行进中,突然内使云奇冲上跸(b)道,拦住车马,慌忙中一时说不出话来。

朱元璋以为不敬,即令左右侍卫棍锤乱下。顿时,云奇右臂被砸断,生命垂危。但他仍用左手直指胡惟庸的宅第摇晃。朱元璋猛然醒悟,急忙返驾登城,远远望见胡惟庸宅第中绕有兵气,以此定胡惟庸谋逆,立即发羽林军逮捕胡惟庸,将其抄家灭族。随着明王朝的建立,昔日与朱元璋共同出生入死的将领都已封公封侯,爵高位显。这些功高震主的将领不免做出恃功骄傲、仗势欺人之事。为加强皇帝权威,同时顾虑太子朱标忠厚,镇慑不住功臣名将,朱元璋决定借他们违法之机进行镇压。朱元璋又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的罪名杀掉了一大批功臣勋将,甚至连位居功臣第一的年迈77岁的李善长以及全家70多人也全部伏诛,整个胡案前后共杀掉3万多人。

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朱标病故。朱元璋立朱标之子朱允(wn)为皇太孙。朱允炆年轻懦弱,朱元璋对此十分担忧。为解除后顾之忧,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又兴起蓝玉狱。大将蓝玉是洪武中后期的主要将领,作战勇敢,战功赫赫,被封为凉国公。但此人居功自傲,骄横不法。朱元璋加以谋反罪名,兴起党狱,将蓝玉斩首并抄斩三族,凡与蓝玉关系密切的朝臣,坐党者则夷灭。蓝玉案先后谋杀15000人,功高位显的元勋旧将几乎杀个干净。这样,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前后10几年共诛杀功臣45000人,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

朱元璋宣布撤销中书省,罢除丞相,提高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的地位。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上负责。并且规定,后代皇帝不得再立丞相,大臣中如果有奏请再立者,处以重刑。就这样所有的国事就落到了皇帝一个人身上。朱元璋在8天之内,要看内外诸司奏札1660件,共计3991件事,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要看或听200多件报告,处理400多件事,平常人是难以承受这一繁重任务的。再加上激烈的政治斗争,使他忧虑江山万世永固,也迫使他辛勤工作。

洪武三十一年(1398)六月,朱元璋病逝,正因为勤政,朱元璋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具有远见卓识的君主。他一生勤政爱民,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因为出生贫苦,深知物力为艰,因此大力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坚持一生。而且他还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君主,从目不识丁到写诗作赋,其恒心和毅力在帝王中是少见的。但他残杀功臣,大兴党狱也实属千古罕见,由此成为历史上争议颇多的帝王之一。

查看更多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 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343206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