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分著名的文史学家,他这一生著作颇丰,除了《汉书》和《白虎通义》,还有《典引》、《应讥》及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等四十多篇文章。

班固,字孟坚,他出身于一个儒学世家,父亲班彪和伯父班嗣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在文坛上拥有较高地位,享誉盛名。班固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自幼便学习经学文史,长至九岁便能文诵赋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班固长到了十六岁,此时的他正处于疯狂吸收外界知识的阶段,他已经不满足于儒学世家的家庭教育了。再加上此时的班彪正潜心续写《史记》,也没有多余的心力来教导班固,于是班固便进入太学深造。

七年以后,班彪去世,班家生计难以维持,只得从京城洛阳迁回扶风安陵老家,一下子就从京城的官宦人家变成了普通平民之家。此时的班固只有二十三岁,他就是从此时继承了父亲的著书大业,开始撰写《汉书》的。别看他才二十出头,他的文化修养和著述能力已非常人可比。

又一个七年过去了,班固已到了而立之年,就在他全力以赴编写《汉书》的时候,却飞来横祸差点被处死。当时,有人上书朝廷告发班固私修国史,东汉明帝闻之大怒,立刻下旨将班固逮捕归案。班固的所有书稿全部被官府没收!

班固被抓的消息令班家上下心惊不已,因为班固的同郡人苏朗也曾被人告发伪造图谶,最后苏朗很快就被判处死刑了。弟弟班超担心班固也会落得和苏朗一样的下场,便快马加鞭赶至京城,向汉明帝上书申辩冤情。

私修国史的罪名很大,汉明帝十分重视这一案件,看过班超的上书以后他破例接见了班超。班超为救兄长,便将班家父兄两代人耗费几十年修史的辛劳和宣扬汉德的志向都告诉了汉明帝。恰逢此时被官府没收的书稿也被送到京师,汉明帝看过班固所写的手稿以后,被班固的才华所折服,他大赞班固之才和奇作《汉书》。不久以后,班固无罪释放,被朝廷拜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皇家图书,汉明帝还将编写汉光武帝事迹的《世祖本纪》这项任务交付给班固。

后来,班固因为编写《世祖本纪》有功,升为郎官。此官虽然不大,但与汉明帝见面的机会却非常多,班固凭借自己过人的才华受到汉明帝的宠爱。某一天,汉明帝突然想起班固还有一个重情重义的弟弟班超,他很欣赏班超,于是将班超封为兰台令史。

班家两代人都才华横溢,但是都不能显名于世,这始终是班固心中的一大遗憾。为了将班家发扬光大,班固投靠了外戚窦宪,还跟随窦宪大破匈奴,立下战功,那时他已经是五十多岁了。

可惜的是,这个窦宪后来密谋造反,事发后与他相关的人几乎都受到连坐被杀,班固也在被杀之列。

班固的确是死得可惜和冤屈,可谁让他没有跟对人呢,智商高,情商却不高呀。


徐达是明朝著名大将,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开国六王之首。有这样的父亲在,儿女的前途自然都是不愁的。本文就为大家讲一下,徐达所生四女的故事。

徐达生有四女,一位当上了大明皇后,深受百姓爱戴。两位成为大明王妃,富贵荣华,还有一位敢拒绝朱棣求婚,也是厉害了。

常遇春将女儿嫁给太子朱标为太子妃,最终太子和太子妃都早早去世。徐达的嫡长女嫁给了燕王朱棣为燕王妃。

此女自幼聪慧,喜欢读书,时人赞为女诸生。她美名远扬,后来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于是召来徐达,对他说:咱们君臣二人布衣相交,情谊深厚。既然你有这么好的女儿,不如配给我的儿子朱棣如何?徐达自然跪地谢恩。

朱棣与徐氏成亲之后,夫妻二人相合,日子美满。徐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人,相反她出身将门,又熟读诗书经史,因此有着过人的胆气和智谋。

这样的女人,如果配小男人,恐怕还会遭到夫君厌弃。但朱棣是个做大事的人,徐氏正好能为贤内助,辅佐他大业。

靖难兵起,朱棣率军出征,与中央军交战。当他突袭大宁之时,李景隆却突然带病围攻燕王根据地北平。

当时朱棣将北平绝大部分兵力都带走,世子朱高炽与徐王妃留守。徐氏和朱高炽共同商讨抗敌,兵力不足之时,徐氏亲自动员妇孺穿上盔甲一同守城,北平才得以等到朱棣带兵援救。

朱棣继位之后,徐氏自然而然为皇后。此后身居皇后之位,不仅为朱棣打理后宫,有时还劝诫朱棣,堪为一代贤后。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重,不久去世。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没有再立皇后。

徐达长女嫁给了朱棣,次女则于洪武二十四年嫁给了朱元璋的十三子朱桂,为他生下嫡子朱逊煓。

据说徐王妃为人善妒,曾折磨朱桂的两位妾侍。因为徐达的关系,明成祖不予处置,激怒朱桂,后徐氏与儿子被迁居外室。

朱桂为人暴戾,建文帝时期曾被建文帝贬为庶人。明成祖时期虽然恢复,但仍然不知悔改,因此不受朱棣宠信。

徐达小的两位女儿,一位嫁给了朱楹为王妃,另一位则拒绝了朱棣的求婚。

据说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想要再娶徐达一位女儿,但是此事却遭到了徐达妻子的阻止。虽然朱棣放弃了这个打算,但此女自此之后也没有再嫁人。最后只能出家当尼姑去了,余生与青灯古佛相伴!

这就是徐达的四位女儿,福缘最深厚者,还是嫡长女明成祖仁孝皇后。

作为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废太子,元恂算是死得比较奇葩的,他堂堂一个太子,最后竟因怕热而造反,事发失败后被孝文帝处死,你说奇葩不奇葩?

总的说起来,孝文帝对元恂这个大儿子还是很不错的。元恂十一岁就被立为北魏的皇太子,孝文帝严格规范他的一言一行,派元恂去一趟平城奔丧,还不忘叮嘱一二,把大小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这样一个体贴又宠爱元恂的父亲,元恂竟然忍心造反,实在是太对不起孝文帝了!

历史上的元恂造反失败以后,他的家室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他有妻子和儿子吗?

还记得电视剧《凤囚凰》中的容止吗?孝文帝替元恂相中的妻子就是容止历史原型的孙女,不过,因为冯氏的年纪太小了,所以他就把这件事搁着,先给元恂娶了彭城刘长文、荥阳郑懿的女儿做侧室,将正妻之位留给冯家女儿。

元恂娶侧室时,年仅十三岁,这在古代算是正常的结婚年龄。孝文帝知道自己儿子已经长大了,但他还是处处细致的安排元恂的生活起居,他对臣子们说:我觉得人的一生很短暂,应该顺其自然,不能终日死读书,还是该有其他的活动。我想让元恂早上出来读书,吃了饭再回宫,到了下午再让他出来学习,黄昏的时候就结束学习。你们觉得怎么样啊?

臣子接过话头,道:圣人孔子曾言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太子还年幼呢,不能让他白天贪欢,这不利于他的身体成长发育。孝文帝觉得很有道理,就不许元恂在大白天的时候进入后宫。

作为一个父亲,还是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孝文帝对元恂的关爱和体贴已经非常难得了,但是元恂却背叛了孝文帝。

事情是这样的,史载元恂恂不好书学,体貌肥大,元恂的身材肥胖,属于很怕热的体质。但是,孝文帝偏偏将都城从平城迁移到了洛阳,到了夏天的时候,元恂感觉自己能分分钟被热死,于是他就总想着用什么办法能回到平城去,中庶子高道悦经常劝说元恂,元恂却只觉得这个人很讨厌!

后来,趁着孝文帝前往嵩山的机会,元恂准备征调牧马轻骑返回平城,他杀了阻拦他的高道悦,最后却被领军元俨给抓住。尚书陆琇将此事快马加鞭的报告给了孝文帝,孝文帝压下此事,回到洛阳以后才正式问罪于元恂。

他想难道真应了那句慈父多败儿?他就不该对元恂如此仁慈,最后气愤的他拿起棍子就对元恂施以杖刑,足足打了一百棍!经过此事,孝文帝知道元恂做不了这个太子,就贬元恂为平民,将其关押起来,不久以造反之罪赐死元恂。

元恂在牢房里写了一份信给孝文帝,但是这封信被扣住了,孝文帝没有看见。如果他看见了,说不定元恂就不会死了吧!元恂死的时候只有十五岁,他没来得及娶到冯家女儿,因此只有两个侧室,而且没有子女。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