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的春天,苏洵带着儿子苏轼和苏辙,从蜀地的崇山峻岭中来到了汴京。在京城宽阔的大街上,兄弟二人左顾右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世上还有这么繁华的城市。一处幽深的巷子里,一个花枝招展的女人在朝苏家父子招手,苏洵的脸立即涨成了猪肝色。他看了两个儿子一眼,便匆匆拉着他们逃走了。照苏洵的意思,先在汴京租一处房子住下就行了,因为等考取了功名,说不准都是要外放的。苏轼不同意,说:租房子哪如买房子!又说:租的房子永远是人家的,买的房子才是自家的。苏辙也附和哥哥,说:我们应该买一处房子。于是,在仪秋门附近,他们就买下了一栋房子。在这栋房子的房前房后,遍栽高大的榆树和槐树。房子的后面,是一处占地约半亩的小花园,园内的花儿已开始吐蕾,蝴蝶在花蕾上扇动着翅膀。不久,朝廷的任命下达,苏洵被任命为校书郎,在京城任职。苏辙只有辞去外补职务,陪同父亲住在汴京,这是宋朝的规矩。苏轼却出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签书判官,不得不告别刚入住不久的房子。苏轼的这次西行,或许对他以后的人生是某种暗示。以后的若干年,苏轼辗转于凤翔、杭州、徐州等地方任上,居住的都是官舍。这时的苏轼,一心想建立功业,已经放弃了为自己造房筑屋的念头。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这次冤案,对他的人生是一次重大打击。在这里,他筑建了他一生中最有田园风味的雪堂。这一年的冬天,黄州飘起了鹅毛大雪,雪稍霁,苏轼就开始在黄州东门外的山坡故营地筑造房屋。房屋建好,苏轼给它取名雪堂并给自己取了个日后响彻天下的名号:东坡居士。东坡在雪堂的四壁画上了森林、河流及渔夫垂钓的景致。雪堂的石阶下有一座小桥跨沟而过,除了下雨天,这条水沟都是干涸的。沟里常有野兔出没。在雪堂的东边,苏轼栽了一棵柳树,每天早晨,枝头有黄雀欢啼。苏轼雇人在柳树下打了一眼土井,井水清澈,除了汲水做饭,苏轼还用井里的水浇花、洗衣服。绕过柳树,走下山坡,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稻田旁栽着几棵高大的桑葚树,桑葚成熟的时候,小孩子们吃得满嘴红紫。雪堂后边,是一个小土岗,遍栽青翠的毛竹,荫翳蔽日,苏轼搬一把躺椅,就在这下边乘凉,间或打个小盹儿,东坡居士就在哲理故事这里过着神仙般的日子。这一段时间,苏东坡喜欢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赋。在田间耕作时,他将《归去来兮》中的句子打乱,重新组合起来,配上当地民歌小调,教家人吟唱。他用竹枝敲击着接牛角,敲出了优美的旋律。一幅多么美妙的田园图啊!然而,这种生活不久就被打破。朝廷一纸诏书,苏轼由黄州迁任汝州(今河南汝州)。是夜,苏轼站在雪堂的院子里,遥望星空,长久地沉默不语。由于汝州路途遥远,一路盘缠用尽,加之,家有变故,朝廷批准苏东坡暂住常州。东坡想,朝廷这样把自己调来调去,每到一地都得寻找房屋,很是操劳,不如趁早找一个养老的去处。消息传出,仪真的太守邀请苏轼,让他把养老的房子建在仪真。仪真靠近金陵,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湖州太守腾元发是苏轼的好朋友,亲自登上门来,迎接苏轼去湖州小住,并劝他在山清水秀的宜兴买上一块田地,还出主意,让苏轼上表朝廷,一家老小需要靠种田谋生,申请朝廷允许他把家安在宜兴。恰巧,腾元发有一个亲戚,在宜兴城外的深山中有一处田地,每年可产八百担大米,苏家可以凭此衣食无忧。苏轼动心了。托人卖掉了父亲当年在汴京买下的那处住宅,筹齐银两,用来购买田产。一天清晨,苏轼去看那片田地。果然是一片肥沃异常,旱涝保收的土地。进去时,船在荆溪里行走,两岸繁树浓荫,恍如仙境,想到将来要在这样的环境中颐养天年,苏轼几乎陶醉了。苏轼把这片地买了下来,又写信给腾元发,说已决定在荆溪边买上一处房子,然后把家小接来,要长期定居于此了。过几天,房子找到了,这是一栋老宅子,房子建得古朴而精巧。几经说合,原房主人同意五十万钱出手,苏轼掏干净所有口袋,才凑齐这笔钱,买下了这处理想的房子。离搬进新房子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天晚上,苏轼与朋友邵民瞻在月下散步,邵氏就是这所房子的说合者。他们无意间走进一村庄,听到一间茅舍里传出一个老妇伤心的哭声。苏轼听得心酸,就推门进去问个究竟。老妇人说:我有一套房子,世代相传好几百年了,可却被我不争气的儿子卖掉了,还把我撵到这间茅屋里来。看到明晃晃的月亮,想起祖宅,很是心酸。东坡暗自吃惊。老妇人所说的房子正是自己刚买下的理想之家。苏东坡弯下腰,安慰老妇人说:你不用伤心了,我就是买你房子的那个人,现在我把房子还给你。说着东坡掏出买房的字据,当着老妇人的面撕掉了。苏轼带着家眷要离开宜兴了。小船在宛如仙境的荆溪中穿行,小儿子苏过问苏轼:父亲,我们的房子呢?苏轼站在船头,抬眼望向远处,一片茫然。看来,建房子,买房子,自古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