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说太岁头上不可动土,意思是不能用鸡蛋碰石头,触犯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那么太岁到底是什么呢?

根据史料,太岁又称太岁星君,或岁君,具体指的是天上的木星。战国之前,人们根据木星的运行轨迹,将天空由北依次向西、南、东划分为十二段。因为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所以古人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古人相信每一个星体都有神明掌管,因此太岁星君被民间奉祀为值岁神。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将殷纣王之子殷郊奉为执年岁君太岁之神,管当年的休咎;以杨任为甲子太岁正神,掌管人间之过。当天上的太岁星君运行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就在那个方位的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它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因此就触犯了神灵,会有灾祸。

在人间太岁的化身又是怎样的呢?在中国早期的地理著作、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将人间的太岁称为肉芫和视肉,书中记载:聚肉有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晋代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唐代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转录了《临海异物志》关于土肉的记载,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浚克食。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称为本经上品,对肉芫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

根据汉代王充的《论衡》,至迟在西汉,人们就已经认为动土起宅、迁徙嫁娶等必须避开太岁所经过的方位。太岁头上不可动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尊崇。古书中亦有不相信这句话而遭报应的记载,如唐代《酉阳杂俎》一书记载:有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祭祀太岁原来并不见记载于国家祀典中,大概到了元代,才成为一种国家祭祀行为,明代还专门设置了祭坛。到了后来,太岁成为道教神明之一,并被引用为神煞论来推断人的运程。比如,一般人的年庚,若与值年太岁相同,民间称为犯太岁,年庚对冲者,则叫冲太岁,这就是太岁头上不可动土的由来。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