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安静的故事

大家晚上好,刚才处长跟校长很热情,很给了我一番鼓励。校长欢迎我的一个精彩的演讲形成了一种压力呀。我这是第三次到武汉来,前年刚在华科大做了一次演讲,那个录音整理出来的文稿在《光明日报》发了,刚才处长讲咱们《新华文摘》这一期刊发了,你们可以看一下这个文稿,是我上一次的演讲。因为两次演讲离得太近,内容尤其不可重复,今天就和大家像闲聊天一样,严格的来说,不算什么演讲。你看题目叫“安静的故事”,同学们可能想,它在这个里面讲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个大故事,就是关于安静的故事,我们每个人啊,都在这个故事里面有一个角色,包括我自己。我要跟你们讲一下,我是怎样在这个故事里扮演一个角色。每一个人可能都要进入这个故事,我呢,就从这里说起吧。

我来到武汉三次,一次比一次觉得这个地方生活节奏更加快,一次比一次觉得武汉这座城市变得更嘈杂。我不说一个大学的名字,是很出名的武汉的一所大学。在十四、五年前,我第一次到武汉的时候,我就去看那所学校,让我觉得是那么觉得惊讶,我觉得真是一饱眼福啊!那个校园之安静,那个美丽,开了那么好的花(笑)。你们猜是哪一所学校?(武大),我不说它是武大(笑)。它是一座特别美丽的校园,它是很有名的文化名流设计所产生的这么一所有名的校园。

当时啊,我已经去过西方的好多所大学,我到西方的大学的时候啊,我去的时候我就想啊,如果我们中国有这样美丽的校园多好啊!那么样的安静,那么美丽,安静极了!树木、动物、人,整个大学的气氛啊让你看了以后,你就觉得在这个地方读书是最幸福的,在这个地方教书是最幸福的,来这个地方看一看你就很幸福。但是我看了武汉的那所校园以后,我心里面突然有种自豪感,原来我们中国也有这么漂亮的校园,只是我没有看到而已,我这个人哪孤陋寡闻。武汉这个这么好的校园啊,那多安静。但是这一次我来,我带着美好的记忆又到校园里去。我去了以后,人山人海,吵得不得了。我本来是要去看花,可是我一点兴致

也没有,因为人啊挤得很厉害,到处是车,小商小贩在那个地方吵着卖东西,根本不像一座校园。那天我非常失望,我还没有往里走,我就很快地退出来了,我不愿意破坏我个人心中美好的记忆。

我住的地方,也是在一所大学校园里,这个校园里有很多树木,非常开阔,可是我住的地方呀,很多的车辆,夜里都不能休息。车不停地跑来跑去,到了深夜三点的时候,那车还要把人惊醒,最后我不得不换一个地方。我个人的睡眠还可以,一般躺下就能睡觉,但是实在吵得睡不着。这不是一个个别的现象,我也在这个南南北北的走,到处走,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首先就感觉到一个“吵”字,就非常的吵。哪个地方都是这样的人流如织,哪个地方都是这样吵吵嚷嚷,人根本没法安静下来。我想了一下,人如果不安静下来,一切都谈不上——休息不好,不能思考,人静不下来。在这样一个剧烈旋转的现代社会里生活,我想人有再多的钱,再高的地位,再多的知识,都不会获得基本的幸福,更谈不上人的尊严。所有呢,有感于这一点,学校当时要报题目的时候,我就报了一个题目,想了两个字——安静。也就是这一点我个人有深刻的体验,我就想讲一下安静的重要。

有的同学可能说,在中国很难安静,因为我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有十三亿人口。人口多就不能安静,这不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我跟同学讲呀,1987年的时候,我们一行几个人到德国去,第一站就是它的首都(当年的首都在波恩)。欧洲人口的密度要远远地超过比我们一般的城市。但是我们下飞机的时候,大约是四点多的时候,应该是一个很多人上街的时刻。可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下了飞机之后啊,我们这一波人从街道看过去呀,却没有看到一个人。我就觉得奇怪,怎么没有人呢?完了又转了一个街,还是没有一个人。奇了怪了,一个下午都没有看到人,非常怪。我被这个城市那种安宁、清冷肃静的感觉,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非常奇怪。后来走到了可能是商业区,开始有人,人稍微地多了一点点,也不是特别多。欧洲是这个情况,那美国呢?同学们可能说,那电视上演了很多,带给我们很多美国的镜头,它的百老汇、曼哈顿、纽约等,人更多。是啊,他们人是很多,到了曼哈顿的时候,你觉得人很多。但是有一个问题,美国的国土很大,它大量的城市里面,更不要说它的村庄了,始终都是非常安宁的,就跟我将的波恩的情况差不多,人很少。他们的人,人口密度也很大,他们在哪里?

他们各自在自己安静的角落里面做事情,除非万不得已,他们不出去拥挤,即便是人多的时候,也尽量保持一种安静的状态。

前不多年发生了一个事件,就是我们有一拨人坐飞机,坐法航的时候,上了飞机以后,就大吵大闹,放包、呼唤同伴、最后法国的乘务员就来制止他们,说能不能小一点声音。他们也不听,还是继续吵闹,最后呢,法国人最后不得不把我们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给请下飞机去,因为他们吵得实在太厉害。后来报刊上网络上,还有人对法国人这种行为感到不解,说无非就是大声说了几句话嘛。他忘记了,在欧洲,在一些文明社会,是不能够这样的。我们同学都有一个感觉,到了餐馆里,哪怕只有四、五个人,那个餐馆里一定是不宁静的,一定是大声地吵闹。你想说话的话,你要提高声音,你不的话就没法说话。可是你到了国外的时候,图书馆等需要安静的地方自不必说,掉根针你都能捡起来。即便是电影院声音也是很小的,电影院本来可以吃着爆米花看电影喝着饮料,他们是很安宁的。如果你是到歌剧院去,也是安静得掉一根针你都能捡起来,到它的餐馆里去,很多一片人在那里点餐、就餐,一点声音都没有,每个人轻轻的挪动自己的椅子,坐下来慢慢地吃饭,说话的话声音很小。因为他知道,如果放大了声音,他就危害了别人,他没有权利侵占别人的宁静,他给别人留下享受时光的权力和空间。

讲到这个地方,我给你们讲,前年我在香港,到一个学校里去讲学。在香港,我是一个北方人,吃米饭、吃大米时间长受不了,我说能不能吃到山东的那种馒头,北方的馒头。后来一个朋友说他领我去一个北京酒楼去吃,那个里面有非常正宗的北京饭菜,而且饭菜特别的好,大陆的人来就爱到那个酒店去,后来他领我去了。果然一进去人特别多。买到了香喷喷的馒头,我们要了几个菜,但是刚坐下,我发现这个地方完全不能待,那个人呀,那个声音大得,就是我们两个对面都得用力地说话还能听见,才能听明白。我说,不行,咱们把东西赶紧带走,他说这个地方多么的好呀,我说无论怎么的好,我不能坐在语言的垃圾堆上吃吃喝喝,这么好的饭。我就和他走了,实在吵得受不了。我的意思是说,人哪,来到一座城市,无时无刻不在被吵,没有一个地方、一个角落可以躲开这种噪音。你看这车辆啊,不停地跑来跑去,这个人流啊,挤成这个样子。那么说,香港这个地方吵不吵呢?同学一说起香港来,东方明珠啊,一个商业大都市,肯定比我们吵得厉害!但是我在香港住了三个月,给我的基本印象它是比较安静的。它哪个地方闹呢?像旺角,铜锣湾,它的确是世界上人流密度最大的地方,它一平方米的地方站立的人可以说是世界之最。但是他们闹的地方,就像美国曼哈顿这种地方一样,它集中的几个地方,在这些地方热闹、拥挤,在这个地方买东西、做生意。但是大量的各种空间,比较开阔的那些街区和个人生活领域,它保持了安静。无论多么嘈杂、多么拥挤,它有一个地方,可以给我们去享受安静,可以让我们有地方躲藏。

但是我们中国发展到现在,已经没有地方能够安静下来了。到哪里去安静?到农村么?农村这种地方也很少了。我过去到胶东,很愿意到一个农村去,因为它交通不太发达。是一个小山村,你去了那个小山村之后,你就觉得到了另一个世界,非常的安宁。山上的树、石头,河水,一切都保留在那种原始状态,安安静静地跟你对话。你在那个环境里啊,就犹如走在一幅画里一样,你愿意看它的树、它的水,也愿意看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村民。他们的表情像他们生活的环境一样,安详、自然、亲切、和蔼;他们见到外面来的人啊,那种笑是从心里发出来的,非常的纯朴;他们对陌生人也非常友善,到家里拿出一些水果啊,邀请你到家里去坐。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偏僻了,村民们在这种宁静的环境里面,他的心养得很纯朴。他实在是欢迎生人来到这个地方,他像迎接客人一样迎接你,所以我特别愿意到那个小山村里面去。吃着他们给的杏子、樱桃啊,那种愉悦和甘甜是从里往外的,不是市场上买来的。你会感觉到一个陌生的村庄,连友谊带情感一块儿滴送给你,而你与他们素不相识。这种愉快和享受,是在高级饭店里都没有的感受啊!所以我在那里,享受我人生的一段又一段的幸福,我就常去。大约有三两年,我没有去过了。有一次,我又到那个山村去了。我路过,专门拐过去了,就感觉不对了。那里人的神情不对,他对人再不是那么微笑、那么好,那么和蔼。他看你的眼神有一点警觉,有一点好奇。后来,我问了一下才发现,这个地方三年前扶贫了,每一个机关要帮一个村,有一个机关就包了这个村。给他们拉上了电视,网络等现代化的东西被加上去了,这个村子慢慢的路也修好了,人也来多了。结果这个村子不断地发生一些不好的事件,甚至是恶性的事件,村子的宁静完全破坏了。开了什么矿产、这种厂那种厂啊,车辆也多了。就是现代生活,现代给他的快节奏、速度,把这么好的一个村庄完全地改变掉了,

所以他们不像过去那样相信人。一个电视机,两三年就把一个村庄给改变成这样,你说这个电视和网络的力量是如此之大啊!同学们,你们可能不相信这个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是真的。就是一台电视机,就是一个城镇网络的一根线,改变了这个村庄。从一个村庄判断一个社区,一个国家,道理都是完全一样的,判断这个世界,也不会有怎么个两样。

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我们进入了数字时代,我们进入了电视时代。一切都在改变,无论你接受还是不接受,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它都是一个事实,一个客观的存在。它的出现,让你猝不及防。有时候我们觉得,无非就是一个电视,这么说说笑笑,搞一下娱乐;无非就是网络嘛,增加一点讯息。但是你往往在这种平平常常地跟现代工具的相处磨合之中,忽略了它巨大的危险性。它的危险是非常大的。我们有时候,看到现代科技的发展,比如说我们看到核武器,你会觉得核的发现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核能可以被我们开发,爆发巨大的能量,可以发电,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的爆炸,给人类上了惨痛一课。原来原子弹的破坏力是如此之大,原来原子这一科学技术的出现,一旦人类不能掌控,就很可能使得整个世界变成广岛和长崎。从那之后,世界上全力地控制核武器的威胁,我们用尽千方百计地搞了各种组织来控制它,因为我们面临着一个核冬天、核毁灭的绝望的一个场景。

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网络和电视这一类东西的出现,它们所带来的巨大毁坏力,它比核武器来得更隐秘,但是比它来得更长远,比它后果更严重。它也许一下夺不走我们的生命,但是它从心灵上,它从生命的性质上来改变你,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另一种人。它有可能把我们全部的幸福,把我们美好的未来在暗中窃取,给搞走。但是这是它是很隐形的东西,它不像原子武器那样,瞬间的爆破,血流成河。但是它对我们心灵的杀伤力,那种强大的干预力,是无时无刻不在的。

网络数字时代,伴随着他们的各种高科技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节奏成几十倍的提高。我们出门可以坐高铁、动车、飞机,我们可以在点一个鼠标的时候,就了解了全世界的信息,我们发一封信也不用到邮局去。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全世界的讯息,什么生活我们都知道,千奇百怪的故事都知道。

篇二:安静的故事

拜读了当代著名作家张炜的《安静的故事》后,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当下这个浮躁、一切追求速度的社会,安静的地方再也找不到了,甚至我们的心早已安静不下来。

我国地大物博,但是要装载十几亿人口,还是显得密度太大。我们追求发展,一切向发达国家看齐,但也仅仅是在追求物质上的繁华,精神却是空虚的。西方的国家发达但不浮躁,相反还十分安静,从一个小地方就可以看得出来,人家在公众场合是不提倡大声说话的,因为自己没有权利拿噪音去干扰别人。而我们,不只是三个女人一场戏,而是有人的地方处处都有吵戏闹剧。

人很容易受身边环境的影响,看树多了,就像树一样挺拔安静;看花儿多了,心情也像花儿一样。有人说养猫的人健康,猫温柔恬静,与猫相处多的人自然变得柔和安静,这颇符合道家清静无为的养生之道。但猫的行动却又是敏捷的,显然安静是一个蓄积能量的过程。

但大多数人总爱往人堆里扎,殊不知任何高深的思想、能够影响世界和历史的思想体系,都是由个体产生的,而这人多的场所是语言和思想最为平均化的地方,一个人只有退回自己的空间里去,在沉默中,才能够好好地思索,好好地享受属于自己的一段时间。因为没有了独处与安静,生命中的大能量无法在心里缓缓聚集。试问一下,一个总爱扎堆的民族,岂不是在集体慢性变蠢?

我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到处都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连治学的校园周围都是商铺环绕,一个个商业区人满为患,垃圾满地,恶臭萦绕,宛如一堆屎壳郎穿了人的衣服过所谓人的生活,想想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真是惭愧。

我们这个社会,风里面都是教导的声音,它让我们赶快跟随上这个时代的脚步。我们似乎实在践行着快步走不回头,因为提速我们节约的时间好像很多,但是省下来的时间又做了什么?没有用来寻找个人的生活、理想的生活,而是想着提速提速再提速,在一味的提速里我们终究会迷失了自己。

我只知道越长大时间过得越快,却一直不知其所以然,现在我终于在作者这里找到了答案:这就是时间的主观性。因为我们的生命蜕化了,它已经陈旧,视野里再无新事,外部世界很难留下鲜明的印象——既然没有足够深刻的刺激,所以一切都将飞快地被我们排除到记忆之外,不再咀嚼和享受它了。时间就这样失去了细节,于是很快就溜走了。原来时刻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是如此的重要,它可以让时间消失得慢一些。我也很庆幸自己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作者说:“文学就是回忆。”用笔记下自己的琐碎事情,恰好弥补了记忆的缺失。

有阅读癖的民族是打不败的。阅读是多么简单而又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多读书比挣来金山银山更有意义,惭愧的是国民给人的印象就是不爱读书,这是我们的耻辱。最算有阅读,也是在追求速度地浏览网页,读的多是“快餐”,毫无营养,而经典总是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任何一项技术如果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那它就是我们克星。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个漫长的过程理应是一个安静的故事,而我们最急切的事情应该是如何让速度慢下来,如何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