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人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崔琦教授、哥倫比亞大學的史托馬教授和史丹福大學的拉福林教授。香港人感到特別興奮,因為崔琦是第一位曾在香港接受教育的諾貝爾獎得主。

崔琦來自一個農民家庭,1939年出生於中國河南省一個小村莊,是家中的幼子。父母很重視他的教育,為了他的前途著想,決定讓年僅十二歲的崔琦隻身遠赴香港,投靠兩位姊姊。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學接受教育,他的中文、中史及數理科目的成績都很優異。當時香港只有一所大學,中文中學的畢業生要上一年特別班來預備香港大學的入學試。崔琦在特別班修讀化學和物理等科目,雖然成功考入港大,但是他選擇了教會的獎學金,赴美留學。

1958年,崔琦入讀伊利諾州一所規模不大,但氣氛融洽的基督教學院,名為奧古坦娜學院,主修數學。他勤奮向學,加上數理根基好,所以成績十分突出,還在三年內完成四年制的大學課程。畢業後,他考進了芝加哥大學物理系進修,並在1967年獲得博士學位。1968年加入著名的貝爾實驗室擔任研究員,從事固態物理的研究。1982年轉任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至今。

1982年,當時還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崔琦與合作伙伴史托馬和戈薩德發表了一項震撼物理學界的重大發現。崔琦和史托馬將戈薩德提供的二維電子樣品置於極低溫度(約0.5K)和極強磁場(數十萬倍地球磁場)的環境中,進行霍爾效應的測量。他們發現了令人意外的結果,即所謂分數量子霍爾效應。拉福林在第二年成功解釋了這種現象。他們的工作令物理學界對電流在磁場中的量子現象有了新的理解,並誘發一連串相關的研究。因此,他們共同獲得199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崔琦的成就源於他對知識的追求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他在成名後仍然親力親為,親自指導學生進行實驗。他從來不以讀書為苦差,反而從獲得新知識中找到樂趣。崔琦是個樂觀的人,他的臉上常常掛著笑容。雖然他並不多言,但朋友都認為他富有幽默感,有他在場的場合都會充滿笑聲。這位卓越的科學家同時也是虔誠的基督徒。少年時代的求學經歷令崔琦十分關注旅美留學生的生活情況,所以他和妻子蓮達在母校奧古坦娜學院設立了一項獎學金,幫助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