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神农和生姜

很古的时候,生姜的杆杆绿茵茵的,花朵又大又香又漂亮。但是,它浑身有毒,人摸了手烂,闻了鼻子烂。大家都讨厌它,只要看到它就给它一棒棒,还把它连根挖出来,让太阳晒死它。生姜眼看自己要绝种,就东山躲,西坡藏,一天到晚都提心吊胆的。

有一天,生姜逃到一块菜园地边。它见篱笆里头长满了庄稼和花草,一个老大爷正在挑水浇园,心想:园子里的伙伴,过去跟自己一样,土里生,野地长,但有的没长大就给牛羊吃了,有的在别处都绝种了,没想到在这里还能长得这么壮实!生姜推醒打磕睡的冬瓜问:“你们为啥在这儿睡懒觉,那个浇水的人是谁?”

冬瓜伸了个懒腰,说:“他叫神农。多亏了他,把我们从沟边野地挖回来种上,经佑得把把细细的,我们才长得这样伸伸展展,当药又当菜。”

生姜听冬瓜这一说,一筋斗就翻到神农面前,喊道:“神农呀,你太偏心了!你把我的伙伴当宝,为啥不把我种上呢?我都快要断子绝孙了。”

神农看了看生姜,问:“你是哪个,有啥本事呀了”

“我叫生姜,哪个都不敢惹我,牛羊吃了我烂心肝,虎豹碰了我烂脚杆。”

神农哈哈大笑说:“你的本事太大了,在我这里用不上。我这里种的,都是给人治病当粮当菜的。你只晓得害人,莫怪我老头子对你偏心呀!”神农说完,提起脚就往生姜身上踩。

生姜晓得这一脚踩下来,就没得命了,忙把脑壳一硬,屁股一跃,就钻进泥巴地里去了。它这一钻,把浑身毒性擦掉了。

没过半年,神农看到地里冒出了小苗苗,一锄头下去,把生姜挖了出来。他尝了一下,辣乎乎的,能当药也能当菜。他对生姜说:“生姜呀生姜,念你去毒生热有功,就让你陪着儿孙永留人世吧!”

从此,生姜年年下种年年长,老姜伴着新姜长,世一世代代传了下来。

篇2:生姜遇辣手

一家弟兄两个,哥哥叫陆明,弟弟有个特征,是六指头,人们就叫他陆手。哥哥出世早,父母负担轻,给他上了几年学,弟弟就不曾上学。父母去世后,哥哥念书念惯了,种田种不来。邻居刘大伯说:"陆家两个伢儿怎么好呢?大的做不来,小的又小。我多个嘴,给老大找个事,大家再照应点儿。”

三里路外东庄有个地主,尖嘴刁滑,手段狠辣。他姓孙,人们都叫他"生姜"。刘大伯找到他家去,说:"我今天来多桩事,陆家的大伢儿,上了几年学,有点儿墨水,和你商议商议,给他做做事,糊糊口。"地主一想:他还上过学,识点儿字,我家里有个儿子,不曾上学呢,正好叫他到我家里来,教教我儿子。于是就答应了:"好的,住馆。”

第二天,老大就跟着刘大伯来到东庄。地主说:"吃饭在这里,钱要到三十夜一次结算,全年做下来五两银子。""五两就五两,反正是糊口度日。"老大心里想。

老大去和时候是春天,不觉到了冬天。一直等到三十夜了,地主才把陆老大叫来,说:"你一年教我伢儿读 (ww)书,还不晓得他学得怎么样,今朝要算账动身,给你回家过年。不过,我要考考你。"实际上"生姜"生了歪心,有意刁难,说;"我今朝问你几句,你能答得出,五两银子就加倍,给十两;答不出来,一两银子都没有。"接着就说:"东天跑到西天,要跑多少时?地下到天上,一来一去要跑多少日?你答吧!"陆明一想说:"我上了几年学,书上的就能答得出,这些书外的东西不懂,对不来。"地主说:"嗬,书上的你就能答得出,那我就和你谈书上的。你可晓得三国的诸葛亮,他的娘姓什么?东吴的周瑜是谁氏所养?”陆明说:“我读的是五经四书,没有读过三国啊!”“你今朝答不出我的题,就拿不到我的银子,你卷卷铺盖动身吧!”陆明无法,只好掮了行李卷儿,两手空空回家。

弟弟晓得哥哥今天要回来,一早就在村边等。中午等到太阳落,好不容易等到哥哥回来了,接了哥哥的行李到了家。哥哥一坐下来就叹气,弟弟说:"哥哥,快过年了,早点拿钱买东西,再不买就买不到了。"哥哥说:"一文钱都不曾拿到手。"就从头到尾把情况说了一遍。弟弟听了肺都气炸了,说:"让我去。"就连跑带溜地来到东庄。哥哥怕弟弟要吃苦,连忙跑去告诉了刘大伯。刘大伯说;"好的,我晓得了。”

弟弟跑到地主家里,地主说:"你哥哥回家去了。""我晓得的!可我哥哥的工钱五两银子你还没给呢!难道在你家里白做一年不成?"地主说:"你哥哥没有本事拿钱,我问了你哥哥几句话,他一个也没有答得出;如果他答出了,五两银子给十两。"陆手说:"哪几句话?你再说给我听听看。"地主说:"你哥哥识两个字的还不曾答得出,你难道还能答?好吧,你今朝答出来,还是这么多钱,五两银子给十两,不说二话。不过,你再答不出,就要罚你们两个明年再来我家白做一年长工。"陆手说:"好的。"地主说:"东天跑到西天要跑多少时?"陆手答:"这个不为奇,有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地主说:“你这一天是怎么跑法的?”“哎,早起东天出太阳,夜头西天落太阳,早出晚落不正好一天?”地主不曾有话回。又问:“地下到天上,一来一去要跑几天?”“不稀奇,七天!”“你有何根据?”陆手回答:“你怎么不懂的?你家腊月二十四送灶君上天,三十夜子接他下来,这上天下地,一来一去,不正好是七天吗?”地主听了,还是无话可说。接着又提出第三道难题:“我再问你:三国上诸葛亮的娘姓什么?”“姓何。”“东吴周瑜的娘姓什么?”“姓季。”“你没有根据!”“怎么没有根据?”“根据何在?”“三国上有这样一句:‘既(季)生瑜而何生亮’。周瑜的娘不是季氏吗?诸葛亮的娘不是姓何是姓什么?这些老古话哪个不懂!”地主给他弄得没得话说,只好给钱。这就叫“生姜遇上了辣(陆)手。”

篇3:姜后脱簪

西周时期,周宣王的皇后姜氏,是齐侯的女儿,生性贤德,平常“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有一次,周宣王早晨起来很迟,姜后就脱去了头上的簪子,摘下耳环,在长巷里站着等周宣王办她的罪,差了宫女去对周宣王说:“因为我不好以致使大王失了礼,到朝堂里去迟了,还请大王办我的罪名。”周宣王说:“这是我的失德,并不是王后的罪。”就恢复了姜后的原位。从此以后,周宣王对于政事非常勤力去做,上朝上得很早,退朝退得很迟,重修文王、武王遗下的大基业,成了一位中兴的君主。

【注释】①簪:zān,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时也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定姜戒诬

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定公夫人名字叫定姜,生了一个儿子,早已夭折。后来卫定公死了以后,就立妃子敬姒的儿子衎为国君,即卫献公。卫献公的性情非常暴虐,并且时常慢侮他的嫡母定姜,所以被大家驱逐了。卫献公出走到了边境上,就差了一个司祝官回国都里去说献公已经逃亡了,并且再向宗庙里去祷告自己没有罪。定姜就说:“这是不可以的,假使没有神的话,那么何必去祷告;倘若是有神的,那是不可以欺骗的,你已经有了三种罪名:舍大臣而于小臣谋;蔑视冢卿师保;侮慢先君夫人。怎么可以说没有罪呢?只叫他到国都里去,说他逃亡就是了,不可以到宗庙里去说他没有罪!”

有罪而告无,是不信也。不信于人且不可,而况神乎?西汉刘向称定姜聪明远识,能以辞教,是卫国之所以没有灭亡的原因。

【注释】①衎:kàn。

篇4:老姜

山东济南府有家饭馆,叫“成福楼”,请了个掌勺的大师傅,姓姜。提起姜师傅,在当时也算个人物。他能做满汉全席,通晓南北大菜,烹调手艺高绝。算是掌柜甫先生有福,跟姜师傅沾点远亲,又肯出高薪,姜师傅也就来到成福楼掌勺了。

姜师傅五十多岁,不大说话,但人挺随和,每天总是笑眯眯的。甫先生对姜师傅很满意,并让自己的儿子甫识才跟着姜师傅学艺。他想,这样做,一来儿子学了本事,二来也让儿子知道钱并不是那么容易挣来的。甫识才生就机灵,跟着师傅锅前案上的没几年,就把师傅的手艺学得八九不离十了。

由于姜师傅手艺高超,所以成福楼的生意日益兴旺,每天都是顾客盈门,甫老掌柜赚了不少钱。但岁月不饶人,老掌柜七十三岁那年归了天。

老先生一死,少掌柜甫识才掌管了全部家业。慢慢地他觉得,自己的手艺比起姜师傅也分不了上下,看着姜师傅已快七十了,手脚没那么灵便,就有了嫌弃之心,甚至开口闭口地喊起了老姜。一天,少掌柜把老姜师傅喊来,拿出二十块光洋,说:“老姜啊,这些年你给我家老爷子出了不少力。但你年岁大了,拿着这二十块大洋回去养老吧。”姜师傅没说话,仍是一副笑模样,拿着这二十块光洋,头也不回地出了店后门。

老姜师傅走后的一天,快晌午的光景,成福楼外走进一个人来。这人光头,一脸疙瘩肉,肥墩墩的腮帮子刮得铁青,上着黑绸对襟大褂,下穿黑绸灯笼裤,脚脖子上裹着白色夏布缠腿,足蹬一双“踢死牛”。跑堂的一看,心里嘀咕:“不用问,准是个来找茬儿的地痞光棍。”连忙跑过来,边抹桌子沏茶,边说:“大爷,您坐,您喝点水。”

这人没抬眼皮,一屁股坐下。跑堂的看着他连喝了两碗茶后,才赔着小心地问道:“大爷,天快晌午了,您老想吃点啥?”来人鼻子哼了一声说道:“大爷我听说这儿成福楼甫少掌柜能做满汉全席,善烧南北大菜,我点几样饭菜,不知能否成全。”跑堂的忙道:“大爷您说。”这人道:“好,给大爷来个一龙卧沙滩、二蛟争出海、三两肚里酒、四个连吹带打馒头。”说完,从衣襟里摸出个手巾包儿,从手巾里扔出来四十块光洋,又道:“你掌柜的能做,这是饭钱,要做不出来,小子,今天你这成福楼就甭开了。”

跑堂的是见过世面的人,一看就知道祸事来了,忙跑进厨房找少掌柜甫识才。甫识才正托着个水烟袋指手画脚地支使着两个徒弟炒菜,一听这话,顿时愣了神,心里说:“这叫什么饭菜,我听都没听过,四十块大洋吃顿饭,看来是存心找茬儿的。”

那年月讲究顾客是财神爷,怎样哄着把人家钱赚来,才是生意人的目的,今儿来的是个找茬儿的光棍,怎样下这个台阶呢?急得甫识才满厨房打转游。堂掌柜、跑堂的,大眼瞪小眼地看着少掌柜。

过了会儿,堂掌柜凑到甫识才跟前,用手一指后门,说了声“老姜”。这一句话,少掌柜像得了救星一样,扔下水烟袋,跑出了后门。原来,老姜师傅在成福楼干了这么多年,早就在离后门不远的街上安了家。

甫识才在路上心里直犯嘀咕:“老姜头是我打发走的,我现在?着脸来请人家,不知这老头肯不肯救驾?”一进老姜师傅的门,尴尬的甫识才硬堆起副笑脸,点头哈腰地叫了声“师傅”,接着说明了来意。姜师傅笑眯眯、慢腾腾地说:“我老了,不中用了,你打小就机灵,现在翅膀早就硬了,你都没法儿,我咋行。”听了这话,甫识才急得都要哭了,连忙道:“师傅哟,我的亲爹,您老人家别和我小孩子一般见识。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我那老爷子分上,您救救徒弟吧。”一听甫识才提他家老爷子,姜师傅动了心。心想:“老掌柜生前待自己不薄,再说在成福楼干了一辈子,总不能看着被人砸了招牌。”这才跟着甫识才来到了厨房。这一回来,成福楼大小伙计都过来跑前跑后地围着姜师傅转。他们一来怕侍候不好这位成福楼掌勺元老,今儿砸锅;二来也都想开开眼界,看看姜师傅怎么做“一龙卧沙滩、二蛟争出海、三两肚里酒、四个连吹带打馒头” 这几道菜。

只见姜师傅拿过一个鱼床,往上撒了把白糖,洗了一条青黄瓜,擦干水往上一放,对甫识才道:“这就叫‘一龙卧沙滩’。”又洗了两根长豇豆,靠一端处盘搅在一起,疙瘩处下支根小半头筷子,往海碗里一放,浇上高汤,露出的两个豇豆头刚刚探出汤面。甫识才见状连连说:“这就是‘二蛟争出海’吧?”姜师傅点了点头,又拿过一个菜料?子,倒去菜料,洗了洗,灌进去三两白酒,堂掌柜也顿时大彻大悟似地道:“这就是肚子里的酒喽。”姜师傅又吩咐一个小徒弟说:“你去馒头铺买四个放了几天,干得裂缝的馒头来。”一会儿,小徒弟一溜烟儿地跑了回来,姜师傅把四个干裂的馒头往灶膛一放,转着个儿地烧了个遍,那四个馒头烧得黑不溜秋,裂缝里沾满了灶灰。老姜师傅笑眯眯、自言自语地说:“看你小子不吹灰、不打扑怎么吃。”高喊了声:“上菜。”

说来话长,其时实短。从那黑胖子进门,到菜、饭、酒全都端上来,一共没用多大会儿工夫,何况他也不是为来吃饭,而是来找茬儿的,正悠闲地跷着二郎腿儿品着茶。一见菜、饭、酒全上齐了,这家伙先是傻愣了一下,接着就连叫道“好菜!好菜!”便狼吞虎咽地吃了个精光。站起身要出门时,回过头来心疼地看了一眼那四十块明光锃亮的大洋,嘴里硬充好汉地叫道:“不贵、不贵,哈哈……”一甩袖子出了成福楼。

少掌柜甫识才一见这四十块光洋,扑通一声,跪在了老姜师傅的面前,咧着嘴哭道:“师傅,我有眼不识泰山,姜还是老的辣呀!”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