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会遇见想要的未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虽然并不知道这个“未来”是什么状态,无法把它具象化,但只要梦想不抛弃我,我就不会先背弃它。

只是,在与梦想同行的途中,总会遇见这样一段时光,逼仄黑暗,孤独无依,你停下来想要靠一靠,歇一歇,释放心中的疲惫。这一刻,你会无助,你会茫然,像个走迷宫的孩子,完全不知道下一个出口在哪里,可你还要提着一口气站起来、走下去。你明白,如果这一刻放弃了,也许就再也遇不到那个想象中的未来了。

2012年,大三暑假,我一个人住在北京的地下室里,窄小的房间仅仅容得下一张床。一个趔趄,就能栽倒在床上。刚入住的时候,各种不适应,却还是自我打趣,看,多好,进门就可以睡觉了。闷热的夏天,空气却是湿漉漉的,要滴出水来,洗过的衣服,无处晾晒,只能搁在阴凉的空气里。

为了能够挣到下一季度的生活费,我在南锣鼓巷的一家冷饮店里打工。二十出头的女孩子,有着五彩斑斓的愿景,即便日日都要站立十几个小时,时常加班到零点,也不觉得累,一味地沉浸在京城的新鲜气儿里。有老外来买东西,我会积极地用不太熟练的口语跟他们打招呼,还喜滋滋地想,学了这么多年的哑巴英语,终于可以发声了。

这一切都令我欣喜。然而,这欣喜太过短暂,仅仅持续了一个星期。高强度的工作让我变成了霜打的茄子,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机械而琐碎的动作,令人心生烦躁。正赶上北京的雨季,我就站在柜台后面,看着雨丝打过老槐树的叶子,扑簌簌地落一地,很文艺地想起古诗里的句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会想起日间那些摇着蒲扇在胡同里行走的人,他们悠闲的姿态中,没有旅人的匆忙和新奇,有的只是对这个城市的熟悉和释然。我看着他们,试图窥到那一丝丝的归属感。

可是,归属感是他们的。我有的,只是做不完的工作。我感到浓浓的倦意,在日记本上写下归家的日期,一天天掰着指头数日子。就在那样的境况下,我遇到了L姐姐,她比我晚两周应聘到这家冷饮店,做的是兼职。她工作上手很快,而且动作迅速麻利,只是整个人经常显出精气神不足的样子,偶尔有个小间隙,都会闭上眼睛歇息。后来,我才知道,她每天要做三份工作,早晨四点钟起来送报纸,上午在超市收银,下午在冷饮店站岗,每一份工作都收入微薄,但每一份工作都做得极其认真。

用她的话说,这是赖以生存的命脉,怎能不认真对待呢?

我问她,为啥要这么辛苦?

她微微地笑了,趁年轻,多挣点钱,给孩子攒点上学的费用,以后干不动了,就回老家。提起孩子的时候,她的眼睛里满是柔情,那是一个母亲特有的情愫。

那一晚,恰逢大雨,L姐姐下早班,骑电动车回去,没有带雨具,我把雨伞借给她。她笑着推过,说拿着不方便,说罢起身从仓库里找了两个黑色的大塑料袋,包裹在身上,整个人像个黑色的大粽子,只露出一双忽闪忽闪的眼睛,冲着我笑。

我也笑了,却在她的背影没入雨中的那一刻,心底尘土飞扬。偌大的北京,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L姐姐是其中一个,他们在底层挣扎,在通往梦想的路上栉风沐雨,却从未放弃过快乐。

那天下晚班的时候,路过地铁口,我站在那个弹吉他的少年旁边,默默地听完了那首《把悲伤留给自己》,而后对着少年微笑,看着他扬起的脸。

他有他的音乐梦,我也有我的梦。这些年来,我一直做着文字梦,在别人眼里,仿佛是异想天开,甚至连亲人也不理解,用苛责的话语给我施压,不要做白日梦了,又没有什么阅历,能写出什么来?周遭也有人用或嘲讽或奇特的眼光看着我,嚯,看不出来,还是个小才女呢!

那种明明是夸赞的词汇,却不带鼓励的情绪最能刺激人。

我一个人默默地泡在图书馆里,躲在角落里看书,阳光打在书页上的景致最美,白纸黑字的气味最好闻,阅读使我感到快乐。我慢慢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把那些凌乱的思绪记录下来。看着文字在本上跳动的节奏,那么轻盈灵动,好像一刹那就能繁花开遍。后来,这些文字散落在网络的各个区域,它们有了读者,有了归途——我也在它们的归途里感到快乐。

承受的磨难那么多,经受的失败那么惨烈,当它们一点点地铺展在面前的时候,你会看到行程的颠沛、前途的渺茫。可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哪怕你等不到破茧成蝶的那一天,因为你如果不去努力做一个茧,就注定没有成为蝶的机会。

曾经看到郭斯特的一个漫画,《别忘了,你也是会发光的》。我告诫自己,不会忘,即便这光很微弱。这些年来,喊过苦,叫过累,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为了心中那份对文字的希冀,跌跌撞撞地走了这么久,还要不遗余力地走下去。

没有谁生来就是十全十美的,更没有谁生来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使其顺遂无流离。我们只能做人生的行客,慢慢地摸索,给自己找到坐标,然后坚持走下去。

引用林徽因的话就是,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

梦想在你心里,在你背上,在你脚下,但总有一天会和你融为一体,任你成为它的主宰,而你要做的,只是用心带着它。

说不定哪一天,你的路途中就会亮起灯光,照清你奔跑的脚步,而你也会遇见想要的未来。

倒霉英雄俞大猷

俞大猷是明朝的抗倭名将,与戚继光齐名,并称为“俞龙戚虎”。他出身将门,熟通兵法,“剑术天下第一”,跨马而骑,引弓飞矢,百发百中。文方面也不差,从小学习仲尼之道,15岁中秀才,熟知《易经》,常与人赋诗论学。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奇才,其仕途并不顺利,一生屡遭贬谪,甚至沦为囚徒,可谓一波三折,倒霉透顶。

20岁那年,俞大猷接了父亲的班,袭世职百户,随后中武进士,升任千户,驻守金门。当时,海寇横行,他好心好意地向提刑按察使司上书,请求打击海盗,结果却被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顿,还被剥夺了千户的武职。上司的理由很简单,“小军校怎配上书言事”。提个建议,就被革职杖罚,倒霉!倒霉!

不久,安南地区叛乱,兵部尚书毛伯温受命出征,俞大猷抓住机会,呈荐了自己的作战方案。毛伯温看后十分欣赏,可惜正值撤兵,未能启用,只是夸奖了他几句。俞大猷的报国梦想再次落空。从军遇撤兵,倒霉!倒霉!

嘉靖二十一年,蒙古俺答部大举进攻山西,朝廷四处招募勇士,俞大猷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这次,他的运气不错,被毛伯温推荐到宣大总督(边疆的最高军政长官)翟鹏的身边效力。据说,这位正部级大人物亲自接见了俞大猷,还给他举行了一个欢迎仪式。更离谱的是,当总督大人听了俞大猷的一番宏论后,当即折服,并上前行礼致意,全军上下,无不震惊。但奇怪的是,翟鹏并未重用俞大猷,始终对他敬而远之。领导明明知道他是一个难得的将才,却不用他,倒霉!倒霉!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入侵浙江,俞大猷率兵出击,大破贼兵,功劳却被他人冒领,还得到一个降职的处分。降职就降职吧,他早就习惯了被人排挤,被人打压,他不喊冤,也不上诉,继续埋头苦干——参与浒墅等战役,并屡立奇功。和先前一样,好运不但没有降临到他头上,还被上司曹邦辅告了黑状,说他纵敌逃窜。皇帝听后,勃然大怒,免去了俞大猷所有职务,包括世袭百户。明明立了功,反而被撤职,倒霉!倒霉!

经历了如此多的不白之冤,要是别人,恐怕早就沉沦了,但俞大猷就是俞大猷,他没有灰心,也没有失望。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办事员,但他仍干劲十足,跌倒了就爬起来继续奋斗,好不容易当上了浙江都督同知,结果又是昙花一现,被人诬陷入狱,还差点丢了性命。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俞大猷不计得失,勇往直前,一路风雨,矢志不渝,终成大器。看来,没人会倒霉一辈子,只要坚持下去,总会否极泰来,拨云见日。

一个人,在北京

1 ~

毕业那年,我拿着厚厚的简历在西安找工作,运气不佳,苦寻两天未果。最后面试的是一家化妆品公司,做宣传推介,公司很漂亮,独占一层,格子间里飘出隐隐约约的香水味道。人事专员问了很多问题,让我写了一篇800字的软文。她考量来考量去,捋捋刘海儿推推眼镜,清清嗓子对我说,“没有工作经验,实习期1300元,转正后看你业绩。”她站在我面前,眼镜片挺厚,我侧脸望去能看到一圈一圈的度数痕迹,我动动鼻翼,礼貌地点点头,说回去考虑。

“1300元?能不能把我10元钱的简历还给我!”走出公司门,我一路骂骂咧咧,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轰隆轰隆,带着一点不屑和满怀的不安,那时候谁知道这是命运之轴滚动出的节奏感。

2 ~

所有的北漂都曾遇到过的几个问题:找工作大海捞针,哪儿哪儿都要人,但不知道哪个公司更有钱途;找房子雾里看花,哪儿哪儿都出租,但照片和实景差得很远;加班时间长感叹资本剥削,下班时间早却又无处可去。

我还好,一开始借住在朋友家里。安慰自己才刚来,总要有个过渡期。加班到11点,在公交车站冻得腿抖,只为能将加班报销的那20元车费收入囊中。第一个月看着手机上的短信提示,2099元的入账,感叹自己还不如1300元去给化妆品写软文。在拥挤的公交车中欣喜自己个子够高抓得住最上面那根扶手,被人潮推搡得东倒西歪时,也想委屈地哭一场。

后来跟着中介看了无数间房,大多是合租,一家能住五六户,男女交杂,安慰自己这不过是低级版的爱情公寓,大家也一定和睦相处其乐融融。黑车司机把我的行李放在楼下甩手而去,我一推门就看到一个惊喜,一小队蟑螂由大队长带领着匆匆四散逃窜。每个人都有一个死穴,昆虫就是我的死穴。我坐在床上大哭一场,赔了违约金,匆匆逃离。

3 ~

那段时间,我奔波在上下班四个小时的路上,由于地铁没有信号,只好下载了一堆电子书,偶尔累得站不起来,直接坐在地板上,和另一车厢的大叔隔空相望。他坐着我也坐着,但我们都没有“座儿”。不同的是,他坐在自己用尼龙袋子装着的铺盖上,而我干脆坐在地上,却多多少少嗅出了一丝惺惺相惜的味道。

我就这么在四个小时的被迫业余时间里,看看写写,终于在四月的一天,得到了回音。编辑夸我有天赋,我哈哈地笑。天赋是什么?上天给的礼物吗?不不不,不是的,是你自己给自己的礼物。是你榨干自己后留下的血泪史,这背后走过多少弯路不可与外人道,所以你淡淡一笑,说,这都是天赋,与生俱来的。

4 ~

我现在住在三环外,使劲眺望能看到“大裤衩”。湿衣服依旧无法被阳光晒干,因为没有阳台。楼上洗衣机溢水从天花板渗下来淹了厨房的微波炉,楼上姑娘的丝袜时常飘到我的窗台。我依旧跟家里人吹牛,说自己过着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其实加班到半夜,焦头烂额;接家里人电话时,却恨不得假装自己在维也纳度假。

但你看,路这么宽,虽然不止你一个人在走,可幸福的终点始终向每个人开放。别人肩挑重担面带微笑,而你忧心忡忡,仅仅是因为自己无法被晒干的衣服。

北京特别大,到现在我也不认识哪儿是哪儿。地铁一不留神就坐反。想起那段在地铁上席地而坐的日子,我现在只剩感谢,那重重叠叠的四个小时,让我的阅读量有了质的飞跃——那些走过的弯路,从来都不是白走的。

周末我坐在家里晒太阳,围着暖气,一口一个往嘴里塞枣,含着枣核冲舍友嚷嚷,一不小心又吞了一个,赶紧喝了一口手边的奶茶。大望路地铁站的人依旧很多,不过走着走着,已经认清了出口,不会再轻易错过。

也许故事没有那么多失意,但柳暗花明的香味依旧最袭人。

北京,让我拥抱你,在晴朗的天气。

我知道,你总有一天会成功

·-· 至难,致远 ·-·

桑雨是她的网名,我们相识于一个叫作“五道口落榜群”的QQ群。

五道口是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院的别称,现为清华大学五道口学院,一度被誉为金融学考研的巅峰。考研成绩出来之后,不知道是谁建了这个群,但我们在群里热火朝天地聊天时,都暂时忘记了落榜的痛苦。

后来,我们一起去参加另一个学校的调剂复试,我才见到了现实中的她。她是典型的南方女孩,外表娇弱,声音很轻,但我一直记得她倔强的眼眸和一针见血的谈吐,也记得我问她为什么要考五道口时,她只回答了八个字:“犯其至难,图其致远。”

那时候,考上五道口的人里有很多是二战甚至三战。我是第一次考,她已经是第二次考了,我们俩一样差四分到复试线。想必她也和我一样,听到的言论多是:“啊,只差一点,明年肯定就考上了!”

可就算“只差一点”,我也没有勇气再考一年。她也有些纠结,因为她如果再考一年就是三战了。这场没有硝烟又孤军奋战的战役,没人能为你担保“明年就能考上”,更没人帮你分担那些黑夜里睁大着眼睛寻找希望的孤寂,还有孤注一掷、背水一战而承担的莫大压力。何况女孩的青春原本就转瞬即逝,为一个学校赌上三年的时光,家人的担忧、朋友的劝阻连同自己的怀疑都像是一条难以蹚过的冰河,举步维艰,不可逾越。

可我只听她轻描淡写地说起她二战时独自在校外租房复习的种种。我挺佩服她的,不说别的,就每天十四五个小时的复习强度,已经超越了多少考研人。南方没有暖气的冬天,她独自一人在出租屋里抱着热水袋看书做题,那么荒凉贫瘠的环境里,她心里却全是温热的希望。

调剂复试之后,我被录取了。数番波折,百般纠结,我放弃了为五道口二战的想法,而她,还是毅然回去准备了三战。

后来,我们没再联系过。我开始了研究生生活,她又翻开了那些数学复习全书、英语单词红宝书和不知看过多少遍的专业课笔记。整整一年里,她的QQ签名一直是阿兰·德波顿的那句话:“我们在黑暗中掘地洞之余,一定要努力化眼泪为知识。”

一年的时光呼啸逝去,和已经过去的每一年一样不留痕迹。第二年的春天,朋友发给我一个链接,是五道口的最终录取名单。我一眼就看到她的名字赫然在列,初春的风穿过窗吹进来,让人无法抑制眼里的热泪。为着我所放弃的路途,她举步维艰地走到了终点,再明艳的鲜花、再响亮的掌声都不够作为对她的嘉赏。我想象她一个人蹚过寒冷的冰河,遍尝孤独的滋味,在无人给予鼓励时用强大的内心力量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自己,终于走到了一个莺飞草长的春天。

三年的青春换一个梦想的入口,多少人问到底值不值,甚至有很多人称呼坚持数年考研的人为“考研病人”。可青春里的呼啸奔跑、颠沛流离,从没有多少对错和道理,“值得”二字可至轻也可至重,度量全在人心。我只是一早就知道,那个柔弱的她终将闪耀,如日光投射辽阔原野,如流星之于无垠天际。

·-· 无畏的青春 ·-·

这段时间整理新书的书稿,那些模糊的往事带着新鲜的潮湿卷土重来,我差点儿就忘了,我也曾为它们写过那么多的字。我觉得,以后我也再难写出比它们更坦荡赤诚、饱含热泪的字迹。因为它们所代表的坦荡赤诚、饱含热泪的岁月正一步一步和我告别,在我依依不舍地远离校园时光时。

时光倒回到一年前,我沉默地写着它们时,我在豆瓣只有100多个关注,并没有多少人看到。而实习单位却有几百个客户等着我一一拜访,他们都要忍受我在任务压力下不厌其烦口干舌燥的营销。我早已不记得他们的脸、自己开口前的尴尬忐忑以及那些少许热情多数冷漠的回应,只记得炙灼暑气下发烫的公交车座椅,盛热正午餐厅里的小憩,还有因为手里濡湿的汗水而变得皱皱巴巴的产品单页。

所以实习结束的那一天,我终于得以从西裤换成西瓜红的小热裤,和小伙伴笑着闹着走在路上,只看到天空由于秋意的初临而变得清朗高远,一大蓬又一大蓬软绵绵的云彩让人想要跳起来大声say hi。我们都晒黑了累瘦了,可奔向未来的脚步铿锵有声。

后来开始找工作,我经常拿出它们来看看——在北京的深秋晚高峰的地铁站里,一条条地刷新招聘通知时,在天津的初冬穿着单薄西装大衣难以抵御突如其来的降温和大风时,在上海火车站候车大厅边等火车边看第二天要面试的企业简介时。那些字迹,在后来温暖无数个陌生人之前,首先无数次地温暖了我自己。在我不知何去何从时,它们提醒着我过去的自己曾有过的勇敢和无畏,一路奔跑的身影和终于迎来的赤色艳阳。那些字迹,一个又一个,都是跳跃滚烫的初心,在字里行间得以永久封印。

时间倒回到两年前,也是暑假,第一次看到《异类》里的一万小时理论,我在愿望清单里写了好多个愿望,其中一个是出版一本书。后来是马不停蹄的实习,和因为要考证总要在自习室里熬至深夜的场景。疲累又迷茫的日日夜夜里,我反复叩问思索,期待着命运给我一次从容选择的机会。11月独自在宿舍写字,一推窗,白茫茫的新鲜雪地,仿佛大梦初醒一般让人心中一动。旧事纷纷如飘零落雪,只有想到自己一路奔跑、一直成长的路途才觉得凛凛寒风并不可畏,也只有自己才能将一个雨水温热山川温柔的春天唤醒。

时间倒回到四年前,上千人在一个闷热的大教室里听考研数学课。我从第一排转身向后看,他们的神情竟出乎意料地相似。后来那样的神情我在拥挤燥热的企业宣讲会上看过,在水泄不通的招聘现场看过,在公司新入职培训的动员会上看过,在校园里手挽着手热烈地谈天说地的人群中看过。

我才知道,那神情,属于无数个年轻的你和我,属于贫瘠年华里对未来最恳切的热望,属于被现实打败之前耀目荣光的无畏青春。

·-· 努力兑换一抹温柔 ·-·

有段时间,网上盛传一篇叫作“为什么要努力”的帖子。也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努力?我想,是因为人生有那么多就算你努力了也无法掌控的东西。比如你寤寐思服的那个人的心,比如父母渐渐老去的容颜,比如时间如流沙一般无可挽回地逝去。所以,对于那些努力了便能扎扎实实握在掌心的东西,为什么不珍惜、为什么不争取呢?

说到底,年轻时所有的你追我赶、冲锋陷阵,不过是为了兑换一场酣畅淋漓、了无遗憾的时光而已。让无数个看似庸碌平凡实则丰饶激荡的灵魂,在陷入回忆时能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

你一定和我一样,明白除了在寒风中裹紧衣领往前走,则别无他法能带我们走向一个温柔明媚的春天。

而我也知道,在被庸碌的现实俘虏之前,在被琐碎的生活招安之前,你终将闪耀,如日光投射辽阔原野,如流星之于无垠天际。

编辑手记

青春是一场跌宕起伏的成长,是一抹不计成败的笑泪。或许青春短暂,但青春里的我们可以别样妖娆。因为我们为了自己的梦想,会义无反顾地在这条未知、艰辛的征途上,一路前行。不管经历怎样的曲折、坎坷,只要心灵不老,只要思想年轻,汗水涤荡青涩之后,我们也终会一步步走出理想的光芒,走出一段精彩而亮丽的青春。

“追梦”嘉倩:和陌生人交换梦想

为陌生人出发

整个中学时代,嘉倩一直生活在上海。她清晰地记得,在高三的一个黄昏,自己骑着脚踏车,迎着夕阳,对着划过天际的飞机许愿:明年我一定不能再待在这个地方了。世界那么大,她要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高考后,她申请到了澳门的一所大学,后来通过交换生计划,来到了爱尔兰,此后又因各种机缘,辗转了大半个欧洲。

回国后,嘉倩获得了一份英国外交部新闻处的工作。

大家都羡慕她,而她觉得并没有实现自己最初的新闻理想。2012年年初,嘉倩写了一本青春历程的书,但没能顺利出版。她有些郁闷,在网上写了一篇日志。有网友给她留言,建议她自己印刷了卖。嘉倩心想,与其拿来“卖”,还不如和有意思的人,作为交换梦想的信物呢。这应该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她写下这个想法,征求陌生网友的意见,没想到真有人感兴趣。

一个网友给嘉倩写信说:“我想当服装设计师,我用自己设计的第一件连衣裙来交换你的第一本书吧。”

还有一个山区老师,愿意用班上70多个孩子有关梦想的画作,交换她的两本书。她的信箱里一度收到过上千封来信,让嘉倩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也让她沉思:电视、杂志媒体里的故事,不是大明星就是成功的人,闪光灯下格外耀眼。但那些上不了达人秀舞台的普通人,或许做得不够出色,运气不到,不尴不尬,但照样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故事啊。

当我们把周游世界认为是出路,当我们看到电视里因为唱歌走红,是否会被这个消费时代的媒体所影响,认为旅行、唱歌出名才是梦想呢?

嘉倩心中涌起一个更激动人心的计划:和平凡的陌生人交换梦想。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她选择用脚丈量的方式,去每一个“陌生人”身边,和Ta一起生活几天,一起吃饭走路听课上班,分享各自的故事。

开启心灵之旅

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2013年的春天,当嘉倩向家人提出准备辞职去实施自己的计划时,妈妈极力反对,甚至一度要和她“断绝关系”。看到嘉倩默默收拾好行装准备出发,父母最终选择了支持。

“交换梦想”才刚开始一个月,嘉倩就碰到了一堆不顺心的事。在武汉,她被随机播放的天气撂倒,发烧,喉咙发炎说不出话,在当地医院里挂了三天点滴;3月的时候去重庆,行李袋被弄丢;从小到大吃饭清淡,多一点盐就敏感,到了成都吃什么都是重口味;路痴严重,赴约常迟到或者早到好几个小时,甚至被访者不得不来到嘉倩住处接她——即使在家乡上海,也是如此。

但她坚持下去,因为每个人的梦想都有一个故事。

她看见,不少人克服这些阻碍,真的出发,让世界打开大门。在重庆、在武汉,她认识了几个女孩,为了追寻自己认定的快乐和价值,放弃了优越的职位:“人生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做这个位置该做的事情。”有一个现在是书店员工,虽然累点却很喜爱。学计算机的武汉女孩在合唱队找到了“第二人生”,而合唱队队长曾经是位哲学博士,最终在音乐里找到了热情。

她也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幸福。在陕北窑洞,嘉倩在约访对象的奶奶家住了五天,在山里玩耍,第一次看到成片的枣树和棉花而兴奋不已。“山里的孩子”童年拥有的财富是整个大自然。

2013年,嘉倩约见了近600人。从梦想到家庭、再到爱情——一路上,嘉倩关心的主题一直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她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嘉倩说:“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世界,当你走进它,会发现很多事情的真正原因,一些原来看似不可理喻的东西,也就释然了。其实从更深意义上讲,这也是我的心灵之旅,他们脚踏实地的生活状态深深感染了我。”

给十年后的自己

嘉倩没有想到的是,和陌生人交换梦想的过程,也会影响着他们。在南京的某个大学做梦想分享会的时候,一个女生说她想当插画师,但她学的不是美术类专业,听了嘉倩一路交换梦想的经历,她说:“从那一天开始,我每天都画画。我画了一幅画,叫《嘉倩狂想曲》。你是我画的第一个作品。这是我踏上这条路的第一步。”

每听完一段故事后,嘉倩都会请求受访者,录一段话给未来最低谷的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要追溯到她的留学生涯:那一年,她只身来到荷兰,接连遭受了注册不成功、学生证丢失导致补考等问题。在人生的低谷,她无人倾诉,只能自己鼓励自己。后来,她开设了一个“倾诉邮箱”。她发现,其实大多数人都与自己有着相似的诉求。“别人再多的安慰,其实真的不如几年前的你对自己说:‘一切都会过去的’那样有力量。”

录那段“说给十年后的自己”的片子的时候,嘉倩发现,不少人的泪点就是爸妈。有人咬牙说,即使不被爸妈理解,也必须跨出这一步。有人已经释然,能陪在父母身边,接受一份安稳工作。有人依然挣扎,进退两难。

春节回到家,爸爸看到嘉倩,感觉她最大的变化是更加懂事了,也支持她继续去追梦。嘉倩也想一直和别人“交换梦想”,直到没有钱为止。

也许十年后,嘉倩会找到这些讲故事的人,记录他们在这十年里为梦想所做的努力。她期待十年后,和他们相逢在巴黎的某个街头,或者楼下的小咖啡馆,然后一起打开电脑,看十年前的采访视频。

嘉倩会问:“当年的那个梦想,你实现了吗?是不是现在的你,成了你当年不喜欢的大人?其实这样也很好。实现梦想的过程,就像恋爱一样,永远都在追求的路上,适不适合、能不能追到,都是一种修行,有时简单有时难;然而这一切终归是快乐的,不会有一点后悔。”

温城辉: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温城辉高中时就创办校内独立杂志,大一时开办第一家公司做校园Q版明信片,在大二时干脆休学创业。其创办的“礼物说”给喜欢创意的年轻人提供有用的礼物推荐,仅上线5个月就做到了1000万元的月交易额,获得红杉资本300万美元的投资。

“我觉得我应该是‘创造者’,在从无到有地创造改变生活的东西。我们做事情,不是为了钱。我们这代人创业,是为了兴趣。”

要做中国的扎克伯格

短发,黑框眼镜,不会语出惊人,温城辉看起来就是大学里的一个普通男生。但是翻看他的履历,又会发现,他实在叛逆得彻底。

“为什么非得休学呢?等不了毕业吗?”这样的问题,温城辉面对了无数次。

“我已经在应试教育上浪费了太多时间,我想专注做我喜欢的事。”他喜欢的事,是成为中国的扎克伯格。

大一时,他看了部电影,电影是讲述扎克伯格的《社交网络》。“看完之后,我非常激动,当时希望能够和他见一面就好了。”电影中创业的热忱、改变世界的梦想,在温城辉心里播下了种子,也是扎克伯格让温城辉下定决心走一条自己的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没有必要非得和别人走一样的路。”

他递交了休学申请书。“阻力是很大的。首先是政策上不允许;其次是父母和老师觉得我是误入歧途,而同学们则认为我是坏孩子。休学是想告诉大家,我不是玩票,我不是一时冲动,我有决心。这就是我的事业。”

“我希望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礼物说要做中国第一家上市的礼物公司,最大的礼物王国!”温城辉信心满满。

如今,温城辉已经看了6遍《社交网络》,他梦想着能有一部自己的传记电影。

为什么要做“礼物说”?

温城辉说:“我有个喜欢的女生要过生日,我到淘宝上搜索‘礼物’,结果出来的商品我都不喜欢,就萌发了自己做一个礼物推荐App的想法。”

“送什么”这个在百度上有上亿个搜索结果的烦恼,长期以来就是用户心中巨大的痛点。礼物说会推荐你给极客男友送一个智能盆栽,给爱熬夜的室友送一盒斯里兰卡红茶,给天蝎座老妈送一幅手工木版画,给吃货闺密送一个迷你甜甜圈机……凭借着温暖的礼物创意推荐,礼物说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就积累了500万下载用户、200万注册用户。未来礼物说还会推出社区功能,让用户帮助用户策划更多的礼物创意,让用户和用户互相取暖,告别孤独。

目前礼物说有24名成员,几乎都是90后。在公司,男生都是暖男,女生都是萌妹子,大家不会吵架,有问题靠沟通,出了事大家都会主动承担责任,更不会有办公室政治。

在礼物说,每天都是在过节,每天会为大家准备水果等小礼物,会给每个成员精心策划生日会,遇到圣诞节这样的节日更是会有大惊喜。2014年圣诞节,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就记录下了他们的圣诞狂欢:每个人互送礼物,手拉手唱着歌,在寒冷的冬日里温暖着彼此。

创业者注定孤独

温城辉也有彷徨无措的时候,也有无处倾诉的委屈。对于他而言,创业让他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创业者是生来孤独的。有很多事甚至不能对最亲近的人说,而且做得越大,越是如此。曾经稍微亲密一些的员工,都会随着规模的扩大,逐渐变得疏远、变得有距离了。”温城辉感叹道。

如果没有休学创业,温城辉现在也已经毕业。然而,如今他与他的同学已经奔跑在两条不同的轨道上。“我与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偶尔有点交集,也聊不到一块儿。”如今,温城辉的大学同学大都选择了进入银行,或者是当了公务员。

“上帝是公平的,得到的时候,总要放弃些东西。我现在和年轻的90后也没有什么话聊,我们关注的点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温城辉已经不太像一个90后,“是我心态老了,创业会把人催熟。”他又调侃好朋友余佳文:“像他那样,是因为苦吃得不够多。过几年,就会变的。”

如今,温城辉反而和年长他许多的创业者更有话聊——他和德邦物流的崔维星、晨光文具总裁陈湖雄成了忘年之交。崔维星也觉得和这个90后在一起有的聊:“和他交流没有代沟。他对传统商业很熟悉,对商业的逻辑和本质把握得也很准。”

“其实是因为有共鸣。”温城辉这样解释,“我们都是从传统商业模式中走过来的。创业初期,企业哪有什么核心壁垒,哪有什么非你不可的优势。能够咬牙坚持,并一点点做大,才能走到现在。每个创业者背后都有好多看不见的心酸。”

与这些前辈交流,温城辉受益匪浅:“看到这么多优秀的人创业成功,我就更有信心往前走了。”

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温城辉觉得,90后都有点理想主义。“我以前特排斥‘创业者’这个词,我觉得我应该是‘创造者’,在从无到有地创造改变生活的东西。我们做事情,不是为了钱。我家乡有很多生意人,开几个小店,一辈子安安稳稳,那才是生意。我们这代人创业,是为了兴趣。”

尽管不是为了钱,但创业确实让温城辉赚到了钱。“最初卖明信片,我们就赚到了100多万元。现在的礼物说,‘双十二’一天的销售就有数百万,月交易额更是成功突破了1000万元。”温城辉说起这些,颇为骄傲。

温城辉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概括他的人生理想。修身,是做好自己;齐家,是顾好小家;治国,是管理好公司;平天下,是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影响和改变世界。“我希望能够让教育更公平,新闻更自由,法制更民主——是不是太大了?”他反问记者,又自言自语道,“总要有点理想吧,万一实现了呢?”

“我一开始卖明信片的时候,也有很多人不理解,我妈说我‘掉进钱眼儿里’了。我做到10家学校时还没人理解,大家说‘你折腾吧’;我做到100家学校时,投资人还是觉得太小。可是哪有什么事是一下子就能做大的?什么事不都是从小做起的吗?理想也是如此。”

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要有追求理想的行动。“创业者要学会自我修炼。我上大学最常干的事情就是卖完明信片,回到宿舍,别人在那里打游戏,我在那里看书。休学后,室友说你人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一座图书馆。”

温城辉不仅自己读书,也要求团队成员读。“我们团队最大的福利就是买书可以找我报销,而且一定要多买,不看书的要做检讨。每周都有分享会,分享各自的读书心得。”

“很多创业者会抱怨没有时间。怎么会没有时间?我们淘汰鼠标,使用快捷键操作,一个动作可以省3秒,每天就不知道省多少时间了。很多事情并不难做到,关键还是看你有多想做到。”

查看更多寓言故事我们带来的收获相关内容,请点击: 寓言故事我们带来的收获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425371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