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熟知中共党史的人来说,都知道王明此人与王明路线,但未必知道王明还会写诗。国内出版的传记说,王明一生只写过30多首拙劣的诗,此话不确。1979年莫斯科进步出版社(当年由于中苏交恶,这是一家专门出版中文书籍的出版社)曾出版的中文精装本的《王明诗歌选集1913-1974》。共收集王明一生所写的各种体裁的诗歌600多首,而且都是以诗记事,也可视为王明一生的行状。所以,这本诗歌集也应该视为是王明所著、国内曾两次内部发行的《中共五十年》的补充史料。

如果不以人废诗的话,王明也应该算是一个诗人。据王明的夫人孟庆树在序言里所讲,王明9岁开始学诗,到了15岁,诗已经写得颇为丰富优美了。王明与孟庆树是于1930年11月22日结为连理的,此时人高貌美的孟庆树刚刚走出国民政府的上海龙华监狱,《王明诗选》里专门为妻子孟庆树所写的诗就有50多首,从1927年冬的初次见面,一直记述到沦落异乡的晚年。这一对患难夫妻,倒还真是风雨同舟、白头偕老地厮守了44年。

从诗中可以读出,虽说王明少小聪慧,诗才尚可,但也不论平仄,也就是不太讲究合辙押韵,不受旧体诗格律的束缚。自幼及壮,直至逝世前一年,诗人一直在写着他自己的诗,所以,70年的平生事业、社会交际以及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书中均有记载。更重要的是,内中除了王明个人的政治态度之外,也包含有大量的党史资料,有很多第一手记载是《中共五十年》与其它王明传记中所阙如的。

王明的家乡,就在安徽省西部的金寨县金寨镇,是当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地,也是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的中心要地。

据《金寨红军史》记载:五四运动后的1924年,正在武昌商科大学学习的王明寒假回乡,在金家寨组织了豫皖青年学会,团结了豫皖边区的几个县的进步知识分子一百多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疾呼军阀要除尽,帝强要除根,创建新华,改造社会。当年,为了更好地进行鼓动宣传,王明还仿照《苏武牧羊》曲调,编了一曲《豫皖青年学会会歌》,教会员四处传唱,造成很大影响,也引导了很多青年爱国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

王明在武昌求学期间,还担任安徽同学会会刊《皖光》的编辑,积极参与声援上海五卅运动,被推举为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行委员。此间,王明还不时将很多进步书刊传递回家乡,推动金寨地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可以说,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快速创建与发展,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最大的革命摇篮之一,这与王明早期的革命宣传工作也是分不开的。

《王明诗选》里,收录有这首《豫皖青年学会会歌》。王明创作这首歌词时,正值20岁的年纪,除去当时年轻人的爱国热忱与满腔热血之外,也可读出他当年的诗情才学与壮志怀抱:

豫皖青年学会会歌

(仿苏武牧羊调)

哀我中华大国民,内外苦纷争,外患迭相乘。危国计,害民生,贫弱震襄瀛。守门无锁钥,卫国少干城;主权丧失尽,贻笑东西邻。五千余年,文明古国,实亡剩虚名。志士具热忱,青年学会成;结团体,聚精神,唤醒四万万人。喑鸣推山岳,叱咤变风云,军阀要除尽,帝强要除根。创建新华,改造社会,大责共担承。

1924年10月作于武昌商大

从《王明诗选》中还读出一段史料。1930年初,主持中央工作的李立三曾派王明跟随许继慎、熊受暄一起,回家乡鄂豫皖苏区工作。想到不久就要返回家乡金寨与亲人故友久别相逢,王明甚为高兴,但后来李立三又临时改变主意,让王明去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秘书兼宣传部长。同时编辑《劳动三日》、《每日罢工快报》。为此,王明有感而赋念故乡七绝一首,一表思乡之情:

屡跋高峰涉巨洋,为谋域内变风光。金家寨上红旗满,我更因之念故乡。

孰能料,那位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同是安徽六安人的许继慎,1930年3月来到鄂豫皖,任红一军军长,出生入死,屡立奇功,但不到两年,就在1931年11月的肃反中被诬陷杀害于河南光山的白雀园了(本版曾详细报道)。此前,也是黄埔三期毕业生的熊受喧,时任红一军的政治部主任、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委员,也当作改组派被残杀于白雀园。据《金寨红军史》记载,当年张国焘、陈昌浩与沈泽民(作家茅盾的弟弟)在鄂豫皖苏区所推行的肃反扩大化的程度,十分惨烈,数万红军指战员以及地方党政干部被当作改组派、ab和第三党屠杀,就连红二十五军总指挥侩向前的妻子都被杀掉了。仅仅王明家乡金寨籍被错杀的师级干部就有23人,县团级干部98人,有姓名的一般干部1300多人,其中还有全家老小被赶尽杀绝的。王明当时没能回到家乡鄂豫皖苏区,也许还算是冥冥之中逃过了一劫呢。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