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山县邓店村,有个情人坡,这里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一座不大的小山坡上,面朝西方有两座紧挨着的小坟墓,两座坟墓之间相距不到二尺长着两棵一抱合围粗细的大树。靠南边的是一棵榔树,略粗略高,靠北边的是一棵槐树,略显瘦矮。奇怪的是,南边的榔树,从中间伸出两根树枝,长进北边的槐树里,而北边的槐树从靠近树冠的地方,伸出两根树枝,长进了南边的榔树里,远远望去,就像一对情人相拥而立。再看墓碑上的铭文,南边的是王福儿,男,去世时19岁。北边的是邓琴琴,女,去世时17岁,两个墓主死亡时间竟只相隔一天。到村里一打听,原来这里面竟藏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话说清乾隆六年春,一场春雨不期而至。正帮家里种花生的穷秀才王福儿,赶紧收拾农具,跑到附近邓员外家楼下避雨。王福儿在廊檐下伸出头正准备望天时,被淋了一头红水。原来,楼上邓员外家小姐邓琴琴正在作画,丫鬟游小红把洗了笔的红水从窗子往外一泼,正好淋到王福儿头上。等丫鬟发现后,“呀”的一声,惊动了小姐。小姐忙问道:“怎么了?”丫鬟红着脸答道:“小姐,是奴婢不好,倒水淋着下面的后生了。”小姐赶紧伸出头来,往楼下看去,见王福儿已经成落汤鸡了。遂吩咐道“小红,赶紧拿手帕来。”一面朝楼下喊道:“楼下公子,奴家失礼了!”楼下王福儿用手在头上抹了抹,朝楼上摆了摆手,说道“没事,没事。”小姐接过小红递来的手帕:“公子,接着,擦擦身上的污渍吧!”秀才说“不用,不用”时,手帕已经飘在空中,王福儿只好伸手去接了。小姐在楼上看着秀才擦着头发身子,见秀才白皙清秀,脸都红了。丫鬟说:“小姐,你的脸怎么红了?”邓琴琴嗔怪道:“尽瞎说。”

秀才擦完身子,连忙道谢。小姐说,不谢不谢,都怨我不小心,害得公子脏了一身。秀才将手帕朝楼上窗子里抛了几次,小姐都没接住,丫鬟拿来一个竹篮,小姐用绳子放了下来。秀才把手帕放进竹篮,抬起头来,这才看清了小姐的模样,心里一惊,打了个寒颤:“就像画里一样,好美呀!”眼睛直直地望着小姐,小姐和秀才的脸都红了。小姐只顾看秀才,忘了拉绳子,丫鬟在一旁催到:“小姐,快拉上来呀!”这时,小姐才回过神来,把竹篮拉上楼去。

丫鬟把秀才泼了个大花人,小姐觉得过意不去,回房里挑了个绣着一对牡丹花的手绢,来到窗前,对秀才说道:“公子,把你淋成这样,真是抱歉。送个手绢,算是赔礼了。”秀才连忙摆手:“又不是故意的,哪敢收小姐的礼物,不用不用。”正在推辞时,手绢从楼落下正好掉在秀才的头上。这时,雨渐停了,丫鬟关了窗子,秀才亦就作别回家去了。

晚上,秀才睡在床上,想着白天在邓小姐楼下的一幕,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遂起身点了盏灯,把小姐送的手绢拿在手里仔细欣赏,一对牡丹甚是惹人喜爱。他又把手绢放在鼻子上闻了闻,一阵沁人心脾的香味,久久不肯散去。想着想着,不觉到了五更,秀才迷迷瞪瞪地睡着了。一觉醒来,早饭已经熟了。

吃过早饭,王福儿挑了些上好的花生,让母亲炒好后用一个小竹篮装了,径直来到邓小姐的楼下。秀才等了约莫一个时辰,也没见小姐开窗,正在犹豫喊不喊小姐时,恰见丫鬟从屋里走了出来,赶紧上前拦住:“小姐。”丫鬟停下脚步,望着秀才:“奴婢不是小姐,奴婢是小姐的丫鬟小红。公子不就是昨天那个......”秀才连忙答道“正是,小生叫王福儿,给您家小姐送花生来了。”秀才边说边将盛满花生的竹篮拱手递给丫鬟,丫鬟顺势往外推:“奴婢可不敢接。公子稍等,待奴婢上楼去告秉小姐。”转身就进屋了。

过了一会,丫鬟在楼上窗户边向秀才招手,秀才提着花生,跑了过去。小姐冲秀才一笑,把绳子从窗子里放了下来,秀才把篮子系上,丫鬟就拉了上去。过了一会,丫鬟把篮子又放了下来。秀才解了绳子,往篮子里一看,里面有一个绣着鸳鸯的香囊,伸手拿时,发现香囊下面有一张字条。打开一看,上面是一行娟秀小楷:“公子,谢谢你的花生。邓琴琴。”寥寥数语却看得秀才心里砰砰直跳,待秀才再往楼上看时,窗户已经合上了。

五月十五日,是当地的大端午节,有给丈母娘家送粽子、桃子的习俗。秀才从自家桃树上摘了满满一篮子胭脂红,煮了一些粽子,早早地来到小姐楼下。没想到小姐早已打开窗户,在那里等着秀才的到来。丫鬟把秀才带来的粽子桃子用绳子牵了上去,很快把篮子放了下来。篮子里放了一双鞋垫,上面绣着龙凤图案。

从此以后,秀才干脆带个板凳、拿本书,天天坐在小姐楼下的树荫里读书。有个什么瓜果成熟,秀才就带些来,让小姐牵到楼上去尝鲜,小姐就回赠一些绣花之类的给秀才。两人也不说话,总是通过字条来传情。有时候,小姐在窗户旁边一站就是半天。

夏天的时候,秀才拿了一个折扇乘凉。小姐在楼上隐隐约约看到扇子上面有图案和文字,可是怎么都看不清上面写的是什么,出于好奇,几次问秀才,秀才总是笑而不答。小姐就派丫鬟拿了把折扇,趁秀才不注意,偷偷把秀才那把折扇换了。丫鬟拿到楼上,小姐打开一看,一面是“连理比翼图”,另一面是用一手漂亮的颜体写的两句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落款“王福儿书。”小姐看了后,起身站在窗边痴痴地望着秀才。

转眼就到了第二年的三月三。一大早,丫鬟就用篮子吊下一个字条,上面写道:“灵济寺庙会见。琴琴。”秀才急忙把板凳书本送回家,赶到灵济寺去会小姐。

小姐带着丫鬟乘了一顶小轿来到灵济寺。上了香,布施了一些银两,住持安排他们在厢房歇息。庙会上人山人海,快近晌午,秀才还没找到小姐,正在院里急的团团转。小姐吩咐:“小红,快把公子请来。”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