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退位为太上皇,让嘉庆继位之后,和珅心里颇不平衡,私下里总爱拿自己同乾隆相比:论富贵,自己虽说在万人之上,但毕竟在一人之下,这“一人”就是乾隆;论田地,自己虽说有数不清的庄园田地,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个天下之大都是人家乾隆的;论子孙,乾隆子女数十,孙子孙女上百,连重孙都有了,而自己却只有一个独子丰绅殷德,且丰绅殷德虽说妻妾成群,却没有养育下只男半女,和家可谓后嗣难继;论寿数,人家乾隆眼看要过“米”寿了,自己才五十挂零,却已腰酸腿疼、发疏齿落,只怕能否过花甲之年都很难说!

和珅掰着手指头比来比去,越比越觉得自己怎么也比不上乾隆,乾隆的“福”太大了,亘古未有!可他乾隆怎么能有这么大的“福”呢?思来想去,和珅想起了皇宫中代代口耳相传的“福字碑”传说。

此话说来有点长。据说,还是在康熙刚继位的时候,大清江山不稳,内有鳌拜专横跋扈,外有“三藩”虎视眈眈,更要命的是清皇室成员包括皇帝在内,大都短寿!清室的“管家婆”孝庄皇太后当时也年老多病,为此事大为忧愁。在孝庄六十大寿这年,她命康熙遍召天下高僧入宫为皇室“祈福禳灾”。其中有个来自峨眉山的高僧为孝庄指点了一个妙招,让小皇帝康熙写一个大大的“福”字,写的时候要将这“福”字的偏旁和笔划作特殊处理:其左边偏旁的下边一半写作“子”字,连着上面的一点,又可组成一个“才”字;其右边的上面“一”和“口”写成一个草体“多”字,而下面的“田”字不封下口,整个右边合起来看,又可以构成一个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寿”字写法。如此处理,字中有字,字字相连,寓意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真可谓五福临门,诸福同源!

孝庄大喜,立刻命康熙依此法写“福”字,又命人遍搜名山,寻了一块含有“山河一统”纹理的奇石,将此“福”字连同康熙的御宝刻了上去,成为一块卧碑,立在宫中。因此,这块奇石碑就被人们称之为“福字碑”。说来也奇,自此以后,大清的江山一天天稳固起来。康熙一生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逐沙俄、定漠北……开疆拓土,功勋赫赫,在位六十年,子孙满堂,国富民强,如有神助,全符合福字碑上的祝福。康熙晚年,于众多皇孙中独独看中了四皇子胤禛的儿子弘历,便将福字碑赐给了弘历,其用意不言自明。沾“福字碑”的光,胤禛最终继了皇位,就是雍正,但雍正由于没有“福字碑”,只当了十三年皇帝就暴卒了,弘历继位,就是乾隆。乾隆做了六十年太平天子,如今又做太上皇,文治武功,直追祖父,说到底还不是多亏了“福字碑”这块镇国之宝吗?

自以为找到了乾隆福大的原因,和珅顿生一个胆大包天的念头:将福字碑偷到自己的府邸里来!

但福字碑太大了,高四尺有余,长近二十四尺,厚二尺多,远不像偷大内府库中的金杯玉盘、珍珠玛瑙那样容易,更何况福字碑被乾隆安放在颐和园宁寿宫前的池沼边,看守颐和园大门的御前都统海福对皇家忠心耿耿,恪尽职守,在他眼皮下连颐和园里的一根草也休想拿走。曾有一次,和珅看中了颐和园中的两根“湘妃竹”,借进园之机示意两个随侍挖出拎走,不想刚到门口就被海福一把扯住不松手,弄得和珅好生狼狈,幸亏随来的管家呼什图有眼色,主动将此事揽了过去,被海福痛打了二十大板,方才使和珅没有出大丑。

但和珅是个看中了东西非要弄到手的人,他觉得自己有两大“优势”可将福字碑偷走:一是自己深得乾隆信任,身兼多职,总管颐和园的修建工程,是海福的顶头上司,可以自由出入颐和园,而海福是无权进入颐和园内的;二来乾隆已老得够糊涂的了,整天丢三落四,只怕早把他的福字碑给忘到爪哇国了,而嘉庆简直就是个傀儡,遇事连个屁也不敢放!

不久,和珅向乾隆提议:颐和园池沼中的水尽是死水,了无生气,不如挖暗河以通外面的活水。乾隆一听有理,立即责成和珅办理。和珅得了圣旨,招募了不少役夫,在颐和园内外开沟挖河。暗河挖好后,和珅便命呼什图带人在颐和园外的暗河入口处顺水抛下一根长长的麻绳,直通宁寿宫前的池沼。而在宁寿宫前,早有一伙人在接应,扯了那麻绳后将放倒的福字碑捆扎牢固,竖着推入水道口。外面的人一齐用劲,借助水的浮力很快将福字碑拖出了水道……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福字碑被盗的消息最终传到了海福的耳朵里,海福想也没想就猜到一定是和珅干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天一上朝,海福就大步出班上奏,向太上皇乾隆和嘉庆皇帝直揭和珅偷盗了颐和园中福字碑一事!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朝堂中鸦雀无声,百官们都拿眼看和珅——偷盗福字碑可是抄家砍头的大罪,这下只怕和珅要玩完了!只见和珅上前两步,对着乾隆“扑通”一跪:“太上皇,臣和珅确实是有‘福字笔’,但不是偷窃的,是万岁爷您赏赐的!”说着从袖袋里掏出一支特大号的铜管毛笔,让内侍呈给乾隆。看得出和珅是早有准备。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