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吃饺子也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不仅仅在中国,在国外饺子也非常受欢迎。但河南国医医学研究院指出,饺子最早是作为药用的,起源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那么饺子是谁发明的?作为药用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饺子一般是指用面皮包裹馅料,以煎、煮、蒸等烹饪方式制作而成的食物,馅料非常丰富,可荤可素,但饺子一般是指用水煮的。那么饺子是因何被发明出来的呢?为了治冻疮。

相传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原在长沙做官,老了之后便告老还乡回到河南老家。当时正值隆冬,他看到不少穷人饥寒交迫,衣不遮体,而且因为寒冷耳朵上长出了冻疮,可谓苦不堪言。回到家中不少的商人、乡绅、农民都慕名前来求医问药,张仲景都本着医者仁心的态度为他们诊疗,但他心中一直在挂念那些贫苦百姓。终于有一天,张仲景来到他们中间,支起了一口大锅,说是专门舍药给穷人治冻伤的。

舍的药叫“祛寒娇耳汤”: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等熬好后,把羊肉和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娇耳熟后,分给来吃药的人们,每人给一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了,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起热。张仲景热心为大家治病,从冬至这一天起,一直治到年三十,人们的耳朵都被他医治好了。

后来每到了冬至这天,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善举,就仿照他在这天包起了“娇耳”,为了区别于“祛寒娇耳汤”中的“娇耳”,就把它称为饺子,然后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医圣张仲景的仁心善举令人敬佩,无愧于一个真正的中医,这也反应出了中医食疗在治病防病方面的作用。河南国医医学研究院指出,食疗的历史与中医一样源远流长,中医认为,药物的的效果再好也不如食物的营养作用,人体缺乏营养,药物的效果根本难以发挥,而靠医学手段强硬注入人体的营养,只能维持人的生命体征,并不能真正调动人体机能,所以,任何药物也永远无法代替食物。中医特别强调食疗,何况某些食物本身就具有药物的效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说“药补不如食补”。

上一篇: 猪肝和耳朵
下一篇: 冬至的来源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