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怎么死的

崇祯皇帝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崇祯皇帝是在北京的煤山上上吊而亡的。崇祯皇帝在煤山上上吊的时候写了一封血书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大意是说自己所以成为了亡国之君,都是被臣下所误,现在死了也无脸到地下见祖宗,只有取下皇冠,披发遮面,任你们分割尸身,只是不要去伤害百姓。之后崇祯皇帝就吊死殉国了。

崇祯皇帝吊死煤山

1644年,明朝的军队和李自成以及清军在两线作战,屡战屡败,明朝的都城北京已经是岌岌可危,很多大臣劝说崇祯皇帝迁都南京,但是也有很多的大臣说迁都无异于逃跑,坚决的反对,而崇祯皇帝也存在着侥幸的心理,认为这次李自成对北京的威胁可能也会像以往清军威胁北京一样有惊无险,但是到了李自成的军队真正的围困了北京城,崇祯皇帝想要逃走已经来不及,在北京城破的时候,崇祯皇帝曾经自己敲响了召集百官的大钟,可是任凭钟声再响崇祯皇帝也没有能够招来一位大臣,崇祯皇帝的骄傲无法接受被农民起义军俘虏的结局,在尊严与苟活于世之间崇祯皇帝最终选择了有尊严的殉国。于是1644年4月25日,也就是中国的农历三月十八,崇祯皇帝在贴身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处理完了善后事宜,来到了北京的煤山之上,看着大顺的军队在北京城内奔走,崇祯皇帝哀叹一声,写下了血书,自缢而亡。

崇祯皇帝怎么死的?崇祯皇帝是在国破家亡,逃走无望的情况下,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缢身亡的。

崇祯皇帝的遗书

崇祯皇帝是一位生不逢时的皇帝,虽然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并没有做出昏庸之事,实实在在是一位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明朝的气数已尽,崇祯皇帝无力回天,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最终在北京城破的时候选择了自缢身亡,死之前用鲜血写下了遗书,崇祯皇帝的遗书中表明了自己的不甘。

朱由检剧照

崇祯皇帝继位的时候接手的就是一个已经腐烂到了根部的明政府,这样的一个明政府不仅面临着关外强大起来的清军的威胁,同时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虽然崇祯皇帝使尽了浑身解数,但是也没有能够挽救明朝走向灭亡的命运。

1644年三月十七,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部队开始围攻北京城,崇祯皇帝与自己的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望着北京城外的连天烽火,长长的叹息着,这位刚刚三十四岁的皇帝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于是回到宫内安排好了善后适宜之后,崇祯皇帝想要逃出北京城,但是却没有成功,十九日的拂晓,崇祯皇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再次登上煤山,崇祯皇帝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遗书,崇祯皇帝的遗书中写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之后崇祯皇帝将遗书放在自己身上自缢而亡了。

两天后,大顺的军兵才发现这个僵死的国君,四月初,李自成的大顺王朝派人将崇祯帝与周皇后草草安葬在了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内。

崇祯帝的陵墓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李自成围攻北京城的时候,崇祯帝想要逃走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崇祯皇帝选择了一种比较有尊严的死法,北京城破的那一天崇祯帝与自己的贴身太监王承恩相对着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缢身亡了,之后大顺政权派人将崇祯帝和周皇后埋在了田贵妃的墓穴内,这座陵墓就成了崇祯帝的陵墓,也就是现在的思陵。

崇祯帝的陵墓思陵

崇祯帝在煤山上自缢身亡之后,大顺军队攻陷了北京城,大顺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派人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草草的安葬在了北京昌平田贵妃的墓中。田贵妃是崇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但是不幸因病死于1642年7月,田贵妃墓是崇祯皇帝专门为自己心爱的女人田贵妃建造的,规模很大,也非常的讲究。崇祯皇帝生前还没有开始为自己修造陵墓,这是因为,他觉得天寿山陵区没有理想的茔地,他想在马兰峪建造陵墓,但崇祯即位后,由于国事繁乱,一直没有机会筹划建造陵墓的事情,崇祯可能根本想不到,他死后竟会屈就在自己为田贵妃建造的墓里。

后来清政府进了北京,多尔衮听从范文程的建议按照国殇的礼仪为崇祯重新发丧,并大张旗鼓地派人到田贵妃墓前祭祀崇祯皇帝。后来清政府为了继续缓和民族矛盾,1659年在崇祯帝的陵墓前又修建了明楼及享殿三间,并立了碑记,圈了围墙,之后这座埋葬着崇祯皇帝和两位后妃的陵墓被称思陵,成为明十三陵的最后一陵。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

崇祯皇帝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在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选择了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缢身亡。其实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前很多大臣都主张迁都南京,如果能够迁都南京可能明朝还能够存续很长一段时间,是一项不错的选择。那么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呢?原因有二。

崇祯皇帝画像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崇祯皇帝做不了是否迁都的主。表面上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许多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都得依靠内阁的“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力也要受到内阁大臣们极大的限制。可以说,明朝每一项政治措施都在内阁票拟的控制之下。越到明朝晚期,皇帝手中的权力越弱,皇帝甚至已经变成了退居幕后的国家最高统治者,而行政权已经几乎完全落在了内阁和六部的手里。所以,要迁都,就必须取得内阁和六部众官员的同意,崇祯皇帝做不了迁都的主。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的第二个原因是崇祯皇帝是一个非常注重名声的皇帝,也是一位非常想要有作为的皇帝,崇祯皇帝不想被人冠上逃跑的名声,同时崇祯皇帝也存在着侥幸的心理,希望这一次也可以像以往清军进攻北京城一样有惊无险。

总而言之,崇祯皇帝不迁都的理由一个是客观方面的,也就是大臣们的反对,崇祯皇帝个人不能完全的做主,同时主观方面崇祯皇帝不愿意被人认为是一个逃跑的皇帝,并且对于守住北京城存在着幻想。

朱由检是谁的儿子

朱由检历史上称之为崇祯皇帝,因为其一生具有悲剧性色彩,同时又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因此在历史上非常的有名,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朱由检的身影。朱由检是谁的儿子?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明熹宗朱由校是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检的哥哥,朱由校去世之后,因为其儿子都早夭,于是将帝位传给了朱由检。

崇祯皇帝画像

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朱常洛一共生育了七个儿子,但是除了朱由校和朱由检之外,其余的儿子都不幸早早夭折了。朱由校1605年出生,1620年登上皇位,1627年就去世了,去世的时候年仅22岁,没有儿子来继承明朝的王位。朱由校的英年早逝,使得朱常洛仅存的第五子朱由检被推上皇帝位,成为了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朱由检在其哥哥朱由校登基不久之后的1622被封为信王,封建王朝的王位承袭体制是父死子继,所以朱由检本来是没有继承王位的可能性的,但是不幸的是作为皇帝的明熹宗儿子们都早夭,没有王位继承人,明熹宗去世之后信王朱由检就成为了王位的唯一继承人,于是朱由检登上了皇位,当时的朱由检仅有17岁,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

朱由检登上皇位是由于朱由校没有儿子继承王位,而朱由检作为朱常洛唯一幸存的儿子接替了哥哥的王位。

崇祯皇帝亡国的原因

崇祯皇帝是大明王朝的亡国之君,凡是亡国之君一般都是昏君,但是史学家对崇祯皇帝的评价却是相当的高的,一般认为崇祯皇帝是一位想要有所作为,并且积极的付诸行动的君主,在崇祯皇帝的一生中做了很多挽救政局的举措,但是却没有做到力挽狂澜,最终亡国。崇祯皇帝亡国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三。

崇祯皇帝剧照

崇祯皇帝亡国的原因一:明王朝的灭亡之路并不是从崇祯皇帝这里开始时的,在明王朝的最后几位皇帝的统治时期,明王朝已经显示出了败亡的迹象,众多的史学家都认为明朝败亡之势从万历皇帝的怠政开始就已经开始显露出端倪了。几代皇帝积累下来的积弊,在崇祯皇帝继位的时候已经变得相当的严重,虽然崇祯皇帝希望做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希望能够挽救明朝的颓势,但是始终是无法做到力挽狂澜,因此明朝灭亡的命运不可挽回。

崇祯皇帝亡国的原因二:崇祯皇帝虽然是一位想要有作为的君主,但是从其本人的能力来看却并不是一位可以做到挽救明朝于危亡之际的雄才大略的君主,由于其个人能力与其愿望的不相符,使得崇祯皇帝在位期间也相当的辛苦,据说才二十几岁的崇祯帝就已经有了很多的白发,并且长了皱纹,从这里可以看到崇祯皇帝的勤政,也可以看到崇祯皇帝的压力有多大,更加可以看到崇祯皇帝的能力有限。

崇祯皇帝亡国的原因三: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关外的大清强大了起来,同时由于明朝已经从根上腐烂到底了,所以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为主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与李自成和清政府的作战中,明军节节败退,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这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在清军和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夹击之下,明朝最终灭亡。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