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结局

吴三桂一生历经风雨,在乱世之中摇摆于不同的政治立场,犯下了叛国大罪,而在其晚年竟也为过上安逸日子,面临清廷削藩诏令,吴三桂重整军队,宣布反清计划,一场藩王与朝廷的拉锯战正式拉开了帷幕。吴三桂与朝廷的对抗持续了五年之久,兵力与物资都已殆尽,起兵之初,吴三桂正值六十花甲,尚能驰骋疆场,御马射箭,但之后的五年,日复一日的殚精竭虑,这位老人的身体很快就吃不消了。

吴三桂结局

康熙十七年,其余藩王势力接连投降,仅剩下吴三桂割据云南一隅之地,大局已定,吴三桂已无力回天,此时的吴三桂也已年近六十七岁,面对着日益雄厚清老虎,积郁成疾,当时吴三桂的心腹党羽仍为死忠之士,为消减统领心中的落寞,可以隐瞒实际情况,曲意奉承。为圆其统一大业的心愿,遂进谏登基皇位,以安抚军民之心你,鼓舞士气。一开始,吴三桂并无心考虑登基之事,但经不住其左右的反复进谏,又无奈已是暮年,在不称帝,恐怕这五年的混战割据最终化为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同年三月,吴三桂在衡阳继位,头戴珠冠,身着红袍,行至天坛,举行祭天大典,虽然准备仓促,礼制不全,仪仗简陋,再加上天公不作美,典礼最后下了场漂泼大雨,群臣扫兴,典制草草收场。

没过几个月的光景,吴三桂在抑郁中抱病而终,其孙吴世璠继续带领云南驻兵抗衡清廷三年之久,最终全军覆没,三藩之乱正式结束。

袁崇焕吴三桂

吴三桂,字长伯,明朝时期辽东人,祖籍位于江南高邮,其父吴襄任职锦州总兵。明朝崇祯年间吴三桂手握重兵,任职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吴三桂其人在武术上极有天赋,崇祯皇帝初登基时,开科取士,吴三桂为当届武状元,后来秉承父业,任职都督指挥。

吴三桂剧照

在其青年时期,吴三桂在将领袁崇焕部下领命,当时的袁崇焕可谓是名声在外、风头正劲,镇守山海关时期,关外女真族不敢肆意骚扰边关,对其闻风丧胆,袁崇焕虽是文官出身,但对治兵之道极为在行,军中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军纪军规也极为严谨,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吴三桂对其久仰大名,在其部下领命更是敬佩其为人,然而袁崇焕最后的下场,另吴三桂对朝廷心寒至极,这也是影响之后吴三桂选择背弃明王朝的一个重要原因。

袁崇焕无疑是一名英雄将领,当之无愧的明朝长城,却深陷奸佞构害,另崇祯皇帝忌惮其声明,冤杀忠臣,叛其凌迟处死。自古君王最为忌惮的就是功高盖主之臣,袁崇焕战功显赫、受百姓爱戴,成为了这位极富疑心病的皇帝的心腹之患。最后一代将领,不仅冤死,还背负着恶名,如此悲惨下场看在吴三桂眼里,也难怪他最后不忌讳乱臣贼子的骂名,也执意保全十万将领性命,投降清兵,如此不讲情理,不分黑白的朝廷,他怎甘心做起殉葬品呢?

历史上的吴三桂

吴三桂的一生围绕着背叛与招降,一开始背叛明王朝,受李自成招降,之后又背叛李自成,受满清族招降,最后又背叛清王朝,割据云南,自立为王。

历史上的吴三桂

如此立场摇摆之人,历史对其评价也难下定论,其实吴三桂此人数次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点上,但他并未抓住时机,成为历史上力挽狂澜的定局之人。

吴三桂青年时期跟随明朝名将袁崇焕,领命于威震关内外的英雄将领,可以说吴三桂今后的仕途必将飞黄腾达,但明朝末年,时局难料,满清族皇太极因忌惮袁崇焕的军事才能,视他为心头大患,败兵逃亡之际,不忘设下计谋,挑拨明朝君王与袁崇焕之间的信任,加之崇祯皇帝生性多疑,袁崇焕功高盖主,此二人之间的信任早已薄如蝉翼,垂直可破。崇祯帝听信谣言,将袁崇焕关入禁军监牢并将其杀害,明王朝最后一道防卫也宣告破解。

吴三桂深受此事影响,对明朝忠心大大受损,故而在崇祯帝面临李自成攻城在即,急召吴三桂搬师护京的紧要关头,吴三桂反而不紧不慢,毫无救主之心,因此被世人诟病为明朝的乱臣贼子。

之后,吴三桂更是犯下历史大忌,为红颜与李自成反目成仇,一怒之下将满清大军放入关内,从此中原霸主更名改姓,汉室天下再次被异族统治,吴三桂因此被扣上了历史罪臣的恶名。

吴三桂如此行事,你说他审时度势也好,说他见风使舵也罢,他最终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惨痛代价,吴三桂自清王朝建立后拥兵云南,后趁削藩之机举兵造反,却被清政府绞杀殆尽,其子嗣也未能幸免。如此下场,实为悲凉。

吴三桂檄文

吴三桂发动反清叛乱时向清廷公开宣战,发布了反清檄文,虽文辞慷慨激昂,义愤填膺,但终归是在明亡清盛的时局下,显得此番作为苍白无力。

吴三桂檄文

文中大致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吴三桂在檄文开篇论述其引清兵入关的来龙去脉,极力撇清他与清军的勾结关系,解脱罪责,文中写道当年吴三桂陷入李自成起义,明朝基业崩塌的两难处境,而其自身又无为前朝报仇的实力,在如此逆境之下,不得已向清军搬师救亡,肃清李自成叛军势力,为崇祯帝复仇雪恨。情非得已之下,也算情有可原。

其二,吴三桂转移事件重心,强调清军入主中原实为背弃盟约、乘虚而入之行,解释引清军入关的行为并非叛国之举,而是清军趁其忙于讨伐叛军之机,窃取明朝政权,是不折不扣的窃国大盗,将自身的错误缩小到“抱薪救火”的失误而已。

其三,檄文结尾将其前面积蓄的民族情怀爆发,将民众愤怒激发到最高点,挑动民众的反清情绪,极力宣扬他的“反清活动“是抱着救国图存、推翻暴政的目的,是顺应天势的正义之举。

吴三桂发动的反清叛乱引起不少民众的响应,但仍为少数,且大部分都是吴三桂管辖之下的云南百姓,中原大部分百姓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可见当时清王朝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已稳定民心,大局已定。吴三桂计划驱除满人,建立大统的梦想最终化为泡影,直到六十七岁抱病而终,他也只是过了一回当上大周皇帝的瘾。

吴三桂府邸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剿灭李自成后,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因吴三桂常年驻兵在外,在京城的时光寥寥可数,而北京城内的平西王府格局建筑别具匠心,足以看出府邸主人对其建造耗费了心血,不像是常人在外征战之人的府邸,有人推测北京城内的平西王府是吴三桂的府邸,这样看来实在没有可信度。

吴三桂府邸

其实要论吴三桂的府邸,只可算上他在云南割据为王的住所,当时吴三桂受清廷封爵,封为平西王,驻守云南。起初,吴三桂经过常年征战,身心具疲,想当几年的安逸藩王,遂在他的藩地内大兴土木,填湖建房、扩建花园,重新修建鸣凤山金殿,将北京城那座金光闪闪的“金殿”原模原样的照搬过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金殿名胜区坐落于昆明市东郊的一座鸣凤山上,供占地1773亩,因此大多建筑都由铜制品构成而闻名。这座经历百年的私人豪宅,成为了明清时期建筑业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的杰作。庭院内古木苍松、沟壑深幽,整个庭院的布局构图都大有深意,其中“金殿朝晖”、“鸣凤山茶”更是昆明十景中最具代表的景色。另外天门古道、鸣凤晨钟、太和遗迹、栗花风荷等更是巧夺天工、趣意盎然。

太和宫中心建筑就是金殿,也是整个吴三桂行宫最耗心血的点睛之笔,金殿顾名思义,大都由金属铜建造而成,小到门窗、供桌、佛龛、神像,大到房梁、屋顶、帷幔都是由铜筑成,整体建筑富丽堂皇,给人一种威严庄重之感。

吴三桂祖坟风水

马家寨位于贵州省芩巩县,是一个异常偏远的小山村,又因云贵地区地势极为险峻崎岖,鲜为人知,当地的少数几户居民与外界的通讯也极为闭塞,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人员在此地发现了吴三桂的墓址,这个无名之地顿时名声大噪。

吴三桂祖坟风水

随着吴三桂墓的发现,马家寨的神秘面纱也逐渐被揭开,众人对此地都心神往之。2010年8月,吴家的传人吴永鹏意外在其祖坟附近发现另一处坟墓,其墓碑造型与其他祖坟完全不同,依稀还能看清一些碑文,大致是”受皇恩“的几个字,其他大部分碑文都非常模糊,难以辨认,而且族中老人也不曾了解此墓的来历,因此这座墓的信息成为了家族中的绝密。

不管墓中是何人,吴氏一族都将此墓视为祖上先辈,清明时节都会前来扫墓祭拜。消息不胫而走,有关部门遂派人来实地考察,此墓格局如通常的墓地风水相同,坐北朝南,遗留下的碑体分为三个部分,碑帽、碑面以及夹杆,然而碑面受风蚀严重,有断裂痕迹,大部分碑文已难以考证,碑帽已侧翻,夹杆也已倾斜。

考古人员通过专业手法,复拓下残缺的碑文,仔细分析后,可以证明上面的碑文内容为:受皇恩颐养天年八十五岁,吴公号硕甫墓,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考证,可以得出此墓主人就是吴三桂。

此墓的发现与考证为填补清代历史空白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