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高中课件 > 导航

高二地理的教学设计模板

发表时间:2023-04-30

关于高二地理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

以灯传灯,心灯不灭,许多老教师将课前写教案已经当成了习惯。对于教师而言,教案就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的“剧本”,今天我们整理了高二地理的教学设计模板,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高二地理的教学设计模板 篇1

一、教材分析:

地壳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地壳的物质组成主要为矿物与岩石,地壳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质循环过程,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地质循环。

二、教学目的:

1.了解矿物的定义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

2.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3.运用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4.结合实际,理解地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6.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7.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四、教学难点:

1.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

2.地壳的物质循环。

五、教具:

教师:矿物、岩石标本、瓷板、多媒体课件学生:采集岩石标本

六、教学方法:

讲解法;图表对比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第一章,我们从宇宙的角度了解了地球,现在让我们回到地球,站在地球上来认识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我们知道,地球从形成至今经历了46亿年,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其地表形态、大气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

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那么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能量又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程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讲授新课】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板书、图片、幻灯片并讲解)

(一)矿物(板书并讲解结合用表格形式讲解)

1、矿产的概念(板书并讲解)

2、矿产的基本存在形式(板书并讲解)

3、矿物的硬度等级

4、矿产的形成

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常常按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二)岩石(板书并讲解)1、岩石的概念(板书并讲解)

2、地球上主要的岩石类型、成因及主要特征(用表格形式讲解)

研究表明,我们生活的地球已走过了她46亿年的漫长历史。在这46亿年中,她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其中规律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地质循环。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板书并讲解)

(一)地质循环(板书并讲解)

(二)岩石的转化(板书并讲解结合幻灯片讲授)

岩浆岩沉积岩

上变变风化

升熔质侵蚀

冷融作搬运

凝沉积

岩浆变质岩

熔融作用

特别讲授:化石的地质意义

【复习新知】

地壳物质循环需要的时间很漫长,往往需要几十万年,有的要经过几亿年,远远超出了人类历史的长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我们要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地壳的物质循环一刻也不停地进行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地壳的物质循环一段时期内留在地表的痕迹而已。因此,在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地壳的演化。

高二地理的教学设计模板 篇2

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关注于煤在使用过程中(如燃烧煤发电、取暖、做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节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开采过程,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更显得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

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五、教法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六、学法

新课程标准特别突出学生的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的探究活动。应当看到,本节内容时事性、现实性都比较强,比如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但为何不是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问题何在?教材对此语焉不详,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讨论甚至是辩论,教师不要求给出现成的答案,其实本来也就没有现成的答案。还有山西煤炭开发矿难屡屡发生,由此暴露的官煤勾结黑幕,更是当前媒体关注的焦点,在课堂上都可以开展讨论。

七、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2.网上下载的有关山西煤炭开发的新闻资料。

八、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用2课时

第一课时资源开发条件,引出能源基地建设

(导入)教师:大家还记得前一段时间广东闹油荒的经历吗?(记得)教师提醒同学们思考油荒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分类包括的主要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煤炭虽然是非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但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展示课件]一、资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在这里要多引用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700亿吨,按20xx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①分布广②煤种全③质量优④开采易

3.(在指导学生阅读图3.1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与之参照,这样更能反映山西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

2.市场广阔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20xx年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14亿吨标准煤。(对于图3.2,可以指导学生对比和分析,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这些都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我国今后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教师:说到能源结构,我觉得在这里同学们应当好好思考一下我国的能源现状,我国每年有近1亿吨标准煤的能源缺口,需要花费大量外汇去购买石油,大家认真阅读一下教材47-48页的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你觉得哪一点对你的触动最大?(课堂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学生发言)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作点评。要特别注意,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要保障能源尤其是保障石油的可靠稳定的供应是相当困难的(这就是为何广东会闹油荒的原因),因此,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

二、能源基地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主要的铁路运输线: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实施教材49页活动题,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我们来讨论一下,对于山西省来说,究竟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在讨论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教材的资料从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给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说明或数据,不能简单地肯定一种和否定另一种,正因为它们各有利弊,这两种方式一直是并存的。)

学生阅读教材50页资料,有条件的播放有关西气东输和西电东输的影视片。

[课堂小结]略

第二课时

(引入)教师:正如我们上节课讨论的那样,山西省的煤炭既有直接向外省运出的,也有建设坑口电站向外输电的,所以对煤炭是综合利用的,在开发利用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必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引出本节课)[展示课件]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教师: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三条产业链,请同学们读图3.7。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指导学生阅读图3.8,让同学们讨论山西省三类工业发展变化的情况。

可以看出,采掘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1985~1995年间有所上升,但在1995~2000年下降,且下降速度很快。原料工业始终在增加,且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加工工业1985~1995年间比重下降,到2000年几乎停滞不前。这说明山西省虽然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但还是限于初级加工阶段,工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山西省只是一个能源大省,并不是一个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山西省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考资料)《急需调整产业结构的山西经济》(山西日报1999年11月25日)

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是一个正在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境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屡屡发生的矿难,以及背后隐藏的官煤勾结问题,这些都是目前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相关的新闻报道,教师在课前应该专门搜集一些,或者让有条件上网的学生自己去搜集,使得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建立一个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体系,减少环境污染。

2.调整产业结构

一方面,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三废的治理

其中,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在山西省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山西本身就缺水,在采煤和使用煤的过程中又需要大量的水,大量引用黄河水,又不可避免的造成黄河下游缺水更加严重。

学生阅读54页山西安太堡煤矿生态环境建设,有条件的播放有关影视片。

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辩论。

教材中列举的只是山西省目前已经摸索出来的部分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探讨,其他地区还有哪些成功做法可以在这里实施。

[教师小结]略

[课后反思]

教学预测和教学反馈

1.教学预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煤炭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环境保护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教学反馈:基本达到预测的效果,根据板书归纳内容,强调其他自然资源和煤炭资源利用相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析学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能源开发中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3.课后反思:学生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堂讨论也积极热烈,有些学生甚至争辩得相当激烈,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是,也有很多遗憾和不足,一个是明显感到课时紧;第二个是班级人数多,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第三个是当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如矿难频发,官煤勾结等,个别学生的观点有些过激,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高二地理的教学设计模板 篇3

一、教材

在上节内容中,我们已经对宇宙中的地球进行了初步学习,为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万物生长靠太阳”,在本节内容中,我们要学习与地球以及人类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恒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由此,我们才能继续学习下面几节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关的内容。所以,本节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

1.在初中对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太阳辐射的分布已经略有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并总结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对于太阳活动的认识,学生刚刚接触,因此比较陌生,所以学生需要一个认识学习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结合太阳外部结构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以及特征。

3.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并能用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图片、资料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与同学共同探究,寻求结论。培养分析问题、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课本中出现的地理空间分布图,掌握读图分析并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从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去学习、分析的习惯。

2.通过探究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

3.正确认识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通过读图,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太阳的外部大气结构与太阳活动的类型,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法、对比分析法。

高二地理的教学设计模板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掌握各地带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2、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2)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2、难点:如何理解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性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以及各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我们从自然方面看了我国的区域划分和各区的差异。现在让我们从经济方面来看一看我国的区域划分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和从自然方面划分有何不同,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开始本节内容的学习。

[板书]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提问]请同学回答一下我国三大自然区是如何划分的?(可找同学回答,也可同学们集体回答)。

[承转]对。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主要以自然因素为依据,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那么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是依照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来划分的。

[板书]划分依据: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东部(12个省市区);中部(9个省区);西部(10个省市区)

[活动]取出教学挂图《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设疑]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经济地带的划分和自然地域的划分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何联系呢

[总结]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不同之处:1、划分依据不同。(前面已说)2、界线不同,自然区的界线是与自然因素有关的,而经济区是以省级行政区界限划分的。3、范围不同,东部和中部经济区的区域大致和东部季风区重合(其中中部包括西北干旱半旱区的一部分),西部经济区包括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大部分和整个青藏高寒区。

它们的联系:自然条件的优劣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还可以继续考虑自然区域经济还有什么差别和联系)。我们谈了自然区和经济区的差别,那我们来看看各个经济区之间有什么差异呢?

[板书]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叙述]三个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板书]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GDP:是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通常代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三区比较:

东部中部西部

最发达较发达较落后

2、经济发展速度:(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

东部中部西部

最快较东部慢西部较慢

[叙述]同学们可看图1.10三个地带GDP的增长并回答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同在一个国家,不同区域会有差别呢?而且差别可能还很大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一看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板书]三、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叙述]我们讲了三大自然区的的各区特点,由于气候和地貌的不同,使得对农业、工业和其他产业受到和大的影响。如青藏铁路的修建要比其他地区就要困难,农业更是显而易见了,东部农业发达,中西部农业发展水平就不很高了。区位上,东部临海,具有开放和便利的海运。中西部距海较远,长期处于闭塞状态。

[板书]1、自然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

(2)地理区位:是否临海、交通区位等

[叙述]我们看了自然因素对地带性差异的影响,下面我们看一看社会和经济原因。

[板书]2、社会和经济原因

[叙述]请同学们看课本P11的内容,然后我们总结一下。

[板书总结](1)历史原因:使社会经济基础不同;

(2)人的思想观念:东部较开放;

(3)产业结构:东部较优;

(4)政治原因:我国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开始的。

[总结]同学们本节我们就讲完了。但留给我们思考的内容却是纷繁复杂的,需要我们多读书,多思考才能使我们学的知识更扎实,进一步达到学以致用。现留一个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讨论。问题: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共富"重要理论?(提示:请从地理学角度加以思考)。

高二地理的教学设计模板 篇5

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定下教学目标:

(1)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基础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掌握区域分析的思路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分析的应用

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与本节课可以合并归类为区域优势与区域发展问题,学习思路上具有相似性。

学生在学习前面内容时均有进行看图、用图能力的训练。

2、课堂前的准备——养成教育

要求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地图、书本、笔记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社会经济背景。

2、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3、运用资料,分析其他流域的开发。如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体会人类如何正确认识自然,进行流域的开发为人类带来利益,避开灾害的科学研究精神。

2、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课程标准,得出本课的重难点:

(1)根据课标要求,得出本节课重点:

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田纳西河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2、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为模板,迁移分析到其他流域的开发。

(2)根据学生基础,确定本节课难点:

1、由于学生距离学习必修一气候的时间较长,对气候相关知识有所遗忘,且对学生而言气候成因,特点,分布难以理解和记忆。

难点一定为:分析田纳西河流域_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田纳西河开发的地理条件之一)的成因。

2、基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以及没有更多迁移分析的能力训练的前提下:

难点二定为: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为模板,迁移到其他流域的开发。

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定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多媒体为工具采用组织教学和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通过思维导图的板书模式,以便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知识网络的形成

(1)以多媒体为工具的组织教学方法:

1、本节课流域与水系概念的获得是建立在观察地图基础上的。

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如地形需要用到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图;田纳西河气候的成因特点与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压带、锋面活动有关,分析其成因需要用到相应图表;分析水系特征时需结合气候特点和水系图;矿产资源分布图。

所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看图,分析为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图表辅助指导学生看图。

(2)情景模拟教学法:

在学习完田纳西河背景后,学生对田纳西河流域有了认识,于是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让学生探讨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与产生的效益

(3)通过思维导图的板书模式,以便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知识网络的形成

4、教学程序

(1)基于本节课内容结构,将本节课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背景与综合治理措施以及产生的效益

第二课时:

1、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为模板,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以三峡工程建设为例

2、配套练习

(2)课前准备(主要为教学材料的准备):

1、教师准备:PPT流域水系图;田纳西河地形、水系图;田纳西河流域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北美地形与矿产资源分布图;长江三峡流域的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地图册P68:流域水系图;田纳西河地形、水系图;田纳西河流域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考试图册P130,北美地形与矿产资源分布图;书本;笔记本。

(3)教学流程及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1、导入:西江洪水图片导入,设疑:如何合理进行流域开发,为人类带来利益,避开灾难,引出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正面例子进入新课。1分半钟

2、利用准备材料,组织分析流域背景,并分小组发言,教师点评。18分钟

3、创设情境,探讨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与效益,并分小组发言,教师点评。15分钟

4、随堂练习+课堂总结。5分半钟

第二课时

1、给出长江三峡地区背景材料(气候、地形、水系、社会经济等),迁移分析长江三峡的综合治理。20分钟

2、练习反馈与总结。20分钟

5、板书设计

1、流域与水系概念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

高二地理的教学设计模板 篇6

【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RS、GP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也给地理学科发展带来了一次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该节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课时】

【板书】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2.组成:(引导读P8图1.7“GPS卫星星座”)

(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

(2)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由分布全球的地面站组成。

(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以汽车导航仪或手持GPS接收机等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4.应用:

⑴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⑵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如:野外调查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从而可在野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P9图1.8“利用GPS测量珠峰高度”)

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

资*源%库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利用GPS为导航服务也成为—种新兴的行业。

GPS汽车导航(P9图1.9“GPS汽车导航”)汽车导航装置可显示城市道路图和该车的位置。驾驶员辅入出发点和目的地的地名然后从系统显示的可行路线中选择其中的一条。系统除动态显示该车的位置外,还通过语音提示引导驾驶员把车开到目的地。

高二地理的教学设计模板 篇7

【课程标准】

1.以褶皱山为例,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褶皱的概念,认识褶皱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褶皱和褶皱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并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过程与方法:

阅读褶皱示意图,分析褶皱成因及地貌表现,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山地的形成原因,认识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但是有规律可循,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难点】

岩层分布不完整情况下:背斜,向斜的判别

【教学方法】

探究法

白板,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播放ppt褶皱山脉岩层的图片和世界名山,看图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

【设问】当你们看到这些自然景观是有没有产生疑惑呢?这些山是怎么形成的,岩层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刚才看到的其中一种山地的形成原因。播放ppt “褶皱山”

【进入重点】

1.引导学生观看图片

2.播放ppt里的动画:沉积岩形成提问:问题1

提问:问题2

追问;

3.播放ppt中的动画

讲解;

播放ppt引导学生认图;

4.这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

播放ppt中的动画进行探究,引入岩层再次在外力作用下的情况,及地貌的变化;

讲解;

5 .探究1

探究2

6.小结:对一节课进行总结

学生读图

学生思考完后回答问题

学生看动画,从动画中获取地理信息

并思考问题,思考后回答

学生读图

学生认图,引起思维冲突,读图,分析岩层和岩层的变化的原因。

判断内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态

学生学以致用运用到实际生活

【板书设计】

内力作用——褶皱山——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作用——背斜成谷——判断——新老关系

向斜成山

意义——找矿,找水,工程——找矿

高二地理的教学设计模板 篇8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析:

资源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使得我国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不论是地表资源还是地下资源,在区域分布上都存在着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比如我国的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能源矿物南少北多,西多东少;水能资源集中在西部和西南的部分省区;金属矿产资源基本上分布在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过渡地带。这种资源的整体性分布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却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的合理开发,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外运等。

本课标的制定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也是我国今后区域发展的主导方向。因此,应通过两步来实现这一课标:首先通过对西气东输这一案例进行剖析、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其次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从“个”推知“类”,掌握普遍的规律性原理,能宏观分析我国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

【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空前紧密。本章内容即从区域之间的联系入手,着重研究了跨区域之间的资源调配以及区域之间应该如何协调发展两个问题,从现象入手,溯因释果。本节内容首先从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一般不具有流动性以及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两个方面,说明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然后以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为案例,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油气

开发的战略重点转移等方面剖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然后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了西气东输的积极影响和应注意的问题。

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本节的重难点,要提醒学生学习时应特别注意。本节内容主要沿着区际联系的产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主线展开,教学时要在抓住这一内容的同时结合身边的实际以及时事热点分析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如起点、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

2、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

3、能理解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4、了解其他三大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线路及对区域发展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从具体意义分析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西部地区,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3/4都在中西部地区。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②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⑶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思考

1.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

点拨:从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高,资源从西部输送到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2.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3/4、同等热值煤气的2/3。你认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的价格,以促进西部的发展。

点拨:可以从不同方面分析。

⑷对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据监测显示,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长期高度依赖煤炭,例如,上海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

相关文章

  •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 课件之家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高三地理教学反思简短。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老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编写教案。教案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时间:02-15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    
  •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 不墨守成规,发扬未来。课件有助于过去教学经验的总结,课件的详略多少由老师的习惯决定。那么一篇好的课件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高一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经过了前半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开始渐入门道,已经渐渐地能在课堂上配合教学,知道了一些地理基础知识,也学会了...
    时间:04-25 高一教学反思    
  •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1500字精选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做教师需要一份适合自己的教案,才可以更好的授课。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课件之家的编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高一地理教学反思,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时间:01-30 高一教学反思    
  • 初一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精选 课件之家栏目推荐你阅读“初一地理教学反思”等专题内容。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相信很多教师对教案并不陌生,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在写教案时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经过收集,栏目小编为您献上初一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简短,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时间:12-23 初一地理教学反思    
  • 初一地理课本教学设计1篇 课件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课件教学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具体特点进行教学。一份好的课件写多少字合适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初一地理课本教学设计1篇,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初一地理课本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