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案word版。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案成为了当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掌握的教学技能之一。如果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那么教案需要更具有课堂适应性。那么你知道如何写一份教案吗?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难忘的泼水节教案word版,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教案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支点。为了让您更加了解“难忘的泼水节教案word版”下面为您提供一份全面介绍,为了避免重要信息遗失建议您收藏该网页链接!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有了解其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愿望;理解各民族之间团结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难忘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要继续带着大家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瞧,我们来到了风光秀丽的云南。(播放录象)
2、同学们,那里的傣族人民正在举行热闹的泼水节呢!师板书泼水节。
你们知道泼水节的来历吗?师补充。
关于泼水节的由来,傣族民间有个感人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捧麻乍的天神把一年划分为旱、雨、冷三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并把这一规定交给一个名叫捧麻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让他按时降雨、放热、降温,使冷热、雨水与人间的农时相符,为人间造福。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七位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3、今天傣族人民过了一个特别难忘的泼水节,(边说边板书难忘的)这是为什么呢?快打开课文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提出要求:借助贝壳的生字把课文读流利,划出词语、段落。
2、检查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同桌互读、齐读。
3、校对段落:把你最喜欢或认为最难读的段落再读一读。指名分段读。
4、读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写什么呢?
三、写字
左右结构的六个字柏、泼、特、敬、鲜、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研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开了,泼水节到了。(火红火红不仅是讲凤凰花开得鲜艳、有生气,还有感情色彩,它同后面讲的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是一致的。因此要重点理解这个词。)
小结:火红火红写出凤凰花开得非常鲜艳旺盛,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点明了泼水节到来的时间。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凤凰花开的时间吗?(农历四月中旬,一般为清明节后十天左右,傣族的凤凰花开,泼水节就到了。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进行拜佛、赛龙舟、跳孔雀舞等活动,连续欢庆三天,非常隆重热闹。)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原句是先果后因,改句是先因后果,注意他们在什么地方用。)
(1)先自由小声说。
(2)指名说。(今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他们特别高兴。)
(3)齐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小声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共几句?每句话写什么?这段话写了什么?
(1)学生讨论。(共4句话,第1句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第2句写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第3句话写人们赛龙船放花炮。第4句写人们热情欢呼。这一段写傣族人民热情欢迎周总理。)
(2)四面八方、赶来是什么意思?(四面八方各处,范围很大。赶来急着按时到达,生怕来迟了。)
把赶来换成走来行不行?为什么?
(3)一条和一条条,一串和一串串有什么不同?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要按句子的顺序有条理地说,理解了的词要用自己的意思表达。)
4、齐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1句话,说这句话写什么?(周总理外貌)
(2)找出这句话中描写颜色的词,用~~~~标出。
(3)笑容满面是什么意思?用~~~~标出这个词。
(4)看图,理解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5)比较读课文。先去掉~~~~标出的词读这句话,再加上~~~~标出的词读,体会哪样写好,说说为什么。
(6)自由小声读第2句,用标出表示周总理动作的词。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小结:周总理穿傣族的衣服、弹傣族人的乐器、跳傣族人的舞蹈,真是和傣族人民心连心,走在了一起。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祝福、祝愿是什么意思?(祝福祝愿人幸福平安。祝愿向人表示良好的愿望。)
(2)想象周总理会说什么?傣族人民会说什么?
(3)这段话共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共3句话,第1句泼水节开始,第2句周总理泼水向人民祝福,第3句傣族人民泼水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4)看图理解:周总理端着银碗,向人民祝福;傣族人民有的端着水碗,有的端着水盆,有的拿水瓶,有的打着象脚鼓,个个兴高采烈,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5)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6、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八自然段。
小编推荐
语言描写的教案word版
教师塑造了人类的灵魂。老师在上课时会随身携带一份好的教案。教学过程的运行科学、有序、有效,确保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案如何才能够让学生们更容易吸收?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语言描写的教案word版"这样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 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和智慧需要在教案和课件中体现出来。小编认为“语言描写的教案word版”这篇文章非常值得留意强烈推荐给您,记得将本文收藏以便随时查阅!
主题:春天的美丽景色
介绍: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之一。它带来了气温的回升,大自然开始苏醒,万物复苏。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花朵盛开,听到鸟儿的歌唱,感受到大地的新生。
描写一:花的海洋
春天来了,大地上翠绿的草地上渐渐冒出了各色各样的鲜花。桃花、樱花、杜鹃花、郁金香等等,它们在微风的吹动下,像绽放的彩虹一样绚丽多彩。在花的海洋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中。树上的樱花像雪花一样飘落下来,地上的郁金香开得正艳丽动人,花香扑鼻,让人陶醉其中。我伫立在花海之中,心情如同那些鲜花一样舒畅。
描写二:鸟儿的歌唱
春天是鸟儿歌唱的季节。当春风吹过,大地苏醒之时,鸟儿们也开始欢快地歌唱起来。它们在枝头上跳跃,用婉转多变的声音为春天奏响了美妙的乐章。有的鸟儿高唱着欢快的歌曲,仿佛在讴歌春天的美好;有的鸟儿用悠扬的声音吟唱着冬天的离别,迎接着春天的到来。而那些鸟儿的歌唱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幅绮丽的画卷之中。
描写三:大地的新生
春天是大地的新生季节。在春天里,大地由冬天的枯黄逐渐转变为苍翠的绿色。我看到,小草从地里钻出来,枯黄的树枝上冒出了嫩绿的叶子。松鼠们开始忙碌地收集食物,蜜蜂们也开始忙碌地采蜜。大地的一切都在焕发着生机,仿佛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和力量。
结尾:春天的美丽景色是无法用言语完全描绘的,它需要我们亲身去感受和体验。让我们走出房间,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与春天亲密接触,让我们的心灵也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故都的秋教案word版
教育是一朵云撞击另一朵云,一颗心碰撞另一颗心。身为老师,常常需要根据教学进程来编写教案,教案为教学活动的顺利提供可靠保证,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故都的秋教案word版”,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4、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本文写故都的秋天,为何不详写故都秋天的著名风景?
2、本文题为“故都的秋”,文中却多次提到南国之秋,为什么?
教学难点:
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讲解法
3、诵读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以艳丽动人的美,所以,纵然是客居他乡、彻夜难眠,在《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还会给我们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而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先生慢吟轻咏:“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那么,秋天呢?
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
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景象,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
有人在秋中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那么,郁达夫眼里的秋又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散文——《故都的秋》。让我们循着作者细腻的笔触去细细品味一下故都的秋味。
二、 学生自读课文
三、介绍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曾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等发起创造社。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的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岛坚持抗战。1945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本文写于1934年8月。郁达夫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游山玩水,留下一些很好的散文。
四、题解
“故”字,饱藏着眷念热爱故都之情。“秋”揭示了本文的描写角度。全题点出地点和节令,洗练含情。值得品味。“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文章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以情取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
五、课文结构:
故都的秋景共有五种:清晨静观图,落蕊轻扫图,秋蝉残鸣图,都市闲人图,胜日秋果图。
第一部分:总起(第1、2自然段)
①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
②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
总起
① 北国之秋感受:“清”、“静”、“悲凉” 向往:“想饱尝一尝”
② 南国之秋感受:“慢”、“润”、“淡” 向往:“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味不浓不让人满足。
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区别在哪个方面?用一个字来概括。味。
(2)为什么北国之秋给作者以悲凉之感?(提示:结合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在作者的心中,“悲凉”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的感受。
第二部分:分写(第3—12自然段)秋花—色;秋槐—形;秋蝉—声;秋雨—味;秋果—实
秋晨天空、秋之牵牛花。秋院:破屋、碧空、鸽子、槐树、和秋草“清”
槐树落蕊而知秋 “静” 乡国有异,悲秋之感却同。
记叙 秋蝉残鸣而报秋 “悲凉” 议论
秋雨淋人人知秋 故都之秋,有它的特别之处。
枣树秋色之奇观
秋色:青天(蓝绿)蓝朵(蓝色)秋草(黄色)落蕊(灰白) 树影(暗灰)灰土(灰色) 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六、 探讨课文内容
1.讨论: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这个客观现实呈现出什么特点?
明确:总领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板书:清、静、悲凉)
2. 是通过哪些景象的刻划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
清晨静观、 落蕊轻扫、 秋蝉残鸣、 闲话秋雨、 佳日胜果。 (板书: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
3.品味词句:哪些地方突出了“清、静、悲凉”
写秋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是境的宁静);“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这是心的宁静)。“一椽破屋”、“破壁腰”(境的悲凉。)
写秋槐----“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触觉。”(这是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里有境的宁静,也有心的悲凉。)
写秋蝉----“衰弱”、“残声”(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凉。)
写秋雨----“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这里有境地的宁静,也有情和境的悲凉。)
写秋果----“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也是一种清、静的淡色。)
郁达夫写“故都的秋”,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点,不用浓墨重彩,而是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和平凡的人。
4.作者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
点拨:因为“红”的暗色调不符合作者悲凉的心境。
5.枣子熟了不也是红的吗?作者又为何喜欢呢?
点拨:作者欣赏的是“全盛时期”的秋(“七、八月之交”),这时的枣是“淡绿微黄”,
色调依然同作者的心境吻合。
6. 作者为何要写故都之外的南国之秋?
点拨:为了对比,两者的比较点都是“秋味”,突出北国之秋更够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
由此可见,为了突出景物特色,鲜明的对比是有效方法。
7.大家这堂课心情怎样?
沉浸在“清、静、悲凉”之中,心里感到压抑。
七、总结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1.
为什么以“南国之秋”作对比?开篇提到“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结尾提到“南国之秋,当然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并作了适当的展开,以此与北国之秋作对比。对比的目的非常明确,即抑彼扬此,北国之秋胜于南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这种感受既来自空间的对比(南北两地),也来自时间的积累(“已将近十余年了”)。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以这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来同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对比,这样南北对比、衬托,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2、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3、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文章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是五幅秋色图。文章的“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八、课后思考
比较《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
[课件]我的故事教案word版
老师,这个光彩夺目的名称,将像一颗灿烂的明星,永远高悬在我们的胸中。编写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开始工作。教师的教案就好比战士手里的宝剑,是他们在职业生涯上的重要工具和伙伴。你写过教案吗?或许"[课件]我的故事教案word版"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根据你的需要,编辑精心整理了[课件]我的故事教案word版。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写好教案课件,可以确保重要内容不被遗忘。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活动背景:
《我的故事》是反映小班幼儿认识自我的教育内容,由于认识、探索的对象来自于认识肢体的自身,这对小班幼儿来讲无疑是件神秘又充满情趣的乐事,于是引导他们通过自己周围的人际环境来认识自己,使幼儿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通过活动课程让幼儿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大胆展示自己,并进一步通过游戏、手工活动,让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不一样的自我,获得一种愉快的自我体验。
主题目标:
1、以课程为主的课程安排,重在引导幼儿对个别性的“我”的感知与体验。
2、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一样,更加喜欢自己。
为此我们安排以下几个主要活动:
活动安排:
1、社会
“妈妈真爱我”
目标:初步感受妈妈的字,知道妈妈很关心自己也很辛苦,愿意听妈妈的话
“我的属相”
目标:知道自己的属相,并选用相应的图标表示,并能用短语介绍自己属相的故事。
“男孩与女孩”
目标:能区分男孩、女孩的性别不同与明显的外貌特征,能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美术
“这是我”
目标:能大胆地用绘画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能发现自己的五官特点,喜欢自己。
3、语言
“熊猫的客人”
目标:懂得到别人家做客时要有礼貌。
《亡羊补牢》教案word版
老师就像蜡烛一样,通过不断的燃烧自己来照亮别人。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教师总结工作得失。如何在设计教案中能够让知识充分的展示呢?小编特别编辑了“《亡羊补牢》教案word版”,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好越充分,老师教学水平也不会很差,老师怎样做好优秀教案课件呢?请阅读以下精心收集整理的《亡羊补牢》教案word版,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选择正确的读音
窟窿(kū lóng;kū long)废窿(lóng long)
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
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
钻研(zuān zàun)钻石(zuān zuàn)
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指名尝试读
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板书:
略
[教案]教案说课稿word版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编写教案已经是大部分教师的一种习惯。教案的好坏往往体现了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你会写教案吗?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教案]教案说课稿word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 教材分析
小袋袋形象是著名的绘本大师 查尔斯·福格 为孩子们塑造的,生动可人,深入人心。书中的小袋袋形象滑稽可人,孩子总是乐此不疲的模仿。除了塑造了小袋袋形象外,还出现了很多动植物。有高大的树木,有枯萎的树叶,有盛开的花朵,有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美丽的花蝴蝶、有小鸟、鼹鼠、卡拉熊、乌龟、蜈蚣等。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孩子去观察,让孩子想一想,说一说。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观察力。
二、学生分析
幼儿期是人类的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作为老师就要把握住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语言信息,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四个方面。
根据这四个方面,我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行了评估,发现了小班的孩子他们倾听的特点是:由无意识倾听到学习有意识倾听表述的特点是,以自身活动或经历为内容,其中夹杂着一些想象的成分,表述的方式比较简单,欣赏文学作品较少,早期阅读的兴趣还不明显。
所以我选择了这个绘本。书中的小袋袋形象滑稽可人,孩子总是乐此不疲的模仿。在阅读过程中,孩子总是会模仿小袋袋,做那些天真可爱的动作,能让孩子觉得快乐就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幸福。
三、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观察、阅读画面,理解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
2、愿意用动作语言表现画面内容,尝试运用"我喜欢……"的句式进行讲述。
3、喜欢和同伴一起阅读图书,体验集体阅读的快乐。
四、 说教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遵循"三个原则" ,做到"两个注意",体现"一个整合"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
"三个原则":一是"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二是"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原则,既当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时,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并在尊重幼儿认识过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施加影响。三是"同时进行原则",即在教学活动中,要同时顾及兴趣,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既有明确的重点,又相互渗透。
"两个注意": 一是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展示给幼儿,这样容易使幼儿被问题情境吸引而主动投入学习。二是注意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的活动中,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巩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个整合":《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过程体现整合性,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保证。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 、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ppt,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 、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3 、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小袋袋现在在做什么?他的朋友们跟它一样吗?
六、 说学法
整个活动主要运用了讨论谈话法、发现法、讲述法等学习方法。
1、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观察、讨论故事中人物,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教学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四大部分, 活动流程图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地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设计意图:
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单看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能猜出故事大概。前半部分,主要描绘的小袋袋的动,一个非常顽皮的形象。后半部分,主要描绘的是静,一幅很美丽很温馨的画面。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可爱的小袋袋和他的动物朋友之间的故事。这样可爱的形象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也吊足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较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且能很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