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课件资料 > 导航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模板

发表时间:2023-05-05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模板9篇。

教师准备好教案,是为了教学做准备。通过写教案,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我猜您正在寻找教案的范本吧?针对“《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模板”的分析将带我了解它的人物魅力和风格,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模板 篇1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作为第二个课时,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我考虑了两种方案:一是按照课文中的顺序,依次讲解;另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找自己印象最深的对话来分析理解。第一种教法的感觉是四平八稳,易操作,但是很死板,第二种方法灵活,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是因为课文中的四次对话的感情是层层递进的,在操作中要很好地驾驭,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权衡之下,我选择了后者。正式上完课后,我感觉比试教的效果要好,但是也还有很多的不足,总结了几点:

1.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问学生铁罐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当时学生就从课文中找出来了“傲慢”这个词,我接着提问,“傲慢”是什么样子的呢?于是有学生说它的意思,有学生表演傲慢的样子,我趁势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神态来朗读陶罐的话,学生兴致很高地争着举手。几个环节下来,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上台表演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

2.在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的时候,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的方法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然后体会人物的感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他们的对话,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还有待于提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模板 篇2

一、师:小朋友们,你们一定有许多好朋友吧?能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们交朋友呢?

二、师:知道你们很爱交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和实物)。

三、师:知道他们是谁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陶罐和铁罐)

四、师:这两个小朋友也跟我们一样,有时间也喜欢打扮打扮自己,你们想不想欣赏他们打扮后的漂亮样子?

生:想

师:请欣赏。(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陶罐和铁罐图片让学生兴趣盎然。)

师:认识了这两个朋友,你们知道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吗?不同点是什么吗?

生:相同点是他们都能盛东西。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同点:盛东西。

生:不同点是制造材料不同。

师:如果老师同时扔这两只罐子,会发生什么事?

生:(齐声):陶罐破碎,铁罐不碎。师(趁机)引导:那么他们的不同点是陶罐—(生:易碎)(师板书:易碎),铁罐—(生:坚固)(师板书:坚固)。

师:这两个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请学生打课文并齐读课题一遍)

反思: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更深切更透彻地了解并掌握陶罐和铁罐相同点与不同点,为后面的学习内容埋下伏笔,我除了用图片、实物展示之外,又采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法,展示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陶罐和铁罐图片,加快了学生对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性的了解,又趁机加上"如果同时砸这两个铁罐,会发生什么事呢?"的引导,水到渠成,学生很快就能正确地说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性来,为后面故事发生的原因埋下了伏笔。

课堂回放二:句段赏析

师出示课件:"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谁来给大家露一手?朗读朗读陶罐的话?(或许是对新老师的陌生感吧,学生无人敢站起来朗读)师继续鼓励,不久,角落里一只小手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老师及时请他朗读,认人使料不及的是,这个小朋友的站起,却引起全班学生的窃窃私语与低笑,这些声音让这个学生更加紧张与不安,我用"嘘"声及时制止了学生的声音,但无论我如何引导,这个学生就只说出"我"之后,就总是面红耳赤地站在那里,再也读不出一个字来,我这才明白过来,不是他不想读,而是不会读呀!在这紧张时刻,我发现课堂上有三个小朋友突然同时站了起来,我灵机一动,急忙微笑着说:"这个小朋友太紧张了,你们是不是想跟这个小朋友一起读呀!那就四个男子汉一起来吧!"就这样,在四个小朋友一起读完后,我再让这个紧张的小朋友一个人读,虽然读得结结巴巴的,但很意外地,师生(包括听课老师)竟然不约而同地拍起手来。老师终于露出了笑容。

接下来,师问:"争辩"是什么意思呢?他们的好朋友是谁?

生:争论

师:有没有更好的呢?

(课堂一片沉静)

师走下讲台,顺手抓起一个学生桌上的笔,看了一会儿,突然高声说:"你怎么偷我的.笔呀?"生(脱口而出):这是我的笔,我没偷你的笔。师微笑:这就是"争辩",这回你们知道"争辩"的好朋友是谁了吧!

生(齐声):解释、辩解

反思:通过研读并理解课文的重点句、段、词,是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更为学生对词、句的运用埋下关键的一笔,也为写好作文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本教学片断中,教者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人惊叹的是,在两次课堂陷入僵局时,都能力挽狂澜,能通过耐心引导,并抓住学生课堂上乱站起趁机让其一起朗读,同时在学生找不出"争辩"的确切含义时随机应变地说学生偷笔引发学生的辩解,趁机解开争辩的确切含义来,这都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宝贵的教育机智。

课堂回放三:领悟寓意

师:故事的结局让人想不到哦,易碎的陶罐成了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远保留;坚固的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铁罐的长处变成了致命的弱点,从这则寓言童话故事中,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请思考屏幕显示的思考题:

课件出示:学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有何感受?)

师:请你们分组自主合作,然后每组选择派一名代表汇报一下…。

反思:这个片断的"妙"就"妙"在老师巧妙地在衔接导入语中隐含着提示语:"易碎"、"有价值"、"永久保留"、"坚固"、"无影无踪"、"长处"等,让学生很快就领悟了寓意。课件出示思考题,可让学生能多看几遍,避免审错题。

课后反思:

一、这节课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能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巧设情境,请学生不知不觉地"入瓮"。为引入新知埋下伏笔。《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老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也曾说:"教学过程中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即教学过程中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因此,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创设各种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情"弦,使他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2、能采用分角色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表演中领悟阅读的快乐,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掌握。在分角色朗读中,我采用师生合作法,通过师生互动,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和谐。皮亚杰曾经说过:"当儿童游戏的时候,也是在发展他的知觉、他的智力。"而课堂表演恰恰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好形式。在表演中,让孩子们找回了自然纯真的状态,尽情的发挥,尽情地创新,以表演体会情境并理解了课文内容。

3、面对即将陷入僵局的课堂,能随机应变,体现了一定的教育机智。

4、能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间的互助与团结,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为更好的解决课文问题打下基础。新课程改革,提倡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相互沟通、彼此尊重的品质。

5、衔接导入语恰到好处,"妙"含其中。教师的衔接导入语左右着学生的思路,更是让课堂环环相扣的关键。教学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语言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极高的语言素养,才能使自己的课堂生机勃勃,妙趣横生。

二、不足之处

1、课件太多,造成无法按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教师的语言艺术还待加强。

3、由上一课件过渡到下一课件的过渡语不够有技巧。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模板 篇3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搞笑,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在本课中,奚落一词贯穿全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读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说奚落。最终到达读,感,悟的有机结合。

一、读中悟奚落

二、悟中感奚落

再好的课堂也难免有遗憾,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将陶罐和铁罐的思想品质不偏不倚的展此刻学生的面前,而又不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过于繁杂。这是在今后对这篇课文的解读中继续要做的工作。

有效教学是最大的以人为本,是最好的人文关怀语文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务必应对的、无法逃避和躲藏的真实生活,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师生生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的场所,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发展、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就让我们为了自己,为了孩子来认真解读文本,把握语文的命脉,寻找有效的策略,共同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吧!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模板 篇4

[关键词]程序性知识语文课例评析

靳家彦老师曾在全国名师新课堂观摩研讨会上执教了一堂示范课《铁罐与陶罐》,当时靳老师凭着独特的构思、精湛的教学技能以及全新的教育理念,使全场千余名与会者为之折服与敬佩。本文将从语文程序性知识教学这一角度对靳家彦老师的课例作简单的评析,并以此为例,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程序性知识进行有效教学。

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应用,这类知识与我国流行的“技能”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基本一致。[1]比如语文课程中关于听、说、读、写的言语行为规则,就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当种种程序性知识转化成个体熟练的动作经验之后,个体就掌握了技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可以改变死板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授之以方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靳老师的教学中虽没有明确提出语文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但在其讲课过程中确处处有体现。

(一)关于“写”的知识

1、如何写字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分别书写“陶罐”和“铁罐”这两个词,不但要写对,而且要写好。(指两名学生板书陶罐”和“铁罐”)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写得对不对,好不好。生:(齐)对。生1:“陶罐”的“罐”字左边的部分写得有点小了。生2:“铁”字写得左边高,右边低。师:请注意你们学习这两个词的过程,先是判断写得对不对,然后再看写得好不好。要想把字写好,就要注意字的结构、笔画及比例。现在看老师写(板书并讲解笔顺、笔画),大家来练写这两个词(学生练写,之后教师用投影仪出示学生写的字)……

《铁罐和陶罐》这一课出现在小学的课本中,识字写字的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最基本也是很重要的能力。“陶罐”和“铁罐”这两个词在小学生看来算是比较复杂的,因此若只是死记硬背,遗忘的速度也会很快。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辨别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能对事物进行分辨。靳老师让两名学生来写这两个字,并让其他同学判断写得对不对,好不好,则是一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需要掌握其名称、定义、属性、例子。当然如果靳老师能够讲解这两个词的来源、字体构造等,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我们在教学中亦可采取这一方法,但由于这两个词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因此跳过这一阶段也无妨。规则学习一般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现学习;二是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是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接受学习。[1]靳老师首先从学生的例子出发,总结出“学习这两个词的过程,先是判断写得对不对,然后再看写得好不好。要想把字写好,就要注意字的结构、笔画及比例。”接着再从规则到例子,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这样学生不仅学会怎样写这两个词,也掌握了写好字的基本方法。

2、如何改写寓言

现在,我们共同来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我们再另选两样东西来写,要求这两样东西既不相同,又有关联。以这两样东西之间发生的故事为内容,编一则寓言,讲一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将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认知阶段,学生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某一技能作出陈述性解释,并对其进行编码。第二:联系阶段,原先指导行为的知识将发生两种转变:一是最初对技能所作的表征将慢慢转变为特殊领域里的程序性知识;二是构成这一程序的各个部分的产生式间的联结将得到增强。第三:自动化阶段,即能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或技能。

改写寓言,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寓言、怎样写寓言、怎样改写这些概念、规则等知识。靳老师在教学中只提到了“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文章就叫寓言”。但是没有说明怎么写寓言。虽然改写寓言并不是这堂课的重点,而详细地讲解如何写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我觉得,可以简要地介绍一下寓言的特点或者写作方法等知识,或者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加以指导。因为教学对象毕竟只是小学生,即使已经学过如何写寓言,但也许会有遗忘。而适当的重复还可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靳老师提出了改写寓言的要求: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铁罐和陶罐的性格以及优缺点,因此对其改写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是认知阶段的过程。

靳老师在学生学会改写寓言的基础上,紧接着让学生自选两样东西编一则寓言。这实际上是对改写寓言的另一个练习。练习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一次练习均给两个有关联的产生式在工作记忆中同时激活的机会,因而也给了他们合成的机会。这样才能转换成学生自己的“技能”。

反馈同练习一样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在改写练习中靳老师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练习的反馈。如:很精彩!我再给你一点提示,你继续编下去。“过了几天,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给别人……”……结尾真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啊!……故事不错,不过结尾不太好。我建议你用这首诗结尾,你看好不好?……不难看出靳老师同样注重反馈的用语,不仅给学生鼓励,更能委婉地提出意见。

(二)关于“读”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中有一条是掌握子技能或前提技能,当人准备执行一项复杂的认知技能时,对其中的部分技能还未把握或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时,要成功地并顺利地执行整个技能显然是不可能的。[1]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能够确定子技能的层级,并指导学生有序地学习这些子技能。

1。朗读

在这个案例中,靳老师虽然没有明确地说明朗读的要求,但从他的教学中可以总结出来,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三个要求也就是学会朗读的三个子技能。

首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查字典;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生难字词加以讲解和引导,如“教师指导学生‘懦弱’的`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

其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是要理解句子意思,体会说话语气。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理解句子的语气。例如:师:请两位同学来读(指定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师:评论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怎样读会更好。生1:我觉得铁罐的语气太温和了,应该傲慢一些。师:请你和对面的同学一起读。……师:读得比刚才好对了。你理解了,就读对了,傲慢不见得声音很大、很凶。……

2。读寓言

可以说,整个课堂的设计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能读懂寓言、会读寓言。要读懂寓言就得需要各个方面能力的综合。比如,能识字、懂意、分析等。这些是读懂寓言的子技能或前提技能。

这堂课靳老师让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分析陶罐和铁罐的形象,并理清文章脉络、体会课文所寄托的道理。当然,每一过程都存在无数的子技能,但靳老师能将众多的子技能水融于两课时里,并清晰明了地讲授给学生,不得不令人敬佩。

(三)关于“背”的知识

也就是如何背诵课文。死记硬背虽然也是种方法,但不是最有效的方法。靳老师采用的方法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掌握其逻辑关系。如:

现在大家试着来背诵。(生齐背)怎么就背下来了?生:因为我们理解了它的意思。师:说得好!因为你们掌握了这段话里的逻辑关系。什么关系呀?看到“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你会想到什么?生:我会想,是那两个罐子呢?……

学会这种背诵方法的前提则是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掌握故事的逻辑关系,这也亦是前提技能。这种背诵课文的方法在分析课文中,已经被学生无意识地学会了,而老师的点拨和提醒能使之更加深刻,并且也能应用在其他课文的背诵中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程序性教学知识并不是单独呈现的,必须与陈述性教学知识综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模板 篇5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朗读指导。朗读需要情境,需要激励。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孩子对朗读的兴趣是很好的方法。在教《陶罐与铁罐》时,让学生角色朗读,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老师表扬,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堂课的精读部分,即在学习铁罐的话时,紧紧抓住“傲慢”、“轻蔑”、“恼怒”、“火冒三丈”的神情提示语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引导学生读文反复朗读,使铁罐的形象越来越丰满。

尤其是指导学生理解“奚落”一词,学生版有点难度。课文2-9自然段都是铁罐在奚落陶罐,我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你敢碰我吗?懦弱的东西!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把你碰成碎片。”二是态度语气:傲慢、轻蔑、恼怒、火冒三丈。来理解奚落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让学生体会什么事奚落。然后出示:“用尖酸刻薄的话来说人不是,使人难堪”。领着学生在情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样的处理很好,完全符合中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所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很重要。我们教师要多下功夫。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模板 篇6

首先,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多,学生不容易整体把握课文资料。所以,我就尝试让学生将整个故事分成两个场景,并找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这样课文的重点资料即对话部分学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在设计中,我自己心里并没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初读之后就能找出故事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又透过默读课文找出了相应的自然段。这样就理清了脉络,有利于学生对全篇课文资料的把握。

其次,透过多种形式品读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从而了解人物神态和性格。紧紧抓住“奚落”这个词语,让学生从铁罐对陶罐的明知故问中,悟出这就是铁罐“奚落”陶罐,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并且透过品读,学生还明白了铁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

但是,由于自身经验及准备不足,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遗憾:

首先,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是因为下午学生比较容易犯困,也可能由于自己也有些紧张,一向绷得比较紧,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其次,指导朗读形式单一,流于形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是指导朗读的重点。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够表现出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神态,而且每次对话都有所区别。就应让个别学生进行演练,从而有目的的进行指导,逐渐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我基本上都让学生齐读,这样看不出梯度的变化,只是泛泛而读。

总之,每一次公开课都是自我历练、不断提升的过程,就像这篇课文的最后,我送给孩子们的几句话: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期盼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在互相学习中有更加成熟的表现。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模板 篇7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将陶罐、铁罐拟人化,围绕铁罐奚落陶罐以及时间流逝后陶罐依然光亮如新而铁罐却腐蚀消失这两个事件来写,并通过描写陶罐、铁罐的神态和动作来表现出两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出要正确地待人事物的道理。根据学习目标,我特将此课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词语

此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复习本课重点、易错生字新词,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再由全班齐读一遍加以巩固。第二,是从文中找出“骄傲、傲慢、懦弱、轻蔑、谦虚、奚落”等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旨在让学生从中理解词语意思,与之同时考虑到三年级阅读中也经常出现“根据文意填空”此类型的题目故特意设置这一部分。而在课堂里面,学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现较为积极活跃,避免了直接展示词语和解释的枯燥。

二、文意

让学生朗读课文,概括文意。朗读前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话的语气,为之后的分角色朗读环节做准备。在指名生回答后,我特意让其他同学分别对概括的同学进行点评,让他们学着自己发现、自己评价、自己修正。

三、性格

让同学们着重找出对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分为“议铁罐”和“议陶罐”。并总结出铁罐的性格特点“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蛮横无理和自以为是;陶罐的性格特点友善、谦虚而不软弱、宽容和善良。这一部分,学生基本都能找得准,并且说得很贴切。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顺势讲解了提示语在中间,对话在前和后的情况下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最初设计时,是打算把标点符号空出来让学生补充来引起注意。但又考虑到出示老师总结的体现性格特点的句子后是全班齐读PPT,这时如果没有标点符号就会令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最后只是把那些标点标红,再直接提问”为什么老师要标红?”而实际上,学生在刚刚接受完铁罐性格的朗读后,一时半会没能跟上节奏。因此这样的提问显得太过突兀,让学生来不及反应过来。过后思考发现,把对话提示语以及标点的运用放在朗读前提示会更自然一点。

四、故事(zb258.Com 执笔作文网)

这一部分是进行分角色朗读,同学可以自由选取两个情景(第2—9自然段、第11—17自然段)中的任意一个,和同桌合作进行有感情朗诵。开始之前,有三个小提示。第一,提示感叹号用法。本文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号,因此重点提出来让学生感叹号的使用情况以及引起学生注意有感情朗读时语气的把握。第二,提示铁罐语气“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和陶罐“谦和宽容、心平气和”。第三,提示可以适当配上动作。

在这一环节,学生很感兴趣,胆子放得很开,声情并茂的。大概因为是故事性较强的原因,很多平常较沉默学生也主动加入和同桌角色扮演的朗读当中,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

五、道理

此环节从本单元前两课《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的写作特点入手,指出本文也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启发写下,为这个童话故事加上阐明道理的结尾。

最后,出示两句与本文想表达的道理相近的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作为积累总结。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模板 篇8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对话、促朗读、重感知、善体悟。

1.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文章。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请两位学生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我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同时,我又设计了发挥想象环节,让学生给他们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神态语气词语,通过训练,加深对陶罐和铁罐的认识。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2、重表达、巧育人;小练笔、以致用。

课讲完之后,让学生通过对人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的看法,巧妙的安排了说吧这一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者心愿。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字节方向。之后的小练笔,把在课上学习到的对人物神态语气的描写练习一下,学以致用当堂练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想象能力,一举两得。学生们在课快要结束时还在认真写作文。

但是,还有不足,比如,再让学生发挥想象给他们加上合理的神态、语气时,词语不丰富。课前应让孩子们收集一些,这样效果会好些。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模板 篇9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纯粹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同时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思考练习”的问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学生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相关文章

  •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模板1000字(通用5篇)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老师们经常开会研讨教案。通过教案可帮助青年教师更快的掌握教学方法,如何才能写出富有创意的教案呢?有请阅读我们为你编辑的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模板,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时间:02-13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9篇 老师是校园里辛勤的园丁,准备教案也是老师工作内容里的一部分。编写教案有助于帮助老师积累教学经验。我们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 教案范本: 陶罐和铁罐教学思考精选一篇 教学模式要组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案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写教案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编写教案对教师来说是一个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有助于教学的教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本: 陶罐和铁罐教学思考精选一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 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000字汇总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如今编写教案对于教师而言已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教案的各个部分应该要怎样安排才科学合理呢?课件之家的编辑特别编辑了“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时间:12-21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合集 老师,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教案的是每个老师必备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进行仔细的打磨。教案的形式各不同,宗旨就是为我们的上课服务。课件之家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