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课件资料 > 导航

文学是灯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2-20

文学是灯教学反思精选。

课件之家主题栏目精选:“文学教学反思”,敬请访问。

文学是灯教学反思 篇1

观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科素养》讲座后的反思

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使自身具备以下学科素养:

一、丰厚全面的文化底蕴

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要是一个勤奋的人,要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教师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时间去读书,学校的学生多,学校给教师安排的活动,作业的批改也很多,各种各样的检查也多,教师一天下来确实也很疲劳,也没有心情去读书。大部分是靠以前的积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积累的多,还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师不是这样,这可能与自身的成长有关。鲁迅说的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一个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想把语文教好不容易。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读书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扎实过硬的语言功夫

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是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之一。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是不可原谅的,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要有逻辑性。

三、善于用“情”育人

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有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来自于对生活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的热爱。一个善于用“情”的教师始终是想着语文中的情感的贯穿,始终想着语文中的情感的育人,始终想着心中寄情的孩子,始终和孩子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培育,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以情培育人。

四、敏捷的思维能力

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思维也就是智慧。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

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的师德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素质,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然后才能教育好学生。记得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样几句话:教育是事业,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魅力。我们要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用我们良好的师德去教育学生,去影响学生。

文学是灯教学反思 篇2

20xx年x月我所执教的六年级一班参加了海拉尔区教育局的抽测考试,本次语文学科抽测主要检测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本次检测,我对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认真研究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所执教的班级语文教学成绩不断提高,现将反思如下:

1、教学中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对于学生相对是个难点,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检测。面对阅读学生常处于被动、低效状态。学生在考试中遇到考察阅读能力的试题往往无所适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阅读的问题,但回顾以往的教学时我发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把知识的掌握当作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从而使学生缺乏运用知识、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和实际能力,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没有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导致学生不能全面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语文阅读问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缺乏,这是我今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2、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反思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我发现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广泛而深远。课外阅读既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又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一定会把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质疑问疑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所帮助,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上好作文讲评课。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应用。会写文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我平时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是按单元习作要求认真完成习作内容。对学生作文是否有新意、有创意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导致学生整体习作水平不突出,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不多。这也和学生课外阅读量小,提笔无话可写有直接关系。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在完成基础要求后对有能力的同学多做拔高练习,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布置不同要求的习作内容,从而使优秀的学生显露出来并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4、在教学中注意培养优秀学生,提高语文教学的优秀率。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困生,总是担心这部分学生被落下,课堂提问课下辅导较多,从而忽略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于这部分学生缺少关注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不要顾此失彼,真正做好“抓两头、带中间”工作,使班级的优秀学生不断增多,逐步提高班级语文学科的优秀率。

总之,通过本次检测,我认识到了自己教学工作的不足,也找到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教学是一门教学相长的艺术,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文学是灯教学反思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对作者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知道凡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代表作是《向日葵》,欣赏《向日葵》,说出它的艺术风格,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是贝多芬,他创作的交响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是音乐史是最伟大的作品之一,通过对《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的欣赏,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同时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图片、引文,能够说出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以及作品的特点,欣赏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及其他作品,了解其艺术风格,体会作家用生命和灵魂作画。

学生课前搜集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录音、光盘或文字资料)了解贝多芬伟大而不平凡的一生。

列表概括三位艺术大师的姓名、文学艺术、国家和代表作,以巩固知识,提高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托尔斯泰作品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培养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不能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死书、死读书的人,关注同情弱者。

欣赏《向日葵》,培养热爱生活、善待人生、生命的意识。

感受贝多芬身处逆境却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的呐喊,那种坚强的毅力、勇敢的精神可以克服成长道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当你沉浸在《战争与和平》和描述中留连忘返的时候,当你面对《向日葵》绚丽的色彩而感叹敬佩时,当你被《命运交响曲》所震动时,你一定想知道是谁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如此巨大的财富?是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伟大的人吧!利用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课的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教师课前搜集的关于本课三个人物的部分资料,有文学作品、人物图象、绘画作品、《命运》《英雄》等光碟。问学生“你们想最先了解哪一位艺术大师?”学生几乎异口同声说“贝多芬”。根据学生的兴趣,我们开始了本课的学习。

3、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贝多芬的生平以及他创作的作品。然后我又稍稍补充了一点儿他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对贝多芬的影响。接着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听完之后,问“当你听这首交响曲的时候,脑海里呈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了交流。最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从贝多芬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之后,达成了共识:贝多芬那种坚强的毅力、勇敢的精神以及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孜孜不倦的追求、顽强地同命运抗争、身残而志坚都是我们日后学习的动力。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成功的经验,使自己以后的路越走越好。

4、关于凡高。

由于在美术课上学过他的作品,所以提到他学生能知道一些有关的事。比如有的学生看到凡高的自画像,马上就说“他是一个狂人,他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了。”我抓住这个机会,让他给大家讲讲凡高的这段故事,这个学生于是就给大家讲述了自己所知道的故事。这既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加了他在人前展示自己的勇气。随后我把我搜集到的凡高的画册一一展示给同学看,同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凡高为什么喜欢向日葵?他的创作风格是什么?与他一生的经历有何关系?”学生在认真观察之后,又前后左右讨论了一番,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向日葵是阳光和生命活动的象征,一朵朵盛开的向日葵像一团炽热的火球燃烧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象往。接着我又问“你喜欢向日葵吗?请你写一段关于向日葵的小短文。”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构思,然后做一个简单的交流。这样不但学到了一些历史知识,也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使学生感到充实。

文学是灯教学反思 篇4

20xx年9月20日,我去xxxx中学参加了xx省市名师工作室“新课标、新教法”教学观摩暨研讨会。此次活动以“紧扣新课标,探究新教法,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我作为主讲老师,现场展示了一节原创作文教学课《公益广告好,全靠语言妙》。

首先来回答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选择广告作为教学素材?因为它实在是随处可见,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广告总是无处不在,从报纸到广播,从电影到网络,从公交站牌到厕所门板。它是真正的接地气,和每一个人如影随形。所以当我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广告语的时候,学生们才不觉得陌生和有距离,这才为下一步继续研究广告语先打下一个情感上的基础。

为什么是公益广告?广告的类型很多,为何要选公益广告?从个人角度来讲,我希望教育教学不分家;从课程标准来讲,自然是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合;从国家意志来讲,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搭上界,比如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等,公益广告都有所体现。

为什么是公益广告的语言?因为这是一节语文课呀,又不是什么媒体专业的专业课,所以我不能研究什么画面啦、播出频次啦、展示位置啦,等等。另外公益广告的语言一般都是经过匠心雕琢,短小精悍,非常易于记诵传播。其实司空见惯的背后往往是匠心独运。从写作的角度来讲,体现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我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课堂上以及课下去努力践行。

最后一个问题,研究公益广告的语言最终想干什么?想让学生们有铸炼自己作文题目的意识,尤其是高考的应试作文。正如生活中我们对大多数公益公告也只是扫一眼就匆匆而过一样,高考作文阅卷也是如此,很少会有阅卷老师把一篇作文翻来覆去研读,多数情况下也只是扫一眼就给分了。但是无论一个阅卷者有多么不负责任,但他一定会把作文题目仔细看清楚。而所谓“题好一半文”是有道理的,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既可以表情达意,又可以展示作者的写作功底。对高考作文题目而言,其实各种修辞手法都可以运用,但是综合考虑的话,还是对偶(对仗)效果最好,因为它一目了然,既利于表明观点,又可以展示文采。

接下来说一下这节课的基本流程。(之所以用“流程”而不用“过程”这个词,是因为狄聪玲老师点评说这节课推进得“行云流水”,毫无斧凿之痕迹,呵呵。)

一.展示现象。先给学生展示了自己日常生活中抓怕的一些公益公告,有爬山时拍的“峡谷风光无限好,出行安全最重要”,有逛街时拍的“小草微微笑,请从旁边绕”;有工地边拍的“宁绕百步远,不冒一步险”,有小区里拍的“家庭防火注意啥,煤气电源勤检查”。这些平时早就有积累,职业病嘛,走到哪,拍到哪;所以用的时候也是“信手拈来”,没有费太大气力。

二.分析好处。每展示一张公益广告的图片,就让学生们点评一下,觉得怎么样。感觉好,好在哪里;不好,差在何处。我不说,让学生自己说。从感性到理性,这里需要思维参与,这大概就是新课标所说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了罢。

三.归纳特点。最后我把多张广告放在一张PPT上集中展示,然后让学生们“提取公因式”,看一看这些广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们畅所欲言,当然,答案基本都在自己的预设之中。接下来自己用比较整齐的语言总结了四点:对偶修辞务必用,五言最佳七言行。押韵口耳易传诵,仄起平收对联成。

四.学以致用。给学生提供了两张写得不太好的公益广告,一个是草坪上的“手下留情,脚下留青”,一个是山上的“山高人为峰,脚下需当心”;让他们先指出其中的问题,然后再现场修改。第一个“手下留情,脚下留青”学生的点评非常到位。他们认为,第一,这是个草坪上的广告,一般情况下用“手”踩草坪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二,只有八个字,而“下”和“留”就用了两次,重复啰嗦,显得语言太过贫乏;第三,“情”和“青”虽不同音,但却同调,而且都是平声,读起来非常别扭。接下来的修改对学生来讲还是有点难度,没有特别让人满意的答案出现。不过我觉得这样也好,起码让学生明白:从听懂到掌握,从理论到实践,有一条长长的路要走。从这一点上讲,语文一点都不比数学简单。

五.应考迁移。上课的是高三学生,我安排他们上课的时候带上月考刚写过的作文,让他们现场修改自己考试中的作文题目。从实际情况出发,我适当降低了要求:在不改变愿意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作文题目改成对偶的形式即可,如果可以押韵最好,如果能仄起平收就完美。同时随便找了三个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原题目写在黑板上,本来设计的是让他们在黑板上修改,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但是从前面我对学情的把握来看,估计效果不会太好。于是就临时决定自己跳出来当众修改,光说不练假把式。三分钟时间,我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很快将三个题目全部改成了对偶样式,而且全部押韵,遗憾的是时间局限没有弄成仄起平收。然后叫学生们起来读自己修改前后的题目,这里有一个纵向对比,让学生自己和听课老师都看到了什么叫收获和成长。还是有几个让人耳朵一亮的很不错的修改;而我最后展示的自己的修改,也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平等中的首席”。

六.总结升华。我谈了以下几点意思:第一,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的外延,处处留心皆学问;第二,不仅要学会审视美,更要会创造美;第三,学好语文,高考拿高分,更要让语文为自己的生活增光添彩。

现在说一下效果。

基本达到了自己的预设目的。后来点评的时候有老师提出来说感觉前松后紧,感觉课好像没上完,留给学生现场练习的时间有点短。其实从教的角度来讲,我仅仅是想给学生们播下一颗种子,就没想着陪着他们发芽、生根,然后从小苗长成参天大树。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他们已经有了修改的意识,并初步尝到了甜头,或者说看到了别人从麻雀变成了凤凰,自己也有点“蠢蠢欲动”,这就行了。

还有老师说关于如何修改应该给学生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学科,不是给他一些具体的办法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怎么写对联,三言两语就可以把要求和办法讲给学生,但是他立马就会了吗?依然不会。这跟他们多年的语言积累、思维品质、文化修养、灵感智慧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恰恰就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课程“综合性”的特点。而且任何“名人指路”不如“自己去悟”,所以我才没有给太具体的修改办法,我给了是我的,不是他们自己悟出来的,意义就会小很多;我给了也许还会限制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因为,我是一个人,他们一群人。相信最后一部分展示自己作文题目的修改结果时,学生已经明白:最好的老师在身边,同伴互助,效果突出。

有老师建议最后展示老师自己的修改结果时,应该顺便把自己的修改原因给学生说一下。我觉得很好,下次如果时间允许,这一点可以考虑。应该把自己所有的修改过程完全暴露在黑板上,然后给学生一步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怎么样变成对偶的,押韵的那个字是如何找出来的,怎样再做局部调整直至完美的。就当解剖一个麻雀,相信学生们收获会更大,畏难感也会少一些。

这节课得到了张老师、狄老师和马老师的一致好评。

张老师认为我“眼里有学生,手里有方法”,“眼里有学生”不敢说,但“手里有方法”没虚美。我觉得这是自己一贯坚持并且要继续研究、突破的方向。一个语文老师,讲得再天花乱坠,整天想着“诗和远方”,却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高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觉得自私了点,也缺少了底气。

xx中学狄老师的评课很高大上,对照新课程标准条分缕析,令人佩服。她夸我胆子大,说我在外校借班上公开课的时候竟然敢“挤”学生,有几次都把学生“挤”到墙角了。当时我听着有点蒙,我虽然在教室里走动比较多,但是没有跟学生有过任何身体接触,更不用说“挤”学生了。后来问了一下任艳老师,才明白狄老师的“挤”是“挤兑”的意思。是说我多次在课堂上各种讽刺、无情打击学生,毫不客气地指出学生的种种错误;而最让人佩服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还能HoLD住场面,收放自如。我觉得这里面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上课的是xx中学最好的学生,他们的水平高,境界高,修养高,不跟我这个客人一般见识;第二,我是本色出演,不是矫揉造作,不虚伪,表扬是真表扬,批评是真批评,而多数人都喜欢和真实的人打交道;第三,我本身是一个有趣味的人(同学、学生评价,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自我标榜,呵呵),虽然没有预先埋伏很多包袱,但是课堂上有不少现挂,氛围很好,听课师生们都很享受,情绪高了,就会明白什么是玩笑,什么叫忠言逆耳利于行;第四,听课的老师很多,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表现欲,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那么多老师。所以虽然我一次次有意无意地“挤”学生,课堂依然很和谐,其乐融融。

xx中学的马老师和我接触较多,了解较深,评课时不吝溢美之词。她非常赞同我是“生活语文观”(不过她以为用“大语文观”表达更好),赞赏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我敢于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现场修改学生三个作文题目表示非常佩服,她都担心我挂在黑板上。这一点倒不是我有意卖弄,既是临时决定,也是有意为之。我总跟其他老师说一句话:你没有的,你没有办法给学生。换句更通俗更时髦的表达——你是怎样,学生便是怎样。她还说这节课切口小,功利性强。切口小有两个原因,因为我不是他们的老师,我想尽可能画一个句号而不是逗号;另外切口大了,师生们都难以驾驭,无法做到精致和唯美。功利性强,我把这句话当表扬听。我的教学理念一直就是“学以致用”,坚决不用一些看上去很美的“屠龙之技”忽悠学生的同时为自己谋取功名;而这里的“用”既包括解决物质问题,比如高考,也包括解决精神问题,比如审美。如果说我有一些“功利”的话,我首先也考虑的是学生的“功利”而不是自己的“功利”,是不是有点伟大啊?哈哈。

总而言之,这节课不管成功不成功,但是我自己和学生以及听课的老师,都感觉到过得嗨,也许这就够了,因为快乐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当然写完这篇反思,自己的快乐又增加了一点,因为,没有人逼迫,我选择,我喜欢。

文学是灯教学反思 篇5

参加焦作市优质课大赛决赛,我的参赛篇目是《走近文学大师》。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梳理探究”部分的一个专题。“梳理探究”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因为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深入,所以在本课的备课和上课过程中有一些困惑和不足,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点拨和指正。

1、课型设计的思考。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梳理探究”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有关知识做必要的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因此,本课在设计时就定位为语文活动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做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2、课堂活动设计。学生进入高中以来,根据课本上名著导读所推荐的名家名作以及老师推荐的书目,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和文学大师有了一些接触,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有意识地把“走近文学大师”与“名著导读”有机结合起来,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课前对学生接触过的名家名作进行调查筛选,确定了探究对象:苏轼(乐观旷达)、鲁迅(阿Q形象)、巴金(《随想录》)、曹禺(《雷雨》)、海明威(《老人与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高老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学生分组交流其中某一个作家或作品,探究内容包括:作品的语言艺术、思想内涵,大师的人格魅力等,交流的重点在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学生的阅读认知和体验虽然还很浅显和幼稚,但他们毕竟迈出了阅读与思考的第一步,通过这一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研读、鉴赏名著的意识。但在实际上课时,因为时间关系学生的展示只进行了一部分,给不少同学留下了遗憾。

3、课堂活力不足。在上课时采用小组内部交流,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在班上发言的形式,因此课堂上显得单调、沉闷,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课堂活力不足。

4、课堂上预设的痕迹明显,生成不足。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怎样走近文学大师,然后通过学生的课堂交流和发言总结出走近文学大师我们可以获取什么,课堂重心偏在后者,即学生交流个人的阅读过程和体验。学生的发言谈阅读感受的多,提出有效问题的少,课堂上缺少生成性的问题,这与我的引导和组织有很大关系。

总之,在课堂设计和实施中存在许多我已经意识到和尚未发现的问题,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相关文章

  •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8篇) 好老师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终生。教师每次上课时都少不了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教案应该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您是不是不太清楚教案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 我是小鼓手说课稿精选 写文案已经是工作和学习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范文是我们写作的榜样,正确使用范文,可以轻松方便的完成上司下达的任务,你了解过如何总结范文模版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我是小鼓手说课稿精选》,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
  • 《诚信是金》教学反思其二 我们每天都可能写不同类型的主题内容,很多时候会找一些范文来参考。范文的结构是我们参考学习的开端,成功的范文都是怎样写出来的?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诚信是金》教学反思其二”,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品德与社会是我们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
  •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反思范文 课件之家栏目推荐你阅读“植物教学反思”等专题内容。...
    时间:12-26 植物教学反思    
  •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反思模板 在学习时,我们会需要撰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一般我们写作之前都会看看相关的范文。在范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写出更精彩的文档怎样才能轻松写出范文?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植物是“活”的吗》教学反思模板,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
    时间:02-06 植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