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祖辈多精于科学技术。他的祖父叫祖昌,在刘宋朝廷里任“大匠卿”――负责朝廷管理营造设计的最高官员,是当时著名的建筑师。他的父亲祖朔之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

父亲手拿戒尺,逼儿背经书。祖冲之怕得直发愣。爷爷祖昌来了,替孙子擦干眼泪,领孙子去逛游,看世界,培养他成了科学家。

祖冲之小时候好奇心很强,但对枯燥无味的经书却不感兴趣。他的父亲对他管教很严,一心想叫儿子熟读经书,好走仕途之路。

祖冲之5岁时,父亲就开始教他背经书,每次都手拿木尺,严加监督,背不会就用木尺打。经书内容难懂,文字也不顺口,祖冲之每次背书都如临深履薄,可是越是紧张越背不好,经常丢三落四,直到9岁时,还没有发蒙。

祖朔之看到儿子背书时,总是哭丧着脸,不是撅着嘴巴,就是皱着眉头,学习效果不佳,气得拍桌子,瞪眼睛,甚至出手就是几巴掌。越压越怕,祖冲之一听说父亲要他背书,就吓得战战兢兢,显得呆头呆脑,有时甚至连一句也背不出来了,站在那里,两眼发愣。

一天,祖朔之正在大骂儿子时,祖昌从外边进来了。他一边替孙子擦眼泪,一边轻声地对儿子说:“不要牛不喝水强按头。我看不见得只有读经书,才能有出息。孩子要学的东西多着哩!”说着,就把祖冲之领出去了。

祖昌主张要适应孩子的特性,让孩子在实践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兴趣。一次,祖昌特意带孙子到乡村去走亲探友,好让孩子了解社会,观察社会。祖冲之到了一个新天地,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很快结识了许多好朋友。白天,他们一起割草,放牛;晚上一起游戏,玩得很开心。他尤其喜欢和小伙伴们坐在村边的场地上认天上的星星,看月亮的变化……爱生兴趣,兴增记忆和理解,祖冲之一下子变得聪明起来了,也活泼起来了。他向爷爷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如“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月亮为什么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半个?月亮会掉下来吗……”

祖昌看到孙子天真好奇的样子,听着他连珠炮式的发问,非常高兴。不过,他并不是每问必答,而是启发他去思考,引导他到书本中去寻求答案。从此以后,祖冲之对有关天文历法的书籍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如饥似渴地读呀读的,不知疲倦,也从不满足,读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爷爷,爷爷也弄不清的地方,就去请教当时的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祖父的指导下,研究天文学、数学、机械学等,兴趣越来越浓,学问增长之快也十分惊人。他在青年时代就以博学著名,并得到了宋孝武帝的重视。

祖冲之攀上了科学高峰,又教导他的儿子祖和孙子祖皓,都成了著名的科学家。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了小数点以后7位数字的科学家,这个成就比欧洲人早了1000年。在天文学方面,他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重新制定了一种新历法,史称《大明历》。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推磨、千里船等。

后来,在祖冲之的教育和指导下,他的儿子祖和孙子祖皓,都成为有名的科学家。祖不仅是祖冲之的得力助手,进而子承父业,并且“青出于蓝”,取得了不少新的科研成果。他曾修订《大明历》,并首先求出球体积的准确公式;曾在嵩山建立天文观测站,发现北极星与实际的北天极相差“一度有余”,打破了北极星与北天极居于一点的传统错误观念。他还著有一部《缀术》,汇集了自己在数学研究上的新成果,“时人称之精妙”。祖在父亲的精心教育培养下,终于成了一名精通数学和天文历法的学者。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