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优美而丰富的神话传说中,有不少是关于钓鱼的。这说明钓鱼与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说明钓鱼是文艺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题材。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它还能够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在《列子汤问篇》中讲到龙伯国巨人钓鳌的故事。在遥远的渤海之东,不知几万里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无底山谷,大地上所有河流和天上银河的水都汇注到那里。在这个大山谷的水面上有五座仙山,因为没有连底,所以仙山随着水浪一上一下,颠簸得一刻也不能停止。仙圣们很苦恼,于是告诉了上帝。上帝也怕仙山飘流到北极去,就命令海神禺疆派15只巨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分三组轮流值班,举头把仙山顶住,每班六万年,于是五座仙山就屹立不动了。这些巨鳌有时也不老实,虽然头顶仙山也会拍手跳舞。好景不长,尤伯国有一巨人,他的脚踩到大海里海水漫不到他的脚背,他没走几步就来到了五座仙山所在的地方。贪吃的巨鳌经不住香饵的引诱,被巨人一下子就钓起了六只。龙伯巨人把这六只巨鳌放在背上背回去了。他不仅把龟肉吃了,还把龟壳烧炙了用来占卜吉凶。于是有两座仙山飘流到北极去了,沉没在大海中,使得那些仙圣连忙逃难搬家。后人把这个神话概括为钓鳌二字,常用来比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如果说,这尤伯巨人钓的是巨大海龟,那么庄子在《庄子外物篇》中叙述任公子钓大鱼的场面和气魄也颇为壮观。任国公子做了一枚很大的钓钩,用很粗很长的黑绳作钓线,用牛作钓饵。他自己蹲在浙江会稽,把钓竿投到东海,每天垂钓,钓了一年还没有钓到鱼。后来一条大鱼来吞食了。大鱼牵动着钓绳拼命挣扎往水底猛钻,有时扬尾奋鳍,掀起白浪似山,海水震荡滔天,那种浩大声势,惊动鬼神,千里内外都感到可怕。在汉昭帝元凤二年(公元前79年),汉昭帝在淋池之南造起了一座非常华丽的桂台,在深秋季节终日在桂台下泛舟钓鱼。他用香金为钩,色白如霜的丝线为纶,以丹鲤为饵。有一次他钓到了一条白蚊,长三丈,好像一条大蛇,没有鳞甲。汉昭帝说:这不吉利。便命令掌管膳食的大官把它腌起来。一腌,肉色为紫,骨色为青,吃起来味道非常香美。汉昭帝把它分赐给所有大臣。汉昭帝自己也吃出味道来,便想再钓一条,然而,以后始终没有钓到。

从前越国大夫范蠡自从越王勾践消灭了吴国之后,感到勾践这个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便偷偷地带着西施离开越国,乘一叶扁舟来到了钓洲,在钓洲边钓起鱼来。范蠡钓了大一点的鱼,烧熟吃了;小一点的鱼,就放在池塘里养起来。后来范蠡把养鱼的经验总结出来,写了一卷《养鱼经》,二十四史中的《旧唐书》、《新唐书》均录有此书。传说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养鱼的著作。

钓鱼古时雅名垂纶,又称垂钓,源远流长,经历了人类文明时代进化的漫长岁月。我国堪称世界的垂钓古国和发源地。历代不少名人雅士酷爱钓鱼,那些隐君子和垂暮老人更是沉醉于逸谧闲静之中,引出不少典故。

在春秋时代的某一天清晨,孔子想去钓鱼。他在几个弟子的陪同下,庄重稳健地向河边走去。河边上,一些普通平民正在隔岸拉起绳索,并在长长的绳索上系了一排鱼钩,然后放入河水中。鱼钩横断了河水,经过此处的鱼极易上钩。看到这个场面,孔子的一个弟子说道:老师,这种方法很可取,我们不妨也这样试试。孔子轻蔑地看了这个弟子一眼,没有说话。像往常一样,他依旧拿起鱼竿,又坐到河边垂钓,以其行动否定了弟子的意见。

垂钓,在古代被视为一种清高脱俗的行为,孔子自然取之。而拦河网鱼,其目的是在于更多地获取鱼,孔子自然将其视为一种贪婪流俗、投机取巧的行为,与仁的思想背道而驰。同时,孔子作为一个有弟子3000的先生,自然还要重礼制,讲风度,分等级,不可能与普通平民百姓等同行为。

相传东晋大臣陶侃,少孤贫,曾在鄱阳湖畔投钩垂钓,累年不移,湖畔巨石磨有其膝痕。一日,陶侃仍至此垂钓,旷日不得一鱼,后忽钓起一金梭,化龙而去。故事载旧《都昌县志》,陶侯钓鱼处称为陶侯钓矶,列为八景之一。后世文人墨客至此游览,赋诗抒怀,凭吊这位为政缜密、勤于职守、爱惜光阴的太尉。未把英雄入网罗,丝竿三尺卧烟波。自从受荐庐江后,夜夜神龙护钓梭,清谈坐砥笑沉浮,一线竿头钓八州,任是壁间梭化去,矶头且把五湖筹,这些诗句都是歌颂陶侃都督荆、交、江等八州军事和作为。

钓鱼的人都深知钓鱼的乐趣。说来有趣,唐朝大诗人杜甫喜爱钓鱼,也可以说是一位钓鱼迷。

公元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到了成都,隐居在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过起了田园生活。他钓鱼的兴致来了,在《江村》诗里写道: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公元761年,成都桃花水涨,杜甫钓鱼的兴致更高: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他在这里修了亭子,扶栏垂钓,又做了个木筏代替钓舟:新添水槛供垂钓,胡著浮槎潜入舟。

杜甫住在成都草堂钓兴不衰。他的好友严武深知老杜钓鱼之癖,写了一首意味深长的《寄题杜二锦江野亭》诗: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冠。劝杜甫收起钓竿,还是以出仕作官为好。老杜婉言谢绝了,在酬答诗中重申: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杜甫不爱作官爱钓鱼,这在唐代诗人中确属罕见。杜甫说他居住在浣花溪草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看中那里好钓鱼:惟有会心侣,数能同钓鱼。

解缙少年时就文才出众,赋诗联句,出口成章,被人们誉为怪才神童。同时他还喜爱垂钓,且有较高的钓技,又被人们戏称为小老钓翁。洪武年间开科,他得中进士后,授官中书庶吉士,成了朝中伴君左右的近臣。

那一年中秋节之夜,朱元璋和正宫马娘娘等在御花园翠云亭饮酒赏月,叫解缙伴随在旁赋诗助兴。饮酒间,朱元璋眼望御花园的池塘,忽然间想到以钓鱼取乐、便提出要解缙次日早朝过后与他同池垂钓,而且还要比试谁钓得鱼多。解缙口称遵旨,心里却不安地直打着鼓点。解缙深感伴君如伴虎,于是赏月回来之后,当夜就打好主意:明日和朱元漳同池垂钓,要时时警惕,处处留神,见机行事,以防不测。

次日早朝过后,朱元璋在两个太监的护侍下,和解缙来到御花园的池塘边。解缙等朱元璋选定了钓位后,才在离朱元漳约两丈远的地方选了自己的钓位。太监把鱼竿分别递给朱元璋和解缙之手,又把鱼饵和盛鱼的小桶分别放在二人的身旁。

开始抛竿垂钓了。解缙宁愿自己钓不着鱼,也希望朱元璋能钓到鱼。这样,既可博得朱元璋龙心大悦,也使自己免遭迁怒。为此,他采取甩竿时猛用竿头击水的办法,以便把鱼儿惊走,达到钓不着的目的。然而,鬼使神差鱼反而首先上了他的钓钩。他有意不及时提竿拎鱼,给鱼留下挣扎脱逃的机会。谁知鱼却吃了个死钩,欲吐不能,欲逃不脱,只好拼力向池的中心冲去。解缙若脱手放竿,竿就有被拖走之势,无奈,只好将鱼拎了出来。摘钩后,他干脆甩空钩不上饵,想叫鱼无食可吃,不会再来上钩了。

朱元璋见解缙抛钩时用竿头猛击水面,以为这是让鱼上钩的门道,也就依葫芦画瓢地模仿。岂不知适得其反。解缙欲想示教却不敢进言。恰在此时,他的空钩又鬼使神差地有鱼上钩了,而且又是吃了死钩。他实在无奈,只好又将鱼拎了出来。

解缙连钓了两条鱼,心里更加恐慌。他不能再让鱼上钩了。朱元璋心里大为嫉妒,由嫉妒而窝火,由窝火而气愤,骂到:娘的,这鱼真狡猾!娘的,这鱼也欺朕!一边骂着一边更加不断地用竿头猛击水面。

解缙再次想进言示教,又怕落个轻君或诓君的罪名。正当他进退两难,心急如焚时,竿前的浮漂猛的一下又被拖入水中。他握竿不动,但最终还是无奈地将鱼拎上了岸。皇上温怒之极,问道:爱卿用何妙法使鱼连连上钩?鱼不上朕的钩是何道理。解缙听罢不禁冒了一身冷汗。但他不愧是个快才,略一沉吟,便急中生智地答道:启禀皇上,别看鱼儿小,可它们都是懂得礼节的呢!于是随口吟诗一首:数尺丝纶落水中,银钩一抛荡无踪;金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于是皇上方转怒为喜,笑逐颜开。解缙也凭自己的快才,方摆脱了险境,转危为安。

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钓鱼的故事流传至今,由此也产生了许许多多钓鱼台。著名的钓鱼台以景闻名于世,以名人之名流芳千古,中国古钓鱼台遗迹很多,最著名的有十处。

第一处是姜太公钓鱼处,在河北省南皮县城西5公里。

第二处是庄子钓鱼台,在山东省鄄城县,建有庄子祠。

第三处是西汉淮阴侯韩信垂钓处,在江苏省淮阴县城西。

第四处相传是东越王余善钓得白龙的地方,在福建省闽侯县南4.5公里,名曰钓龙台。

第五处是东汉严子陵垂钓处,在浙江省桐庐县富春山。钓鱼台有东、西二台,其中西台即南宋谢翱哭文天祥处。

第六处据传是孙权饮酒观鱼的地方,史称钓台移柳,在湖北省武昌西北江滨。

第七处是南朝梁昭明太子钓台,在安徽省贵池县西北的玉镜潭。

第八处是南北朝时,梁人任昉钓鱼处,在江苏省宜兴县。

第九处是唐代高士张志和垂钓处,在湖北省大冶县东道士濮。

第十处是金代权贵王郁垂钓处,在北京市阜城门外三里河。现为国宾馆。

上一篇: 正字计数
下一篇: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