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副主任从人大退休前曾经兼着市书协和诗词协会的名誉会长。古往今来舞文弄墨一直被看作是高雅之为而舞弄文墨最具风骚的门类又莫过于书法和诗词。一贯好附庸风雅的他难免对这两块领域格外的关注。身居要职又对书法诗词情有独钟这让一些懂得投机又热衷怕马溜须的下属和圈子里的某些人看到了可乘之机。几番运筹和策划德高望重权位显赫的他就成了当地这两个高雅门类的名誉掌门。而他乐得在此中忙活以彰显他不是一般的国家干部而是个有修养有境界的儒雅市领导。至于他的艺术修为方家是都懂得的。

    书法上他起先也就是一般地写写没有师承更无功力和法度可谈。后来在书法界熏陶久了算是有些入门。名人书法大都是麻绳拎豆腐提不得的。它们的存在就在于其特殊的社会价值。有人需要捧场光耀门庭彰显背景有人被权势搞混了头脑。禁不住捧场不知天高地厚地到处留字浪得虚名。

既是书协名誉主席作品就难免在当地的书展上有一席之地。另外企事业单位请他题词下属亲友向他求字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自己虽没拜过师下过苦功可他写的东西总是好评如潮赞誉有加。每次书展他的作品都被陈列在最突出最显耀的位置居高临下俯视“芸芸众生。”起初他尚有自知自明懂得矜持和自重。后来就被抬轿子的人架得有些晕乎了。再后来竟然发展到不知天高地厚和东西南北了。他觉得自己还是很厉害的无师自通不是一般人所难企及的。按一些人的说法自己的书法造诣几乎可与一些名家比肩了这说明自己不是一般的有才。

曾有位晚报记者向他讨教过成功的秘诀他的回答是书法这东西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博大精深高不可及攀可对那些天资聪慧和悟性极高的人来说它其实也算不了什么。言外之意是在标榜自己非同一般绝非凡夫俗子所能比。吴副主任就这样混迹在当地书法界多年内行的人都知道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再说诗词这块最初他也就是写些打油诗对格律根本不懂。但有秘书帮他润色至于原作是个啥样外人是不知道的。有时秘书干脆拿出自己的一些东西署上领导的大名送到刊物上去发表。时间长了他的作品竟有了些许积累。这为他名正言顺成为市诗词协会正式会员提供了资本再后来自然而然地就被聘为了名誉会长和顾问。

    前几年他退了休没想到在书协和诗词协会换届后上层没了他的事顾问不问了名誉也不名了。甚至连出席一些活动也不被邀请了。刚开始他还有些气不过后来一想自己那么重要的权位都交出去了何必再贪恋这些虚职以后跟着玩玩就算不错了书协和刊物总不至于连他参展和发表作品的面子都不给吧

    年初市里举办迎春书画展他精心写了两幅送了过去心想即使不能全上至少也能被选中一幅吧。可开展时他瞅酸了眼累断了腿遛遍了整个展厅也没找到自己的“大作”。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会吧怎么能这样。老子才退下来几天他们就翻脸不认人了这事态也未免太过炎凉了。想不通真是想不通一气之下就找到了组委会秘书长小张那里他气愤地说“你们咋搞的我虽然不是书协的名誉会长了可我还是书协会员吧我的两幅作品怎么一幅都没给入围”

    小张赶忙说“老领导你千万别生气这次书画展和往届不同为了防止作弊组委会专门请来外地几位书画名家做评委书界泰斗欧阳老先生把关入围的作品都是经过好几轮筛选又从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我实在没法插手。还望您老多多谅解。”人家态度是诚恳的理由是成立的自己还能说啥。这次书展给他头上泼了一瓢凉水曾有的自信也就此打了折扣。

    书展受挫他又想在诗词上找补一下自尊就写了一首七律.登泰山有感和一首如梦令.咏柳投到了本市《古城诗词》编辑部。结果是石沉大海渺无音信。他心里不服过去他在位的时候此刊每期都有自己的“大作”发表或诗或词。另外还有人专门撰稿为他写过不少诗评。难道当时所发表的东西都是面子制造而诗评也是信口雌黄

    他为了一探究竟就找到刊物编委老李那儿。老李说“老领导实话告诉你新来的总编是个内行。而且工作严谨对于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深恶痛绝。即便是这样我还是把您的那首诗诗打成了小样可到了总编那儿没能通过。看起来今后不够分量的东西再想发表是门都没有喽”

    理由冠名堂皇无可挑剔。但话里有话明显是在说他的东西不够分量。他有心为自己正名可又缺少底气。老李见他变了脸色就圆滑地说“老领导您也别太在意这次不行咱下次就凭您的实力还怕搞不出像样的东西来吗”这番话让他有口难言只有装着若无其事样子说“也是也是”

    协会和期刊的行为太让人失望了不知民间反应若何于是他开着老年代步车到请他题过门头的单位和商家那里去寻觅曾经的墨迹结果他发现许多地方都改弦易辙换上了他人的墨宝。他又去了几家酒楼和饭庄以往装裱一新的匾额也都被相继换掉。甚至有一家酒楼还将装有他书写的苏东坡的《临江仙.夜归临皋》的镜框被人随意地弃置在堆放杂物的墙角处被冷落地惨不忍睹。

    回家后他越想越生气现在的人都咋的了怎么会这么现实呢自己当权的时候想做什么事情不要问事下面全给你安排好了。就连自己没考虑到的也有人替你想着。那时来巴结你的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而今却是堂前冷清门可罗雀。谁也不再需要你谁也不再拿你当回事了。无怪乎人们常说“人去茶凉树倒猢狲散。”

查看更多中国民间成语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 中国民间成语故事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339131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