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

谈到法国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的画像,人们都会被其独特、令人感到神秘而又沉醉的微笑深深吸引。这个微笑似乎在巧妙地捉弄着人们的理智,又仿佛给人们留下了难解的悬疑:她在向谁微笑?她为什么会发出如此令人陶醉的微笑?在她的微笑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呢?

在弗洛伊德看来,蒙娜丽莎的出现,再现了达?芬奇对生母的痛切记忆。也就是说,作为私生子的达?芬奇向生母倾诉了自己的身世。而这场倾诉让这位私生子疯狂地迷恋上了画中的模特,并在画中的肖像上涂满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激情和秘密。而弗洛伊德发现了其中隐藏的秘密,并借用“恋母情结”为画中女主人的微笑做了阐述。弗洛伊德认为,这幅惊世之作表达出了画家对母爱的渴望。蒙娜丽莎之所以能成为被世人大力赞扬的女性,主要是因为她具有伟大母亲的最高形象--慈爱、温暖。

早在1910年,弗洛伊德就撰写出一部名为《列奥纳多?达?芬奇--一个对童年的记忆》的精神分析学书籍。可以说,这本著作的问世为研究人物的精神学提供了依据。20世纪初期,西方史学理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这个历史时期,以研究历史人物的恋母情结--也就是幼儿在3岁左右将双亲中的异性作为自己的性爱对象,将同性视为情敌的情结--的学派便产生了,其中以弗洛伊德对历史人物进行的精神分析和探索最为突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本能的性是充分了解历史人物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这些历史人物释放出的具有开拓性的行为或许和幼年早期的性有关。而艺术家的惊世创作可以看成是性欲的一种宣泄方式--艺术与科学活动是性欲升华的重要方式。

其实,在《列奥纳多?达?芬奇--一个对童年的记忆》没有问世之前,围绕着达?芬奇身世和文艺复兴创作等众多问题,人们便给出了多种不同的猜测和解释。虽然达?芬奇在绘画界中的名声极高,但很少会有人相信他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并不满意。他作为著名的艺术大师,却又转身去研究飞鸟,并且还设计出很多令人称奇的机械。在他娴熟的笔下,无数动人、温婉的女性跃然于纸上,可他却孑然一身,甚至没有人听说过发生在他身边的风流韵事。面对如此相互矛盾的现象,很多人一直倍感困惑,而弗洛伊德在早期的研究中同样也十分困惑,但他通过对达?芬奇幼儿时期的经历进行研究,为以上的悖论打开了“天窗”。

弗洛伊德清楚地记得达?芬奇的日记本中出现的这样一句话:“我躺在摇篮里的时候,正想闭上眼睛睡觉,突然,一只秃鹫快速地朝我飞了过来,此时的我又惊又怕,只感觉到天旋地转。没想到,秃鹫用它黑色的尾巴打开我的嘴巴,而且它还用尾巴触碰我的嘴唇。那一刻,我的嘴唇感觉到有些发痒。”他以这段文字为切入点,分析了其中记述的情景,认为秃鹫的尾巴象征母亲的哺乳以及亲吻,而这些动作可以刺激幼儿的嘴唇,使其具有了性的意识。总之,这能极大地刺激幼儿对母亲的依赖。

或许很多人会不解地问道:“秃鹫为什么象征母亲呢?”其实在神话故事里,秃鹫没有雄性只有雌性,它们由风而孕,进而繁衍后代。这样的神话后来被天主教用来解释圣母的受孕过程等,而由于达?芬奇对天主教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将自己比作秃鹫之子。其实,在达?芬奇5岁之前他的父亲就早早过世了,只留下母亲对他的爱,而此时,他对性的探索就变得更加强烈。对此,弗洛伊德指出,当达?芬奇对母亲的爱受到外界压抑或影响后,在他的潜意识里对母亲就更加认同,以至于在选择自己爱的对象时会以母亲作为参照对象。

很明显,弗洛伊德将达?芬奇在科学的探索以及对艺术追求之间存在的矛盾,通过追溯他幼儿时期的经历,探索并分析出他幼儿时期的性欲、自恋,以及压抑的潜在愿望,加之达?芬奇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由此弗洛伊德认为达?芬奇身上存在恋母情结。

在《列奥纳多?达?芬奇--一个对童年的记忆》一书出版之后,科学界的很多学者对达?芬奇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现。其中,第一个发现是达?芬奇在日记本中描述的并不是秃鹫,而是鸢。而弗洛伊德所引用的证据只是秃鹫和母亲在字形上相近而已;第二个发现是达?芬奇出生在父亲家里,并不是此前所说的出生在母亲家里。换句话说,达?芬奇的幼儿时期是在父亲家中度过的,而不是在母亲家中度过的。弗洛伊德在这两点错误基础之上作出的推断似乎不能令人信服。

其实,在以上这部传记中,弗洛伊德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背景,只是片面地将人物在性方面的活动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还将人物的活动特点推测到其幼儿遭遇到的经历。此外,弗洛伊德在著作中也意识到精神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他曾经说过:“虽然对历史资料掌握非常全面,并对人物的心理机制也有一定的把握,但精神分析研究也不可能清楚地解释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而不是成为那样的人。”正如弗洛伊德强调的那样,他想以对人物心理机制的研究作为依据和参考对象,从人物的反应中去研究人物的本性,并发现他的心理动机。即便如此,这部书的出版也标志着心理史学的诞生。

弗洛伊德把精神分析理论用于对人物的研究中实属一次大胆的尝试,它预示着历史学和心理学可以有效结合,也标志着新的历史学派已经形成。弗洛伊德将人物人格特质的形成,追溯到个体幼儿的经历当中,这种对人物连续性发展的认知策略,给一些传统心理学专家带来了一定的启发。与此同时,弗洛伊德对人物在理性层面下的无意识形态的揭示,也为人物的思想研究开辟出了新的方法。在这之后,一些人开始按照弗洛伊德的方法接受精神分析方面的训练,不仅能严格遵循史学的规范,还能准确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至此,心理史学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