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幸而生在大清王朝,不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想吃上国粮,该怎么办呢?

通常你有两种办法:一是传统的读书科举,正如宋真宗励学诗所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由千钟粟。然后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你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吃国粮了。这个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再多啰嗦了。

第二种办法就不那么正大光明了,你可以去想办法做邦役或者叫白役去蹭吃国粮,相当于今天的临时工。

宋代以前,国家所需的人力劳动基本上用徭役的办法来解决。徭役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兵役两年,二是劳役,每年一个月。北宋王安石实行募役法,即人们缴纳免役钱或者助役钱给州县,州县雇人跑腿打杂的办法。比如我任潍县令,下车伊始可以雇钱粮师爷、刑名师爷各一名,前者管财政后者管司法。衙役们分为皂班、快班、民壮和捕班,共计不得超过八十人,这是编制内的配置。但是实际人数往往远远超过定额,这些超出定额的衙役们就叫做邦役或白役。

那么清朝的衙役中有多少邦役呢?据历史记载,一个正式的名额下,一般挂靠三四名帮役。清初的侯方域说,一些州县仅白役就有上千人。曾在四川巴县当过官的刘衡说,他上任一年后,役等无所食,退散六千七百八十人,存者寥寥数百人耳。嘉庆22年,监察御史程伯銮奏川省积弊说各州县粮快(即收税和抓捕犯人的)两班多至千人。道光时,御史王玮庆奏请裁革州县白役,指出山东州县差役,大多至一千多名。光绪初御史李郁华奏称,新华县遇有命案,仅仅参与办案的无名白役不下一二千。按照周保民在《清代地方吏役研究》中的估计,清朝全国地方吏役人数当在两百万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白役,是大清朝正规军的2.5倍。

但经济上看,其薪酬待遇是非常低的,正式只有一种叫做工食银的报酬,一年的平均水平仅仅是6两银子,其购买力相当于今天一两千元人民币。而不在编制的白役没有正式报酬。从社会地位来讲,衙役们是贱民,其本人和后代都不许参加科举考试,不许当官。但即使是这样,不但有很多人宁可去做白役,而且一些家道不错的人家,也要做挂名衙役。所谓挂名衙役,就是在政府挂个名,实际上并不去亲自上班,他们每年需要缴纳2-4两的银子,才能保住这个挂名。

没有什么正式经济收入,政治上又被贬为贱民,他们为什么要挤入衙役队伍哪怕当个临时工?事实上,收入低,地位低,那是名义上的,实际情形并不完全如此。必须明白的是,衙役这种活计,是为官府打工,官府这张虎皮含金量很高,只要善于使用,都可以随时变现。既然报酬那么低,那就允许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无论催粮收款,还是办理刑事案件,都是敲诈勒索的绝佳机会。而有些敲诈勒索的项目,年深日久,居然成为惯例甚至制度,如种种陋规收入。做一个衙役,能够通过敲诈勒索得到不少好处,平时也可以骗吃骗喝,远比在乡下种庄稼划算;而心黑能干的还积累了大量财富。又由于他们是在官之人,狐假虎威,虽然是贱民,但在乡里却往往被乡亲尊敬,被称呼为老爷。对于一些家道不错的地主来说,有这样一个在官的身份也可以保护家庭地位和财富,免得被他人尤其被官府侵吞。这种国粮也不是你想吃就吃得着的,大多需要官府里有人提携你,或者直接用钱买才行。

这是两种通常的方法,非常的方式就看你有没有那个运气了。1793年夏,英国王派马戛尔尼率团前来通使,乾隆皇帝龙颜大悦,进行一场不计成本的高规格接待。使团船队到达大沽口,乾隆帝的命官携带大量礼物在此迎候。使团副使斯当东认真地记下了礼品的数量:牛二十头,羊一百二十头,猪一百二十头,鸡一百只,鸭一百只,一百六十袋面粉,十四箱面包,一百六十包大米,十箱红米,十箱白米,十箱小米,十箱茶叶,二十二大篓桃脯,二十二大篓蜜饯,二十二箱李子和苹果,二十二大篓蔬菜,四十篮黄瓜,一千个南瓜,四十大包莴苣,四十大包豌豆,一千个西瓜,三千个甜瓜还有许多瓶酒,十箱蜡烛,三大篓瓷器。由于数量太多,船上无法容纳,只能收下一部分,将其余的璧谢。以后不须提出请求,大批免费供应的物资源源不断送去。

马戛尔尼们吃不了就丢到大海里去,鸡鸭猪牛羊连折腾带饿死了很多,马戛尔尼们就把尸体丢进大海里去。他们看到衣衫褴褛的百姓们争先恐后纷纷跳进大海里去捞取这些败坏的食物、争抢鸡鸭猪牛羊的尸体以充饥。

这也算是清朝康乾盛世下的小老百姓们争取吃国粮的一种方式吧,想起来真让人五味杂陈。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