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作为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虽然没有九个儿子,但他的八个儿子却也是各有千秋。

太子刘盈仁厚,刘恒成熟稳重,刘恢深情款款,刘长力能扛鼎......

在八个儿子中,刘邦最喜欢的就是三儿子刘如意了。

刘邦曾多次对大臣们说:我这些儿子当中,只有如意最像我!

刘邦对刘如意宠爱非凡,他甚至多次明确地表示,自己想要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这个刘如意之所以能得到刘邦的偏爱,大部分原因都来自他的生母。

刘如意的生母来头不小,她是刘邦最为宠爱的妃子,史称戚夫人,是吕后这一生最恨的女人,没有之一。

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对戚夫人这个人感到陌生,她在历史上极为出名。

戚夫人年轻貌美,又会唱歌又会跳舞,最为关键的是她还温柔如水,撒娇耍媚信手拈来。刘邦被她迷得团团转。

吕后嫉妒戚夫人夺走了丈夫的心,而野心勃勃的戚夫人则羡慕吕后母子在宫中的地位。

当时,吕后年老色衰,已经失去了刘邦的宠爱,可不论如何,她还是大汉的皇后,她的儿子刘盈亦是嫡长子,被立为太子是再名正言顺的了。

戚夫人仗着刘邦对她的宠爱,企图说服刘邦废了刘盈的太子之位,把自己的儿子刘如意立为太子。她知道女人的眼泪是最大的武器,就日夜啼哭,令刘邦心疼不已。

刘邦心软答应了她,只先将刘如意封为赵王。刘如意受封赵王后,有几次差点取代刘盈的地位。幸好大臣们力争,再加上留侯张良的计谋,刘盈才得以保住太子之位。

后来,刘邦去世,刘盈登基,是为汉惠帝。刘盈继位后,吕后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大权在握的吕后回想起当初所受的苦,把一切的旧账都算在戚夫人头上,她命人将戚夫人关在宫中永巷里,剃光头发,穿上囚服,做舂米的苦活。

另一边,她也没忘记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派使者召刘如意进京,打算除掉刘如意。

幸好刘邦生前早有准备,他害怕吕后在他死后谋害刘如意,便以周昌为赵国丞相护卫。

吕后的使者三次往返,赵国丞相、建平侯周昌都找了理由拒绝进京。吕后只能先召周昌单独进京,再召刘如意。

刘如意惧怕吕后,不敢不进京,但他还未到京城,他的哥哥汉惠帝刘盈就亲自到霸上来迎接他了。

原来,刘盈知道吕后想除掉刘如意,为了保护刘如意,他才亲自走这一趟,与刘如意一起入宫,自己带着他一同吃饭睡觉。就算吕后想杀掉刘如意,也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可是,有一天刘盈凌晨早起外出射猎,刘如意年纪小,不想早起,就待在刘盈的寝宫。吕后得此良机,立刻派人拿着毒酒让刘如意喝。等刘盈回宫,刘如意已经死了。刘如意死后,吕后又将戚夫人制成了人彘。

戚夫人死后被封为桂花花神,而传说刘如意其实是文昌帝君的投胎转世。文昌帝君乃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刘如意自幼聪慧不凡,所以刘邦极其喜爱,才给他取了如意这个名字。

刘如意年少就被毒杀,生母更是被残忍地做成了人彘,母子俩的下场都极为凄惨。


随着时代的发展,倡导各学科全面发展,古文的学习也渐渐淡化。但每年除夕,新春之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这个习俗不曾改变。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华语言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也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在古代,对联更是才子士人研究探讨学习的表现。一人出上联,一人接下联,字句相对成一方佳话。而文思卓绝之辈,更是能出千古绝对,引古今学子相对。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留下的绝对不少。有一绝对还与一位皇帝有关,这位皇帝便是创造康乾盛世的其中一位皇帝乾隆帝。

据说有一次乾隆帝下江南临考,差不多就相当于巡查考试嘛。当然也有可能游历江南,顺便检查考试。

总之乾隆到的时候,刚好有两位举子不分高下,考官分不清一二。乾隆帝听了,当即来了兴致,亲自出了一个考题考校两位举子。

这出的考题,正是流传千古的绝对烟锁池塘柳。

这对子一出,一名考生听后调头就走,不带一丝迟疑。另一名举子思考再三,最终也告退离去。

虽然两位举子谁都没有答出来,但乾隆帝还挺高兴,随后不久就钦点两人中的一位为第一名。

说到这儿可能很多朋友想的乾隆钦点的第一名,应当是那第二位举子。但是恰恰相反,乾隆点的第一名却是那位想都未想就转头离开的举子。

不仅咱们疑惑,就连当时随行的官员也十分疑惑。因此求问乾隆,乾隆笑着说:我此联乃是绝对,那转头离去的举子,一眼就看出其中奥妙,也是一位高才。钦点他为第一名,名副其实。官员听了这一解释,纷纷赞扬。

乾隆出对考举子的故事流传很广,但这还真就只是个故事。其实烟锁池塘柳最早的出处为陈子升的《中洲草堂遗集》,除了烟锁池塘柳之外还有三个对句,合起来为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

陈子升是明末文人,曾为永历朝兵科给事中,领兵抗清。明朝覆灭之后,仍以明朝遗臣自居,隐居山林拒不仕清。

陈子升去世于公元1692年,而乾隆帝生于1711年。也就是说早在乾隆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了烟锁池塘柳的绝对。

有人会问这短短五字上联,如何成千古绝对?可别看它短小,但它精悍。五字偏旁刚好嵌金、木、水、火、土五行,表达的意境也十分美好。

幽静的池塘水波盈盈,周围柳树环绕,水汽形成淡淡的烟雾将整个池塘笼罩。若是提笔而画,也是一副妙图。

如此上联,还真少有人能对的出来。当然当时无人能对,后世却也出了不少下联。诸如:银栖灵海坨、灯钥港塔橙、烛镌河坝松等等。其中一句炮镇海城楼,被后世公认为最佳下联。五行对五行,武风对雅景。

如此绝对,有兴趣或者自认才智高绝之辈,皆可以对来试试!

自古以来有许多描写爱情的诗词,但最为脍炙人口的,却莫过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却不知它出自何人之口,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所作的。

其实,写出这句话的人,名叫元好问,金朝末年人士,写下这千古绝句时年仅十六岁,他之所以有此痛彻心扉的感悟,是因为他上京赶考途中遇见的一件事。

金章宗泰和五年,十六岁的元好问赶赴并州参加科举考试,走到半路的时候,他碰到一位捕雁的猎人。

二人很有缘分,正好同行了一段路,这个猎人就找元好问搭讪聊天,他对元好问说:今日我运气太好,一上山就捕杀了一只大雁,另一只大雁逃脱了,我没射中。

元好问见猎人手中提着两只大雁,便指着它们说:这不是有两只吗?

猎人说:我真的只射中一只,另一只是自杀的。我将那只大雁射下来以后,那只逃脱的大雁在天空盘旋,悲鸣不止,紧接着我就看见它投地而死了。

元好问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结局,他听了非常震撼和感动,就从猎人手里买回了两只大雁,把它们葬在了汾河边上,并立碑刻下雁丘二字,提笔写了《雁丘》辞一阕,其后又加以修改,成了一首传世之作《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十六岁就能写下如此绝句的元好问,自幼聪慧,相传他七岁便已经能写诗了,在当地素有神童之誉。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元好问是文坛上最活跃的人。

只不过,元好问虽有才,但他的科举仕途却极其不顺。他从十六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但十六未中。十九岁又考了一回,却依然榜上无名。二十三岁,元好问再次去考,仍未考中。

后来,元好问在三十二岁时终于高中进士,但他却被诬为元氏党人,气愤至极的他便没有入朝为官。三年之后他重新考科举,才在朝廷任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十年后,金朝灭亡,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时才重回故乡,从此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终年六十八岁。

国亡后,元好问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留下诸多旷世之作。


查看更多美丽的神话故事简介相关内容,请点击: 美丽的神话故事简介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411229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