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如果不介意名声,不害怕反抗的话,简直可以为所欲为。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掌握了这么大的权利,一些君主仍然不满足。

人生百年,最终也将归为一抔黄土。他们不甘愿就这样眼睛一闭,财富、权利、地位转头成空,于是开始追求长生。

追求长生的皇帝中,最出名的便是秦始皇,此后唐宋明都有不少。而在清朝,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雍正帝了。

雍正帝喜爱佛学,同样也对道教观感不错,特别是道教中的丹药一途。雍正帝还专门写了一首关于炼丹的诗,诗名就叫《烧丹》: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雍正帝对丹药的迷恋,许多电视剧中都有表现。就拿前几年特别火的宫斗剧《甄嬛传》来说,里面的雍正帝就是被甄嬛与叶澜依联手用丹药毒死的。

关于雍正帝为何痴迷丹药,有许多种说法。有说他纯粹就是认为丹药对养生有益的,也有说雍正帝如此做是有着政治意义的。

这种说法就与九龙夺嫡有关了,康熙末年夺嫡之争愈演愈烈,让康熙帝心力交瘁。康熙帝不愿意承认自己老了,因此对于年长而开始握紧手中权力的皇子尤为忌惮与不喜。

雍正帝表示自己对炼丹的兴趣,其实就是向康熙表个态,说明自己并没有多大的野心,追求逍遥。不管哪种说法是真,总之雍正帝继位之后,也没有放弃对炼丹的喜爱。

雍正帝是一国之君,自然不可能自己钻研丹药,有的是专门人士为他服务。在雍正帝接触过的道士中,最宠信的便是娄近垣。

娄近垣是正一派的道士,雍正五年跟随正一派第55代天师张锡麟入京祈雨,第一次接触雍正帝。

雍正九年,雍正帝患病,娄近垣又因为医治雍正帝有成效,而受到雍正帝褒奖信任。这一次医治有功,使得娄近垣一下子越过围绕在雍正帝身边的其他道士,成为雍正帝对重用和信任之人。

娄近垣能获得雍正帝宠信,自然不光光是这一件事。更重要的是,娄近垣对雍正帝脾气。或者说娄近垣善于迎合上意更为贴切。

雍正帝虽然痴迷炼丹,认为丹药能补充人的精力,但对道教的养气之说却十分不信服。而娄近垣依附雍正帝,也批评养气,说炼气养真,皆妖妄之人借以谋生之术。

这么一个处处对自己脾气,又治好了自己病的道士,雍正帝自然宠信。雍正帝赞誉娄近垣道法精通,行止端方,居心坦白,能得其祖师真人之正传,而有济人利物之益,随后赐大光明殿给他,让他开派传道,又赐封妙正真人。

雍正帝十分关心娄近垣开派之事,还特地嘱咐娄近垣,若是觉得道观里人少,可以告诉他,他下旨去南方选些有真才实学之辈。

这就是雍正帝最宠信的道士,也许很多人没听过他的名字,但能受雍正帝如此宠信,也是很厉害的了。


中国古代皇帝高居庙堂,虽然说是一国之主,对百姓拥有生杀大权。但实际上国土那么广,皇帝又不会分身术,便也有很多地方顾及不到。一些官员在任地说一不二,这不就有了土皇帝的说法吗。

皇帝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万事皆知,但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怎么也得想想办法。就这样出现了监督的官员,特务机构等。

中国古代特务政治最严重的时期非明朝莫属,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四大特务机构,一个比一个权利更大,一个比一个危害更大。这四个机构,没有哪个不是鲜血染地,累累白骨的。

明之后的清,大家好像没听过有特务机构。实际上清朝是有特务机构的,只是存在时间短,并不为人所熟知罢了。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便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而实际上为加强中央集权,雍正帝可不止成立了这一个机构。

雍正帝还设立了一个特务机构,名叫粘杆处。粘杆处最早其实作用正如它名一样直白,就纯粹为了粘蝉捉蜻蜒的。

雍正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出宫居住,分到的府邸植物茂盛,树木高大且枝叶繁茂。虽然夏日好乘凉,但也有另一个缺点,那就是总有许多蝉藏在枝叶中。

白日黑夜,叫声不断,实在扰人清静,惹人心烦。胤禛不堪其扰,就命家丁拿着粘杆为其捕捉蝉虫。

后来太子胤礽两度被废,胤禛进封雍亲王,储位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胤禛表面上对皇位不动声色,其实暗地里早就开始一步步布局,争夺储君之位。

为了增强自己的权势,也为了铲除对手的势力,胤禛招募江湖高手,组成了一支专门为他打探情报的队伍。为了掩人耳目,赋予的是家丁的身份。胤禛登基之后,才正式成为机构,归属内务府,称粘杆处,首领为粘杆侍卫。

很多人就奇怪了,粘杆处这个名字有什么可怕的?粘杆处正式的名字是尚虞备用处?,还有另一个别名血滴子。

血滴子在很多武侠小说中,是取人性命的利器。血滴子飞过,专取人头。这个别名与粘杆处契合无比。

作为雍正帝专设的特务机构,粘杆处的成员多是潜邸旧人,雍正帝的心腹,只对雍正帝负责。他们为雍正帝监督国家上下大臣,缉拿大臣。被粘杆处盯上,可不就如血滴子悬在脑袋上,随时取你人头差不多吗。

不过粘杆处的危害远不及明朝的特务机构,因为这个机构存在时间不长,在嘉庆帝时期便被废除。嘉庆帝在清洗和珅之时,牵连到粘杆处,于是废除这个机构。

众所周知,西楚霸王项羽是在乌江自刎而死的,那项羽死了之后呢,他又经历了什么?

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死后,被人分尸,十分凄惨。

有五人分别得到项羽的五份残肢,他们后来如何了呢?

据史书记载,项羽垓下被围时,亲自率领八百骑兵突围,成功逃走了。

行至乌江时,乌江亭长早已准备好一艘船,打算护送项羽回到江东,并劝说项羽卧薪尝胆,东山再起。

如果项羽答应渡江,也不无反扑之力,重整旗鼓以后,还是能与刘邦抗衡的。

但项羽却认为无颜再去面对江东父老,拒绝渡江,他知道自己若是不渡江,必将与数以万计的汉军厮杀至死,他这是去送死的。

他不愿看到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千里马跟着自己一起死,就把宝马送给了亭长,请求亭长好好照顾它,之后便一直在乌江岸边等待汉军追兵。

汉军赶来以后,扑上来就要杀项羽。项羽毫不示弱,带领他仅剩的部下勇猛杀敌,仅项羽一人就斩杀数百汉兵,自己只负伤十多处。

就在这时,项羽看到汉军中有他的老相识吕马童,就停下来对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

吕马童这才看清项羽的脸,就指着项羽,对王翳说:这就是项王了!

项羽又说:我听说刘邦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

说完就自刎而死,吕马童砍下项羽的脑袋,其他骑兵则争先恐后地争抢项王的躯体。

最后,郎中令王翳、郎中骑杨喜、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肢体。

刘邦得知项羽已死的消息,非常高兴,大赏吕马童、王翳、杨喜、吕胜、杨武五人,将项羽的土地分成五份分给他们,并封五人为侯,位居将相之上。吕马童为中水侯。

不少人对项羽临死前的行为感到奇怪,项羽和汉军阵营里的小队长吕马童是什么关系,临死还不忘关照他?

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二人是怎么相识,关系如何,后世刘宋的徐广为《史记》做过注,他的注解称,吕马童曾经有恩于项羽,所以项羽称吕马童为故人,还愿意把自己的头颅送给吕马童去领赏,他是个有恩必报的君子。

凭着项羽主动送上的头颅,吕马童封侯拜将,成西汉初年功臣之一,子孙后代世袭侯爵之位,位尊权贵。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