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三大疑案: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继位。其中太后下嫁,指的是孝庄太后嫁给摄政王多尔衮之谜。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继位之后对这个弟弟十分看重。而多尔衮也勇猛异常,建功立业,为大清统一中原做出重大贡献。

多尔衮的军功大家有目共睹,所以相比于他的军功,大家更热衷于议论他的私生活。这其中最受争议的,便是多尔衮与孝庄太后的关系。

后世常有人说多尔衮与孝庄存在私情,这种说法从顺治帝福临继位,一直到多尔衮去世之后都没有停止过。

福临是皇太极幼子,却在多尔衮的拥护下登基,于是民间就有孝庄以美色诱惑多尔衮,并最终让多尔衮心甘情愿辅佐福临的说法。等到多尔衮成为摄政王,被福临唤作皇父摄政王之后,这种说法愈演愈烈,最终有了太后下嫁给多尔衮的说法来。

后世影视小说对于多尔衮与孝庄之间的关系也是诸多猜测,这些电视剧普遍采用多尔衮与孝庄太后有私情之说。在编剧的笔下,多尔衮痴恋孝庄,不惜放弃江山,一心辅佐爱护自己心爱的女人。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多尔衮真的如此痴恋孝庄吗?恐怕不是的。在电视剧中多尔衮痴恋孝庄一人,对其他女子视而不见。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多尔衮后院女人不少,甚至还有豪格的女人。

除此之外,多尔衮尤其喜欢到朝鲜选美女。其中一位李姓朝鲜女,被多尔衮看中后,不等行礼就被占有。也是一位朝鲜女人,给多尔衮生下了唯一的女儿。

个人认为,多尔衮与孝庄的关系,更多的还是政治利益。多尔衮与豪格争帝位,僵持不下之时,选择拥护福临登基。

而福临年幼,孝庄也只是一介女流,所以必须依靠多尔衮的支持。两者达成一致目标,所以多年来相安无事。等到多尔衮权势越大,而顺治帝也渐渐年长之后,自然也就出现了矛盾,这个时候的顺治帝和孝庄是忌惮多尔衮的。

两者因为利益走到一起,孝庄也不是多尔衮最爱的女子,那么多尔衮最爱的女人是谁呢?多尔衮最爱的女人,恐怕就是他的嫡福晋成宗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了。

多尔衮的嫡福晋与孝庄同出科尔沁,两人还是从姐妹的关系。在电视剧中,孝庄是大玉儿,多尔衮的嫡福晋就是小玉儿。

真实的历史上,多尔衮最爱非大玉儿而是小玉儿。小玉儿嫁给多尔衮的时候只有13岁,此后两人真心相伴度过了25年的岁月,后博尔济吉特氏于顺治六年去世,享年四十岁。

在他去世之后,多尔衮为其私谥敬孝忠恭正宫元妃。虽然以多尔衮的权势,在当时根本不惧违背规定,但也可以看到他对博尔济吉特氏的情谊。

多尔衮去世之后,博尔济吉特氏又被追封为敬孝忠恭义皇后。不过没多久封号就被夺了,毕竟多尔衮都被顺治帝鞭尸了。

个人认为,多尔衮并非如电视剧表现的那般痴恋孝庄,他最爱最敬重的女人应当是自己的原配!

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严君平的预言家,他生于四川,终生不仕,却在隐居的山上刻下八个字,二十年后,全部应验,你说神奇不神奇?

这位四川奇人严君平又称庄君平,他本姓庄,名遵,字君平,为西汉蜀郡成都市人。

现如今成都人民公园后的君平街,就是为纪念严君平而命名的街道。

而且,道教的产生和道教中太上老君的神位,都与严君平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严君平有才能却不愿意做官,他这一生都讲求修心养性、保身全命而已,所以长期隐居在成都郫县沟壑交错,山水秀丽的横山附近。但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也不得不出山谋生。

严君平以占卜耆龟给人看相为业,每次下山,他都会到成都的闹市中摆个小摊子,给人占卜算命。

严君平摆摊子有个癖好,每天看相,只收够一百个铜钱就收摊,后面有人出再多的钱,他也不再接生意,而是回家闭门攻读《老子》,日子清苦却自得其乐。

他不慕仕宦,节操清奇,在当时声名远播,很受敬重。

有个富人不理解严君平为何隐居,严君平告诉富人,做官纯粹是自寻烦恼。富人见严君平日子过得清苦,非要送他一些车马衣粮,全都被严君平拒绝掉了。

严君平说:你这是在以不足补有余,你的家人日夜操劳才积累下万贯家财,你却从未有满足感。我虽以占卜为业,但是不用下床就有人送钱来,现在还有多余的几百钱无处可用呢,我有余而你不足,你何必送东西给我!

富人哑口无言,直叹严君平淡泊恬然。50岁以后,严君平彻底归隐山林,此后40多年,他一直生活在郫县平乐山,不但专心著述,有《老子注》二卷、《老子指归》十四卷、《易经骨髓》,还设馆授徒宣讲《老子》,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扬雄,年轻时就拜严君平为师,成了他最得意的弟子。

严君平归隐以后,在平乐山上写下八个字王莽服诛,光武中兴,提前20多年预测了王莽篡权和光武中兴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世人无不惊叹!

严君平十分长寿,活到91岁,高寿善终,死后埋葬于郫县平乐山。

古代有很多像严君平这样的能够提前预知未来的人,他们往往精通风水占卜之术,很是厉害,也很灵验,比如袁天罡、许负、李淳风、郭璞、丘延翰、袁珙等人都是能预知未来之人。

在清朝,男子的发型全都是一条发辫,此发型称作金钱鼠尾辫。

明末清初的时候,汉族男子都是不剃发的,剃发是满族的习俗。数千年来,汉人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不敢轻易剪发断发,剃发那更是万万不能啊,除非要遁入空门去当和尚。那么,为什么到了清朝,男子全都换了发型呢?这全都是因为一个大汉奸,孙之獬。满族入关一统天下以后,官兵带着剃发匠,举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牌子,大街小巷的抓人,抓住了人就给他们剃发。就像牌子上写得那句话一样,凡是不肯剃发的,全都死了。孙之獬就是第一个提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的人。其实,孙之獬自己就是汉人,他还在明朝当过官。明朝天启年间,孙之獬考中进士,为庶吉士,朝廷授予他翰林院检讨一职,后迁侍读。孙之獬入朝为官的时候,正是魏忠贤当权时期,阉党势力遍布朝野,他一入朝就投入了阉党门下,成为了阉党的一员过上了吃香喝辣的好日子。崇祯元年,魏忠贤倒台了,崇祯帝下令毁掉由魏忠贤等阉党编写的以排斥、诛杀异己为目的的《三朝要典》,孙之獬却抱着《三朝要典》,跑到太庙痛哭,当时的官员都对他的这种行为所不齿。不久,孙之獬被明朝廷削籍,回到了家乡。你以为他将就此消沉下去,那就错了,故事才刚刚开始呢。孙之獬回乡住了几年,随后就是清军入关。从孙之獬投靠魏忠贤来看,这人就不是什么好人。他听说清军要入关,就立刻俯首乞降,迫不及待的带头与家人奴仆一起剃头留了辫子,换上了满人的服饰,在家乡等待着满清主子的到来。清军入关后,民众的抵触情绪不小,为了收揽人心,清军便接纳了孙之獬,授予他礼部侍郎一职。明朝有不少臣子投降了清朝,还为清军打头阵,反过来对付明朝,这样的人也不少,但孙之獬绝对是被老百姓恨得最深的一个,归根结底还是这道剃发令。原来啊,满清刚进北京时,天下未定,明朝降臣仍可穿明朝服饰,而清朝大臣自然着清朝服饰,上朝时,满清大臣站一排,明朝降臣站一排。清朝大臣自谓高人一等,孙之獬有心标异而示亲,就穿着清朝服饰上朝,亲切的走进了满族大臣的行列。结果清朝大臣把孙之獬轰了出来,但明朝降臣又不肯让孙之獬与他们站在一起,令孙之獬尴尬万分。此事之后,孙之獬便向多尔衮提出了剃发令,恰好多尔衮早就想彻底显示自己征服了中原,就同意了。衣冠束发成为汉人的外在标志,剃发严重伤害了汉人的感情,人们纷起抗争,悲壮激烈的反剃发斗争风起云涌。就连以卖祖求荣而闻名于史的吴三桂也因剃发令而与多尔衮发生过争执。孙之獬衣锦还乡以后,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他们抓住孙之獬,五花大绑游街示众,在他身上遍刺针孔,插上毛发,最后将其斩首市曹,暴尸通衢,以惩罚其献媚清廷首创剃发残害同胞的罪行。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