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云成兄是个有心人,听说我在组织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极力推荐他的家乡松山街道裕富庄村的秘宗拳。我孤陋寡闻,听说过霍元甲的秘宗拳,却从没听说在栖霞也有秘宗拳。隆冬时节,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小组一行四人,有文化馆馆长林炳义、副馆长李玉光、馆员鲁世钦老师,在云成兄的引导下来到裕富庄村采访。

裕富庄与松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只一河之隔,白洋河从村边淌过,因此过去村名叫河东村。全村有300多户,1000多人。早年的时候,这个村是附近新店村财主的一个庄子,也就是佃户村,财主家的祠堂设在村中央,祠堂上的匾额曰“裕富祠堂”,所以后来便改名“裕富庄”。

村西临街的一处二层楼房便是裕富庄新建的村委办公室,我们到达时在一楼宽敞的大厅里,枪刀剑戟等一些兵器一一摆放在墙边,几位朴实的农人站在屋里交谈着什么,见我们进来,他们热情地迎了出来。陪同采访的云成主任给我们作了介绍,他们都是秘宗拳的传人,胖一点儿的那位叫王法,高一点儿、瘦一点儿的那位叫王书民,还有两位叫王宝大和王书生。那位四十多岁模样的年轻人叫王云民,是他们中功夫最好的一位。我们在屋里坐定,围绕秘宗拳打开了话题。

秘宗拳从沧州传入烟台,“三兄弟”烟台拜师,学得一身武艺

在四邻八村,裕富庄小有名气,那便是因为他们村的武术。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裕富庄村的猫拉屎有个架。这就是说这个村的人都会“两手”,大人小孩儿都能拉个武术架。据今年70岁的王法老人讲,像他这个岁数的人,还有比他岁数大的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不会秘宗拳的。在裕富庄这样一个偏僻的山村,为什么会兴起这样一股习武之风?这就要提起裕富庄的“三兄弟”。生活在十九世纪末到上世纪中叶的“三兄弟”,村里人称呼他们“大老师”、“二老师”、“三老师”,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李奎山、李树峰、李树生。

据了解,秘宗拳又叫秘宗长拳,或长拳秘宗门。据传此拳起源于唐末,成型于宋代卢俊义,后传燕青,到清末时在河北沧州兴盛一时。烟威、大连一带的秘宗拳主要是沧州人苏明远所传。这位苏老师便是李氏三兄弟的老师。

传说苏明远在沧州惹了官司,只身逃到烟台。这一天,苏老师到戏院里看戏,他坐在前排,后来来了十几个小混混蛮横地让他倒地方,话不投机,双方动了拳脚,结果十几个也不抵他一人,被打得人仰马翻,苏老师扬长而去。这个情节正好被血气方刚的李树峰看到了,于是他便与来自威海孙家滩的孙曰盛、孙曰义兄弟一直跟到苏老师的住地,欲拜其为师,苏老师不允,三人便跪下,不答应就不起,最后苏明远终于收下了他们三人为徒。后来又把李树峰的哥哥李奎山和弟弟李树生,还有黄县的一位张姓年轻人收为徒弟。

这位苏老师当时正值壮年,功夫相当了得。他每天早晚都要练功,练功前,都要用一块四棱石头用力拍打全身。二老师李树峰曾向村里的人们讲述了一些关于苏老师的故事。有一天,苏老师坐在炕上与徒弟们说说笑笑,突然苏老师对徒弟们说,你们好好看着,我给你们耍个把戏。当时,苏老师坐在东炕头,这话一出口,不知不觉已端坐在西炕头了。还有一次,苏老师让徒弟们把他锁在家里,等打开门锁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影子,徒弟们出门一看他正在门外坐着抽烟呢。

跟师傅学了几年后,师兄弟几个武艺大长。他们平时就是练功,有时吃饭也要练功。吃馒头,不是自己取,而是甩给你,手接不着就不用吃。最难的是面条,一碗面条甩过去,你不但要接住,而且要滴水不洒。还有汤菜,那就更难了。正是这种高难度的练习,才使他们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之后,师兄弟几个和苏师傅开始在各地教拳坊屋子,后来又一起随师傅去了大连,从而成为大连秘宗拳的开山鼻祖。

李氏三兄弟让秘宗拳在裕富庄村扎下了根,他们的传奇经历也成为人们街头巷尾广为传颂的话题

随着技艺的不断成熟,李氏兄弟的秘宗拳也开始在家乡小有名气,于是弟兄三个开始在周围村教拳坊屋子,教习村民们学习秘宗拳。

由于二老师李树峰性格比较外向,敢闯敢干,敢作敢为,所以在外地教拳的时候比较多。而大老师和三老师则大多在本村和附近村教拳。李树峰在福山教拳,至于哪个地方已不好考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二老师的儿子李开阳家里来了10多个福山人,他们称二老师李树峰为他们的师爷,他们的师傅王德成便是二老师的徒弟。因前几年师傅去世,这次是听从师娘的安排前来寻根的。由于李开阳现已去世,王德成的详细住址不得而知,但是这几个徒弟留下了他们的名字,一个叫高军,一个叫李章军,还有一个叫孙玉田。近20年过去了,福山一支已失去联系。

在本村,李氏三兄弟都带徒弟,也有周围村前来学习的。由于他们对本村的练习者是免费教授,只需拿个油灯钱,所以几乎全村的年轻人都加入到习武队伍中去了,以至于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裕富庄村村人习武之风盛行,成为远近有名的武术村。从而也涌现出了王宝殿、隋成章、王宝金、李发阳等一大批武术爱好者。

那时候,三兄弟的老师苏明远以及师兄弟孙曰盛、孙曰义兄弟也常到裕富庄村相互交流切磋。一天,脾气暴躁的二老师李树峰与三弟李树生话不投机,两人交起手来,徒弟们拉不开,他们的母亲上去说和,结果被二老师撂到一边的大坑里。这事被在一边的苏老师看到了,便对徒弟孙曰盛说:“你给他们拉一拉吧!”李家兄弟个儿都高,而孙曰盛个子却矮墩墩的,往他们眼前一站矮半截。孙曰盛上前劝道:“亲兄弟打什么仗?”兄弟俩正在火头上哪管这些事,二老师高声喊道:“隔远点!”孙曰盛也没二话,上前一步,伸出双手,抓住兄弟俩的衣服,在中间一撑,两兄弟一用力,两层的绸衣服齐刷刷从中间撕裂,而孙曰盛却在原地一动不动,兄弟俩立马停手。自此以后,兄弟俩更加发愤,功夫长进飞快,等苏老师带领他们师兄弟一起去大连教拳的时候,李树峰与李树生的功夫已是炉火纯青。

在大连的时候,有一次李树峰参加比武,拿出了他的“封脸”绝活,把对手打倒在地爬不起来。这时对方的人不算了,说他违规,持着枪,拿着棍子便冲了过来,李树峰一看不好,拔腿便向楼上跑,等到了楼顶,看看下面的追兵,再也没有退路,便张开身上穿的大褂,从楼顶纵身跃下,等追赶的人上了楼一看,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于是便在当地传开了,说二老师李树峰会飞,真是了不得!

后来,大老师李奎山和三老师李树生先后回到了家乡,三老师在四十年代初便去世,没有留下后人。大老师李奎山生了三个女儿,婆家分别在松山镇的艾山汤村和吕家埠村。二老师的妻子去世过早,两个儿子李开阳和李发阳留在家里,而李树峰却一直留在了大连,直到去世。1986年,二老师在大连的徒弟姚忠才找到了李树峰的后人,两年之后的1989年,李树峰的儿孙们去大连将其骨灰带回老家安葬。

目前,李树峰的两个儿子都已过世,两个孙子李云波和李云龙也都年过五旬,仍生活在裕富庄村。

裕富庄村人一直以秘宗拳为自豪,不论形势怎么变化,村里人都不曾有丝毫懈怠,从而让秘宗拳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李氏三兄弟随师傅苏明远去大连闯荡天下的时候,他们的徒弟王宝殿、隋成章、王宝金等人则担负起在家乡的传承重任。这其中王宝殿成为重要的代表人物。

王宝殿人高马大,个子有一米九以上,虽然五大三粗,功夫却扎实。年轻的时候,王宝殿除了在村里教拳术,还到离裕富庄村不远的百佛院村、西邹家村、西楼底村教“屋子”。那时候,王宝殿与松山村的曲世臣是至交,曲世臣在蓬莱的村里集村教屋子,有一天,突然来了几个人要踩他的屋子,要是摆不平,就得灰溜溜地卷铺盖回家。情急之下,他想到了王宝殿,于是让人捎信给百佛院村教屋子的好友前来解围。王宝殿到了以后,很客气地与来人一一握手。这握手的过程其实就是双方试手的力量、试武艺高低的过程,握过之后,来人都感觉不是王宝殿的对手,便软了下来,曲世臣摆了两桌酒席在一起吃了一顿饭也就算了事。

自此以后,王和曲二人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有一天,曲世臣到百佛院王宝殿教屋子的地方去玩,晚上徒弟们都走了,曲世臣说:“咱弟兄俩从没交手,他们都走了咱俩试一下?”这曲世臣个子很矮,外号叫半斗谷,他与王宝殿站在一起能差一个头。虽然这样,王宝殿却从不敢小瞧曲世臣,毕竟曲也是当地的武术高手。于是两人各持一把花枪在屋里周旋起来,你来我去,几个回合下来两人都已汗流满面,却依然分不出高低胜负。最后,还是曲世臣先败下阵来,说:“我不行了,还是你的体力好!”

王宝殿的徒弟在裕富庄周边村无以计数,而尤以百佛院的高锡才和西邹家的路庆丰最为有名。1957年5月,王宝殿与高锡才一起代表当时的莱阳地区参加山东省的武术比赛,王宝殿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还有一个有趣的事,二老师李树峰脾气火爆,他的长子李发阳不敢跟父亲学武,怕挨打,便在私下偷偷地跟王宝殿学艺。直到王宝殿那一代人作古以后,人们才知道李发阳的功夫也相当厉害,这时候村里的一些年轻人也开始拜他为师。今年45岁的王云民十几岁的时候便随李发阳学武。李发阳只有一个女儿远在新疆,到年老的时候一直是王云民在身边照顾他,直到去世。这期间,李发阳将他的双刀和朴刀绝活教与王云民,从而使王云民成为最主要的传承人。为了把秘宗拳这门武术传承好,前几年,王云民曾与他的朋友张维寿一起办起了民间武校,利用业余时间带起了徒弟,后来由于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武校停办。学校停了,可是村里人练武的热情却没有停,村委会免费为村民们提供场地和灯光,直到现在依然能看到他们练武的身影。由于王云民的苦练,武艺长进很快,从1982年到1991年,栖霞连续举办了十届武术比赛,他每一届都要参加,先后多次获得农村组一等奖。如今,王云民的徒弟已达百人以上,有许多还走出家门,成为武林高手。 他的学生马志伟现在已是山东省武术队的教练。

采访结束的时候,王云民告诉我们:明年他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到威海、大连还有周边的福山等地走访学习,一定要让秘宗拳在他这一代人身上发扬光大!

查看更多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 民间故事神话故事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42537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