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施耐庵这个人

施耐庵于隐逸时期所著《水浒传》成就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家的地位,《水浒传》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高潮与落寞过程中一些社会本质上的诟病,深刻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官逼民反”之下的掩藏的统治阶级的罪恶。小说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中塑造的鲜明的英雄人物特色,施耐庵在塑造这些小说人物的过程中,结合现实中的原型人物,大胆使用艺术创作手法,将人物个性表现得更为精彩与突出。

对施耐庵的评价

施耐庵生逢朝代更替,经历过乱世春秋,其人生历练因此极为丰富,以乱世农民起义为背景的《水浒传》中便可看到以朱元璋为首领的农民起义的缩影,可见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大事记对于施耐庵写作来说是极为丰硕的素材库。

施耐庵在中国古代小说上的成就影响几百年的中国文学历史甚至波及东南亚文学,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小说历史的奠基人。后人为纪念一代小说家施耐庵,特意选址江苏省白驹镇施耐庵故居建立施耐庵纪念馆,此地芦苇遍地,沙鸥低翔,渔舟唱晚,颇有水泊梁山的韵味,纪念馆门口修建了一尊3.8米高的施耐庵塑像,馆内结构严谨,呈大家风范,大门两旁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韬光养晦,一代英才居胜境;激浊扬清,千秋峻笔著奇书”正是对施耐庵一生的真实写照。馆内各处的石柱上皆有当代文学家书法家对施耐庵的评价对联,遍布馆内。

可见一代小说家施耐庵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极为深刻。

施耐庵纪念馆在哪

施耐庵的后代子嗣并非坊间流传的那般皆为哑巴,家道中落,反而是世代兴旺,香火传承,直至施耐庵十二代世孙施尊邦为光耀门楣,特在白驹镇将其祖上施耐庵的故居修建成为施氏宗祠。

施耐庵纪念馆

施氏宗祠自乾隆四十三修建而成,之后几经修葺,扩建至前后三进,旁边另有偏殿作为礼堂,从大门而入,第一进为门厅,里面设有茶座;第二进为书坊,时常会有说书在此讲演《水浒》章节;第三进为福荫堂,里面供奉施氏一族的牌位,自祖上施耐庵以及后世子孙的历代牌位皆在此处,施氏后人每逢春秋二季便来此祭拜。

抗日战争期间,施氏宗祠不幸毁于战火,直至九十年代初,国家文化部及江苏省乡镇人民政府多方筹资,并由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绘制施氏宗祠复原图,著名古建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一同主持设计,终于在2009年建工完成,成立施耐庵纪念馆。

施耐庵纪念馆不仅是一座缅怀一代小说家、传承水浒文化的纪念馆,同时也是保存施氏宗祠文物史料的历史博物馆,该纪念馆一共分为五个展厅,其中所展出的文献资料与文物古迹皆以施耐庵生前相关事迹为主,纪念馆工作人员经历长期的收集与整理,才得以使流落民间或掩埋地下的文物史料展现在世人眼前。纪念馆的展览方式采用与历史对话的形式,另参观者深入其中,深刻感知施耐庵的人物背景与丰富的水浒文化。施耐庵纪念馆已成为江苏重要的文化基地与文物保护单位。

施耐庵故居现在在哪

施耐庵原本为苏州阊门外施家桥人,其人物事迹在《施氏家薄谱》中有详实的记载,此人秉承了祖上文人贤士的才气,自幼好博览群书,文化造诣极为深厚,十九岁时便考上秀才,但其为人单薄,不好功名利禄,从不将中榜题名作为人生志向,所做之事皆由心而出,顺其自然,故而年近三十六岁,才考中进士,与之后的明朝重臣刘伯温同期中榜。

施耐庵故居

然而施耐庵与刘伯温的仕途可谓是南辕北辙,施耐庵生性刚正不阿,看不惯官场尔虞我诈的行事风气,纵然也学不会曲意逢迎的一派做法,为官三载便愤然辞官,回归故里。

之后跟随张士诚举兵抗元,但因施耐庵屡屡进谏,皆不为张士诚采纳,于是再次弃官隐于江阴祝塘东林庵。朱元璋随后发兵攻陷平江,战事波及江阴,施耐庵因拒绝朱元璋征召,遂举家投奔兴化故友顾逖。

兴化此地实为战事避难的好去处,交通不便,讯息闭塞,但四周山水环绕,风景秀丽,实为潜心写作的绝佳住所,施耐庵在其故友的相助之下,置办田产,修建房屋,与当地农民相处甚欢,故在其所著《水浒传》中可循得诸多行色各异的底层人物形象,可以说兴化成为了施耐庵人物创作的素材库与文学乐园。

施耐庵自此在此处以著书讲学为乐,直至终年。其后世子孙为其建造宗祠,以纪念其在文学上的成就,经历近百年的历史变迁,施耐庵故居几经修缮,成为了现今的施耐庵纪念馆,受世人参观。

施耐庵的后代都有谁

施耐庵晚年告别官场,携家眷隐逸山野,故而他的子嗣并未有详细记载,但坊间谣传施耐庵的三代子孙皆为哑巴,未曾有详实的史书资料,听其言以颇为荒诞,故而不可听信。

施耐庵祠堂

因施耐庵在中国古代小说上的文学成就甚高,所以调查其生平事迹极为紧要,1952年文化部组织了施耐庵调查组,前往施耐庵遗迹进行实地勘察,起先关注家谱的历史传承与资料来源,搜集现成已有的施氏资料,从施耐庵墓志铭等多处开始着手,然后整理当地县志中关于施氏一族的来龙去脉。

接下来,多方搜集家谱版本并著录其间的差别,共著录了六个访得的《施氏支谱》,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施祥珠本》,其中对施耐庵后人有详细的记载。经过资料的整理与审核,确定了施耐庵后人的香火继承,根据这些史料记载,可以确定施耐庵后人乃仁义之辈,子孙兴旺。

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原籍苏州,其祖上曾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其父以锻造舟木为业。施耐庵此人秉承了祖上文人贤士的才气,自幼好博览群书,文学造诣极为深厚,十九岁时便考上秀才,但其为人淡泊,不好功名利禄,从不将中榜题名作为人生志向,因此中年才步入仕途。

为官三年,施耐庵与当今官场局势格格不入,遂辞官回乡,期间参与抗元起义军,失败之后为避祸端,举家搬迁至淮安,隐居度日。

施耐庵的儿子是哑巴吗

施耐庵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水浒,败也水浒。此话从何说起,施耐庵因一本《水浒传》成为了元末明初的一代文学大家,更是明清时期小说发展的先河人物,将其人生价值推上了高峰。但正是因为《水浒传》的影响力甚为宽广,故而说中所饱含的愤世嫉俗的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愤世青年,使得《水浒传》一度在明清中央集权鼎盛时期成为禁书,世人对施耐庵的评价也因此走向极端,褒贬不一,更有甚者传言施耐庵遭受因果报应,其儿子孙子皆为哑巴。

施耐庵的儿子

施耐庵此人自幼才华出众,自视甚高,但却在考取功名的过程中频频受挫,这难免另自负之人对朝廷产生恶意,年仅三十六岁,施耐庵才考中进士,取得一官半职,怎料自古怀才不遇之人皆性格孤僻,难以与官场人情同流,故而为官三载,施耐庵便辞官归隐。

自此,施耐庵在山野之中埋著书,将其愤世嫉俗的偏颇思想全数灌输于他笔下的小说之中,《水浒传》一书排除其文学造诣不谈,实为一本蛊惑民心,搅乱时局的恶书,书中所构建的草莽英雄落草为寇,宣扬打家劫舍、谋财害命的谬论,其中也不乏打架斗殴、屠戮性命的血腥场面,若是看在心理扭曲、对社会有报复之心的不轨之人眼里,恐怕这世间难以太平了吧。

因此,有人批评施耐庵宣传邪说流毒,戕害少年,流传薄语秽言的罪过报复在他子嗣的身上,施耐庵的儿子、孙子、曾孙子皆为哑巴,以赎施耐庵乱言而犯下的罪过。

施耐庵陵园在哪里

施耐庵,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为避开明朝朱元璋的征召,施耐庵隐居淮安,直至生命终结,与当地安葬,享年七十五岁。施耐庵过世后数十年,其子孙辈施文昱兴旺家门,遂迁其祖父墓址另选风水宝地,葬于白驹镇西落湖,并请学者王道生为其祖父撰写墓志铭。

施耐庵陵园

施耐庵历代后人皆为兴旺,故而施耐庵墓址修缮得当,保存至今,且规模越来越齐备,以施耐庵墓为中心,该陵园分别陈列着施氏家世表,与施耐庵及后世子嗣有关的各类文物资料,另放置着《水浒传》各式版本资料。可见施耐庵后人对其成就极为推崇尊敬。

该墓地风水位置极好,四面山水环抱,且视野宽阔,墓堆成半圆形,高3.5米,直径4.5米,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大文学家施耐庵先生之墓”,墓地前方建有牌坊,牌坊横梁上悬挂着“耐庵公坊”四字石刻,极为恢宏大气。主墓旁生长着苍松翠柏,河岸不远处有一绿岛,从高处眺望下来,其形状犹如一头雄狮卧在此处,故判定此地风水极佳。

施耐庵陵墓现今已成为文人墨客慕名前往的胜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张惠人赞其陵园:“耐庵泉下泰然卧,评说由人论长短”,可见世人对施耐庵的极高评价。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