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书法作品欣赏

一般的书法作品的美要慢慢的欣赏才可以体会到,在看到钟繇的书法作品后,即使是不太懂得这门艺术的人都不会否认他作品的美。之后再细细品味,就会看到他作品中的灵气,即使是一直的看也是不会厌倦的,反而是越来越喜欢。

钟繇书法作品局部图

钟繇的书法作品不仅可以让人欣赏,还可以让人借鉴。王羲之就是在研究、学习钟繇的书法作品中,有了自己独特的书法感受,写出了行书。

一般,人们认为钟繇的书法作品有三个系列,有“五表”、“六贴”、“三碑”。不过在东晋之后,就很少能看到钟繇的真迹了,现在流传下来的钟繇作品一般是临本。

“五表”是《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又叫《戎路表》)、《调元表》、《力命表》。这些作品是钟繇艺术性最高的一系列作品。即使不是真迹,其中《宣示表》也是由另一个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摹的,同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六帖是《墓田丙台》(简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简称《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这一系类的作品,只有《丙舍帖》、《还示帖》还带有一些钟繇的神韵在,其它的作品已和钟繇的风格相去甚远。

三碑是《汉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简称《乙瑛碑》)、《魏上尊号碑》、《受禅碑》。这些全是刻本。

所以如果要欣赏钟繇的作品就多去看看“五表”。

钟繇楷书

钟繇的书法造诣很高,尤其在楷书上。毕竟“楷书鼻祖”是名副其实的。楷书要写好并不容易,首先需要将字的一笔一划都写好,这就需要花去大部分的精力,然而一笔一划的将字写好才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做好这一点后就要开始将字变得灵动起来。这方面有需要人的悟性,钟繇在这一点上做的特别的成功。

钟繇楷书作品局部图

楷书是有板有眼的字体,写得不好的话,很容易让人觉得死板。可是看钟繇的字,无论是哪一个字都是那么的灵动、有张力。将原本认知中应该是死气沉沉的字化腐朽为神奇,似乎那些字中就包含了自然万物的生命。一个个的字好像就要化作它们所要表达的内容,展现在眼前。这样充满了灵气的字就给人以无限的享受。

字与字的度,钟繇也把握的特别好,果然是一代名书法家啊。字之间的度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也是需要认真琢磨的,如果没有将这个度把握好,即使字写得很好看,那整幅作品给人的感觉也是会很奇怪的,不会给人以美感。在钟繇的作品中,字与字之间是那么的和谐,统一,那就是一个整体的作品。无论是分开看还是和在一起看,都是一种享受。

钟繇将他在自然中感受到的以书法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样就使得他的书法作品不止只是书法作品,而是变成了一个艺术品。可以这样说,钟繇的楷书不仅是一个让人模仿的书法典范,也是一个可以不止局限于书法的模范艺术。

钟繇贺捷表

钟繇的《贺捷表》又可以叫做《戎路表》或者《戎辂表》。是钟繇在六十八岁这样的高龄下写出来的一篇作品。是什么事情能让钟繇在六十八岁时写下这篇《贺捷表》呢?

《贺捷表》局部图

之所以钟繇在六十八岁时还会愿意提笔写下这篇《贺捷表》的原因是钟繇知道了当时蜀国的名将关羽被杀很是高兴。就写了这一篇《贺捷表》来表达喜悦,也是用来恭贺魏国的胜利。

《贺捷表》这篇文章中的文字也是楷书,还由于是需要呈给王看的,就更加的规范了。用比较正规的话来说就是:“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不过还是有点偏扁平,带着点隶书的感觉。不过不管怎么看都是一篇很正规的书法作品。

《贺捷表》中的一个个字都是统一规范的,虽然说看上去是很正,不过并不是死气沉沉的正,而是很自然的。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笔法,但是就这样就足够赏心悦目了。

钟繇更多是作为一个书法家为人所熟知的,文章方面的造诣并不是很深。不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钟繇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关羽的形象一直很正派,对于关羽的死亡很少人会那么高兴。不过这样是魏国的臣子,竭尽全力的为魏国服务,在得知自己国家的死对头的一名猛将死亡,当然是会很高兴的。在这点上是不能去诟病钟繇的,毕竟只是各为其主罢了。

不论《贺捷表》的内容,光看字就足够欣赏很久了。

钟繇怎么读

钟繇是东汉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现代人很少能把钟繇的名字读出来或者是读对。“繇”这个字它是一个多音字。有着“yáo”和“yóu”这两个读音。钟繇的繇是前一个读音,也就是说钟繇读作钟“yáo”。

钟繇像

钟繇的繇既然是一个多音字,那么又是怎么确定读音的呢?为什么是读作“yáo”而不是“yóu”呢?

其实古人除了名以外还有一个字,钟繇的字是元常。一般情况下,字是不会乱取的,多多少少是会根据自己的名来取。所以就可以根据元常的含义来推断出繇的读音。这是比较让人信服的一种方式。当繇读作“yáo”时,他的意思是“花草茂盛”。而钟繇的字“元常”是取《老子》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这句。这句话中“芸芸”的意思也是“花草茂盛”。这和繇(“yáo”)有着一样的解释。在繇读作(“yóu”)时没有了这样的含义。所以根据钟繇的字“元常”就可以知道,钟繇是钟繇(“yáo”)而不是钟繇(“yóu”)。

幸好古人还有字这个称呼,让我们可以判断名字的读音。如果和现代一样只有姓氏和名,关于钟繇的名字读音恐怕要争上很长时间也不一定有结果啦。名字是给人叫的,最好是能让大家都叫得出来才会比较好。“繇”字不仅属于生僻字还是一个多音字,在现在是很不建议让人叫这个名的。

钟繇荐季直表

《荐关内侯季直表》是钟繇在公元221年,也就是魏黄初二年的时候,上交给魏文帝曹丕的一份文书。这份文书的目的是为了当时的山阳太守关内侯季直。希望曹丕根据季直之前的功绩给季直一份他应有的奖赏。

《荐关内侯季直表》局部图

《荐关内侯季直表》的墨迹纸本,高大约是12.6厘米,长大约是40.4厘米。这份墨迹是经过了许许多多的转折,差一步就可以踏入现代。不过还是差了一步。在火烧圆明园时,没有被烧毁,而是被抢走。不过还是被中国的一位富豪购得避免使流失海外。可是火烧圆明园都无法烧毁的《荐关内侯季直表》却因为被一个工人偷走埋在地下而毁掉了。不幸中的万幸是还有一组《荐关内侯季直表》的照片流传了下来。

《荐关内侯季直表》应该是钟繇所以作品中有着最曲折的经历的吧。不仅真迹有着那样的一段历史,甚至连刻本都是有一番不同的经历。大多著名的书法作品都是有刻本的。《荐关内侯季直表》最早的刻本是在北宋期间,在那个时期华氏真赏斋的刻本是最好的。不过这份刻本却不幸被火烧掉了。后来又刻了一本,所以《荐关内侯季直表》的华氏刻本有着火前本和火后本的区别。

《荐关内侯季直表》没有流传下来是一个遗憾,不过在近代也是有很多好的临摹作品可以拿来欣赏的。虽然不一定比得上钟繇的真迹,可还是一些不错的作品。

钟繇宣示表

《宣示表》是钟繇书法巅峰之作“五表”系类的作品之一。不过现今,已经难觅其真迹了。相传,现在的在故宫博物馆中收藏的《宣示表》并不是钟繇所做,而是由王羲之临摹的。

《宣示表》局部图

还有一种说法是,《宣示表》只是刻本了,连名家临摹都算不上。不过一般书法作品到了后世都会有一些刻本,其中是宋代的刻本最好。

钟繇的作品,到了现代已经没有任何真迹可寻了,但是这个《宣示表》比起现在其他的钟繇作品多了些成熟韵味在里面。这份《宣示表》在笔法还是在结构上,相较于其它作品欣赏性更好。一点一画的力道遒劲却不让人觉得空虚,反而还是显得朴茂。

这份字帖作品的字体是扁的,这带有魏晋时代的风格,还可以体现出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王羲之也是在魏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书法家。这带有强烈魏晋风格的钟繇作品,如果说是王羲之所临摹的,可信度是相当高的。毕竟钟繇的作品并不是那么好临摹的。

虽然现在没有了钟繇的真迹,不过这不能阻挡大家临摹的热情。钟繇的《宣示表》会不见,其中一个说法是王导在东渡的时候把这份《宣示表》缝入衣带里带走了,后来王导又将这个《宣示表》传给了逸少,之后逸少又把《宣示表》传给王修,王修没有传给任何人,而是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宣示表》不见天日。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