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答谢中书书读后感350字

发表时间:2023-01-05

《答谢中书书》教案之一。

教师的责任不在现在,而在未来。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合理的帮助老师选择正确,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很多新手老师对于编写教案都很头疼把?为此,小编特意呈上“《答谢中书书》教案之一”,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关键字词学习描写山川景物的方法。

2、通过了解背景及同类诗歌初步认知山川对以陶弘景为代表的中国文人精神的影响。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

难点:2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依据注释口头翻译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与智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最高道德规范,因此山川就成为了他们精神家园,也频频在他们的笔下出现。正如本文开头所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但是作者写作此文,并非要描写那些“共谈”的内容,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学生翻译这句话)。作者的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自己与谢灵运看到是“古来共谈”者所没有发现的“奇”。这里的“奇”就是“与众不同”之意。那么作者看到哪些与众不同的景物呢?

这个问题曾经也有人问过作者,他的好友萧衍称帝后曾邀他出山为相,问他“山中何所有”,能让他抛弃一切功名利禄。他便以此问为首句,写了一首名为《诏答山中何所有》的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但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白云是缥缈不定,那么作者心目中的“山川之美”是否也是缥缈不定的?本文所展现就是现实中的山川之美的与众不同之处。

二、初读课文,赏奇文。

1、请大家朗读课文,归纳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

(学生列举表现景物的词语)高峰、清流、两岸石壁、青林翠竹、猿鸟、沉鳞。

2、前四种是山中之景,而后两种写的是山中动物。但这一切在山中都是常见的,同时也是山水散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说明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本身并没有与众不同之处,“奇”的是他的描写方法。

(学生补充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的语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要了解这些描写的独特之处,我们就需要先明白它们的意思。下面就请大家结合书下的注释,口头翻译这段文字。

(标准翻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一望到底。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翠树林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三、品读课文,悟奇趣。

1、这样翻译当然很标准,但是我们只能从中感受到山的高,水的清等等内容,这样的描写“奇”吗?可见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究作者描写的独特之处。请大家注意,作者写山高,不仅用了“高”这个形容词来描写山峰,还用了什么词还写它?(“入云”,动词)我们发现,作者不仅在写动物时用动词,写景物时同样也用了动词(“见底”“交辉”“俱备”“乱鸣”“竞跃”)。作者用动词来描写景物的目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下面重点探究的内容。

提示:

①动词是用来写动作的,而有了动作就说明描写的对象一直在处在变化中。作者用这个动词想表现山一直在进行什么动作?(生长)作者用“入云”一词形容,说明山的生长有尽头吗?它的生长有什么特点?(不停地生长)

②如此写山,山还仅仅是一个静静地等待人们去观赏的景物吗?(有了生命)

③如何描写这一场景才能表现出山的生命?这就需要我们展开想象,用不同的方法(高山如同一个不断长高的巨人钻入层层云霭中,撑开厚实的天空,撑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④为什么水会清澈见底?此处的“见底”仅仅见到了一条沉静的河流吗?朱熹的《观书有感》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中的活水从何而来?(学生描述瀑布奔流,白雪融化,山水汇集的景象)正因为永远都有这些活水注入,因此溪流才可以保持永远年轻的生命,永远清澈见底。

⑤同样,请大家思考一下,“五色交辉”的石壁色彩从何而来?作者用“交辉”这个词强调了这些色彩的什么特点?(色彩斑斓,但无法分辨出某种颜色,因为它们交织在一起了)

⑥“青林翠竹”似乎没有改变,可是我们想象一下,当四季变换时,周围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描述山中四季变化的场景)

⑦请大家想象一下,“乱鸣”与“竞跃”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活力四溢)夕阳灿烂的阳光照耀在跃起的鱼儿身上,反射出绚丽的色彩,非常美丽。但作者强调的是鱼原本潜游在人们看不见的水底,此刻的跃起让我们看到山中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存在于我们眼前的景物、动物之中,还在哪里存在?(山川中的每一个角落)

⑧作者笔下的动物出现在两个特定的时间点中。“晓雾将歇”是什么时候?(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时)就是一天即将开始的时候,此刻山川仍被晨雾笼罩,原本应当是一片寂静。此时“猿鸟乱鸣”,山林在喧嚣中开始了新的一天。“夕日欲颓”是什么时候?(太阳快要落山时)就是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黑暗即将降临,一切似乎要重回寂静中。但此时“沉鳞竞跃”,似乎要把积蓄了一天的活力全部释放出来。我们可以想象,夜幕降临后,山林是否会陷入一片沉寂之中?作者在上一句跨越了四季,这两句则涵盖了一天的景物,两句均强调了旺盛蓬勃的生命力,这说明山中的生命的特点是什么?(永不止息)

2、总结:山中的生命具有“生机勃勃、蓬勃旺盛、永不止息”的特点,而只有陶弘景才看到了这一点,这才是他笔下的“山川之美”的与众不同之处。

再读课文写景部分,注意节奏的变化和重音的突出,读出这种蓬勃的生命力。

3、学生从上述语句中任选一两句,加上自己的想象,用几句话描写其所展现的场景。(学生完成后交流自己所写的内容)

四、延伸阅读,识奇人。

1、诗人很骄傲,因为他发现了山川真正的美。而我们也同样值得自豪,因为我们用自己的话复述了作者所描写的场景,展现出了作者蕴含于文中的生命力。“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但为什么作者认为只有自己和谢灵运才能真正感受到蕴含其中的生命力呢?

补充背景1:

我们就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如果我们读一读史书,会发现陶弘景并非一个天生的隐士,他在年青时也曾为官,而且工作勤奋。即使在他归隐之后,虽然谢绝了梁武帝的邀请,但仍然积极参与了国家的大事决策,按《南史》的说法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这一切与他表现出的超脱世外的情怀似乎很矛盾。他并没有与外界脱离,但却只愿意保持旁观者的姿态,而不愿参与进去。

他为什么有如此矛盾的言行,关键就在文中他对人间的称呼,“欲界”本身是佛教的用语,但在此处指什么?(欲望)

补充背景2:

陶弘景36岁时归隐,就在这短短的36年中,南朝就换了两个时代,七个皇帝,而这七皇帝中,有三人死于非命。而在他归隐的10年之后,梁代齐,其间又换了5个皇帝,只有一人善终。而每一次政变,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争夺最高的权力,而这争夺必须伴随着血腥的屠杀。陶弘景本为道家,但却借用了佛教对人间的称呼,称之为“欲界”,也就表明了他对于身边这个血腥的世界的态度。

因此,作者不愿意参与政治,以此来表示对尘世的厌恶。

2、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摆脱“欲界”的束缚呢?

谢灵运有诗曰:“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只要变化的脚步不停止,山水就永远保持着活力。同样,我们的生命如果能如同山川的景物一般,永远不停地运动着,心灵也同样可以保持纯净。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有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个“变”字写出了春天生命初生的景象,也写出诗人心中的惊喜之情。他原本在床上卧病一冬,此时窗外的景象也让他的生命重新获得了活力,渴望改变。谢灵运已经将自己的生命与与自然真正融合在一起,而作者同样如此。他赋予了山川哪些新的使命?(净化心灵,摆脱名利束缚)

3、我们再来读读作者那首《诏答山中何所有》的诗,我们会发现,那岭上飘浮在天空中的白云正是象征着作者自己高洁的内心,象征着自己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而就在此刻,他的生命也成为这山川之美的一个部分。

五、作业:

描写文中所展现的山川之美。

板书设计:

奇(独特、与众不同)

山川之美生机勃勃、蓬勃旺盛、永不止息

(融于山川)净化心灵、摆脱名利束缚

延伸阅读

最新教案: 大班教案之一


活动名称:

香香的路

活动目标:

1、体验盲人的感受,知道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关心、帮助盲人。

2、能用清楚的语言讲述大头儿子帮助盲人清楚的过程。

3、讨论时能安静倾听同伴说话。

活动准备:

挂图一幅手绢

活动过程:

一、捉迷藏的游戏,体验忙人的感觉。

1、请个别幼儿把眼睛蒙起来,去找指定的小朋友。

2、提问:眼睛看不见了有什么感觉?你需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找到别人呢?

3、请全体幼儿把眼睛蒙起来,亲身体验盲人的感受。

二、教师讲述故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提问:如果你遇到了这群盲童,你会想什么办法去帮助更多的人呢?

三、出示挂图,观察图画,

提问: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想出了什么更好的办法帮助更多的盲童?这条香香的路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帮助盲童呢?

四、认识各种无残疾人通道。无障碍通道、无障碍专用公共电话、导盲砖、无障碍电梯。

五、幼儿讨论;如果我在路上遇见盲人,我可以帮他做什么呢?

公共交通安全教案之一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肯定会先写好自己的教案。编写教案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写教案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公共交通安全教案之一"这样的内容,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自护知识,树立自护意识。

2、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自主体验、自我感受,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活动过程:

【开场白】

A:老师们

B:同学们

A:安全问题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只有我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才能谈到拥有幸福的生活。

B:安全问题是我们的立生之本,而且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遵守各项规则,做好自己的本分,为维护安全尽自己的一份力,使我们的社会多一份安全,多以份和谐,变的更加美好!

合:现在我宣布"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九寨沟》教案之一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者,任重而道远。教师做好充分的教案准备,能很大程度上实现教学目标。教案体现着教师的教学风格。怎么将教案写的简洁明了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九寨沟》教案之一》,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九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来历。第三、四自然段,如数家珍似的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的珍禽异兽。第五自然段回味总结,赞叹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读完全文,令人有一种实地游览的酣畅,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

二、教学理念与目标

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所以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我把以文悟情的情感目标放在首位。让孩子在读中感受九寨沟的美丽,在反复诵读中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当然,语言文字的训练是阅读课的重点,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借助图片理解、积累,这个智能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三、设计特色

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优美词句朗读理解积累,注重工具性。

四、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我安排了四大块面。

一、首尾呼应,形成美的概念

1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人们都说九寨沟很美,让我们再次走进那片神奇的世界,去欣赏一下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接着我播放了一段有关九寨沟的录像,把学生带入九寨沟。看完之后,我请学生们来说说有何感受,有何想法。引导他们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从而引入课文中的一句话: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2、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引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我抓住这两句话作为教学的切口,激发学生学习全文的兴趣。

以上两个环节,我展示了九寨沟的风光,抓住总结句,总领全文,意在让学生感受九寨沟的美丽。领着孩子走进文本,激发孩子们读书的。

二、总揽全文,留下美的印象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我带着学生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首先要求学生迅速浏览课文3、4自然段。交流:你看到了那些景物?

学生回答,让他们自己把这些景物分两排写在黑板上,引导归类:自然风光、珍禽异兽。

三、感悟重点,徜徉美的世界

本文重点是3自然段,在这段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电教设备,把枯燥乏味抽象的内容融于直观教学之中,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生动有趣。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原始风光,重点介绍了四种景物: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这四种景物各有特点,要让学生体会到这四种景物不同的美,光靠读书上的语句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的。因此,我从网络中搜集了相关的图片,制成了幻灯。导入新课时,我已经带领学生进入了九寨沟,因此在教学这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游览,找一找有哪些景物,学生兴致勃勃地游览完了,我便让学生起来说说看到了哪些美景,选自己喜欢的景物多读几遍,说说读懂了什么?在交流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和文字.理解相应的关键词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感悟。这样就体现了一种灵活性,而不是死板的按照书上的描写来学习,课堂气氛也就显得异常活跃。同时将语言符号转化成活灵活现的画面与形象,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内化语言,加深理解和体会,在悟与思的过程中享受美的乐趣。

在朗读感悟时不能忘记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所以我让学生看着词语、图片当小导游介绍景色。(让学生尽量用书上的话,自由选择一个景色先练说)这样的操作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再读课文,并且这样还激活了孩子潜在的学习情趣,从而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九寨沟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学完了就指导背诵: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愿意记住它吗!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个人练背。

(学生自主、探究的读、悟、积累,激发了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记忆能力,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情与景的水乳交融,朗读与感悟合二为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学得也更扎实了,积累的语言素材也更丰富,为今后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背诵了第三自然段后,我又回到开头的“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引读)。

B第四自然段

1、过渡:欣赏完了迷人的自然风光,让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看我们或许能遇到那些珍稀的动物。

2、学生读课文。

3、【课件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羚羊

憨态可掬的小熊猫

4、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等会儿做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这些小动物。在小导游介绍这些动物时相应出示图片文字此环节的设计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当小导游来介绍喜欢的动物,既激发了学生有滋有味读课文的愿望,又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展示自己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学完这一段我又回到开头说读到这儿我们更想说:雪峰插云——(引读)

四、欣赏音乐,享受美的熏陶

1、回归课题: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de九寨沟,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适?(学生任意说)

2、欣赏音乐: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3、作业:收集九寨沟的资料向别人介绍九寨沟或帮九寨沟写广告语。这是让学生走出书本,拓宽知识面。

[实用课件] 小班安全教案之一


同样是教师,如果快人一步,就会成为优秀的老师,教师想成功开展教学活动中,应当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你是否了解写教案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实用课件] 小班安全教案之一,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玩具、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重点:防火;难点:自救。

活动过程:

1、从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儿不能玩、易引起火灾的东西,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说出火灾的危害。火不仅能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

3、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认识"防火"标志。

①预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②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③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④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

⑤认识"严禁烟火"的标志。

4、简要说出火的用途,消除幼儿惧怕火的心理压力。

5、让幼儿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万一着小火了怎么办?着大火了呢?困在房间里?公共场所着火怎么办?

6、游戏:"安全防火自救"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遇火不惧怕、不慌张,提高幼儿防火自救的能力。活动延伸:认识标志,设计标志。让幼儿为不同的场所设计并张贴相应的"禁止烟火""当心火灾"等标志。

教学反思:

安全是幼儿园的头等大事,消防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幼儿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安全教育也应把握时机。放鞭炮引起火灾,老师抓住这一生活例子并对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让幼儿在真实情感中感受,更加容易接受。

[教案参考]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思考之一


成功偏爱那些提前做好准备的人。备好教案对教师的帮助其实是很大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才能写好教案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教案参考]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思考之一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因素有时还有些错位。譬如说,关于引力的磁铁试验,当时学生想动手的欲望特别强,但因为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足的念头在一瞬间划过我的心头,所以就索性没有让一个学生动手了;后来,有几名同学展示了自己写的字,而且是确实写的很好,可就因为下课铃一响,也就只字未提了……

第三: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学生质疑,因为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在这节课开头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放飞机的过程,由学生自己来放飞纸飞机,这就使学生再次亲身体验、感受“地球爷爷”那看不见的“大手”,这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由这“激趣导入”开始,“课堂上飞起纸飞机”以后,产生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所产生的效应。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从孩子们的笑脸中读出: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高屋建瓴地组织小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知的平台。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成熟的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学科学。

朗读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那就要找准一条教学的主线,由此切入。课文的4-9自然段比较琐碎,教学时容易出现一问一答的局面,因此,我在课堂中始终围绕“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知道地球爷爷有手的呢?”这条主线展开,在引题时就提出这个话题,让学生回顾第10自然段,然后再次提出这个话题,让学生读文(4~9自然段)感悟,学生很快发现从小猴摘桃这件事中也能看出地球爷爷有手,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开始学习4~9自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充分发挥,我也显得不那么罗嗦了。此外,课堂中小兔对猴伯伯说感谢的话,我用了一个句式:小说:

“猴伯伯,谢谢您!”让学生多元体验,能有自己不同的感悟,并把这种感悟融入朗读之中。对于课文的难点——什么是“地心引力”,我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故事,并结合句式训练:

“地球爷爷的手能让能让还能让。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感悟。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沁园河合小学 杨慧芳

《地球爷爷的手》是一篇童话式的科普文章,讲的是小猴和小兔想请猴爸爸帮忙摘桃子,可没等猴爸爸动手,桃子早就自己掉子下来,后来经过猴爸爸和地球爷爷的解释,小猴和小兔终于明白这是地球引力在帮忙。

记得第一次拿到课文,我是怀着忐忑的心情给孩子去上这一课的,但当我走出教室时,却发现自己低估了学生的水平。于是,今天我再次拿起课本走进教室时,我的心中充满了信心,相信在我面前的小家伙们一定也能和我一起去感受神奇的大自然。

在课上,果然不出我所料,当学到地球爷爷的话“不,我有手,而且有很大很大的力气,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来……”时,有一个孩子刷地举起了小手,说:

“老师,我发现地球爷爷说到这儿,后面用了省略号,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地球引力,课文当中没有讲完呢。

”“哦?”我心里一惊,原以为是一个难点的地方却让这个孩子一语道破了。抓住他的话,我又问:

“那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在是和地球引力有关的吗?”一语激起千层浪。一双双小手就如雨后春笋般举在了半空中。

学生一:

“老师,我们的桌椅能放在地上,就是因为有了地球引力。

学生二:

“要是没有地心引力,我们喝的水就在空中飘,就像在太空一样。

学生三:

“老师,如果我们没有了地心引力,就好像在太空中一样了。

……

一个接一个的回答越来越让我佩服孩子们的课外知识。看来,平时的课外知识此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呢!说到这儿,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打断了孩子们的回答,并鼓励他们说:

“大自然还有很多神奇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呢!让我们一起向走进科学好吗?”

下课后,有许多孩子还在讨交流着他们在课外书上看到的其他知识。透过他们激动的神情,让我看到了一颗颗求知的心。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之一


用一生的精力上好一堂课,去启迪一代人的心灵。好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授课。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之一,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了解蛋的形状、结构,区分生蛋与熟蛋。

2、初步培养幼儿比较、判断能力。

重难点:判断、了解生蛋熟蛋及结构。

材料与环境创设:

1、一只不透明的大布袋内装生鸡蛋、熟鸡蛋。

2、人手一只鸡蛋。

活动流程:

说一说试一试尝一尝延伸

(一)说一说

1、看看摸摸说说猜口袋

教师:你们猜猜看口袋里装了什么?(启发幼儿运用视觉、触觉来猜)

2、教师逐一出示口袋中的蛋宝宝,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并说出蛋的名称

3、说说蛋的形状及猜猜生蛋与熟蛋。

教师:两个蛋宝宝长的一模一样我们怎么来区分它们呢?

(二)试一试

1、引发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愿望。

教师:用小手摇一摇。

2、用手摇一摇及用旋转的方式知道蛋的生熟。

教师:你们的蛋都可以吃吗?为什么?生的蛋里面是什么样的?熟的蛋里面又是什么样的?

3、幼儿讨论交流尝试。

4、归纳小结。(请幼儿回答,教师验证鸡蛋的生熟)

(三)尝一尝

1、让幼儿尝尝熟蛋。

2、启发幼儿将熟蛋与别人分享。

(四)延伸

教师品尝咸蛋并与几名幼儿分享,提示幼儿:为什么你们吃的蛋有的淡有的咸,那是怎么一回事呀?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其他蛋的愿望。

[精选课件] 大班游戏警察与司机教案反思之一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上课前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有了教案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上课,怎样写教案更有效?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精选课件] 大班游戏警察与司机教案反思之一》,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活动目的:

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活动准备:

警察帽子数个玩法:

幼儿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警察",一组为"小偷"。场地上,分别画两个圈为各自的"家"。游戏开始,"小偷"出来活动,四散跑开,"警察"出来捉"小偷",把"小偷"捉回"警察的家,未被捉住的"小偷"如果跑回自己的"家","警察"就不能再捉了。

【活动反思】

当天游戏中孩子们表现如我所料。孩子们十分兴奋,孩子在塑料场地上快乐地奔跑着,跳跃着,达到了设计中的目标。但我在游戏中发现,对于孩子来说,光靠警察捉小偷,很难保持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最后一遍游戏中孩子们的兴趣有所减退,而被“警察”抓住的“小偷”,被抓后,就不能继续游戏,孩子们对这个游戏规则不能很好的理解与遵守。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我想是否能创设一些情境?来更好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让幼儿更好的感受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与趣味,很值得我深思。

音乐的设计对游戏有着很大的作用,这节游戏课,因为自己选的音乐不是很达到游戏最终的目的,导致小孩没有那种紧张、刺激的效果,整场游戏就显得不是很好玩,今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能忽视音乐的效果,比如:利用报警的声音,让“小偷”有紧张感,是游戏更加好玩等等。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合集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身为合格的教师,预先准备教案是家常便饭。教案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教学增光添彩;那么优秀的教案还有哪些亮点呢?经过收集,编辑为您献上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1)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学建议: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2、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3、重视发展学生数感。

4、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核对

2、拨一拨。

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

四、学生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

2、看谁数得快。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

3、接力赛。

34、36、38、()40、42、44

20、30、40、()、()、();

45、50、55、()、()、();

22、32、42、()、()、();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全班汇报。师生,生生。

五、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

六、教学反思:

刚过完春节,第一课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非常的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下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2)

单元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单元学习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0的再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依据《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学习的负数主要是学生生活中一些觉的负数,并且只要求学生会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表示。

本单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觉负数的实际意义。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在理解上的要大一些。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数据的收集过程,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每天天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是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可以从电视、广播的节目中了解,也可以从报刊等各种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在温度这节中,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北京等地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方法,从而概括出生活中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中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具有现实背景意义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要求学生用正数或负数表示。这样的编写方式符合学生理解数学新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以后掌握和运用正负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数

温度

3

正负数

整理与复习

1

评价建议:

本单元在评价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评价要把握好难度,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检测。如正负数大小的比较的内容,教材中是结合具体量如温度的比较进行的,没有出现抽象数之间的比较,所以在本学段不作要求。二是增加一些学生活动性评价的内容。如让学生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运用负数的数据,在评价时请学生写几个自己收集的数据,并说明它们的实际意义。这些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收集,自己理解每个数据的意义,它对学生理解正负数是委有意义的。对活动性的评价着重有两点:一是准确性,是否正确地说明了所收集的带负数的量的实际意义。二是多样性,即数据中的量是否多种多样,反映了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如-15元(表示支出15元)、(20.5)㎝(表示测量误差范围是上、下0.5㎝)、-1层(表示电梯到达楼层为地下一层)等。

第一课时温度

(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课件略)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二、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三、试一试

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

四、练一练。

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如:2℃和5℃的比较,1℃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

五、小调查。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

[板书设计]

温度

2℃○5℃1℃○0℃0℃〇─2℃―2℃〇―5℃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3)

学材分析

已抽象出比的概念,学会了求比值。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比表示比较合适。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巩固求比值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了比的意义。

2、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两辆汽车,甲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乙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

1.甲车的速度可以说成()和()的比,是()∶(),比值是()。

2.乙车的速度可以说成()和()的比,是()∶(),比值是().

3.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

4.甲、乙两车所用时间的比是()。

5.甲、乙两车所行速度的比是()。

二、求比值。

三、实践活动

这个实践活动很有趣,既巩固了比的认识,又引导学生发现身体上的一些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比。由于测量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进行测量,课上组织交流。

四、课后作业。《伴你成长》

写出她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

写出这个小组做的模型总数和人数的比.

写出运来橘子的重量和运来水果的总重量的比.

1、4∶50.8∶0.4

2、小红3小时走了11千米.

3、航空模型小组8个人共做了27个航空模型.

4、商店一共运来8.2吨水果,其中有3.5吨是橘子.

教学反思

掌握的还可以。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

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说一说

1、呈现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是广泛存在的。

2、计算比值。

四、练一练

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

五、全课小结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六、【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如:64写作6:4,读作6比4。

6:4=64=1.5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6:4的比值。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为后面学习比的知识作铺垫

学生填表。

在引入比的概念后,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

学生对比的概念的认识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的了解,会求比值等。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并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探究后回答。

对比的有关知识的掌握

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教学反思】

教材的取舍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比赛成绩速度水果价格图形放大缩小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但在实际中,学生记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教师教学用书》上建议这部分内容用3课时教学,说明编者也希望教学时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体验、交流,在对生活中的比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出比的概念。

备课时,面对着连续呈现的四个情境,如果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则前面的课时因为没有具体的知识点会显得比较单薄,这样的课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而且一节课设置了太多的情境,必然会使教学环节显得零碎,学生的思维无法深刻。另外,第四个情境图形放大缩小其实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虽然教材中并没有揭示这个概念,也没有出现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的字眼,但我想还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决定把第四个情境中放到下一节课,选择前三个情境然后引入比的概念。

比的化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53页化简比。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NextPage]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

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

10:90

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40:360===1:9

10:90===1:9

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0.7:0.8:

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0.7:0.8:

=0.70.8=

=78=4

=7:8=

=8:5

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

15:210.12:0.4:1:

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1题:连一连

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2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

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3题:

(1)(2)题自己独立完成;

(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

四、总结

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阅读数学课本P51比的化简。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化简比的呢?

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的。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四、独立完成课本P53第4题和第5题。

五、扩展练习

1、大小圆的半径分别是7厘米和2厘米,试求它们的直径之比,周长之比和面积之比分别是多少?

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棵数的20%,求杨树的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是多少?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通过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

这是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还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题目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进一步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巩固化简比。

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这个问题需要化简比或求出比值后才能确定

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实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较。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1),(2)两题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讨论完成(3)题,然后在班级交流每组的情况,从而让学生明白判断投球命中率的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

这个实践活动不仅仅能巩固学生对比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还可以鼓励学生从中发现身高与影长的关系,了解一些天文知识。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实践,可以发现:在同一时刻,不同人的身高与影长的比可以看成是一样的;在不同时刻,由于太阳照射点的变化,一个人身高和影长的比一般是不一样的。测量时由于误差可能影响发现,教师要向学生解释说明。这一活动也为以后学习正比例积累了经验。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了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

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还有少数同学对求比值和化简比混淆不清;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个2个

6个4个

30个20个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通过在参观数字展览区的情景中,幼儿获得按照数字内容归类的经验.

体验到生活中各种数字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到马路上寻找过数字,数字展区内是幼儿找到的数字照片,记录纸,以及其它的资料等,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参观数字展览区

1,回忆

1)在哪里看到这些数字宝宝?

2)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意思?

2,归类

1)我们在生活中找到这么多数字,它们哪些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

2)这么多的数字贴在一起,看也看不清楚,怎么办?

幼儿教师讨论

总结:按照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这样的一样的内容放在一起就能看清楚了.

3)幼儿操作:

把相同内容的资料粘贴在一起。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6)

学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矗

学情分析

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应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

导学策略

联系实际体验概念。

教学准备

表格、情境设计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

(1)出示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二、情境延伸感悟新知

(1)如果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那我们怎么比?

(2)、出示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

(3)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4)出示图形分类的情境。

三、结合情境教学概念

1、在以上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引出比的概念。再次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学生回顾前面情境中的有关数量关系,

2、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四、拓展应用加深体验

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谁?它表示什么意思?课后继续找一找哪些地方还用到了比?

学生活动: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50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

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说一说

1、呈现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是广泛存在的。

2、计算比值。

四、练一练

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

五、全课小结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六、【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如:64写作6:4,读作6比4。

6:4=64=1.5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6:4的比值。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为后面学习比的知识作铺垫

学生填表。

在引入比的概念后,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

学生对比的概念的认识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的了解,会求比值等。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并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探究后回答。

对比的有关知识的掌握

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8)

日期:2011-05-03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托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讨论等内容,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感知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托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吧。

活动目标:

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感知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体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尺、磅秤、药瓶、家用电器、温度计等),陈列在室内。

教师准备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或图片,分类陈列。

活动过程:

幼儿介绍自带的有数字的实物,说明物体上的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还在哪些地方或物体上看到过数字,并猜想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功用(如门牌、车牌、交通灯、声音分贝表等)。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或图片,启发幼儿说出每种物体上数字的用途,让幼儿体验到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如:说说家里哪些物体上有数字,

它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你还在哪些地方或物体上看见过数字,它们各有什么用处?

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

相关文章

  • 最新教案: 大班教案之一 活动名称: 香香的路 活动目标: 1、体验盲人的感受,知道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关心、帮助盲人。 2、能用清楚的语言讲述大头儿子帮助盲人清楚的过程。 3、讨论时能安静倾听同伴说话。 活动准备: 挂图一幅手绢 活动过程: 一、捉迷藏的游戏,体验忙人的感觉。 1、请个别幼儿把眼睛蒙起来,去找指定的小...
  • 公共交通安全教案之一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肯定会先写好自己的教案。编写教案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写教案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公共交通安全教案之一"这样的内容,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自护知识,树立自护意...
  • 我的教学思考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处理的文档越来赵多,如今网上范文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范文对于人们的基础写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写一份范文需要我们学习什么?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我的教学思考之一”,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时间飞逝,从实习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了,我觉得我的实习时间过得非常快。在这段实习时间里...
  • [实用课件] 小班安全教案之一 同样是教师,如果快人一步,就会成为优秀的老师,教师想成功开展教学活动中,应当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你是否了解写教案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 小班安全教案之一,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
  • 《九寨沟》教案之一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者,任重而道远。教师做好充分的教案准备,能很大程度上实现教学目标。教案体现着教师的教学风格。怎么将教案写的简洁明了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九寨沟》教案之一》,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教材分析《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九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