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3-02-05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之四。

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在上课时我们会经常看到教师带着教案。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从哪几个方面才能够写一份完美的教案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三年级部编版下册教案之四,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和如何用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并学会表达。

3.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4.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重点:

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教学难点:

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有的则发现了小虾的习性。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二、交流平台

1.关键句的概述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小虾》中的“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3自然段的大意。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才能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需要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才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

2.练习找关键句

请同学们找出这段话每段的关键句。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三、词句段运用

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

1.你平时有没有观察后的思考?都提出了那些问题?

2.试着把你观察后的疑问记录下来。

四、修改符号

1.对调符的画法和使用方法:表示前后相邻两个词语或短语位置的对调。

2.移动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移动的内容,分叉号放在想移动到的位置。

3.删除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要删除的内容。

4.将习作时写的《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同桌互相修改,用上修改符号。

五、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是韦应物的一首写景诗,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滁州①西涧 ②

唐·韦应物

独怜③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④深树⑤鸣。

春潮⑥带雨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⑧。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爱怜(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1]

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能达到背诵默写。

编辑推荐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 收集漫画资料和有关漫画作品。

(教师)幻灯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幻灯显示一幅情境漫画,学生上台选一幅漫画介绍个人的理解(所表现的主题、含义)。

2.探讨漫画。

师生共同探讨漫画特点(主题、技法、创意)。

3.欣赏漫画。

幻灯显示师生共同收集到的漫画作品,统一进行分析、讨论、欣赏。

4.试画漫画。

(1)学生自由确定主题进行创作。

(2)教师建议:想一个幽默的内容,试画下来;可以尝试改变书本及收集的作品,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6.课外拓展。

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体会它的含义,写写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和同伴,记住外貌特征;收集漫画资料。

(教师)幻灯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展示主题。

主题:漫画人像。

2.欣赏范作。

(1)辨别两张人像画(一为漫画,二为普通人像,说辨别方法)。

(2)说说漫画中的人像与平时绘画作品中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3)师生共同概括漫画人像特点。

(4)教师小结。(漫画经过夸张、变化,表现了一定的主题思想。)

3.学生创作。

(1)主题:为自己或同学画张漫画像。

(2)要求:仔细观察所画对象的面部特征,运用夸张、变形等技法进行创作。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4.互赠作品。

(1)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2)把创作的作品赠送给被画者。

5.课外拓展。

对喜欢漫画的同学提供作业超市:给爸爸妈妈画张漫画;画一张环保漫画;画一画生活中你思考的有意义的事情。(任选一个创作主题)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


教学模式要组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案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准备一份教案是老师的工作,教案就相当于老师在课堂上的作战计划,究竟该怎样去写好一份教案呢?由此,我们为你收集并整理了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

教学主题:儿童生活课时:两课时(本设计是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菊兰/荟萃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

(1)基于识字与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3)基于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

2.教材分析

这首诗饱含童真,凝练,传神,短短三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教学重点:会写才,明,同,学四个生字。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优势在于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汉字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教材将识字编排在拼音学习的前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弱势在于学生书写时不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不能按正确笔顺书写。

(2)基于阅读:优势在于课文短小,节奏感强,孩子喜欢用各种形式读课文;弱势在于最后的诵读课文,部分学生会有一定难度。

(3)基于口语交际:优势是学生有说普通话的习惯,弱势在于部分学生与别人交谈不够自信。

教学目标

1.认识睡,亮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一个偏旁。

2.正确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

1.通过各种形式,认识睡,亮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一个偏旁。(完成目标一)

2.通过教师领读,小组比赛等形式正确朗读课文。(完成目标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对子导入

激发兴趣

(2分钟)

活动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感知大意

(4分钟)

活动一

1.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文。

3.指名朗读。(完成目标二)

检查学生读通课文。(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借助图画

学习生字

(29分钟)

活动一

出示会认的生字。

1.老师领读。

2.指名认读。

3.借助图画正音。(完成目标一)

借助图画帮助识记生字。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观察生字,发现其有什么特点?

1.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特点。

2.利用游戏,此卡找图片等活动巩固识字。(完成目标一)

通过观察字形,识记生字。

(评价目标一)

活动三

出示会认的11个生字,用猜字谜、做动作等方法识字这11个生字。(完成目标一)

借助汉之星的字音、字源等识记生字。(评价目标一)

活动四

1.练习诵读课文。

2.指名逐句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完成目标一、二)

通过不同形式读文巩固识字,流利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一)

环节五

朗读课文

激发兴趣

(5分钟)

活动一

熟练诵读课文。

1.生练读课文。

2.师生采用问答式朗读课文

3.同桌练习,学生展示。

4.布置作业。(完成目标二)

采用不同形式诵读课文。(评价目标一)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为这一篇极富童趣的儿童诗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自主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热爱生活的情感。各学段有侧重点。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所以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为此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是本课要解决的难点。下面我就简单讲讲昨天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引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初,我力争把学生带入兴趣的天地。课前,我向同学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大自然中有一个动物王国,在那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可爱的小动物。昨天晚上啊,那里下了好大的一场雪,冷极了,小动物都躲在家里睡懒觉呢,可是却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听说老师要为大家上课,就吵着老师要把它们带来,没办法老师就把它们带来了,大家想认识它们吗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接着为同学们出示动物挂图,让他们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们: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还有那只睡大觉的小青蛙。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通过联想法,编字谜,象形法等多种形式来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拼读,组词,造句,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互动,师生合作,生生交流,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结合生活实际与当代时代的特点,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丰富了知识,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感知文章。

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一)初读阶段,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

(二)细读阶段,突出重点,理解词句。

1,利用课件下雪图,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晶莹,洁白的雪落在小动物的家门口,小动物们多么开心,高兴,站在小动物的角度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看到这么美的雪从空中飘落下来,情不自禁地喊着--联系生活,让学生读出高兴,惊喜,兴奋。

2,利用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我再让学生上台贴画,玩找脚印游戏等形式解决本课难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3,利用角色转换,引读,体会小画家们本领高强。自己读读句子,从哪看出小画家很能干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品读句子,理解重点词;再利用引读,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感受到小画家真了不起。

(三)熟读阶段,把握整体,逐步成诵。

在分析理解了课文之后,熟练的朗读,结合教学挂图和课件等联系背诵。

四,发散思维,又增新趣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2)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一样没参加为什么

小孩子好奇,好胜,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使他们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

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我从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读代讲,让学生读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情促学,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ieeer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有5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2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和2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一幅海岛月夜的情境图。第二部分是声母与ie、e的拼读。第三部分是词语,配有一幅雪夜情境图。第四部分是儿歌《月儿弯弯》,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人的生字以及要求书写的音节词xiězuy。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复韵母ie、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

2、正确拼读声母和ie、e组成的音节,知道j、q、x和e相拼去掉上两点的拼写规则。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xiězuy。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夜色、雪花2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月儿弯弯》。

4、认识雪、儿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复韵母ie、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的正确认读。声母和ie、e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

2、知道j、q、x和e相拼时,上两点要省略的书写规则。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故事引导法、学法迁移。

教学准备

课件,拼音卡片,四线格黑板贴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

1、复习学过的单韵母,与jqx的拼写规则,及复韵母。

2、激趣:拼音王国的国王决定去海岛爬山。

二、学习ie。

1、看图说话,由椰子树引出复韵母:ie。

2、练读ie的发音,明确方法。

3、区别ie和ei。

4、练读四声。

5、学习和声母拼读。

6、巩固声母与ie相拼的音节。

三、学习e。

1、由月亮引出e。

2、学生教读e的方法。

3、学生自主加声调,复习标调歌。

4、练读四声。

5、比较l、n和jqx与e相拼的变化。

6、拼读,完成练习。

7、巩固音节。

四、学习ye,yue。

1、故事引入。

2、观察ie、e与y相碰的变化。

3、练读四声,并组词或说话。

4、儿歌巩固,强化这两个是整体认读音节。

五、拓展。

拼读图画中词语,并用词说话。

六、书写指导。

1、仔细观察,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领。

2、生写,教师强调写字、握笔姿势。

3、展示,评比。

4、同桌互相评比。、

七、布置作业,小结课堂。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住、孩、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全等4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能借助图画,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欣赏歌曲。

2.师:同学们,为什么蜗牛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动动小手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课件出示配乐朗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课文生字并标上拼音,多读几遍。

3.老师范读课文,解决学生不会读的字词。

4.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5.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让学生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2.老师随机出示课件书上不注音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4.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吗?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摘星星。

2.游戏(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后写上生字、生词,摘到星星的同学把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二、学习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旁白。

2.读第1自然段,回答:蜗牛一家住在哪里?(小树林的旁边。)

3.读第2~8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思考:

(1)蜗牛妈妈分别让小蜗牛去看什么?小蜗牛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会这样呢?

4.让学生自己读第2~8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2)师点拨,归纳总结。

三、拓展练习

让学生尝试看着图画讲一讲这个故事。先自己讲,然后同桌之间互讲。

【作业布置】

回家之后让学生给父母讲这个故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韵文的韵律美;通过图文对照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

2.正确认读“对”等7个生字。

3.认识笔画“提”“撇折”“竖折”,和知道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继续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正确书写“虫”等3个生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对”等7个生字。

3.继续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正确书写“虫”等3个生字。

教学难点:

通过图文对照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对”等7个生字字卡,课文插图PPT,有关的词卡。

学生:每人一套“对”等7个生字字卡。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复习:

1. (PPT示)认读以下生字。

目 日 耳 月 口 田 站 坐 石 足 水 禾 手 火 山

2.听写以下生字。(听写后PPT示,同桌互批互改。)

日 目 耳 口 田 禾 手

(二)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教案# 导语: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四篇课文,已经会认读了35个字宝宝了,会写12个字宝宝,还了解了不少知识。今天,我们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五篇识字课文,再认识一些字宝宝,了解一些新东西,好吗?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三)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留心观看。(板书:⑤ 对韵歌)

(四)学习读课题。

1.出示任务:这个课题由3个字宝宝组成,同学们看看这3个字宝宝,有哪个字宝宝你会读,轻声读一读。

个体尝试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

3.带读课题:⑤ 对韵歌

4.齐读课题,要求注意停顿。

(五)小结:对韵也叫对对子,是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语言形式,要求把同类的事物用相同的字数对应起来,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感强,很适合我们识字读文。刚才我们学习了读课题,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宝宝了。

二、集中识字,学习朗读。

(一)学习朗读课文和会认读的字。

1.出示任务:翻开课本第13页,自己读读课文,除了刚才在题目中已经会读的3个字宝宝外,看看自己还会读哪个字宝宝,不会读哪个字宝宝。在不会读的字宝宝下面点上小圆点,然后请教同桌。

个体尝试读文,同桌互教。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

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相机出示字卡:对、云、雨、风、花、鸟、虫,并带读)

3.小结:这7个字宝宝,就是我们通过这篇课文要能认读的字宝宝了,课文下面用两条横线告诉我们,让我们把它们再读一遍吧。

4.看黑板字卡,指名读,齐读。注意提示正音:“风、虫”后鼻韵母。

5.会认字的音难字教学。

(1)出示任务:刚才我们已经读准了课文的7个生字宝宝,下面请你将课文读给同桌听,要把会认的字的读音读准;同桌要留心听,如果有哪个会认的字宝宝读不准,你就在哪个字宝宝下面画个三角形,同桌读完后告诉他正确的读音。

同桌互读互纠。

(2) 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帮助同学读准的字。

预设:音难字:风、虫。

相机进行音难字教学。

用多种形式认读7个会认读的字。

6.读准课文。

#教案# 导语:同学们真用心,很快就把7个生字宝宝读准了,那么你们能把课文读准吗?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宝宝的读音。

个体练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准会认读的字和课文。

(3)个体自由练读,注意纠正指出的错误。

再反馈检查。

7. 会认读的字认读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

①我说号码,你读字。(将生字编上序号,老师说序号,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②我举字卡,你读字。(老师举起呈示字卡,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8.学习有节奏朗读课文。

(1)出示任务:“对韵歌”顾名思义,读起来就应该像歌唱那样有节奏。同学们能不能像读课文《金木水火土》那样,一边击掌一边朗读课文,看看自己能不能有节奏地读这首儿歌呢?

个体尝试击掌有节奏读文。

(2)反馈指导。

指名击掌读文,相机指导。

(3)一齐击掌有节奏朗读课文。

9.口头组词,继续学习7个会认读的字。

1.出示任务: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这7个字宝宝还会与哪个字宝宝做好朋友,组成词语呢?(贴出字卡)

个体思考后,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2)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3)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4)小结:通过刚才的组词,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7个字宝宝的意思。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三、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一)了解课文意思。(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1.了解第一句。

(1)(PPT示第一句)出示任务:有节奏朗读句子,想一想,这个对子中的“云、雨、雪、风”是属于哪类现象的事物的?

个体朗读思考。

(2)反馈指导。

预设:“云、雨、雪、风”属于自然现象的事物。

2.了解第二句。

(1)(PPT示第二句)出示任务:有节奏朗读句子,想一想,这个对子中的“花、树”和“鸟、虫”分别属于哪各种类的事物的?

个体朗读思考。

(2)反馈指导。

预设:“花、树”属于植物类,“鸟、虫”属于动物类。

3.了解第三句。

(1)(PPT示第三句和改造过的插图)出示任务:有节奏朗读句子,观察图画,想一想,这个对子中的“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分别指的是图画中的哪个部分?

个体朗读思考。

(2)反馈指导。

指名分别在PPT图画上指出对应位置,指对了,显示对应词语。

4.小结:这首对韵歌从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对起,然后是对动植物的“花、树、鸟、虫”,最后是美景“山清水秀、柳绿桃红”的对子,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大自然美丽的画卷。让我们美美地把课文朗读一遍吧。

5.击掌齐朗读课文。

(二)背诵课文。

1.出示任务:同学们,现在你能把课文背诵下来吗?自己边击掌边试试。

个体击掌试背,同桌互背互纠。

2.反馈指导。

指名背诵检查;齐背诵。

四、会认读的字认读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方法见上。)

五、写字指导。

(一)复习。

1.复习田字格。

#教案# 导语:上一课,我们了解了能帮助我们把字写好,写漂亮的好帮手——田字格。(PPT示田字格)谁能说说田字格表示各个方位的名称?

指名说,边说边用PPT示田字格各方位名称。

2.(PPT示写字姿势图)说说并练习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笔顺要求。

4.指名说说“横、竖、横折、撇、弯钩、捺、点”的书写要领,并用食指在书桌上按要领书写。

(二)认识笔画“提”“撇折”,指导写“虫”“云”。

1.认识笔画“提”“撇折”及书写“提”“撇折”。

(1)(PPT示教科书“虫”“云”田字格学写部分)#教案# 导语:“虫”和“云”这两个字共有两个新笔画我们要学习,它们分别是“提”和“撇折”。“提”和“撇折”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

(2)范写“提”,边写边解说书写要领——轻按成点,往右斜上方行笔,笔尖顺势离开纸面。

(3)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要领尝试写“提”。

(4)范写“撇折”,边写边解说书写要领——轻按成点,行笔成撇,再轻按成点写折,最后轻按从横中收笔,形状变“提”。

(5)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要领尝试写“撇折”。

2. 指导书写“虫”“云”。

(1)出示任务:观察这两个字,数数它们的笔画,说说它们的笔顺。

个体数和说。

(2)反馈指导。

预设:

虫:笔画数:6;笔顺(从上到下):竖、横折、横、竖、提、点。

田:笔画数:4;笔顺(从上到下):横、横、撇折、点。

(3)出示任务:观察“虫”和“云”字各笔画在田字格的起笔和收笔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4)分别反馈指导。反馈一个,范写一个;边范写边提示。

虫:竖从左上格右下方横中线上方起笔,左下格左上方收笔,稍斜;横折的横稍斜,在右上格左下方转折,折在横中线收笔,稍斜;竖压竖中线,在上面中部起笔,运笔到下部中部靠上收笔;提在左下格中部起笔,与横平衡;点要稍长。

云:短横位于竖中线上部中间,稍斜;长横在横中线左部中间起笔运笔到右上格横中线中部上方收笔,与短横平衡;撇折在长横中心起笔,运笔至左下格接近中部转折,运笔到右下格左上方收笔,点稍长,与撇折形成一个三角形。

(5)学生先描后写。(学生动笔写字前,先提醒执笔和写字姿势,做好后才让动笔写。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6)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三)认识笔画“竖折”和笔顺“先中间后两边”,指导写“山”。

1. (PPT示教科书“山”田字格学写部分)#教案# 导语:“山”有一个新笔画我们要学习,它是“竖折”。“竖折”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

2.范写“竖折”,边写边解说书写要领——轻按成点,往下行笔,提起笔尖轻按成点再写折。

3.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要领尝试写“竖折”。

4.学习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1)#教案# 导语:写“山”字,有一个新的笔顺要求,它是“先中间后两边”,也就是说要先中间的笔画,然后才写两边的笔画。(学生跟老师读一次“先中间后两边”)。

(2)范写“山”,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然后学生分别边说边书空。

5.指导书写“山”。

(1)出示任务:观察“山”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范写“山”,边范写边提示:竖从竖中线上部中间起笔,压竖中线运笔,至竖中线下部中间靠上收笔;竖折在横中线左部中间起笔,左下格中间靠右上转折运笔到右下格右上部收笔,稍斜;最后一竖在横中线右部上方起笔,过竖折的折收笔,约突出三分之一。

(3)学生先描后写。

(4)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六、总结:(总结本课知识能力点以及学生学习的课堂常规、守纪、读书握笔等情况)

七、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一)向家长汇报朗读课文。

(二)请家长用字卡考考自己对7个生字宝宝的认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会认9个字,会写12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通过集体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张衡从小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掌握生字,记忆字形,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能正确、流利、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通过细读品味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热爱科学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一、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1、1900多年前,就在这美丽的星空下(课件出示星空图)有一个数星星的孩子。

2、板书课题,指导写“数”

3、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测学情,初识张衡

1、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生:张衡。),指名读词语,注意“衡”是后鼻音

2、张衡是汉朝人,(卡片出示:汉朝)生齐读

汉朝是一个朝代,距离现在已经1900多年了,再读。(生齐读)

三、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找一找下面的拼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同桌间你读给我听听,我读给你听听,读不对的,帮他纠正。

3、生提示哪些字音需要特别注意的。

“傻”是翘舌音“撒”是平舌音

4、去拼音,学生当小老师代读生字

5、指导读句,学习字词。

a.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卡片出示:无数)师提示“数”是多音字

比喻句,把星星比作珍珠

感受“撒”这个动作

(课件出示:繁星图)师范读句子,生美美地读句子

b.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学习词语“距离”,理解词语意思

距是形声字

c.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指名读句子

依次出示:楚、清楚、清清楚楚,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读好句子。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词语“仰起头”

3、师带着孩子一起数星星,体会星星很难数

4、课件出示: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自然段,纠正读音。

1、指名读课文,奶奶叫张衡傻孩子什么呀?(出示卡片:傻孩子)你觉得奶奶为什么这样叫小张衡呢?那奶奶是怎么叫张衡的呢?

2、女生读奶奶说的话

(三)第三自然段,理解“距离”,识记“距”字。

1、男生读课文。

2、小张衡发现,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隔那么远,就是它们之间的什么没有变?(生:距离。)

(四)第四自然段,识记“勺”“组”,理解“一组一组的”。

1、爷爷听了奶奶和小张衡的对话,他又说了什么呢? (生齐读)

(课件出示:孩子,你看得很仔细……)

2、我们的祖先把天上的星星分成一组一组的,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组星,瞧,这还有一组——(课件出示:天鹅座。)这里呢?(课件出示:狮子座。)

师:我们的祖先就这样把它们分成——(生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天上的星星是——(生:一组一组的。)

3、识记“组”字?

“绞丝旁”加一个“且”。

“祖先”的“祖”,“示字旁”换成“绞丝旁”。

(字卡出示)有丝便是“组”,有女便是“姐”,有米便是“粗”,有示便是“祖”。

4、爷爷也给大家介绍了一组星(课件出示: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生齐读

(生动手画)。

5、 (课件出示:北斗图)仔细看,这北斗七星多像一把勺子啊!

(课件出示:那七颗星,连起来( )叫( )。

(课件出示:“勺”字的演变过程)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写“勺”字的,现在我们这样写——(师范写)

6、爷爷说的话张衡相信了吗?(课件出示: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生读)

7、(课件出示: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生齐读

(五)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

这个孩子名叫——(生:张衡。)是——(生: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的——(生齐:天文学家。)

五、指导写字

下面我们好好写字,一定要把字写正确,写规范。这节课我们要写这些字。(课件出示“我会写”的字词)

(师指导书写)

师: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把“睡”和“距离”在书上描一遍,写一遍。记住: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学生写字)

小结:张衡为什么能成为的天文学家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8、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汉朝天文学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00字汇总


有备无患,是一名教师所必备的素质,在授课前,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教学更有效率。教案可以助力教师达到既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如何撰写教案才能够让学生们更重视呢?为此,编辑花时间整理了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够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写完之后,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直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有的通过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上节课,我们用几句话表达了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经历,把它写成一篇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

二、回忆经历,拓展思路。

1.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都有哪些情感体验,用一个词说一说。(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展示表示情感的词语。

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

惧怕愤怒难过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愧疚沮丧

3.给这些词语归类,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表示好与不好)

三、联系生活,思考题材。

1.生活中你有什么令你难忘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2.说说是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这种情感。

3.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交流感受,总结写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

2.各抒己见,细说自己的感受。

(1)同桌互相说一说: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3.教师点评总结。

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写作方法指导:(1)精描细绘见真情。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2)万事求实显真情。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3)直抒胸臆见真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4)巧妙地安排结构。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5)第一人称描写叙述。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运用第一人称描写叙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展开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

2.学生独立构思、书写,教师巡视。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六、互读评议。

1.学生自由朗读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给小组同学听,再说说觉得写得好的原因。

2.学生评议、交流。

3.小组内推荐写得好的习作供全班欣赏。

七、欣赏佳作,点石成金。

1.欣赏优秀习作,全班交流。

2.同学们交流:习作的优点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一改

3.学生拿出练习纸修改。

4.指名评改。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导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分享心得。

板书设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事情的经过(情感的变化)

印象深刻的内容(具体)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讲评课,注意把习作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习得方法并迁移运用。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交流、互帮互助,培养了习作表达能力,学会了表达情感的方法。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未来的上学方式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了解科幻小说,理解课文构思特点。学习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方法。

3.发挥想象力,想象未来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你们有没有想象过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说说你推测的理由。(唤起学生对未来学校的无限遐想)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走进未来的学校,感受未来学校的学习方法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现在我们的学校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鄙夷不屑(xi)憎恶(w)

3.了解课文中四个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憎恶(喜爱厌恶)失望(希望绝望)鄙夷(崇拜鄙视)高傲(谦虚

傲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通过对未来社会的学校教育和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学校教育模式的假想和反思。文章新颖生动,引人深思。)

2.通读课文,思考两个在机器学校读书的孩子,从一本纸质印刷的书中对我们现在的学校有了哪些了解

(孩子们到一个集中的地方学习;年龄相当的孩子学一样的功课;老师是真人。)

3.默读课文思考:未来的机器学校与我们现在的学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表格。

现在

未来

学习地点

专门的学校

家里

授课老师

真人

机器人

学习模式

学习同样的课程,一起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讨论

单独学习,人机对话;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情况调整进度

学习氛围

和谐、开心、有趣

讨厌、让人憎恶

四、交流探讨,拓展延伸。

1.玛琪到底喜不喜欢未来教育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玛琪不喜欢未来教育。她厌恶过度的学习、无休止的考试、反复出现的挫败感。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拉近读者与文中人物的距离,调和了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同时,这样写也能暴露出教育中那些持续性、本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技术的演进而消失。从而为读者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线索。)

2.你对未来学校有什么期待发挥想象,描写一下吧!

(未来的学校足够安全。陌生人不能轻易进入。当我单独走进,或者和一群小伙伴走进时,系统会自动快速识别,经过认证后唰的一声,门就自动打开。等走进了学校,门会自动关上。)

五、领悟这篇科幻小说的写作特点。

1.本文构思新颖,立意巧妙,想象奇特生动。

2.故事情节通过人物对话巧妙展开。

3.情节推进严谨,层次清晰,情节发展中运用了插叙的手法。

板书设计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教学反思

1.文章写的是玛琪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学校极度憎恶,流露出她内心的孤独;因为没有同伴在笑啊、喊啊,没有同伴一块儿回家,没有同伴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以至于她在孤独无趣中学习。孩子需要同伴,需要交流。

2.文章在反思人类教育中的一些不良的倾向:过分依赖科技手段,忽视孩子的集体生活和情感交流,最终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小说深刻流露出作者对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人文关怀缺失的担忧。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阀、避等12个字,会写埋头、整理等3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4.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著名诗人臧克家有这样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请同学们观看屏幕。(播放李大钊简介)

2.板书课题,请同学谈谈对李大钊的印象。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翻开课文第58页,跟随李大钊的女儿的回忆,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体会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瞅(chǒu)瞅暂(zn)时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展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他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深的怀念之情。)

2.通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哪几个时期的事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时间顺序;主要讲了四个时期的事: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在法庭上,李大钊表情依旧安定、沉着,并极力为家人开脱,保护家人。)

四、交流探讨,学习语言、神态和对比描写的手法。

1.品析人物语言。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一句话: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体味人物神态。从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3.感知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把父亲烧文件时对我提出的问题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和事态的紧急。

②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睛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态度。

4.全班交流。(重点关注被捕前被捕时的态度对比。)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李大钊女儿在李大钊英勇就义十六年后写的回忆录,也是一篇倒叙文。作者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文章的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通过回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入了解,细致体会李大钊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学习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二、体会重点句子,学习人物品质。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尽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2.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李大钊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仍能够坦然自若,说明他有着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三、交流探讨,学习前后照应。

1.请大家朗读课文第五部分(第31~33自然段),并思考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李大钊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

2.小组交流,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呼应)

3.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还有很多前后照应的句子,请大家用波浪线画出和下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首尾呼应:①首: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②尾: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文中照应:①前文: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②后文: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文中照应:①前文: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②后文: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这些句子相互照应,使人读了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会更深。)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

(叶挺、董存瑞、刘胡兰、赵一曼)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李大钊。让我们继往开来,牢记革命先烈的遗志,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李大钊的故事或者他写的文章,并和同学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并交流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法,同时结合实际,激发学生树立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理想。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理解黄庭坚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恋春却不伤春的思想感情。

3.鉴赏这首词曲折新颖的结构和清奇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春天一派朝气,生机勃勃的景象。古代文人最喜春天,但春天却又是稍纵即逝的美景,很多文人写春时,都不免表达一种惜春、惜时的情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黄庭坚的《清平乐》,看看他是如何表达惜春的。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情感)

3.范读,齐读。

4.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并称苏黄,是江西诗派创始人。黄庭坚的书法也自成一家,擅行书、草书,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阅读注解,掌握词意。

(1)全词的线索是什么

(寻春:自行寻春请人唤春询问黄鹂。)

(2)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

2.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春天回到了哪里到处都是一片寂静,找不到它的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一定要喊它回来同我们在一起。春天的踪迹谁知道呢除非去问一问黄鹂鸟。可惜黄鹂鸟的婉转啼鸣无人能理解,只见它凭借着一阵风飞过了蔷薇。)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这首词写春天,词中有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在归行路唤取同住等词语上。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天离开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2.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结合全词分析。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3.感情的变化反映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此词为惜春之作,全词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热爱和怀念,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4.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的词句是哪些请简单赏析。

(百啭无人能解黄鹂鸟仿佛知道春天踪迹似的发出婉转的歌声,可这歌声人们谁也听不懂。表达了词人的惋惜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这首词。

六、总结诗词,拓展延伸。

师:这是一首惜春词,表达作者惜春之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都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无穷。作者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课下注意仔细体会,然后搜集整理能表现惜春这一主题的古诗词,和同学讨论交流,诵读。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思春(归何处)

由现实到幻觉惜春(无行路)

唤春(归来住)

问春(知踪迹)

由幻觉到现实解春(蔷薇开)

惜春(不复归)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我都努力抓住古诗词的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如抓住这首词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词,大体把握词意。

2.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

3.体会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以及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在母校学习、生活了六年,对于我们来说,有两个词也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毕业和分别。人生自古伤离别,假如这个日子明天就要到来了,面对同窗六载的同学,面对朝夕相处的师长,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又会说些什么呢(生答)

师: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古人在送别朋友时的感受吧!(板书题目)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等等。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才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诵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情感)

3.范读、齐读。

4.作者简介: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宋代词人。因所赋《清平乐》词而被罢职,遂自号逐客。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请你们再读诗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用笔圈出来。自由交流。

2.结合注释,交流对字词的理解。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去那山水交汇的地方。

方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您回去。假如您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与春光同住。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2)这样美的画面使你想到哪些写景的成语(山清水秀、千山一碧)作者又是用什么修辞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这幅美丽的山水画的(比喻)

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师: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眉眼盈盈处。)

小结: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2)师小结上片:上片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极富有人情味,也暗示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1)师: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满怀着伤春之愁。)紧接着又送走的朋友,你想想此时作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再添了别恨,心情更加惆怅。)

(2)难道作者就没有一丝不舍之情吗(有)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送)

(3)师小结下片:下片词人连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巧妙相连,一是送春归,二是送君归,言下之意春归人也归。最后词人发出美好祝愿,希望朋友能够和春天相聚。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为什么要和春住生汇报交流。

(2)师: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这种感情驱散了离别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你们看,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这首词。

六、总结诗词,拓展延伸。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课下注意搜集相关借景抒情的送别诗词。

板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上片:写景依依惜别

下片:抒情祝福

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有以下两点还是做得比较好的:第一,朗读到位,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自由读,范读,指名读,齐读;第二,展现学生的自主性,在初读本词之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讨论学习。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他们如繁星璀璨夺目。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尤为推崇两个人,他曾经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对,就是杜甫。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

2.吟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3.师: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乃(nǎi)潜(qin)俱(j)花重(huāzhnɡ)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大意。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于是,就。

潜:秘密地,偷偷地,这是指静悄悄地。

润物:指植物受到雨水的滋润。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诵读和探究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诗的第一、二句采用拟人手法,说春雨仿佛知道春天的到来,及时地下了起来。第三、四句诗人点出了春雨降落的具体时间夜间,并写出了其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第五至八句不直接写春雨,而先写春雨中野外、江上两处的景色,后写想象中第二天早晨看到的雨后景象,那种喜悦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了解一下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诗歌,《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呢

(这首诗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之时。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在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3.这首诗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师: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好雨)

(1)理解及时: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

(2)从哪儿看出来它是及时的好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师: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雨中夜景图;欣喜)

4.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第二天清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刚刚我们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

1.见诗如见人,诗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表达,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首诗,也读懂了一位诗人杜甫。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2.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实际上是为谁而喜(为百姓而喜。)

3.课后收集杜甫的诗,感受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及时)好(润物)喜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读为主,根据情况采取了诵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学生主动性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小组成员之间认真、仔细地交流。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明确本次作文要写的是科幻类题材的作文,展现的是新异神奇的未来世界。

2.科幻作文既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又可以培养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联系课文,轻松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学的《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吗(科幻类)

2.文中玛琪的机器人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玛琪做地理测试,玛琪非常痛苦,但是机器人老师知道吗(不知道,它是一台机器,只能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去教学生。)

3.请同学们再思考下,托米的机器人老师为什么被搬走一个月(因为历史那部分内容完全显示不出图像。)

4.我们来想象一下,假如现在让你在一个机器人老师和一个真人老师中选择一个,你更希望是哪个老师我们来探讨一下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机器人老师的优点是可以就同一内容反复讲解,不知疲倦;而真人老师的优点是针对同学们的问题,个别辅导。缺点也各不相同)

5.未来的学校是这样教学的,未来的工厂是怎样生产的呢未来的农场又是怎样种植的呢未来的

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想象,让想象插上科技的翅膀,带领我们奔向未来的世界吧。(板书: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二、自由讨论,启发思路。

1.各位小科学家们,请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方面的内容去写。(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所描写的领域、范围或者方向等。

(2)同学们,我们勾画的未来蓝图如此美好、如此神奇,那么,要怎样把这些美好详略得当地描写出来呢(此处可作重点描写部分的探讨和简略描写部分的探讨。)

(3)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想象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典型事例可以体现。选择一两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例写下来。(注意:事件必须能够突出想象的特点。)

三、整理思路,解析题目,自由习作。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什么内容,想想神奇在哪里。学生先把思路整理出来。

2.老师讲解标题的重点,给学生讲解如何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起来。

(1)特点(学生归纳):

①科学: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②翅膀:翅膀(或翼)是生物的一种飞行器官。翅膀的作用主要是飞行时提供前进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

③飞:字面意思是非常迅速地快跑,像飞起来一样,有风驰电掣的意思。

(2)事例(学生思考):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就是插上先进技术飞起来。

3.结构安排:选出三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飞起来特点的同时,还要注意,文章必须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三个事例可安排一个详写,两个略写。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未来的某某领域的神奇,事例能体现神奇的特点,语言通顺流畅,等等。

五、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熟悉的某个领域作为出发点,运用典型的事例来描写未来某个领域的形象特点,掌握刻画未来的技巧。

六、拓展延伸。

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画出未来神奇的画面。(看看是否刻画到位)

板书设计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大胆想象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习作,让学生懂得了: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而是同学们缺少想象力,缺少观察生活中值得记录的小细节,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这节课的点评,同学们受益匪浅。

2.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注意词句积累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不够重视,学生的文章缺乏文采,语言不够丰富多彩。

[优质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其四


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教案来辅助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如何下笔去写一篇教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质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其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背景分析:

指南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只闻其名而并不太会使用指南针,更对其原理知之甚少。所以,我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首先从找教室的方位入手,在同学们有争议的情况下,引导同学们学会使用指南针来辨别方位。激起学生学习使用指南针的兴趣。在学会使用指南针之后,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并对指南针的历史及发展进行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认识指南针有指南指北的性质;

b)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过程与方法:

a)会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b)培养学生会使用指南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了解指南针的过程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指南针有指南指北的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地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条形磁铁、水槽、泡沫板、记录表、指南针等。

教师准备:司南、指南鱼的图片或影视材料。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我们来到自然教室已经很长时间了,你能辨认请我们教室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吗?

2.谈话:看来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怎样能较快地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新知探讨

一)指导学生用指南针辨认方向

1.谈话:谁会使用指南针呢?请给大家演示一下。(如果学生不会用,教师讲解操作方法:将指南针放在一个平稳的地方,等里面的指针不再晃动,再轻轻地转动下面的刻度盘,将刻度盘上的“北”下面的三角与指针的三角重合,这时刻度盘上的东、南、西、北指示的四个方向就是正确的方位)

2.请同学们利用指南针再来辨认一下教室里的方位。

3.观看:指南针在航海、飞机等地方为人们服务。

二)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有指南指北的性质

1.提问:同学们看,这小小的指南针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方便,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指南针是怎样被古人发明的吗?

2.学生自由谈。(学生说不清时放课件—指南针的发明)

3.谈话:今天我们也来像古人一样,运用两种工具来研究研究,你也可能发现指南针的奥秘呢?请看,把条形磁铁放在漂浮盒上,将它平稳的放在水面上。轻轻地转动漂浮盒,当它静止时请记下这时磁铁两端所指示的方向。(要求:1.同样的实验要操作3—4次。2.在记录单上记录每一次实验的结果。哪个小组既快又安静的完成实验,就可以得到小红旗。)

4.学生实验、记录。

5.指导学生汇报。

6.提问:从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7.讲解:磁铁指南的一端就称为南极,用字母s表示,s是英文南的第一个字母。磁铁指北的一端就成为北极,用字母n表示,n是英文北的第一个字母。这样指南针就可以世界通用了。

8.提问:为什么磁铁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换个木棍、塑料棒可以吗?你们试试。

9.学生再次实验。

10.提问:为什么磁铁就能指示方向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

11.学生交流讨论。

三)指导学生认识指南针的发明和发展

1.谈话:通过了解磁铁的这一性质,你知道这和指南针的发明有什么关系吗?

2.讲解: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制出辨别方向的工具——指南针。它被充分利用在当时的旅行、航海等方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的指南针和它的发展。

3.提问:你还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吗?

4.谈话:指南针的用途这么广泛,你想自己制作一个指南针吗?下节课我们来学习。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其五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教案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掌握课堂的教学节奏,不必为写教案而烦恼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其五”,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学习目标】

1、能写清楚练绝招的过程中有什么趣事,有什么体会。

2、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初步学习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口头引导,不做技能训练)。

4、自觉运用目标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灵感碰撞

(板书:“绝招”)

谁知道,什么是绝招。

(生活中、学习上的与众不同的本领,有天生的,也有练成的)

昨天马老师告诉我一个秘密:我们班同学练了许多绝招。是不是啊?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陌生的老师,她们来自天河区的另一间学校,和我一样,都是想来见识见识你们的绝招。然后,还想让自己班上的同学和你们比绝招呢。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二、头脑风暴,打开思路

1、你有什么绝招?静静地想一想,在作文纸上用符号快速记录下来,看谁想得多:(学生记录)

2、指名发言:

指导:你的绝招是什么,取个有意思的名字。

(绝招:生活中的、学习上的)

在黑板上随机板书。

三、对话平台,指导表达

1、全班交流(1~2个):

这么多的绝招,你们对哪个最感兴趣?(指名说)还有谁也对这个感兴趣?你们想知道什么?(是怎么样的?怎么练的?练的时候有什么体会?如何发现自己的绝招的?)

──板书

指名说,其余同学认真听,要求:听完后扮记者采访,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组交流。学生轮流讲,互相提问,互相补充。

四、记录思维轨迹

说绝招说得很棒,写绝招你们一定更棒。在动笔写作之前,把要写的内容想清楚可重要啦。请你静静地把“练绝招(发现)”的过程在脑海中“放一放电影”,尽可能“放”长一点,“放”出来的画面越清晰越好。一边“放”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画下来(简笔画或符号记录)。

五、目标定向,完成习作

通用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


课件之家栏目精选:“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阅读。

身为教师,应该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教师是相当有必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上课的效率,教案应该要包含哪几个基本部分呢?也许"通用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就是你要找的,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通用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篇1)

匆匆忙忙上完了开放课,感觉很惭愧。从教八年居然从来没上过第一课时的公开课,特别想尝试一下,可是感觉把实际教学搬到公开课上,还是不行的。第一课时讲究初读课文,疏通文章,重点讲解相应内容,再穿插识字写字教学。但作为三年级的教学,重心放在哪里很重要,而怎样帮助孩子理清文章的脉络是个难点。备课时,我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1.字词的教学分量太重了。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进入自主识字的阶段,对于生字词语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学。如果孩子对生字的识记和朗读有困难,那么更不应该放在一起教学,随文识字的效果会好些,主要是为了分散难度。如果在朗读中发现某个孩子有难词不会,可反复让他练习此句的朗读,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我在课堂上对生词进行集中教学处理,当时的目的是检验孩子哪些字词还有困难,在具体讲解课文时再做具体指导,再给孩子一些时间去读去记。一方面检查预习的成果,一方面对孩子的知识疏漏有所了解。但在实际操作时,自由读、小组读、带读、齐读,字词学习的时间放了15分钟,占去了大量重点讲解课文的时间,使课文第二段的讲解没有完成,总的感觉练习时间过多,对三年级的孩子实属多余,后面具体课文讲解时还可具体强化。

2.梳理课文的方法有放无收。

孩子在预习课文时,收到的关于赵州桥的知识是相当零散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将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有效的树枝链,因此,我请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你了解了哪些关于赵州桥的知识或信息?有的说:我只知道赵州桥在河北省的洨河上;有的说:我知道赵州桥非常雄伟;还有的说:我知道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搜罗的信息点即多又分散,是我把信息根据段落归纳整理、并板书的。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我的板书复述第一段的内容。可是整个过程下来,还是感觉信息零散,学生在头脑中还是不知道这些信息是怎么组合起来的,为什么这样组合?课后想想,这样的方式是可以的。但一般是在课文学完之后,将写有赵州桥信息的纸片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列组合,并让他们说说为什么,从而感受文章的构成。

3.抓重点段想象、讲解。

这是一篇老课文了,从结构上讲有很强的严谨性。第一段介绍赵州桥的基本情况;第二段介绍赵州桥的雄伟、设计特点及坚固;第三段介绍赵州桥的美观;第四段介绍赵州桥的历史意义。与其零散地自主学习,不如逐段学习,挖掘每段的要点,待文章学完后,让学生自主发现文章构成的绝妙,对今后的写作有所指导。

经过一番思量,我觉得第一课时在读通课文,明了文章基本架构后,可以先重点学习第四段,让学生读着课文体会赵州桥的美观。可以让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再让学生看看真实的赵州桥栏板上的图片,让学生也来描写、扩写双龙戏珠部分,让双龙戏珠的图案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也为赵州桥出一份力。第二次改进设计试教后,比第一次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兴趣浓厚,各抒己见,尤其是扩写部分更是精彩纷呈。

一个孩子这样写道: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只见两条龙各不相让,他们挥舞着锋利的爪子,一齐向前抓住明珠,可是明珠光滑剔透,亮光一闪让两条龙顿时睁不开眼睛,珠子又向下落去。

还有一个孩子这样写:最精彩的要算双龙戏珠了。两条龙围着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似在玩耍,似在抢夺,活象一部电影。一条龙伸出前爪,大吼一声就要抓住明珠了,另一条龙一个转身,巧妙地用龙尾一甩,明珠脱手,弹向空中。他们就这样你争我夺、你戏我耍,玩得很高兴。

学生的文字充满着自己对双龙戏珠的想象,自己对古代桥梁建筑的欣赏。

4、关于评价。

我们中段课题组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评价方面展开研究,我主要研究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内容。经过两个月的实践,我发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比教师直接评价更来得有效,学生更在乎同学怎么看他。三年级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竞争,是一种很好的催化剂;同时,家长参与课堂评价也能有效地促进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大有帮助。

通用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降、润、罚、扬、臂、赏、碰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臂——劈虫——触角——触。

B、换偏旁以及的字:汤——烫壁——臂。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节诗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节: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变放假了。

第三节: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以上,冲了出来。

第四节: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通用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篇3)

《孔子拜师》曾经在去年听过,当时就觉得这篇课文挺难的,特别是一些词语的理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深奥,怎么把难理解的词语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可能这也就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吧?

郁老师的课给我一种非常淳朴又自然的感觉,一节课下来,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热闹非凡的场面,有的只是涓涓如细流般地品味,学生们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提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深入浅出解析重点词

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上,郁老师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词语所包含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风餐露宿时,郁老师没有直接问学生是什么意思,我想假如问也只会是照着词语手册读一读而已,但却没有真正落实这个词的意思的。而郁老师的处理我认为相当精彩,她先让学生想象当时孔子赶路时是怎么样?学生说到了:他可恩能够因为没地方睡而睡在地上;衣服穿得很单薄,晚上睡觉会很冷。老师又问:当他饿了的时候又怎么样呢?学生说:他会挖野菜吃。老师纠正可能是摘野果子吃。学生还说会吃树皮吧?(但这郁老师说那没这样辛苦的。)渴了只能喝一点河里的水等等。通过学生的想象,得出了饥一顿,饱一顿,孔子在走去洛阳的路上异常的辛苦,这就是可以说是风餐露宿,使人觉得这个词语的理解是水到渠成,信手拈来。同样的,对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的理解也让人觉得很自然,有种顺理成章的感觉。特别是纳闷的理解,因为这个词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很难说得清,而郁老师却非常巧妙地引着学生朗读老子的话,并感悟到老子对眼前的年轻人的不解,在反复地读和说中,老子的疑问在增加,学生的问题也在增加,接着老师就很自然地说这么多的问题一下子就涌进了老子的脑海中,这就是纳闷呀。这真是天衣无缝啊!从这也看出了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非常的扎实,又对课进行了精心的预设,才能在实施的过程中体现的较为完美。

二、简洁、干练的导入

由于这是第二课时,在课的导入时往往有老师从字、词到段的使人疲累,但郁老师显得那么简洁又干练。从听课老师的到来想起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既与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帮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运用了孔子的话,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接着,郁老师还非常谦虚地对学生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暗示我们将在相互的交流中会学到更多。然后再出示课文的第一段,在老师的引读中,让学生们再次感受了孔子其实已经是一位年轻的老师了,但他却希望自己的学问更渊博一些。短短的几分钟却涵盖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也让每一位听课的老师对课文有了大概的了解,看死平淡的开头,却为沉静的课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三、精彩的延续(拓展)

当课进行到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时,我们对孔子和老子这两个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郁老师向学生们拓展了孔子的弟子们编的《论语》,并出示了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学生读后,想知道它们的意思吗?(想!学生们大声的回答。)那就要像孔子那样,多学习,就会知道的。郁老师没有当场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进行了延续,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好奇而去看书,想了解其义;一部分学生因为好学而去查找有关资料,从而就会把课文中学的知识进行延续,从课内走向了课外,也充分地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真正落实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使我们的学习没有终结的时候,只有不断地探索、发现、学习,才会像孔子那样有渊博的知识。

看似平平淡淡的课堂,却是那么的暗潮汹涌,学生就在这份看似平淡的氛围中知道了孔子的谦虚好学、不怕辛苦、彬彬有礼,知道了老子的毫无保留、诲人不倦;在这份平淡中,学生们被感动了,被感染了,课也就不再平淡了。

当然,假如郁老师本身能再投入一些,也许课堂还能有一些小小的高潮,一点粗浅之见

通用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过程,把握阿凡提的两个特点:智慧过人、热心助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并能上台表演。

3、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阿凡提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阿凡提结清帐目的过程。

课前准备:

1.阅读阿凡提的故事

2.准备表演的道具。(裤腰带、钱袋、头饰)

3.录音机

4.做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那你们喜欢哪些卡通人物呢?今天有个大家喜欢的动画人物来看大家了,他是谁?快看,他来了——

2.播放动画片片头

3.那个骑着毛驴唱着歌的新疆人是——(板:阿凡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故事(出示:31饭钱)

齐读课题

二.听录音,理解饭钱的含义

1.释题:什么叫饭钱?

师:对了,吃了饭就要付饭钱。那么课文中的饭钱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分小节朗读课文。

2.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谁向谁要钱?要的是什么样的饭钱?(板书:巴依、穷人)

三.紧扣“饭钱”体会人物的性格

师:吃了饭菜的香味需要付钱吗?这件事是不是太荒谬了呢?小朋友们有没有遇到过?在这里巴依不仅要穷人付钱而且如果不付钱,还要————你觉得巴依是个怎样的人?板:()的巴依

●蛮不讲理/贪婪/爱财如命/欺诈穷人……

面对欺诈穷人的巴依,穷人是如何的呢?读读文中描写穷人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板:()的穷人

●无奈/可怜/孤立无助/束手无策/

法官卡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名读第五节。

(1)卡子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的卡子)

●巴结富人欺压穷人

(2)“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迫:急迫急迫得不能在等待。(语素分析法查字典)

◎谁能来读一读迫不及待的语气。指名——竞赛——齐读

那卡子对穷人和富人态度一样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用着重号点出不同的态度)

可见卡子是站在富人这一边的,他与富人狼狈为奸。在对于吃饭菜香味的问题上,卡子和巴依都认为是要付钱的。

四.体会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1.对于巴依和卡子的无理取闹,阿凡提想出了什么办法?自读课文6——9小节找找答案

●听钱的声音(重点朗读,请学生划出动词,上台表演)

2.小组内讨论:这种方法妙不妙,巧妙在哪里?

●穷人不损失一分钱,就能把帐结清了

●按照巴依和卡子的说法,吃了饭菜的香味要付钱,那么听了钱袋的声音也要付钱。

○这就是用巴依欺负穷人的方法来对付穷人。这就是所谓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板:()的阿凡提)

●聪明的/充满智慧的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1.在组长的带领下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2.小组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听,然后说一说,他们是否读出了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气。(两组左右)

●恳求:诚恳地请求—————求,肯不肯帮忙

爽快:————你说吧

无奈———哎(拖长音)、站了一站

大摇大摆(作动作)

小结:读好人物的语气,不仅要读好提示语,更重要的是读好那些表达提示语的词语。

3.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后,我相信这回你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语气。自己再读课文。

4.齐读:念到你喜欢的句子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动作边读。

六.小结

1、(指板书)阿凡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的巴依和…、、卡子,帮助了…、、的穷人

2.课外延伸:

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清楚,安排也比较合理,但是,教学任务没有全部完成,续编故事没有上,比较遗憾,可见,上课时教学环节抓得还是不够紧凑,耽误了时间。

2、朗读比较欠缺,读得不够多,尤其是分散地读,比较少,以后还应该增加各种不同的朗读形式,多读,精读。

3、字词的教学也要重视,因为语文就是教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能理解,能听懂,会灵活运用,所以,上课时,千万不能脱离了语言文字的教学。

通用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篇5)

说明:

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山行》和《枫桥夜泊》虽然都是描写秋天,但是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却大相径庭。学生能体验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绪变换吗?能在自己的习作里试着感受景物的情绪么?为了便于比较,把练习一的《夜书所见》提上来,故成古诗三首。

一、从韵律中比较诗的情愫。

1、检查,能不能把诗读得像唱得那么好听(读出平仄:一二声尽量拖长,三四声力争短促)。

2、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教室里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这三首同样描写秋天的诗也大不一样。请你拿起笔来,用心地圈圈点点,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不同。

很惊讶,一个学习不踏实被我连罚了三天作业的孩子,脱口而出:《山行》的作者非常高兴,《枫桥夜泊》的作者非常难过,不,伤心,不对,忧愁;《夜书所见》的作者也很高兴。

我追问:他对谁高兴?

一个学生加以补充:他看到儿童在玩,感到很开心。根据他的补充,我在黑板上板书了高兴、忧愁、情趣三个词。

接下来,学生找出了地点的不同:山上、船上、篱笆旁;时间的不同:傍晚、半夜、晚上;

作者的不同:杜牧、张继、叶绍翁以及朝代的不同。最后一点,班级里有笑声传出,潜台词很明显:这么小儿科的东西也讲。我把孩子的情绪转了一下:这的确是幼儿园小朋友都能找到的区别,但是却非常重要,你们知道吗?于是,作者以及朝代也被我板书在黑板上。

我非常惊喜地发现:通过昨天一节课的唱和练习,仅仅是平声(阴阳)拖音仄声(上去)短促屏息存气语义不断的小技巧,诗的情绪不需要多讲就被他们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从文字中发现情愫的物质载体

那么我们从哪些字、哪个词读出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呢?我让学生从三首诗中任选一首,按照唱(读)、看、听、摸的方法,用心体验诗的情愫。

读诗是有技巧的。你看,我们像唱歌一样读诗(读出平仄的代名字,在班里地球人都知道),一下子就体验到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如果你再按照看听摸的顺序,你就能抓住诗的灵魂了。请你任选一首诗,试试看!

我进一步对他们作了解释:诗是可以看的,首先找一找,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诗是可以听的,再用耳朵听一听有哪些声音;诗还是可以摸的,还要用你的皮肤摸一摸诗的温度,这样,你就能通过文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

当我们把感官投入诗行,我们才会真正发现诗的凝炼与传神。当我们从寻常的事物品味出不寻常的诗意来,我们才会领略到诗人借奇妙的联想与比喻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

且让我们从心灵的窗口开始吧:

《山行》,可以用眼睛看到哪些快乐因子呢?在我的追问之下,学生的答案越来越具体可感起来:寒山,悠远的寒山令人心旷神怡;石径,弯弯曲曲直通山顶的石径,倾斜的感觉显得山更高了,更神秘了

接下来,帮助学生发现白云的浓厚与深远可煞费了不少功夫。

师:你看到了哪里的白云,什么样子?

生:山顶上、天空中、半山腰、包围着别人的房子,飘飘悠悠、很浓,到处都是

师:伸出手臂

生:手臂就被白云裹起来了。

师:抬起脚

生:脚就一下子失踪了。

生:脚就被白云淹没了。

师:我忽然想起了一个字:仙。透过偏旁,你发现仙人就是生活在哪里的人?

生:生活在山上。

师:他们有什么本事?

生:能长生不老,会腾云驾雾

师:是啊,象孙悟空一样。杜牧这时候身在哪里?

生:在半山腰,被白云包围起来了。

师:是啊,他也成仙了,做仙人了!

一个学生提出异议:老师,云彩都是慢慢升起来的,怎么不用升旗的升,而是生命的生呢?

这是一个难点,我不禁为他的问题喝彩:是呀,是不是杜牧不知道这两个字的区别呢?

学生一片沉默。我让他们做做白云升起的动作,又让他们用生字组词。一部分学生组出了生日、生气、生长等词语,我大喜,问他们:出生的那一天之前,小孩子存在不存在?生气之前有没有怒火?

聪明的孩子一下子恍然大悟起来:白云生处,就是走着走着,一不留心周围就被白云包围起来了!

我紧追不舍:谁被包围起来了?

生:生活在云雾中的仙人;还有杜牧自己。

生:那些人房子冒出的炊烟也成了白云了。

师:让我们想象一下,在那白云突然长出来的地方,该是一种什么景象?

生:幸福、悠闲、自由自在、神清气爽

师:这就是一个生字帮我们看到的世界!用升能看到吗?用深能看到吗?这就是古诗语言精练的魅力!

相较而言,那燃烧的枫叶,那敢于二月花媲美的生命力,竟然被学生们看得一清二楚。其中一个孩子尤为精彩:我看到了像某某那么俊俏的枫叶!大家注目望去,呵,某某今天赫然穿着一件红得化不开的体恤!

雷动的掌声掩饰不了师生的困惑:坐,怎么就成了因为了呢?停车坐爱杜牧可真会享受,连上山也要人抬着!他不就是坐着嘛!没有来得及查阅工具书,我还真回答不出来这因为的义向究竟怎么发展来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学生听。他们听到了嘹亮的山歌,过了一把神仙瘾;他们摸到了皮肤的凉爽:尽管寒山,尽管霜叶,尽管傍晚,诗人却只有舒适,只有尽兴,只有依依不舍,只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但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却大不一样。

看到的是甚么呢?渔火,只有渔火,点点滴滴,也许没有画上的那么多,那渔火,只是张继一个人船上的。但是渔火的寻找很艰难,月亮、乌鸦、白霜、枫树、寒山寺,什么都是他们可看的东西,班里一下子出了那么多的特异功能。一番理性剖析之后,月也黑了,霜也不见了,江枫也消失了渔火之外伸手不见五指,夜黑得怕人。

那么,一片漆黑之中,又听到什么了?是钟声,一声声传来,让人无法入睡。更可怕的,还听到了乌鸦的叫声。这时候,我补充了民间喜鹊与乌鸦不同的象征色彩。乌鸦啼叫,往往就是灾难的代名词啊!空气中有点不安的感觉,涩涩的静,孩子们一下子凝重了起来。

再摸摸吧,用自己的皮肤摸一摸,什么感觉!冷!牙齿打颤的冷!孩子们夜里被冻醒的感觉联想出来了,诗人的衣服也很冷!从里到外,连诗人的心都是冷的!原汁原味的冷让他们朗读的声调很低沉,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是他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一江春水向东流式的哀愁!

三、从诗眼中感受生命的律动

蔓延的低沉下,一个孩子大为不解:老师,我不明白,他好好的不在家里呆着,为什么半夜里要坐在船上呢?

我循着他的思路,课堂,开始了峰回路转:唐朝是一个游历的年代。男子汉要外出寻找功名,往往一走就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而且没有火车飞机,没有汽车自行车,没有手机,也许写好的信都不知道该让谁帮着寄。那个李白,就提着一把宝剑常年在外,家里几十年都没有他的消息。让我们设想一下,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愁的什么呢?

生:他从家里来,想去做官,他思念自己的亲人了。

师:比如,妻子、父母

生:孩子。他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生:他从家里来,想去寻找一个很长时间都没见面的朋友,可是却找不到他的朋友了,他很担心。

生:他想写一首好诗,可是怎么都写不好,他半夜出来找灵感,可是就是找不到。

生:他在外面呆的时间太长了,他想回家了。

学生再也想象不出来了。我继续提醒:请注意他生活的时代:所谓晚唐,就是唐朝马上就被别的国家给消灭了,到处都是兵荒马乱,人们都吃不饱,就像现在的伊拉克一样,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生:他在担心人们的安全,担心人们没有东西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没命了。

生: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安全的。

没有忧国忧民,学生却在张继浓的化不开的愁绪里读出了生命的脆弱与孤单。这,就是生命的某一种律动啊!

第三首诗学生自学之后,我问学生:一样的秋天,一样的枫叶,一样的寒霜,怎么在不同人的眼里,他们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

学生再一次沉默了,过了老半天,一个小女孩儿怯怯地说:诗人的心情不一样,所以他们看到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

好一个心情不一样,东西就不一样,这就是写好作文的窍门,这就是上帝的密码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大自然的感情就是你的感情啊!让我们永远睁大自己婴儿一样好奇的眼睛,用一颗诗人的心去拥抱周围的世界吧,你就会像他们一样,在平平常常的事物中找到只属于你一个人的感觉!

学生能理解这番话吗?我不得而知了。

通用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2、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3、写完之后读给同学听。

教学重点:

1、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2、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教学难点:

能够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刘新同学喜欢踢足球、李晓华爱好汽车、王思宇喜欢异想天开。他们都把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学习例文:

1、自读3段话,了解意思。

2、你对哪段话感兴趣,先读一读,再说说它是围绕哪个意思写的,通过哪几个事例把第一句话的意思写具体的。

(喜欢哪段话就读哪段话。以第1段话为例来介绍这段话是围绕我非常喜欢踢足球来写的。通过两个事例把这个意思写具体的。)

3、说说这3段话的写法。(先介绍自己有什么爱好或特长,再用具体事例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三、指导习作:

1、想想你自己有什么爱好或特长,有什么事实来说明。(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特长)

2、在小组里说一说。

3、试着写一写,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一改。(自读自改。)

4、选择有代表性的,在班内读一读,讨论如何改进。

5、在小组里读一读,请大家帮助修改。(集体评改。)

四、课堂: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并练习了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五、作业:把自己写的一段话读给家长听,请家长提出修改建议。

习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对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的习作进行评改,使学生能围绕一个意思写话,并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教学重点:

对习作进行评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具体。

教学准备:

优秀段落5,待改段落1。

教学过程:

一、展示优秀作品:

1、挑选几份写得好的段落请作者读听。

2、大家评议这些段落写得怎么样,好在哪。(评议:能围绕一个意思写话,并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二、集体共同修改一段话:出示这段话,请大家自读并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1、不能围绕一个意思写话。

2、意思写得不具体。

3、意思表达不清楚。

4、有错别字和病句。

三、自己修改习作。

四、作业:修改自己的习作。

通用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篇7)

讲过《小喜鹊的两个家》这一课,感触颇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深入理解教材

要深入的理解教材只看教参上的提示是远远不够的,要自己去读去悟才行。《小喜鹊的两个家》这课加上试讲一共讲了三遍,感觉每一次讲完以后,都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越讲越觉得课文有的可讲。

小喜鹊的两个家这课文是根据发生在北京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通过小喜鹊的两个家,说明了人们对小鸟的关爱,表现了人与鸟的友好相处。课文人和喜鹊两条线展开,感人而有趣。重、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根据课文内容、重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篇。

1、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2、通过句子比较,体会课文原句的具体、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小喜鹊的两个家展开教学,重点体会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和小喜鹊对郭奶奶一家的亲密,也就是重点学习第3、5自然段,其他段落则以读代讲。

第一次试讲,感觉学生提问环节的设计进行并不顺当。虽然抓住了3、5两个自然段重点学习,但缺少了2、4自然段的铺垫,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够深入。于是对教案进行修改,去掉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提问的环节,只保留对课题提问,并抓住小喜鹊有哪两个家?为什么会有两个家?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加强了对2、4自然段的品读。如:在学习第4自然段时提问:大喜鹊为什么会在原来的那棵大树上造新家?树梢上传来它们欢快的叫声。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应怎么读呢?

第二次试讲,感觉过程比较顺畅。同学们回答问题比较到位,情感体验也有一定的深度。而我经过试讲对这课文也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似乎觉得每一句话都值得重点品一品,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还是决定抓住重点来学习。

在我班讲的时候,感觉较好地实现了我对这一课的设想,同学们回答问题也是比较准确、到位。有了一定层次的情感体验。但当马老师说课时,我感觉到马老师对这一课的理解有更深的层次。喜鹊对人的报恩,是我没有体会到的。我想到的是喜鹊对人的亲密。虽意思接近,但不够深入。

要深入的理解教材还要把握学生,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要把握学情。在最后回答为什么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时学生有的答道篇:因为小喜鹊想要去陪伴郭奶奶。有的说:因为小喜鹊已把自己当成了郭奶奶的女儿。学生真正是以一颗童心,将小喜鹊当成人来看待,给它赋予了人的情感。而我却并没有。这一点是我应该向学生学习的。如果我事先对教材的把握再深入一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点拨,相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达到更高的层次。

二、落实训练点

语文课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体现在学生在课上的情感体现。工具性则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我感觉在这一课我的语言训练点的设计还是比较好的,但在实施上有一定的欠缺。对于马老师讲的迂回方法和训练的展开要体现层次,感触颇深。如:在体会关怀备至一词时,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先说说关怀备至的意思,再说说关怀备至体现在哪儿,都是怎么做的。其实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关怀备至体现在哪儿,都是怎么做的,再体会关怀备至的意思。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就给了学生一个台阶,理解起来也就容易了。再如:在口语交际这个环节,学生发挥不是太好。可以让学生联系到自己想一想:爸爸、妈妈上班去,下班回来的时候,自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再来进行口语交际,结果也许会好一些。

三、关于课时安排

我讲的是第二课时,其中一个环节,对课题提问。马老师认为不太合适,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细品起来感觉很有道理。我也得到了一个启示。我们通常会把学习生字放到第一课时,讲读课文放到第二课时。这样一来到讲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就减弱了许多,也就会有个别学生有在学习课文时往后翻看后面的课文的现象。其实,在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生字和认读字。那么对于一些生字较少、文从字顺的课文,就完全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先讲读课文再处理生字。

通过这一课,收获很多。今后,还要更加努力、深入地理解把握教材。在落实各个训练点的时候,还要更好地给学生搭好阶梯,要有层次。还要注重各教学环节之间的铺垫。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500字合集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每节课开始前,教师都要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准备所需重点,那么你知道该如何写好一篇教案吗?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500字合集,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2.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分析社会、认识社会,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在本节课中,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遵循实践活动课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2)全员参与的原则

数学实践活动应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决不是教师或个别学生演示,或部分学生操作,其他学生看热闹、只动口不动手的活动。

(3)知识的应用性原则

数学实践活动要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探索创新性原则

数学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实践活动,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教师不必多加限定,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大胆地进行尝试,完成任务。

2.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双语实验学校,是一所现代化有特色的名校。学校由专家治校、名师执教,小班化智能教学,提供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的优质教育服务。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吸引了省内大中小城市的学生。学生的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

〖课堂实录〗

(一)活动一:说一说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些地方?你是怎样去的?

生1:我到过济南,是坐火车去的。

生2:我到过北京,是坐大客车去的,我看到了天安门。

生3:我到过桂林,是先坐公共汽车,又坐飞机飞去的。我看到桂林的山水,真美呀!(生3发出赞叹,陶醉在美丽的山水画中。)

师:同学们这么喜欢出去旅游,今天淘气和笑笑要邀请你们出去游玩,愿意吗

生:(迫不及待)愿意,愿意,淘气、笑笑快带我们去玩吧!

(二)活动二:提出问题

1.师:(闪动图画)同学们,淘气和笑笑要邀请大家到哪里旅游?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智慧老人和机灵狗也跟我们一起旅游。

生2:我知道了我们要到大连去玩,我们坐的是晚上10:30的车。

生3:我知道了我们要在早晨6:00到大连。

生4:我知道我们要做火车去,火车每时行驶103千米。

生5:我还知道我们已经走了5时。

2.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1)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把较典型的两道题板书。(A.博兴到大连还需要多长时间?B.博兴到大连约有多少千米?)请同学们同桌两个为一组,商量一下,看能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2)学生同桌两人很快就想出结果。

组1:从我们这里到大连还需要2时30分,我们是先算出5时之后是3:30,再用6:00减去3:30,就是2时30分了。

组2:我们的算法跟他们不一样,我们是先算出从10:30到第二天6:00一共要经过几时,再减去已经走了的5时。

(教师对他们的算法都给予肯定。)

组3:老师,算出了博兴到大连一共要走几小时后,我们就可以直接用乘法算出博兴到大连的距离。

(师不失时机地表扬反应灵敏的学生。)

(三)活动三:租房

1.师:火车继续向前行驶,现在我们趁坐车时间看一下我们的住房问题吧!(闪动画面)在这个画面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有关租房的信息?

生1:房子4人住一间的80元钱。

生2:房子3人住一间的66元钱。

2.师:我们班男生有13人,怎样租房?女生有11人,怎样租房?你能试着算一下吗?现在,我们临时组成4个学习小组来解决我们的男、女生租房问题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走到了一起,开始小组讨论活动。)

3.租房活动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选的是男生租房问题。我们找到了一种租房方案,就是男生3间4人间和1间3人间。

组2:我们组也是选的男生租房问题。我们找到了两种租房方案,一种是2间4人间和2间3人间;另外一种是1间4人间和3间3人间。

组3:我们组选的是女生租房问题。我们找到了两种租房方案,一种是1间4人间和3间3人间;另外一种是2间4人间和1间3人间。

组4:我们组选的也是女生租房问题。我们也找到了两种租房方案,一种是租3间4人间,另外一种是4间3人间。

组1受到了组4的启发,迫不及待地说:我们男生也可以这样租房,租4间4人间或者是租5间3人间。

(这名学生说完后暗暗得意。)

师:我们听了大家这么多的方法,真为同学们感到高兴。那么,在这么多的方法中,哪一种租房最合算呢?

学生陷入沉思,突然,生1说:我们把所有的租房方案一一罗列出来,然后进行计算、比较,哪种用的钱少哪种就最合算。

生2:这样做太麻烦了,我们把所有的租房方案都罗列出来,然后进行比较,我想,如果所租的房子都住满人,没有空位,一定是最合算的方案。

(学生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这名学生也满心喜悦地坐回座位。)

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最合算的方案。

生3:男生13人租1间4人间和3间3人间,恰好住满,最合算。

生4:女生11人租2间4人间、1间3人间也恰好住满,也最合算。

(四)活动四:游览

师:我们终于到达了大连动物园,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动物园,与可爱的小动物们一起分享快乐吧!(闪动画面:大连动物园)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动物园,然后请同学们根据你看到的提出问题,比一比,谁发现的问题多!

(学生跃跃欲试。要求学生自己想出要解决的问题后,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小组内交流。)

(教师到各个小组内巡视,参与交流。)

(五)活动五:课后学习

旅游结束了,学生意犹未尽,下课后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旅游真有意思,你带我们去旅游好吗?听到这里,我也很高兴,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教学反思〗

通过执教这一次的实践活动课,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实验教材更加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活动中,密切了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体验。在课堂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发展学生个性,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良好氛围。同时,在教学中,我觉得还应该多加培养学生的一些习惯,例如,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乐于与别人合作的习惯等。

〖案例点评〗

《标准》指出: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要从学生身边的行为、自身活动出发,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本节课学生从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认识发展的同时,培养参与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案例的设计,环节分明、结构巧妙,适时、适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素质,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激发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利用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整节课学生在活动中愉悦地学习,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很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52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重点、难点:24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4时的钟面)

师:这是几时?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

生1:我猜老师可能在上课。

生2:我猜老师可能在批改作业。

师:大家都猜老师在工作,你们猜错了。每天这个时候,老师都睡得正香呢!这什么你们没猜对?

生:老师说的是凌晨的4时,我们都猜到下午4时了!

师:一天中有几个4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4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凌晨4时下午4时

师:在4时前面加上:凌晨或下午这些表示时段的词,表示得就清楚明白,这是我们平时用的普通计时法。

师: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师: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24时计时法?

生2: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各持己见)

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

师: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晚上12时

师:现在几时?

生:中午12时。

师:时针走了几圈?

12小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圈:晚上12时中午12时

12小时

接着演示板书:

第二圈:中午12时晚上12时

师:一日有几个小时?

1日(天)=24小时

师:一天有24小时,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的记录一天的时间呢?

教师边拨钟边讲:晚上12时记为0时下午12时记为13时,晚上12时记为24时。

3、及时训练(用小黑板出示):

判断下面的时刻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凌晨2:007:3012:10上午11:15晚上8:4018:06

4、进一步了解24时计时法

出示让学生填钟面上的时刻:

师:请仔细观察钟面,并小组讨论、学习:

学习提纲:普通计时法用到哪一圈上的数?

24时计时法用到哪几圈上的数?

里圈的数和外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适时参与、引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5)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凌晨、早上、上午、中午时数相同。不同点: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

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就是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13时24时的时数减12就是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数。

三、解释应用。

1、把下面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3:40()中午12:00()

下午1:00()晚上7:30()

2、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1:20()12:00()

14:00()16:20()

3、填中枢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去了,希望同学们守时、惜时、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1~3单元的知识,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有序的梳理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3.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享受数学学习活动的成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一)主要是对一、二、三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巩固,通过师生共同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促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看图说一说,是把前三单元的知识分别浓缩到一幅图里,让学生通过有关情境来回忆复习旧知。第一幅图考查学生对小数的认识;第二幅图考查的是第三单元两位数乘法的知识;第三幅图是巩固第二单元有关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

第二部分:与同伴说一说,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第三部分:练一练,共五个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小数加减法和两位数乘法以及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标准》特别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果完全按照教材设计来复习,只能算是一次知识巩固,应该按照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来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特别要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1.本班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对于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同学及个人的评价比较中肯。

2.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较强。各学习小组有着高度的集体荣誉感,他们团结互助、合作探究,能够积极地完成对各类问题的调查、研究及应用,小组成员能取长补短,学习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一)交流整理

师:课前同学们对第一单元的知识做了复习和整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通过学习第一单元,我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小数,例如,1.3,32.6等,我还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生2: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数点,我非常喜欢它,这个小数点非常重要,写它时要写在整数的右下角,要点得圆圆的,不能写得太长、太大。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这样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

师:看来对这些细节问题十分重视,怪不得他的作业每次都那么规范、美观呢!

生3:我还知道小数是从元、角、分来学的。例如1.05就表示1元零五分。

(师板书:1.05表示1元零五分。)

生4:我不同意他的说法,1.05也可以表示1米5厘米。

师:(指板书)同学们怎么认为呢?

生3:应该说1.05元表示1元零五分。

师:对,我们学习小数时,是借助元角分的知识来认识的,实际生活中小数不但可以用来表示元角分,还可以表示时间、长度、质量、面积等等,以后我们会逐渐认识它们的,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生5:小数还可以表示考试分数,第三单元考试我考了94.5分,就是94分半的意思。

生6:(举着一个超市购物袋)我和妈妈到超市买汤圆、果冻时,售货员称好后,在袋子上贴一张纸,上面印着单价、数量、总价,都是小数。

师:你很注意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真了不起!请把你的发现让同学们看一下,好吗?(出示超市食品收款票据。)

生7:我们家的电费、电话费单子上都有小数。我也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

(生到台前展示。)

生8:我还知道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是2米26厘米,用小数表示就是2.26米。

师:你一定很喜欢打篮球吧,姚明的身高是2.26米,你估计有多高呀

(生有的踮起脚把手举过头顶比划,有的用尺子在墙上量。)

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那么姚明比你高多少呢

(生计算:2.26-个人身高=小组检查订正)

(二)计算巩固

师:刚才同学们都计算出了自己和姚明的身高的差距,老师正好比姚明矮70厘米,你知道老师的身高吗?

(生计算。)

(三)生活应用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买东西的游戏吧,请听好游戏规则。1.小组成员每人拿出两件文具,用彩笔标上单价,注意是要用小数表示的,然后组成一个小柜台,大家可以自由组合,一个人当售货员、三个人扮演顾客,然后轮流活动。2.买东西时售货员要先算账报数,顾客如果发现售货员算错账,就是最佳顾客,如果售货员从来没有算错账,就是优秀售货员。获得优秀售货员和最佳顾客称号的同学,都可以在竞争栏的课堂表现一栏中加一颗星。3.买东西时特别注意维持商场秩序,不要大声说话,老师相信同学们能做得很好!现在,开始吧!

(生分组活动,师参与并适当指导。)

师:刚才每个小组的活动都非常好,现在老师想看看谁是优秀售货员呢?

(大部分同学举手。)

师:哟,这么多优秀售货员,祝贺你们!大家都为自己鼓鼓掌吧!最佳顾客都有谁?

(只有两个同学。)

师:看来售货员有时也会出错,以后买东西时可要自己算好账哟!

师:关于小数,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

生1:我有个问题不明白,2千克500克用小数表示是2.500千克,2千克5克用小数表示是2.5千克,本来不相等的,用小数表示怎么就一样重了呢?

(师板书:2千克500克2千克5克)

师: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老师小时候也曾经有这个困惑,2千克500克和2千克5克用小数应该怎么表示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小组研究汇报,学生到讲台上讲解。)

小组:我们小组是这样理解的,2是千克,5是百克,十克没有,用0表示,克也没有,用0表示,所以2千克500克用小数表示是2.500千克。在2千克5克中,百克没有用0表示,十克没有用0表示,所以是2.005千克。

师:大家觉得他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大部分同学点头)那么2千克50克用小数怎么表示呢(小组交流汇报。)

师:第一单元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请大家课后整理复习第二、三单元,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整理归类,把你的作业边框用学过的对称、旋转、平移的知识设计上最美丽的图案。

第二课时

(一)展示特色作业

投影展示优秀作业,主要欣赏美丽的图案,并且在欣赏的同时请学生介绍自己作品中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图形是由基本图形通过旋转、平移而得到的。

(二)汇报交流第二单元的内容

1.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都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或图形是对称图形?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记录,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得多。

(生组内交流,师参与指导。)

2.全班交流,展开比赛

组1:(杂乱无章的)

(师边听边记或画图。)

组2:老师,我们小组是按类来找的,比他们的好记。

昆虫――蝴蝶、蜜蜂、蜻蜓、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

汉字、字母、数字――中、田、;C,B,;8,3,

其他的――脸谱、衣服、建筑物、树叶

师:同学们看,他们组的做法怎么样?

生1:这样总结很有规律,乱不了,能找出很多例子来。

师:这个小组的方法很有创意,课后在你们的小组评价栏中加一颗金星。哪个小组还有补充或有不同意见?

生2:昆虫类还有知了、蚂蚁、

生3:字类中还有很多,李吹础⑼酢

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有很多很多,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他们。

(小组总结汇报有关旋转和平移的现象。)

组3:我们小组发现的平移现象有:拉窗帘、汽车(火车)行驶、空中缆车、升旗、拨算盘珠、;物体旋转现象有:转动的风车、开关水龙头、飞机螺旋桨、拧螺丝、转动的车轮、钟表指针、风扇转动、齿轮转动、方向盘转动

生4:我还知道司机方向盘右边那个东西能平移。

师:是那个能来回拉动的挂挡用的档杆吗?(师作手势)

生4:是。

师:大家都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生5:是平移,因为它能来回拉动。

生6:不是平移,它下边是不动的,只是上边动。

师:同学们自己验证一下,档杆运动到底是不是平移。

(生验证得出结论:平移是物体整体移动,它是上边动,下边不动,不是平移。)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36页图三,在这幅图上有没有对称图形或有关旋转、平移的现象?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

师小结:对于第二单元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相当不错,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第三单元的内容。

(三)第三单元内容总结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两位数乘法,下面这些题你们能做吗?试试看!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2030=3040=1820=

2050=6200=1450=

3050=6300=1250=

20xx=7400=3230=

(学生按顺序写答案,共同订正。)

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2512,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竖式计算;

(2)2512=2510+252=250+50=300;

(3)2512=2543=1003=300。

(四)乘法的实际应用

1.师出示教材36页第二幅图,请学生看图提出1~2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然后小组内选最有价值的一个共同解决,完成后交流并汇报。

2.课本37页第4,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复习课通常给人的感觉是没意思、无新意,学生也对复习旧知识不太感兴趣,但就这两节课,我个人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1.课堂活而不乱。平时教学中我与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在课堂上发言要有序,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要等到别人说完了再说,不在课堂上说与课堂无关的话题等等。经过两年多的培养,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注意力集中,学习有较强的目标性。我想一个形式上有秩序而内容上突显个性、追求思维发展的课堂,才是我想要的真正的课堂。

2.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活了起来。两节课中我力求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操作中明方法,在悟中见真知。虽然是复习课,但我希望给学生新的感觉、新的收获,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认识也进一步提高。例如,对105这个小数的认识,有的学生还局限于靠元角分来理解,通过复习交流,认识得到提高。尤其是学生提到的2千克500克与2千克5克用小数怎么表示这个问题时,我觉得这个学生真的不简单,当学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我感到震惊,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问题一直是高年级的教学重难点,可这些三年级的学生竟然自己解决了,我觉得学生的思维真的活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真实的,课堂因我而精彩。多年来数学就是枯燥的代名词,就连最优秀的学生也不太喜欢数学,我的目标是让数学课成为学生的乐园,让每一个学生喜欢数学。所以,在课堂上,我努力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研究者、发现者、欣赏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数学、研究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我与明星比身高美丽的图案设计优秀售货员评比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自己与数学的关系,认识到数学是真实的;在算法多样化归类整理活动中我看到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算法的多样性。我觉得每个学生在数学面前都是自信的,他们已经认识到数学是精彩的,他们每一个人的存在都使课堂更加精彩。

〖案例点评〗

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好,很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课上特别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也很善于表现自己,到台前讲话都是那么自然大方;教师也一直关注着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发言予以肯定和适时引导,用真挚的感情与学生进行交流、给他们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畅所欲言,探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特别是超市购物票据的认识和姚明的身高问题,对于绝大部分农村孩子来讲,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是当学生提出2千克500克和2千克5克用小数应该怎么表示的问题时,教师没有马上讲解,而是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这个单名数复名数之间的互化问题,是四、五年级的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提出并解决这一问题,足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针对小数加减法的复习,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让学生在购物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使比较抽象而又枯燥乏味的小数加减法计算变成生活的需要,于是他们情绪高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这样远比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效果要好。优秀售货员和最佳顾客的评选活动,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中,教师很注重学生知识网络的建构,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能让学生先说、先做、先想的,尽可能让学生去说、去做、去想,教师尽可能为学生的说、想、做营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让学生在探索中逐步深化思路,理清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形成网络。而教师则只是在点拨、在引导,为学生提供话题,这大大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复习课的首要目的是温故知新,拾遗补缺,最关键的是通过整理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本课时一开始先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后继的梳理复习。梳理知识是复习课中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在复习整理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和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凸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理解更为全面。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讲,归类总结能力较差,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在总结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时,教师及时抓住其中一个小组分类总结的出色表现,表扬鼓励他们,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学生也接受了一种较好的思维方式。同时也看得出,这个班的课堂评价工作搞得较好,既有个人表现评比,又有小组竞争,学生都非常重视这些评比活动。评价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外,还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教师有意识安排三次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获得成功的体验,又在协作中互助互补,培养思维的辩证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3.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2、3

教学难点:

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xx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课件显示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指正。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简要写出读书收获,把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读书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向他人请教。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总结收获,如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等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4.课件播放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把你的赞誉之词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后诵读。

四、朗读复述,积累语言

1.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课文。

2.同桌练习讲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行动。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抄写在读书笔记中。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并学会设计较复杂的对称图案。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会根据已有图形画出对称图形;知道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着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中分两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为欣赏部分,有四幅图,其中第1,4图是一个简单图形(花瓣或剪纸图案)经过旋转得到的,其余两幅图则是一个简单图形(圆形或风筝)经过平移得到的。这四幅图的呈现不仅要求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特点,即每幅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哪幅图案是对称的,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这一部分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图案中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了解复杂的图案是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等方法得到的,会从复杂的图案中抽象出简单的图形。

第二部分是画一画,有两个要求:第一,画出给定图形的对称图形;第二,根据未画完的图形的特征继续画下去。这一部分教学则要求学生利用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会欣赏和设计复杂美丽的对称图案,激发学生参与欣赏与设计对称图案的活动,感受对称图案的美,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属中等发展学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三年级的学生会上网查询资料,会制作简单的幻灯片或网页。通过三年的课改实验,学生已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初步学会调查、探究、质疑。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案(课件出示书上的四幅图案),你能说一说看到这些图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图案代表的意义吗?(如图案二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等。)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在书上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和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利用课件动态展示每幅图案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案的美,并体验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

(先在小组内交流评议课前收集的图案是不是具有以上特征,再全班汇报交流。)

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复杂图案,它们都是怎样得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丽的复杂图案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强化感知:美丽的复杂图案可以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

(二)解释应用

1.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复杂图案呢?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教材第24页)。

(学生在书上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将感知转化为设计理念,亲身体验应用平移、对称的现象进行图案设计,并掌握必要的绘图策略和技能。)

(2)继续画下去(教材第24页)。

淘气也画了一幅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画完了吗?观察图案,它是由哪个简单图形运用什么现象,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得到的。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观察的规律把图画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平移、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图案和进行图案设计,理解并掌握复杂图案是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

2.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利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呢?下节课一起来研究。

〖教学反思〗

1.学生收集到的图案大多是平面图形,联系生活较少,教师要有意识地寻找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到美丽的复杂图案可以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

2.部分学生对于根据较复杂的图案找出一个简单图形,运用平移、对称现象画出对称图形有一定的困难。

〖案例点评〗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以欣赏为主线,特别突出情意因素,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地、主动地学习,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欣赏与需要结伴而行

教学伊始,在学生眼前呈现四幅充满生气而美丽的图案,让学生在欣赏之余心灵受到震撼,不但感受到它们的外在对称之美,而且感受到它们的深刻内含及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需要美、世界需要美,从而内心产生一种情感需要,而这种情感需要就形成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和对目标的强烈追求。

2.欣赏与探究结伴而行

教学时,让学生在欣赏之余,感受到这些复杂、对称图案是有一定规律的。并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去探究、去发现这些美丽的复杂图案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而得到的。从而使学生获得对称图案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习。

3.欣赏与设计结伴而行

教学时,让学生在欣赏之余,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因为实践是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源泉。学生在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进行设计复杂、美丽对称图案的过程中,不但进一步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美,而且提高设计能力,发展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四册课本P17过河

教学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同学们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吗?小马最后过河了吗?对,小马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尝试终于过河了。今天我们就且解决数学中的过河问题,看哪位同学能象小马一样通过自己的尝试到达胜利的彼岸。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出示P17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解题思路,汇报结果。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可能有:

25+29=5429+259

549=6

3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至少需要6条船。

5.练习

(1)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

(1)独立完成P17做一做

6.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

三、实践应用

课件出示课本P20(理解题意,生独立试做,集体交流)

四、总结: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1000字(合集6篇)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认真备好课,才能有长足的进步。教案有助于教师的灵活性,教案是教学的基础。那么你知道一篇完整的教案该如何写吗?经过我们精心整理,推出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篇1】

一、案例背景

在多年的中年段的教学中,我不断尝试以教师的教授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巨大动力,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八册的课文,本课属于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比较和平的圣土上,很难体会到战争这个可怕的代名词意味着什么!很难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基于此,我特在此次的实验汇报课上执教了这一课,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战争,了解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树立全球观,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观念。

二、案例描述

本课共分两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如下:

1、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上课开始,先进行三分钟小测(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积累词语的能力,并在学习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评改,填写好小组评价表。再以问题这个中国孩子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引入新课的教学。

2、个性阅读,琢磨品味。

教学描写世界并不太平这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个性阅读,琢磨品味,自已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讨论解决,特别是教学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两句,我让学生拿出自已课前收集的战争资料,进行交流讨论,认识当今世界和平环境。课堂上,他们从不同渠道得到信息的能力,令我惊叹!接着,我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播放出伊拉克战争画面,学生目睹着这一幅幅血淋淋的画面,对战争的憎恶之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于是,我又趁势让学生当场把自已此时最想说的话表达出来,他们畅所欲言,充分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3、激情朗读,呼吁和平。

教学雷利的呼吁这个段落,我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始终以你读懂了什么?来贯穿整段的教学,再配以和学生一起激情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学生情绪高昂,仿佛与作者融为一体,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接着,我又特意把黑板的使用权留给了学生,让他们上台在黑板这个神圣的地方写出自已的心声,写出自已对和平的渴望。他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乐曲伴随下,大胆地书写自已的情怀,达到了整堂课的高潮。

4、拓展延伸,自主综合实践。

讨论:作为小学生,为了制止战争,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三、分析反思

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所以,要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我引导学生把自已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课上,正如我想象的那样,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文中感情的体会超出了我的预想,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阅读教学中读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为教教材而教教材,应该更灵活的运用教材,为教学所用,适当安排。

马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已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这两段话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已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已的感想。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他们的回答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我想,当时,我如果能重视学生课堂上的一些生成性的资源,再让他们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讨论交流世界部分地区的局势,畅所欲言彼此的感受,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效果会更好一些。课堂应该是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乐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的,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这一点。如:我设计了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收获;小组探讨学习,质疑问难,解决问题;把板书的使用权留给学生;等等。这些都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师问生答的现象,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

语文即生活,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创设情境,才易于使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生活的再现和提高,应该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唯有此,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所以,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语文,实际上是为学生选择了一条学习语文有效的捷径。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篇2】

[情景说明]

《月光曲》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案例教学中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探究,尝试读通读懂读好的阅读全过程。从音乐的角度切入,拓宽语言文字理解的视野,使学生感受研究朗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反复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居高临下抓住文章重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弹曲、谱曲、热爱劳动人民、深入贫苦群众的人格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发现)

1、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

2、师:今天,我们就从语文的角度对《月光曲》作进一步的研究。(板书课题)

3、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畅。(提倡使用工具书)

2、学生自由交流读后的感受。要求不受限制,畅说欲言。

3、确定小组研究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读懂)

1、学生自由读课文。(围绕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在课本上圈画。)

2、小组内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教师巡视,参与各小组的研究与交流。)

3、小组展示研究结果:

在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并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形成人人积极参与、个个能够评判的浓厚学习氛围。

(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

通过抓住贝多芬夜晚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琴声、看到穷兄妹俩酷爱音乐、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等要点,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爱心,感悟抓住要点进行阅读探究的方法。

(2)《月光曲》的曲调是怎样的?

教师随机点拨:是通过什么途径体会到《月光曲》的曲调的?学生读皮鞋匠的联想部分,体会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并试着读出这种变化。

(3)《月光曲》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曲?

引导学生根据前两个问题的研究,尝试归纳、总结出这一问题的答案。

四、感情朗读(读好)

1、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再读给同学们听。(读后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集体评议读得怎么样。)

2、同桌合作:一人读,另一名同学根据内容配上弹琴的动作,通过动作表现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过程。

3、播放《月光曲》录音,论证曲调的理解,随乐曲进行朗读训练。

4、试着背诵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扩展)

1、听着美妙的琴声,你想到了什么?

2、按照本课学到的研究阅读的方法,自己选取一篇文章阅读。

[教学反思]

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师生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学生由过去的听,转变为自主学,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在读中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这篇教学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

通过自读、交流,给学生创设自主读书、自我展示、相互合作的机会。研究课题的发现与选定,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二、读中入境,自读感悟

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以至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专家点评]

本案例通过教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对音乐进行深入、丰富的联想,感受音乐美,通过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学生对联想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篇3】

学生张楠,非常瘦小,脏兮兮的,每次看见我走近她,她总是怯生生地望着我,我叫她回答问题,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没有任何反映,其他小朋友告诉我说:老师,她在学前班的时候就这样,你不用理她。听了其他小朋友的话,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怎么办?经过一连几堂课的观察,我发现她的动作确实比别的小朋友迟缓,写出来的字又脏又差,上课溜号,自己玩的非常投入,好像老师讲的课与她没有任何关系,老师走到她跟前,她就用那种怯生生的眼神望着老师。如果是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一定会怀疑她的智商是否有问题,然而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越是这样的孩子越需要得到老师的爱,他们是班级这个小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决定同学们对她的态度,要不然和她在一个班的小朋友怎么这样说呢?于是,我主动地接近她,摸摸她的头轻声地和她聊天,渐渐地这个女孩脸上露出了笑容,对老师也消除了畏惧的情绪。在后来的课上,我发现她逐渐地参与学习过程了。有一天课堂上,我发现她突然小脸变得通红,很紧张,直觉告诉我,她可能想回答问题了,于是我就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她,她的声音虽然很低,我走在她桌前才勉强听地见,我微笑地鼓励她:你回答的对,声音也好听,你能再大声一点让大家都听见吗?她把声音提高了一些,在老师的影响下,小朋友们给她热烈鼓掌,从此以后她越来越愿意回答问题了,而且声音也逐渐地洪亮起来,她找到了自信,我真为她高兴。

教师感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间这个孩子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她虽然没有其他小朋友学习优秀,但她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了。她有了自信,有了做人的尊严,这一切是源于老师爱心的呵护。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篇4】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吸取它的精神养分,提高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精心设计了四大教学板块,其中,我较为满意的是第四教学板块。这个板块注重学生的体验实践,让学生观看《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并边看边思考:美猴王具有什么特性?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讨论了美猴王的性格特征,他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他是猴、人、神三位一体的形象。在评选创作画的过程中,学生争先恐后地拿上他们的画到投影仪上展示,并上台作介绍,正像一位同学说的:我画的是孙悟空大战哪咤。你们看,哪咤三头六臂,手执银圈,脚踏火轮,而孙悟空腾云驾雾、高举金箍棒,眼看就要打下去了顿时掌声雷动,二个、三个一双双手举得高高的,都想上台展示自已的劳动成果,足见课前他们的创作是多么的用心啊!

最精彩的片断当属拓展想象这个环节。同学们想象的内容十分丰富离奇,有些是我连想都没有想过的。就像我们班的泽鸿同学说的: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化解巴以冲突,让他们马上停止战争,化干戈为玉帛,帮助当地平民以最快的速度重建家园,过上和平安乐的生活。多么有政治远见啊!小小年纪就能关心世界大事,充分表现出当代中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王鹭鹏同学紧接着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让沙漠以最快的速度变为绿洲,让当地群众免受黄沙之害。另一名同学想象更切合实际: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建造许许多多的希望小学,让那些经济困难的儿童能快快乐乐地去上学,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年龄最小的玮凡同学也不甘示弱,她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拔下一根毫毛一吹,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架起一座金桥,让两岸人民自由往来,到时,我会邀请台湾小朋友们到我们实验中学参观。班上好动大王黄灵清此时也不甘寂寞,他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要让老师越来越年青。又是热烈的掌声。下课铃响过一阵子了,可是同学们依然沉浸在丰富的想象世界里。是啊,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但被打开,语言思维如泉水喷涌而出。从他们想象的各种各样的内容中,我看出了新一代的少年思想境界十分开阔,美猴王的勇敢机智、有胆有识、深孚众望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神话小说的特点学生理解是到位的。当然,还有个别同学是这样说的: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就不用学得那么辛苦了,考试时我可以偷看,我还要天天吃好的,穿好的,过上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对于这种暴露出来的个人享乐想法,我也及时地给与教育,引导他们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本文的教学设计,我力争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实践了查、听、读、说、想和画的综合能力,使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并积极参与活动,仔细观察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篇5】

在教学猫的性格有什么古怪之处时,学生找出这句话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师:这句话哪个词用得好?

生:无论也

师: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生:

生:无论我怎么举手,老师也不叫我。

师:(不知所措,立即集中生智)你这句话说得真好,真是一语双关啊!不过请你理解老师,举手的人很多,每次只能叫其中的几名,请你有耐性,老师理解你的心情,你对老师还满意吗?

生:点点头。

反思:

这名学生明显对老师不满,此时他用自己的回答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从情感态度上满足每一个学生。尽管我转变了观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不能真正体现出来,课上总喜欢让好孩子回答问题,为的是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往往忽略那些积极要求进步的一般学生或所谓的差生。这种做法确实要改了,不然会对某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影响。今后力求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一个学生开开心心地学习。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反思【篇6】

上完了我的教学研讨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后,在紧张、兴奋之余,我有很深的感受。这篇独立阅读课文是一首儿童诗,内容很简单,通过对大海、沙漠、夜空、草地等几个场景中战争的描写,在最后一节中发出祈盼,希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让战火中的孩子能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这节课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享受春天──春天幻灭──再享春天这一情感主线激发学生憎恶战争,希望和平的情感,通过三读体会诗歌的感情,1、通读;2、品读;3、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通过读书有所感悟,通过感悟促进内化。本课教学设计中,阅读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

1、通读。开始,我让学生把全诗读通顺读流畅,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诗歌里的内容。在读中我注重到一些生字的读音,如弋字,我出示了拼音y,学生很快就读准了这个字的字音。我还及时纠正了学生读错的字音,所以这一遍学生能读得通顺、流利。

2、品读。我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再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描写春天美好的语句品读。这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多样,我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个性化朗读能让学生体现了个体的特点。开始我进行第一步:享受春天。在读中我先没有指导,只是问诗歌的内容或者其中的词语,学生理解后,我再让学生读,学生就能读出感情。如我着重让学生理解乐园天下,学生理解到那些动物的快乐,所以再读时就把快乐的感情融入其中来读,读得高兴、快乐,我从中听出了他们幸福的感情。其次当我在教学春天幻灭时,由于学生对战争是比较陌生的,我就出示了相关课件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景象。当一张张可怕的战争图片和轰隆降的炮声在教室里响起时,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课件上了。我再让学生读,是什么打破了动物们的梦幻,并让学生自选有关内容来读,我不作任何朗读技巧的指导,只是问学生:你读得很气愤,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就自然地说他很气愤。再接着我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学生的情绪被我调动了,所以读时,都用心去读,读出了气愤的感情。

我又让学生自己交流收集的有关战争的资料,又将我自己事先做好的课件让学生观看。很快,孩子们的眼睛就发直了,一张张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肢体不全的无辜的儿童的照片,还有一列列令人惊心的数字,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强烈的撞击,然后我选择了一组图片战争中读书的孩子们,就这么出现在孩子们眼前,而那一个个确凿的数字,一个个真实的图片就此印入他们的双眸,继而定格在心,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色彩,没有欢笑我这时就问:面对此情此景,你希望什么,你祈盼什么?学生立刻回答:和平。这样我就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第三部分再享春天的学习。这时,学生感受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使儿童受到极大的伤害,激发了孩子们的悲伤、愤怒和祈盼之情。孩子们开始朗读了,我也开始朗读了,声音和平时很不一样,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激情。我惊喜地发现,平时上课喜欢做小动作的人也读得非常有感情。甚至一学生习作里写连平时调皮的秦晗夏同学也读得非常有感情。由学生和教师的齐读,共同抒发了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喜爱和祈盼之情。最后,我问学生:读完了吗?学生都说没有,继而体会到省略号的用法。诗歌省略了什么?学生回答多种多样,但呼声最高的是:和平!我马上板书:享受和平。读完后,我表扬了大家,夸他们真正是用心在读了。

那这时我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我提出问题后学生又开始七嘴八舌了。学生回答后,我出示了《儿童和平条约》让学生自由读。

3、诵读。最后我让学生再读诗歌时,学生情绪高涨,读得铿锵有力。

最后,我出示了两项作业:1、必做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选做作业:《儿童和平条约》读后感或进一步阅读了解战争的相关资料。就这样结束了这节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我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这个理念,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重视三维目标的评价,突出素养;注重拓展延伸。教师以情启情,以情动情,以情激情,以情燃情,整堂课情味盎然,情丝丛生。但语文课只有情的激发,没有理的启迪,师生的情往往会失去依托。这节课上,不仅有师生情感的互相激荡,还有师生思想的互相碰撞。四十分钟里,师生共同经历了享受春天的幸福,又遭受战争的苦涩,最后希望停止战争,重享幸福的春天。整堂课师生一起享受激情,享受心灵的震撼,享受和平的春天!

【附:教案】

相关文章

  •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部编版精选5篇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也会不同程度的接触到文档,绝大多数人在写作前会看看类似的范文,有了范文的加持,我们就可以尽快的完成文档撰写任务。写范文时有没有可借鉴的模板?以下内容是课件之家编辑特地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部编版”,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 教学模式要组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案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准备一份教案是老师的工作,教案就相当于老师在课堂上的作战计划,究竟该怎样去写好一份教案呢?由此,我们为你收集并整理了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00字汇总 有备无患,是一名教师所必备的素质,在授课前,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教学更有效率。教案可以助力教师达到既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如何撰写教案才能够让学生们更重视呢?为此,编辑花时间整理了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 [优质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其四 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教案来辅助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如何下笔去写一篇教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其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背景分析:指南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其五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教案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掌握课堂的教学节奏,不必为写教案而烦恼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其五”,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1、能写清楚练绝招的过程中有什么趣事,有什么体会。2、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