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发表时间:2023-02-14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教案2000字。

课件之家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教案。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教案的选择要适合教材和学生特点和教学方法。好的教案能使讲课的内容系统化、结构化,有利于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篇1

新知识点:1、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正确数、写10以内的数。

难点:1、数数时手口一致,与实物对应。

2、书写要整齐、匀称。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与位置,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可爱的校园

课本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

2.让学生数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对10以内的数建立初步的感知。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初步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一致,熟练数数。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具准备

挂图,10根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这么多小伙伴在一起学习,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多有意思呀!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动物们看见小朋友们都背着新书包上学了,他们也想上学,于是,大象校长开办了动物学校,许多小动物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熊宝宝摇着铃铛,高兴地叫着:开学了。

2.出示挂图,看图数数。

(1)动物学校建在了大森林里,小动物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小朋友,请你们看图说一说有哪些小动物,数一数各有多少只。

看挂图先自己数一数,再跟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说一说。(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6只小熊)

(2)图上还有哪些小动物(9只小鸟,10只蝴蝶)

(3)大象校长把校园打扮得非常漂亮,小朋友仔细观察,说一说动物学校里还有什么,并数一数。(1个大花墙门上有5个大字,3个大蘑菇教室,8棵大松树,7朵小花)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

二、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

教师:课前收集材料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新一教材上并没出现《生活中的数》单独一节课的内容,而是把这个内容分散在学了6和7的认识、6和7的加减法和11~20各数的认识后出现了一小块的生活中的数这个内容。本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在我们身边,感受数的活力和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我把这三小块的内容合并在一起上一节《生活中的数》。

从学生的情况看,平时在接触一些生活中的数,但仅是一种无意识的、随意的接触,学生对生活中的数认识是不深刻的,处在一种随意注意状态。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收集生活中的数,经历收集生活中的数,培养学生选择、收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数,能更好掌握20以内的数,更好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课堂中通过交流自己收集来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4、通过收集信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本节课我以教材上的内容为基线,根据课改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数并用贴图、画图或文字说明等形式表达出来,再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收集来的数。这样就能使原本单调的、信息量较少的数学学习变得充实、丰富、生动、有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数学是很有用的。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谈话:你们会背儿歌吗?我也会一首儿歌,这首儿歌是非常有趣的数字儿歌,你们猜猜看?

2、生猜。

3、出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4、找一找、说一说

(1)是不是跟数学有关?

(2)里面有我们很熟悉的数,找一找都有哪些数?

(3)汇报:生讲电脑出示数字娃娃。

5、用数字介绍自己

(1)今天我们作为主人能用数字朋友向后面的客人介绍自己吗?

(2)生介绍

6、出示课题:小朋友用数字朋友很好的介绍了自己,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出示课题:生活中的数)

二、交流介绍数

(一)交流学生自己收集来的数

1、上星期老师请小朋友收集生活中的数,你们收集到了哪些?

谁愿意介绍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的数?

2、生介绍

3、小组交流信息

(1)要求:要先安排好谁先说、谁接着说。

说的小朋友要清楚说出自己的意思、没轮到说的小朋友要认真听。

(2)小组交流

(3)再次小组交流:在你们小组里选择一个最好的介绍给别的小组里的小朋友听。

通过让学生猜老师会哪一首数字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能更快进入角色,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数:(1)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2)同过全班学生的交流,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4、全班交流信息,交流好了后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二)介绍老师收集的信息

1、引:小朋友们表现真不错,有些小动物看小朋友表现这么好,他们也来凑热闹了。(电脑出示)

2、看一看、数一数:来了几个小动物,它们都是谁?

3、你们想先看谁?(随学生的喜好逐步出示)

用小动物来补充学生所没涉及到的一些生活中的数:(1)这样就能使原本单调的、信息量较少的数学学习变得充实、丰富、生动、有趣;(2)通过小动物带来一些生活中的数的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他们学的愿望和兴趣。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三、感受体验数

1、问:我们生活中的数多吗?生活中没有这些数行吗,为什么?

2、学生说感受

四、体验数的用处的不同

1、黑板上有几幅图?(15)

2、第15幅是哪一幅?

3、这里都用了15,它们的用处一样吗?

4、师介绍:其实生活中的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你看身份证、信用卡上的数都是不一样的,其实数还有不同的用处,小朋友有兴趣,下课还可去研究。

五、小结: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你开心吗?

通过评说:生活中的数多吗?生活中没有这些数行不行,为什么?体验数学的价值--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数很多,数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没有这些数是不行的。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交流数

师:上个星期,老师请小朋友收集生活中的数,你们收集到了哪些?谁愿意介绍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的数?

生1:(举着画)我家住在万松花园4幢一单元402,欢迎大家到我家玩。

生2:(举着画)我今年8岁,所以蛋糕上插了8只蜡烛,我这个蛋糕80元。

(学生兴趣很高都想介绍)

师:你们都想介绍每个小朋友都介绍时间不够,怎么办?(生指出在小组里介绍),那就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说之前,可以听听老师的建议吗?

要求:(1)介绍时要商量好说的顺序。

(2)说的小朋友要清楚说出自己的意思,没轮到说的小朋友认真听。

(小组交流、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再以4人为一小组看一看、比一比,选一个最好的让别组的小朋友和老师也来欣赏欣赏。(小组再次交流)

师:选好了吗?举起你们的画,下面就看你们的表现了,谁愿意先来介绍?

生1:我画的是神舟五号,发射时倒计数10、9、8、7、6、5、4、3、2、1、发射。

生2:我画的是营养餐,有800克,1斤多重。

生3:我画的是信箱,信箱上有数,101、102、201、202等。

生4:我画的是电风扇,上面有1、2、3,有的电风扇1档最大,有的电风扇1档最小。

生5:我画的是我爸爸的车,车牌号是6281,买过来31万呢!

生6:我画的是12路公交车,我知道还有1路、2路、11路公交车。

生7:我画的是信封,寄信时我们要写上邮编号码,我们瑞安的邮编号码是325200。

生8:报纸上也有很多的数,有日期20xx年11月12日,有新闻热线电话8008577599、65814222,我把它们剪下来贴起来。

六、教学反思

从这节课的实施情况看,课堂实施与原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一致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主要体现于以下两点:

1、效果得益于跳出--跳出教材框框

刚开始备课和试教时,我打算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说一说,但一节课下来显得很单调、信息量很少,体现不出生活中数的味道。于是我开放教材,跳出教材的框框,课前布置一个找生活中的数实践活动把学生放到社会生活之林中去,让他们先找些野食吃。这样,课前在准备过程当中积累的素材多了,学生的学习效益大大提高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

这个跳出策略,体现了现代科学系统论的理论。系统论认为: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吸收外界的信息,才能使自身有序。而通过开放教材、走出教室,使学生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学生所收集来的信息是方方面面的:有的收集的是爸爸的车牌号码;有的是门牌号;有的是信箱号码;有的是邮编号码等等。远远超出了教材上所提供的。这样就使学生向更有序的方向发展。

大开眼界的我也有了一点想法: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学生,多给学生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2、快乐来自于交流--满足学生想说的欲望

学生通过课前收集信息,并用贴图、画图或文字说明等形式表达出来后,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教室。这时他们非常渴望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同与赞赏,这种欲望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于是,在课堂中我就顺应学生的强烈的内心需求,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介绍自己收集来的信息安排了交流数这个环节,从教学情况可以看出全班同学都介绍了自己的作品(有的在小组里介绍、有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在他们介绍时也不断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从他们的满足的眼神中、面带笑容的脸上,看出他们在这节课中是快乐的,他们的学习需求是发自内心的,他们说的欲望、成功的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堂生动活泼、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它的教学活动过程,实际上也正是学生们的这些欲望不断得到满足、调节、提升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篇3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置制等。

教学重点:

1、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能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

3、能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

教学难点:

用2个2个的方法准确地数百以内的数。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比较出20以内数的大小。对于100以内数的读写,大部分学生学前已经掌握,特别是1个1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100以内的数,学生非常熟悉。但对于用2个2个的方法准确地数百以内的数,以及倒数100以内的数学生觉得比较难。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了这方面的教学。

单元教学时数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数铅笔

第二课时:数豆子

第三课时:动物餐厅

第四课时:小小养殖场

第五课时:练习一

第六课时:查缺补漏

数铅笔(数数、读数)

教学目标:

1、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2、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

3、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数数、读数

教学难点:有规律的数数

教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方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帮老师一个忙,看......(出示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呢?

二、数数、读数

1、我们来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2、学生活动:

⑴一支一支地数、两支两支地数、五支五支地数。

⑵把10支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明确10个十是100。

(活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不同的形式数)

小结:数数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1个1数,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的数。

试一试:分别用上面的方法试着数一数。

3、圈一圈,数一数。(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5、读数、拨数。

师写出一个数,生读,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来,说说是怎么拨的,表示什么。如43,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各位上拨3,表示3个一。

三、练一练

1、数数(顺数、倒数)

2、看谁数得快。(第3页/第2题)

主要让学生明白十个十个数的方法。

3、接力赛。(第3页/3)让学生注意找出前一位同学数的数的规律

四、课外活动

数一数自己小组(四人小组)同学的铅笔一共有几支。

五、总结

六、作业:

板书设计:数数读数

1个1个数十位是4,表示4个十

2个2个数个位是3,表示3个一

5个5个数

10个10个数

数豆子(数数、读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豆子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在数豆子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3、会写百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活动理解位值意义。

教学难点:位值意义。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豆子、纸盒子若干

教学方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出示一杯花生(内装28粒),请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粒。

生答得不一样。

师生共同先数10粒放入另一杯子中,再估计一下。

生:我估计有......粒。

师:谁估计得比较正确呢?

二、数花生

我们来数一数吧。

指名几生来数,其他学生跟着数。(用不同的方法数)

三、知识学习

1、智慧老人:这个数怎么拨?怎么写?

2、学生试一试,说说怎么拨,怎么写。(每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在纸上写,再指名拨、写)

3、小组合作:说说这个数的各数位上数的意义。

4、汇报交流。

5、小结: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6、摆一摆。摆出26根小棒,说说是怎么摆的。

7、讨论:22的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8、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说说意义。(第4页/写一写)

2、填空(第5页/2、3)

补充:根据老师的表述写数。如:6个十和3个一是()。

3、看计数器写数。(第3题)

4、写门牌号,理解序数的意义。(第4题)

5、游戏:两人合作

(1)摆小棒(第5页/1)

(2)抓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五、总结

六、作业:

板书设计:数数读数

右边的8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

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

1个十和6个一是16

2个十和4个一是24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篇4

单元教学内容:

数铅笔(数百以内的数)、数豆子(读写百以内的数)、动物餐厅(比较数的大小)、小小养殖场(用语言来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练习一。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4、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学习重点:

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及数感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学习难点:

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单元学习时间:5课时

数铅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2、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

3、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数数、读数

教学难点:

有规律的数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刚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大家都到长辈那儿拜年,你在春节里有什么收获吗?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出示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

二、数数、读数

1、我们来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2、学生活动:

⑴一支一支地数、两支两支地数、五支五支地数。

⑵把10支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明确10个十是100。

(活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不同的形式数)

3、圈一圈,数一数。(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5、读数、拨数。

师写出一个数,生读,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来,说说是怎么拨的,表示什么。如43,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各位上拨3,表示3个一。

三、练一练

1、数数(顺数、倒数)

2、看谁数得快。(第3页)

主要让学生明白十个十个数的方法。

3、接力赛。(第3页)

四、课外活动

数一数自己小组同学的铅笔一共有几支。

数豆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数豆子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在数豆子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3、会写百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的活动理解位值意义。

教学难点:

位值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出示一杯豆子(内装28粒),请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粒。

生答得不一样。

师生共同先数10粒放入另一杯子中,再估计一下。

生:我估计有粒。

师:谁估计得比较正确呢?

二、数豆子

我们来数一数吧。

指名几生来数,其他学生跟着数。(用不同的方法数)

三、知识学习

1、智慧老人:这个数怎么拨?怎么写?

2、学生试一试,说说怎么拨,怎么写。(每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在纸上写,再指名拨、写)

3、小组合作:说说这个数的各数位上数的意义。

4、汇报交流。

5、小结: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6、摆一摆。摆出26根小棒,说说是怎么摆的。

7、讨论:22的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8、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说说意义。(第4页)

2、填空(第5页)

补充:根据老师的表述写数。如:6个十和3个一是()。

3、看计数器写数。(第3题)

4、写门牌号,理解序数的意义。(第4题)

5、游戏:抓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动物餐厅(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2、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

二、知识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3、试一试:263167498990

4、二次小组学习: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

5、汇报交流、小结: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6、试一试:比大小。(第6页)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第7页第2题)

2、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

⑴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⑵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再说说有什么特点。

⑶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

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练习一(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和写法,加深理解两个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数数、数的组成和写法(组织学生口答)

1、1层放10个桃子,2层放个,放5个有个。70个放层,100个放层。

本题让学生弄清十进制计数法。

2、接着数。

25,30,35,,,,。

64,62,60,,,,。

33,36,39,,,,。

本题让学生有规律地数数。

3、独立完成书本第1题。

4、我拨你写。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写、读,说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数的大小

1、最多与最少。

出示啄木鸟挂图,说说图意,再比较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并说说理由。

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第3题。要求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只要有道理,答案不唯一。

3、比大小。

52562554899865

18〈()()〉17

三、思考题。书本第6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讨论办法。

二、观察与测量

单元学习内容:观察物体、桌子有多长、我又长高了、估一估量一量。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同意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单元教学重点:

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难点:

测量方法和估测。

单元教学时间:4课时。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篇5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学建议: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2、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3、重视发展学生数感。

4、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核对

2、拨一拨。

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

四、学生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

2、看谁数得快。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

3、接力赛。

34、36、38、()40、42、44

20、30、40、()、()、();

45、50、55、()、()、();

22、32、42、()、()、();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全班汇报。师生,生生。

五、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

六、教学反思:

刚过完春节,第一课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非常的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下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篇6

课题:数铅笔

课时:第1课时

内容:课本P2-3

数100以内的数和100以内数的组成。

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方法多样性发展思维灵活性。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4、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难点: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一个数。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梨、苹果图片等,同桌每2人1捆数量为100的小棒。

教学流程预设

一、数班级人数,初步认识超过20的数。

1.复习20以内的数。

数第1、2组(每组10人)学生人数。

2、让学生直观认识超过20的数。

接着数,重点让学生看出:2个十再添上1个一是二十一;二十九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二十九接着数是三十,表示3个十。

3、迁移类推,脱离直观,思考:

①接着全班人数数,后面一个数是几,是几个十几个一?

②三十九后面一个数是几?四十九后面呢?五十九后面呢?

二、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1、课件演示100只小羊画面,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几只羊。

2、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①同桌合作数小棒100跟。

②汇报交流,进一步提高100以内数数能力,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A、1个1个数,100个一是100。

可让回答的同桌同学之一先从65,1个1个数到75,并说出75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接着另一个同学从75数到83,并说出83的组成,最后。全班同学从83数到100。小结时,突出数几个九后面的一个数。

B、2个2个数,以同桌两个两个起立,进行数数。

C、5个5个数,请一生上台边操作小棒边数数,然后全班学生同桌两人合作,5根5根数小棒。

D、10个10个数,结合课件演示,得出:10个十是100。

3、小结。

揭示课题,并让学生谈谈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数数中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并在练习中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培养能力。

1.猜数。

①4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的数是几?

②5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③69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

④数出87后面的5个数。

2.提问----回答游戏。

3.看图填空。

4.怎样数比较快?

5.倒着数数。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五、板书设计:

数铅笔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篇7

主题背景

让孩子们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只重落实知识技能,忽视学生对数学现实价值的体会;学科教学界限分明,忽视知识间的联系、迁移、促进与渗透整合种种数学与生活分离,知识与实践脱轨的现象或做法仍普遍存在。下面就新课程一年级第一册(人教版)生活中的数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的应用性、生活性、开放性?如何在数学的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如何在教学中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能力的发展?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理念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生活的缩影

实践过程

[课前小调查]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数宝宝,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宝宝,请小朋友们从家里、教室里、学校里和平时的生活中看一看、找一找、问一问、想一想、记一记,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到过数宝宝?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王国里的数宝宝为了迎接国庆,进行了一场比赛。每位数宝宝都要夸夸自己的本领高,夸自己在生活中的用处大,同学们想参加吗?【出示1、2、3、4、5、6、7、8、9、10这些数的卡通形象】比一比,哪一位小朋友夸数宝宝夸得好,数宝宝就和它交朋友。

二、生活中物体的数量。

1、比赛开始了,2宝宝最着急,它说:我的本领最大,小朋友的家里、教室里、学校里的好多事物都要请我帮忙。其它宝宝着急了,也叫道:我也一样)小朋友你想夸谁呢?

生1:我家有2台电视。

生2:我家有5个人,有4个房间,有6把椅子。

生3:我家房子在4层,有3台彩电,1个空调。

生4:我有2个小辫子。

生5:教室里有8盏灯,有4个电扇。

生6:眼保健操有4节。

师:数宝宝听了真高兴,你们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可是0宝宝,为什么在伤心的哭呀?

生1:我家有0只小猫。

生2:妈妈给我买了5个苹果,我吃了5个,一个都没有了,是0个。

师:你的例子举得真好,0宝宝开心的笑了。对啊,数宝宝可以帮助我们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三、生活中的序数。

1、数宝宝听了小朋友的夸奖,它想来看看大家,谁来告诉它我们的学校在哪儿,教室在哪儿?

生:我们是南莫小学一(1)班的学生。

师:可是它们不知道你们的教室在哪里啊?

生:教室就在第一排楼的第1间,门口不是写着一(1)班呢。

师:哦,我明白了,你说的就是教学楼的第1幢的第1层的东面第1间,是吗?(教师把第字念得很重。)那谁能这样清楚完整的介绍呢?(生模仿老师的说法来介绍)

师:数宝宝已经到我们门口了,它不知道你坐在哪儿呀,请你告诉它,好吗?

生1:我的位置在第3组的第1桌。

生2:我的位置在第1组的最后一桌。

师:也就是第几桌?

生:第6桌。

同桌互相介绍自己在班级的座位。

师指导学生在新发的本子上写上组号、座号。

2、师:数宝宝还想去小朋友的家里参观,小朋友欢迎吗?(欢迎)

那好介绍一下你的家住在哪儿,要说得详细些,数宝宝才能找得到啊!谁先来?

生1:我家住在南莫教师新村4号楼201室。

师:你们能听懂杨伟的家住在哪里吗?给数字宝宝解释一下,

生(几名学生逐步补充完整):我想告诉数字宝宝,杨伟的家住在教师新村,他家是第4幢,201就是2楼的第1间。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数宝宝全听明白了?

师:谁也能像刚才那样再来介绍自己的家在哪儿?

生: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范老师的家住在哪儿?(想)

师:告诉你们,我家在教师新村3号楼302室。你们看我的家怎么走?请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学生同桌互相说。反馈,请2个学生说。

3、小朋友喜欢过生日吗?数宝宝也喜欢过生日,它们也很想参加小朋友的生日,想叫范老师帮忙问一下你们的生日是几月几号?

生:我的生日是9月9号,我今年7岁。

师:范老师的生日你们知道吗?谁来猜一猜?(生非常涌跃)

师:范老师告诉你们吧,我的生日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的第15号,大家一起说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生大声:12月15日。)

师:那你们和同桌说一说你的生日就是一年中的第几个月的第几天?(同桌互相说)

师:数宝宝听了,太高兴了,它们说:我们的本领真大,小朋友的班级、座位、家庭住址、生日都要用到我们数宝宝。(学生都会心的笑了)

四、生活中的号码。

1、数宝宝想到你家过生日,怕万一迷路了,想请小朋友给它们留下联系电话。谁先来说说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

生:我家的电话是8475698,我爸爸的手机是13862788568。

师:如果数宝宝在路上碰到坏人,她应该打什么电话?(生:报警电话110)

师: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常用的电话号码呢?

【生说(师同时介绍)火警电话、急救电话、天气咨询电话等】

师:我们的电话号码里都是数宝宝,数宝宝觉得自己本领大,能为人们做好事可高兴了。本来啊它们老是说自己的本领大,有时还会吵起来,可是自从它们一起组成了电话号码后,就觉得团结很重要。我们一起来表扬数宝宝的团结,好吗?(师生鼓掌)

2、数宝宝想给我们买生日礼物,一路上看到了好多自己的照片,你们看到过吗?

生1:我和妈妈去买菜,看见有数宝宝的照片,告诉我们多少钱1千克。

生2:我和妈妈一起买衣服,看见也有数宝宝的照片,告诉我们多少钱1件。

生3:钱上面也有数宝宝的照片。

生4:红绿灯上面有数宝宝,红灯不能走,绿灯可以走。

师:你说得真好!红灯停,绿灯行。我们一起来过马路,现在是红灯,10、9、1、0,好,可以走了。(学生开心的笑了)

师:数宝宝买好了礼物,看时间还比较早,想从车站去县建工大厦28层大楼看看,该坐哪辆车?

生大声:4路。

师:那你们回家乘几路车?

生:2路、5路

师:是啊,车上也有数宝宝的照片,在哪儿呢?

生:在驾驶员的前面,就是车的号码。

生:还有车后面也有号码。

师:这是我校张老师的摩托车车牌号(出示一辆车和后面的车牌号为苏F-B729),你觉得车牌号有什么作用呢?

生1;我觉得给车编号,便于警察叔叔管理。

生2:如果不给车编号,那丢了怎么办呀?

师:车牌号的学问可多啦,大家可以回家去问爸爸妈妈。现在我们也来是试试怎么编号。

五、用数字编码。

1、数宝宝听说我们学校要举行体育节,也想来为大家加油。出示学校跑道:我们先请数宝宝帮忙给跑道编上号。(师生编号)

2、每个运动员都有号码布,下面我们就为自己编运动号。

师指导:我们是一(1)班,先写上11,然后请1号小朋友站起来,你的号码是1101,前面是班级,后面01是1号。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0吗?

12号小朋友的号码怎么编?(讨论:1112)

3、请小朋友把自己的运动号码编在发到的白纸上。生编后,先指名交流,再同桌互检。

六、课堂作业:用数宝宝画一幅图画。(略)

七、课外作业:编数宝宝的故事,让爸爸或妈妈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等。在生活中的数的学习中,我们根据学生课前的小调查所得的信息和平时在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有序地交流信息,使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其特色主要表现在:

1、延伸课堂空间,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建立联系。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已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主动地观察分析生活现象,用数来表示身边的事物,说说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自己家的门牌号、电话号码、生日、车牌号;运用数简明地表示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用数给路道编号、给自已编运动号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正是在与数的对话、沟通、交流中,学生的数感得以有效地发展。

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一个小小的教室里,学生所交流的信息既有来自家里、教室里、学校里的亲身经历过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中的数;更有在菜场里、马路上、超市里、体育运动中等各种生活经历中感受过、观察过的数,从而把课堂教学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中广阔的世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无处不在,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2、展开情节想象,体现人文特色

数学严谨、简明、抽象而缺乏情趣和人文色彩。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就必须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特色。

表现一:数字不再是抽象的数,而是活泼可爱、有鼻有眼的、有自己本领的、有自己个性的卡通形象。

表现二:纵观整节课,把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数表示事物的数量、生活中序数、生活中数码,以一种富有趣味的故事情节加以串联,贴近学生心理和生活,从而使数学展现出多彩的、富有情感的面貌。

表现三;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有情趣:如小朋友都来夸夸0宝宝,0宝宝伤心的哭了;自从数宝宝一起做人们的电话号码后,他们就再也不争吵了,变得很团结,让我们用掌声来表扬数宝宝。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角色使学生学得有趣、有味、有情。

表现四;学习的真正需要来自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有如此重要广泛的使用价值,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被激发,学习的欲望不断强烈,这是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的效果是最显著的。

3、解决生活问题,发展综合能力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篇8

单元教学内容:

1、数铅笔(数百以内的数);

2、数豆子(读写百以内的数);

3、动物餐厅(比较数的大小);

4、小小养殖场(用语言来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5、练习一。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4、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学习重点:

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及数感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学习难点:

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单元学习时间:5课时

第一节数铅笔

教学目标:

1、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2、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

3、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数数、读数。

教学难点:

有规律的数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1、小朋友刚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大家都到长辈那儿拜年,你在春节里有什么收获吗?

2、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出示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

二、数数、读数

1、我们来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2、学生活动:

(1)一支一支地数、两支两支地数、五支五支地数。

(2)把10支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

明确10个十是100。

(3)活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不同的形式数)

3、圈一圈,数一数。(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5、读数、拨数。

师写出一个数,生读,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来,说说是怎么拨的,表示什么。如43,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各位上拨3,表示3个一。

三、练一练

1、数数(顺数、倒数)

2、看谁数得快。(第3页)

主要让学生明白十个十个数的方法。

3、接力赛。(第3页)

四、课外活动

数一数自己小组同学的铅笔一共有几支。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篇9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核对

2、拨一拨。

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

四、学生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

2、看谁数得快。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

3、接力赛。

34、36、38、()40、42、44

20、30、40、()、()、();

45、50、55、()、()、();

22、32、42、()、()、();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全班汇报。师生,生生。

五、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

六、教学反思:

刚过完春节,第一课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非常的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下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

第二课时:数豆子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颗?

2、让学生说说28颗应该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

36、40、100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

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2、填空。

()个十和()个一是()。

()个十和()个一是()。

学生自己观察图,再独立写出数。

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核对。

3、写数

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

23、50、71、80

4、小熊写出门牌号。

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

学生核对。

四、教学反思

由于教学具准备的不够充分,创设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长。在教学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时,学生的练习量最好要加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同桌合作一人编题,一人说出答案。

扩展阅读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合集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身为合格的教师,预先准备教案是家常便饭。教案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教学增光添彩;那么优秀的教案还有哪些亮点呢?经过收集,编辑为您献上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1)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学建议: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2、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3、重视发展学生数感。

4、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核对

2、拨一拨。

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

四、学生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

2、看谁数得快。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

3、接力赛。

34、36、38、()40、42、44

20、30、40、()、()、();

45、50、55、()、()、();

22、32、42、()、()、();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全班汇报。师生,生生。

五、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

六、教学反思:

刚过完春节,第一课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非常的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下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2)

单元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单元学习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0的再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依据《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学习的负数主要是学生生活中一些觉的负数,并且只要求学生会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表示。

本单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觉负数的实际意义。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在理解上的要大一些。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数据的收集过程,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每天天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是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可以从电视、广播的节目中了解,也可以从报刊等各种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在温度这节中,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北京等地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方法,从而概括出生活中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中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具有现实背景意义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要求学生用正数或负数表示。这样的编写方式符合学生理解数学新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以后掌握和运用正负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数

温度

3

正负数

整理与复习

1

评价建议:

本单元在评价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评价要把握好难度,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检测。如正负数大小的比较的内容,教材中是结合具体量如温度的比较进行的,没有出现抽象数之间的比较,所以在本学段不作要求。二是增加一些学生活动性评价的内容。如让学生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运用负数的数据,在评价时请学生写几个自己收集的数据,并说明它们的实际意义。这些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收集,自己理解每个数据的意义,它对学生理解正负数是委有意义的。对活动性的评价着重有两点:一是准确性,是否正确地说明了所收集的带负数的量的实际意义。二是多样性,即数据中的量是否多种多样,反映了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如-15元(表示支出15元)、(20.5)㎝(表示测量误差范围是上、下0.5㎝)、-1层(表示电梯到达楼层为地下一层)等。

第一课时温度

(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课件略)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二、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三、试一试

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

四、练一练。

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如:2℃和5℃的比较,1℃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

五、小调查。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

[板书设计]

温度

2℃○5℃1℃○0℃0℃〇─2℃―2℃〇―5℃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3)

学材分析

已抽象出比的概念,学会了求比值。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比表示比较合适。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巩固求比值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了比的意义。

2、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两辆汽车,甲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乙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

1.甲车的速度可以说成()和()的比,是()∶(),比值是()。

2.乙车的速度可以说成()和()的比,是()∶(),比值是().

3.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

4.甲、乙两车所用时间的比是()。

5.甲、乙两车所行速度的比是()。

二、求比值。

三、实践活动

这个实践活动很有趣,既巩固了比的认识,又引导学生发现身体上的一些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比。由于测量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进行测量,课上组织交流。

四、课后作业。《伴你成长》

写出她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

写出这个小组做的模型总数和人数的比.

写出运来橘子的重量和运来水果的总重量的比.

1、4∶50.8∶0.4

2、小红3小时走了11千米.

3、航空模型小组8个人共做了27个航空模型.

4、商店一共运来8.2吨水果,其中有3.5吨是橘子.

教学反思

掌握的还可以。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

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说一说

1、呈现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是广泛存在的。

2、计算比值。

四、练一练

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

五、全课小结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六、【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如:64写作6:4,读作6比4。

6:4=64=1.5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6:4的比值。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为后面学习比的知识作铺垫

学生填表。

在引入比的概念后,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

学生对比的概念的认识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的了解,会求比值等。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并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探究后回答。

对比的有关知识的掌握

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教学反思】

教材的取舍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比赛成绩速度水果价格图形放大缩小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但在实际中,学生记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教师教学用书》上建议这部分内容用3课时教学,说明编者也希望教学时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体验、交流,在对生活中的比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出比的概念。

备课时,面对着连续呈现的四个情境,如果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则前面的课时因为没有具体的知识点会显得比较单薄,这样的课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而且一节课设置了太多的情境,必然会使教学环节显得零碎,学生的思维无法深刻。另外,第四个情境图形放大缩小其实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虽然教材中并没有揭示这个概念,也没有出现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的字眼,但我想还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决定把第四个情境中放到下一节课,选择前三个情境然后引入比的概念。

比的化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53页化简比。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NextPage]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

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

10:90

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40:360===1:9

10:90===1:9

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0.7:0.8:

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0.7:0.8:

=0.70.8=

=78=4

=7:8=

=8:5

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

15:210.12:0.4:1:

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1题:连一连

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2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

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3题:

(1)(2)题自己独立完成;

(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

四、总结

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阅读数学课本P51比的化简。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化简比的呢?

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的。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四、独立完成课本P53第4题和第5题。

五、扩展练习

1、大小圆的半径分别是7厘米和2厘米,试求它们的直径之比,周长之比和面积之比分别是多少?

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棵数的20%,求杨树的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是多少?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通过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

这是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还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题目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进一步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巩固化简比。

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这个问题需要化简比或求出比值后才能确定

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实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较。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1),(2)两题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讨论完成(3)题,然后在班级交流每组的情况,从而让学生明白判断投球命中率的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

这个实践活动不仅仅能巩固学生对比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还可以鼓励学生从中发现身高与影长的关系,了解一些天文知识。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实践,可以发现:在同一时刻,不同人的身高与影长的比可以看成是一样的;在不同时刻,由于太阳照射点的变化,一个人身高和影长的比一般是不一样的。测量时由于误差可能影响发现,教师要向学生解释说明。这一活动也为以后学习正比例积累了经验。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了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

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还有少数同学对求比值和化简比混淆不清;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个2个

6个4个

30个20个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通过在参观数字展览区的情景中,幼儿获得按照数字内容归类的经验.

体验到生活中各种数字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到马路上寻找过数字,数字展区内是幼儿找到的数字照片,记录纸,以及其它的资料等,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参观数字展览区

1,回忆

1)在哪里看到这些数字宝宝?

2)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意思?

2,归类

1)我们在生活中找到这么多数字,它们哪些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

2)这么多的数字贴在一起,看也看不清楚,怎么办?

幼儿教师讨论

总结:按照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这样的一样的内容放在一起就能看清楚了.

3)幼儿操作:

把相同内容的资料粘贴在一起。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6)

学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矗

学情分析

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应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

导学策略

联系实际体验概念。

教学准备

表格、情境设计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

(1)出示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二、情境延伸感悟新知

(1)如果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那我们怎么比?

(2)、出示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

(3)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4)出示图形分类的情境。

三、结合情境教学概念

1、在以上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引出比的概念。再次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学生回顾前面情境中的有关数量关系,

2、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四、拓展应用加深体验

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谁?它表示什么意思?课后继续找一找哪些地方还用到了比?

学生活动: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50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

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说一说

1、呈现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是广泛存在的。

2、计算比值。

四、练一练

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

五、全课小结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六、【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如:64写作6:4,读作6比4。

6:4=64=1.5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6:4的比值。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为后面学习比的知识作铺垫

学生填表。

在引入比的概念后,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

学生对比的概念的认识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的了解,会求比值等。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并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探究后回答。

对比的有关知识的掌握

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生活中的数学教案(篇8)

日期:2011-05-03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托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讨论等内容,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感知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托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吧。

活动目标:

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感知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体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尺、磅秤、药瓶、家用电器、温度计等),陈列在室内。

教师准备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或图片,分类陈列。

活动过程:

幼儿介绍自带的有数字的实物,说明物体上的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还在哪些地方或物体上看到过数字,并猜想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功用(如门牌、车牌、交通灯、声音分贝表等)。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或图片,启发幼儿说出每种物体上数字的用途,让幼儿体验到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如:说说家里哪些物体上有数字,

它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你还在哪些地方或物体上看见过数字,它们各有什么用处?

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一篇


只有把准备工作做到位,我们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果。教案与教师的教学工作息息相关。教案内容要考虑从实际出发,做到简繁得当。如何让自己的教案变得更加完整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一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有效方式,如何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一篇”,感谢您阅读本网页希望您会成为我们的忠实读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具准备:

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

生:钟表

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呢?

1、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2、我们看看这个方法行不行呢,继续看课件。

有了这个钟表,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

二、合作交流,总结经验

1、认识钟面

①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钟表,那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的学具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师小结:小老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出示钟面实物图)有12个数,有3根指针,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时针,长一些的这根叫分针,最长的这根叫秒针。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2、观察情境图,交流经验

(1)。认读整时、半点

①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请小朋友们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师:谁来介绍小明在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师:介绍得真清楚。老师告诉你,几点也可以说成几时,例如6点起床,可以说成6时起床。

(2)。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整时、半点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知道小明在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你能给小明活动的这6个时间分分类吗?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鼓励。

师:按整时和半时来分,可以分成两类,6时、8时、12时、下午4时是整时,7时半、8时半是半点。你们是怎样认读整时和半点的呢?利用自己的钟表模型,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交流时要注意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后再提出来。

师:由此可以发现整时和半点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整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点时分针总指向6,比如说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

(3)良好作息时间的教育。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你对他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师小结:小明是一个有良好生活作息习惯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也像小明那样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4)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

1.认识电子钟。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表。

学习同一时间用钟表和电子表怎么表示。师板演7时,7:00,学生板演8时、3时、6时用电子表表示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完成书上97页第2题连一连。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认一认。播放课件

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7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用两种方法表示,并说出几时在干什么。)

2、拨一拨。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下列时刻: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

1时9时半3时11时半5时半

3、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播放课件

先让学生理解题,“过一小时是几时,就是用现在的时间+1。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今天回家后,同学们也像小明一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时针短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读几时。

分针长分针指着6,时针刚过几就读几时半。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集锦


教师的情感和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设计和实现目标,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备好一份教案。好的教案应该是符合学生学习习惯的,由浅入深的。如何与教案合理的配合来掌握课堂节奏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集锦,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1

[案例]

师:小猴摆了个水果摊,生意可好了,你看他又只剩一盒桃和3个桃了。这时,小兔走了过来,看见又大又红的桃,就想买几个尝尝,就对小猴说:小猴先生,我想买9个桃。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小猴一共有几个桃?

生:一共有13个桃。

师:小猴有13个桃,小兔买了9个,还剩多少个桃?怎样列式呢?

生:还剩4个桃,13-9=4。

师:13-9=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师:如果你是小猴,你怎样把9个桃给小兔呢?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桃,摆一摆。

学生操作:先摆10个桃,再摆3个桃。

师:在13个桃中去掉9个桃,该怎么拿呢?你能为小猴想想办法吗?同桌小朋友合作,先拿一拿,再说一说。

交流。

师:你为小猴想了个什么好办法呢?

生:从盒子中拿掉9个桃,盒子中还剩1个,外面还有3个,一共还剩4个桃。

生:我是这样想的,小兔要买9个桃,小猴先把10个桃给他,让小兔还1给小猴,跟盒子外面的3个桃合起来,就是小猴还剩4个桃。

生:先拿掉外面的3个桃,还缺6个,就从盒子里拿走6个,还剩4个桃。

生:我是一个一个地拿,拿走9个,小猴就还剩4个。

生:我是二个二个地拿,拿了8个,再拿1个,小猴就还剩4个桃。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的方法,那么你能按照你的拿桃子的方法来计算13-9吗?

师:鲸大哥听到小朋友学得这么热闹,带着题目来到我们班级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做出鲸大哥的题目吗?

生:有。

媒体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教师把题目按顺序板书:11-9=2

12-9=3

19-9=10

师:鲸大哥带来的题目中还藏着一些小秘密,你们能把这些秘密找出来吗?小朋友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商量。

学生合作说一说。

生:我发现前面是11、12、13、19排下来的。

生:我发现得数也是按照2、3、4、10排好的。

生:我发现都是-9。(师揭示课题:十几减9)

金合欢:我发现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

师:金合欢小朋友发现十几减9的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你们来检查一下是不是这样啊!

学生每道题都检查,发现都是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会比个位上的数多1吗?

学生交流。

师:金合欢小朋友真棒,她发现十几减9的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我们就把这个规律叫金合欢发现好吗?

生:好。

学生把羡慕的目光投向金合欢,齐说金合欢发现。

由衷地说出金合欢你真棒!

师:在计算十几减9时,我们可以用金合欢发现来算,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反思]

1、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买东西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在练习中创设鲸大哥出题考考你的情境,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在本课找规律一环节中,将小朋友发现的规律命名为金合欢发现,不仅使学生觉得数学的亲切,学生一下就能掌握十几减9中差与被减数的关系,提高口算速度,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因而在学习13-8时,除了出现跟-9同样的想法外,有一位小朋友竟说出因为13-9=4,13-8就等于5,我就顺水推舟问你怎么知道13-8的得数比13-9的得数多呢?,学生的回答令人佩服因为我发现拿掉的越少剩下的就越多。一年级小朋友能发现这个规律,真是难能可贵,当然这是经过动手操作后发现的结论,但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肯定不会有这么精彩的回答。

3、鼓励算法多样化。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新教材一改过去单一的想加算减方法,列出好多种算法。教学十几减9前,我还以为学生不可能把书上所列举的算法都发现,结果上课时出乎我的意料,非但这些算法学生都能想到,学生还能想出另外的方法,如两个两个数的,而且就先算10-9=1,再1=3=4这种算法,学生还能说出两种意思来。一种是在10个中间去掉9个,还剩1个,再跟3个合起来,就是还剩4个。另一种是要拿9个桃,先拿走10个,再还给他一个,跟3个合起来,就剩4个桃。虽基本思想是一样的,但后者是从珠算减9退1还1中变化得来的。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算法,本课中教师并不急于指出哪种算法更好,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2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又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过去的数学,对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重视的适读、写数的技能训练,忽略了学生的生活基础。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100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自身的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读、写数,在此基础上我进行适时地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个年龄儿童的特点就是爱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强调示范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模仿性的。如今,我们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倡让学生心神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本节课设计了几个结构性的活动,帮组学生建构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大量感知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3、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逐步发展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良好的数感对估算策略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要的。传统的数学教育对估计意识与数感的培养这一方面是忽视的,所以《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这一节课中,教师还是比较重视这一点的,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突出估数的意义,发展并丰富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一节课中,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鼓励、等待、欣赏中,用内在的感召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3

小小图书馆

(教材59~60页

七、仔细阅读第59页上面的情境图。(分清条件和问题)划出重点字。

二、小组合作用小棒摆一下33-6的计算过程。

三、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拔出33-6的计算过程。

四、尝试用竖式计算,做完后小组交流结果。

五、讨论是否有其它的计算方法。

六、独立完成59页试一试后相互交流。

七、独立完成60页练一练第1题后相互交流。

八、第2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九、第3题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十、第4题同上。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题目。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进一步渗透要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题目。

教学难点:掌握口算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挂图,投影,小棒,计数器

一、指名汇报图的意思。

二、指名列式。

三、指名用小棒演示讲解过程。

四、指名用计数器演示讲解过程

五、学生板演后讲解计算方法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规范数学语言。

六、指名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

七、指名汇报试一试的计算方法。

八、指名汇报60页第一题的计算结果,注意分析错误原因。

九、用投影仪展示森林医生的结果,分析错误原因。

十、指名汇报第四题结果,集体订正。

十一、小结:各种计算方法。

跳绳(教材63~64页)

上课时间:

八、仔细阅读第63页上面的情境图。(分清条件和问题)划出重点字。

二、小组交流62-48的计算方法。

三、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拔出62-48的计算过程。

四、尝试用竖式计算,做完后小组交流结果。

五、讨论是否有其它的计算方法。

六、独立完成63页试一试后相互交流。

七、小组交流想一想的计算方法。

八、独立完成64页练一练第1题后相互交流。

八、第2题小组内交流完成。

九、第3题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十、第4题同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题目。

2、利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图片

一、指名汇报图的意思。说全信息。

二、指名列式后讲一讲怎样估计。教师注意指导。

三、指名讲解计算方法。

四、指名用计数器演示讲解过程

五、学生板演后讲解计算方法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规范数学语言。

六、指名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

七、指名汇报试一试的计算方法。想一想需要有教师指导,此题难度大。

八、指名汇报60页第一题的计算结果,注意分析错误原因。

九、用投影仪展示第二题,注意分析错误原因。

十、指名汇报第三、四题结果,集体订正。提示学生遇到困难可以用竖式帮忙。

十一、小结:各种计算方法。

第五单元反思:

5.1图书馆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图书馆”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2.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真心交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平等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把握、分析学生的内心感触与想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针对学生计算时出现的错误,教师没有简单地放过去,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细细揣摩学生的心理及错误的原因,趁热打铁,有的放矢,就势带领学生去看一看、找一找、改一改,纠正学生的不良做题习惯。3.注意学生的练习反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练习时,教师没有就题讲题,而是引导学生回顾“满十进一”的法则,注意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反思——对于自己做出的题目,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自己做题的错误之处,并想一想错误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对于他人所做的题目,也能给予适当的评价,并能同自己的方法比较,发现优劣,从而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调整。4.评价内容多元化,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评价。《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交流算法时学生出现了“算法复杂化”的情况,教师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继续发言,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评价,“你认为你的方法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对于学生正确的答案教师先是不置可否,尽量用不带倾向性的语言要求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评价的权力和机会交给所有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公正的互相评价,在争辩的过程中发现错误,使所有的人都知道错误如何避免,并提出建议,选择合理算法。

5.2练习四(2课时)

5.3发新书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良好,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下面几点感触较深。1.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时空,还学生自主,学生的创造力将不可限量。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18+27到底得几,学生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地发挥。2.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效地交流。在合作学习中仅仅充分交流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彼此沟通和相互理解。教师应该不仅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方法,而且要引导相互间的理解;不仅让学生了解方法的多样性,而且让学生理解方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比如在课堂中用“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能解释一下吗?”“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的还有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深化理解,让他们真正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和碰撞,才有可能引导学生不断调整并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达到熟练灵活地计算的目标。

5.4练习五(3课时)

5.5小小图书馆

随着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我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和想法……

我希望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氛围,所以课的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呈现一个不完整的情境,富有创意地写上学生自己喜欢的书名,学生的兴奋以及积极参与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可见,让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与注意,进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我希望创设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尽可能摒弃自己的权威意识,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唱主角,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的关注不够,这一方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我想创设一个互相接纳、欣赏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和我的学生一同去学会耐心地等待、倾听及正确地评价他人的发言,我认为大家能以一种相互尊重的、清晰的以及有见解的方式来直接交换彼此的看法,会更有助于建立相互间的信任、愉快地合作。

5.6练习六(2课时)

本课在教学组织上充分利用学生爱动好玩的天性,抓住其心理特征,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树立自信心。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巧妙地布置数跳绳的次数及谁多谁少,自然地引入本课内容。这样学生兴趣高,下面的教学自然就容易多了。怎样使学生想算理、找方法,充分发挥其潜能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进行新的教学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天性——好动好玩的特性,让他们根据自己收集的实际数据,在“玩”中来比多比少,然后教师收集与教学有关的数据,请他们帮忙算,以显示其聪明才智,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学生的“玩”来达到教学目的,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轻松自在的“玩”中互相探讨,相互启发,得出算理,掌握多种计算技巧。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使他们的潜能被唤醒,内在的个性得到展示,发展了推理能力、想像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室里有一种热烈的交流氛围,而这一切都与“比”有关。在“比”的过程中,面对生2的“笨方法”,教师不武断否决,而是让其他同学在比较的基础上让他明白简便方法。正是这样,学生讨论的气氛高涨,个个都抢着说,急着找方法。整个过程教师不作过多干预,也不让学生坐在凳子上沉思默

想,而是他们自己“玩”、自己“比”,试想在这种“玩”中谁能说他们没有“思考”呢?同时还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把时间真正地还给学生。从侧面还可以看出,学生的数学知识是通过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玩”的基础上建立的,改变了以往的“教室安静、学生坐好、教师讲好”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学生是主体,他们自由地“比”“争”。在这种热烈的氛围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自编应用题或应用题补条件填问题的教学埋下很好的伏笔。因此,在“玩”中学数学,既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能发展其思维,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我认为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学方式。

5.8练习七(3课时)

5.9小小运动会

反思整节课的教与学,本节课有以下一些特点及问题。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本节课能够把活动课与复习课有机地整合,使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问题、解决问题,并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内化。如:设计奖杯这一环节,看似美术课,其实里面包含着辨认图形及图形的运用等数学知识。正是由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所以比较好地体现了本节课是数学的复习课,而不是其他科目的复习课。

2.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不但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更有小组的合作探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交流中发展自我——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同时,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地发挥。如:这些运动员怎样安排在两辆车内比较合理?这个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他们的回答让你惊奇,“小狗和松鼠一辆车,猴子和兔子一辆车,车上空余的位置给它们放行李”。

3.注重数学应用

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会应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如设计奖杯、安排车辆等问题,都是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与值得思考的地方。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方面是如何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可以把“动物们的运动会”改为“学校学生自己的运动会”;另一方面是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些知识整理与归纳的方法,潜移默化,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

2.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虽然本节课已经精心设计了小组的分工协作,如: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2人合作:一人提问题并记录,一人解答写算式,然后交换。但实施时,出现一些学生代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等现象。因此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4

看菊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文质兼美、语言流畅、贴近儿童生活的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的事。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其中二、三段看菊花、爱菊花是本课的重、难点。本课是学生刚刚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的第10篇阅读课文。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大纲、教材的要求以及当前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现状,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喜爱菊花,不仅是因为菊花好看,更因为它不怕寒冷的道理。

下面简要说说本课的两大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多指正。

一、初读课文,在读正确、读连贯上下功夫

经过不到两个月的汉语拼音学习,学生便进入了阅读训练。但由于他们的直呼技能还不太熟练,识的字又很少,所以读课文困难较大,往往表现为一个字一个字地顿读,也有的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指读,不能按照正常的语调去朗读,读的速度极慢,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教学《看菊花》这一课,我在揭示课题后,便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要求他们先看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句子读连贯,给学生充分的初读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借助拼音自己去练读,教师则是巡视指导学生读正确连贯。在学生充分练习读的基础上,采用让学生自己汇报读准了哪些生字词,同座相互练习读,开火车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练习巩固,调动学生读准生字词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最后再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指名学生轮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导,让学生进一步读准生字字音,而且也结合语境,连带理解了大部分生字词的意思。因为像早晨、公园、去、边走边看等词儿,本来就是在口语中经常用到的,这样学生通过充分练读后,基本达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连贯的要求。

二、细读课文,在读懂、读出感情上下功夫

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作为朗读的最高境界,它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进行语感训练起着其他训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使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连贯的基础上,读懂、读出感情呢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看菊花》这一课时,我特别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抓住重点语段进行朗读指导训练。并充分运用了形象、直观的板画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事物进行理解、加工,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表达的感情相合,力图用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细读课文中,品味其中的内涵,自己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教学第二段时,我先让学生细细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有不懂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在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好看极了,我播放录像,让学生亲眼欣赏到公园里的菊花五颜六色、各种各样,使学生进入了课文中所描写的情境,体验到人们看菊花时的喜悦心情。看完录像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切身感悟,然后引导学生:想想第一句和第二句中表示颜色的词儿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听了也好像亲眼看到菊花五颜六色,确实好看极了呢又如教学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这三个词儿,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公园里的菊花数量之多,我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分别画上黄、白、淡、绿、紫红4朵菊花,让学生细读课文,自己去意会发现老师画的菊花跟课文中写的菊花有什么不同。然后运用多媒体交互显示看图选词填空,让学生在看图运用中,生动、形象地感知到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三个词所表达的语意,最后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想应该怎样读出看菊花的人由近到远,看到的菊花越来越多的这种变化呢再如教学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这一句,我先播放了菊花在寒风中开放的画面,让学生说说听到什么看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把菊花迎着寒风开放,不怕冷的样子读出来呢如此等等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品文,以悟促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我们只要听听学生读得怎么样,就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感悟到句子所描绘的情景了。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朗读体验中来,我把比赛引进课堂,采用男、女生比赛配乐朗读的方法激励全体学生在品文、入境、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把课堂推进高潮。

第三自然段爸爸的话,蕴含着人们对菊花不怕寒冷的精神的赞美与第二段中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一句相照应,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想想爸爸是在夸菊花怎么样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使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到人们都很喜爱菊花,不仅仅是因为菊花好看,更是因为菊花不怕秋风,不怕寒冷。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中的我为什么听了爸爸的话后,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最后播放全文配乐朗读录像,让学生完整地欣赏一遍课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进而让学生看画面配乐朗读全文,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境融为一体,争取达到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总之,本课教学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板画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力求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其初步的阅读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5

在《乘车》一课中,我努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教学中,领悟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与运算规律,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我努力立足于课标的精神,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乘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探索。

使学生能够通过“上车”、“下车”、“上车又下车”的情境,比较轻松地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在学生的表演中间,适时穿插引导:“现在车上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提出问题,大家合作解决了问题,从而领悟到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运算规律,突破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兴趣不是天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对所学科目的加深而产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家长、朋友的影响加以培养,它也可以因为遇到困难无法克服而逐渐消失,也可以通过帮助或辅导解决了困难而恢复。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易教”,学生“乐学”,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喜欢学的东西。他就会认真去学。因此,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整时时针、分针所在的位置

教学具准备: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示及相关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嘀嗒……)

再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

2、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钟表,钟表有着各种不同的形状,(圆的、方的、扇形的……)钟面上还有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

二、整合问题:

1、说一说,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内容?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三、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拿出学具钟,说说在钟面上你都看见了什么?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同桌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汇报)

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1)时针、分针、12个数(数一数)12个大格、一些小格(秒针)

(2)师拨动按钮,生说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顺时针)

四、总结归纳

1、认识整时

(1)师:听闹钟又响了,文文还在睡懒觉呢。(出示情境图)

快告诉文文,现在是什么时刻了,再睡下去,她会迟到的。

(纠正7点说成7时)

(2)师:再说说这些是什么时刻?(出示图片)8时、3时、6时

生观察这些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生汇报: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整时的常用方法8时、3时、6时(文字表示法)

(4)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法:8:00、3:00、6:00

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见过?(电子表示法)

(5)怎样用电子表示法记录时间?(同桌互练)

五、拓展应用

1、找朋友(头饰)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别找错呀。

2、拨钟表说时间。(同桌互做)

3、过一小时是几时?(出示图片)生思考动手操作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7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对此,谈一谈我在执教《6和7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做法。

一、生活需要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周玉仁教授曾经说过:"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片段二),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其实,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片段二)。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

3、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片段三),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第3个问题抛出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令人吃惊,有的学生从老鹰开始数,有的学生从鸡妈妈开始数,还有的学生是倒着数的,出现了多种数数方法,而这些灵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并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把整节课推向高潮。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片段一)、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但是,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试讲时,我安排了摆小棒、数算珠、涂点子图、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减弱了活动的热情。

因此,我舍弃了数算珠的活动,将涂点子图、填尺卡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紧接在“摆小棒”的环节之后,使操作活动相对集中,避免杂乱,零散。另外,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我设计的这两个活动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涂、填等活动感受6、7的大小关系,渗透知识点的教学。新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钻研,努力探索,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8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中班数学活动的教授方法与孩子的学习表现,为家长在家里教数学提供依据,小精灵儿童网站根据班级数学活动的课程进度选择了这个活动。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念。特设计了这次数学活动。俗话说:玩是幼儿的天性。在心理学上,这正是幼儿的一个正常年龄特点。小精灵儿童网站特别是对于数学,倘若一味的乏味,只会让幼儿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各方面的能力。中班的孩子也渐渐开始变得越来越活泼、好动,因此,我结合了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通过数字、数点及各数量的关系等,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目标:

1、按数取物,进一步感知9以内数量的多少。

2、将相同种类的物体分类摆放。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水彩笔。

2、材料袋:二种不同颜色、花瓣数、大小不同的花的卡片。

3、神秘箱,1-9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㈠根据要求摸花,能按数取物,进一步感知9以内数量的多少

1、出示装有花朵图片的神秘箱。请个别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摸出相应数量的花朵图片,并数一数摸得是否正确。如,摸3朵、4朵、5朵。

2、这些花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你能把一样的花放在一起吗?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㈡给花儿分类,将相同种类的物体分类摆放

1、引导幼儿将花朵分类。

2、同伴之间交流分类的标准,说说自己把什么样的花放在了一起。

3、帮助幼儿明确:按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摆法。如,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花瓣数分。

㈢各色各样的花

1、出示操作材料《各色各样的花》,引导幼儿数一数有几朵花。

师:请你把相同的花圈起来,数一数有几朵,然后和圆盘中的一样数量的数字或点子连线。

2、引导幼儿按花的数量,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或贴上数字粘纸。

3、引导幼儿认识具体物体、圆点与抽象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知道它们能表示同样的数量。

活动结束

收取活动材料,并逐一检查批改。

教学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幼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教师在前面展示图片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被教师遮挡了,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改变提问策略站在左边提问后马上又站到右边提问照顾到幼儿全体那样活动效果就更好一些。

小温馨提示:数学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才能使孩子真正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9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单元教学内容:第88页---------第103页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

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

2、算法多样化。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全球电信吏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单元课时安排:共约11课时 1、9加几„„„„„„„„„„„„2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 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88-90页

(9 加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第二课时 9加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9加几的练习课 完成第90页的3题----------第5题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习题中的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学生操作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师:谁来说说“9加几”的加法怎样算。

二、创设情境

小羊图(书上99页第1题)

师:天气晴朗了,小羊羔也出来玩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羔吗?(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教师板书:9+7=16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蚂蚁图(书上99页第3题)

师:同学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运食物的吗?(指名说)学生看书上的蚂蚁图并指名说说是什么意思? 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糖果图,再集体订正。蜜蜂图(书上100页第5题)师:瞧这群小蜜蜂在干吗?(指名说)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用数学(书上100页第4题)

师:洋娃娃可爱吗?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师:(边演示边问)如果改变问号的位置你会算吗? 学生试做,然后集体订正。

四、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课堂练习:练习十七第2、6、7题。

第三课时 8、7、6加几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教学重点: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刨设情境,揭示课题

讲述: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闯三关”。闯第一关: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口答6、8、9的分合式,然后教师出示抽拉片,让学生口答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7+3+2=

8+2+5=

7+3+4=

8+2+6= 7+3+9=

8+2+7= 讲述:对,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小朋友,祝贺你们胜利通过第一关!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教师随机板书课题:8加几、7加几。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出示第91页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5。

(2)学生围绕8加5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3)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学生通过交流,教师的引导,想出把8凑满10.把7凑满10的凑十法;数数法;想减做加等多样 化的方法。)

2.“试一试”(1)教师出示8+9=()(2)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吗?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

(3)指名回答交流。

3.练一练

(1)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桌上的练习。.(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练习题与组员交流讨论,并填写空格。)

(2)小组长交换介绍算法,其他小朋友做小小评委,听他们说的好不好,说得好就送给他掌声。

三,巩固练习第92页做一做。

第五课时 练习二十二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抢答)

6+5

6+7

8+6

9+3

8+8

9+8 6+8

7+4

9+4

8+5

8+7

7+9

2、练习十九第4题、第5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写得数,教师巡视,并订正。

二、创设情境

1、练习二十一的第8题

出示图,问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图的意思? 指名板书,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用数学(练习二十一的第9题、第10题)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练习十九的第7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第八课时 5、4、3、2加几

教学内容: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教学重点: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口算练习

9+5

9+3

8+5 8+3 6+5

8+9 9+4

9+2 8+4 7+5 7+8

8+6(1)学生抢答

(2)以8+9、7+8为例,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可以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

二、新课

1、出示例 1

5+7=?

5+8=?

(1)学生看算式后回答:这两道算式第一个加数是几?第二个加数是几?两个加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2)5+7等于几呢?你能用以前的知识做这道题吗?(3)学生分组讨论,指名说一说怎样想的?

(4)5+8得多少?怎样想的?请学生回答,同座相互说。

2、教学例2 4+8=?

3+9=?

(1)让学生试做,然后请学生回答是怎样想的?(2)指导学生看书,小结

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5、4、3、2加几)有什么特点?怎样算得快?为什么?

三、巩固

1、做第95页做一做中的第1-3题(1)第1题,左图: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右图:让学生自己思考,列式计算。集体订正。(2)让学生从上往下做,并回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3)学生独立完成,并问:你发现了什么?

2、巩固练习第95页做一做

第九课时 练习二十三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口算。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4题

理解统计表的意义,进行填表。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

10-7 4+8

13-3 5+9

10-9 2+9

3+8

4+7

4+9 3+9

5+8(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根据学生情况分析错的原因)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4题

(1)、学生理解题意,并解答问题 学。

(2)、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3)、练习二十三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第十课时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例5)

第十一课时 练习二十四

教学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及练习二十四(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看加法表找规律。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并说出思路。9+4

8+4 7+6

5+7 10-5 12-2 5+3

12+1

二、练习指导

1、进位加法表

(1)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加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D、想:这张表中,我们只需记住哪些题就能很快算出所有的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边用红笔勾出来,使学生知道只需记熟左边到0道题。就能计算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练习

(1)让学生把和是11、12、13„„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3)说出表中两道相同加数的算式及结果。(4)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三、作业:练习二十四

A、第2题,现时2分的时间,看有多少同学做得全对,及时纠正。B、思考题:第(1)题,第(2)题。

[精]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4篇)


编辑已经为您挑选了以下有价值的资料供您参考:“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传播正能量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意义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师编写教案的态度体现了对教学质量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用权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括号所表示的意义.会读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未知加数.

2.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有未知加数的加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2.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

猜一猜:

演示动画猪八戒吃香蕉

在唐僧师徒取经的路上,猪八戒去找吃的,他一共找来10根香蕉准备合回去分给师徒们吃,可是,看着香蕉,八戒直流口水,他忍不信一口气吃了好几根,吃完一看,手里还剩下4根香蕉了,八戒想,我刚才吃了几根呢?同学们你能告诉他吃了几根吗?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多数学生会答案出:吃了6根.)

继续演示动画猪八戒吃香蕉出现结果.老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可能答出:①4加6等于10.②4和6组成10.③10可以分成4和6.④10减4等于6.)

你们能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说明你们很会学习,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指导探索:

1.教学钢笔图

出示60页的钢笔图

教师指图提问:

(1)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钢笔)

(2)看一看盒子里一共能放几支?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数盒子里的空格)

(3)盒子里已经放了几支?(7支)

再放几支就能把盒装满了?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就是10支了?

师:盒里放了7支钢笔是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板书:7)还要放几支,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板书:+)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就把它叫做未知数,(板书:未知数)未知数在算式中用括号表示.左边写半个圆(右边也写半个圆),这就是括号,请你们在桌上用手指写一写.

已经放了的7支和还需要放的几支合起来是10支,所以加法算式应写成:.这个算式读作:7加几等于10.(学生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填未知数.(把课题补充完整)也就是填写加法算式中()里的数.

没有图怎么想?(想:7和几组成10、10减7等于几)7表示什么?括号里的3呢?10呢?

2.教学旗子图.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读算式.

学生在书上画小旗,找一人到前面来画.

订正:你们都画了几面小旗?为什么画2面?

括号里填几?(学生填后回答)

如果不看图,怎么想6加几等于8?(6和几组成8,6和2组成8,所以括号里填2.)

3.动手操作

让学生先摆3根小棒,想一想再摆几根就是9根了?怎样列式?

板书:

先摆小棒,然后回答.

()里填几?你是怎么想的?6表示什么?

三、巩固提高.

1.看图填空(教材第60页第一题)

先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填空.

订正:括号里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2.画一画,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口答.

老师分别出示卡片,学生口头回答.

4.争当小能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第61页第1题.前五名交到老师那里,全对的获小能手称号.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填未知加数,怎样填未知加数呢?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找座位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模拟电影票(注明几排几号,排数和号数不直接写明,而是由加减法算式化替,如:10-7排3+2号).

活动过程

1.把教室里的椅子摆好(桌子搬出),模拟成电影院的座位,椅子背后贴上号码.

2.每人发一张模拟电影票.

3.每个学生只有算对加减法,才可以找到自己准确的座位.

4.一次找准座位的同学可以成为文明观众,并佩戴文明观众标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用权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括号所表示的意义.会读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未知加数.

2.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有未知加数的加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2.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

猜一猜:

演示动画猪八戒吃香蕉

在唐僧师徒取经的路上,猪八戒去找吃的,他一共找来10根香蕉准备合回去分给师徒们吃,可是,看着香蕉,八戒直流口水,他忍不信一口气吃了好几根,吃完一看,手里还剩下4根香蕉了,八戒想,我刚才吃了几根呢?同学们你能告诉他吃了几根吗?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多数学生会答案出:吃了6根.)

继续演示动画猪八戒吃香蕉出现结果.老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可能答出:①4加6等于10.②4和6组成10.③10可以分成4和6.④10减4等于6.)

你们能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说明你们很会学习,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指导探索:

1.教学钢笔图

出示60页的钢笔图

教师指图提问:

(1)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钢笔)

(2)看一看盒子里一共能放几支?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数盒子里的空格)

(3)盒子里已经放了几支?(7支)

再放几支就能把盒装满了?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就是10支了?

师:盒里放了7支钢笔是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板书:7)还要放几支,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板书:+)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就把它叫做未知数,(板书:未知数)未知数在算式中用括号表示.左边写半个圆(右边也写半个圆),这就是括号,请你们在桌上用手指写一写.

已经放了的7支和还需要放的几支合起来是10支,所以加法算式应写成:.这个算式读作:7加几等于10.(学生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填未知数.(把课题补充完整)也就是填写加法算式中()里的数.

没有图怎么想?(想:7和几组成10、10减7等于几)7表示什么?括号里的3呢?10呢?

2.教学旗子图.

出示:有6面,再画几面就是8面?请你画出来,再在()里填上数.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读算式.

学生在书上画小旗,找一人到前面来画.

订正:你们都画了几面小旗?为什么画2面?

括号里填几?(学生填后回答)

如果不看图,怎么想6加几等于8?(6和几组成8,6和2组成8,所以括号里填2.)

3.动手操作

让学生先摆3根小棒,想一想再摆几根就是9根了?怎样列式?

板书:

先摆小棒,然后回答.

()里填几?你是怎么想的?6表示什么?

三、巩固提高.

1.看图填空(教材第60页第一题)

先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填空.

订正:括号里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2.画一画,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口答.

老师分别出示卡片,学生口头回答.

4.争当小能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第61页第1题.前五名交到老师那里,全对的获小能手称号.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填未知加数,怎样填未知加数呢?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

一、教学引入:

1、谈话引入:我们的教室里有讲台、有课桌,那么,我们的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呢?同学们该怎样量呢?

2、测量活动:

(1)分组让学生估计一下,讲台、课桌各有多长。

(2)实际测量:让学生用不同方法量。

(3)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厘米:(课件展示)

认识刻度线,0刻度,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先估计1厘米有多长,然后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让他们再用食指和拇指比划一下,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尺子上的不同刻度找出1厘米的长度,如数3到数4是1厘米,数6到数7也是1厘米等等。

2、说一说:(课件展示)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先估计,再量一量。

3、量一量:(课件展示)如何进行测量。

测量的步骤: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学生分组练习测量铅笔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第1题,让学生先估计自己的书、铅笔和食指有多长,再量一量、填一填。当学生测量的不是整厘米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按整厘米数读出数值。

2、课件展示第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独立完成题目。

3、课件展示第3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对于小熊没有量对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怎样量才是正确的。对于测量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具体指导。

四、总结并布置课下作业(课件展示)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下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练习四1~4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27+2=896=36+40=8540=55+22=

45+3=754=6730=34+5=73+20=

直接说出得数,并从每组中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四1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学生先算一算,再选一选.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以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2。

1)出示第2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标本,40只蜻蜓标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还可以怎么说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4)集体口答。

2.练习四3。

出示第3题,说题意。(妈妈牙齿有32颗,我的乳牙有20颗,我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

求找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集体口答.

3.练习四3

出示第4题,说图意。(小兔子运走18个萝卜,还剩10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集体口答.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与测试练习四(1)。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不活跃.

练习四(1)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四5~9.

教学目标:

通过加减口算,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

进一步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正确选用条件计算所求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练习四5。

先估计一下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口算出结果并与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集体订正

2练习四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补充六道题,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再计算.

6+(6+4)89(2620)

871059+(487)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7。

1)出示第7题的统计表,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红多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3)如果要求小红比小华少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提问题解答,集体交流.)

2.练习四8。

1)出示第8题,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有50名同学加入少先队,有54条红领巾够不够)

2)有50位同学加入少先队,54条红领巾够不够为什么

3)你知道红领巾多多少条吗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3.练习四9。

1)出示第9题,指名说图题。

2)一共拿来40个鼠标,有46台电脑,这些鼠标够不够为什么(4046,所以不够)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提问解答,集体交流。)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通过赛一赛的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之二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准备好一份教案往往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案可以提升老师上课的科学性。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之二”,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教师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教案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老师怎样做好优秀教案课件呢?经过的编辑精心整理,推出“[课件]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之二 ”,请您珍惜此页收藏以备日后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五、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xx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6=)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3=)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基于以上所述,我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其次,仔细观察,积极探索。

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的消极被动状况。以学生集体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点,在引导学生归结算理时,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圆片,再填写思维图。然后学生小结算法,齐读算式,发现共同点,教学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再次,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节学生注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察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

最后,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

总之,这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积极探索,学习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篇二


教师一定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果是新手教师,上课前一定会精心准备教案。教案的存在能让老师更好的抓住重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篇二”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或许你需要"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篇二"这样的内容,相信你参阅以后一定会有所收获。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避免重点内容漏报。

教学内容:用数学

教学目的: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同学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准备:课件

思维训练: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

左图有5只猴,右有2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小朋友,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编题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p621314

相关文章

  • [精]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4篇) 编辑已经为您挑选了以下有价值的资料供您参考:“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传播正能量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意义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师编写教案的态度体现了对教学质量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时间:09-1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设计2000字模板 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设计"这样的内容。写文章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撰写之前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文向我们展示了写作框架。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时间:04-14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 [课件]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之二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准备好一份教案往往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案可以提升老师上课的科学性。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本之二”,欢迎你阅读与收藏。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教师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教案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老师...
  •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篇二 教师一定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果是新手教师,上课前一定会精心准备教案。教案的存在能让老师更好的抓住重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篇二”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或许你需要"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篇二"这样的内容,相信你参阅以后一定会有所收...
  •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 课件的关键性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作为教师会为即将到来的教学任务准备课件,一篇课件需要多长时间能写完?小编特别编辑了“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的编辑的不懈努力确保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