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

发表时间:2023-03-24

【热门】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精选。

我们整理了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并分享给您。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只有老师教案课件写的越好,在教学过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也许本文能为您提供一定帮助!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1】

课前思考:

本课通过综合复习和练习巩固本学期的知识。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进一步深化基础知识,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不足或薄弱的地方,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解决问题技巧的培养,进一步学会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课后反思:

本次是对学生全面的一个检测,检查学生掌握书本基础知识的情况,主要是对书本上十个单元的一个综合的练习,因为是基础的,而且比较粗浅。所以从学生对整张练习的作业情况来,掌握的比较好,没有出现大问题的学生。但不排除有及个别学生的掌握不是十分的理想,对部分知识的灵活性是有所欠缺的。在今后的练习中应加大对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练习。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适当给于延伸拓展的练习。

课后反思:

本次测试是一次综合性练习,难度不大,学生完成的情况还可以。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正确口算,列竖式计算的情况也不错。但从此次练习中也能看出学生的估算水平有限,判断得数是三十多这一题,学生错选或漏选的很多。学生读题还是不够仔细,填空题:从8、0、5、2、3这5张卡片中选出4张摆出一个四位数,其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错误率很高,部分学生没有看清楚是选出4张卡片,所以填的数是五位数。看来,学生的考试习惯还得好好的培养。

课后反思:计算题竖式计算中,个别学生存在书写不规范的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的题目可以两部计算的引导学生进行两部计算,并理解题意。例如,9、校园里有杉树24棵,松树的棵数是杉树的3倍。杉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杉树与松树少多少棵?和11、可乐每箱24瓶,一瓶4元。买3箱这样的饮料一共要付多少元?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2】

本课总体来说自我感觉并不是很好,因为教学内容比较多,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累,但由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整千数的经验,因此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比较积极投入的,从课堂作业看来也还可以。虽然在上完课后听课的同事们没有提出来,但自己知道还是有不少方面很欠缺,下面简短地说一说。

一、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学生没有现场见过体育馆,对摄氏度了解不够,我就根据我的经验给学生介绍一下。而学生每天都看到操场上所有的学生做操大约有一千人,那么十个中心小学的学生站在一个大操场上做操大约就是一万人。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类比来理解一万在生活中的含义。本来这是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我在课前没有能够预设好,现在反思下来,如果在学生会读会写,通过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初步认识了一万的含义之后再来通过这个例子来理解的话,学生一定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二、注重指导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来认识整千数。学生数感的发展都有赖于认识的过程,因此,参照教参的思想,在认识整千数时我注重让学生通过一千一千地数来加深印象,并对整千数的组成进行一定的练习。课后听徐金华老师介绍的海门东洲小学的刘耀老师在上同样内容的课时,先让学生从1数到9,再整十数,整百数地数,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了整千数。这是多么好的一种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啊!真不愧是我曾经的老师哦!本课中,我在学生认识数位顺序表时,通过提问,让学生比照计数器等活动加深了对数位的认识。

三、让学生自主探索整千数加减整千数的口算方法。第四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已有的经验自己进行计算,但是在教学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功能,没有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的想法,因此对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对这部分知识可能掌握的比较薄弱。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就让他们自己给自己的同伴当老师,从而更好地通过合作学习来掌握知识,还提高学生们之间的交往能力。

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篇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习例题1

导语:小精灵听到我们班的小朋友提出这么多用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非常高兴,她想带到我们一起玩旋转木马,你们高兴吗?(出示情境图)

(1)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出示问题: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①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9=18

②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2)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②思考有几种算法:列式后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10+10=202×10=202+2+2……=20等

③根据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问哪种方法口算更简便,得出2×10=20最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学习例题2

导语:小精灵看到我们在旋转木马这项活动中玩的这么开心,她也很高兴,小精灵想带我们一起去坐碰碰车,你们愿意吗?(出示情境图)

(1)课件(小黑板)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①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0×3=

②思考:20×3=?小朋友们先自己独立地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进行班内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a、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幼儿教师教育网 yjS21.Com]

b、因为2×3=6,所以20×3=60;

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太厉害了,20×3怎样计算呢?小朋友们想出了这几种方法:a、20×3可以看作3个20,3个20就是60;b、这个同学更了不起,20×3想出了更为简便的方法,根据乘法口诀2×3=6,所以20×3=6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口算乘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培养的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个别提问

一列过山车开过来了,小朋友只要回答对车厢的问题就可以免费搭坐了。

车厢问题:2×4=20×4=200×4=2000×4=

2、课本问题(2、3)(出示答题卡)

学生独立做,教师集体订正,重点帮扶学困生。

3、探究问题

你在口算时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小结:我们再口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这些题目看做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设计意图:在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扩展到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有利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Net]的迁移类推的能力,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此文转于.Net]的口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小朋友们,这节课小精灵带我们在游乐园玩了坐旋转木马、坐碰碰车过山车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JiaoAn/ShuXueJA3/80920.html

编辑推荐

[实用教案]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教师的发展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您知道什么样的教案才能算得上优秀吗?也许"[实用教案]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就是你要找的,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68、69页例1。《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注重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运用,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本课内容的一个知识生长点就是表内乘法,将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一位数相乘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进行计算,以此来渗透转化的学习方法。为学习乘法估算和笔算乘法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理解算理,学会口算方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解决问题,感觉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4)、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由算理想算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本着体现计算教学新理念的原则,重视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平台,逐步地去感悟哪种口算方法最优化,逐步熟练地运用口算方法并能有效地进行迁移。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计算教学往往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首先创设游乐园这个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更积极地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然后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提问及解答问题的能力,情景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学习素材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交流,在交流中探索10乘几的口算方法,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学生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并得出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再呈现一组有规律的乘法算式,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4、课堂反馈,检查效果。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1)基本练习;(2)解决问题,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体现了练习的坡度,把握了练习的难度,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达成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 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1、导入:师:大家喜欢去游乐场玩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

出示主题图: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3、大家看到小精灵聪聪的话了吗?一起读。(生提出问题时,让2名学生说出算式)

第二、解决问题,探究算理。

(一)探究10乘几的算理

师:小精灵聪聪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出示例1的第(1)题: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问题写在纸上,用幻灯放映)

2、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计算。(齐读题目,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再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汇报,老师板书:2×9=18(元)(你是怎样想的?)

2×10=20(元)

3、探究10乘几的算理

师:2×10没有乘法口诀,你是怎样想的?(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说一说你的想法,看看哪一组想到的的方法最多)

学生的回答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2×9=18,18+2=20)

(2)看成10个2相加来计算 (2+2+2+2+2+2+2+2+2+2=20)

(3)2×10表示2个10相加,所以是20。(10+10=20)

(4)用1乘2等于2,再在2的后面添上一个0。(板书:1个十×2=2个十 )

老师把4种算法都板出来

4、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优化算法)

师: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再试试,看看哪种方法最简便。

5、练习(每人一张答题卡)

3×10 5×10 10×8 6×10 4×10 10×7

展示,并让2名学生说算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10乘几的算理算法的理解。

(二)探究20乘几的算理

1、出示例1的第(2)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2、学生齐读题,自己解答,汇报,老师板书:20×3=60(元)

3、探究20乘几的算理

师: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的回答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将20×3看成2×3=6,再添上一个0,就是60了。(即2个十×3=6个十 )

(2)因为10个3是30,所以20个3是60 (20个3相加)

(3)20×3表示3个20相加,(20+20+20=60。)

把算法板出来

4、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三)口算练习,小结算法。

1、口算400×5=

师:我们来看这个算式,看谁的反应最快。老师板出题目,生说算法。(让几名学生说算法)生汇报,老师板答案。

2、做一做: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师:有没有信心接着下面的挑战。

30×9= 300×9= 3000×9= (写在纸卡上放映)学生说答案,老师在题卡上写出答案。

师:大家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让学生在体验中,优化自己的口算方法。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板课题:口算乘法)我们通常把这类题目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先把题目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质疑。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69页,认真看一看。有不明白的吗?

5、请同学们看课本68页的主题图,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3名学生说)

第三、巩固练习,掌握应用。

1、做练习十五第一题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1页,练习十五第一题,自己把得数写在课本上,看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先全班独立口算,在课本上写得数。展示一名学生答案,并让学生说出3个算式的想法。

2、做游戏:我出你答。

师:现在我们做个“我出你答”的 游戏好吗?老师说算式,你们说答案。(师说两个)

师:谁来说个算式大家答?(2-3名学生说)

同桌两人玩游戏,每人说两个算式。

3.做练习十五第2题、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再解答)

(1)读题后,独立计算。

(2)学生汇报。

(3)你是怎么想的?

第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课件之家栏目精选:“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

一定要重视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提高教学的效率,那么写教案时有什么格式要求呢?以下是由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1

活动目标: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圆,正方,长方形,三角形活动重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能够数出来

活动难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能正确数出多少种图形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问: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并且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5.认识球体和三角形也同样列举出一些道具,例如:乒乓球、篮球、三角尺等。让幼儿在很直观的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让幼儿自己列举出生活中都看见过哪些实物是什么图形?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三、小结

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

正方体、球体、三角形呢?

课题10以内连加法第11周第4-5课时

活动内容:10以内连加法活动目标:1.学会连加法2.能够准确计算

活动重点:学习计算方法,能准确计算活动难点:正确,快速的计算活动过程:一.口算练习

4+42+35+22+56+27+18+17+27+310+09+14+42+82+62+76+44+35+5二.新课学习

教室里有2个同学,不一会来了3个同学,又来了2个同学,现在教室里共有多少名同学呢?

2+3+2=(7)

总结方法:先把钱两数相加,得数再加第三个数,求出结果。三.新课1.3+2+1=62.常识完成下列题,并说出做法2+1+4=1+3+4=

3+3+2=5+2+3=3.小结:今天学习的连加法,在计算时先算出前面个数的得数,再加上第三个数求和让幼儿进行部分口算练习

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梳理本单元知识内容,理清竖式计算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练习中及时查漏补缺。

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同学们,第二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纲,回忆一下吧?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

师: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你还记得方法吗?

生1:在口算的时候可以把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一。

生2:在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时,可以拆成简单的口算题。

2.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师:那笔算方法是什么呢?

生:笔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在计算加法时每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在计算减法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退一。

3.用估算解决问题

师:我们还一起认识了估算,你有哪些想法呢?

生1:在解决问题时,有时候不一定非得需要准确数,知道约数就可以了。

生2:估算的时候要注意找这个数的近似数。

生3:在估算时,不是一定要用四舍五入,而是要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引起学生回忆,师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基础练习

1.列竖式计算

410+250=970-480=340+370=360+240=

2.请你先估一估,再连一连。这三位同学应该上哪辆车呢?

3.20xx年的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突破了7000万人次,刷新了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约6400万人次的参观记录,上海世博会比大阪世博会多多少万人次?

设计意图:在基础练习中回忆起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三、易错练习

1.明明原来的眼镜度数是300度,现在他的眼镜度数是150度,明明的眼镜度数减少了多少度?

2.这两位同学的家相距多少米?

3.我来当医生。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竖式计算的主要事项,会分析解决问题,减少出错率。

四、拓展练习

1.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36岁。当妈妈50岁时,你多大

2.电扇245元,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3.选一选。仓库里有货物712箱,已经运走了358箱,剩下的货物用这辆卡车能一次运走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练习,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例4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减法的计算法则。

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温故知新

1.直接讲出得数。(课件出示):

80-735-842-532-9

63-443-626-765-9

2.竖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笔算时应当注意什么?(回顾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例1

1.谈话:同学们,喜欢去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云南旅游去,好吗?

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课件播放飞机飞到昆明机场动画)

2.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片):①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已经走了348千米,

(1)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从大理到丽江有多少千米?从昆明到丽江有多少千米?

从昆明到丽江比从大理到丽江多多少千米?问我们还要走多远?

师:(指导学生看线段图)旅游图弯弯的,不大好看,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现在老师把它用线段来表示这三个城市之间的里程

(2)指导学生列式计算。问:要求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17-348=

3.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减法(板书:减法)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让生先估估看大约是几千米?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同的估算方法与结果。

方法一:把517看作是500,348看作是350,估算的结果是150.

方法二:把517看做是500,348看做300,估算的结果是200.

方法三:把517看作是520,348看作是350,估算的结果是170.

(1)哪个同学估得准呢,下面请同学们用笔算算一下,会算吗?试试看。

(让学生先自己算算,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并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演。

517-348=169(千米)

517

348

169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4)提出问题(出示竖式):聪聪也算了517-348=179(千米)谁对?为什么?

517

348

179

学生指导错误原因:十位上的1退了1给个位,还剩0,

0-4不够减,从百位上的5退1,十位上是10-4=6。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再进行计算。

(6)引导学生与估算比较,哪个估算最接近准确答案?为什么?

把每个数看得越接近准确数,估算的结果也越接近准确值。

(7)比较准备题与例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说说相同点:都是退位减法不同点:例题是连续退位

根据学生发现补充课题:连续退位减法

例2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被减数个位不够减,需从十位退1,而十位是0,无1可退,需再从百位退1.)

学生自由发言

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其它意见的学生发言)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教师小结:

1.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必须把握计算法则,够减直接减,不够减的退位减,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2.当被减数中间某一位是0时,退位后,直接用9减。

四、巩固应用,拓展思维

出示歌诀:计算遇到退位减,本位不够向前点。前位退1变成10,再和本位加后减,哪位上有退位点,先退1后再来减。

例3

师:接下来我们看这样一道题:500-185=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汇报

方法一:185分成100和85500-100=400

400-85=315

方法二:185看成200-15500-200=300

300+15=315

方法三:500看成485+15485-185=300

300+15=315

方法四:笔算

师:谁能口述竖式计算的过程(生口述,师板书)

集体交流:整百数减三位数时应注意什么?

笔算整百数减三位数时: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百位连续退位,然后再减。(课件出示技巧)

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5

学生分析: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老师共同参与一系列活动,认识四边形,掌握一定基础的学习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活跃,应充分给他们动手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设计理念:

1.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来源于生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体现)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用于生活中)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形状纸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小组反馈,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小组合作,分一分)

(注: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情况)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四边形)(板书课题)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注:不同的四边形各展示一个,让学生全面感知四边形。)

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反馈展示,适当评价。

3.剪一剪。

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1分钟,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馈展示,教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

4.说一说。

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四边形?

5.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

四、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小结: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配以主题图放学场景),今天放学后,请你们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它,好吗?

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6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1

《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2

教学目标:

1、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 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 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 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 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不同

7、 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 2题可独立完成。

2、 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 12×3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教师板书:10×3=30 2×3=6 所以12×3=36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 15×3=45

10×3=30 2×3=6 10×3=30 5×3=15

30+6=36 30+15=45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1、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 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3、 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 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 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 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 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3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教具、学具: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格子纸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认识四边形。

(1)师:(板书课题)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图片。

(2)出示下列学生没有说到的图形。

师:那这个是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判断四边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书第35页中的图形补充4个图形,用课件展示。)

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补充板书:“直的”。)

(2)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些不是四边形的图形改成四边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中操作。)

(二)寻找四边形

1.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修改,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那请你们找一找在你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的。请你摸给大家看。

2.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

师:其实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看这是一幅校园图,你能从中找到四边形吗?(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四边形用红色闪一闪,提取出来放在屏幕的右边。)

(三)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多指名学生说)

(四)四边形分类

1.指导分法。

师:虽然这些都是四边形,可它们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同的,你们看,这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个是任意四边形(在黑板上边指边说)。接下来请你们拿出练习纸,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分类吗?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吗?

练习纸:

根据学生回答师: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角的大小(板书:比),你还可以用尺量一量它们的边长(板书:量)。

2.小组合作进行分类。

师:下面就请你们分类,老师先给你们一些建议。(课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请你选择好工具,定好分类的标准。

2.分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3.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4.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3.反馈、交流。

各组派代表发言,(实物在黑板上移动展示)说说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类(没有直角)。

(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梯形一类(对边不相等)。

(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

4.小结:师:你们分的好极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五)画四边形(书第36页做一做2)

师: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还会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接下来我们来画一画四边形,你觉得怎样才能又标准又快的画出这些四边形呢?需要老师给你们提供什么工具吗?(尺、格子图)请你们把这6个四边形都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想一想,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实物投影展示,讲评。

你觉得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正方形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菱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一样长,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还有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四个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边形

师:太棒了,你们把这些四边形看的非常透彻了。信封里有一些四边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请你们四人合作,选几个拼成一个四边形(信封材料准备)。

信封里的四边形:

交流、展示。

还有不同拼法吗?

(七)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太强了,老师佩服你们,在这节课里,你们认识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还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四边形还有很多知识,我们以后再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4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的格数。

3.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探索研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发给学生方格纸及长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到了,为我们供暖的热电厂的工人叔叔们又要开始忙碌了。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小记者的镜头,一起走进威海热电厂去参观一下吧。请你仔细观察,在录象中能发现哪些正在运动的物体,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我们比比谁的眼睛最敏锐。

(课件演示:①师解说“瞧!汽车开进了大门”;②传送带“就是传送带上的这些黑黑的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冬天的温暖”;③换气扇“这是用来疏散车间热气的换气扇”;④升降机“这是他们正在兴建的职工家属楼”,最后画面静止)

[评析:选取典型性的实例,并制作成动态的画面,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学生熟识的物体的运动,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新授

1、模仿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看谁说的最多。(学生自由发言)

生:大门,升降机,汽车,传送带,换气扇。(同时师出示5张图片课件)

(生每说一个运动的物体,都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是怎么运动的。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运动的物体,我们一起再来比划一下它们都是怎样运动的,好吧。(师生一起比划,比划即可不要多说话)

2、分类

师:大家比划的真形象,那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这些运动中的物体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比如说可以把它们分几类?谁和谁是一类?为什么这样分类?”给你30秒考虑一下。(学生思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总结出一种你们认为最合理的分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讨论的结果?(指名回答)

生:换气扇、转轴、车轮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转动的(用手模仿);(师:接着说)把传送带、汽车和大门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左右移动的(表演);升降机自己为一类,因为它是上下移动的。

师:我听明白了,你们实际上是把这些物体分成了3类,一类是转动的(指黑板的分类板贴),一类是左右移动的,一类是上下移动的,是吧?有没有不同意见?(指名,分2类的)

生:我们组把换气扇、转轴、车轮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转动的(用手模仿)把传送带,大门,升降机,汽车分为一类,但它们都是平平的移动。

师:哦,你们组是分了2类,转动的为一类,平平的、直直的运动为一类,是吗?那大家觉得这两种分法,哪一种更为合理?(学生自由说)

师:都有自己的见解,那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好吗?我认为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从整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转动的,一类是平平的、直直的沿直线运动的,这种分法是非常符合老师要求的。(稍停顿)但是第一种分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他是把这一类物体(指平移类)根据运动方向的不同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分类。明白了吗?(明白)

师:像大门、汽车、升降机、传送带的运动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像换气扇的运动是——

生:转的。

师:怎么转的?(播放换气扇旋转的动画)

生1:是这样转的。(用手势)

生2:转出来是圆形。

生3:是围着一个中心转的。

师:像这样围着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就叫做旋转。(板书:旋转)图中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旋转现象吗?

生1:汽车里方向盘的运动属于旋转。

生2:车轮的运动属于旋转。

生3:传送带下面的转轴的运动属于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评析:借助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及分类等活动,使学生对平移、旋转的感知逐渐清晰化,对这两种现象的认识逐步加深。]

三、感悟体验

1、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做过、玩过、看过的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属于平移和旋转?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大约30秒)好,睁开眼睛,咱们先来说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都有有哪些吧!可以边说边用动作表示出来。(学生举例子)

生1:拉窗帘的动作。(动作表示)

生2:电梯运行时是平移的。(动作表示)

生3:拉抽屉是平移。

生4:滑梯是平移。

师:什么在平移?

生4:滑梯上的人。……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规范性,有说的不严密的及时订正。时间最多为1分钟)

师:那你能用手中的物品做出一个平移动作吗?

(学生用手中的物品分别创造出从前向后、从左向右、从上向下等不同方向的平移动作。)

师:生活中哪里存在旋转现象?

生1:陀螺转起来的时候。

生2:旋转门。

生3:风扇在旋转。……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寻找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实例,使学生再一次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用手中的物品作出一个平移的动作,让学生把对平移特征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方式直观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

2.自主练习

师:刚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出了不少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老师这里出搜集了一些,你知道它们属于哪种现象呢?

3、课间休息,做动作感悟平移与旋转

师:现在我们休息一下,有请李彤同学为大家表演个舞蹈,想看吗?

(生的舞蹈动作为先向左平移3步,再向右平移3步,然后旋转2圈)。

师:有什么发现?

生:李彤同学的舞蹈里既有平移也有旋转。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她是先向左平移2步,再向左平移2步,然后旋转了2圈。

生:不对,老师是平移了3步。

师:平移2步与3步有区别吗?

生:她到的位置就改变了。

师:那你想不想来体验一下运动的感觉?好,轻轻的站起来把凳子放在桌子下,站到桌子两边。(学生放好凳子,做好准备)请你仔细体会一下接下来的,这两组动作有什么不同?

师:听好口令:两手掐腰,向前平移跳一步,向后平移跳一步,向左平移跳二步,向右平移跳二步。(学生根据口令做动作)。

师:平移动作大家会做了,那旋转呢?(会)听好了,旋转时老师不让停可不准停。预备,开始,转!转!转!(学生根据口令做动作)

师:真棒!现在请回到位置上坐好。(学生回位)谁来说说刚才的两组动作有什么不同?

生:旋转之后很晕。

师:你有这种感觉吗?

生:有。

师:为什么会发晕呢?做平移的动作时有这种感觉吗?(没有)

生:因为头在不停的转。

师:说的多好啊。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 (学生闭眼,师生一起体会)回想一下,你刚才在做平移运动时,无论是向前平移,向后平移还是向左,向右平移,你脸面对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注意教师语速要慢,个别字眼要有力度)

生:没有。

师:那你再回想一下,在旋转的时候,由于在不停的转动,所以你脸面对的方向一直在——?

生:转。

师:对啊,一直在转,在不停的变化当中。

生:改变,变化。

师:对啦,睁开眼睛。这就是做平移与旋转运动的的不同——方向。(板书在副板书部分)做平移运动时,物体的方向一直不变,而做旋转运动时,方向一直在变化。大家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评析:半节多课的学习可能使学生有些疲惫,学生的舞蹈和全体同学都参与体验的平移与旋转动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稍稍休息一下,而且巩固了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并且亲身体验到了平移与旋转的不同之处,另外,即将学习的数图形平移多少格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把人的“移步”与图形的“平移”建立联系,有助于突破难点。]

四、数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格数

1.师:讲的非常好,看来,我们每天都在与平移与旋转现象打交道。舞蹈里还存在数学的学问呢!有一个非常可爱的长方形,也喜欢运动。她要在方格纸上向左平移1格,大家帮帮它!(学生自己用学具移动长方形)

师:谁能移给大家看看?(一学生上来在投影上操作,明确移动1格的位置。)

2.师:如果长方形想到这来,该怎么办呢?

生1:向左平移2格

生2:向左平移3格

生3:我认为是向左平移4格。

师:实践出真知,我们利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同桌两人共同用学具验证。)

生:(多数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应该是4格

师:谁能再给大家数一次!(一名学生在投影上移动学具数出4格)

师:刚才许多同学都在看长方形的前脚,前脚平移了4格,那你认为长方形的前脚比较辛苦还是后脚比较辛苦,谁走的路多?

生1:前脚在前,它走的路多。

生2:应该是后脚走的路多吧。

生3:不对,它们走的一样长,都是走了4格。

师:请你来指指,大家跟着数,看看后脚走到这是平移了几格。

生4:后脚走到这儿是1格,到这儿是2格、3格、4格。(在大屏幕上边指边数)

师:看来前脚、后脚平移的格数是相同的,还有哪个点也是平移了4格?

生:头顶上的点是向左平移了4格。

生:眼睛也是向左平移了4格。

生:它身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平移了4格。

师:说的真好!看来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它身上的每一个点也就平移了几格。

3、师:长方形要到这儿,应该怎么办呢?

生:向上平移3格。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是用学具。

生2:我是找到一个点,数这个点移动的格数。(在大屏幕上指一指)

师:这个办法非常好,而且很简单,只要找到一个点作代表去数就可以了。

4、师:如果到这里,应该怎么办呢?请同桌两人一起研究一下。(同桌讨论)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

生1:让长方形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是了!

生2:也可以先让它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3格。

生3:还可以直接让它斜着平移!(学生边说边操作)

[评析:明确移格的方法,然后通过对长方形拟人化后“前脚”与“后脚”走路远近的比较中,明白图形平移了几格,图形上任意一点也平移了相同格数,从而学会通过数一个点移动格数来确定图形平移格数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五、欣赏

师:生活中存在大量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艺术家们也常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制作美丽的图案和一些有意义的动画效果,请大家来看一下。(课件播放)

[评析:通过欣赏,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现象的理解,在感受美的同时,也了解到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

很神奇是吧,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只要你充分的利用你的这儿(脑袋),很多事情只要你想的出,就能做的到。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教学反思:

[总评:作为本次课改增加的内容,平移与旋转有着较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于形成空间观念都不容忽视,而今后需要学习的许多知识也需要从平移与旋转的角度去思考。本课在教学的趣味性、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创造思考条件上都下了一定的功夫。

1、创设具有动态效果的典型实例情境。

首先教师把青岛版教材情境图中选取的实例做成了动态的画面,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参观热电厂”这一情境,观察寻找有哪些正在运动中的物体,接着比划物体是怎么运动的,并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通过一系列的讨论、争论,从而进一步加深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2.两次思维桥梁的搭建。

本课中使学生会数图形平移格数是个难点,部分学生易把图形本身包含的格数数进去,还有部分学生只数平移前后图形空隙中的格数。为此教师设计了第一个桥梁——“包含旋转及平移步数的舞蹈”, 然后全体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做出平移与旋转的动作,师提出要求让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的区别。使学生在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同时,为难点的突破作了孕伏。学生在平移图形时,把图形的移动与学生舞蹈中的“移步”联系在一起,明白图形平移与图形所占的总格数没有关系。第二个“桥梁”——在长方形下面的两个顶点上分别画上前后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点”上,为学生理解平移的特征及掌握根据一个点数格的方法打下基础,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运动的特点。

3、课件欣赏。

最后教师提供的“因平移和旋转而制作出的各种图案”“上海音乐厅的平移”,体现了知识的延伸,给学生提出了努力学习的方向。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5

《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于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精选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教师课前必须做好教案并熟记教学内容,教案可以帮助老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且快速找到解决方案。您是否也在寻找教案范文?或许你需要"关于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这样的内容,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关于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现代教育理念,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营造热烈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自制力和坚韧性,有利于发展学生自我表现和群体意识。

二、教材分析

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低年级跳跃教材内容是一些简单的单脚、双脚跳跃练习和基本的跳跃方法,是发展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和协调素质和能力。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两腿用力蹬地起跳,脚跟着地,落地平稳。

三、设计理念

本课结合新课程理念,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的特点,运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练习中展示自我,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练习让学生创设自我挑战、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的情感,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练中创,享受体育的快乐和成功有喜悦。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跳跃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2、通过立定跳远的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跳跃的动作要领。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展示自我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

重点:双脚有力蹬地向前、向上跃起,双脚同时落地。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落地轻巧。

关于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快乐锻炼,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知识与技能:发展协调、灵敏的素质,

3.体验学习武术的乐趣,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五步拳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武术动作,和基本手型和基本步法。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使学生在做各个事情的时候都有精气神

教学难点:

学生在做马步歇步虚步时做的不是很到位要求学生不厌其烦的去体会每一次做动作时候的不同感觉争取一次比一次做的好,另外还要求学生记住从起势到收势之间的动作连接。

教学过程:

1.教师先做整套五步拳动作示范动作(包括正面示范和背面示范)

2.教师讲解基本手型拳掌勾手(要求学生跟着做)

1.教师教授马步冲拳弓步推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歇步下冲拳等单个动作

2.把单个动作组合成套路让学生练习教师领做3遍。同时学生喊口令增加气势

3.让学生单独练习可以叫做的规范的学生到队伍前领做或作示范

4.全班同学能够完成五步拳套路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1.教师做示范

2.学习单个动作

3.把单个动作组合

4.多次反复纠正练习

1.做示范

2.教师领做

3.纠正学生错误动作

4.鼓励学生

1.学习模仿教师动作

2.询问武术的精髓

3.多次反复练习

4.独立完成

5.请教师指导

通过教师做示范和领做加上学生多次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五步拳并对武术充满兴趣

关于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 篇3

学习目标:能够在练习中相互学习、观察与合作,掌握脚内侧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和不同时机。

学习内容:原地和行进间脚内侧传接球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集合队伍,简单队列练习。

2.选出一名代表做班级的领队,进行自然队型跑练习。

学生活动:1.精神饱满积极进行队列练习。

2.知道自然地形跑练习的方法和要领,做到跑动时呼吸均匀,步伐轻松匀速。组织:四列横队,自然队型跑时根据场地情况而定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传接球时脚的部位和方法

难点:行进间传接球控制脚的部位和球的方向

教师活动:1.讲解示范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和脚的部位。

2.组织学生原地两人间相互传接球练习,要求传出的球,不要离开地面,不要超过自己的臀部高度。

3.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如用脚尖踢球等)。

学生活动:1.细心观察老师的讲解示范,知道所要学习内容的名称和方法要求。

2.两人间密接合作,积极进行练习,细心体会传接球的方法和要领。

3.对自己在行进间传接球和射门有一种收获的感觉。

组织:如图:

xxxxxxxxxxxxxxx

x

x

xxxxxxxxxxxxxxx

三、总结经验、展示技能

教师活动:老师选出两名好的同学进行示范,两人间没有固定位置的传接球练习,充分锻炼学生在行进间活动的能力。

学生活动:开心活跃的进行练习尝试。

组织:分散练习时无固定练习队型,自由分散

场地器材:田径场一片足球18个

课后小结:

学生对于足球练习非常感兴趣,由于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足球,因此应该多调动和激发他们对足球的喜爱。学生通过两人原地间和行进间及自由分散等的传接球练习,既懂得了脚内侧传接球的方法要求,又在活动中得到了运动的快乐。最后还有一个脚内侧的传球射门,虽然一节课学生比较累,但同学们却更是兴高采烈。

关于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 篇4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课教材选用三年级下册的第三课,主要内容是追逐跑和投掷。

追逐跑是提高学生跑的能力的重要教材。通过追逐跑练习,能有效发展学生快速启动能力和奔跑能力。而根据小学阶段跑的教材分布情况看,发展快速启动能力又是三年级跑的教材的重要内容。在一、二年级通过游戏和竞赛有较多体现,但学生掌握程度不一,因此本次课一方面着重巩固追逐跑快速启动的动作要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发展快速奔跑能力。

投掷轻物方法主要采用原地肩上投掷和背后过肩投掷,通过投掷轻物练习,能有效发展学生上肢力量,促进身体的全面协调,提高动作灵敏性,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性、协作性和进取性。

重点:快速启动奔跑

难点:

1、弯道快速奔跑的技能;

2、投掷轻物的全身协调用力技能。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模仿,喜欢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多人或集体参与的活动,有较强的表现欲 望,注意力不太稳定。

2、技术技能基础:其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在一、二年级通过教学初步得到锻炼,但多是模仿或自发形成的,对技术要领还未形成较正确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追逐跑快速启动的重要性,初步理解原地掷轻物技术的要求。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追逐跑启动的要领,10%左右的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启动基本动作;进一步发展掷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发扬学生互相学习及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自制器材、逆向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2

一、概述

《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初步掌握基本运动技术,这是《国家学生体质锻炼标准解读》书中五六年级的测试项目。

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技能和方法,锻炼学生下肢力量,发展全身协调能力。通过练习悟出立定跳的方法与技巧。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学生初步了解立定跳的方法与技巧,发展下肢力量。

2、学生通过游戏悟出跳远的方法,能有效调整下肢发力与全身协调关系。

3、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的组织性与纪律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农村学校,学生基本素质都比较好,尤其力量方面是强项,但是运动协调能力较差,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的重难点就在于逐渐体会和掌握身体协调用力的技术,使身体下肢力量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再进行动作技术指导,提高立定跳远成绩。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两组互相比赛互相监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它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六、教学过程教师检查人数

1、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并明确学习目标

2、教师讲解动作,学生仔细听讲

3、教师巡视观察,及时给予纠正(距离、动作)

4、教师巡视提醒安全,教师再次示范强调动作要领以及下肢发力时机,学生练习。要求互帮互助,完善动作。

5、划分场地,分5组进行,每组8名学生,确定组长,明确小组位置。

6、教师巡视指导

布置练习作业,整理器材。

1、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

2、游戏“蛙跳”

3、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

4、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练习时的问题,并想出解决办法。

5、学生结伴进行比赛

6、学生分组练习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3

一、教材、学情分析

立定跳远是三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学生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

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如果一味的跑和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学。据观察了解,小学生十分乐意和小动物交朋友,为了能使本课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将主要教学内容用以“小青蛙捉害虫”的方式贯穿,以“小青蛙”来命名立定跳远。安排“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来改变练习手段,让学生带着他们各自喜爱的角色去练习,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教学变换进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使学生懂得害虫是庄稼的的敌人,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我们都应该知道保护它。

二、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能独立面对社会挑战,具有主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具有探索创新精神,能接纳他人的身心健康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1、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

本课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玩耍一样,设置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外,也采用了非指令性的

结伴练习形式,同时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广阔空间。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2、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与认知能力均较差,但是三年级小朋友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等特点。应抓住这一特点,在立定跳远教学时,综合运用练习、思考、探索、讨论等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完成探疑过程。这样不但学会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使游戏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体育教学的进行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沉浸在良性的学习氛围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三、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参与学习。

2、运动技能目标:将跑、跳的基本技能相结合。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及下肢力量。

4、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的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在集体活动中

提高群体意识,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50米快速跑的动作,形成正确跑的姿势,体会快速反应、自然放松的感觉。

2、发展协调、速度素质,增强下肢力量。

3、体验体育活动中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树立“我能跑得快”的信心和勇气。

4、形成与同伴互相鼓励、团结协作和安全活动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自然放松

2、对快速跑活动有兴趣。教学实践:

教师活动

1、教师活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练习快速跑的兴趣。

2、组织学生用站立式起跑的方法进行短距离的快速跑练习。

3、组织学生体验50米快速跑全程练习。

4、组织学生交流50米快速跑的感受。

学生活动

1.提高快速跑的练习兴趣,树立我可以跑得更快的信心。

2.用站立式起跑进行短距离快速跑。

3.体验全程50米快速跑。

4.交流50米快速跑的感受,区别与30米快速跑的不同

教学要点:

50米快速跑与30米快速跑不同,需要更持久的速度耐力,本课以体验为主,让学生明白50米快速跑的不同。

教与学的设想:

通过一些快速跑的游戏,激发学生活动的欲 望、冲动,引导学生能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游戏活动。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5

一、课的设计思想

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师生共同创设愉悦的学习、活动氛围,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快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为学生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特点

1、体现新课程精神,开发课程资源,在器材资源、内容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做了大胆的尝试。

2、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建立合作概念,树立合作意识,形成合作行为。

三、学练目标:

1、初步掌握单跳双落的动作要领,发展跳跃、灵敏和协调能力。

2、通过创设游戏场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我能行、我最棒”的自信心。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学练过程设计:

1、游戏《找朋友》,激趣引入。

2、集体练习搏击操,热身练习。

3、体验: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 学生示范 集体表演

4、练习:

(1)同学通过老师的示范,在场地上逐个的单脚跳过放在地上的垫子

(2)体验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游戏

5、恢复身心,放松练习。

五、单元教学目标:

了解跳跃的基本知识,通过多种练习(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尝试单脚跳跃双脚落地的基本方法,体验其中的乐趣,发展体能;培养克服困难、团结协作、自尊自信、敢于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我、不畏强手的精神。

关于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 篇5

内脚背运球

学习目标:在足球的内脚背运球中锻炼学生刻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学习内容:内脚背运球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1.教师组织游戏,讲解游戏的放方法和规则.

2.请同学布置场地和控制赛跑的距离.

3.邀请一组同学一起完成一次游戏.

4.教师组织进行游戏.

5.进行小结,指出存在的错误好继续进行游戏.

学生活动:

1.认真的听教师对游戏的方法和规则的讲解.

2.布置好场地让自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愉快的完成游戏.

3.进行游戏时尽自己的能力与同伴完成游戏.

4.在游戏中要及时的纠正存在的错误.

组织:如图: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运球的脚步动作和如何用脚来改变球的方向

难点:改变球的方向时能够较好控制好自己的身体重心

教师活动:

1.讲解示范内脚背运球的动作方法和要领,组织学生自由分散在操场内,进行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绕过各个障碍物后进行射门练习。

3.两人相互传球,最后射门练习.

学生活动:

1.细心观察聆听老师的讲解和示范,积极进行模仿练习。

2.在练习中和同伴密切配合,体验配合的乐趣,体验成功。

3.练习中能够基本按照老师的讲的动作方法和要领,进行尝试。

4.运球接力赛,比比看哪组完成的又好又快。

组织:如图:

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

场地器材:足球场一片,小足球36个,障碍物若干

关于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 篇6

金色的池塘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尝试利用绳子来摆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

2、在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创造不同的游戏活动方法;

3、结合环保意识,收回活动器材。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学生在郊外“秋游”,老师带领做螺旋形跑。

(2)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同做绳操。

2、……(略)

3、创造性学习

(1)画“树叶”(老师:现在是美丽的秋天,金色的树叶渐渐地飘落在池塘里,小朋友们,我们能用自己手里的绳子在池塘里摆成各种形状的树叶吗?)

(2)利用摆好的“树叶”进行跳跃练习(老师:小朋友,我们看见池塘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在一片片荷叶上跳来跳去的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好吗?)

方法:①跳一片“树叶”。

②连续跳多片“树叶”

③教师指出跳的重点是:轻跳轻落下。

环保游戏----“捡树叶”

方法:学生沿着池塘在音乐伴奏声中跑步,等音乐一下,学生进入池塘捡树叶。要求尽快地让池塘变得清洁。

关于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 篇7

一、教材、学情分析

立定跳远是三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学生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

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如果一味的跑和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学。据观察了解,小学生十分乐意和小动物交朋友,为了能使本课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将主要教学内容用以“小青蛙捉害虫”的方式贯穿,以“小青蛙”来命名立定跳远。安排“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来改变练习手段,让学生带着他们各自喜爱的角色去练习,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教学变换进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使学生懂得害虫是庄稼的的敌人,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我们都应该知道保护它。

二、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能独立面对社会挑战,具有主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具有探索创新精神,能接纳他人的身心健康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1、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

本课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玩耍一样,设置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外,也采用了非指令性的

结伴练习形式,同时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广阔空间。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2、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与认知能力均较差,但是三年级小朋友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等特点。应抓住这一特点,在立定跳远教学时,综合运用练习、思考、探索、讨论等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完成探疑过程。这样不但学会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使游戏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体育教学的进行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沉浸在良性的学习氛围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三、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参与学习。

2、运动技能目标:将跑、跳的基本技能相结合。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及下肢力量。

4、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的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在集体活动中

提高群体意识,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关于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 篇8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发展跑的能力

学习内容:游戏:大渔网、黄河长江、绕物接力

 学习步骤:

一、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大渔网游戏。

3、提出柔韧练习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听口令进行二路纵队行进走。

3、分成两大组进行游戏,体验很多人一起合作游戏的方法。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柔韧练习,充分活动各关节。

组 织:六列横队、小组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黄河长江练反应

教师活动:

1、讲解分组要求(找一个速度和自己相近的伙伴、找到自己所站的位置)组织学生分组。

2、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指定各组的名称。

3、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4、向学生阐述这个游戏的作用。

学生活动:

1、仔细听好分组要求,自主选择伙伴,找到位置站好。

2、明确游戏规则、明确自己一队的代号。

3、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快速起动。

4、认真了解这个游戏对短跑的作用。

组 织:二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绕物接力练奔跑

教师活动:

1、启发学生制定游戏规则。

2、组织学生尝试游戏。

3、启发学生合理安排小组力量,组织学生比赛。

学生活动:

1、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

2、按次序尝试游戏,体验轻松自然的快跑。

3、合理地安排好每个队员的比赛次序,努力争取比赛胜利。

组 织:

场地器材:校园、操场

课后小结:

1. 在做游戏大鱼网的时候,同学们能够在一起很好的练习,以前的那种别扭的表现有所改善。同时又大组游戏过度到小组游戏同学们能更好的了解游戏的规则和要求2.在游戏黄河长江的练习中同学们的反映速度有所提高。3.在做接力练习时同学们的团结精神是赢得胜利的关键。同学们自己认真的表现自己的奔跑能力。

[教案必备]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000字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编写教案已经成为教师工作任务的一部分。教无定案其有法,贵在倾心投入,常写常新。你是否清楚如何写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教案必备]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000字,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小数,小数不同于整数,也不同于分数,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但是,听了这节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欣赏了老师严密的课堂组织,更感叹于老师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是一节值得我们学习的课。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

基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理念。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由运用熟悉的米尺直观认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再到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实实在在地给学生创设了一片自主探究的天地,真正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了解1分米,3分米,7分米——写成0.1米,0.3米,0.7米的变化,认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通过猜测、验证,认识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又促使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积极交流,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锻炼、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

二、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老师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用商场里商品的价格,让学生感悟小数。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带到了生活中去,又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回了课堂,学生通过收集,会发现很多,因此也会进一步觉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导”在关键之处。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分出整数和小数后,老师问“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使孩子们在思考中完善自己对小数的认知体系;在孩子们说完分米与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时,老师问“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整节课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有点“赶”的感觉,特别在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厘米的含义环节中,学生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内化知识过程。在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教学环节中,学生已有了生活经验,可以重点放在总结小数各数位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学生才能对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


爱生如爱己,教生如教子。优秀的老师都会为即将教学的内容编写教案。优秀的教案,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怎样才能让教案饶有趣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 ”,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设计说明

本节课涉及的集合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本节课之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对集合这部分的内容还是比较陌生的。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帮助学生感悟集合思想。

在探究环节,充分展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感受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价值,从而掌握使用集合思想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给学生充分交流、反思的时间,体验“维恩图”的价值,拓展对“维恩图”的认知,感悟集合思想。

2.重视多元表征,加深对集合思想的感悟和理解。

在学生用“维恩图”表示出题中已知条件及数量关系之后,让学生说一说集合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在学生列式解答之后,再让学生结合“维恩图”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通过图示、算式和语言表征之间的转换,加深学生对集合思想的感悟和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检查学生课前完成学情检测卡的情况。(出示学情检测卡)

(1)集体交流信息。

(2)展示“维恩图”的分类结果。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入新课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教学重点:认识角,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难点:了解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使用:三角板、不规则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2、生:三角板。

3、师:为什么它叫三角板?

4、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5、师:你能指出这三个角在哪里吗?

6、师:角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它。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从生活中感知角:

1、师:角是一种平面图形,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角,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它们。(师出示课件第一张:你能指出这些物体上的角吗?生说一处,标一处。)

2、师:你还在哪见过角?

3、师:你们都是会观察的孩子,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既然都叫作角,那它们身上肯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4、师:现在老师把它们从实际生活中请出来和大家见面,好不好?(课件演示第二张:把图片上的角脱离下来)

三、初步感知角:

(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师: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生观察,自由发言。

3、师:书中给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名字,角的尖尖的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课件演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师追问:角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生:三部分,一个顶点两条边)

5、师:这个角的大家庭里又来了一些自称是角的朋友,你们看看!(课件演示第四张:判断: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二)画角:

1、师:想画一个角吗?请你们自学P87画角的方法。

2、师:分几步画一个角?(生:分三步)

3、师:你说,老师画。(师在黑板上画)

4、师:画角时要注意,顶点不要太大,边要画直,不要出头。

5、师:请你们自己在纸上画一个角。

6、师展示学生画的角,找问题。

(三)角的读法和写法。

1、师利用板书中的角讲读法和写法。

2、师:选择你喜欢的标注方法,标注一下自己的角。

四、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

(一)比较角的大小:

1、师:我们还回过头来观察这些角,除了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们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演示课件第五张)

2、生:边有长有短,角有大有小。

3、师:那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我们选择其中的三个来比一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生观察比较(师用课件操作反馈)。

(2)师:你们用的是观察法。

4、(课件演示:一红一蓝两个角)你们观察一下,这两个角谁大谁小?(生观察可能出现的结果:蓝角大,因为蓝角边长)

5、师:到底哪个大呢?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等我们探讨完这个问题,再来比较这两个角(请你拿出你们做的活动角,一条边不动,转动另一条边。)思考一下!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6、生活动、思考、交流。(课件演示结果: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师:现在请你比较红角和蓝角的大小。(师课件演示:两个角一样大)

(二)分类:

1、认识直角。

(1)我们还回到生活中这些角,有一种角长得很规矩,很特殊,是什么角?(生:直角)

(2)师:你们能把直角挑出来吗?

(3)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直角?

2、分类。

(1)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角分一下类,分类是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不同角的特点。

(2)师:直角为一类,其它的角与直角比,分为两类,你会分吗?

(3)生:独立分类。(师演示课件:依据学生的回答拖动角进行分类)

(4)课件演示结果: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5)师:如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三类角,怎样排?

(6)师:请你们观察自己的三角板,指出上面的角都是什么角?

(7)师:又来了一些角的朋友,请你挑一挑。(课件演示)

(8)(课件演示一个近似于直角的角)师:请你判断这个角是直角吗?(生自由发言)当你用眼观察,无法准确判断这个角是不是直角时,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量一量。(课件演示)

3、做直角。

(1)师:现在你们桌子上都有一张不规则纸,你能折出直角吗?(生折交流)

(2)师:你们是这样折的吗?(课件演示)

4、找直角(课件演示)。

(1)在平面图形中找。

(2)在钟面上找。

五、欣赏角。

课件演示: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小结。

(一)你有什么收获?

(二)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应该能发现,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它们又广泛地应用在生活中。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等数的运算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要让学生切实掌握。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对以下几个方面比较关注:

1、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比较多,在复习时必须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复习巩固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以往练习中出现过的错误进行回顾和整理,反思自己在计算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组织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错误的再次出现。

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广泛搜集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回顾本学期学习的知识。

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复习“数的运算”部分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本学期你都学过哪些运算?

预设

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师:小数的加减法我们上节课已经复习过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整数的相关运算。

2、结合教材习题,复习“数的运算”的相关知识。

(1)复习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课件出示教材92页3题。

师:请同学们圈一圈,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个体汇报。

师相机指导,学生结合点子图和小棒图重点说清每步计算的实际意义,巩固算理。

(2)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习题:

327+46-135(126-62)×6

1000-582-10472÷8+75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运算顺序。

让全做对的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

(3)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课件出示习题:

80×3=70×9=40×6=500×9=

100×5=6×300=420÷7=630÷7=

900÷3=2×20xx=7×60=400÷8=

学生开火车计算。

指名说算法后,一起回顾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整十、整百、整千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回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92页7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题意独立解决问题,并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体辅导。

指名汇报思考问题的方法。

预设

生1:我从问题入手,要求应找回多少元,要用付的钱数减去买篮球花的钱数。

生2:我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表示数量关系,先求出4个篮球一共花的钱数,再用200减去买篮球一共花的钱数,所得的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我认为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弄清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按部就班地复习,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2、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笑一笑,唉,我怎么发现有的同学有几个牙没有了?哪儿去了?

生:我换牙了。

师:你也换牙了吗?换了几颗?噢,原来大家都换牙了,那么关于换牙这件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谁换了1颗牙?2颗牙?3颗牙

师:有这么多情况,大家能记住每个同学换几颗牙吗?(不能)

2、老师非常想知道你们换牙的情况,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让老师很清楚地知道你们中有多少人换了1颗牙,2颗牙,3颗牙呢

二、调查整理,体验过程。

1、畅谈想法

生1:可以请每个同学说一说。

生2:可以请他们分别举手表示。

生3:可以请换1颗牙的同学站一排,请换2颗牙的同学站一排,再请换3颗牙的同学站一排

2、引出课题:像同学们所说的数一数,并且把换牙的人数记下来,这个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

3、小组合作,尝试统计

组内分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调查自己组的换牙情况。

4、交流统计结果和记录方法

如学生想不出,可由老师来介绍一种方法。

5、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记录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6、整理各组数据,把全班情况统计在黑板上。

7、分析数据,提出问题

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图、表反映的数据,充分发表见解。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统计自家人口。

(1)下面我们用先记录再整理的方法来统计一下自己家有几口人。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组中每个人家有几口人记录下来,再把每家人口的数量整理在表格中。

(2)交流记录方法和统计结果。

(3)说说从统计结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2.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标准理念;更加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力求使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能从图中收集信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解答。

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

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7)

教学内容:

课本第3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建立除法的逻辑推算。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2、方法与过程:经历自主探究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计算的方法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计算思维的灵活性。会用逻辑推理“因为??所以??”,能进行观察对比,提高对比能力。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与应用过程中,发展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并能熟练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整十数被一位数除、整百数被一位数除的计算方法。除法算式的不同读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好不好?请大家仔细听好。狐狸装了一筐苹果,今天它要卖苹果。狐狸说:我的苹果可甜了,而且还很便宜呢?2 个苹果只要12元哟?小熊看见了想买苹果,它说苹果价钱太贵了,狐狸就说:那好我再便宜一些吧,20个苹果只要120元钱,小熊高兴地说很便宜了,小猴看见了却说小熊上当受骗了。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说为什么小猴说小熊受骗了?

师:请前后四个同学讨论讨论,说说为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3、师:哪组同学能说说你们小组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2个苹果只要12元。”

“20个苹果只要120元。”

4、师:其他小组能否根据他们小组找到的信息,列出算式吗?

生:(1)12÷2=6(元)

(2)120÷20=

5、师:在计算120÷20,该怎样计算呢?

6、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板书: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讨论算法

师:先请你们小组一起讨论计算方法,并试着算一算。

(核对答案)

方法一:因为12÷2=6,120里面有12个十,20里面有2个十,所以,12个十除以2个十的商是6。

师:请和这位同学做法相同的同学举手。

师:560÷70这道题,谁来说一说“因为、所以”?

生:略

师:还有同学有其他的做法吗?

方法二:因为

20=120,所以120÷20=6。

师:这位同学想到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出示题目卡片200÷20、490÷70、300÷50、240÷30)

师:像这组同学这样计算,你们会吗?能不能说出思考过程?

200÷20=? 因为__×20=200 所以200÷20=

490÷70=? 因为__×70=490 所以490÷70=

300÷50=? 因为__×50=300 所以300÷50=

240÷30=? 因为__×30=240 所以240÷30=

师(小结):结合刚才两组同学的做法,在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时,同学们可以根据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根据12÷2=6,求出120÷20=6;在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老师和这两位同学的做法都不一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板书:120÷20=6 被除数、除数同时划去一个0)

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略

师:好,现在老师就来教你们一个方法:被除数、除数同时划去相同个数的0,划0的个数根据除数。

师:再看刚才那4道题,谁来说说该怎么划0?

生:略

2、讲解读法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这个算式?120÷20

(板书:3种读法)

生:120÷20 读作:120除以20

师:这个算式还有其他读法吗?

生:还可以读作:20除120

或:120被20除

师:这位同学非常好,已经在上课之前就做了预习,老师要表扬他。

(出示题目卡片:630÷7 400÷80)

师:请同桌两位同学小声地说一说这两题可以有哪几种读法?

生:略

师:(出示题目卡片)

选择:算式24÷3,下列读法错误的是( )

A、24除以3 B、24被3除 C、3除24 D、3被24除

师:请同学们手势准备、出

(检查手势答案,是否有同学错)

师:同学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除法算式的几种读法。

3、巩固练习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课本第33页,看例题;看完的同学完成练一练的1计算 师:做得快的同学,第一:请你仔细检查

第二:请你任选2题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核对答案)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看没有举手的同学,问他错在哪)

师:挑选200÷2、400÷8这两题,请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三、应用提高

1、第33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师:小巧和小丁丁和学会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后,来到超市里买鸡蛋,发现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在超市里帮忙分鸡蛋,将210个鸡蛋平均装入3只塑料桶。那么没只塑料桶要装多少个鸡蛋呢?

师:同学们能否列出算式,并试着算算结果。

生:210÷3=70(个)

师:如果要平均装入30只塑料桶呢?又该怎么列示呢?

生:210÷30=7(个)

师: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210÷3和210÷30的异同,并说说做法

生:略

师:210÷3 我们可以先算21÷3=7,再添一个0

而210÷30 我们可以先各划去一个0,再用21÷3=7

师:(出示题目卡片)请一组同学来开火车

180÷2= 160÷40=

270÷30= 400÷8=

四、归纳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以及“除法算式的不同读法”,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540÷9= 500÷50=

相关文章

  •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精选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保证教学的质量。收集资料,准备教案,也是老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写教案前要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有没有快速编写教案的技巧呢?课件之家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 通用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精选 你知道该如何完成一篇优秀的教案吗?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作为教师更应该提前备好一份教案。教案可以提供给老师更优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有请阅读“通用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相关内容,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反思精选 优秀的人民教师会从头把复杂的工作贯穿到尾,无论教授知识的难度高低,所有老师都应该尽到编写教案的本职。手写教案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对于编写教案你有自己的心得吗?有请驻留一会,阅读课件之家小编为你整理的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反思,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 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课件之家栏目精选:“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一定要重视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提高教学的效率,那么写教案时有什么格式要求呢?以下是由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关于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精选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教师课前必须做好教案并熟记教学内容,教案可以帮助老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且快速找到解决方案。您是否也在寻找教案范文?或许你需要"关于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这样的内容,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时间:01-24 小学三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