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

发表时间:2023-04-15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2000字模板。

课件之家精选栏目推选:“教案教学反思”。

下面是编辑为你推荐的“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欢迎你阅读与收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教学满天下,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使教学过程有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质量。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⑵ 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⑶ 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了解《诗经》成书的经过及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爱汉民族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教学媒体

幻灯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介绍《诗经》,然后教师补充

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中期,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二、教师范读课文,正音正字

将子无怒 匪我愆期 尔卜尔筮 犹可说矣 淇水汤汤,渐东惟裳 于嗟女兮 自我徂尔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把握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四、指导学生分章诵读。体会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历程,分析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

全诗共六章,每章各十句。

开首第一、二章是写最初那个男子向女子求婚和她许婚、结婚的经过。一章前四句首先写那个男子如何带着笑脸,假借“贸丝”来与她会面,向她商定婚期,接着写女子在相送的路上,热情而慎重地答应了男子婚约。从后六句可以看出,诗歌的表现手法,总是简练、概括,带有跳跃性和跨度性的。第二章承上章,写女子的一片痴情和婚嫁经过。前六句写秋天婚约已到来,女子期待着氓的到来。不见则泣泪涟涟,既见则笑语殷殷,表现出她当时对那男子的一往情深。接下来写男子终于到来,经过卜筮以后,“体无咎言”,对这违反世俗的自定终身的结合,当时在这女子方面,正是对无媒自嫁的自我安慰。于是下决心“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家物、财产迁去,人也投入了心爱的人的怀抱。

第一、二章写得很细致,意思主要在说明当初男方对自己是如何主动,因而也引起自己对他的一片痴情,以便与后来的哪个男子负心作对照。

三四两章,主要改用抒情笔触,通过无限感慨的抒情显示出事情的经过。诗中的这段近乎议论的文字,是这位女子的自省,似乎也是对那时代女子们的告诫,痛定思痛,语重心长,令人酸楚。既表白自己心迹,也斥责变心的丈夫,表明这场婚变错不在己,而在男方的品质恶劣,反复无常,其中蕴涵着强烈的悲愤!

第五章,写自己来到男家以后,日夜操劳,并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刚过好一点,换来的却是丈夫的忘恩负义和虐待,当含着委屈回到娘家时,兄弟也不能理解、同情。她是如此地孤立无援,在残酷、冰冷的现实中,女主人公的满腹苦水,只有自己吞咽。

第六章写那女子被遗弃后的复杂悲愤心情。她怨恨那个男子完全辜负了自己的一片痴情与信赖。回忆当初年少时曾经相处得那么欢乐美好,不想男子却把自己的海誓山盟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委屈、怨恨情绪一时涌上心头,最后她表示,过去的日子不堪回首,也就不再去想,决定与那个男子一刀两断。但真的能完全了解吗?这正是“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悲剧。

五、限时背诵第一节、第二节

六、领会《氓》中第三、四章运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露了负心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然后学生齐读此部分,加深理解。

七、归纳总结

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

明确:从诗的内容看,乃是这女子私定终身而又所托非人造成的。最初她向往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以致于无视礼教的束缚,在无良媒的情况下自择终身,在当时已经埋下悲剧,进而男子变心,其命运更加悲惨,又在不合理的夫权制度下,被弃而赴告无门,正是构成这一无辜女子悲剧命运的原因。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积累重点实词。

板书设计

情感历程

初识 缠绵之情

允婚 思念之情

弃妇 情婚后奉献之情

背弃 痛悔之情

诀别 悲愤之情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 篇2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媒体设计

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 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⑵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教师巡回指导)。

⑶ 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⑷ 课堂训练。

① 区别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

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以:

长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兮

竟周容以为度

固:

固时俗之工巧兮

自前世而固然

②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长余佩之陆离。

⑸ 课文总理。

全诗工13节,26句。前7节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后6节抒发不变初衷之决心。

⑹ 放录音,指导朗读、背诵。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具体研习课文

1、讨论诗人追求的理想:

明确:

总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具体表现:

⑴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⑵ 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⑶ 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美好的品德。

2、研习1~7节:

⑴ 这一层作者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的话概括遭贬原因。

⑵ 面对遭贬,屈原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3、研习8~13节:

诗中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据此,有人认为:面对强大的敌人,屈原妥协了。请同学们朗读后讨论。

三、欣赏品味

1、品味赋的写法: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易于接受。如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品味比的写法:

本文用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还用打比方来说理。如用“鸟之不群兮”来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讨论:屈原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他的精神影响到哪些后来人?你怎样看待这种精神?请将你的看法写成短文。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 篇3

片断一

激趣导入

本片断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热情。

1、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谁知道谜底是什么?(太阳)

2、太阳有什么作用呢?哪些小朋友能给大家讲讲?(引导学生感知: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太阳可以把衣服晒干;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没有太阳,植物就不能生长等。)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阳光。(板书课题:阳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要认的生字。)

片断二

巩固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12个生字。本片断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学生字后,通过多种方法多次复现生字,进行趣味性的复习巩固。

1、(板画一座有12步阶梯的山峰,每一级阶梯上有一个生字)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勇攀高峰的比赛。比一比谁最先到达山顶,夺得红旗。

2、同学们真能干,勇敢地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句子,你能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吗?(出示由生字编成的句子,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一读。教师可参考教学建议中的句子,也可自己编写。)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 篇4

设计指导思想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也深切感受到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活动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即变“教”为“学”,“教”是为“学”引路、架桥。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让老师的教路顺着学生的学路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与合作。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进行愉快教学。

教材简析

《春》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文,文章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欣赏这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朗读能力等多种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活动准备

带领学生到郊外去春游。教师选择能反映春天特色的典型景点,指导学生观察、写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导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可记得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他是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晚年成为著名的民主战士。他写的散文艺术成就极高,其中许多篇目如《背影》、《绿》、《荷塘月色》、《春》都是中学传统教材,深受教师、学生的喜爱。

三、听读课文

1、使用朗读磁带。

2、学生分组朗读全文。

3、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4、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⑴正音: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蓑(suō)衣巢(cháo)

⑵思考:

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以及作者的思路。

本文围绕一个“春”字,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最后歌颂春天。(见板书)

四、讲读体会

1、第一部分:迎春。

⑴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明确:“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⑵轻声读第1自然段,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部分:绘春。

⑴第二部分是重点部分,描绘出了哪几幅不同的画面?

明确: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⑵分析第三节:

①描绘春草图,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明确:从草的情态、质地、色泽和长势方面。

“偷偷地”用拟人的手法把春草人格化。

“钻”写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嫩”写质地;“绿绿”写颜色,准确地写出春草“新”的特点。

“……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表现春草的勃勃生机。

“软绵绵”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②小草惹人喜爱,招来许多人,文中哪些动作来表现人在草上的活?为何写草要写人呢?

明确:

动词:坐、躺、打、踢、赛、捉。

动词写孩子的嬉戏,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

③本节文字从点到面,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着力描绘了春草勃发的景象。

3、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五、作业

背诵第1~3节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抽背“春草图”。

2、复习上节课的要点。

二、朗读4~6段,参照学习春草图的方法,分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1、请三位同学分别上讲台对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进行分析,其余同学要作扼要记录,自由发言,指出他们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确,分析得中肯,哪些地方不够。自己补充修正。

2、教师小结。

三、朗读第三部分:颂春

1、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2、这三个比喻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3、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四、归纳总结

中心思想:这篇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五、迁移练习

1、课文中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在这阳光明媚、新芽萌发的春天里,你想到些什么?请根据课前在郊外所观察到的写一段话。

2、教师小结。

六、课外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篇课文。

2、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郊外春色》。

简述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文中春草图为重点。经过老师对春草图的示范讲解和分析,学习春花、春雨图时,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课应多读少讲。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外,其他可以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 篇5

教材简析

《阳光》这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了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しㄥ”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间,让学生以自已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由红彤彤逐渐变得亮晶晶。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学习“阳”字,认识“”旁。

二、初读课文

1、小组自由学习课文。

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评议。

3、同桌读。(能读准安音,读通课文就给同桌画上一个红太阳。)

三、识字

这些生字娃娃排着队走遍了阳光照射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们看看,它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一读。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3、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给小朋友们提个醒。

游戏:登山看日出。(用生字铺成的山路)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联系实际理解“阳光像金子”,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理解“洒遍”一词。

⑵指导朗读。

2、学习2、3、4自然段:

⑴教师范读。

⑵小组自读后,选择在家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⑶汇报、展示、质疑。随机出示句子:

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①小组派代表说说对句子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②小组派代表朗读,其他组可以竞争朗读,评议。

③指导朗读。

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①小组代表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感受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般美丽。

③思考:你觉得它(小河)还像什么?

④汇报,评议,指导朗读。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①指小组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着重理解“跳进”一词)

②观察插图中小女孩的神情,感受阳光的美好。

③指导朗读。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①齐读句子。

②小组派代表质疑解疑。(重点理解“捉不住,大家的”

③指导朗读。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⑴学生朗读、评议。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评议。

五、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注意有感情。(配乐)

2、评选朗读能手。

3、背诵全文:

⑴出示课文插图,教师指插图,指导背诵。

⑵想像画面,同桌互背,指正。集体背诵。

六、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学生观察后,自由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范写,生写。

2、展示学生作业,点评。

七、读读说说

1、开火车读带有“日”字旁的字。

2、教师随意指一个字,学生组词,比比谁是“组词大王”。

八、扩展活动

1、说说阳光可爱吗?为什么?

阳光可以帮人类做些什么事?如果地球没有阳光,那会怎样?

2、画一幅图,表现阳光的美好。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狼的狡黠,人的机智。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3、教授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技巧。

教学设想

自读课文,借助竞赛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电视剧《聊斋先生》故事导入,让学生自谈聊斋先生及其《聊斋志异》再引出《狼》。

二、一读课文,掌握疑难字词

自由朗读课文,给难字标上记号。(男生一队,女生一队。)

第一轮比赛:老师拿出难以理解的词语考考各队。

传授方法:联系成语理解字词。

三、二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分组朗读,边读边口述句子的意思特别是难以理解的句子拿出来讨论讨论。

第二轮比赛:老师拿出难以理解的句子考考各队。

传授方法:变单音节的字为双音节的词串说句子含义。

四、三读课文,读出情节波澜

第三轮比赛:赛读课文,看看那个小组能读出故事情节的波澜来。

小组读,小组代表读。

老师再范读,并传授朗读技巧。

再赛读课文。

五、四读课文,了解故事内涵。

第四轮比赛:看谁脑子动得快?(抢答题)

思考问题:

1、屠户对狼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惧怕狼──窘──最后暴起

2、狼的狡黠表现在哪里?

明确:先缀行──再并驱──夹攻(一狼洞、一狼假寐)

3、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明确:奔倚薪下──捂前狼假寐──屠暴起

4、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确:

⑴对象狼一样凶残的恶人不要妥协,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⑵遇到事情要学会分析,不要束手待毙。

六、五读课文,背诵美句美段

自由朗读全文,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第五轮比赛:看谁的记忆好

七、作业

1、背诵全文

2、谈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并总结学文言文的技巧。

板书设计

蒲松龄

狼屠

凶残狡黠机智勇敢

文言文学习技巧:

1、联想成语词语法。

2、单音节变双音节。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 篇7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4、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但在他的面前却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反对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三、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1、生字:

2、多音字:

请说之(shuō)长木(zhàng)公输盘(bān)

见我于王(xiàn)禽滑厘(gǔ)

3、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⑴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⑵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请说之(解释)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见公输盘(拜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谓知类(事理)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⑶翻译难点重点句子:(略)

五、教学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要点句子、字词的理解。

2、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进一步理解。

第二课时

一、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结构如何划分?

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13~16)(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1、墨子是怎样说服公输盘和楚王的?

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2、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

②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

③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⑵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

⑶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三、艺术特色

1、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⑴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⑵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而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言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跟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⑶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⑷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拓展延伸

1、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2、假如让你对墨子说几句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可以夸赞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称其为和平的使者,可以称赞其机智、勇敢,也可以有的盛赞墨子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等等。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五、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掌握课文要点。

2、预习《孟子二章》。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 篇8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题

1、以前我们学过一篇《跨过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课文写的是什么?

2、板书:桥,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三、感受情势危急

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谈体会:

⑴黎明……像泼,像倒。

⑵山洪咆哮着,像……

⑶近一米高的洪水……跳舞了。

⑷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⑸水渐渐窜上来,放肆……

①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

(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师相机板书:情势危急)

④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

4、想象体验: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三、比较中体会

1、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群众和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是怎样做的。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品味。

3、交流汇报。

教师相机引导板书:

惊慌不说话、盯、像一座山

疯了似的沙哑、喊

跌跌撞撞冷冷

乱哄哄

排队、依次过桥

4、从中你体会到老汉一个是怎样的人?

(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后己、无私无畏……)

5、指导有表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

(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写一段话,用上环境描写的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

咆哮、惊醒、狞笑、拥戴、乱哄哄、沙哑、依次。

2、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思辩“矛盾”之举

1、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有着崇高的人格魅力(板书:崇高的人格魅力),他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漫到人们的腰际时,又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第三大段。

2、生自学,说一说段的主要内容。

3、出示学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4、读议结合,交流汇报,提升认识:

⑴谈体会。要求边谈体会,边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例如:

生:从“冲、揪、骂”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

师: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

生表情朗读第15自然段,学生展开评议,并在议读、感情朗读中理解、感悟。

⑵学生发现矛盾与疑惑:

①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

②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

(冲、揪、骂、凶)(师相机板书:老汉小伙子)(吼、用、力、推)

5、学习第四大段,解开难解之迷:

⑴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是多么充满矛盾,令人费解!请同学们读最后4个自然段,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⑵生默读,谈感想。师相机点拨:

(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个结局太出人意料了,太让人震惊了。老汉太伟大了……)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⑴当你明白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时,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⑵引诵第三大段。

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第三段,我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教师引读:“老汉是村支书,他一心想挽救群众的性命,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骂道──”后边为学生接读,把几个“小伙子”都换读成“儿子”。)

⑶想象: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板书:喊)

⑷此时的老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回答,并有选择地请生上台板书关键词,如“父爱如山”等。)

师小结: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三、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四、归纳全文的表达特点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表达上很有特点,你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

语言:洗练简短(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表达:运用拟人、比喻(增强表现力)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 篇9

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的六要素,把握全文内容。

2、学会用细腻的外貌、动作、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语言,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

2、体会主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

预习课文(早读课朗读),积累字词,查找相关资料。

2、教师:

了解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和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朗读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

本文的标题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东西──蜡烛,谁能告诉我蜡烛有何作用?

师:蜡烛的最大作用就是照明,然而在本文中它又被赋予了什么意义呢?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请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1、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2、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朗读课文(默读),理清这篇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四、品读课文,理解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

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齐读。

2、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进行练笔。

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细读文章中的这段话,设想一下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引导学生从老妇人对苏联红军战士的崇敬与热爱以及对失去战士的悲痛心情等来描写。)

如:

⑴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想告诉人们什么?“她想了半天”,心里是怎么想的?

⑵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这样,她坐在那里,静静地,一小时,也许两小时。

老妇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做这一切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做在那里,静静地。”她想了些什么?

⑶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为什么鞠躬?

3、揣摩语句,体味文章丰富的意蕴:

⑴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交代蜡烛的来历,表明这支蜡烛的珍贵,有着特殊的意义。表明老妇人的至情至爱。

⑵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这里提到围巾的颜色“黑色”,暗示战争的残酷,表明老妇人对失去苏联红军战士的悲痛之情。

⑶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段文字如果改写“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句好在哪里?)

原句渲染了战火纷飞,突出了蜡烛的珍贵,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南斯拉夫母亲苏联红军为亲人,她的恨与爱是那样深沉。改句过于平淡,表达效果显然不够。

⑷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这句话的含义是?)

这个抒情诗般的结尾,深情赞美了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4、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是一个十分勇敢、不顾生死,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不畏法西斯恶势力的人。

⑴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⑵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⑶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顾生死。

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⑷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五、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探讨这篇文章的感人效果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朗读,找出文中感人的片段,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交流活动。

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在法西斯强盗的铁蹄下饱受苦难,她的房屋被炮火轰毁,他的男人死去,他视苏联红军为亲人,他的爱与恨是那样深沉。

师: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妇人对这位牺牲了的红军战士的情感是怎样的?

师:这篇文章如此感人,这种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

题材感人,更重要的是作者对感人因素进行了着力描写。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归纳小结。

归纳:作者着力描写了感人的因素。感人的因素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不顾个人生死;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异常吃力,烈士牺牲的精神是老妇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对待烈士如亲人,表现出母子亲情;四是老妇人献出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结婚蜡烛,悼念烈士。

六、问题探究

1、那么,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⑴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⑵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⑶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文中几次提到“德国人的炮火轰响”?有什么作用?

五次,表现出法西斯的残酷和老妇人的勇敢。WWW.gsm600.com

七、小结

这篇文章反映了二战时期法西斯阵营啊人类拖入深重的苦难,反法西斯阵营的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铸成了坚固的城墙,许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人难忘。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然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八、布置作业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 篇10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果决、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烘托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在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很多桥吧!说说你见过的桥。(生说。)你们说的桥都是实实在在地用各种材料建成的桥,而我们今天要学的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打开课文78页,自由地朗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桥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整体感知

师:你来说说课文中发生的故事。

(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个村民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的事。)

是啊,故事多么感人,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三、细学课文

1、找重点句,体会洪水无情:

⑴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故事发生在怎样的情境之下?

⑵交流:

①生读句子,体会句子:

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抓住“像泼”“像倒”,指导学生读出雨水的大、猛。(师评:雨还不够大!雨还没有泼的感觉!雨能再大一点吗?我听出了倾盆大雨,我仿佛看见了瓢泼大雨!)过渡: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语言简洁凝练,又写出了雨水的凶猛。水流如注的雨引起了山洪爆发。

B、直接出示:

引导学生抓住“咆哮”“狂奔”“势不可当”体会山洪的猛烈,让我们来切身体会一下山洪的来势凶猛。(课件展示)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声音大,速度快,来势凶猛。一个组、两个组、一个班形成气势地读。

板书:

山洪:势不可当

⑶过渡:如果我们就住在那个村里,面对这突然袭来的山洪,会怎么做?(生说。)村民们和你们一样,他们(示意生举手。)(板书:惊慌失措)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指导生理解木桥是唯一的生路(东西南无路可逃)。

⑷讨论:如果,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2、抓重点句,感悟老汉精神:

(师过渡:是的,在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一位老汉已站在木桥前,他是谁?他又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默读7-23自然段。)

⑴默读7~23自然段,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⑵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师:他是谁?(党支部书记)一位怎样的党支部书记?(拥戴)所以他站在木桥前,并没有夺路而逃,他是怎么做的?

①直接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你体会出了什么?(沉着、冷静)

A、老汉嘴上“不说话”,心里却在想怎样使群众能尽快的逃离危险。

B、“他像一座山”说明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很高,像山一样巍峨,牢固,稳重,能给人们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座靠山。你能将清瘦的老汉读成一座山吗?

过渡:人们把生的希望托付给了像山一样的老汉,老汉是怎样指挥的?

⑵出示句子:“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①引导学生体会老汉是怎样喊话的,(虽然声音喊哑了,但喊时声音一定要大。雨在泼,在倒,洪水在咆哮。)你来试试!命令命令的口吻!那么多人都站在大雨中,站在洪水中,等你的指挥,你能喊出来了吗?

②读出喊话时的语气(坚定、果断、命令式)。

③为什么要让党员排在后边呢?

(党员应为人民服务,党员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过渡:由于老汉坚定果决的指挥,一百多号村民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雨仍然在泼,雨仍然在倒。水……

生读水的句子: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情况怎么样?(危急,无数个浪头就像无数舌头,在毫无顾忌的舔人们的腰,人们每分每秒都可能有被洪水吞没。)就在这时,老汉又做出了什么动作?

出示句子:

A、老汉的动作是──“冲”“揪”“吼”:

(“揪”“吼”说明十分愤怒,“冲”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B、他为什么这么凶?

(党员没有遵守秩序。党员在任何时候都是将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群众。)

老汉揪他出来维护了秩序的井然,可是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把小伙子揪到后面,意味小伙子离生的希望越来越远,而离死亡越来越近。

④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⑤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⑶木桥──他们唯一的出路已经在发抖,在痛苦地呻吟,这告诉了我们什么?假若此时你就站在他们旁边,你会对他们喊些什么?

⑷过渡:恶魔般的水已经爬上了他们的胸膛,最后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指多名学生读20自然段中的话。老汉把最后生的希望给了小伙子,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⑸师读21~23,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小伙子,吞没了老汉,剩下的只有肆掠的洪水。

⑹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最后四个自然段。你读完后有什么感受?

⑺老汉可以不用牺牲吗?从哪里看出来?

①就在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他──

②就在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他──

③就在木桥前,没胸膛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他──

他就这样一次次地放弃了逃生的希望,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⑻小伙子可以不用死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普天之下,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儿子,可以选择不揪,为什么还要揪?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

不徇私情

四、再读课题,总结全文

师:老汉是一座山,是一座人们的靠山;老汉是一座桥,一座用自己的身躯为老百姓筑起的生命之桥。让我们记住这位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老汉,记住这位我们还不知其姓名的老汉吧!

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老汉村民

(势不可当)(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惊慌失措)

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阅读文言文

2、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文言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狼》(第二则)字词含义

朗读、互考互批、点评

二、导入《狼》第三则

在没有注解的帮助下,学生来做一回注解者。

三、学习《狼》第三则

1、默读短文,圈划出你认为需要注解的字词。

2、借助字典为你所圈划的字词加上注解。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各自加上的注解,综合出一份代表小组集体智慧的注解。

4、小组展示注解成果。可补充或表明不同意见。

5、以不同形式朗读。

6、教师在学生朗读中发现问题,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再朗读。

7、整理原先忽略或注解错的字词。

四、总结阅读方法──借助注解、借助工具书,我们能很好地阅读文言文,能读到很多有意义或很有趣的文言故事

五、扩展阅读

发放《狼》第一则,课外阅读,并思考:蒲松龄为什么要连写三则《狼》?

教师角色定位的再次反思

《狼》一文教后反思

对于初一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教学的主要目标。

因此,在这堂课的前期准备选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节生动些,使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而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本着重点突出、知识落实、重在方法指导的思想,把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相对独立地阅读文言。

这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想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老套子,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早就了然于胸,但,事实上,在平时具体的教学中,是否真正地把这一理念渗透融入,实在需要静心反思。在这节课的整个磨合中,我意识到,教师跟着学生走还是学生跟着教师跑,我始终在这两者之间徘徊。

学生在运用字典大致理解字词含义之后,我的教学环节设计是质疑,并尽量依靠学生资源互享的原则自行解决。这一环节我虽然不能准确把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及思路,但根据经验也大致有个揣测。比如,对行室一词的理解,我依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初步判断学生会从上下文去合理揣摩。前两次试讲,也的确如此。我企图把我自己的思考方式传递给学生,我企图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但是,学生不领情,有一个学生偏偏从对行宫的理解迁移到对行室的揣摩。这一思路大大出乎我的意外,我不得不承认,他这一思考方式要比我出色得多。既然如此,那么我又何必苦苦抓着那些事先想套在学生身上的思路不放呢?学生的一次回答,使我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再一次深刻反思。

课改后,我们教师的确注重了学生的质疑,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但有几位教师真正地把教学活动指向了学生的问题呢?绕来绕去,往往还是回到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因为教师觉得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通过这一次教学,我更切肤地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认知、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有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学习是自我实践的过程,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又不断的生成新的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应是学生自主的行为,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点拨引导、提供条件、补充资料、创设氛围。试想:一个婴儿学走路的时候,是父母教会的,还是自己经过无数次的摔倒、体验学会的呢?虽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但毕竟是他们自我感知的,自我提出的。自己提问题还要靠自己解决,这才回归了教学的主体。在整个痛苦的磨合过程中,我对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今后一个阶段在文言教学上所追求的境界。

相关文章

  • 翠鸟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模板 现行教案的内容虽然要求高,但是教学方式并不复杂。作为教师是相当有必要提前准备好教案的,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有没有撰写教案的高效方法和技巧呢?课件之家的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翠鸟教学反思简短,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时间:04-10 翠鸟教学反思    
  • 数学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10篇 教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科学并规范,再简单的课程,教师也要编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教师保证教学成果,想知道编写教案的技巧有哪些吗?经过搜索整理,编辑为你呈现“数学教案后的教学反思简短”,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时间:02-08 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 人之初教学反思2000字模板 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案可以帮助老师合理分配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好的教案模板是什么样的呢?课件之家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人之初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时间:04-14 人之初教学反思    
  • 关于刷子李的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模板 教师是以教书为生的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作为教师更应该提前备好一份教案。指导案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如何写出具体详细的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刷子李的教学反思简短,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时间:04-06 刷子教学反思    
  • 关于小学篮球课教案2000字模板 老师可以在很多方面拓展学生的兴趣。教案可以把学生从广泛的教材中解放出来,完成教案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那么当我们写教案时应该思考些什么呢?急你所急,我们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关于小学篮球课教案”,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时间:12-26 篮球教案    
31edc90f6e1032604adfefc02" data-sitename="课件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