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教案 > 导航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2-12-22

四年级盘古开天地教案1500字。

学习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多媒体事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2、生字词卡片。

3、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2、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4、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三、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1、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2、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四、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一、练讲故事

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2、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3、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三、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扩展阅读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2500字


课件之家主题阅读推荐:“盘古开天地教案”。

好的老师是可遇不可求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提前把教案准备好。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师必须提前编写,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设性。编写教案时要避免出现哪些问题呢?课件之家编辑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拼读,会书写“创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3、感受盘古高大英勇的形象,体悟他为人类造福、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4、感受神话特有的语言特点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盘古开天地的具体过程,感受盘古的伟大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喜欢听神话故事吗?说说你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呀?(预设: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西游记、八仙过海、大禹治水……)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那么多,看来咱们都是爱看书的孩子。从古至今,神话故事因其特有的魅力而广泛流传,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来感受感受它的神奇魅力吧!(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课题(预设:谁是盘古?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怎样开的?结果怎样?)

5、导入: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有这么多问题,相信你们带着问题来读这个故事,一定会有不少收获的。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大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几遍。想一想,文章的哪句话概况了整个故事,用波浪线划出来。

2、学习字词

出示:宇宙肌肤混沌滋润

(1)自由读,小老师跟读

(2)师:仔细观察这组词语的字形,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由两个偏旁相同的形声字组成的词语)

出示:血液下降倒下去

(生读,并说发现:多音字)

出示: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

(1)自由练

(2)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短语吗?(生举例)

三、把握中心,研读文本

1、交流:文章的哪句话概况了整个故事?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创造)

2、师:盘古为什么要创造?你从哪里找到答案了?说说我们这个世界最初是怎么样的吗?

(出示第一句: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1)理解“混沌”,指导朗读(相机板书:混沌一片)

(2)师:如果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混沌的、漆黑的、乱七八糟的世界之中,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生说感受,指导朗读)

(3)齐读

3、师:在这混沌的宇宙中,住着一位能够拯救宇宙的神仙,他就是——(生:盘古),他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出示句子: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生读,体会时间久,感受神话语言的夸张。

四、开天辟地,品读创造

1、师: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看到了这混沌一片的宇宙,他会想些什么呢?(预设:怎么会这么黑?能不能让它变得更亮?……)于是,盘古开始(开天辟地,创造宇宙了。)

2、快速读读课文的二、三两个自然段,找找描写盘古如何开天地的句子,做个记号。

3、反馈交流

(1)出示: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a。理解“抡”“猛劈”(指导朗读)(板书:抡斧猛劈)

b。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形象?(生说体会,指导朗读)

c。师:劈得够猛的!这一劈,可不得了啊,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宇宙发生了巨变。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体会近义词、反义词及句子特点,朗读指导)

d。齐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a。结合插图,此时盘古会想些什么?(相机板书:顶天蹬地)

b。朗读指导

c。师: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示: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生读)

(3)小结:为了这个宇宙,盘古一直坚持着。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可盘古已经筋疲力尽了。终于有一天,“轰”的一声,盘古倒在了地上,永远地倒了下去。此时,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

五、再次点明中心,书写指导。

1、师:是啊,我们都会忍不住要称颂这位人类的老祖宗,人们都不会忘记他,一代一代传颂着这个故事;人们忘不了他开天辟地的动作,忘不了他顶天立地的形象。所以,人们永远记得——

再次出示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生读)

2、观察“创造”两字字形,体会含义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练写

六、课堂小结

师: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出了美丽的宇宙,老师也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他的创造之路并未结束。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设计理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阅读教学要着力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文本的语言特色,在语言实践中再现文本的语言特色,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初步理解“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

3、感悟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尤其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组。

三、课前活动:

1、看图猜成语故事。

用课件出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的图片,请学生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故事。

2、引导总结发现。

猜了这三个故事你有什么发现?(这三个都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明确学习目标。

1、课前,我们看图猜了神话故事题目。现在,让我们再来猜一个神话故事中的角色,这个角色,看过神话故事的人都知道。听好了——相传,是他把天和地分开了。(盘古)

2、让我们举起右手,写下他的名字。(板书:盘古)。

3、我们知道是盘古开辟了天地,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开天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感受它的神奇。一起读——(齐读课题)

4、看过或听过这个故事的小朋友请举手。谁能用2到3句话来讲讲这个故事?

看来这个神话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那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我们该学些什么呢?(生字、新词、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故事写具体写生动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自由读课文:

请大家把书翻到71页,自己读读课文,完成这两个要求:(用课件出示)

(1)边读边标出小节号。

(2)把难读的字词圈出来,把难读的句子用“——”画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师把学生普遍认为难读的词语打在大屏幕上)

2、检查反馈:

(1)我发现这些词语很多小朋友都圈出来了,认为很难读的,现在让我们再来认一认。(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小朋友都找到了难读的词语,我这里也有几个词语,挺难读的,让我来考考大家。(逐行出示,逐行认读)

抡起——猛劈

轻而清——重而浊

顶着——蹬着

(3)交流难句:

词语都读对了,难读的句子有吗?(学生交流,指导读正确。)

(4)其实,由这些难读词语组成的句子也挺难读的。请你迅速地默读课文,把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这些句子。

(三)品读二、三段,感悟语言。

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展开下面三个板块的教学:

板块一、

出示句一: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1)指导读正确。

(2)怎样的动作是“抡起”呢?(指名做做这个动作吗。)

(3)谁来做“猛劈”的动作?

(4)朗读这个句子,要求让人感受到盘古的力大无比。

(5)盘古用大无比的力量,抡起大斧头,把天地劈开,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开天辟地。(板书:开天辟地)

板块二、

在一声巨响之后,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出示句二: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这个句子很有意思,请你仔细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四对反义词,一对近义词)

(2)理解“浊”:给“浊”组个词。说说什么情况下清水会变浊。

(3)那你能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味道来吗?(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板块三、

出示句三: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读)

(2)交流感受。

(3)(出示课文插图)你看,盘古就是这样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盘古这样的动作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顶天立地(板书:顶天立地)

(4)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顶天立地的气势。

2、引读课文2—3段,再现开天地的过程:

课文读到这里,盘古的形象在我们脑海中越来越清晰了,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些句子,记住开天辟地的盘古,顶天立地的盘古。请你接着我的话读。

当宇宙还处于一片混沌时,盘古从沉睡中忽然醒来了,他见周围——(句一)。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句二)。天地分开以后,——(句三)。盘古这样顶天立地的,就一天吗?一年吗?十年吗?而是,这样——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四)品读第四段,体悟语言节奏美。

1、小朋友们,天地分开了,可盘古却倒下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请你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读)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偏正词组的大量运用及其表现力:

(1)在学生回答时用红色出示偏正短语。

(2)请你读读这些红色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语)

(3)现在我变了点戏法,将词语前半部分蓝色部分遮住了。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感觉怎么样?(平淡无味、单调不够生动形象、没感情)

(4)没了这些词语就不美了,看来这些词语真的挺美的,挺有用的,挺值得我们去积累的。现在请你美美地来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像,当你读得美的时候,就能看到藏在词语后面的一幅画了。

把你读得最好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3、这些词很美,其实这段话更美,瞧,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你能像诗人一样读读它吗?

他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

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

变成了

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

变成了

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

变成了

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

变成了

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

变成了

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

变成了

滋润万物的雨露。

……

(1)你最喜欢哪段就把那段读得最美。

(2)谁愿意向大家展现一下诗人的风采?

(3)我们一起合作读。请大家接着我的话读,比比谁更像诗人。

(五)总结全课,指导书写

1、小结:小朋友们,你看到了吗?那辽阔的大地,那奔流不息的江河;看到了吗?那茂盛的花草树木,那滋润万物的雨露;听到了吗?那隆隆的雷声。这一切都是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创造的,让我们用一句话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景仰吧!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

2、写字

(1)出示:辽阔肌肤

血液滋润

创造

今天,咱们要写的字也很有意思,里面藏着5个词语,一起来读。

看右边这两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偏旁相同:肌肤——肌是肌肉,肤是皮肤,都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都是月字旁。滋润——滋润过的物体都饱含水分,所以它们都是三点水旁的。)

(形声字:这四个词语都是非常典型的左边表义,右边表声的形声字。)

(2)出示:暗降丈肢

再看剩下的四个字中,大家觉得哪个更难写?(降)

要想把它写正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降的右下部分)

要想把它写漂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左窄右宽)

(3)学生书写。

3、作业

(1)抄写文中的偏正词组。

(2)讲讲这个故事。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2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读题,理解课题中的“开”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指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于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去解决;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解答。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一)解决“盘古创造宇宙前是什么样子的?”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板书:混沌一片)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研读第2自然段,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板书:“抡”)

②比较“拿”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③感知“抡”的目的是为了“猛劈”(板书:猛劈)

④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⑵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①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②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⑶研读第3自然段,感悟天地成形的过程。

①体会“顶”,“蹬”(板书)

②感悟天地成形的过程。(板书:升高下沉天地成形)

四、回归整体,升化认识。

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设计理念

从生活实际出发,挖掘语言训练点,多渠道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并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情景对比导入

1、谈话:孩子们,还记得我来自哪里吗?有去过北戴河的同学,说说北戴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来到青龙,被这里巍峨连绵的高山陶醉了。看,我们的家乡、祖国、世界,乃至整个宇宙多么美好!

[多媒体课件:播放北戴河的大海,青龙的高山,祖国茂密的森林、汹涌的江河、世界冰川、宇宙星空的美景。]

2、对比情景;宇宙的一切这样迷人,可是很久很久以前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天和地混在一起,黑黑的,混沌的,混沌黑暗的宇宙变成了现在如此美丽的宇宙,这和一个人有关,叫——盘古。板书盘古。揭题板书开天地,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篇神话故事,叫盘古开天地。

3、看题目猜想主要内容。看了题目,你猜猜这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鼓励学生猜想是很好的学习品质,学法指导:从课题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也是一种好方法。)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故事叙述顺序。

指名读,每读一段,清理字词,理解每段内容。

第一段,师引导最后一句度读得很慢很轻,想突出什么?(睡得时间长)理解本段写的是天地还没有分开,板书---天地没分开。

第二段,出示词语“抡起”、“猛劈”,指正读音,指名读,理解盘古用力,大家做抡起和猛劈的动作,理顺序:此时盘古还在沉睡吗?板书---盘古醒后

第三段,出示词语:“一丈”、“逐渐”、“倒下”。结合实际环境理解一丈有多高。给多音字“倒”组词。理顺序:这段中天和地已分开,板书---天地分开后.

第四段,出示形近字“肢、肌、肤”,发现不同之处,引导:深伸伸你的四肢,摸摸你的肌肤,体会都是身体的一部分,能说出几个月字旁的字吗?(脸、腿、肘、胳膊、臂、脚、脖、臀)出示形近字“液、滋、润”,找共同点,与水有关。出示本段中的偏正词语,指名读。理顺序:此时盘古倒下后,板书----盘古倒下后

第五段,指名读。

三、精读品悟神奇,感悟英雄盘古

过渡:读了一遍课文,许多同学就有些神奇的感觉了,想仔细体会盘古开天地的神奇吗?

1、精读第二段,思考盘古醒后,怎么做的?

指名读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抡起…,…猛劈……”

体会人物动作:为什么抡起和猛劈读得这样重?再次指名读,再用力,看谁力量大。

过渡:就这一猛劈,宇宙发生了巨变。

出示句子二:“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读:师读上半句,你注意听,老师将哪些词语稍稍强调了一下,你读时,把下半句相应的词语强调一下。(师读上半句,指名读下半句。生读正确后课件中反义词变相同颜色,强调相对应的词语。)

师与全体学生对读,带手势。

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段。过渡:天地就这样分开了,接下来呢?指名读句子,教师随即出示句子三“盘古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实践体会人物;想不想当一回了不起的盘古?一起来试试。站起来,怎么顶?师读句子,师生一起做动作,师注意观察用力同学的表现。”‘“

相机问特别用力的同学,“盘古”为什么腿神蹬得这么直?脖子怎么伸得这么长?眼睛为何瞪这么大?你们都和盘古一样,用尽力气顶住天,蹬住地。坚持住,“一、二、三、四、五、停”,有什么感觉?

引导猜想:只是十几秒啊!盘古呢?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猜想多少年?

师引读:十年过去了,生:盘古怕….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怕……

一千年过去了,盘古怕……

一万年过去了,盘古怕……

十万年过去了,盘古怕……

师:直到天地逐渐形成,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此时你想对倒下的盘古说些什么?

过渡:是啊,他太累了,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一直头顶着天,脚蹬着地,他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奖顶天立地四个字端端正正地写在盘古身边。板书顶天立地3、学习第四段

读文:英雄盘古倒下去了,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请认认真真度第四段,一定会发现更精彩、神奇的画面,将你看到的神奇画面画下来。

生自由读。

指名读,把看到的巨大变化,神奇的画面读出来。

集中指导背诵;(逐句出示本段的排比句)

师引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同步操作:师读前半句——点击“变成了”——出图画——出字——生齐读。逐句进行,学生自主看图说文字,齐读。节奏紧凑。

课件出示全段,齐读感受神奇的变化。

激发想象:表达神奇画面难道仅仅是文中写的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大胆想象。

出示句式:他的(),变成了()的()。每人想一句,一会儿挨着说。预设:头发---树林;牙齿---宝藏;鼻孔---山洞;手指---五峰山…

激情:过渡:是啊!盘古的一切都化作了万物,这就是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的盘古,面对这样的一位英雄,你还想说些什么?课件

出示盘古图

4、总结:是啊,盘古的确伟大。盘古,你确实了不起,是你,用大斧头劈开了天地;是你,用自己的身躯顶住了天地;是你,把自己的全身化作了宇宙的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创造宇宙)如果没有你,就没有美丽的宇宙,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佩服、感激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5、练习复述。如此感人的神话,如果能讲下来多好,自己再读课文,照板书显示的顺序练习复述。

指名复述,学生评选讲故事能手。

四、拓展延伸

《盘古开天地》是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在我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你还知道哪些?师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猜神话名字。(出示: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等图片)

作业:课后每人精读两篇,会讲一篇神话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大家听。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4

课时目标:

1、变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2、感受故事的神奇。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3、体会神话这种文体特点。激励学生爱上读神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结合课题和读过故事后用一句话说你心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人?抽两到三个同学回答,老师不做评价。回答问题要注意表达完整。

生1:

生2:

师:文中有一句和同学们的交流差不多,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你来说一说。

生:

师:看来借助课文也能帮助我们解答问题。

师: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这句话。“伟大的巨人盘古”一二。

出示: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ppt2)

师:盘古开辟了天地,让我们可以欣赏到辽阔的山川河流,茂盛花草树木,感受世界的美丽,这都源于盘古,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一改上面的句子。

生1:

生2:

师:看,逗号前这句话,什么样的盘古?

生:伟大

师:因为什么盘古是伟大的?用上“因为......所以.....”完整的说说这句话。

生:因为………………? 所以…………………… ?

二、精读课文,感受盘古伟大形象。(学习2——5自然段)

? 过渡语

? 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神话故事,从字里行间感知盘古真真切切的样子。

要求:自由读2——5自然段,哪些句子刻画出了盘古的样子?

、盘古——神力、勇敢(详处理)

……?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打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打鸡蛋”碎了。(ppt3)

1、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

2、在这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盘古?说说你的理由。

…… 勇敢、有力量(面对恐惧的环境居然能开天,这真的是了不得呀)

3、从哪知道他不仅勇敢还非常有力量?翻身坐了起来、咔嚓裂开了条缝、拿、劈

A、注意到这些动词,奖励你读出盘古的勇敢、有力量。

4、那觉得盘古身上是一种怎样的力量?神奇的,神力——

5、说说你的依据在哪?来源神奇,盘古睡一万八千年才修炼而得,那这一定是——神力

……? 干啥?……? 盘古用这种神力能开天

6、想想盘古有了这修炼万年得到的神力是何等神奇呀,让我们带着这种神力读一读这两句话。——第一次读

4、斧头----神器(略处理)推测+评价

1、在这段中我们除了感受到了盘古的神奇,你觉得还有什么东西让你感到好奇?(斧头)

2、这是一把普通的斧头吗?——一把神斧(神器),神在哪?——板书

? A、它能劈开天地,那一定很大,或者都能大能小。? B、也一定锋利无比,依据“一声巨响”——第二次读

3、同学们发现这个神话故事中人都有神力、神器,你们真了不起。说说你读过的神话故事是不是这样,抽生说。——评价

4、我们一起来体会下面这个神话片段

这山里果然有个白骨精,她想着:“听说吃了唐僧肉能长生不老呢。”趁悟空离开,她便要扑下去抓唐僧,却被圆圈发出的金光刺得头昏眼花。白骨精便变作一个美貌女子,只说给和尚送饭,想要接近唐僧。那八戒见到女人骨头都酥了,哪里还识得妖精。这时悟空回来了,他那火眼金睛却难蒙骗,举起金箍棒便朝妖精打去。那妖使个“解尸法”,扔下假尸首,真身逃走了。

2、真的如同学们的发现,知道为什么说你们了不起了吧。

3、4段感受人物形象——灵活处理

……? 1、盘古怕它们还会和到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ppt4)——略处理

师:从文中你还读出一个怎样的盘古,从哪体会到的?

预设生1:智慧、不怕苦、开创精神——板书

……? 2、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ppt5)——略处理

师:盘古的形象越来越具体、真切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师:抽一生。

预习生1:有恒心、毅力——板书

师:盘古的身体跟着天地长高,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级了,地变得厚极了。

生接读: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仍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天地重新合拢。

师:又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仍然撑在天和地之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

体会化身万物的神奇,世界的美好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上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ppt6)

1、字里行间都藏着盘古的样子,你从这段中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盘古?——无私奉献

3、男女合作读再来体会盘古化身万物,你们觉得这种变化——神奇

4、每一处变化都是一副神奇的画面,我们欣赏第一处的变化。师读,生闭眼想像感受世界的美。

5、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感觉到了——云朵真美呀,世界真美呀!等等。

6、盘古的呼吸居然可以变成——,让世界多一一道亮丽的风景,真是太奇妙了。抽生读出美丽地云就飘在你的眼前。

7、除了这一处的变化,还有哪一处的变化在头脑中留下神奇画面?抽生说——读,一两处即可。

预设1、雷声——我们不仅能看到多姿多彩的世界,还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

预设2、太阳——世界有了温暖和光明

预设3、月亮——皎洁的月光

预设4、花草树木——鸟语花香,绿草茵茵

8、我们感受到的这些都是盘古倾其所有变化成的美丽世界。这么美的世界,我们请一位朗读最好的同学读给大家。

9、盘古的现身才让我们看到美丽的世界,只有这些身体部位发生变化了吗?从哪看出来的?

师:文中省略号

他的-------变成了-----------

感受文本特点

1、盘古化身万物的变化特别神奇,文中还要很多神奇的地方等着同学们去发现,请快速从课文中找找你认为神奇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汇报,三处左右,简单评价。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清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盘古的斧子真神奇,他这样的斧子谁给他放在身边的?给他斧子的人是谁?

四、创编神话

1、我相信处处都有神奇一定激起了你的好奇心,这篇神话故事的人或者事物想让你抱根问底,问个出处。

2、学生分享。

3、选择一个问题试着用神话的方式解决,让我们发挥想象创编神话片段,秘籍神话两大法宝——神人、神器。

很久很久以前......

五、作业

1、孩子们,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真的很神奇,那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可以通过时间:有一天,天和地分开后,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

结合课文插图。

2、师:神话故事充满想象,让我们感到无比神奇。丁老师也有疑惑天地万物真的像神话中所说的是盘古创造的吗?那人又是怎么来到世界上的?课后收集中国神话故事读读吧。

板书:

…… ……

神话(神话短片)……? ——神奇(第五段)

盘古(第2——5段) ——神力

斧头………………? ——神器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课文第1—3段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活动: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方法,读懂句子、读懂自然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落实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过程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播放熟悉的动画)

(由孩子们熟悉的动画导入,孩子们十分感兴趣)

过:他们都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在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板书课题,读题

师: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谁来读读课题——齐读

教学步骤

(重难点突破的过程、巩固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师:课文读过了吧,读通顺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一) 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肌肤 四肢 滋润 辽阔 逐渐 缓缓 一丈 血液

(二) 分自然段读课文,找中心句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这些词送进课文,谁来自信的读读课文

师:其他同学不要气馁,你们有更重要的任务,仔细倾听,看他们读得对不对,还要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 生读

2、 师:通过自己的预习,就能把课文读得这么通顺,老师奖励大家一个字“棒”。那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课文最后一句

师:这一句话,概括了整篇课文的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板书:创造)

理解:创造

师:相信我们随着深入的学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的理解。

3、质疑:

师: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围绕着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盘古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宇宙创造之前是怎样的,宇宙创造之后又是怎样的。)

(教学预设:对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而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于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去解决;如果课堂解决不了的,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解答。)

二、 细读课文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第一自然段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赶快从书上找一找。(理解“混沌”)(生找)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查字典,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解释。)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我们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字典。我们看字典上是怎么说得。(生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是混沌一片的,我们把这个问题擦掉。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

师:盘古在这混沌之中,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呢?默读课文,我们先来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哪些自然段里。(2—4)(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二自然段

1、盘古动作的句子

师:二三四自然段都是写盘古怎样创造的。我们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写了盘古干什么。他是怎么做的呢?读给大家听听(理解:抡起)(生做动作)

师:我们感受到了,盘古在开天地时是很用劲的,你能带着这份力量来读读这句话吗?(生大声读)

师:力量非常大,那盘古抡斧猛劈的时候,心理会想什么呢?(生交流)

师:多有决心呀!带着这份决心和力量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天地分开

师: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读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A、这句话中,有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理解“轻”、“清”

B、师生合作读,你发现了什么?(主要引导其中的反义词)

(反义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近义词:慢慢——缓缓)

师:刚才有同学发现了四组反义词,这些反义词把天和地分开的过程写清楚了。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关注这些词。这次女同学来读上半句,男同学读下半句,要通过你们的读,让我们看到天和地就是这样分开的,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生做动作朗读)

3、 小结:

师: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部都——混沌一片

师:我们真正的理解了混沌,今后再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用这样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孩子们,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地,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想到什么词了吗?生交流(开天辟地)

师:前所未有的创举呀,把这个词写下来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里也藏着一个成语,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你能发现吗?(生轻声朗读)

师:发现了吗?看看盘古的动作,起来做一做(生做动作,引导成语 顶天立地)

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屹立在你心中了,我们也把这个词写下来

(“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这两个词语也许就是从《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中衍生出来的吧,所以,把这两段的内容浓缩为这两个词语十分重要,我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这词和这场景会深深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与变化

师过:盘古顶天立地,直到天地成形才倒了下去,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停止了吗?

他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用上书上的一句话回答(生默读,找句子)

出示:(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师:这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我们叫做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师:真棒,你们已经学会用抓住中心句来概括段落的内容了,那盘古的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用横线把它划出来,并与同桌合作,一位读身体的部分,一位读它变成了什么。(生互相对读)

师:读完了,你们觉得这些变化怎么样(生交流)

2、师:是呀,正是有了这些神奇的变化,才形成了美丽的宇宙。一个美丽的变化就是一幅美妙的画,现在听老师读变化,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看看你们眼前出现了什么?(生闭眼想象)

(师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生交流)

师:那就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一读,通过你的读,要让这洁白的云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自由读)

师:要感受到云在随风飘动,风一吹,这云就越飘越远了(师范读速度放慢,声音慢慢变轻)老师用什么方法,让这云越飘越远了。(生交流)

师:你能让这云飘远吗?我们来试试,我读身体的部分,你们读变化。(师生合作读)

3、师小结: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象,眼前要出画,而且要把你想象到的景象通过朗读展现给大家。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读读其他的变化的句子。那就请你们自由读读,待会儿把你想象到的美景通过读展现给大家。

师: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画了吗?你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4、 师小结:现在你们知道盘古创造的宇宙是什么样了吧?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吧!(师引读生接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飘动的云”“奔流不息的江河”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美丽。)

5、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师:盘古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呢?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标点“……”)

那他的身体还会有哪些变化呢?(生想象后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想象要合理、丰富。)

师:原来就是这样,盘古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献了出去,化成了美丽的宇宙,现在你知道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吧

三、课外延伸

1、围绕“创造”总结课文内容。

2、师:还有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回去搜集资料来想一想,回家后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你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与动作,这就是你的——创造了。

(下课)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4、 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指名回答: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八仙过海、哪吒闹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过渡:你们的书读得真多,知识真丰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1页。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盘古开天地》。

读了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

(引导:谁干了一件什么事?盘古开天地的事情。问题:怎样开天地?为什么要开天地?。。。。。)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一边听思考刚刚碰到的问题,还要一边想象课文中的神奇画面。

3、初步感知课文。

同学们,听完这篇课文,你们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学生自读)

板书:

混沌(hùn dùn) 抡(lūn)起(qǐ) 猛(měng)

劈(pī) 缓缓(huǎnhuǎn) 浊(zhuó)

蹬(dēng) 一(yī)丈(zhàng)

逐渐(zhújiàn) 倒(dǎo) 四肢(sìzhī)

肌肤(jīfū) 辽阔(liáo kuò) 血液(xuèyè)

宗(zōng) 创造(chuàngzào) 黑暗(hēiàn)

上升(shàngshēng) 下降(xià jiàng)

奔流(bēn liú)不息(bùxī) 茂盛(mào shèng)

滋(zī)润( rùn)

2、请全班同学齐读一遍生字。

(除了黑板上写的,你还找到了哪些生字?)

3、让学生个别读,从中发现问题,指正错误。

4、教师点拨,提出要注意的问题。

猛:有后鼻音。

降:右下半部分的写法。

血:读音是第四声不是第三声。流血了,也可以读xie。独体字结构、部首:血

创:左边是"仓",不是"仑"。

倒:dǎo: 倒下、跌倒 dào:倒水、倒立

5、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举例:丈:打仗没了人。液:夜晚来到江边。肌:几个月。阔:在门内生活。……

全班齐读生字。

6、巩固识字。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7、联系课文理解生字。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用卡片显示词语,看谁能最快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最快的读给大家听。)

三、紧扣神奇,品读课文。

过渡:全班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师:读课文啊,光能把课文读通那还远远不够。咱们得去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是吗?想一想,课文哪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的内容?

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我们今天就去看一看,盘古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接读课文第一自然。

2、师: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指名说,句式: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

3、齐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巨人盘古睡了十万八千年,盘古醒后是怎样改变这个混沌的世界的呢?

谁想来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2、现在同学们知道同学们知道盘古是怎样把天和地分开的吗?(可以用课本中的句子来回答)

回答: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3、请同学找出盘古开天劈的动词。

这里“抡”、“劈”两个字把盘古开天劈地时的气魄体现了出来。

请一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盘古开田地的动作。

附: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人物动作片段描写,在这方面,同学们要像课本学习,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生动、具体。

4、过渡:好,我们接下来看看天地被盘古分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齐读最后一句)

同学们,在最后一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①找一找,这段话中有好几对反义词(学生回答:清——浊,轻——重,上升——下降)②运用反义词语,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使我们对事物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让我们对天和地的不同有了清楚的了解。

③有趣的是这段话中,除了反义词,还有近义词(学生回答:黑暗——漆黑,渐渐——缓慢——慢慢)

④师:孩子们,这些个反义词,近义词使这一段读起来有些变化。

轻而清读得轻一些

重而浊读得重一些

缓缓上升,慢慢下降读得慢一些

(请个别学生朗读)

5、齐读第二自然段。

课后作业:用⑤本抄写。

1、抄写2遍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

2、用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组一个词。

3、回去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生字,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本课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

师:上节课,我们的故事讲到哪里了?(说到盘古用大斧头分开开了天和地。)盘古劈开天地后就完事大吉,去玩了?

生:没有。

师:没有,那他是怎么做的?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

3、天地分开后,盘古是怎样做的?

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天还在升高,盘古的身体还在往上长,太神奇了!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神奇!

盘古坚持了那么长时间,最后,他感觉怎样了?

过渡:师: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盘古倒了下去,天地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请同学认认真真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一定会发现更多精彩而神奇的画面。(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老师想问同学这整整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一起说!

生:(齐读)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请多个同学来读出不同的身体部分

过渡:是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读下面文字时要读出“巨大的变化”。明白吗?来,谁来读?把一幅又一幅的画面读出来。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3、反馈交流。

师: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先想想,盘古的身体上还有哪些课文是没有写过的?(生答)现在我们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吧!(前后位四个人合作交流,学着课文的样子,来说一说。)

他的——————,变成了————的—————。

生1:盘古的手指,变成了高高的山峰。(你是第一个来到宇宙的,祝贺你。)

生2:盘古的牙齿变成了一座座火山。(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

生3:盘古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枝。

生4:盘古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人的心。

生5:盘古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心。

师:是啊!盘古就这样把自己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心,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出来。

师:大家写了这么多变化,如果都加到书上,这省略号可以擦掉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生:因为省略号是代表永远都写不完的。因为世界上的万物你写不完的。)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好,那么我们就看着课文,老师读“变成了”、“化成了”;全体女孩子读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全体男孩子读盘古身体变化的部分,注意读出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四、齐读最后一段。

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五、升华中心。

师: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话对盘古说吧。

生:盘古,你真伟大!真了不起!

师:依你们看,他什么地方伟大,什么地方了不起?

生:他为了开天地坚持不懈,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人间------

师:你们所说的坚持不懈,不畏艰难,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归根结底是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敬佩之情,认认真真地再读一遍最后一段。

六、谁来说一说?

同学们,我们就把课文变成了一本连环画,把每一段话变成一幅幅画。现在,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能看着上面的标题(混沌一片——盘古开天劈地——顶天立地——盘古到下后),看谁能把这连环画把用自己的话讲给同学听吗? 谁愿意来试试?

(大家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一段来讲)

七、课后作业。

1、完成成功计划中,18课《盘古开天地》的所有练习。

2、放学后,把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讲给朋友或者父母听。

18、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7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1、多媒体事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2、生字词卡片。

3、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1、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2、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 同座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4、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1、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⑴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⑵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⑶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2、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⑴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⑵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⑶ 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2、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3、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8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公开课)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充满天真和幻想,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较强的自我表现力,并且已初具自学能力。对字词的教学可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帮助识记。阅读教学时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可以加强语感,深入感悟、体验。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感染而产生共鸣,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助想象、理解。另外,在课外阅读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接触了不少神话故事,因此可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从而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混沌、下降、抡起、猛劈、蹬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神话故事。2、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介绍神话

师: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神话故事”以它特有的魅力传播中外,延续古今,成为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请看:你知道这些图片讲的是什么神话故事吗?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夸父追日

祖国的神话故事多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

1、齐读课题,揭题,释题:盘古开天地,说说“开”的意思(板书:开辟)。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盘古怎样开天地?等)

二、由题生疑,走进神话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课文,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的姿势告诉我,你们已经读好了,老师这儿有几个生字组成的词语,你能把它读正确吗?

A、开火车读,正音:“血”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念第4声。

B、齐读。

C、你觉得哪个词特别难懂呢?理解:混沌。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模糊一团的状态

师:理解词语的意思除了查工具书,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让我们把这个词语送回到句子中去理解,齐读:“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这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这样的世界有声音吗?能看见什么?这样的情景送给它一个成语,那就是:昏天暗地(板书)

3、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请你用屏幕上的一个或几个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来回答,并用直线画出来。)。指名说。

A、师: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你很会读书。

同学们,专家还说: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个是关键词啊?交流:创造

B、观察:“创”是什么旁?想想:为什么要用立刀旁?(盘古创造天地需要刀斧)

同学们,“创造”需要工具,需要力量,需要行动。我们这就拿起笔认认真真把这个词写一遍。其实,很多字你只要明白了它的意思,就能更容易记住它的书写。

三、探究解疑,品味神韵

1、同学们,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板书:神话),你知道这里的“神”是什么意思吗?――神奇,对啊,神话就是神奇的故事,它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画画,把一段又一段的课文画成一幅又一幅的画面。那么盘古是怎样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请一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出示),让我们跟随着她的朗读,来到远古时代,想象:此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A、(1)出示第2段。指名说。

B、可以把“抡起”换成“拿起”,把“猛劈”换成“猛砍”吗?(还是“抡”、“劈”用的力气大。)

师评:是呀,盘古用了巨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当一回盘古抡起斧头猛劈吧!齐读

(2)只听一声巨响,宇宙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你瞧――

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A、(自由读)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吗?

B、让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吧![反义词显红]

师:谁来读这几组反义词,读出天地形成时这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指名读反义词

师:让我们把这种截然不同的感觉送回到句子中,一起用朗读去感受一下吧!齐读

C、读着读着,还发现了什么?

我们发现这里还有一组近义词,缓缓――慢慢。

其实在前面的一句话中也有一个词语跟“慢慢”意思相近,它是――渐渐

D、透过这三个词你们看出了什么?(预:艰难)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这份艰难。

(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

小结:盘古这一抡,抡出了他积蓄了十万八千年的力量;、一劈,劈出了千古未闻的惊人巨响;一开,开出了混沌世界中的朗朗乾坤。

(齐读第2自然段)

此时此刻,你们的朗读让老师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成语,那就是:开天辟地(板书)我们一起把这前所未有的创举写下来。

2、过渡:天和地就这样渐渐分开了,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快速地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盘古动作的句子。

⑴(回答后出示句子填空)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用一个词来介绍盘古此时的动作,你会想到什么词?(板书:顶天立地)

⑵师:是呀,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是一种很高的学习本领哦!盘古就这样艰难地立在天地之间,这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现在你们就是盘古,请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来做做顶天立地的动作!齐立。

师:对,这才叫顶天蹬地!这是件大事,稍有分心,天地将再次闭合,世界将永无宁日。

(出示句子)师引读:就这样,几百年过去了,生接读――;几千年过去了,生接读――;几万年过去了,生接读――;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仍然――。

⑶师:请坐,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生:累)

师:是啊,我们才坚持了这么一会儿就已经很累了,知道盘古顶天立地了多久吗?

难怪书上说不知――生:“不知过了多少年!”

3、师:是啊,凭着这份坚持,这份信念,盘古使得――(师生接读)天每天升高一丈,……

(1)盘古的身体竟然会随着天的升高而升高,你感到怎样?来,让我们真真切切地读出这份神奇。(齐读第3段)此刻,老师相信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矗立在我们的心中。

(2)同学们,讲故事在我们的文字出现以前就开始流传了,靠的嘴巴讲,耳朵听,老师相信你们也喜欢讲故事。不看课文,请你讲讲盘古顶天立地那神奇的一幕怎么样?自己在位子上先看着第3段练一练吧,加上动作会更棒!(指名讲故事)

四、总结延伸,复述神话: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他的身体又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件出示小任务:回家后,请同学们把书本上的这三个段落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或小伙伴听,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那就是你的――创造。下课!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昏天暗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教后反思:这节课都是按照教案照本宣科,就想着怎样上完完成任务。比如,当学生说到开天地的开始创造的意思时,其实也是可以的,但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还是说开辟更准确。原先设计的朗读内容、说的内容更多一些,后来觉得时间不够,就去掉了几个环节,又怕时间会不够,所以有些地方就教在表面。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可能不是很充分,最后复述时也只叫了一个学生。三年级在字词教学方面还是得注重书写,这节课花在学生书写方面的时间还欠缺。最后正如赵校长所说的,教得简单一点好。神话就在于她的神奇,在教学中可以从“神奇”入手,并以一个段落为例子,教给他们方法,再让学生寻找神奇的所在,从而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9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难写字。引导学生会读书

2.感悟利用“反义词”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3.初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中心句

4.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热爱五千年文化。

1、做游戏:猜一猜。

动画片出示学生熟悉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让学生猜一猜主人公是谁,讲的是什么故事。

2、师生共同探讨神话故事的特点。

3、揭示课题,齐读质疑

师:今天呀,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你们能猜出它的名字吗?(盘古开天地)你们真是太聪明了,看来你们都预习了,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并齐读)

师:看到这个神话故事的名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自由答。

师:你们真是些爱思考的好孩子,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和我一起走进这篇神话,去认识盘古,好吗?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大声读课文。听好读书要求。(课件出示::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生字多读几遍;2、这篇神话故事写了谁在干什么,在课文中找到这句话。3、边读边思考,你觉得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指名学生读文。

4、解决上面的问题。找出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5、教学书写“创造”。

1、理解“混沌”,引出重点段落。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聪明,只读了两遍就这么的有见解。下面就让我们继续深入地了解盘古。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是什么样的呢?

生:混沌一片

帮助学生理解混沌。

师:对,混沌就是模糊一团,混乱的样子。而巨人盘古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接着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描写了盘古开天辟地?

生自由读文后汇报(2、3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师:好,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两段。其他同学和我一起认真听,看看盘古是如何开天地的。

指名学生读文。

师:这两们同学读得非常流利。刚才在听的过程中,有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抡起、劈开、轻而清、重而浊)

(1)理解“抡起”、“劈开”

师:从这两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很用力)那我们就用力地把它读出来。(反复读)

(2)理解“轻而清”、“重而浊”

师:只听一声巨响。(音效)

生: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师:我们再来看这两个词,你发现了什么?试着读出不同的感觉来。还有意思相反的词语吗?有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师:让我们带着你的体会,男女生来合作读一读这句话吧!(课件出示)

3、学习第3自然段

师:天和地分开了,这下盘古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生打断老师的话,提出: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做试验,让学生手脚并用体验1分钟,体会其中的辛苦。

师:盘古就是这样矗立在天地之间的!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而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盘古就这样站了多久呢?

生:不知道多少年。

师:一年过去了,盘古头(生接)用脚(生接)一百年过去了,同上,一万年,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依然(生接)

师:同学们,这位巨人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3、学习第4自然段。

师:天地终于分开了,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他怎么样了?

生: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我们来看看盘古的身体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看第4自然段,老师读给大家听,看谁一会儿能比老师读的好!

4、教学“排比”这一修辞方法。

师:我们以后的作文中也可以多用用排比句,让我们的文章看起来美美的。

5、引导想象。

这一段结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展开想象,想一想盘古的身体还有哪些部分发生了美丽的变化?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盘古的()变成了()的()。

1、回归主题

师:盘古真是太伟大了,不愧为我们的老祖宗啊,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2、再次评价盘古

3、用一首小诗来抒发一下我们对盘古的感激。指名学生读。

师:同学们,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也创造了这美丽的神话。课下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的感动吧!课后你们还可以找一些有关神话故事的书来读一读,更加深入的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文章的神奇有趣,丰富学生的想象。

【教学难点】

感悟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课前活动:

1.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知道我今天来干嘛吗?谁先来介绍一下自己?你们想了解我吗?想一想,猜一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2.同学们的想象太丰富了,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走进快乐的语文课堂吧!欲知谜底,且听课下揭晓。

一、引入课题,齐读课题,初读课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来,谁来读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那就请大家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一下同桌或老师。

二、自读课文,检查生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词语)老师把课文中最难读的几个词语请了出来,看看谁能把它们读正确?

混沌 漆黑 抡起 猛劈 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 滋润万物的雨露

2.有人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会把《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读成哪一句话,也就是说哪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的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画出来。(出示)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同学们很会读书,能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但是有人说,读书最高的本领是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句话,看看你能把这句话读成哪一个词语?(板书:创造) “创造”是这一课要求会写的词语,来,抬起手同老师一起写一写。会写了吗?光会写还不成,还得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创造”就是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盘古是怎样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

三、学习盘古开天地,体会开天地的艰难、劳累。

1.讲故事的开头,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直接描写盘古开天地的句子。(出示)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2.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第一句话。慢慢地睁开眼睛,谁来说说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同学们,这画面太神奇了,就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读完后想一想,你觉得盘古开天地容易吗?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板书:抡 劈)指导朗读。

4.天地终于分开了,盘古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句话,一边读,一边想。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顶 蹬)指导朗读。

四、学习盘古变万物,体会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

1.请你用心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你又能把这一个自然段读成哪一句话?如果又让你把这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你会读成什么词?(板书:巨大变化)

2.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一幅画,让我们一起去慢慢地感受盘古的巨大变化,把一幅又一幅的画面读出来。指导一个变化一个变化的读。

3.老师配乐范读。

4.学生练读

5.男女生合作读。

6.本文的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省略号)让我们想象什么?盘古的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发挥想象,将“他的( ),变成了( )的( )”补充完整。交流想象。同学们,刚才大家说的那么多画面,如果把他补到课文的第四自然段,那么,这一段末尾的省略号,我们能把它擦掉吗?为什么?

7.小结:从开天劈地到顶天立地,从顶天立地到化作万物,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创造的。(板书括号)此时此刻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盘古开天地,创造美丽宇宙的神奇故事已经深深地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板书:美丽的宇宙)这诗话般的神话将永远激荡着我们;而盘古这种神圣的奉献精神将流传千古!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敬佩之情一起齐读这句话吧!来,再深情一点!

五、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盘古开天地》是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想象创造的;是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今天老师要送给你们的就是两本神话故事书,希望你们能欣赏到更多的神话故事。(出示:推荐书目)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抡 劈

创造 顶 蹬 美丽的宇宙

巨大变化

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利用文本,激发想象力

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童话,学过神话,他们是很有想象力的一个年龄阶段。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我让学生学习后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有的说;“盘古的手指指甲变成了雪花。”有的说:“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五座高山,盘古的头发变成了茂盛的草地,从高处往下流的瀑布。……等等。课文里的省略号是不可忽略的讯息,我抓住了这个讯息,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展开想象,先给学生示范,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想象,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在同桌交流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

二、创设情境,体验艰辛

《盘古开天地》第二、三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和顶天蹬地。在教学时,我抓住“抡”“猛劈”等词语体会盘古的艰辛与力大无穷。当学生深入体会到这些后,我就让学生带着坚韧、勇敢、崇敬的心情来读一读。这样,学生就能声情并茂地读出来,将感情通过语言流露出来。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我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1分钟,然后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换位体验,感受盘古的艰辛以及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及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达到认识与情感的统一。

三、重视朗读训练,以读促悟

我对本课的朗读训练进行了重点强化,具体设计了读顺、读懂、读好三个环节。(1)读顺。我采用自由读,读完后并对重点词语进行了检查。(2)读懂。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一个词。(3)读好。在朗读“盘古顶天立地的”句子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并且通过评价读,展示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朗读“盘古身体发生巨变”这一自然段时,我采用配上音乐范读,男女生合作读等形式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这节课,我觉得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方法,如教师范读、男女合作读等,但可能我朗读基调把握得不够好,学生朗读还不够精彩。神奇的感觉读得不够。还有第四自然段教学时我对句式“盘古的身体部分变成了怎么样的什么?“渗透不够,且前后事物的联系渗透不够,后面学生的想象虽然不错,但是有些同学只说出盘古的身体变成了什么,有些同学想象就不够合理。由此我想到,在课堂上我们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说,并能积极地参与说出自已的感受和认识,针对学生的回答,将其思维引得更深,并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诗意的课堂缺少精彩的评价,与学生的奇特想象相比,评价显得枯燥无味。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

第二课时:朗读回味,复述故事,积累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前活动:

学生朗读《神话故事千字文》(节选)

一、谈话引入:

刚才同学们朗读的千字文中,就蕴藏着好几个神话故事呢: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中华传统文化相一个巨大的宝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宝库,去学习《盘古开天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个)

4、自读课文,课文讲了什么?

三、朗读感知语言,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1、朗读感知第一段:

齐读。想象“混沌一片”的景象。出示130亿年前的宇宙图片,帮助理解。再读。

2、朗读感知第二段:

齐读,说出段意(板书:开天辟地)。找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句子,朗读。学生模拟“开天辟地”的声音。齐读最后两句话,找出反义词,读一读。齐读全段文字。

3、朗读感知第三段:

齐读,说出段意(板书:顶天蹬地)。朗读盘古“顶天蹬地”的句子。学生体验“顶天蹬地”,体味盘古的艰辛。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学生对盘古诉说心里话。指导感情朗读。

4、朗读感知第四段:

齐读,说出段意(板书:变成万物)。教师引读“写变化的句子“,训练学生的语感。边读边想象。想象补充”变化“,理解省略号。配乐感情朗读。想对盘古怎样说?

5、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感情朗读。提出中心段。再齐读。

四、学生配乐美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教师讲述盘古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2、课件出示:推荐神话故事读物;

六、总结谈话:

下节课,我们回味读文,复述故事,积累词句。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蹬地

变成万物

(想象神奇)

教学反思:

一、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在这堂课上,“以读代讲”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分开天地。在教学时,抓住“抡”“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的动作,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的所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所妙之处。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一年过去了,生接读……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二、结合文本展开想象

在指导阅读完第四自然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

师:同学们,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看投影,全体女同学读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全体男同学读盘古身体变化的部分,注意读出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学生进行合作朗读,感悟盘古身体的巨大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学生自由说。

生:他的手指,变成了高高的山峰。

生:他的牙齿变成了一座座火山。

生:他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枝。

生:他洁白的牙齿变成了晶莹的钻石

生:他的经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交桥。

生:他身上的细胞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想象会让你惊叹不已。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号是课文本身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所在。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男女生合作朗读来整体感悟语言表达的结构。即: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自然界中的什么。为了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得更生动具体,教师特别强调是变成了“什么样的”“什么”。留下空白,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这样的课堂就会相对地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2500字模板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撰写教案能让老师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微调内容,优质的教案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呢?我们的课件之家特意搜集并整理了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在这混沌之中,孕育出了一名叫盘古的巨人,他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这天,他突然醒来,觉得这个混沌的世界很难受,他要开天地

随机板书:盘古开天地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生随机回答,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鼓励表扬或举卡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朗读。师:刚才的句子中有些生字可真难读,但我们班的同学都读得好棒,真了不起。现在它们一块儿出现,肯定难不倒你们。谁来试一试?

混沌、漆黑、抡起、猛劈、缓缓、混浊、蹬地、逐渐、倒下、四肢、肌肤、辽阔、血液、滋润、祖宗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师:你们刚才的那些句子都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找到的啊?原来课文的2、3、4自然段是一个部分,都在讲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让我们乘坐时空隧道,来到远古时代,看看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吧!

(1)研读第二自然段

① (出示第二自然段)请一生读,其他同学仔细听,把盘古所做的事用“——”划出来,把天和地的变化用“~~~~”划出来

② 汇报交流并板书

盘古所做的事(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板书:抡斧猛劈 读!抡是怎样的一个动作?(高高举起)那劈呢?(用力砍下去)再读 师:带着这种感觉把句子读一读。

③ 盘古抡斧猛劈后天和地的变化(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板书:渐渐分开 轻而清 缓缓上升 重而浊 慢慢下降

这句话中哪几组是近义词、哪几组是反义词。

近义词 缓缓——慢慢——渐渐

师:是呀,这两句话用了三个表示慢的词,可见天地分开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呀谁能把它读好吗?(指导:慢一点,很费劲地读)

反义词 轻——重 清——浊

(2)研读第三段自然段

① 师:天地是分开了,可盘古并未停息。他还要做些什么,天地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② 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板书:顶天蹬地 师:同学们,你们瞧,这就是顶天蹬地。你从画面上看出了什么?(结合课文的插图谈一谈,从盘古的神情、动作等)

③ 盘古真辛苦,谁来帮他顶一会儿天?试试看。(请几个学生上台) 学生做动作,现在你就是盘古了,用劲、加油。顶开天、蹬开地,感觉什么样? 累;吃力;头、手很酸。

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你们读的真有感情,把我都感动了!盘古就是这样怀着坚定的信念,一直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所以一万年过去了,

生: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十万年,五十万年,一百万年过去了,

生: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④ 这时天和地又是怎么变化的?(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⑤ 抡斧猛劈不容易,顶天蹬地更不容易,让我们再来读读2、3自然段,回味一下盘古艰辛的过程吧!这次老师想跟大家一起合作,我停顿的地方,你们接上。

(3)研读第四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画面,师配乐范读。

②学生自由读 师:这么美丽的宇宙是盘古的什么变的,请你自由朗读,用课文中的语言回答我。 师:你的朗读仿佛让我感觉到盘古……

③配乐齐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把这美丽的画面转化成饱含深情的语言。

四、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跟盘古说的?

师:同学们,盘古虽然只是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但我相信他那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引导学生读懂前两个自然段,找出反义词。

教学重难点:

1.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生字和词语。

2.从偏旁、结构精讲课后易错生字。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一、图片导入

播放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图片(直接引导出神话故事的特点:想象的丰富性,形象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二、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标注出课后生字和段落序号。

2、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

3.找出第二自然段中意思相反的词。

三、教师精讲

(一)自学检测

1、这些字我会认:

猛缓丈逐肢肌辽血液宗

班内抽查前三组组一号学生。

2、这些词我会读:

宇宙混沌猛劈缓缓一丈逐渐四肢肌肤辽阔血液祖宗漆黑气息勇猛缓慢茂盛滋润创造奔流不息

分6行,每个小组齐读一行读课文,纠正读音。

3、这些字我会写:

暗降丈肌肤辽阔血液滋润创造

学生从观察字(从左右、上下、半包围等结构和偏旁入手)你觉得哪些字不容易记住。

(二)规范书写

1、出示会写生字,课件加拼音。

2、师范写“降、辽、液、滋、润、创”,强调易错处和重点笔画。

三、朗读第一二自然段课文

1、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的问题。

2、理解“抡”的意思。并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挑两名同学上台表演“抡”和“劈”)

3、找出段落中的反义词(举水的重量和清澈帮助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4、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5、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下节课进行朗读熟练程度的检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丰富(多而美)的特点。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体验神话故事想象丰富(多而美)的特点,培养想象力。

一、成语填空导入

夸父()、()补天、()奔月大家填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感受课文想象力的丰富。

二、检测上堂字词课掌握情况

学生朗读168页词语表,不再出示课件上的词语

三、朗读课文

挑五名同学朗读课文,对其他同学作出规定:认真听,找错误。

四、教师精讲

1.思考:文章中想象力最丰富的是哪一段,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段文字想象力最丰富的。

2.盘古身体的各个部位分别变成了什么?

盘古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他身体的不同部位变成了宇宙中的哪些东西。教师展示表格,挑同学来填。全班看ppt齐读一遍。

4.教师出示自己所写的生硬的语言与原文对比,让学生自己找两者的不同,直观地感受想象的妙处。抓住相似特征想象,气息是轻的—风和云;声音-雷声;双眼——太阳和月亮……。

学生进行仿写:(抓住事物的相似特征进行想象,在用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优美。)

他的()变成了()的()。

他的()变成了()的()。

他的()变成了()的()。

5.这段优美的语句用上了我们所学的排比句。讲解排比句(1)有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的句子并排在一起;(2)有“;”出现。

6.这段话这么美,我们一起来再读几遍吧(男女交叉读)

四、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同桌听,比比谁讲得最有趣,最生动。

听齐老师评课

——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

10月23日在xx小学听了高老师讲的《盘古开天地》,最大的收获就是老师对“想象丰富(多而美)”的讲解,通过展示自己所写的生硬的话与课文中生动的语言作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运用想象带来的美。

会后,齐老师组织我们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进行评课,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就课论课,而是让我们思考“语文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哪个重要”。当时我愣了,因为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回想起来自己平时好像把时间都花在了如何安排教学流程即怎么教上面。齐老师告诉我们一节课思考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只有在确定好一堂课的内容这一前提下再去安排授课流程才可能把课教好。我真是大受启发,庆幸自己可以在语文的教学上少走些弯路。这次评课我收获了很多:

1、一节课思考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

2.根据课后题来思考本节课要讲的内容;

3.一节课上设定一个目标即可;

4.复述是完整的叙述,想象力是一个片段;

5.关注学生,分析他们所需要的,了解学生能否达到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合理调整。

在本周我们学校组织听课时,我根据培训所悟,结合课后题,对《秋天的雨》教学内容大胆取舍,重点内容放在第二自然段品读想象丰富和语言的优美,从颜色、比喻、拟人(想象的相似性)讲,顿时感觉课堂时间够用了,不再像以前一样什么都想讲在下课的时候又剩下些东西没讲。选定要教的内容,设定一个教学目标,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所以,我接下来要跟老师们学习一篇课文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延伸,不仅仅教教材。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4、 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指名回答: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八仙过海、哪吒闹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过渡:你们的书读得真多,知识真丰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1页。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盘古开天地》。

读了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

(引导:谁干了一件什么事?盘古开天地的事情。问题:怎样开天地?为什么要开天地?。。。。。)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一边听思考刚刚碰到的问题,还要一边想象课文中的神奇画面。

3、初步感知课文。

同学们,听完这篇课文,你们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学生自读)

板书:

混沌(hùn dùn) 抡(lūn)起(qǐ) 猛(měng)

劈(pī) 缓缓(huǎnhuǎn) 浊(zhuó)

蹬(dēng) 一(yī)丈(zhàng)

逐渐(zhújiàn) 倒(dǎo) 四肢(sìzhī)

肌肤(jīfū) 辽阔(liáo kuò) 血液(xuèyè)

宗(zōng) 创造(chuàngzào) 黑暗(hēiàn)

上升(shàngshēng) 下降(xià jiàng)

奔流(bēn liú)不息(bùxī) 茂盛(mào shèng)

滋(zī)润( rùn)

2、请全班同学齐读一遍生字。

(除了黑板上写的,你还找到了哪些生字?)

3、让学生个别读,从中发现问题,指正错误。

4、教师点拨,提出要注意的问题。

猛:有后鼻音。

降:右下半部分的写法。

血:读音是第四声不是第三声。流血了,也可以读xie。独体字结构、部首:血

创:左边是"仓",不是"仑"。

倒:dǎo: 倒下、跌倒 dào:倒水、倒立

5、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举例:丈:打仗没了人。液:夜晚来到江边。肌:几个月。阔:在门内生活。……

全班齐读生字。

6、巩固识字。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7、联系课文理解生字。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用卡片显示词语,看谁能最快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最快的读给大家听。)

三、紧扣神奇,品读课文。

过渡:全班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师:读课文啊,光能把课文读通那还远远不够。咱们得去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是吗?想一想,课文哪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的内容?

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我们今天就去看一看,盘古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接读课文第一自然。

2、师: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指名说,句式: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

3、齐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巨人盘古睡了十万八千年,盘古醒后是怎样改变这个混沌的世界的呢?

谁想来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2、现在同学们知道同学们知道盘古是怎样把天和地分开的吗?(可以用课本中的句子来回答)

回答: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3、请同学找出盘古开天劈的动词。

这里“抡”、“劈”两个字把盘古开天劈地时的气魄体现了出来。

请一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盘古开田地的动作。

附: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人物动作片段描写,在这方面,同学们要像课本学习,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生动、具体。

4、过渡:好,我们接下来看看天地被盘古分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齐读最后一句)

同学们,在最后一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①找一找,这段话中有好几对反义词(学生回答:清——浊,轻——重,上升——下降)②运用反义词语,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使我们对事物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让我们对天和地的不同有了清楚的了解。

③有趣的是这段话中,除了反义词,还有近义词(学生回答:黑暗——漆黑,渐渐——缓慢——慢慢)

④师:孩子们,这些个反义词,近义词使这一段读起来有些变化。

轻而清读得轻一些

重而浊读得重一些

缓缓上升,慢慢下降读得慢一些

(请个别学生朗读)

5、齐读第二自然段。

课后作业:用⑤本抄写。

1、抄写2遍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

2、用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组一个词。

3、回去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生字,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本课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

师:上节课,我们的故事讲到哪里了?(说到盘古用大斧头分开开了天和地。)盘古劈开天地后就完事大吉,去玩了?

生:没有。

师:没有,那他是怎么做的?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

3、天地分开后,盘古是怎样做的?

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天还在升高,盘古的身体还在往上长,太神奇了!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神奇!

盘古坚持了那么长时间,最后,他感觉怎样了?

过渡:师: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盘古倒了下去,天地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请同学认认真真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一定会发现更多精彩而神奇的画面。(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老师想问同学这整整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一起说!

生:(齐读)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请多个同学来读出不同的身体部分

过渡:是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读下面文字时要读出“巨大的变化”。明白吗?来,谁来读?把一幅又一幅的画面读出来。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3、反馈交流。

师: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先想想,盘古的身体上还有哪些课文是没有写过的?(生答)现在我们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吧!(前后位四个人合作交流,学着课文的样子,来说一说。)

他的——————,变成了————的—————。

生1:盘古的手指,变成了高高的山峰。(你是第一个来到宇宙的,祝贺你。)

生2:盘古的牙齿变成了一座座火山。(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

生3:盘古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枝。

生4:盘古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人的心。

生5:盘古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心。

师:是啊!盘古就这样把自己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心,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出来。

师:大家写了这么多变化,如果都加到书上,这省略号可以擦掉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生:因为省略号是代表永远都写不完的。因为世界上的万物你写不完的。)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好,那么我们就看着课文,老师读“变成了”、“化成了”;全体女孩子读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全体男孩子读盘古身体变化的部分,注意读出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四、齐读最后一段。

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五、升华中心。

师: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话对盘古说吧。

生:盘古,你真伟大!真了不起!

师:依你们看,他什么地方伟大,什么地方了不起?

生:他为了开天地坚持不懈,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人间------

师:你们所说的坚持不懈,不畏艰难,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归根结底是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敬佩之情,认认真真地再读一遍最后一段。

六、谁来说一说?

同学们,我们就把课文变成了一本连环画,把每一段话变成一幅幅画。现在,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能看着上面的标题(混沌一片——盘古开天劈地——顶天立地——盘古到下后),看谁能把这连环画把用自己的话讲给同学听吗? 谁愿意来试试?

(大家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一段来讲)

七、课后作业。

1、完成成功计划中,18课《盘古开天地》的所有练习。

2、放学后,把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讲给朋友或者父母听。

18、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4

以品悟语言文字为主轴,以激活学生想象力为教学策略,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品析词句,想象写话,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体会盘古乐于献身的精神,以及他所创造的宇宙美丽的形象,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1、学习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激发孩子读神话的乐趣。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尝试复述神话故事。

师播放动画片《葫芦七兄弟》《西游记》中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神话的魅力。

1、你们发现了吗,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了不起的本领。在我国古代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课始以播放动画片的形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文中的宇音,读通长句子,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并正音。

3、理解重点词“创造”的意思,并指导学生写该词。

4、探究问题:

(1)文中哪一部分描写了盘古开天地前,天地是怎样的?

(2)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盘古开天地的?

(3)天地被盘古劈开后,他又是怎样做的?

(初读课文时,从生字新词入手,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遵路识斯真,理清课文的思路,再遵循着“文路”去读文,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提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独立读第一小节,想一想:宇宙最早是怎么样的?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

(2)理解“混沌”,感受荒凉。

①读相关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的意思,思考:宇宙中“混沌一片的东西”是指什么?

②师描述,盘古开天地之前,宇宙模糊一团,分不清天与地、白天与黑夜,没有日月星辰,也没有动物、植物,世界荒凉一片。(让学生闭眼想象“混沌一片”的世界)

2、细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①请学生默读第二至第四小节,思考盘古开天地干了哪些事?

出示填空题:盘古先( ),再( ),然后( )。

②师点拨,归纳出三个小标题。(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

(2)品悟语句感悟其义

①默读第二小节,画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动词。

②学习重点句子。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a、指名一生上台演一演“抡斧猛劈”的动作,引导: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让学生用朗读来表现盘古开天辟地的勇气与决心。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a、从句子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反义词,师生合作读对偶句,体会句子的韵律美。

b、找出近义词“渐渐”“慢慢”、“缓缓”,将词语全换成“慢慢”,读一读有何不同,感受句子的变化美。

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设境体验 感受其苦

①默读第三小节,想象画面,盘古是怎样顶天立地的?

②师生一起做动作演示:想象自己就是盘古,请大家伸出手,头顶天,用脚使劲蹬地,并不断地给自己增添力量,充分感受顶天立地的意志力及痛苦度。

③不知多少年过去了,他仍然一动不动地屹立于天地间,(出示相应插图)思考: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是个——的过程。(漫长、艰辛)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盘古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4)想象迁移领略其奇

①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

②读第四自然段相关词语并积累。

四季的风 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 滋润万物的雨露

③师生合作读。(出示课件)

4、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盘古的身体还会如何变,用以下句式说一说。

出示:( )变成了( )的( )。

5、盘古的身体化作了辽阔的大地,奔腾的大海,他创造世界是一个——的过程。

(以生为主体,让他们参与其中,能从读中领会,从读中感悟其理,由浅入深,读之兴致盎然。通过多元化的情景体验、观看图画,唤醒学生的感触,能深刻地体会到盘古分开天地的艰辛及神奇,让神话故事的人物形象刻在学生的心中。)

1、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中有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观看《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图片,课后也去读一读这些神话故事。

2、用自己的话把《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讲给长辈听。

(让学生复述课文,经历一个完整科学的语言习得训练的过程,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统一。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链接。)

盘古开天地教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文章的神奇有趣,丰富学生的想象。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难点】

感悟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进行了如下内容的学习:交流预习,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理清脉络;随文识字,写生字词;尝试复述课文内容。此为第一课时内容。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线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播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的动画片断。

1)同学们认识他们吗?他们是谁?

2)在远古时期,像他们这样神奇的人物还有很多,其中有一个神奇人物用利斧劈开了天与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神奇的人物是谁吗?

(生答:盘古;师板书课题)

3)揭题:18、盘古开天地。

4)对题质疑,生汇报后师小结:盘古是谁?他是怎样开天地的?开天地后又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于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去解决;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解答。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查字典,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解释。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按学生找到的顺序,依次教学相关的段落。[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2)①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②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③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a、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b、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c、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3)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4)学习第三自然段:以学生自己想象的画面促进对本段的理解

师:天地分开了,盘古又做了一件事情,让我们为这位英雄的行为肃然起敬。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谈。

(生谈论交流)

师:头顶青天,脚踩大地,有个成语叫什么?

(生答:顶天立地)

师:一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一丈)地下沉了──(生:一丈)盘古长高了──(生:两丈)

两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两丈)地下沉了──(生:两丈)盘古长高了──(生:四丈)

365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365丈)地下沉了──(生:365丈)盘古长高了──(预设学生一时算不出来了)

(5)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学习第四自然段:以读代讲,用读升华

师: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世界万物最是神奇。怎么读才能把这段的特点表达出来,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着练一练。

(生自读课文)

师:我想为同学们服务(朗读)一次,请你们欣赏。

(出示多媒体课件,师配合画面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学生带入那最令人震撼的情境中)

将本段文字以变换方式呈现。

师:这段文字短句整齐,节奏感很强。我们来合作,我读前一个短句,请同学们接读后面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学生接读时,教师点击按键出示后面的句子“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依次类推完成第一次的文本建构)

师:我们的初次合作非常愉快,请留意老师又把这段文字变了一下,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回你们先读,我来接。

(课件出示“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学生读后教师点击按键出示后面的句子,读“是他呼出的气息”,依次类推完成第二次的文本建构,然后随屏幕移动的文字指名学生读整段话)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飘动的云”“奔流不息的江河”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美丽。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

盘古的(),变成了()的()。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想象要合理、丰富。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6)师: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让我们一起深情呼唤,齐读最后一段。

四、回归整体,升化认识。

(一)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二)朗读、品味中心句。

(三)教师小结。

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五、布置作业

1、把盘古开天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积累书中的好词语

3、选做题:找来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

教案:盘古开天地学案设计(篇四)


教师是智慧的代言者,真理的引路人。对于新手老师来说,写教案是上课的基础。教案让老师明确教学活动的思路,我们编写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教案:盘古开天地学案设计(篇四),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案,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这份特别的“教案:盘古开天地学案设计(篇四) ”一定能够激起您的兴趣,我相信您会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一些新知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材简说: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1500字精选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老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编写教案。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对于新老师来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呢?也许以下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合你胃口!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日积月累: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

4.展示台: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收集资料)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四、引导总结

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

教学后记: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引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难忘的成长经历。听过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

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话题一:写谁的什么事。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

话题二:《乌塔》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对文中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

话题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她该怎么做?(指导书信格式)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话题三:自学信封写法,把回信寄给老师。

教学后记:

第四、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2.归纳小结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想。

3.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日积月累

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名言?交流。

三、展示台

1.谈话: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篇2)

(准备大小、颜色相同的六个鸡蛋,三个熟的,三个生的,三次演示中各用一对。准备接生鸡蛋的小碗一个。道具放在隐秘处,为突出效果,事先别让孩子们看见。)

一、师述导入,激情引趣

1、故事导入

同学们,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的事物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留心观察树上的苹果总是掉在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现壶盖被开水顶起来,引发思考,创造发明了蒸汽机。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最近有关鸡蛋的几个发现。

2、老师讲述:

上周星期天的早晨,我从睡梦中醒来时,天已大亮,孩子爸爸早已吃完饭上班去了。当我穿好衣服,肚子已经咕咕叫了。我赶紧洗好脸,就去吃他为我准备好的饭。我一边吃,一边玩弄着桌子上的东西。忽然,我发现桌子上还有一个鸡蛋呢!我使劲一转,鸡蛋滴溜溜的直打转,真好玩!我从冰箱里又拿出一个鸡蛋,两手同时将两个鸡蛋一起转,原先的一个鸡蛋转得又快又直,时间又长,可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那个鸡蛋却转不了两三圈,就歪歪斜斜的躺在桌子上不转了。(边叙述边模拟转动)

咦,真是邪门!我一下子来了兴趣,又去转动那“罢工”的鸡蛋,可还是老样子。而原先的那个鸡蛋还在欢快的转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看看“罢工”的鸡蛋,看看还在转的鸡蛋,真看不出有什么差别!我摸摸“罢工”的鸡蛋,又摸摸刚才欢快地旋转的鸡蛋,都一样光光的,沉沉的,也没有什么两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又不停的转着鸡蛋,一边探索着它转与不转的原因。突然,“罢工”的鸡蛋干脆“扑”的一声,掉到地上,蛋液流了一地。我急忙从桌子上拿了块抹布去擦地上的蛋液,不料却把桌上另一个鸡蛋带到了地上。咦,这是个熟蛋!我高兴极了,我突然明白了它们转与不转的原因,我恨不得马上告诉大家我有一个伟大的发现!

然而,我又冷静下来,我想,为什么熟鸡蛋转得快而生的却不行呢?我看着两个已破的鸡蛋,熟鸡蛋蛋白蛋黄凝结在一起,是一个整体;生鸡蛋里蛋白是液体而蛋黄是半固体。我用双手挫转熟蛋,蛋整体一起转动;而搓转生蛋时,发现蛋白和包在蛋白中的蛋黄不能一下就跟着蛋壳转动,鸡蛋自然就转不动了。

啊!我好高兴,我真了不起,我发现了生蛋和熟蛋转与不转的秘密!我简直比哥伦布还要伟大!(简单介绍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

3、同学们这就是老师的发现,你对这个发现有怀疑态度吗?如果有,你就来试试。(让孩子上讲台来转鸡蛋,调换手,叫三两个同学,换手反复试验。印证后,找出转的快的,然后敲开,证明给同学看,的确一个生的一个熟的。)

4、后来我就对鸡蛋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我又接着拿两个蛋(转身拿出生蛋熟蛋各一个)转起来。啊!它们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左右转来转去,真好玩。(边讲两手边同时转动鸡蛋)我想让他们马上停下,我马上按住鸡蛋,又放开手,我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熟的停了,生的又转了两转才停住。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不明白。

饭后,我打开电脑查找了一下,原来是熟鸡蛋蛋黄与蛋壳合为一体,按下就停了。生鸡蛋黄与蛋壳不是一体的,按一下蛋壳停了,而蛋黄还在转,所以放开手后还能转几下。

这也是我的一个伟大的发现,我又认为我真的了不起了,我发现转动的生蛋熟蛋按住又放开手的时候,生蛋能在继续转几下,而熟蛋却马上停下,我真比哥伦布还伟大。(此处能让学生笑)

5、学生讨论

听了老师的讲述,你知道老师都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发现后的心情如何?

6、老师对鸡蛋的研究还没停止,老师想让椭圆形的鸡蛋立起来,老师先用熟鸡蛋,无论怎么努力都立不起来,用生鸡蛋却立了起来。(给学生演示,注意要大头朝下立,所用的生鸡蛋也一定是新鲜的,之前不能用力摇鸡蛋,因为用力摇把蛋黄摇散了,就很难把鸡蛋立起来了。要有耐心,鸡蛋立起来要用三四分钟的时间,先扶着鸡蛋,并口中念念有词,与学生互动,吸引学生,说些刘谦常说的话“见证奇迹的时刻快要到了”、“太完美了”等等,调节气氛,免得冷场。立起来后,讲原因,因为鸡蛋蛋黄比重大,扶着立一会后,蛋黄沉入鸡蛋底部,就像不倒翁底部的重物稳住鸡蛋不倒。)有了这个发现,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与鸡蛋有关的伟大发现,我又认为我真的了不起了,我真比哥伦布还伟大。

二、忆发现、入情境

1、引发回忆

师:同学们,你一定也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啊,我发现了……”那么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可以从生活观察中去想,如:奶奶喂的母鸡一天天地长大,一天你发现母鸡要生蛋了;你家的小狗或小猫要当妈妈了;你发现植物也会睡觉,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你发现某某同学爱学习了……也可以从周围的环境变化去想,如:三八河水变清了,校园变得宽阔整洁了……也可以从常识课的实验制作中去想,如鸡蛋浮上来了,花儿变色了……

2、学生回顾

三、说发现,共分享

1、小组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要说清发现的经过,怎么发现就怎么说,还要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

2、集体交流

小组推荐说得好的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同学可做询问、补充、评议。

学生说的材料:洁白的雪并非那么无暇、赶狗妙招、蜘蛛织网预报天气、盐能融化雪、梨的两种坏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清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的,发现后心情怎样。学生边说可以边引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联系,从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把过程写清楚。)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特别是把发现的过程讲得具体细致,把自己发现的快乐也带给了大家,很好!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说到写描述了自己生活中、学习中的发现,共同分享了彼此的快乐,同时我们也懂得了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积极关注生活,你就会有新的发现,增长新的本领,说不定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像牛顿瓦特一样的大科学家。希望同学们养成爱观察,多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那么写作文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了。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写清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的、发现后的心情怎样,写完后读几遍,再修改补充,誊抄出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座梦幻城堡,那里居住着许多我们喜欢的动画人物。看,他们来了!(出示动画人物图片:白雪公主米老鼠唐老鸭小鹿斑比爱丽斯等)

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吗?

(出示图片:美国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2、简介沃尔特·迪斯尼和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不但创造出了那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出示迪斯尼乐园的图片。)迪斯尼乐园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是全球第一个迪斯尼乐园,面积有206公顷,是香港迪斯尼乐园的两倍,相当于30个苏州外国语学校。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包括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到了迪斯尼乐园就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简介格罗培斯

然而你们知道迪斯尼乐园是谁设计的吗?(出示图片:建筑大师格罗培斯)

①通过预习你对格罗培斯有了哪些了解呢?

出示句子:

A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

B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

(总结:世界建筑大师功绩卓著业绩辉煌)

②老师补充资料

(出示: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4、揭示课题,质疑。

A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不是“迪斯尼乐园”,不是“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也不是“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而是——?(师指课题,学生齐读)

B解释课题

什么是路径?什么是?“路径”是什么意思?

(路径:就是的路线。)

C两个享誉全球的人物,一个散发着无穷魅力的乐园,无论哪个都是夺人眼球的焦点,可作者为什么避而不谈,单单要介绍微不足道的迪斯尼乐园路的径设计呢?看到这个题目,你们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路径?这条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在路径设计的过程中,格罗培斯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

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理解词意: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

辨别形近字:功课奔驰焦躁催促

攻克松弛干燥摧残

指导书写: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左右配合)窄(上下结构,上大下小,注意竖中线)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设计。)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设计。(获得)

6、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练习朗读,挑战“朗读大王”。

(读得最流利读得最有感染力读得最准确读得最投入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6路径

2、教师指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路径》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设计。)

4、迪斯尼的路径设计被评为路径可真是件了不起的事,但路径的设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瞧,建筑大师格罗培斯正为它大伤脑筋呢!

二、创设场景(一),引导学生认识大师,感悟他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

1、营造现场氛围

画面出示:法国南部地中海海滨风光

教师配画外音: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车内坐着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虽然车窗外风光旖旎,漫山遍野都是当地农民的葡萄园。但是格罗培斯却无心欣赏,他正呆呆地看着远方,愁眉不展,默默无语。(一名学生模拟格罗培斯当时的神态)

学生钢琴伴奏,琴声舒缓悠扬。

2、引导学生与格罗培斯对话,进行人称转换练习,深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师画外音:这时坐在一旁的司机可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问:

学生分别扮演格罗培斯和司机进行对话:

司机:格罗培斯先生,您有什么心思吗?为什么愁眉苦脸的?

格罗培斯:哎!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施工部打电报催促,让我赶快定稿。

师问:格罗培斯说什么?你会用用第三人称“他说”的方式转述吗?

他说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施工部打电报催促,让他赶快定稿。

3、引导学生认识“大师”

师问:相对于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路径设计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太微不足道了。难道这也值得他大伤脑筋吗?是不是他没有尽力?是不是他没有这个能力?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出示句子:

对于迪斯尼乐园各景点的道路安排,他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

A指名读这两个句子,思考:你从这些数字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你觉得格罗培斯是个怎样的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大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责,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读出对大师的敬佩。

三、创设场景(二),通过扮演顾客购买葡萄,引导学生感受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所包含的对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师配画外音:交谈中,山路忽然一转,汽车开进了一个小山谷,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格罗培斯的注意。

出示句子比较:

许多园主把摘下来的葡萄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但却很少有停下来的。

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前停着许多车辆,人们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

1、指名读两个句子。

2、两种卖葡萄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话,一个是一个是。(无人问津门可罗雀冷冷清清/生意兴隆门庭若市红红火火)

3、同样是卖葡萄,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买谁的葡萄,为什么?

4、演一演,说一说。

(我会选择去买老太太的葡萄,因为可以选到新鲜的,的;因为可以享受亲手采摘的快乐;因为可以感受到被人尊重,被人信任的感觉……)

四、创设场景(三)通过司机和格罗培斯的对话,揭示路径设计中的理念:对人信任,给人尊重

1、出示语段,师配画外音

看到此情此景,格罗培斯深受启发,突然来了灵感,他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巴黎,马上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师问:格罗培斯一连串的动作快得让司机来不及反应,为什么要撒下草种,提前开放呢?于是,他们两个人之间又有了一次对话:

2、学生填写对话表格(注意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

司机( )问:

格罗培斯( )说:

3、电报的内容按字收费,所以写得很简练。如果你是施工部的工作人员,看到格罗培斯的电报“撒下草种,提前开放”,会有怎样的想法?

(担心、疑惑、不理解……)

五、创设场景(四)想象乐园中各种各样的小路,体验格罗培斯成功的喜悦

1、师配画外音:那么事实如何呢?

2、出示句子

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师插问:被踩坏了吗?没有)这些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师插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走的人多,路就宽;走的人少,路就窄;没有人走,没有路。因为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所以小路与乐园周边的景物融为一体,和谐自然,显得雅致美观。)

3、迪斯尼乐园中的草地不仅没有被踩坏,还那么优雅自然,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被专家评为路径,这就是对格罗培斯设计理念中的“对人信任,给人尊重”的褒奖。(板书:对人信任给人尊重)

4、假如此时此刻你就漫步在迪斯尼乐园的小路上,请想象一下那将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学生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象)

六、创设场景(五)用答记者问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的含义

师配画外音并出示: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设计。记者采访了各界代表一个共同的问题:你觉得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设计,实至名归(名副其实)吗?为什么?

格罗培斯:这是按照游客走出的痕迹铺设的,尊重了大多数人的选择,方便、快捷,当然是设计。

游客:这些路径花费了格罗培斯大量的心血,设计得漂亮,有情趣,是设计。

专家:这些路径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确实是设计。

七、 总结全文,揭示中心,在学生心中播下顺其自然,尊重他人的种子。

是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一波三折,终于获得成功,被评为设计。看来,正如格罗培斯所说:“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选择。”真诚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能以格罗培斯为榜样,对人信任,给人尊重,创造“”。

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篇4)

课时目标

回忆生活,筛选内容。看看那些事情是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选定它们作为习作材料。

一、导语:

牛顿因为发现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可见,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发现,你能把它写出来吗?

二、资料链接:

课文《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好看得很。”这段话通过叶子的变化来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具体地描写出叶子的美,颜色:嫩红、嫩绿。样子:一顺儿朝下,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空隙。动态:漾起波纹。作者之所以描写这么具体,是因为他经过了仔细观察。

三、习作构思:

1.确定习作材料。

2.抓住重点,把观察的过程清楚、具体地写下来。

3.融入感情。

四、资源共享

观察一种植物:花、草、树木等。观察一种动物:蜗牛、蝴蝶或鸟类、兽类等。

一、习作方法:

1.观察的过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发现的?是靠观察过程中的看、听、想、实验等方法发现的?还是靠请教别人发现的?发现的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具体清楚地写下来。

2.把你在发现过程中的好奇、困惑、兴奋等与之相关的感情融入文中。

例文:《我发现了潮来花籽的秘密》

二、开心练笔

三、交流探究

同桌间相互交流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段落,并进行评议。

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篇5)

《我看到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的一节口语交际课,教材给出了三幅图,教材中的左图,可以从树上找到隐藏着的10个头像。右上图,从黑白两色中可以分辨出,中间白色的部分是一个杯子,两边黑色的部分是两个侧面头像。右下图,通过对画面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看出两个头像:一个是小女孩,另一个是老妇人。

1、学会仔细观察,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2、交流观察感受,体验观察带来的乐趣;

3、通过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能将看到想到的大胆表述,并有一定条理。

:教学辅助课件、课文插图、其他相关图片,小奖品。

:一课时

一、激趣。

1、听音乐谈感受。

2、结合生活实际说看。

二、主题学习

1、同桌搭档:

①给出第一幅图,瞬间看,记录下看到什么,同桌交流说。指名说。

②再次出示图,观察后,同桌交换意见。

③指名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两次看到的一样吗?

2、小组合作:

①出示第二幅图,仍然是记录下第一眼看到的,小组里交换意见。

②再次出示图,给出足够时间看,小组内统一意见。

③推荐一名组员汇报看到的结果。

④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⑤指名说是怎样发现的?怎么看的?

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补充,并做重点板书。

看仔细、反复、多角度说看到的、想到的

3、比赛看说:

(1)给出第三幅图,

先:初看说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

然后细看仔细看看到了

再反复看,多角度看看到想到

从看到再看到看出想到

(2)比赛规则:看得仔细、发现最多、最有趣、先举手、讲得大声、

讲得清楚、讲得精彩听得仔细者都有奖。

单设:慧眼奖,巧嘴奖

三、拓展:善于发现的乐趣。

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仔细观察的乐趣。师现场创设观察的情境,激起观察和说话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媒体准备使用

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如水果、植物、玩具、动物等。

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入,捕捉内容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越来越发觉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自由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都观察了哪些景物?

二、小组交流,拓展思路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1、观察过什么事物?怎么观察的?;

2、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

3、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

听的同学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指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⑴其他同学根据这位同学讲的内容取一个题目。

⑵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何使内容写得具体、准确。

⑶可以建议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

2、若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把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清楚。

⑵不拘形式地写,可自己拟题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日记形式选几则满意的日记,进行修改加工写《观察日记几则》。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学法指导】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观察,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及准备采用什么样的句子,来使所观察到的事物显得生动、具体。

四、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1、学生打草稿,教师巡回检查。也可选典型的某一片断进行作中交流,共同评议修改。

2、学生边起草,边修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篇7)

教材简析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媒学体准使备用

词语卡片。

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

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

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学法指导】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篇8)

学习目标

①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②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③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④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⑤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①实物投影仪

②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②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③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A、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B、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④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⑤全班交流。

⑥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B、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①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处要写具体。

②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延伸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③写回信应注意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二、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四、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五、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①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②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畅。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①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②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③鼓励学生投稿。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②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③交流各自的发现。

A、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B、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④扩展练习。

A、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B、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C、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日积月累

①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②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③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④背诵名言。

⑤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一句名言。

⑥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展示台

①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②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③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④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有声有色地讲童话,叙述清楚,语言生动,举止大方,对听众有礼貌。

2、学习写童话,能体现童话体裁的基本要素。

3、学习表演童话剧,积极参与表演或观看评议,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从中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

学习表演童话剧,积极参与表演或观看评议,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从中得到快乐。

教学难点:

学习写童话,能体现童话体裁的基本要素。

教学过程:

一、启发准备。

1、读课本我的发现想想对自己有什么启发。读后简要地说说。

2、补充你的发现。

提示:可说某一课给自己有什么启发。

较长的童话在情节安排上常常要三度重复,即相似的情节反复出现,呈递进式发展。

3、讲故事时要大方,声音力求抑扬顿挫,有感染力,可以辅以动作,讲、听双方互相尊重,有礼貌。

二、讲故事

1、主持人宣布讲童话故事会。依次请表演者登场表演。

2、评议

标准

选材符合童话体裁要求

讲述生动,有感情

举止大方,对观众有礼貌

三、典型举例

1、主持人宣布

请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同学给大家讲自编的故事

2、评议

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篇10)

教材分析:

人类的一些发明创造都来源于自然界,科学家从自然界中动物的活动获得了有益的启示,从而发明了一些东西。《人类的“老师”》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发明飞机的曲折过程。发明飞机才100年,但在这之前,人们想都不敢想。科学家们从鸟飞翔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又从蜻蜓翅膀上的厚斑找到了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因而造出性能优良的新式飞机,提高了飞机的飞行质量。课文还介绍了人们从鲸的形体受到启示,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用手握鸡蛋,发现鸡蛋不易碎受到启发,建筑师设计出了“薄壳结构”的建筑。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在学课文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对于一些不明白的词语或专用术语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构想:

本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教师要从整体出发,紧扣重点语句,挖掘课文内涵。

教具准备:

课件、词语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3遍,记住字形。读词语2遍,准备听写。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③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努力读出感情;准备提出自己觉得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向老师、同学请教。

④准备交流初读收获、疑问。

2、指名4人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他同学写在自备本上。

3、指名读词语,齐读。

4、提出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教师适当指导。

(1)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给“剧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人亡”的意思)

(2)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理解“轻而易举“)

(3)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倒装的因果句式,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5、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读课文,或开火车读课文。读完一节,评一节;正音、指导停顿;个别句子领读、齐读。

6、交流初读收获与疑问。

三、理清课文条理

1、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人类的‘老师’是谁”这个问题“?

指名朗读1、2自然段。

概括:自然界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板书)

2、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老师?课文哪些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指名朗读3、4、5、6自然段。

在学生朗读每节后,做总结,并板书:

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汽车设计?坦克设计

3、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这是一个感叹句,是作者通过这些具体例子说明后,发出的由衷的感叹。(与文章的开头联系起来,体会首尾呼应的特点)

4、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四、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1、课文第二部分举了“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汽车设计、坦克设计”等六方面的例子。比较一下,这六个例子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教师讲解两种写法:具体介绍、简单列举)

2、课文中还有属于简单列举的例子吗?(出示课文第一句)

3、把课文的三、四、五段浓缩成一句话(即简单列举)

提示学生可以采用两种句式:

(1)科学家从……得到启示,发明了……

(2)人们模仿……(制造)出了……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自由记忆生字字形。

2、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3、指导书写难写字、易错字:

4、学生描红。

作业设计:

书写生字;

读课文,至少2遍,争取读出感情(并试背、试默写)。

板书设计:

人类的“老师”

破碎教训惨祸均匀

机翼坚固轻而易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

3、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学生回答)

二、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喜欢的一个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

2、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_第三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2)卡片: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

(9)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出示: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回答)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3)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我们人类从1903年到现在起,只花了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就研制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

(14)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三、学习四-六段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_第四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2)老师这儿有一段动画,可惜是没有声音的,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出示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呢?(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_第五段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5)出示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建筑还有许多。(图片欣赏,教师稍作讲解)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3、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出示第六段,一起读读。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对呀!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这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简单列举

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

(1)指读句子。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齐读。你们觉得这个自然段跟课文题目和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3)学生自读课题和一二两节,讨论交流,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

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情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想干什么?

2、看来大家对……发生了兴趣,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关于……的知识,老师送几个网站给大家,相信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投影网站)

作业设计: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搜集有关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人类的“老师”

飞机设计

轮船设计具体介绍

建筑设计

汽车设计

坦克设计简单列举

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二、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法指导】鼓励同学们收集关于童话的资料,并和小伙伴相互交流。

三、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关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500字精选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如何写出独特而简洁的教案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关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1)

今天我当家

数学广角《怎样安排合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2-114页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做早餐、沏茶、烙饼等家务劳动的分析、研究,体会如何安排节省时间。

2.了解运筹思想、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每组学生准备1口锅、3个饼(硬纸模型)。

教学过程:

一、当家中的省时策略

1、早餐

课件播放小学生明明在叮叮的闹钟声中起床,一边忙乱地做事,一边自言自语:今天我自己当家,一定要做得像妈妈那样好。怎么安排呢?先洗脸刷牙吧!哦,该点火煮鸡蛋啦!(做等待状)快熟吧!噫,不能急,平常妈妈说鸡蛋要多煮一会儿,才能预防禽流感呢!只有再耐心等一会儿啦!呀,还要用微波炉热牛奶呢!终于可以吃饭啦!好香呀!不好,要迟到啦!快走!

电脑出示明明一大早耗时43分所做家务情况。

(1)师:明明为什么会迟到?你能帮他出个主意吗?

生答,教师出示改进方案:

(2)师:为什么要把洗脸刷牙、热牛奶与煮鸡蛋同时进行呢?

生:因为利用等待鸡蛋煮熟的时间洗脸刷牙和热牛奶,就可以节省13分钟,现在总共只要30分。

师:真是当家才知时间贵呀!不过,只要合理巧妙地安排,时间是可以节省下来的。明白了这一点,明明以后做早餐完全不必那样慌慌忙忙了。(板书课题:怎样安排合理)

2、沏茶(教科书例题2)

课件展示:中午,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明明烧水沏茶。明明小声嘀咕:这次我得好好安排安排。

我们来看看明明沏茶需要干些什么。电脑出示沏茶所需的工序(略)。

(1)师:沏茶的工序这么多?怎样安排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间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

生1:我们认为只用9分钟就能让客人喝上茶。先烧水,在等待水烧开的8分钟里就可完成洗水壶、接水、洗茶杯、找茶叶四件事,然后用开水沏茶花1分钟,共用9分钟。

生2:我们不同意他们小组的意见。水壶还没洗、里面又没有水,能放到锅里烧吗?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先洗水壶、接水,再烧水,烧水的同时只能做洗茶杯、找茶叶两件事,然后用开水沏茶花1分钟,共需要11分钟。

(4)师:你们觉得哪一组讲得有道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下图。

(5)教师小结:对!我们首先得分清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必须先做,哪些事情可以与其它事情同时做,再作出相应安排。

3、烙饼(教科书例题1)

师:看来,当家真不那么简单!烙饼中又有什么学问呢?

电脑出示关于烙饼的一些要求。

(1)师:烙1个饼要用多少时间呢?

生齐:6分钟。

(2)师:烙2个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呢?怎样烙?

生齐:还是6分钟。把两个饼一起放进锅里,先烙正面,再烙反面。

(3)师:如果烙4个饼最少要用多少分钟?怎样烙?

(4)师:6个饼呢8个饼呢当饼的个数是双数时,所需时间与烙2个饼所需时间有什么关系?(饼的个数是2的几倍,就要用几个6分钟。)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都是每次烙两个饼,前两个饼的两面都烙熟后,再烙后两个饼。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便,我们暂且把这种烙法称为一次成型法。

(5)师:现在明明要烙3个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呢?怎样烙?

(指名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预设:]

如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不对!烙3个饼不应该是12分钟,只要9分钟。

师:你为什么认为只要9分钟?

生:如果像他这样烙,在烙第三个饼的时候,锅的一半位置是空着的,这不浪费了时间吗?我把前两个饼烙熟一面后,马上换上第三个继续烙;然后将取出的那一个放回锅里和第三个一起烙另一面。锅就不会有空位,所以只要9分钟。

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这种方法是不是行得通呢?大家动手试一下吧!为便于操作,建议各小组在试验中给每个饼编号、并安排专人记录烙饼步骤及所需时间。

如没有学生想出这种最佳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6)各小组策划安排,再交流,并请一个小组上台用锅和饼演示。

根据学生汇报,老师小结:

第一步:烙1、2号饼的正面,用3分钟。

第二步:把2号饼暂时取出,把3号饼放入,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又用3分钟。

第三步:取出1号饼,放入2号饼,烙2、3号饼的反面,用3分钟。

一共用9分钟。

(7)师:只烙熟某个饼的一面,就换上其它饼继续烙。我们也给这种烙饼方法起个名好吗?

生:交替成型法、两次成型法、替换法

师:好!姑且叫它交替成型法吧!这种烙法与一次成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节省时间呢?

(8)师:那么烙5个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呢?烙7个饼呢?

生答,教师板书:

张数

1

2

3

4

5

6

7

8

分钟

6

6

9

12

15

18

21

24

(9)师:当饼的个数是单数时,所需时间有什么规律?怎么烙?

[预设:]

生1:饼的个数是单数时,都可以先两个两个地烙(一次成型法),最后剩下3个饼,是单数个,采用交替成型法来烙。

生2:我发现饼的个数是单数时,有几个饼,所需时间就是几个3分钟,它的规律和烙双数个饼时一样。

生3:除了1个饼以外,烙饼所需的分钟数都等于饼的个数乘3。

(10)师:生2和生3的发现很有价值,那为什么无论饼的个数是双数还是单数,所需分钟数都等于饼的个数乘3呢?

[预设:]

生1:只有烙1个饼时锅才空着一部分,而烙两个以上的饼都有可通过合理安排始终不让锅里出现空位。所以每增加一个饼,时间只增加3分钟。

生2:实际上一次成型法也好,交替成型法也好,都是为了使这口锅在烙饼时一直不会有空位。

二、实践运用策略

1、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的事例呢?

生相互交流。

生:我打开电脑边听音乐边上网下载资料;

在家拖地板和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可同时进行;

在车站等车时记英语单词;

2、你对下面几件事情有什么好的建议?

(1)两个小孩到肯德基餐厅吃饭,甲说:我们快去排队买吃的吧!乙说:我们应该赶快去寻找座位才对!

(2)如何安排炒菜顺序?

(4)教材第114页做一做的第1题:怎样给餐厅里的三位客人安排炒菜顺序才合理?

(题略,教科书第114页做一做第一题。)

小组1:可以安排两个厨师给1、2号桌分别炒一个菜;再分别给2、3号桌炒一个菜;再分别给1、3号桌炒一个菜。这样就比较公平,不会让任何一位客人等待的时间特别长。

小组2:我们不同意。因为2号桌是位老人,所以先让两个厨师都给2号桌炒菜;再分别给1、3号桌的客人炒菜。这样对两位年轻顾客还是公平的。

师:刚才我们有的从客人等待时间长短的角度,有的从尊敬老人的角度谈了各自的意见,都很有道理。

三、提升合理、拓展认识

你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吗?你对此有何想法?

1、为了节省时间,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书。

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红红边吃饭边看《少儿英语电视》节目。

教师小结:合理安排不但要考虑节省时间,也要考虑人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关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第64页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的含义,并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化简或把一个数改为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2.通过例1、2的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发现小数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米尺图、正方形等投影片。

学具:每生绘有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图纸两张,一张把正方形等分成10个长方形,一张等分成100个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2.0.58表示(),它是由()个0.1和()个0.01组成的;0.45里面有()个0.01;()个0.01等于0.1。

[评:学习小数性质的基础是学生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上面的复习为新课作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导入新课

1.创设问题情景。

投影出示课本上手套和毛巾图及其标价,指名学生说明标价的意义。

2.设疑导入。

2元5角用小数表示是2.5元,为什么能写成2.50元;3元为什么可以写成3.00元(教师随即将这两个小数末尾的0用红色彩笔描出)?也就是说,在小数的末尾为什么可以添写几个0?学习了小数的性质,你就明白了。(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3.揭示学习目标。

问:看到小数的性质这个课题,你认为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性质、应用)

[评:思源于疑,设疑导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说说要学什么,渗透了学法指导。]

三、进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性质。

(1)教学例1。

①投影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②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长度在米尺上标出来(教师投影米尺图),并用整数表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以0.10米为例示范:

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100米,即10厘米,如图:

关于0.1米、0.100米,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

③反馈学生完成情况,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见投影出示:

④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把三幅米尺图投影重叠两次,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认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请把道理讲出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不难得出,0.1米=0.10米=0.100米(板书)。关于道理,应启发学生从两方面说明:一、直观看出;二、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⑤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问:比较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2)教学例2。

①承前导入。

在上面例子中,同学们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发现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

(教师在上面板书后加?)请再看下面的例子。(投影出示例2)

②学法激疑。

问:谈谈你准备怎样比较0.30和0.3的大小?

a.启发学生从直观图上看0.30和0.3的大小。

a.让学生从直观图上看0.30和0.3的大小?

b.让学生在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上画阴影,分别表示0.30和0.3。(让一优生做在投影仪上);

c.技影学生所画投影片,验证评价同学们的结论:0.30=0.3(板书)

b.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直接说明0.30和0.3是相等的。(因为0.30是30个0.01,也就是3个0.1;0.3是3个0.1,所以0.30=0.3)

③问:观察0.30=0.3,你有什么想法?

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得出:这个例子说明前面的发现是正确的。(教师把前面板书的?画掉,并指出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3)让学生回忆上面的学习过程,并熟记小数的性质。

2.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

(1)教学例3。

①设问导入。问:你认为小数的性质有什么作用?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小数性质的第一个作用。教师强调,一般地,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使小数化简。(板书化简)

②投影出示例3,让学生尝试练习。

③设疑评价。105.0900小数点后面9前面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①让学生解答导入新课中提出的问题,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说明:利用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可以把一个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②投影出示例4。让学生尝试练习。

③评价。说明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强调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位的右下面点上小数点。

3.学生看书质疑。

[评:在例1、2的教学中,教师确切的设问和演示,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实现了主导与主体的优化结合;例3、4放手让学生尝试,享受自学成功体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

四、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65页。

2.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不正确的请举出反例。

(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练后问:你认为在小数性质的表述语中,哪几个词语最重要?(教师在小数、末尾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3.练习十二第1、3题。

第1题让学生练习后说说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整数中的0不论何处都不能去掉;(2)小数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第3题练后要使学生形成共识:只有小数才具有在末尾添0而大小不变的性质。

[评:巩固练习使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层层深入。第23题,重视练习后的讨论,这对于学生深刻认识小数性质的关键词语的内涵与外延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关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2页例1~例4,联系而是一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是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莫位有0的小数化简,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加深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

教学难点:

指导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学准备:

商品标价画面、米尺、例2正方形图片两张(可重叠且大小相同)、学生尺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导入

教师边讲边出示商品手套和毛巾的标价: 手套 单价2.50元 毛巾 单价3.00元

提问:有谁知道这里的2.50元和3.00元各表示多少钱吗?为什么2元5角可以写成2.50元,3元可以写成3.00元?(引出课题: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小数的性质。

1、教学例1。

事先在黑板上画出米尺图。请学生看手中的学生尺,在对照黑板上的z米尺,说说标出的这一段的长度是多少?(学生可能回答是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是对的。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都是指这一段的长度(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只是所选用的长度单位不同而已。如果要求将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这三个数都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分别该怎样写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分米=0.1米=1个1/10米

10厘米=0.10米=10个1/100米

100毫米=0.100米=100个1/1000米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有什么发现?

汇报自己的发现:通过观察我发现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表示的是同一长度,也就是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而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又分别可以写成0.1米、0.10米、0.100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2、教学例2。

30个1/100 0.30

仔细观察、想一想、说一说:0.30和0.3在正方形里所占的面积大小,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出:0.30是30个1/100,10个1/100是1/10,30个1/100也就是3个1/10 ;0.3也是3个1/10 ,所以0.30和0.3这两个小数的大小是相等的,即0.30=0.3。

3、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引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例1、例2的板书,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 例1中三个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怎样?

⑵ 例2种两个小数的末尾又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怎样?

⑶ 从这两个例题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自己的话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吗?

让学生充分说了以后,在指导学生看看教科书第101页方框中的结语,并指出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4、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三、学生分组学习例3、例4

师:在实际生活中,根据需要,我们有是要把某些小数化简,有时则要把某些小数改写成含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怎样才能满足这些需要?满足这些需要的根据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教材第92页例3、例4,可以几人互相讨论,然后派代表把自学情况向大家汇报。

学生汇报后,教师强调:只有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才能不变;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练一练:集体判断,对的打√,做错的用×表示。

⑴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

⑵ 在小数点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⑶ 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独立完成教科书第92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回答:为什么2元5角可以写成2.50元,3元可以写成3.00元呢?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应用小数的性质及生活常识进行说明。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3~6题。

关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结合图例,理解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并进行检验。

3.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难点: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我们探究了哪些规律?

学生回顾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2)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解方程就需要充分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解方程(1)】

2、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8.2.1教学教材第67页例1。

(1)课件出示例1。

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图片,交流图片数学信息。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χ+3=9

学生自己先列出方程,然后指名回答。

【板书:χ+3=9】

如何解方程?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2)出示第67页分析图示,学生观察图示,交流想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解方程的过程:

(3)为什么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别的数?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χ,这样,右边就刚好是χ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χ即可。

追问:χ=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χ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4)如何检验χ=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学习检验方程的解得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方程。

【注意】: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5)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①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χ=6就是方程χ+3=9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想出办法求出χ+3=9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板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有何不同?

在小组内议一议,明确,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值,而解方程是一个求解的过程。

③刚才我们把χ=6代入方程中,得到方程左边=右边,说明χ=6是方程χ+3=9的解。

8.2.2教学教材第68页例2。

(1)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例2:解方程3χ=18

怎样才能求到1个χ是多少呢?

观察示意图,互相讨论,指名回答。

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得到χ=6。

让学生打开书68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

两边同时除以3,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χ。

使学生明确: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组织学生动手检验。

(3)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8.2.3教学教材第68页例3。

(1)出示:解方程20-χ=9

(2)指名学生板演,解出方程20-χ=9的解。

(3)交流归纳解方程的方法。

(4)小结:等式两边加上相同的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深化理解,拓展应用

(1)随堂练习。

①、完成“做一做”的第1、2题,集体评讲,强调验算。

②、思考: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2)拓展练习。

亮亮今年9岁,爸爸今年37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

4、自主评价,全课总结

你觉得自己今天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太理解的地方?

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课后习题

练习十五1—5题。

板书

所以,χ=6是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关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942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演示设疑:两支铅笔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教师两只手各拿一支铅笔,同时松手,两支铅笔落在讲桌后面,不让学生看到落地后的情形)

2.尝试探究:先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大家把不同的摆法放在展示板上。

(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3.展示分享: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讨论: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得出结论:把小棒的位置稍微变动一下,就成了不同的图形,情况有很多种。

教师从中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图形并画下来,作为研究的对象。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支铅笔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的探究,初步感知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存在相交、不相交的两种可能。

二、分类比较,掌握特征

(一)图形分类。

课件出示:

1.尝试把老师画在黑板上的图形进行分类。

要求说出: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组小伙伴互相交流,请组长归纳小组的观点并汇报。

可能出现:

生:①和④是一类,因为它们是交叉的,②和③是一类,它们没有交叉。

生:①②③是一类,因为线是斜的,④的两条线是横平竖直的,可以单独是一类。

(学生如有交叉这样的说法,引导表述为数学语言相交,并说明相交的一点是交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四幅图的分夹,学生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于没有分类标准的限制,孩子们的想象任意驰骋。

2.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引导:生活中很多物体是线段,像刚才我们研究的小棒、铅笔,假如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成为了直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假如把这几幅图中的直线无限延长,又该怎样分类呢?

生:①和④是一类,因为它们已经相交;③是一类,因为这两条线延长后肯定相交;②是一类,因为图形的两条线无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

生:①③④是一类,无限延长后它们会相交;②则无点;而②号图形中的两条线无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

揭示: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不仅要看表面现象,更要注重实质。

生:③号图形中的两条线延长后会相交,有一个交点;而②号图形中的两条线无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

设计意图:当直线的特点赋予其中,这几幅图的分类则有了明确的指向,学生的思考自然指向相交和不相交。

3.得出结论。

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可能。

关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6)

作者:连云港师专第一附属小学张家健设计连云港市教研室骆祖瑶评析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17-118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四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人猜想

谈话:我有个邻居小明的爸爸下岗了,最近他开了个便民小超市,想请大家帮忙给设计个标价牌,大家能帮这个忙吗(出示手套和毛巾图)手套每副2元5角、毛巾每条3元,标价牌该怎么填呢?(两种写法引起争论)(板书:2.5=2.503=3.00)

把2.5的后面添上一个0大小能不变吗3=3.00是怎样回事呢我们能不能作出一个大胆的猜想

[评析:给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背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为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打开切入口;同时引导学生针对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作出数学的猜想,以此猜想引领全课。]

二、验证猜想

1.教学例1。

谈话:正好我有个问题,可能对这个猜想能起到验证作用。

(1)出示例1:

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谈话:我们看看它能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1500字通用


课件之家专题“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我们整理了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并分享给您。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同时还要明白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自己知道教学意图。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篇1】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⒉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⒊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给文章分成四段。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完成板书提纲:

总起:甲天下

水清

桂林山水分述:绿

山秀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三层

⑶修辞手法: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啊抒发作者喜悦、赞美之情。)[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平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平稳,声音可略低,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突出漓江水的静,读时渐轻、渐缓。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⒊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记关键词,列提纲,记每句第一字)

⒋检查背诵

四、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⒊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篇2】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篇3】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课件展示1)

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在老师的描述中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吗?(板书:桂林山水)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上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先请大家: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20xx+214-1=22xx年

(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

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

(1)请学生来指图。(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

(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

师总结:我们也要感谢第三组的介绍。这奇幻多姿的岩洞被人们称为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真是名符其实!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种神奇的景像都会叹为观止的!可以说桂林的奇洞美石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

3、刚才三组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谁最好。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了三绝的绝妙之处。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看录像,课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

(1)请大家看书P116-117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桂林山水形成的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石灰岩: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石灰岩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含有二氧化碳水:CO2水;(教师板书)

(2)关于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没有问题要提?

学生提问,教师归纳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石灰岩?②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演示。(课件展示3)

①看一段动画介绍。现在有没有明白什么是石灰岩,它是怎么形成的了吗?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

②为什么要含有CO2的水?桂林的雨水中为什么含有CO2?含有CO2的水是怎样使石灰岩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请大家继续看动画介绍,答案就在里面,仔细听认真看呀!(课件展示4)[

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看动画介绍。(课件展示5)

(3)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师。经过几百万上,把石灰岩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

2、同学们现在一定觉得大自然特别神奇,的确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你们不断地增长知识去控索。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我们还可以一起继续去研究。

3、同学们,其实在我国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也有一些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华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可为什么它们没有形成象桂林这样秀美的山水,为什么人们唯独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屏幕上这段话,自由读,想想原因(互相说说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课件6)

(2)指名说。

①桂林一带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净。

教师小结:对!尽管石林、庆肇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净,但由于面积小,分布不广,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样雄伟壮观的气派。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又给桂林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教师小结:华北地区虽然有大面积的石灰岩,但气候干少雨,比较寒冷,因此难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

(3)小结:正是因为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桂林的风景,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发育的完美上,都是独树一帜,天下第一。

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桂林山水,引来无数旅游观光的中外游人,令他们留连忘返。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1)第一个影响是什么?(她让世界了解了我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增进了我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

①让我们来读读一些国际友人游览过桂林后的感想。(出示课件7,请四名学生读)

②这些话语是国际友人对桂林极高的评价,从他们的评价中我们不难发现:桂林已经成了一扇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已经让无数的外国人领略到了我们国家山水的神奇和文化的灿烂。

(2)第二个影响是什么?(她使中国人面对这举世无双的国宝,感到无比骄傲。)

①我们班上有几位同学是去这桂林,亲身感受到了桂林的美,而大部分同学是通过这节课了解了桂林,那么你们面对这举世无双的车宝是怎样的心情呢?

②你看连江总书记游览过桂林后都激动地讲了这番话。人们一起读读。(出示课件8江总书记的话)

③我想这句话是最能代表每一位看到桂林山水的中国人内心骄傲、自豪的感情了。

(3)还有什么影响?(她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推动了社会前进),请大家看一组资料。(出示课件9)[

2、总结:从这几个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业的确不仅沟通了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还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财富,促进了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五、课后活动。

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桂林人民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每年都要隆重举办山水旅游节,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今年将举行新世纪的第一个山水旅游节,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当小小设计师。我们来看看课后活动的内容。

同学们可以个人设计,也可以合作设计。我们要进行评比。把好的设计寄给桂林市旅游局。如果被选中,你设计的标志和宣传语说不定就会传遍大江南北,传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对桂林旅游业的一个贡献,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图

秀山诸峰如笋拔地起,

石灰岩清水碧玉含翠竖云端,

含二氧化碳的水奇洞群峰倒影山浮水,

无山无水不入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篇4】

●品味词句和表达方式

师:桂林山水风光秀美,作者描绘的语言也美,你能感觉到哪些词句特别能引起我们欣赏的兴趣?

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圈点批注。

学生相互交流。

交流前,教师做一次示范;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一句,作者连续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音韵美,听着这些句子真让人陶醉。还有,作者用了很多确切的比喻,用无暇的翡翠来比喻水的绿。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点评。

●积累和运用

①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②仿照课文,写句子。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背诵课文。

●拓展延伸

自由读,读课后阅读材料《浓碧》,稍做指导: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课外继续搜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比较体会。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理清课文思路。

2、圈划生字新词,解决疑难词语。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毖≡衲阕钕不兜囊桓鲎匀欢危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苯淌ψ橹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篇6】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依据自学提纲,学第三节(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2、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桂林山的特点;3、说说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有什么不同;有感情的朗读。)

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汇报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再进行汇报交流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培养能力

1、课后练习二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2、背诵课文比赛

课后反思: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通过课前和课上的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难事。但如果在课前没有预习,在课上的朗读就会出错,费时自然就多。因此,在第一课时就要让学生读熟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清楚段落。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1500字


课件之家编辑现在向你推荐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只有写好上课用的教案课件,才能展现更完整课堂教学。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篇1】

《雅鲁藏布大峡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工作室全体成员:

大家好!

今天是我们工作室新学期开展的第一次研讨活动,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安排好手头工作与家庭事务来参加今天的活动。今天的活动主要有两项,一是我执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听课活动和研讨交流,二是朱际红老师的讲座。下面我就《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谈谈教学设计思路与反思: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峡谷,也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峡谷,它是世界一大奇观,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本课教学分两课时,今天教学的是第一课时。课前,我播放了优美的歌曲《珠穆朗玛》,营造出***的神秘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并为后面课文的学习作好情感铺垫。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神奇”这条主线组织教学,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形、传说、秘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反复品读,感悟大峡谷独特迷人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迷人风光的短片,使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情感得以升华,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并顺势提了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游客,我们应该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这里的环境永远美好?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感想,课堂上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总结课文时,我对照板书,结合课后“金钥匙”,传授给学生“用一个词语给课文主要部分列提纲”的方法。第二课时,主要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另一奇观——自然博物馆;读文、总结学习方法;学生当导游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等内容。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课堂上学生的交流还不够充分,朗读指导也不够到位,不足的地方还很多。恳请各位领导、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的研讨课,我只是起了个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后这样的活动还要常开展,期盼我们在一次次的研讨中,不断地反思,共同地进步!

谢谢大家!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篇2】

今天我讲的是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西门豹》。

一、说教材

《西门豹》一课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他了解到是巫婆和官绅借口河伯娶媳妇欺骗老百姓,他将计就计,最后惩治了官绅和巫婆的事。

针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目标:掌握学习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4.品德目标: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二)设重点为:

了解西门豹如何巧妙破除迷信,为百姓除害的。

(三)设难点为:

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言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三、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思——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本节课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自问自答,表演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本班学生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

(一)在自问自答中学习二、三部分。

师:大家在上一节课学得很好,很有兴致。现在我们学习课文第二个故事“惩恶”。根据你们第一节课的发言,我觉得大家对这一课书已经理解得很不错了。所以这一段我想让你们自己来学,可以吗?(生:可以)怎么学呢?我想让同学们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行吗?

生:行。

师:现在再给大家一段时间,你们做一下准备,好好读一下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读课文,做准备。)

师:好,准备好了吗?(生齐:准备好了!)提问现在开始,先由第一个同学提问。

主要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西门豹为什么说那个新娘不漂亮,要说换一个漂亮的?

2.课文中说“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他已经把巫婆和官绅都投进了河里,坏人已经惩办完了,他为什么还那么长时间站在河岸上?

3.西门豹是邺这个地方的大官,别人都得听他的。他下一道命令不许再给河伯娶媳妇,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来砍头,这有多简单,为什么还费那么大劲去装着送新娘?

4.我想让同学说一下,课文插图中画的都是谁?

(二)表演“送新娘”这段故事。

(教师选演员:西门豹一人、卫士二人,巫婆一个、官绅头一人、小官绅二人、新娘一人、女弟子二人。教师与巫婆、官绅等人耳语一番,又嘱咐了其他人,表演开始。)

卫士:(喊)西门大人到!(西门豹出场)

官绅头:(带着小官绅上前,拱手)参见西门大人。

巫婆:(带着女弟子上前,行万福礼)参见西门大人。

西门豹: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两个女弟子搀新娘出场,新娘在哭,用手抹泪。)

西门豹:这个姑娘不漂亮,你去告诉河伯,过几天我给他送一个漂亮的!(两个卫士拉巫婆下场。巫婆还叫了一声:”哎哟,我的妈呀!”。)

西门豹:(等了一会儿)这个巫婆怎么还不回来,可能河伯留下她吃饭了,去,麻烦你去催她赶快回来!(卫士把官绅头拉下场)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篇3】

教学目标 :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xx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

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鸵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

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 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四、誊写作文底稿。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 示 台

一、课前准备

1. 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个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

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栏目。

2. 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各小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教学策略

本课拟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疑,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略读。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幺事情?)

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进步星。

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表扬,发放进步星。

5.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合作学习,理解诚信与财富。

过程与方法

一、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它同学提问。

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幺?

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为什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幺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二、1.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我喜悦--迷惑不解--高兴的感情变化。

2.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3.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教后小结:

学生质疑,如何释疑?方法很多:过去传统的做法都是:教师释疑或学生释疑,其实,师生合作释疑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采用这种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生生互动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使师生互动起来,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对话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篇5】

【说教材】

本课是第八册第五组的内容。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也正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材安排:第一课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的来历,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并按这个顺序分段学习课文内容一、二、三段。第二课时重点是了解怎么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及理解作者描述的景物特点及叙述的条理。至于流经的路线(也就是作者叙述的第二主线及指导朗读指导、背诵全文将安排在第三课时)。

【说教法】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抓住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电脑课件,选择好演示的切入点,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诱发学生去尝试,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另外,让学生尝试阅读之后合着音乐的节拍,欣赏双龙洞这一神奇的溶洞,从而创造激昂、活泼的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通过人、机交互获得信息交流,又为学生学之得法创造条件,逐渐从学会到会学。

【说程序】

1、回顾上文,理清线索及思路: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谁能概括地说一说,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哪些内容?

2、尝试读文,了解孔隙的特点:

抓住关键,让学生细读课文,尝试分析。首先让学生带着尝试题有目标地自学课文,初步了解:

⑴ 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⑵ 分成哪几层?每层意思是什么?

在这个基础上演示课件──小船怎么进入内洞?让学生直接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再播放录相片断“游人进入内容”的情形,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⑴ 找一找,作者是怎么样描述的?用横线画出来。

⑵ 用自己的话说说游人进入内洞的'情形。

⑶ 这样窄小的孔隙,作者通过时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用波浪线画出来。然后通过句子的比较:

① 眼前昏暗了,可是我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② 眼前昏暗了,可是我还能感觉孔隙很窄小。

让学生懂得怎么样把句子写具体。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出“孔隙”这段的学习方法:

① 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了解段落层次,弄清各层意思。

② 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尝试读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3、尝试自学第五段,把握特点,深化主题:

学生用归纳“孔隙”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在学生弄清楚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后,教师循序渐进地抛砖引玉:作者一进内洞时的感受是什么?在这么宽广的内洞里作者观赏了哪些景物?请同学找出来说说。观赏完这些奇异的景物有作者心里什么感受?请同学们用……画出来。学生质疑“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是什么意思?先同伴协作解决,师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再通过录象“内洞自然景观”的放映,让学生在自由想像中深化理解句子“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此时概括内洞“奇”的特点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指导朗读:作者把内洞写得这么美,这么奇,让我们用惊叹的语气来读一读吧!教师引读:首先当然是──(生接读)其次是──(生接读)作者觉得──(生接读)

4、重视总结,升华尝试成果:

学生通过分层。有序的尝试,学生已经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5、课堂巩固练习:

填空:

⑴ 过孔隙时,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还感到_____________,又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写出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⑵ 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_________,再加上_______,可见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

6、板书设计:

(美) (宽) (大) (窄) (奇)

金华城 罗甸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7、布置作业:尝试背诵第四段。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篇6】

一、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二、说理念:

1.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 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 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习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发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习,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现。

1. 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 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从松树上渗出。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琥珀形成过程的语句。

3. 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同时有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因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样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6.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习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习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 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篇7】

一、说教材

《猫》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以“可爱的动物”为主题的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精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从而启发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指导我们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出特点。《猫》是老舍写的一篇记叙文,通过风趣、亲切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刚满月时的活泼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折”,会写“忧、虑”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无忧无虑、呼唤”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先总后分的写法及平实、口语化的表达,并能照样子写一段话。

4.阅读不同文章中写猫的片段,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能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先总后分的写法及平实、口语化的表达,并能照样子写一段话是教学的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爱猫感情的方法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出发,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

在学法上,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领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以可爱的动物引入课题,谈名家笔下的动物,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师生查记,解决生字词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随后我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及课文朗读情况,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学生讨论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识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识字习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会生字词的基础上再轻声朗读课文,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 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

②分段:第一段:1、2、3节 第二段:第4节

(四)发现特点,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画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指名学生回答(第一句)。

2.根据段落特点,自主学习,归纳段意。

3.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交流出示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五)细读品味,体会喜爱之情

1.默读第1自然段,用“——”画出体现作者感情的有关语句。

2.齐读句子,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3.自主学习后面内容,圈画相关语句,组内交流。

体会句子: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学生演示动作,感受猫与人的亲近,人对猫的喜爱)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抓住“小梅花”,体会爱猫之情。)

体会词语:更——特别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 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4.小结: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5.对比“阅读链接”内容,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六)深入学习,体会表达

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的语言特点,小组讨论。

2.体会语气词的作用。

以“说它贪玩吧”一句为例,对比朗读(三个语气词“吧、啊、呢”,读来亲切,去掉后感情发生改变)体会语气词中传达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老舍语言口语化的特点。

3.出示课后小练笔,学生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段话。

(七)课文小结

课文生动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通过平实无雕琢的语言将猫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人爱猫、猫亲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归纳出作者描写的猫的主要特点,其他地方引导学生补充写出,从而让学生理清思路,体会中心,学习写作方法。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篇8】

一、说教材

《白鹅》是编排在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这篇课文,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高傲的特点。文章从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的姿态描写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为线索,从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细致地刻画了鹅高傲的特点。作者运用对比、拟人、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特点的分析、解读,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基于编者意图的领会,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类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读8字,会正确书写12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器,引吭大叫、局促不安、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倘若、从容不迫、窥伺、不胜其烦”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等朗读课文;

b类目标: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了解白鹅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c类目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白鹅高傲的特点写出来的。教学难点: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节课我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尽量启发学生、跟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大胆做一做和利用课件等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课,真实展开我的我的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学生很快会猜出是鹅)一说起鹅,你们会想到什么?由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引入,学生可能会说,想起鹅的样子。也可能会说想起《咏鹅》这首诗,如果有学生提到这首诗,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2板书课题:《鹅》,引出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丰子恺先生写的《白鹅》,在他笔下,这只白鹅什么样子呢?好,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丰子恺先生吧。”由课题又引出对丰子恺先生的介绍。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这一环节布置学生自由读书,在读书前,提出读书要求,养成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反馈中我设计了字、词、句的检查(课件出示),由易到难,逐步上升。重视对学生字、词、句的掌握,同时检查学生自学预习情况,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2.交流: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初读过后,应该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把握。我就在课上让学生说说这只高傲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者是从文章中的哪些语句描写中可以看出来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初读的感知。这不仅是我们的感受,更是丰子恺老先生初见这只大白鹅时的第一印象。

第三板块:围绕主问题,品味语言。

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里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认真读了课文的学生,就可以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当然,如果学生没有说出“高傲”,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丰子恺对这只白鹅的印象。)

把这句话出示在屏幕上,并提问,什么叫“高傲”?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会说,“高傲”是傲气的意思,是看不起别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意思……

为什么作者初次见到白鹅,就有这样的印象呢?指读第1自然段,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可以抓住“伸长了脖颈”“左顾右盼”,说明白鹅初次到我家,东瞧西看,一点儿也不拘束。通过对重点的理解来体会白鹅高傲的特点。

课文在很多地方都用了明贬实褒的写法,课文一开始这个“高傲”就是这样一种用法,可以在这时把这个语言特点告诉给学生。作者竟把它喜欢的动物称“高傲的动物”,把“高傲”这个贬义词褒用,语言多有特色呀!

作者初见这只白鹅,就认为它是一只高傲的动物,那么文中围绕这个特点还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呢?由这个问题引出2-5自然段,学生们小声读2-5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把它找出来并画在书上。通过对“更”字的理解,说明白鹅的高傲在叫声、步态、吃相这三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而且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也引出了下文,读起来非常自然。

这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哪些句子表现出了白鹅的高傲呢?给大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学生在体会这部分内容时,主要通过想象与对比感受白鹅的“高傲”,如“叫声”这部分,让学生想象,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它可能在喊:。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它可能在叫:。通过想象,赋予鹅人的语言与思想,进一步感受它的特点。

在“叫声”和“步态”这两部分中,还有一个写法,就是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鹅与狗、鸭进行了对比,从而突出它的厉害与傲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可以通过有语气地朗读,来表现出白鹅的特点。

第5自然段“吃相”围绕第一句话展开即可,通过对词句的朗读,以及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来感受白鹅可笑的样子,非常有特点的一面,它不仅很高傲,而且还显得很死板,不知变通。

第6、7自然段,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同时很直接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找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语句和大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体会白鹅吃饭时的特点,即必须有人在旁边侍候,因为它虽然知道狗会常常来偷吃它的饭,但它还是不知变通地总是吃一口饭就走开去远处喝水吃草,当饭被狗吃光,它还要责备人们对他照顾不够。而且从这部分中,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这只白鹅的厉害,因为狗每次想偷吃饭时,都得先“窥伺”,不敢明目张胆地来吃,而且得趁着白鹅离开时“敏捷地跑”“努力地吃”“立刻逃”,好像在抓紧时间尽量多吃点儿,生怕一会儿白鹅回来对它不客气似的。

第四板块:升华情感,进行实践。

在这个板块当中我主要做2件事情:第一就是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大量去积累,理解运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一些写作方法可以适当运用到自己今后的习作中。第二.自己选择摘抄描写白鹅性格特点方面的优美的语句,仿照其写作手法进行模拟训练。这样可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积累语言,而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提升其语言的品质。

第五板块: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这篇文章以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运用了多种修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反语等。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板书设计

白鹅

高傲{叫声:严肃郑重

步态:傲慢

吃相:从容不迫

喜爱

根据课文的结构及内容,我设计简洁性概括性的板书,既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让人一目了然,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篇9】

设计理念:

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考,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作者通过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鹅,从刚抱回家的姿态开始,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作者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作者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堂实录:

课前交流

师和几个学生小声交流:来啦,昨天睡得好吗?看到你在这。好像很紧张,紧张吗?看到我不要紧张。

师: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打个招呼

生打招呼

师:没声音呀,愿意跟我打招呼吗

生:愿意

师:大点声啊,伸出你们的小手

生大声

师:没听到啊

生更大声

师: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小猫

师:小猫要是听到肯定很高兴

生:我喜欢小鸡

生:我喜欢乌龟

生:鲤鱼

生:白鹅

师:哦

生:我喜欢小狗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很可爱

师:哦,你家有只聪明的小狗儿

生:我喜欢乌龟

师:为什么

生:它很可爱

师:它也能成为你兄弟

生:我喜欢小白兔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很可爱

师:哦,可爱的小白兔。看来啊,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我家养了一只小狗,这次我到武汉来呀,它好像看出我要出远让,咬住我的裤腿不松口,我说你这讨厌的小东西快走开,过几天我就回来了,同学们我讨厌我家小狗吗

生全说不讨厌

师:哦,明白了,你们真会听,听出我的言外之意,听出了我的话外之音。读书也应该这样,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上课

师:同学们,请坐。丰子恺先生就养过一只白鹅,他把它画了下来,就是他们家的鹅(课件)同学们注意这个鹅字,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人骑在鸟身上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儿是平等的,已经被废除了,规范写法是法是这样的,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板书:鹅)

师:丰子恺不仅把它画下来,还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题目就是白鹅

板书

一起读

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打开书,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这些生字还认识吗?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生字,师指导读音

出示

窥伺、大模大样、供养不周

指名学生读词相机指导字音

师:差不多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指名读(特别指导供养不周,供的读音)

出示:

净角脾气

师:谁来读

指名读

师:真好,都读对了,知道净角是什么吗?

生:净角是京剧里一个角色

指导角的读音

师:净角就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的男子

出示净角画面

师:这就是净角,浓重的色彩,夸张的画面,也是我们国萃之一,喜欢吗

生:喜欢

师:脾气的脾这个字好读不好写,伸出手来,一起写。

指导脾字的写法(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中间一撇是从白中撇出来的)

师:写好了吗?我们把这些字再读一遍

齐读所有词语

师:真好,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在文中还会读吗?

生:能

师:谁愿意读读课文

指名几个学生轮读课文

师:其他同学跟我一起听他们听,听他们把字音读准了没有。一边听一边想,这篇课文里的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读。

师:真好,尤其是感叹号,你注意了标点符号

生2读

(指导读音及句子)

生3读

指导局促不安

生4读

指导读音

生5读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很长,不好读,能读成这样不简单,相信多读几遍你们一定会读得更好,有信心吗

生:有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很长,读完之后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一想

生1:读完之后我觉得这个白鹅很高傲,课文写了它三个特点

师:哦,写出了三个特点,你很会读,这只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说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白鹅

生:说了白鹅的高傲

生:他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生:这只白鹅有老爷的脾气

生:这只白鹅架子十足

师:还有吧?说的不错,其实文中用了一句话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动物,说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一起说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篇10】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词语读准多音字鲜、冲、朝、号。

2、能听写千姿百态、漫山遍野、举目眺望、纵横交错、玲珑多姿、若隐若现6个词语。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和虽然但的句式写句子;能照样子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能按课文填空,进一步体会运用总分段式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4、能独立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给短文分段。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设计

1、第一题

读准多音字的读音,了解多音字的意思。

新鲜朝鲜冲着冲锋信号怒号朝着朝气蓬勃

2、第二题

先让学生把自己有可能写错的字词写一写,准备好后再听写,最后对照课本订正。

3、第三题

如:薄雾蒙蒙、江水滔滔、果实累累、鲜花朵朵、高大的树木、灿烂的阳光、平静的湖水、宽阔的江面。

4、第四题

(1)一艘崭新的游船飘荡在明亮如镜的水面上。

(2)漫山遍野的水池闪耀着神奇的光彩。

5、第五题

比喻:把大苹果比作胖娃娃。

拟人:海棠果冲着你微笑。

夸张:金黄的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

6、第六题

(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

(2)我爷爷虽然已是80高龄了,但精神很好,还抢着干家务呢。

7、第七题

(1)阅读全文思考蚂蚁是怎么掉进水里的,它是怎么得救的?喜鹊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得救的?

(2)交流,反馈。

(3)分段,注意表示时间的词有一天,过了几天

第一段:(1、2)有一天,一只蚂蚁一不小心掉进水里,喜鹊衔了一片树叶丢进水塘里,救了蚂蚁的性命。

第二段:(3、4)过几天,猎人到树林里打鸟,蚂蚁偷偷爬到猎人的脖子上。当猎人瞄准喜鹊准备开枪时,蚂蚁狠狠地咬了猎人一口,救了喜鹊。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篇11】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以为在这三者中,教师首先要与文本对话,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所以,我觉得上好一节的前提是反复钻研教材。我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起先只认识到这篇课文是以平白朴素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而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身上得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要让学生弄清楚格罗培斯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而这个联系就是从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上得到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设计灵感。但当我继续深读下去,我觉得这联系不仅仅如此。其实许多园主卖葡萄的方法是给顾客摘好葡萄,这正和格罗培斯前50次的设计一样,是在为游客设计他认为最佳的路径。而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却是让顾客自己去摘葡萄,让顾客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葡萄。从老太太的卖葡萄的方法上,格罗培斯受到启发,于是他的设计观念有了转变,从原来为游人设计转变为让游人自己设计。而最佳设计的获得这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不可或缺的。我认为这篇课文不仅仅让我们懂得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人文思想,还让我们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

二、说目标

纵观整篇课文,我觉得文章有着苦思启发决定这样一条文路。因为苦思,因为借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所以看到南部农民卖葡萄,才会突发灵感,于是做了决定。我这堂课的设计就是以苦思启发决定为我的教学线索,紧扣课后问题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读、思、议中明白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以及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2.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3.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学会遇到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

重难点:知道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以及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购买物品的生活经验,这有利于学生区别许多园主和老太太卖葡萄法方法的不同,并体会到老太太卖葡萄的独特之处。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如已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

四、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为是我的语文课堂上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将文本所载负的人文思想、情感内涵,寓于语言之中。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同时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体现语文教学特色。

五、说过程

第一环节感受苦思

这个环节我抓住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微不足道、大伤脑筋、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体会到格罗培斯对路径设计要求很高,感受他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学生充分感悟的情况下,紧扣焦躁一词,承上启下,引出启发的内容。同时品读焦躁这个词语也让学生明白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体验启发

这个环节是课文的重要部分,为使学生理解本课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中我抓对比促联系,以谋求教学的最佳路径。

抓对比就是抓住许多园主卖葡萄与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卖葡萄的对比,通过抓吆喝和无人看管、投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的词句的对比,在读中体会两种卖葡萄方法的不同。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再创设情境如果你刚好路过这里,你更愿意买谁的葡萄?,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中了解到老太太卖葡萄方法好在哪里?促联系,就是从许多园主的做法联系到格罗培斯前50次的设计为游人设计;从老太太卖葡萄的做法联系格罗培斯观念的转变让游人自己设计。这一联系也突破了格罗培斯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这一重难点。因为考虑到学生直接表达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写话练习,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

第三个环节作出决定

这部分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这一部分我抓住理解有宽有窄、优雅自然体会格罗培斯路径设计的良苦用心。

第四环节加深体会

在充分感知设计过程的基础上,再创设情景:如果你是评委,你为什么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最佳设计?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所以这个问题就降低了难度。但是我觉得课文不仅告诉了我们这些,其实通过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也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所以在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这件事上,你还受到什么启发?。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篇1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快乐的足球赛》一课,我将通过下面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教材、说教学设计、说教学策略、说媒体应用,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

读《快乐的足球赛》一诗,可以令人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地看到一群快乐的孩子的一场快乐的足球赛。开篇的景物描写,把读者领到了足球赛的现场——碧绿的小河边的绿油油的草地,给人一种快乐的舒适的感觉。详细叙述的周五那场球赛,真是一场快乐的比赛,人体球门以及后来的人体球门的不翼而飞、“精彩”的球艺——把球射进自家球门,作者选择的几个材料,就使快乐“跃然纸上”。这些材料,富有童趣,富有生活特色,真实可信,不做作。全诗妙趣横生,朗朗上口。学生读诗、学诗、写诗,感悟诗歌的韵律美,对培养想像力和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觉都是十分有益处的。

二、说教学设计

1、“以儿童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设一个有“温度、深度、广度”的精彩课堂。这是我的教学理念。

2、根据学习主题构建的原理,我首先在寻找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索。起初,我把这条主线索定为:“足球赛怎么快乐?”但觉得这样的设计还是没有跳出“教教材”的模式,教学过程也将缺乏“温度、深度、广度”。在备课当中,我曾在网上发布了一个投票贴,调查学生觉得生活是否快乐的情况。结果是全班67人,有62人投票,41人感觉不快乐,21人感觉快乐,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因为我的教学理念是“陪护孩子一段快乐的人生经历。”相对来说,我所带给学生的是比较快乐的教学生活,但是孩子还是感觉不快乐。是对“快乐”的含义缺乏了解?还是缺少一双会发现快乐的眼睛和体验快乐的心灵呢?我的灵感来了。我于是决定对我的教学作了以下的修改:

学习主题:快乐是什么?

主题分解:足球带给人们什么快乐?

《快乐的足球赛》所带给我们什么快乐?

生活带给我们什么快乐?

什么是快乐?

假如你不快乐怎么办?

三、说教学策略

首先我说说我对教师的作用定位,一个词“引导”。教师的“导”必须存在,而“导”须用以“引”。我追求“大雪无痕”的教学境界。优秀的课堂教学已经使教学过程淡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了无痕迹。虽然我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但是我追求。

教学伊始,我就摆出了对全班同学是否感觉到快乐的调查结果。这使学生立马感到我们今天的学习是在讨论一个有关快乐的话题。感觉到快乐和不快乐的学生都会关注到这个有趣的话题,并产生一种疑问:我为什么快乐或者不快乐?这节课的学习老师会带给我们什么答案吗?

接着,进入《足球快乐大本营》。进入时模仿电视节目中喊一下口号,大叫一声“椰!”可以调动一下学生的情绪。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让学生觉得这节课很好玩。观看国际著名球队——皇家马德里球队的精彩射门集锦。欣赏球员在绿茵场上激情飞扬地奔跑;球员大力抽射,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后,破门而入;球员们进球后,欣喜若狂地拥抱;人头攒动的球场里那排山倒海的呐喊;伴随着精彩的画面的是热情激扬的音乐。足球所能带给全世界人们的快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知觉。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观后感,既是一种说话训练,也为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展开想像提供可供参考和联系的内容。

然后进入文本《快乐的足球赛》。教师一句,学生一句,这样的朗读会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也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到诗歌的韵律美。阅读完后,教师一下子把教学的内容引导到“小胖把球射进自家球门”这个环节上来。诗歌具有一种想像的张力,但学生的想像却因人而异。如何展开想像呢?在此,教师进行了辅导。“球是怎么到小胖的脚下的?”“球到小胖的脚下,小胖是如何反应的,如何踢的?”“球是怎么射进自家球门的?”“小胖如何激动?大家如何说笑?小胖又如何?”可谓细致到家。这里教师的教占据可一定的主观地位,但这是提供给可学生一中想像的方法。接着“放”,给出了自由想像的空间,让学生再读课文,展开想像,说说自己最喜欢诗歌的哪部分内容,它给你带来是一种怎样的快乐想像。

课堂教学又进入《生活快乐对对碰》,依然是喊口号,喊“椰”……请一学生朗读自己的诗歌作品《快乐的烧烤》,这个课堂教学的资源的得来是无巧不成书。这位同学恰巧在一个假期里参加了一次烧烤,喜欢写诗的她在学校的论坛上发表了一篇诗歌。正好被我拿来可以用。孩子写得好,朗读地也好,我又给配了非常直观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争先恐后地举手述说自己快乐的往事……

该是收场的时候了,把这节课大家的学习主题:“什么是快乐?”摆在了学生的面前。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此时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认识。那就动笔写吧。也用诗歌的格式来写,只要求一行一行地写,不要去考虑诗歌的压韵,诗歌的意境,只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孩子做出的回答很精彩,在课堂上朗朗地读,学生会感觉到一种成就感:我现在能够回答一个比较深奥的人生问题,我现在会写诗了。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都发到网上去,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教学的本身就应该充满快乐。孩子的认识可能还比较肤浅,还比较片面,但是生活,生活会是他们的第二个课堂,让未来的生活去教育这些孩子吧。我只是说:“快乐是一种心态,就如你拿一块干净的抹布去擦拭,那你会看到本来肮脏的东西会变得干净;如果你用一块肮脏的抹布去擦拭,本来干净的东西也会变得肮脏。”“生活并不缺快乐,而是缺发现快乐的眼睛和享受快乐的心灵。”如此的话,孩子也许会懂,尤其是在上了这节课。

当然,世界上不快乐的事情绝对存在的,这一点如果回避,是不现实的。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我给孩子看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轻轻地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不要悲伤,也不要忧郁……”学生也轻轻地吟……课堂的意境很美,荡漾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四、说媒体运用

煞费苦心地去找《皇家马德里球队的精彩射门集锦》、绞尽脑汁地去做《快乐的烧烤》画面,精心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配乐朗诵。一节好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美的享受过程。多媒体的运用创设的是一个美轮美奂的情景,让诗意栖居课堂……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1500字


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学校是儿童受教育的场所,也是教师接受教育的地方,每位新教师在上课前都需要编写好教案。负责的老师在每一次课前都会准备教案。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1】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因此,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2】

jqx与相拼省写上的两点的拼音规则是拼音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可以说是拼音教学的最大难点。其难在一是容易忘记省写上的两点;二是不知为什么要省写上的两点;三是学会了省写规则后,又将其它声母(如:n、l)与相拼时也去掉上两点;四是省掉两点后又将读成u,造成拼读错误。要突破这些难点,必须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实施的:

1、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在完成了学习,认读,书写字母jqx后,板书下面内容:jijiqiqixixijjuqquxxu。板书完毕之后指名让学生自己拼读。(j与i相拼组成jij与相拼组成ju),

这时何航成就发现问题了:老师,你写错了。我故作吃惊状:是吗?哪里错了你的jqx后面的上两点忘记写了。这时江则情和王杰等都说老师没有写错。于是同学们都议论起来。这个过程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都是十分有利的。

2、让学生讨论判断。

待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时,我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出问题:你们说这是错的,理由是什么呢?不等我提出讨论的要求,大家就自觉主动地讨论起来。有的说:n、l与相拼时就没去掉上的两点。有的说:jqx与i在一起时,i上的那一点就没去掉。有的说:如果去掉上的两点,就不是而是u了。还有的说:老师没写错。(可说不出理由)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争论十分激烈,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全班绝大部分学生都参加了这个问题的思考与争论。在争论中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

3、讲故事,揭示规则。

学生们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急需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时,我说:小朋友,请大家暂时停止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先听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听完故事后,再请小朋友来说说老师到底写没写错。好吗?听说要讲故事,大家更来了兴趣,于是个个全神贯注地听起故事来。

有一天,小在树林里玩,不小心迷路了,他在树林里转来转去,直到天黑了,还没有找到回家的路。小害怕极了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这时候,正好jqx三个好朋友路过这里,看到了小迷路了在哭,就对小说,我们可以把你送回家去,但你先要把眼泪擦掉。小听了,连忙擦掉眼泪,跟着jqx回家了。

我绘声绘色地讲完故事后,从学生们脸上的表情能够看出他们已经明白了问题的答案。于是让他们齐声回答老师黑板上写的错没错。在一声响亮的没错!声中,jqx与相拼时省写上两点的规则便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脑海之中。

之后,我又对学生说:还要说明的是,为什么小擦掉眼泪我们还知道他是而不是u呢?这是因为jqx和u是冤家,他们从来也不做好朋友的。所以,我们只要看到jqx后面的u,就知道他不是u而是擦掉眼泪的。不信的话,你试试,jqx和u做做朋友,你能读出来吗?

小朋友一试,jqx还真的不能和u做朋友。

4、教儿歌,帮助记忆。

在学生掌握了jqx与相拼的拼写及拼读规则后,再根据前面讲的故事内容,教给学生顺口溜:小见了jqx,擦掉眼泪笑嘻嘻。以帮助学生记忆。这个儿歌顺口好记,学生只要念着儿歌,就会想起老师讲的故事,就会想到jqx与相拼的拼音规则。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3】

背景和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学科是得天独厚的,这是因为语文教材本身就是情感的海洋。可见,情在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中是多么的重要!成功的语文课,无不是教师、学生、文本和编者之间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而《十里长街送总理》刚好是一篇感人肺腑的叙事之作,在教学时,以教师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用学生体会到的情感,来感悟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以此来内化情感。使课堂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

片段情景描述:

(抓重点句:好象有谁在无声地指挥鼓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感悟、品位完后)

师:(以十分悲痛的语调叙述,做到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同学们,这种对总理无限崇敬和失去总理无限悲痛之情,不仅是首都人民如此,全国亿万人民都是如此!让我们一起来再来读这句,表达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声吧。(学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同学们,我们的周总理怎么就会得到亿万人民的心呢?此时此刻,你会想起他哪些生平事迹?

生:我想起在飞机遇险的时候,总理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小杨梅,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师:是呀,多么崇高的品质!

生:我想起在《一束鲜花》中,邓大姐很喜欢鲜花,可他却叫司机把鲜花送还给酒店,因为那是公家的东西。

师:多么地大公无私呀!

生:我知道他经常一夜工作到天亮。

师:对工作多么地负责呀!

师:这样的事迹,我们是枚不胜举。就单单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引读书中句子,反复读后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师:然而今天,我么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他静静地(引读句子: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并顺势出示周总理去世后静静躺在那的照片,把学生带入情境中。)

师:让我么打开历史的记忆,看看周总理那精彩的瞬间所留下的永久的怀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4】

乐趣来源于创新

从某一角度说,创新就是发现。只有睁大自己的眼睛,才能见人之不见。在学校学习,更应该有批判精神,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

有人说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容易的多。这是真知灼见,绝不是危言耸听!

《西门豹》课本剧【案例】:新西门豹

一群孩子重演了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故事。不过,此故事并非完全是彼故事。

第一幕

地点:王宫。

人物:魏王、西门豹、侍卫。

魏王:(手拿一封信,急匆匆上)百姓投诉到皇家信箱,说邺治理得不大好,No,简直是极差──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这不是和寡人我作对吗?目前周边各国对我们魏国虎视眈眈,稍不留神就会国破家亡,尤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秦国,更是没有一天不想着武力消灭我们,如果都像邺这样经济落后,挨打还不是早晚的事?这些没上过学的狗官,只知道争权夺利、贪赃枉法,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也不管国家的前途,寡人要把他们一个个都炒了鱿鱼。寡人得派足智多谋、有改革开放思想意识的西门豹去治理治理。来人哪!

侍从:(跑上)在!

魏王:把我的手机拿来!侍卫,西门豹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侍卫:75526815710。

魏王:(拨号,打电话)西门豹吗?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啦?对,就是寡人。请马上来王宫一趟,我有急事找你,越快越好!

西门豹:(幕后声音)是,大王!我马上就到!

西门豹:(气喘吁吁上)参见大王。

魏王:爱卿平身。今天来得还挺快。

西门豹:回大王,今天路好走,没堵车。

魏王:你先看看这封投诉信。寡人让你去邺做行政长官,这个任务可不轻。Areyouready?

西门豹:Yes.不过大王必须给我处理事情的权利,臣才敢答应。

魏王:我完全放权于你,爱卿就放心去做吧。你一定要把邺给我治理好。

西门豹:大王放心,治理不好,我西门豹就从新时代广场的39楼跳下去。臣现在就走,大王再见。

魏王:(握手)再见,多保重。

西门豹:司机,备车。

第二幕

地点:邺,西门豹的办公室。

人物:西门豹、老大爷。

西门豹:这里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是什么原因呢?

老大爷: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地方上的官绅每年都要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每回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西门豹:(自言自语)他们贪污这么大的数目,够得上判死刑了。那新娘子从哪儿来的呢?

老大爷:还不是穷人家的女孩子!每年巫婆和官绅都会到各家去选,看上了谁,就说她是河伯的新娘子,就带到漳河边上的一所小房子里,到了日子,让她坐上木筏,在水里漂一阵子,就沉下去了。所以,有女孩的人家怕被选上,纷纷背井离乡,这里人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穷了。

西门豹:杀人害命,罪该万死,官绅和巫婆看起来是活够了。我不收拾他们谁收拾他们!老人家,今年河伯什么时候办喜事呀?

老大爷:下个月32号。

西门豹:好,到那天我也去凑凑热闹。

第三幕

地点:漳河边。

人物:西门豹、巫婆和徒弟若干人、官绅若干人、侍卫若干人、老百姓多人、新娘。

(前面人物除新娘外纷纷上场议论纷纷。西门豹带侍卫到来了,巫婆、官绅迎上去。)

巫婆:(作揖)西门老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官绅头子:老爷要来也不通知小的,好让我们准备准备。

西门豹:好说,好说。见过各位。请把新娘带来让我看看漂亮不漂亮。

(新娘由两女徒弟带来,哭哭啼啼的非常伤心。)

西门豹:(看)不行,这个姑娘不够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对巫婆)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高声)卫士。

卫士:有!

西门豹:把她请进河里。

巫婆:西门老爷,别让我下河!我给河伯打电话通知就行了!

西门豹:不行!你必须亲自去,这样河伯才能看见我们的诚心。扔下去!

(卫士拉巫婆下,群众一片骚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5】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早已颁布实施,它改变了过去语文课堂只注重教师的教的片面性,更加注重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诸此改变,无疑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使所谓的自主、探究、合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关键词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广大教师已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浮于表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学习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滞留于表面。比如,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上,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还有的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又开始进行教学,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深入分析课文,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就会比较肤浅。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这一因素来讲,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的忧虑

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比如,有的教师说:课堂上,我也想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说法代表了很多语文教师以及其它学科教师的普遍看法。教师存在着这种思想,必定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浅尝辄止,仅仅成为课堂的一种装饰。

(二)教师理解的偏颇

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干扰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试想,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他们的自主活动是否始终围绕着教学任务进行?这些教师没有考虑到小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小学语文学科的实际,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主学习活动浮于表面,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改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应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探究、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万不可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那种担心自主学习占用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会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习的效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它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为了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必须使这两个过程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否则教学必将失败。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做到收放自如,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己的引导下进行。教师要做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速度。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同时教学效果亦会非常不错。

二、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另一种学习方式。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囿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大多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很盲目;合作学习的任务不适宜,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为合作而合作;学生的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有效、真正地合作,合作学习放任自流。

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到的知识,取长补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一方面它背离了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倡导合作学习的本意,另一方面也白白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笔者认为,为了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学习任务

要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同时,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进行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有困难的任务课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相互配合、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容易使学习任务更好地完成。如果学习的任务比较简单,或者学习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就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二)适时进行

一般来说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开展合作学习: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2.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凭借个人能力无法解决;3.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时;4.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5.学生的意见分歧较大,需要共同探究的时候;6.学习任务较大,凭借个人能力无法完成。

(三)加强指导和监控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中去,指导、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不至于偏离教学内容,同时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对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得问题可以予以适时的指导。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三、跨学科活动过多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所教学科,要有充分的跨学科的知识储备。这一要求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封闭、死板的课堂,而走向开放式课堂,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但有一部分教师没有真正领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片面追求愉快教学,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从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非语文活动过多的现象。例如,有的教师使语文课变成了游戏课;有的教师使语文课变成了美术课;等等。这些活动是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这种生机与活力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效果与效率并无太大的作用,甚至使学生的注意力过于分散,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我们不能否认,为了使语文的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各种活动。但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认为没有活动就不是课改。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是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

活动是需要的,但这些活动必须以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我们在语文课上开展活动要明确一下两点:

(一)活动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服务于语文教学的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各种活动对于促进学生跨学科的学习,促进语文课程走向开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绝不能因此而丧失语文学科的特点,不能迷失预期的目标。我们开展各种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的目标更好地达成。那种为游戏而游戏,为表演而表演,追求课堂表面上的生机与活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活动要适可而止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研究发现,活动就像在教学内容外面裹了一层糖衣,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往往会被糖衣所迷惑。他说:如果注意力不曾直接作用于实际的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就不能为儿童所领悟,更不能在儿童的心目中起什么作用了。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我们的活动不能适可而止,就很容易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各种活动,而不是所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1

[2]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20xx.11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7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6】

【摘要】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其实施的基本路径以发现问题为基点,以提出解说为起点,以制订反思计划为中介,最终以形成反思性日记或论文为目的。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指导和完善新一轮的教学,以此丰润师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一、概念界定

1、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针对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根据预设方案,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后又缺乏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而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

2、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反思贯穿于教学始终;是一条教学原则,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师较多考虑我为什么做我所做的;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教师较多考虑我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做些什么;强调教学方法的情感性,重视师生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重视对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尤其是情感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强调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3、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借鉴了国外教师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是反思性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包括反思性教学计划的设计,反思性教学计划的实施,反思性教学的评价。既有教师教的反思,又有学生学的反思,最终指向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学会教学。

二、背景缘起

1、从现实背景看

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举措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而这依赖于教师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正是要求教师有敢于探索的勇气,不断探索的毅力,科学探索的精神。因此,该课题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②是培养反思型教师的需要

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是反思型的教师,具备其合理性主要特征,即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以往,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反思的重要,但普遍还比较缺乏,即使有此意识,也往往处于一种片面的、被动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状态。现在,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提出反思,要求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主动的、自觉的、系统的反思,促教学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从特点看

①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超越了常规教学理论研究中技术理性思维的局限,站在更宏观、更高的层面关注和探寻一种抽象的、基础的教学策略和人文理性。注意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动态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必须充分地考虑有效地协调和处理这些影响因素,并在整体上把握,这些因素既保留有常规教学中关于如何教的具体的技术性要求,又提倡体现人文理性的宏观教学策略的运用,并以后者涵盖和指导前者,达成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的一体化。从整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不断调节,达到系统的优化。

②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它不仅要求反思者有一个开放、负责和全心全意地投入的心态,同时也有合作、协调、信任的环境要求。

③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既重视教师对教学活动本身的反思,又重视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反思,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充分利用校外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以充实课堂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④在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将对学生的反思意识、能力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自身主体道德意识、情感和思想的开放性,对自己的事业、学生负责任的态度以及丰富的反思知识和技能都将细雨一般润入学生的心田,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信念、经验、态度、知识和价值的意义及其它社会条件承担了认知、检查和反刍的责任。由此可以推断,对于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它可以成为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是值得我们去实践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切入口。

三、支撑性理论

1、主体性教育理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同时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为本。一旦学生内部产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其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学习潜能。

2、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推进,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探索。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迷茫,实践上的困惑。他们的认识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3、认知理论。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原有认知的再认知。即认知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它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体验和调控,其中调控是核心。从这一层面上说,反思是一种体验后的调控。

4、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7】

《群鸟学艺》这篇阅读课文是一篇童话。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上课了,满以为学生会向文中的小燕子那样认真地听我讲课。

师:凤凰老师讲课,哪些鸟飞走呢?所以

(讲到这里我往下环视一周,大部分学生都向猫头鹰、老鹰的一样,无精打采。我气极了,正准备敲我的惊堂木。但我马上想到,凤凰为什么没说完,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会飞走了。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也碰到的:学生的心也不是飞了吗?这样的情况,是不是也向凤凰那样,不管有多少学生听都说下去

我灵机一动,马上问:同学们,这篇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有话说了,学生的兴趣来了。)

生:我想知道哪些鸟不会搭窝,哪些鸟搭的窝很粗糙?

师:有哪位同学帮他解决问题?

(得到老师的恩准,举手的人多了。)

生:猫头鹰和老鹰不会搭窝。

生:乌鸦与麻雀搭的窝很粗糙。

生:只有小燕子搭的窝最好。

(课堂气氛开始升温了,连平时不愿开金口的学生都跃跃欲试。此时此刻,我不忘在旁推波助澜,把课堂气氛掀起另一个高潮。)

师:同时向凤凰老师学搭窝,为什么有不同的结果呢?

生:猫头鹰听了凤凰的话,心想: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表现出它看不起凤凰,根本不屑一顾的傲慢态度。

生:猫头鹰还没等凤凰老师说完就飞走,它这样做是不尊敬老师的。

生:老鹰也不尊重老师,它听了凤凰一句话后,心想:挺简单,也飞走了。表现它认为搭窝是轻而易举的事,它自以为是。因此,我相信老鹰也不会搭窝的。

生:乌鸦也好不了多少,它听了凤凰的话后,心想:原来就是垒树枝,我会了得意地飞走了,反映它认为搭窝没什么可学,态度不虚心。

生:麻雀听了凤凰的话,心想:和我想的一个样转身飞走了反映麻雀自鸣得意的神态。即使它学过搭窝,我相信它们搭的窝都比较粗糙。

生:小燕子就不同了,它自始至终都认真地听,最后唱起动听的歌向凤凰表示感谢,说明了小燕子认真、虚心的态度。所以,它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

(不需要我费太多口舌,学生把重点解决了,我是始料不及。为了把学生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有意把话题一转。)

师:作为老师,看见学生听课不认真,甚至不愿上自己所教的课,多难受。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让所有的鸟都认真听课,都学会搭窝的本领?

(话门打开了,学生的话如洪水泛滥,滔滔不绝。)

生:凤凰老师不要只说,要给时间学生问。

生:凤凰老师可以把自己的搭窝本领,制成动画片。

生:凤凰老师在教搭窝之前,先搭好,让小鸟们去参观,相信他们看见这么美的窝,都想搭。

【分析】:

这节课,学生高度的归纳,精辟的回答,确实让我感到惊讶。使我尝到教学成功的甜头。但假如我像凤凰那样,不管有多少学生在听,不管他们听得怎么样,只是拼命地唱独角戏,会有这样精彩的一课吗?《新课标》是硬梆梆的道理,要想学生真的活起来,除了要有凤凰那样的真本领外,我们老师也应该学会随机应变,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因为我们不可像凤凰那样只是培养一枝独秀的小燕子,我们的课堂教学培养的应像春天的花园那样,万紫千红,百花齐放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8】

1、《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落实这一点,我对课文进行重组,以喜欢谁(伽利略、亚里多德)作为学生思维和情感生活的主线,让学生从书中或课外资料中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当学生谈到这个问题时时,他们各抒己见,或从书中或从课外资料中据理力争、旁征博引地侃侃而谈。

2、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学习他善于思考的好品质。《新课标》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把这一难点抛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自由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他们在交流汇报时,把语数学科巧妙地结合,这样的理解也让我们再次证明学科间的知识是相通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

3、一节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于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通用【篇9】

一、提问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到生活中寻找规则,谁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规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学生纷纷汇报收集到的规则。)原来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生活有规则,学校生活有规则,家庭生活也有规则,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谁说没有规则》。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生活中收集有关规则的资料,让学生对身边的规则有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在班中汇报收集的规则中,引入课题,学生就有话可说,想说,爱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2、开火车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抓住重点字词(如饼喂瞪)理解字义,引导学生说说记字方法。

三、再读诗歌,领悟诗意。

1、四人小组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后讨论:

(1)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

(2)主人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

(3)要读好这小节该注意哪个词语?用怎样的语气读?

2、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抓住回头一笑、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各小节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师生感情朗读诗歌。

4、同桌结合插图说一说,假如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后果?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遵守规则?

四、拓展学习,发散思维。

1、四人小组说说:你发现校园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

3、大组活动:交流作品,推荐佳作。

4、作品展示。

【教学反思】:

《谁说没有规则》是一首现代诗歌,它安排在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中。本单元以规则为主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规则的重要性,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从而提高每个人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从诗歌的内容看,作者选材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不守规则的场景:往狗熊嘴里扔饼干、糖果;翻越界栏横穿过街;把果皮往长椅上一搁;硬挤乱插这些素材富有生活气息,学生很容易理解。因而也就从反面告诉人们遵守规则的必要性,进而认同: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人人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诗歌有四个小节,结构相同,语言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模仿创作。让学生学习创作诗歌,理解现代诗不受字数和押韵的局限,而自由表达的特点。

从学习角度看,虽说诗歌的内容和结构通俗易懂,较好把握,但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少,如果在课堂上闭门造车,学生思路封闭,会造成内容单一,千篇一律。要想达到教育学生遵守生活中的规则的目的,必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社会实践中切身体会到规则与每个人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重要意义。

综合以上分析,我在让学生学习诗歌,明白遵守规则的意义,掌握诗歌的结构特点后,开展观察调查实践活动,在学生中铺开对生活中相关规则的搜集活动。经过一周的实践,学生们感慨万分:生活中规则数不胜数,违反规则的人屡见不鲜。就贵定这一个小县城来看,每个角落,各个部门都有规则,但这些规则只是作为招牌挂着,真正严格遵守的人寥寥无几。如:医院禁止大声喧哗,却有人在医院内吵架;请爱护家乡河流,却有人往河内扔垃圾、排污水;严禁在公路上摆摊,却有人在公路上卖水果、卖蔬菜、卖衣服等,给过往行人带来不便;不许缺斤少两,却有人在秤上作手脚违反规则的例子太多太多。调查这些违反规则的人,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每个人振振有词:公共场所,人人有权使用;公款不用白不用;错打电话,闹着玩;不扔垃圾,环保工人没事干;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童叟要欺,人人平等。

这些违反规则的人,不是儿童,正是成年人,听到学生们交流的内容,我们师生又气愤又着急,规则的价值在哪里?意义何在?人们的素质从何谈起?真是无奈又无奈。作为教师的我,深知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可是,社会上的成年人却在违反规则!于是,我安排学生创作诗歌,制作小牌,到各个部门、各个角落去挂牌,提醒人们的遵守规则。如:谁说没有规则?/明明白白写着:/买卖要公平,/可他却要缺斤少两。/问他为什么?/他却理直气壮:否则,我吃什么?

学生经过实践活动,创作的诗歌,内容丰富,情感高昂,他们对违反规则的事愤愤不平。通过挂牌活动,激发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我做起,才有资格去劝说别人。创写规则诗歌,起源于人们的生活,挂牌时,又回归到大家的生活中,这不就是学习创作的意义之所在吗?[/

相关文章

  • 教案:盘古开天地学案设计(篇四) 教师是智慧的代言者,真理的引路人。对于新手老师来说,写教案是上课的基础。教案让老师明确教学活动的思路,我们编写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教案:盘古开天地学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
  • 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1500字精选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老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编写教案。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对于新老师来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呢?也许以下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园地教案”合你胃口!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关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500字精选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如何写出独特而简洁的教案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关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时间:12-20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1500字 课件之家编辑现在向你推荐四年级语文说教案课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只有写好上课用的教案课件,才能展现更完整课堂教学。...
    时间:04-24 四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1500字通用 课件之家专题“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为你推荐以下内容。我们整理了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并分享给您。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同时还要明白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自己知道教学意图。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时间:02-11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