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课件资料 > 导航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

发表时间:2023-05-11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汇总。

想要了解“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本文一定不容错过。提前做好准备绝对是一个好习惯,对于教师,写教案是很有意义的。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把控课堂时间,更有效得进行教书。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1】

作为语文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也就是说语文其实要让学生今后能在他的人生路途中能够使用的一门学科。可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一套教材似乎就是学生们整个的语文世界。我们要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给学生灌输进去两本语文教材,学生们每天在字、词、句、段中打转,背诵、记忆,他们早已习惯呆在这种单调、无趣的语文世界里了,这和我们当前的教育形势有关。当今,我们的教育目标还仅仅只是停留在应付考试上,与考试无关的内容我们老师基本上不讲。难道学生们语文试卷上的高分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优质教育”呢?除了教材,语文课堂上就没有其它内容可讲了吗?把一篇课文“肢解”式的讲解,这就是语文课堂吗?只注重能力培养的语文教学就是完整的语文教学吗?学生完成了试卷上的题目,取得了让他自己和老师都满意的成绩就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吗?也许如此深远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一些更为实际的东西,比如今后的生活态度。

在面对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的时候,我预设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二是解读陶渊明的思想。

先说第一个目标陶渊明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诗人,初中已学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和《饮酒》、《归园田居》(其三)等篇目,所以学生对陶渊明的性格、诗歌风格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学生较为容易理解的诗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诗歌感受能力,但缺乏系统的诗歌鉴赏常识,所以必须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基于这些考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就教学效果来说,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立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对于学生今后规范地鉴赏诗歌架起了一座桥梁。

重点要说第二个教学目标,解读陶渊明的思想。诗歌其实分为“归园”和“田居”两个部分。“归园”部分就是在突出陶渊明厌弃官场,渴望回归田园的心情。从而田居生活就更能把握作者的深层思想。“田居”部分要求学生准确抓住两个词“暧暧”和“依依”。从这两个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将最朴实最自然地田园生活梦境化,诗意化。普通景在作者的眼中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作者陶渊明是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他不是一个浑身静穆的山野闲人,而是一个在心底里关心时政的、忧愤而痛苦的、不为时人所知所赏识的、用诗歌表达思考的严肃的思想家。他的思考是诗意的思考,他的情感表达是诗意的表达,他的人生是失意的,但他的生存态度、他的思考和表达,则都是诗意的,尽管这仅仅是一种忧愤、痛苦和寂寞的诗意,如今其诗意中的这种淡泊因素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可以说,这是他千百载之后得以持续辉煌的一个重要原因。

课文上到这里,就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了,我选择让学生思考今后打算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态度为了诗意的生活,这个话题会让还在校园中的学生一时之间很难有所感触,我在此时补充了相关的信息如,当内心在都市的喧嚣里越来越浮躁,当心灵在职场倾轧之下挣扎得越来越疲累,当身影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熏风里离大自然越来越疏远时,不要忘记最本真的自己,要让自己学会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学会诗意的生活,我们躯体身体不必想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但是内心一定要懂得如何确定什么是自己真的想要的生活,不要为了追逐名利把快乐的自己,诗意的生活忘记。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2】

在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占有较强的优势,模仿能力强。学生会有固定的语言模式,所以在这过程中几乎都是学生在说。但忽略了一年级的学生的发展水平,他们在同一时间无法正确的说出地点、数量及物体,所以在观察完物体后没能准确的说出所看到的,也就是教师所想要的答案。

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块掌握得不错,但容易受他人影响。学生能够提出“一共有多少”“什么比什么多多少(少多少)”并能列出算式,但一旦第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后面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模板。这跟对学生的表扬有关,有些时候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没有及时给予鼓励性语言,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一旦哪个学生回答正确,学生则相争模仿。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几个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注重学生的意识教育。数学练习课和复习课很容易让学生进行简单重复的计算练习,让学生感到枯燥而乏味,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造成学生对数学厌倦感,从而不喜欢数学。鉴于此原因,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备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的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3】

这节课是对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有效课堂的一次尝试和实践。教学设计的理念是以课文《归园田居》(其五)为依托,引入了《五柳先生传》的片段和《饮酒》(其五)的赏析,使整节课形成一个由文到诗,到人,再回到诗的回环,使学生对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初步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受到诗人的高洁品质和人格的感染,实现对教材的拔高处理,增加初中语文课堂的深度和广度。

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予以保证?这是我们在备课过程中着重考虑的问题。我们主要实施了以下举措:

1、撷取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的三句富有特色的话:“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来请学生们猜猜“此乃何许人也?” 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诗人形象的兴趣,学生有浓厚兴趣的课堂应该是有效课堂的前提。另一方面《五柳先生传》里的这三句话与执教的诗《归园田居》(其五)对形成陶渊明这位诗人的立体形象有相互映衬的作用,即《五柳先生传》片段引入是对执教文本的一点有益的补充。

2、三步读诗法指导学生由浅到深、层层深入地朗读诗歌,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读诗、直接触摸文本的平台,用通过声音演绎诗人的情感和自己的感受,而且一步一步指导提高。

3对于课文的教学,一是“选取一个诗句,展开想象,描绘诗中画面。”这一教学环节一来为学生学诗提供一个角度-----通过想象丰富诗之简洁背后的意蕴,这样才能做到真正走进诗歌;二是为后面的“探究诗人形象”做好铺垫和蓄势。因此怎样才能保证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我亲自“下水”, 想象“种豆南山下”的画面,写了这样一段话:“我辞去了官职,兴冲冲地来到我日思夜想的山林,抬望眼是座座青山,山峰高耸入云。四顾满目是翠竹绿树,草儿青青,树木繁茂,那随风摇曳的一树树翠绿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啊!这就是我向往的南山,是我渴望自由的地方。

就在南山的山脚下,我开垦了一块豆田,把豆种下去,小小的豆苗就会一个一个地冒出来,这是多么有生机的景象啊!”

亲自为学生做引领,精彩果然不期而至,后来学生的表现告诉我们:教师的“下水”示范为学生打开了思维,为他们提供了可模仿的范本,他们的展示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异彩纷呈,博得了老师的赞赏。

4、由诗文到诗人,是对教材的深入和挖掘,通过一堂课的教学而达到诗人丰满形象的树立,仅仅依靠《归园田居》这一首诗还略显单薄,故为了实现在“探究诗人形象”这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我通过一番比较之后选择《饮酒》组诗里的第五首作为课文的互补,通过朗读、赏析《饮酒》(其五),抓住“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以及句中“心远”“悠然”这两个词的玩味,结合课文里的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来让学生感受这是一位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愿在自然田园中追求自我,守志安贫,淡泊名利的高洁之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在学生心里留下关于我国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些许痕迹,能从陶渊明身上感受到一种人格的高尚,能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时时想起“但使愿无违”,我愿足矣。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4】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名篇,教学这篇文章,除了让学生明白诗歌的意思和体味田园的意境外,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这首诗教学设计为一课时,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对陶渊明的性格、行文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诗歌感受能力,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文下的注释来了解本首诗的内容。所以根据高一学生的实际和本课意境较为浅显的特点,我在上课时以“归”字为中心辐射开来,以“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四个问题来紧扣诗中相应的句子,从而将本文的行文思路清晰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同时通过诗句中如“羁鸟”、“性本”“自然”等关键词语的理解准确地阐释了上面的四个问题,把学生的感受和分析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真正做到“望文生义”,从而避免了学生的凭空想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中间穿插对田园生活诗句的改写描绘和对诗歌的反复朗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陶渊明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在理解本诗内容的基础上,还引用了其它相关的诗句来说明陶渊明归隐过后所面临的物质上贫困但内心却自由无比的生活,进而提出了“自由精神与丰厚物质之间,我们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学生讨论并发言,不强求唯一的答案,只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启示,并在学习中成长。

在上课的过程中,基本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讲授,知识讲解、朗读、讨论等环节都能较好地进行,整堂课上下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对于我抛出的每个问题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气氛很好,在时间上也掌握的刚好。

但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前面结构内容分析的时候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听,给学生参与的时间不够;在引入讨论环节的时候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使得刚开始讨论的时候学生只能从宏观上谈自己的理解,不能更好地结合自身的现实。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书是一种创造,创造教学艺术是我们教师永无止境的追求。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5】

《归园田居》采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使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境界,使读者通过想象觉得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意境美。下面是其教学反思。

假期当中上课,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由着自己的心情。今天下午本是作文,可是因为不想改,所以就没让学生写。两节课,我安排学生读一节刚刚学过的《短歌行》,我带着他们再学一首《归园田居》。

很短的一首诗,本想用很短的时间说完,结果却用了整整一节。一上课,我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然后告诉学生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祖先(无稽之谈)陶渊明的一首诗《归园田居》。其实我写出这样一句话不仅是因为这是陶性语言,还因为这里边有一个字我需要,就是——真。

引出作者后,我和学生们一块回忆他的的诗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种豆南山下》《结庐在人境》《归去来兮辞》。回忆是为了加强记忆,同时也是为了更深一步让学生了解作者。知人论文,以文论人,这是学习文学作品的一个方法。

回忆完之后,我让学生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陶渊明的性情与作为。有一个学生说出了这样一个词:返璞归真。我很欣赏学生用这个词,然后我写出了古人对陶的评价: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三句话有一个字是相通的。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我对他们讲,中国人很多,可是能够做自己的真人只有一个(有点夸张,嘻嘻)那就是——陶渊明。书上说,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的鼻祖,这一点我不否认。可是最让我感动的不是他的写诗的成就,而是他对自然的热爱(书上有的东西我一般不讲,学生也不爱听)。套用一句诗那就是“生命诚可贵,权势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中国有很多隐士,只有他是真的隐士。别人隐是为了做官,他是不做官才隐。他还有另一点让我佩服的地方,那就是把生活诗化了。试想谁能够固守贫穷还诗意盎然?陶渊明!他的诗,平常之景,却抒不平常之情……

接下来我带着学生学习《归园田居》。先读,慢慢地读,一板一眼摇头晃脑。再说,说作者都写了什么,哪些诗句表现出了农村的宁静与作者回归后的喜悦,用因果关系的词语说出陶的写作安排(爱田园是因为田园美,田园美所以心情娱)。然后是画。让学生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画出自己的心目中的陶居。最后是导,假设你是导演,你是把镜头从远到近的拍还是从近到远的拍。学生们当然有自己的想法,不一而足。这样反复下来,学生们对诗的内容已能够体会,大多数学生通过这些感知已能够把背下来。

下课的时候,我对学生说,学完了陶渊明,同学们应该对他有自己的看法,那么把这些看法写出来,想想自己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呢。重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上完了,不知道算是成功还是失败?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陶渊明的诗在南北朝时影响不大。刘勰著《文心雕龙》,对陶渊明只字未提。钟嵘《诗品》列陶诗为中品,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认为其诗“其源出于应璩”。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推崇备至:“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文选》收录陶渊明的诗文十余首,是作品被收录较多的作者。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六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杂诗十一 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传》采用正史纪传体的形式,并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首创。文章用极其简洁的笔墨表达了不同流俗的性格,清楚地划出一条与世俗的界限,从而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五柳先生也成为寄托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不乏华彩的段落,其跌宕的节奏,舒畅的声吻,将诗人欣喜若狂的情状呈现在读者面前。欧阳修曾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其中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独特之处: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群普通的人,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想到的还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不限于个人,而是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能够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生活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一个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贵的。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6】

《归园田居(其一)》是高中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的诗歌,也是陶渊明关于归隐田园生活五首诗歌的第一首,对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来说是很重要的篇目。高一的学生对于陶渊明已经很熟悉了,初中的时候学习过《桃花源记》、《饮酒(其五)》等等,所以对陶渊明的人生经历、思想以及诗歌风格已有一定的了解。

我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设置为:多梯度诵读诗歌、赏析景色描写的诗句、感受陶渊明精神光辉这三个方面。整节课主要围绕诗眼“归”字展开,主要分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如何”四个方面,其中“从何而归”、“归后如何”比较简单,“为何而归”中加入对陶渊明时隐时仕的探讨,“归向何处”中主要赏析田园风光的描绘。

在第一次备完课并且试讲以后,组长王老师悉心为我指点,因为这一首诗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且容易理解,所以整堂课比较平,没有突出重点。这节课的重点应放在田园风光的鉴赏上,在这部分最后可以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画面或者加上方法指导。对于学生读的方面要充分,在听示范读的时候就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划分节奏、体会情感。最后一个问题我设置的是“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他给了你什么启示?”在王老师的指导下,现在教学提倡情景式教学,于是这个问题换成了“如果你是陶渊明,现在又有一个出仕机会,你还会再去做官吗?”

经过磨课、修改过后,就到了公开课了,公开课上基本按照我设计的流程走,还算顺畅,但是讲完后我发现了自己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语言需要斟酌锤炼。语言所传达出来的魅力对于一堂课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语文课。特别是对于本节课,一节诗歌鉴赏课而言,更是需要优美流畅、打动人心的语言。但是由于准备时间比较匆忙,语言显得有些平淡和随意,没有展现出语文课的精彩之处,没有很好地用语言感染学生。所以,语言还需要好好锤炼和打磨。

第二,重点把握不太准确。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景物描写的特点上,并总结归纳了赏析景物描写的角度。但是总结景物描写角度放在这节课来讲并不是很好,容易出现讲不透的现象。这类方法总结其实放在散文中更佳,更容易让学生一下子就理解掌握。其实学生初中就学习过陶渊明的诗歌,那本节课就要让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这首诗其实很简单,如果学生对陶渊明的思想及地位有深刻的了解,这首诗自然是不讲自懂了。分析诗歌紧扣文本,《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归园系列的第一首,陶渊明此时究竟有没有想明白?有没有彻底放下?这个时候其实应该是还没有的,只是后来田园的生活让他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最终彻底做到超脱。那学习这首诗,就可以和同系列的几首进行对比阅读,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思想感情。

第三,读没有体现梯度性。在诵读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齐读,读完纠正字音。然后播放示范朗读视频,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节奏和情感。最后再挑一个同学起来试着读读。被我选中的这位同学表现得很好,读的感情很充沛。但是我想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几遍诵读并没有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的效果,没有很好地体现梯度性。诵读对于一首诗歌来说十分重要,要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代练。对于让学生充分朗读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改进。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7】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意。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村民劳作的辛苦。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教握1个多音字。“杂兴”一词的理解。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一课时

1、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学生讲述

设计意图:《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学习方法相似,有利学习本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

2、板书:四时田园杂兴

3、学生自由读题。

4、师释题义:“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是指春夏秋冬。田园,这里泛指农村。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杂兴,指随兴写来。“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2、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请同学们看资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读者只有对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整体感知诵读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读法及“兴”字读第四声。

3、请看挂图,哪些诗句描写了画面。

4、指名朗读、分组读、互相学习欣赏。

5、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懂诗句。

6、全班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及自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诗意思。教师要用鼓励赞美的话给学生肯定,并随机点拨

设计意图:以自读、自悟为主,培养学古诗的能力。

1、学生闭上自己的双眼,教师朗诵诗,让学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自由诵诗,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所描写的画面。

3、逐句品评,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描写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间除草,夜里还忙于织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写出了劳动人民昼夜不停劳作的辛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第二句描写了村里儿童不懂得除草和织布。但他们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童趣,同时看出了当时儿童生活的单调。也看出了农村安静,祥和,具有浓弄的乡土气息。

设计意图:感受田园诗歌的美。

1、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他们每天在干什么活?辛苦吗?你们在家玩什么?能帮大人干什么?

2、背诵默写这首诗。

古代村民与现代村民相比,有什么异同。

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生活的实际,借鉴《乡村四月》学习方法。学生以自读、自悟,自学。展开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学生容易理解内容,诗意。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诗中的意境也易想象。

相关文章

  •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范文汇总 课件可以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件一定不要头脑众多,要求不当,意见武断,否则就取不到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哪个方面开始写课件比较合适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范文汇总,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本课充分体现了英语新课标理念从知识目标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
    时间:03-19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 最新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汇总 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教学内容应当是被学生所理解的。越是新手老师越看重教案的存在,教案有助于老师顺利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写好教案有哪些关键要点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时间:04-19 公开课教学反思    
  • [参考]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范文汇总 以下内容是课件之家的编辑整理,主题为“表里的生物教学反思范文”,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老师可以在很多方面拓展学生的兴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孩子对学习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时间:04-17 表里生物教学反思    
  • 大班活动教案及反思范文汇总 一名合格的老师会根据孩子的性格提供不同的教育,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在在教学方案的确定上,需要有着巧妙构思和精心的安排。如何让教案体现自己的教学思路?为此,课件之家编辑花时间整理了大班活动教案及反思范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时间:12-27 大班教案    
  • 新生入园活动教案范文汇总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为满足你的需求,课件之家编辑特地编辑了“新生入园活动教案范文”,希望本页面内容能帮助到您!...
    时间:04-26 新生入园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