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之家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课件资料 > 导航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简短

发表时间:2024-01-18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简短(精选4篇)。

做教师应该要考虑课堂氛围的趣味,好的教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质量,有哪些写好教案的技巧呢?经过查阅资料我找到了以下内容:“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简短”满足您的需求,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让更多人受益于我们的知识分享!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简短 篇1


第1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今天,实习生xxx教了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大自然的启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打扫”森林》和《人类的老师》组成的。经过几节课的锤炼,郝老师积累了课堂经验,在讲授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

1、课堂的导入简洁自然。

郝老师在教学伊始,是这样导语的: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由前面学过的课文导入到今天要学的课文,这样简洁有效的导入,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

2、体现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大自然的启示》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体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初读环节,郝老师让自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课文,找出“林木官做了什么事情给森林带来了灾难?”的句子,并说感受和体会;最后通过图片的展示,增长知识,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师生,生生充分地互动起来,课堂气氛和谐。

3、课堂评价体现有效性。

当学生自由读课文时,老师能下位去倾听和观察,学生读完后又做了恰当的评价:“你们的课文读得很流利,可见你们的预习很认真。”这一评价就很好地促进了下一过程的学习。学生在汇报学习时,郝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回答的问题有针对的评价,让学生得到激励,增强自信心。

4、课件有效引导。

学生对于中心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理解起来很些困难。于是,郝老师就在课件中出示简易图,让学生容易看懂,老师把难题简易化了。又如《人类的老师》一课,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了让学生理解制作的原理,郝老师通过实物图片和仿生学制造的事物进行对照,学生在形象直观中明白了制作的原理,真正明白我们可以从生物的特性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

郝老师毕竟是第一次走上课堂讲课,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一是教态要具有亲合力,肢体语言再丰富一些。二、虽然是略读课文,还应该指导学生多读课文,读中领悟。

第2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这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范文很有代表性,送给你。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培养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整理资源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科普书籍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问题如下:

1、教学用语不够凝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语要准确、简洁、生动。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感觉用语不够生动简洁,课件已经显示很清楚的问题,我还要反复的重复,不但自己累,还浪费宝贵的时间。其实学生一看就懂。

2、教师放手还不够。比如,在学习完“打扫”森林这篇小文章后,《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分小组学习,然后小组汇报,教师补充的。

3学生的朗读训练还不够,课堂上读的时间太少。

通过这节课,我也深深的体会到,课堂上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灵活的从中抓住要点,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趣味,有收获。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简短 篇2


第1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给你一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今天在学习《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问:“同学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你们还有哪些内容不理解?请你们边默读课文边思考。”学生先是认真读课文,然后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疑惑。大多孩子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如有问:“课文中的第一自然的和课题中的打扫为什么加引号?还有的孩子问:护林员为什么不说服林务官改变打扫森林的决策……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很多孩子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古语说得好“学贵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对文本提出自己一个问题,比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十个问题还要重要。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同时,能与文本直接对话,而且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2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希望你能喜欢这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范文。

《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

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学生的潜心会文、自悟、自得和老师的相机点拨,适时指导,和谐统一。我觉得本课的最大应该让学生自由辩论,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向导的看法。

在第二课时的时候,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谈谈向导有没有做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时间非常充分。学生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上出现了争辩的场面。有的同学认为向导做的对,以此来让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的同学说向导做的不对,不能以牺牲几十只幼龟的生命为代价来让人们觉醒。还有的同学认为向导的做法既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上一番唇枪舌战,难分高下。

本节课在设计上有欠妥之处。导入新课时,我引导学生学生说出了都知道大自然的哪些秘密。如果把这一环节放在学完课之后,效果会更好些。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动物有生存之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如果自作聪明到干涉动物的行动,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第3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猜你正在找《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的怎么写?那么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四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概括起来显得还是吃力。看的出,光利用抓各部分主要内容的方法来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些困难。怎么办呢?因为,我们此时学习的是《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所以,我灵机一动,我想既然学生概括全篇困难,那就先练习概括一个自然段吧。

于是,我请他们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说起来还是罗嗦,我引导说:瞧,虽然两个同学概括的不是特别简练,但你们注意到了吗,在他们的言语中,出现了两种很重要的事物。学生很快就答出是鲸和轮船。我把他们写在黑板上,对学生说:看,你能结合课文,用简单的话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在短暂的思考过后,顺利的答出:科学家根据鲸的体型特点设计出了流线型的轮船,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我又引导他们采用同样的方法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把两段联系起来说就概括出了全篇的主要内容。

由这个教学片段,我想到了抓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主要内容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但这个关键词,最初应由教师提出。日久天长,学生就会掌握其中的技巧。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简短 篇3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近年来,语文教学逐渐走向多样化,其中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备受关注。大自然以其丰富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景色、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然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大自然语言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行反思与改进。

首先,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大自然语言的运用还不够广泛与深入。教材中的课文大多以人物性格、社会背景为主题,较少涉及到大自然的描写与借鉴,因此导致学生的视野狭窄,对大自然的了解不够充分。我们应该将更多的描写和赏析大自然的文本纳入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无穷。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受限。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文字和理论的传递,忽略了学生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户外探索活动,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观察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色,帮助学生感知大自然的语言,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另外,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存在着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当前的语文评价主要依靠考试成绩和书面作品的评定,很难客观地评估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体验,并通过记录、展示和互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与体会。

最后,师资力量的不足也制约了初中语文大自然语言教学的发展。当前的教师队伍多以知识传授为主,对于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理念和方法了解不深,缺乏教学策略和实践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其对大自然语言教学的认识与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大自然的语言。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面临着课文内容不足、实践活动缺失、评价方式不全面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作用,我们应该扩展教材内容,加强实践活动,改进评价体系,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更接近生活,更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领悟大自然的语言之美。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简短 篇4


大自然的语言

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大自然而多姿多彩,是鸟儿的歌声带走了我们心中的烦恼,是蓝天的**蓝带给我们无限的畅想,是森林的绿意带给我们视觉的愉悦,可是,我们却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呢?请听听,大自然的的心声吧!

鸟儿的心事

我是一个天生的音乐家,我爱唱歌,在枝头上,在密林间,在溪流旁……到处都曾留下我的足迹,自由与歌,是我永恒的梦想。

我爱人类,他们聪明能干,曾和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密林间,因此,我想把我的歌声奉献给他们,让我的快乐感染他们,让他们匆忙的脚步为我停留片刻。我曾听爷爷说过祖先悠然自得的生活,所以我一直盼望着长大,盼望着飞翔,可是有一天我真的可以飞翔的时候,我却发现,没有能让我停留的地方,我亲眼见到我的伙伴给人类的枪射击,我亲眼见到我的兄弟在人类的笼子里忧郁的死去,这些都让我很惶恐,我不敢自由的飞,不敢放声的唱,只怕遭来杀身之祸。我曾喜欢在早晨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可现在我却很少出来,我怕见到晨运的人们手里提着的鸟笼,我于是努力地飞,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要飞到哪里去,似乎哪里都容不下我了,我只企求有一天能疲惫的死去,也许上了天堂才有我的归属。

亲爱的人类朋友,你们的生活难道就好过了吗?你们当中的某些人,为了谋得一时的利益,失去了多彩的生活,其实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是你们的追求吧,仅为你们自己,也该创建一个文明的家园吧。那时,我的歌声才会荡漾在你们的耳边。

蓝天的担忧

作为蓝天,我曾感到荣幸。

我感到荣幸的是,无数诗人曾尽情讴歌我的**蓝与高远。可是,今天,我却忧心忡忡,因为我逐渐失去了我娇艳的面容,这意味着我失去了昔日的魅力,我将不再拥有诗人的心。

城市那耸立的烟囱让我害怕,浓烟从里边涌出来,昼夜不息,不断的注入我的胸膛,我的脸色越来越差,敏感的诗人总在埋怨我老阴郁着脸,可是这能怪我吗?说实话,我喜欢农村,喜欢农村那一阵阵清凉的风,它轻轻擦拭我腮边的泪水,抚平我心灵的创伤。而城市,却越来越让我失望了,看到烟囱,我就仿佛看到一个个大魔鬼在那里施法,整天乌烟瘴气,而我的肺里已经吸进了不少毒烟。我受不了这黑烟的刺激,我不停的倘下的泪水,是酸辣的泪水。亲爱的人类朋友,你能感觉到我的泪吗?你们能看见我憔悴的容颜吗?今天,我已不再拥有青春与美丽,人类呀,请你们手下留情吧,还我青春,我将回报你们一片**蓝和高远。

鱼儿的规劝

作为鱼儿,我应该感到高兴。

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有我的自在畅游的空间,此外,我还能为人类献上一道美味,当然,后者是我不甘心的,但我这是我的宿命。所以我只求在生前自由自在的遨游,倘徉在水草间,和虾耳嬉戏,和蝌蚪跳舞……可是近年来,供我遨游的水却受到了人类的污染,过去那碧绿干净的水已变得臭气熏天,我的兄弟伙伴有的受不了都纷纷死去了,只留下孤单的我还在呻吟着,现在,我只求一死,我希望天堂里有我自由遨游的碧绿的湖水和溪流。

亲爱的人类呀,请你们好好处理废气废水吧!别任意灌入湖海河的心脏中,给我们一点生存的空间吧,至少我们还可以用健康的身体为你们献上一道美味吧!

人类的反思

请听听大自然的语言吧!别再让它们愁眉苦脸,而让它们的欢声笑语重新回到我们的耳边。我们人类的该还它们一双“翅膀”,让它们自由飞翔,飞回属于它们自己的家园。与此同时,我们人类才有了一个文明和谐的家园,因为只有大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了,我们人类才能真正拥有理想的家园!

亲爱的鸟儿呀,让我抚平你心灵的伤痕,一起飞向美好的家园吧!

亲爱的蓝天呀,让我擦去你腮边的泪水,共同享受那一片**蓝吧!

亲爱的鱼儿呀,让我平息你内心的惶恐,一同品尝那甘甜的水吧!

精选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模板6篇)


做好课前工作是每个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写好教案,才算是为上课做好了精心的准备,如果想要写出一份好的教案,需要先了解具体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相关内容。写好一份高质量的教案要怎么做呢?经过搜索整理,我们为你呈现“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篇1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诗歌,共有五节,第二、三、四节以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山巅的三叶虫化石为例,说明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的科普性较强,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不是很近,许多字、词、句学生难于朗读、难于理解。理解这三种大自然的语言,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像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使人联想到事物的发生和变化。让学生学会在读中发现,在读中学会质疑,培养探究意识,初步学生合作,在朗读、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丰富语言积累。

这一节课主要教学过程分五步:第一步,听写生字词,课件演示“大自然的景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阅读的兴趣。第二步,上机打开主题网站进行课文朗读,为理解大自然的语言铺路。第三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阅读中学会发现,鼓励学生提问,在质疑中初步学会探究。第四步,根据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第五步,拓展延伸。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篇2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诗歌,共有五节,第二、三、四节以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山巅的三叶虫化石为例,说明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学会两个生字,认识新词,理解

三种大自然的语言,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像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一、本节课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在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低下身子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用商量、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唤醒学生的潜能,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把课堂留给学生。

(二)这堂课我借助电教手段,为低年级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

尤其是学生看到三叶虫化石的图片时,激起学生们浓烈的兴趣。

(三)整节课的环节清晰,有低年级的年级特色。

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有: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认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小练笔。整节课设计过程中,我注意到低年级教材的特点,正确把握了教学要求,使得这节课体现出低年级以识字为主的年级特色。

(四)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让学生朗读,有自渎、同桌互读、指名朗读,也有边读边思考,学生的朗读比较有味道,说明平时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还是比较到位的。朗读的形式不一,目的确是明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自渎、自悟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在讲解第四小节时,有质疑这一环节的设置,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喜马拉雅山的山巅发现三叶虫化石就说哪里曾是汪洋一片呢?”这个问题的设计的难度大了,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怎么引导都得不到预想的答案。解决方法就是降低难度,让学生知道在这小节大自然用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的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哪个地方是一片大海就可以了。低年级课文的学习主要任务应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上,不能像中高年级要求的细、深、透,应体现出低年级的年级特色。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篇3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为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利用课件演示:公.......打鸣、电闪雷鸣、小溪奔流的景象,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叙: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也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在大自然中,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很自然的把学生带进大自然的课堂,吸引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二、充分朗读,注重感悟。

课上,我毫不吝啬的在课堂上给了学生15分钟的自由朗读时间,并按照我的预设教学程序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感悟大自然语言的神奇,采用分板块教学的方法。我把2-8小节分成三个板块,第一步:通过读、说、议学习2、3小节,了解学习方法。第二步:通过默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大家一起学习4、5小节。第三步:自己学习6-8小节,再交流收获。学生的知识生成都来源于在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读书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三、利用课件,解决难点。

第八小节三叶虫化石推测地质是难点,这种漫长的地壳演变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我采用让学生先自读全节,再质疑。然后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生动的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对地壳的演变有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产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四、整合资料,仿写诗歌。

如何让小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使他们不仅有东西写,还要有办法写,有文字写。这就必须有一个让学生作文练习的过程。仿写是学习作文的第一道关口。但仿写并非简单的模仿和抄袭。因此,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这就要求老师对他们进行具体的指导,否则,学生们将会无从仿起。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细读第4、5节诗歌,体会反问句:不就像,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两节的语言形式相同,再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式以大自然的语言为内容进行仿写。在仿写之前,指导学生先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在哪里发现的?,先说后写,说是为写作铺垫。学生动笔时有了台阶,仿写成了这堂课的亮点。如:你看那天空的沟沟云,不就是大自然的预言:大自然在告诉我们,雨儿将要来临。

语文,要走在语文的道路上,让学生在朗读、品词赏句的基础上感受语文魅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篇4

《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学生不太熟悉、也不太感兴趣的物候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通过“摘、理、品”的教学操作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了课文字词学习、主要信息的筛选、说明顺序的梳理、生动语言的品味,《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1、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

课上,我毫不吝啬的在课堂上给了学生15分钟的自由朗读时间,并按照我的预设教学程序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虽然这篇文章用了60分钟,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和学生都很轻松的在进行对话交流。学生的知识生成都来源于在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读书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教学反思《《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2、用激情感动学生。

无论是诗歌、小说

、散文、还是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都是作者情感创作的灵魂,一篇课文,要让学生感动,教师必先感动,教师要先吃透教材,达到对课文的整合与拆分的境界,寻找课文的美点、焦点与学生交流对话,课堂上,用自己的激情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感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和美好情操及作者深邃的思想。

在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语文,要走在语文的道路上,让学生在朗读、品词赏句的基础上感受语文魅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篇5

在本课的具体教学时,我走出传统教法的樊篱,自觉地将新课标的新理念渗透进课堂,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将沉默无语的文本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充满魅力、鲜活的教学内容,赋予了文体以飞扬的生命力。在老师富有启笛性和亲和力的语言导引下,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惟恐自己没有展示和表现的机会。他们灵活地采用了读、听、看、演、讨论、争辩等各种形式。在此过程中,课堂变成了求知的乐园。学生的参与意识、想象力、创造力都得以超乎预想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挖掘。此时,沉默已不再是金。“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事理说明文的特征,说明的语言、顺序等”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教完本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是没有好的学生和文本,而是现代课堂呼唤让文本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好的教学语言、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谢谢大家。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

今天,听了姚老师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感受到了姚老师独特的教学魅力,成竹在胸的把握,沉静的气质,以下就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粗略认识。

一、从教学目标看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姚老师在课堂中紧紧地握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揣摩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对说明方法的探究提高了学生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运用科学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本堂课很好的完成了这些目标。

二、从教学程序看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从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生动说明的语言特点,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自然地体味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力。在朗读过程中配以优美的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更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学生自然而然的跟着音乐朗读,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在对说明方法进行探究中,放手让学生寻找说明方法,提高了学生按照要求准确提炼信息的能力,和发撒性思维能力。在对说明方法的探究前提出了具体、准确的默读要求,这是对学生默读习惯乃至学习习惯的培养,解决了学生平时似乎会默读,但又不确定到底该怎样。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篇6

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普知识性儿童小诗。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诗歌文字浅显,文笔优美。

教完本课,我觉得自己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闪光点是:

1、转换语言文字的叙述形式。小诗中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文字更加充满童真童趣,更加接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我则调动孩子们一起将小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改编。如小诗的第七小节“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我示范给孩子们可以这样改编文字:“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金鱼身体上的鱼鳞,你们知道我还有什么作用吗,那就是我可以告诉你我的主人金鱼有几岁了呢!我有几个圈圈,就说明金鱼有几岁了。怎么样小朋友们,今天知道这个小秘密感觉很开心吧?”这样一来,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这让孩子们对于这篇诗文的每一个小节更有了进行改编的乐趣,让每节小诗更加充满童话的色彩,将学习知识与创作语言故事紧密地融为了一体。后来孩子们又对其它几个小节,如:小蝌蚪、大树年轮、大雁、三叶虫等小节都做了语言文字的改编,从而改变了一种原有的教学方式,更让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特别是小诗的第四和第五小节,讲的是蝌蚪和大雁带给我们的关于大自然的语言。对于蝌蚪和大雁孩子们并不陌生,蝌蚪像黑色的“逗点”,大雁像省略号一串,此时,我便会引导孩子们在脑海里进行充分想象,同时借助书中提供的画面,感受两种小动物不同的可爱之处,最后再让孩子们进行感情朗读。这两个小节中分别有两句反问的语气,更加使文字充满了童趣,但孩子们的语气还不是很到位,后来经过我的范读和转换句子形式来提醒孩子们去读,最终能让孩子们达到了有感情去读。

3、诗歌的创编。课后我布置孩子们回去搜集整合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写一写,如果能写成诗歌就更好了。”班级多数孩子,特别是普通组和提高组的孩子们几乎都去搜集有关大自然的语言了,有的是关于谚语的,如“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等等类似的天气方面的谚语;有的则是将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反思简短6篇


工作和生活离不开文档编辑,范文的应用就显得非常广泛而频繁。范文能够扩宽我们写作的视野以及思考的范围。写范文时要从何处动笔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反思简短6篇,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反思简短(篇1)

《大自然的语言》作为说明文单元的里面的教读文章,如何通过本课提高学生的阅读说明文能力,成为我们教师教学重点。

其实对于任何一篇文章来说,首先要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大自然的语言》也不例外。

1)学生自由阅读。此环节可以是学生自己阅读,也可以同桌一起完成。今天上课中,更是出现有趣的环节,一同桌两名同学以“石头剪子布”游戏形式选择朗读段落,吸引了附近同学,使得本来枯燥的文字变成欢快阅读。

2)大家一起阅读。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让班级同学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朗读的段落。同时教师布置任务,完成雅词佳句的积累,完成每段信息的筛选。

3)全班共同交流。通过以上的两次阅读,加深了学生对于文本的了解。

完成

1)雅词佳句的积累。比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翩然归来、北雁南飞、田间草际、 销声匿迹 、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 、草木荣枯 候鸟去来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2)七嘴八舌谈对文章的理解。让每名同学根据自己阅读的水平,说说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设计提示:我通过(第几段) ,知道写了

首先,我给学生示范:我通过文章的第一段,知道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一年四季自然变化。然后同学们根据自己阅读情况谈一谈其他的段落。

在学生七嘴八舌过程中,教师黑板板书。所有段落都概括结束。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反思简短(篇2)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为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利用课件演示:公.......打鸣、电闪雷鸣、小溪奔流的景象,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叙: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也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在大自然中,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很自然的把学生带进大自然的课堂,吸引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二、充分朗读,注重感悟。

课上,我毫不吝啬的在课堂上给了学生15分钟的自由朗读时间,并按照我的预设教学程序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感悟大自然语言的神奇,采用分板块教学的方法。我把2-8小节分成三个板块,第一步:通过读、说、议学习2、3小节,了解学习方法。第二步:通过默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大家一起学习4、5小节。第三步:自己学习6-8小节,再交流收获。学生的知识生成都来源于在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读书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三、利用课件,解决难点。

第八小节三叶虫化石推测地质是难点,这种漫长的地壳演变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我采用让学生先自读全节,再质疑。然后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生动的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对地壳的演变有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产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四、整合资料,仿写诗歌。

如何让小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使他们不仅有东西写,还要有办法写,有文字写。这就必须有一个让学生作文练习的过程。仿写是学习作文的第一道关口。但仿写并非简单的模仿和抄袭。因此,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这就要求老师对他们进行具体的指导,否则,学生们将会无从仿起。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细读第4、5节诗歌,体会反问句:不就像,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两节的语言形式相同,再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式以大自然的语言为内容进行仿写。在仿写之前,指导学生先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在哪里发现的?,先说后写,说是为写作铺垫。学生动笔时有了台阶,仿写成了这堂课的亮点。如:你看那天空的沟沟云,不就是大自然的预言:大自然在告诉我们,雨儿将要来临。

语文,要走在语文的道路上,让学生在朗读、品词赏句的基础上感受语文魅力。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反思简短(篇3)

上了一节学习课,有很大的收获,不同的课型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这是一篇说明文,而且是事理说明文,对于说明文比较枯燥,道理比较抽象,如何让学生喜欢这类文章,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热爱这门科学,真需要教师动动脑筋来备课上课,我先说一下自己的上课方式。在集体备课中我知道了文章确定的重点是生动准确有条理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顺序,之外还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后,选择教学方法,采用精讲,然后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教学,在教学媒体的应用上说明文应该有直观的教学课件,经过精心准备,找到了适合学生的课件,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研究了学生,研究了大纲,新课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风格,准备上课。

一堂课下来我认为本节课存在问题如下

1、课堂量过大,一节课比较紧凑,生字词的听写本可以删除,但为了再次落实,可以说消耗的时间较大。

2、说明文展示的劣势凸显,如果这是一课记叙文,学生可能会有话可说,但说明文有些题类似数学题型,小组的讲解成了出示答案,学生并无疑问可循,由于说明文的可造无味,学生对课文内容不感兴趣。

3、老师语言力度没有到位,特别是在第二组讲解的时候,由于讲解不到位,老师说了声“适当给点掌声”,我想是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的力度不够。

4、多媒体的运用对本节课教学促进作用不大,出示的多媒体基本上融化在了学生的展示中;

但虽说问题较多,本节课学生也聊有收获:

1、说明文的知识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的较好;

2、小组讲解还是较为到位,我认为总体来说有很大进步,组长或者主持人

敢于用其他方式创新讲解,特别是第一个主持人的全班讲解,做的较好。

3、学生在拓展展示时有所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应用好的教学媒体,确实能够起到直观的效果,而且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辅助手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研究学生,教材,课标,将课堂的教学质量再次提升,不断进步。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反思简短(篇4)

这是一片科普性和文学性都具备的诗歌,学生不仅喜欢诗歌的内容,也对优美的文字很感兴趣。一课时我进行了大量的朗读,而且朗读的形式也很多,使得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朗读中的美。二课时默读后提问——你读懂了什么,通过板书的归纳整理文章的思路,学生还说到了第一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但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小节,这就是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启发学生说出了总启下文和总结全文的作用,并且立即进行作文教学中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印象又加深了。这堂课的重点还是仿写,可是仿写的指导怎样高效而又有力度,这是一个难题。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找到较为丰富的资料,所以在仿写时局限于那一两种自然现象,不过我分别进行了两种格式的指导,还提出了“隔山打牛”的写作技巧,学生很感兴趣。不过这堂课上的比较随性,反思的时候感觉思路还不够清晰。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反思简短(篇5)

大班语言大自然的话教学反思

近年来,教育界对于大班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班教学的语言环境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中提高语言能力,还能够通过关注自然、直观的教学方式,开阔孩子们对大自然的认知,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与热爱自然的情感。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大班语言大自然的话教学的反思。

首先,大班语言大自然的话教学能够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兴趣。自然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奇妙的现象和生物,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以及不同季节的变迁等,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变化。同时,通过大班教学的形式,孩子们可以与同伴一起观察、发现和探索,相互分享各自的感受和观点,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其次,大班语言大自然的话教学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孩子们能够触发灵感,用丰富的词汇描述所看到的景象,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例如,在赏花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和香味,并根据自己的感受用形容词或比喻句来描绘花朵的美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习到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此外,大班语言大自然的话教学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爱护自然的情感。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以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孩子们能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进而培养起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例如,在学习植物生态系统时,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存环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如节约用水、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然世界的热爱。

总之,大班语言大自然的话教学在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环保意识和爱护自然的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因材施教,结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活动和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班语言大自然的话教学的目标,让孩子们在关注大自然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反思简短(篇6)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教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我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一、“三结合”,即是从备课到课堂,始终将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课后习题”相结合,充分把握新教材编写的特点。

1、结合训练重点:语文教材中,“训练重点”往往提得很精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须在老师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才能把训练重点在教学中落实下来。以第一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为例,本课训练重点是①生动的有条理的说明事物;②读书摘要。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如何“生动”的说明事物。开头一段用了“次第”,“翩然”等优美的词语及拟人笔法,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第二段则用拟人手法,如布谷鸟唱“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更有特色,说得更加生动。其次,要理解如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头三段说明的顺序是什么。显而易见,第一段以“春夏秋冬”的时序来说明,第二段举的三个例子是以“耕,种,割,插”的农事活动先后为序,第三段则是物候的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是从古代到近代。可见各段落里面的句序讲究条理性。而“读书摘要,”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进行筛选,把文章的重点或主要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由于学生初学编写读书摘要,要求不要过高,指导学生围绕课文“练习”的一,二小题,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波浪线,然后这此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这种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就不会觉得“读书摘要”茫无头绪了,也逐渐培养成习惯。

2、结合预习提示:如果把课文内容比作一把锁,那么“预习提示”便是这把锁的钥匙。“预习提示”中包含文体,文学,篇章,读写听说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阅读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利用工具书理解或掌握生字,词。“预习提示”的文字学生几乎都看懂,但如何抓住提示中的关键词关系着学生能否真正地全面地领会“提示些什么。”例如《大自然的语言》的“预习提示”中,第一段只有两句话,我让学生默读并思考它给我们提示些什么,引导他们明确第一句话中“比作”一词,既提示了本文标题采用的是比拟的修辞手法,又回答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再读第二句话,启示他们回答句中的“具体生动”“条理分明”给我们提示了本文的写作特点;而句中的“说明了”又给我们提示了本文的文体是说明文;末句的“特征,成因和意义”又提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平时的反复训练后,我的学生几乎都入了“读懂预习提示”的门。这样,讲究了教法,也让学生懂得了学法。

3、结合课后练习:“课后练习”

如何处理,是教学的一个技巧,却往往被忽视。我在教学中,首先打破先讲课文后处理练习的陈规,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灵活处理,有的则置于课前,结合在预习中,或纳入布置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又如《大自然的语言》的练习一,这一题给出了段落大意,只要求划分段落,理清层次,明确本文的条理性。我首先是要学生读题,并回答从哪一段到哪一段是说明该问题的,二是让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这样也为做“读书摘要”作过渡。练习五的第1小题,则是揣摩一个分号和一个句号的用法,这一练习有助于区分这两种标点的有同用法,当堂揣摩解决。这种穿针引线的教法,既有利于对句子的理解,有益于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习惯,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二、“三利用”,即利用工具书,板书和《中学生助学丛书》。

1、利用工具书:工具书是“自学的好帮手。”教师离不开工具书,何况学生。学生的主要工具书是字典和词典。课文里的生字词,要教会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而且必须养成习惯,这就是一种能力。在课文“预习提示”里有使用工具书的要求,在课后练习题里也有不少训练题。要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首先给学生作一些趣味性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使用工具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使用工具书的兴趣,同时还要落实使用工具书的任务。

2、利用板书:板书的设计,要做到科学,规范,简明,美观,这是教师的共识,但实施却很难。我在设计板书时,首先精心考虑内容的科学,文字的规范简明,书写的美观。也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教师板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点明这种物候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而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草木荣枯”的“荣”的语言文字信息:“萌发”“开放”“孕育”和“第二段拟人化的”“暗示”“传语”;“枯”的表现则是“变黄”“衰草”。“候鸟去来”的体现是“燕子归”“布谷鸟唱”“大雁飞”。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本文标题的用法。在突出“训练重点”的“生动的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教学时,则板书优美词句以体现“生动”;“有条理”则板书第一段体现时间顺序的“春夏秋冬”四个字和第二段以农事活动为顺序的“耕种割插”四个字。总之,精心的板书设计,要有科学性,要简明而美观,要体现教材作者的思路,也反映教材的特色,而且突出教学重点。

3、利用《中学生助丛书,初中语文练习册》。这本练习册是唯一的省编与现教材配套使用的中学生助读物。其内容简明扼要,练习部分按教材课文或选段精心编排适量的练习题,作为教材习题的补充和扩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或掌握相关的知识。但是如何使用,则是一门艺术,也是教法和学法的问题。笔者在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利用助读读物的方法。这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或课堂使用,或课外练习;或集中使用,或分散使用;或利用训练丛书处理教材,理解教材,或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使用,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而且,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或间断穿插利用“练习册”进行课堂训练,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既可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又避免了课堂的单调,乏味的形式,克服学生疲劳或不耐烦而做小动作,开小差的现象。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实践表明,“三结合”与“三利用”在教读课中的应用,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是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要求的。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使学生感到学语文轻松,有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7篇)


怎样撰写一份合格有意义的教案呢?讲台上,书桌旁,寒来暑往,春夏秋冬,为了学生更好的吸收学习内容,老师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栏目小编特地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也许本文能为您提供一定帮助!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大自然的语言》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主题单元下的第一篇文章。它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知识性诗歌,从一些最为常见的现象入手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诗歌具体介绍了7种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高飘预示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秋天到,鱼鳞的圆圈,树的年轮都是“一圈一岁”,“三叶虫”推测地质,又可分为表示天气变化、季度变换、推测年龄、推测地质四个板块。其中表示“三叶虫”这个小节是学生难于理解的,是本诗歌的难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为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利用课件演示:公打鸣、电闪雷鸣、小溪奔流的景象,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叙: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也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在大自然中,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很自然的把学生带进大自然的课堂,吸引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二、充分朗读,注重感悟。

课上,我毫不吝啬的在课堂上给了学生15分钟的自由朗读时间,并按照我的预设教学程序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感悟大自然语言的神奇,采用分板块教学的方法。我把2—8小节分成三个板块,第一步:通过读、说、议学习2、3小节,了解学习方法。第二步:通过默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大家一起学习4、5小节。第三步:自己学习6—8小节,再交流收获。学生的知识生成都来源于在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读书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三、利用课件,解决难点。

第八小节“三叶虫”化石推测地质是难点,这种漫长的地壳演变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我采用让学生先自读全节,再质疑。然后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生动的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对地壳的演变有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产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四、整合资料,仿写诗歌。

如何让小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使他们不仅有东西写,还要有办法写,有文字写。这就必须有一个让学生作文练习的过程。“仿写是学习作文的第一道关口”。但仿写并非简单的模仿和抄袭。因此,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这就要求老师对他们进行具体的指导,否则,学生们将会无从仿起。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细读第4、5节诗歌,体会反问句:“……不就像……”,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两节的语言形式相同,再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句式以“大自然的语言”为内容进行仿写。在仿写之前,指导学生先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在哪里发现的?”,先说后写,“说”是为“写”作铺垫。学生动笔时有了台阶,“仿写”成了这堂课的亮点。如:“你看那天空的沟沟云,不就是大自然的预言:大自然在告诉我们,雨儿将要来临。”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一、新课导入

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我们学过他的哪篇文章?(《向沙漠进军》)。哪位同学能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学生介绍)

二、展示目标,明确要求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物候、物候学等相关科学知识。

2、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3、通过具体句子,分析课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

三、预习检测

小黑板出示生词检测题

注音或写汉字:

piānyùn()nì()然()育载途销声()迹yīng草长()飞

要求学生写在检测本上,一名学生到黑板书写,之后互批、订正。

四、依标导学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然后独立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完成黑板上出示的5个问题。老师巡回,了解学情。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A、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B、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C、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D、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E、本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生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并分析一下吗?

五、交流点拨

1、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表述不完整的同组学生可补充。不同意见可讨论,老师点拨,完成1-4题。

2、在思考分析1~4题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整体的写作思路。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并板书:

现象→概念→原因→意义

现象──────→本质

3、交流第5题:

⑴此文语言的生动集中表现在第1、2段,哪位同学能从中选取具体的句子来分析一下?

学生交流。表述、分析不完整的组内同学或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⑵老师也从文中找出了两个句子。(小黑板出示)哪位同学愿意到讲台上给大家分析一下?(用彩色粉笔标出关键词)

例句1、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例句2、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师生小结: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这门科学知识,而且明白了说明事物语言不仅要明确、严密,还要力求生动、形象。这样会增加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达标检测(以试卷形式出现)

1、必做题:

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次第”一词的意思是;请用它造一个句子

⑵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段话中划线的词的作用是;这三个例子说明的道理是

⑶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举出例子。

2、选作题:

生活中有很多农谚,包含着丰富的物候知识,你了解哪些农谚,列举出来,并说说它们包含了怎样的物候知识,自习课进行一次交流。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学生不太熟悉、也不太感兴趣的物候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通过“摘、理、品”的教学操作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了课文字词学习、主要信息的筛选、说明顺序的梳理、生动语言的品味,《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1、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

课上,我毫不吝啬的在课堂上给了学生15分钟的自由朗读时间,并按照我的预设教学程序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虽然这篇文章用了60分钟,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和学生都很轻松的在进行对话交流。学生的知识生成都来源于在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读书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教学反思《《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2、用激情感动学生。

无论是诗歌、小说

、散文、还是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都是作者情感创作的灵魂,一篇课文,要让学生感动,教师必先感动,教师要先吃透教材,达到对课文的整合与拆分的境界,寻找课文的美点、焦点与学生交流对话,课堂上,用自己的激情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感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和美好情操及作者深邃的思想。

在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语文,要走在语文的道路上,让学生在朗读、品词赏句的基础上感受语文魅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是多元识字教材第二册第九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教学过程我是按照定向导入一一教学新课一一巩固练习这个思路设计的,教学新课这一环节又分为熟读文,感受课文,背诵课文,识记生字四步。本节课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引导预习,求自主。

新课程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这节课上,在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及识记生字时,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发现规律,鼓励同学间互合作,互相补充,纠正,建立师生间,生生间课堂立体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熟读成诵,求积累理

读书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积累是文学创造的源泉。因而课堂上要注意多读书。熟读课文环节就是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上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好朋友读,同桌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分小节读〉多次朗读,以此提高学生读的技巧。同时我也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共同读,共同背诵,共同表演,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延伸课本,求拓展

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到: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诗歌,共有五节,第二、三、四节以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山巅的三叶虫化石为例,说明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学会两个生字,认识新词,理解

三种大自然的语言,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像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一、本节课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在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低下身子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用商量、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唤醒学生的潜能,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把课堂留给学生。

(二)这堂课我借助电教手段,为低年级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

尤其是学生看到三叶虫化石的图片时,激起学生们浓烈的兴趣。

(三)整节课的环节清晰,有低年级的年级特色。

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有: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认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小练笔。整节课设计过程中,我注意到低年级教材的特点,正确把握了教学要求,使得这节课体现出低年级以识字为主的年级特色。

(四)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让学生朗读,有自渎、同桌互读、指名朗读,也有边读边思考,学生的朗读比较有味道,说明平时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还是比较到位的。朗读的形式不一,目的确是明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自渎、自悟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在讲解第四小节时,有质疑这一环节的设置,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喜马拉雅山的山巅发现三叶虫化石就说哪里曾是汪洋一片呢?”这个问题的设计的难度大了,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怎么引导都得不到预想的答案。解决方法就是降低难度,让学生知道在这小节大自然用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的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哪个地方是一片大海就可以了。低年级课文的学习主要任务应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上,不能像中高年级要求的细、深、透,应体现出低年级的年级特色。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在本课的具体教学时,我走出传统教法的樊篱,自觉地将新课标的新理念渗透进课堂,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将沉默无语的文本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充满魅力、鲜活的教学内容,赋予了文体以飞扬的生命力。在老师富有启笛性和亲和力的语言导引下,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惟恐自己没有展示和表现的机会。他们灵活地采用了读、听、看、演、讨论、争辩等各种形式。在此过程中,课堂变成了求知的乐园。学生的参与意识、想象力、创造力都得以超乎预想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挖掘。此时,沉默已不再是金。“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事理说明文的特征,说明的语言、顺序等”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教完本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是没有好的学生和文本,而是现代课堂呼唤让文本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好的教学语言、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谢谢大家。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

今天,听了姚老师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感受到了姚老师独特的教学魅力,成竹在胸的把握,沉静的气质,以下就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粗略认识。

一、从教学目标看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姚老师在课堂中紧紧地握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揣摩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对说明方法的探究提高了学生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运用科学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本堂课很好的完成了这些目标。

二、从教学程序看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从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生动说明的语言特点,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自然地体味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力。在朗读过程中配以优美的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更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学生自然而然的跟着音乐朗读,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在对说明方法进行探究中,放手让学生寻找说明方法,提高了学生按照要求准确提炼信息的能力,和发撒性思维能力。在对说明方法的探究前提出了具体、准确的默读要求,这是对学生默读习惯乃至学习习惯的培养,解决了学生平时似乎会默读,但又不确定到底该怎样。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

2、积累7个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熟练地借助拼音,在语言环境中认读10个生字。

2、学习“大口框”,在描写的过程中掌握四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大自然可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瞧,现在它就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2、谁会读这个秘密?[出示第一小节]

3、原来大自然也有语言。[出示课题]

4、自: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言:

(1)你是怎样认识这个字?

(2)给它找朋友。

5、齐读课题。

6、过渡:虽然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不会说话,但是许多现象告诉我们许多有趣的知识,你们听。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范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音乐]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读词语,注意平翘舌音

(2)区别字形并组词(甩、准)

(3)书空“圈”字,你知道这个字的部首吗?

(4)给“临”扩词

三、感情朗读,进行背诵

1、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语言?[示句]

2、第二节

(1)会读这句话的小朋友起立,齐读。

(2)“准是”什么意思?

(3)填空:[白云飘得高高,_________,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4)背诵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五节

(1)你能找到“往”的近义词吗?

(2)一道道圈圈是什么?(年轮)

(3)“甩”的动作是怎样的?(摇动、摆动)

4、“我问你答”的游戏(教师引背)

四、第六小节

1、引读

2、妙:怎样记住它?“妙不可言”什么意思?

粗:找好朋友

3、为什么说大自然的语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4、那么只有怎么做,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示句]

五、拓展、巩固

1、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你们能不能也当小诗人,照着课文的样子也来编一段小诗?

3、读词语开火车

4、书写指导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1500字


作为一名传播知识的教师,一般都会被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可以帮助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那么有哪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是能给我们参考的呢?课件之家编辑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

2、积累7个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熟练地借助拼音,在语言环境中认读10个生字。

2、学习“大口框”,在描写的过程中掌握四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大自然可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瞧,现在它就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2、谁会读这个秘密?[出示第一小节]

3、原来大自然也有语言。[出示课题]

4、自: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言:

(1)你是怎样认识这个字?

(2)给它找朋友。

5、齐读课题。

6、过渡:虽然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不会说话,但是许多现象告诉我们许多有趣的知识,你们听。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范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音乐]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读词语,注意平翘舌音

(2)区别字形并组词(甩、准)

(3)书空“圈”字,你知道这个字的部首吗?

(4)给“临”扩词

三、感情朗读,进行背诵

1、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语言?[示句]

2、第二节

(1)会读这句话的小朋友起立,齐读。

(2)“准是”什么意思?

(3)填空:[白云飘得高高,_________,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4)背诵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五节

(1)你能找到“往”的近义词吗?

(2)一道道圈圈是什么?(年轮)

(3)“甩”的动作是怎样的?(摇动、摆动)

4、“我问你答”的游戏(教师引背)

四、第六小节

1、引读

2、妙:怎样记住它?“妙不可言”什么意思?

粗:找好朋友

3、为什么说大自然的语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4、那么只有怎么做,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示句]

五、拓展、巩固

1、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你们能不能也当小诗人,照着课文的样子也来编一段小诗?

3、读词语开火车

4、书写指导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钱云霞:

岁月无声,自然无语,然而此处无声胜有声,街畔摇曳的柳枝,一抹新绿,一丝鹅黄,无不是大自然向我们传达的睿言智语。当春以绿的讯息再次临入我们双眸的时候,我们一语组向全校老师汇报了一节满意课《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首诗歌,教材审定前是小语第七册。上一轮新课程改革中被编入第二册。本课所在的单元目标指出:要继续以识字教学和朗读训练为重点,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读读、画画、议议的读书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神秘,养成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好习惯。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结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执教者崔老师作了精心的设计构想,下面就请她作具体介绍。

崔恒曙: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组的全体成员,谢谢你们给了我一次锻炼的机会,很惭愧!并不能代表我们组的水平,与其说是满意课,倒不如说是我来到实小学习了近一年的汇报课更合适。下面我来说说我教这一课的教学设想。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诗歌,共有五节,第二、三、四节以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山巅的三叶虫化石为例,说明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的科普性较强,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不是很近,许多字、词、句学生难于朗读、难于理解,我们组在集体备课时确立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这三种大自然的语言,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像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使人联想到事物的发生和变化。让学生学会在读中发现,在读中学会质疑,培养探究意识,初步学生合作,在朗读、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丰富语言积累。

主要教学过程分五步:第一步,复习生字词,课件演示秋天黄叶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阅读的兴趣。第二步,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象画面,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理解大自然的语言铺路。第三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阅读中学会发现,鼓励学生提问,在质疑中初步学会探究。第四步,根据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第五步,拓展延伸。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钱云霞:

如果说教学构想是我们理想中的摩天大厦,那么在课堂上付诸实施的才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现实工程。虽然这张设计图纸我们曾几易其稿,但语文教学课堂的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使我们对课堂中的一切还不能百分之百的了如指掌。下面就请各位结合备课时的构想及操作中的实况谈谈自己听课后的感想。

丁品岚: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应该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目的,崔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用商量、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唤醒学生的潜能,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对,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那大自然对我们说了哪些悄悄话?说说看,自己最喜欢哪种大自然的语言?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学生对话的愿望也就油然而生。

姜梅:

崔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有位教育工作者颇有体会地谈道,备课时教师要常常做到换位思考:有时要像一个音乐教师一样在文中找找音乐元素,有时也要像美术教师一样在文中找找美的色彩,有时还要像一个数学教师一样去假设、求证、推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跨学科学习,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从教材来看,大自然的语言本来就是丰富多样:草长莺飞,落叶飘舞,蝌蚪游戈群星闪烁都是音乐、色彩的自然融合,同样,大自然的语言更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崔老师的教学设计以语文学习为主轴,整合音乐、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图画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音乐、美术、自然等相互交融的立体化的语言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审美化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语言,获得读文后的愉悦感收获感,提高情感的价值和审美的价值。

杜薇: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教学方法呈现模式化,先是一灌到底,后是一问到底,甚至于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事事关心,实际上是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教师成为教参的传声筒,语文课缺乏灵活与生动,崔老师在这节课中能够更新观念,依据新的语文课程倡导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原则,选取了平等对话这一鲜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蹲下身子和学生共同寻找、探究大自然特有的语言在告诉着人们哪些新奇的知识,并以此为立足点,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在拓展延伸中领会,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观察自然的好处,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并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在这节课上,对于学生崔老师做得最多的是唤醒,而不是灌输,更多的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更多的是平等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由于教法得当,学生自始至终一直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进行着学习活动,我想长此以往,学生将会更加心智灵慧。

程晓琳: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上课伊始,崔老师通过播放课件中的配乐阅读诗歌,让学生聆听使他们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及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山泉般优美的音乐、天籁般甜美的嗓音,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把他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

丁素红:

我认为本节课中合作学习这个环节也是一个亮点。接下来,我就这方面谈几点想法:

合作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师生、生生及组际之间的多边活动为载体,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立体化的多层次的学习方法,本课教学中,崔老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学习方式分三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步,同桌讨论选读文中某一自然段;第二步,根据文字提示,我们小组读了第____自然段,这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________,它告诉我们_________。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第三步,让学生分组汇报所得,充分体现了合作法的以下几点优势。

1、体现了开放性教学的优点,有利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2、体现了学生主体的人人参与、个个投入、共同探讨、合作解决及信息共享的目标。

3、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4、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的观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能力。

沈农:

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我认为是注重情感投资。注重情感投资,就能在教学中起鼓舞、唤醒、激励的作用。以亲切的态度设置问题情境,以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学生去思考面临的问题,以热情帮助的态度给学生以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知识,以亲切、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回答。这种具有吸引力的教学,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乐于学习,积极思考,并且在学习中获得满足,得到提高。

吴海林:

刚才沈老师谈到了在这节课中,老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确是这样,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它的技能包括听、读、说、写。读是为了感知语言文字,体验作者的情感;而说是为了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让别人听明白。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在他们正式接触规范的语言之始,如何对他们进行说话训练,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呢?崔老师的这节课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很好的诠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联系生活,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愿望,使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如学生在经历了阅读感悟,同桌合作讨论后,老师出示了这样的一个说话题:我们小组读了第______节,这节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______,它告诉我们_______。让学生根据此题,结合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进行说话练习。此时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说话经验,积极地练习把话说通顺、说完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想出新办法,产生新感悟,因而顺利完成练习。

其实,本节课上,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崔老师润物无声的说话指导:如自己的榜样示范,对学生发言中完整、规范的说话加以肯定,对不规范的加以更正、指点。真正做到让学生从学习之初就养成把话说通顺、讲完整,表达明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使语言更好地发挥其交际功能。

赵秋芹:

我认为本节课还有一个出色的亮点:即电教媒体的使用,我想,听过课的老师一定会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大家都知道,我们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直觉地对色彩、图像、动画、故事等感兴趣,崔老师所设计的课件,正符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课件集色彩斑澜的图片,生动有趣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等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图文并茂,动静的相融的教学情形。这一切直接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从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如上课不久,崔老师通过课件展示了一幅秋叶飘落图在秋风的轻轻吹拂下,一片片黄叶离开了大树,投入大地的怀抱。动态的画面,绚丽的色彩,再配以悠扬的背景音乐,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当崔老师适时提出你看到什么?知道了什么时?我们看到课堂上小手如林,真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再如课堂进行到一半左右时,这个时段正是孩子们学习疲乏,处于注意焕散的阶段,崔老师结合学生的提问,不失时机地展示了小蝌蚪在水里游,水中的大鱼等几幅图,丰富的画面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学生,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真正做到了课进行,趣盎然。

还有如在全文结束后,崔老师又利用课件展示了几幅自己搜集的大自然的几种现象:蚂蚁搬家、电闪雷鸣、繁星满天,熟悉生存了情形,再次唤起了学生的热情,大家纷纷走上讲台,展示了自己搜集的大自然奇妙的语言,整个课堂被推向了高潮,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效果。

姜梅:

这一点我也有同感,我觉得崔老师能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与自然与社会对话,学生由树的年龄发现了岁月的痕迹,从绿叶、鸟声、放飞的风筝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并能用画笔将自己观察诵读领悟到的内容展现出来。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练就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智慧之眼。

丁品岚:

从课上的情况来看,崔老师不但能综合开发课本资源,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而且能很好地把握住不同学科知识整合的切入点,抓住有利于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创意,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师生问候的英语对话,用英文数大鱼身上的圈圈,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大自然的语言都是学生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的颇具匠心自是不言而喻了。

杜薇: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生生、师生情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崔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大家可能都记得崔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镶嵌这个词时,用橡皮泥捏成山的模型,并让学生亲手将珠子镶嵌于山的模型中,这样学生将自己对词语的理解与老师提供的实践机会融合在一起,以师助生,以生教生,形象、直观地帮助部分有疑惑的学生解决了疑难问题。

钱云霞:

刚才大家从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小组合作学习及跨学科综合学习相互渗透等七个方面谈了自己听课后的感想,那么如果现在来教这节课,你们认为还可以怎么上呢?

程晓琳:

我提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在帮助学生理解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也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时,不妨编个小故事,以三叶虫的口吻叙述自己从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海中,然后经历地壳运动,最后形成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沈农:

我认为在朗读指导中要注意,一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朗读指导时,采用教师先带表情范读,让学生听后直观感悟用什么语气读,接着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表情与语气朗读,比直接说用什么语气来读要好。

钱云霞:

本文是一首诗歌,它兼有音乐美和情境美的特点,这些言语对刚跨入书面语大门的孩子来说,对他们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觉得这一节课可以多一点让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在自读自悟环节中,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再通过读书感悟来解疑,这样也许学生会更受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我想,这句话在我们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是一种观念,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心胸宽广,乐观向上的气质,需要教师具有自尊、自信、自持的精神,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怀,需要教师具有一种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味,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真诚的祝愿,我们的课堂多一些熟读深思子自明的自主;多一些青山正补墙头绿的合作,多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探究。感谢您参与本期教学反思沙龙,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诗歌,共有五节,第二、三、四节以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山巅的三叶虫化石为例,说明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学会两个生字,认识新词,理解

三种大自然的语言,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像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一、本节课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在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低下身子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用商量、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唤醒学生的潜能,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把课堂留给学生。

(二)这堂课我借助电教手段,为低年级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

尤其是学生看到三叶虫化石的图片时,激起学生们浓烈的兴趣。

(三)整节课的环节清晰,有低年级的年级特色。

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有: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认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小练笔。整节课设计过程中,我注意到低年级教材的特点,正确把握了教学要求,使得这节课体现出低年级以识字为主的年级特色。

(四)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让学生朗读,有自渎、同桌互读、指名朗读,也有边读边思考,学生的朗读比较有味道,说明平时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还是比较到位的。朗读的形式不一,目的确是明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自渎、自悟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在讲解第四小节时,有质疑这一环节的设置,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喜马拉雅山的山巅发现三叶虫化石就说哪里曾是汪洋一片呢?”这个问题的设计的难度大了,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怎么引导都得不到预想的答案。解决方法就是降低难度,让学生知道在这小节大自然用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的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哪个地方是一片大海就可以了。低年级课文的学习主要任务应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上,不能像中高年级要求的细、深、透,应体现出低年级的年级特色。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学生不太熟悉、也不太感兴趣的物候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通过“摘、理、品”的教学操作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了课文字词学习、主要信息的筛选、说明顺序的梳理、生动语言的品味,《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1、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

课上,我毫不吝啬的在课堂上给了学生15分钟的自由朗读时间,并按照我的预设教学程序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虽然这篇文章用了60分钟,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和学生都很轻松的在进行对话交流。学生的知识生成都来源于在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读书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教学反思《《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2、用激情感动学生。

无论是诗歌、小说

、散文、还是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都是作者情感创作的灵魂,一篇课文,要让学生感动,教师必先感动,教师要先吃透教材,达到对课文的整合与拆分的境界,寻找课文的美点、焦点与学生交流对话,课堂上,用自己的激情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感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和美好情操及作者深邃的思想。

在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语文,要走在语文的道路上,让学生在朗读、品词赏句的基础上感受语文魅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大自然的语言是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蕴含着一些科学常识。我在处理这篇课文的时候,努力上成一篇语文课,而不是常识课。课文中“准是”一词的处理,通过换字(一定、肯定)处理,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往”这个词的词义理解,则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此外,“妙不可言”这个词,则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管齐下,收到了实效。此外,以读代讲,是一种极好的语言文字的训练。采用了各种形式读。小班教学、小组围坐,便于讨论,互助、互帮精神的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答疑,组长带领下的自主学习,较为全面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那就是面向全体。

在学生读文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逗点”、“年轮”、“鱼鳞”、“三叶虫”、“漂砾”,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加入了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视频资料。不仅让学生明白自然现象,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句子的内容,还能令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理解“妙不可言”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规律,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课堂始终呈现活跃、和谐的气氛。其中李政霖同学大胆质疑、善于观察给听课的领导、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读到“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他问道:“那如果看不到白云,明天就一定不是晴天吗?”当一个小组表演秋天大雁编队飞行时,他敏锐地观察到这几个同学是从北往南飞了。到最后一个仿写环节:“结合你平时观察到的、积累到的或搜集到的资料模仿本课也写一节描写大自然语言的诗歌吧!”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普知识性儿童小诗。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诗歌文字浅显,文笔优美。

教完本课,我觉得自己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闪光点是:

1、转换语言文字的叙述形式。小诗中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文字更加充满童真童趣,更加接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我则调动孩子们一起将小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改编。如小诗的第七小节“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我示范给孩子们可以这样改编文字:“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金鱼身体上的鱼鳞,你们知道我还有什么作用吗,那就是我可以告诉你我的主人金鱼有几岁了呢!我有几个圈圈,就说明金鱼有几岁了。怎么样小朋友们,今天知道这个小秘密感觉很开心吧?”这样一来,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这让孩子们对于这篇诗文的每一个小节更有了进行改编的乐趣,让每节小诗更加充满童话的色彩,将学习知识与创作语言故事紧密地融为了一体。后来孩子们又对其它几个小节,如:小蝌蚪、大树年轮、大雁、三叶虫等小节都做了语言文字的改编,从而改变了一种原有的教学方式,更让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特别是小诗的第四和第五小节,讲的是蝌蚪和大雁带给我们的关于大自然的语言。对于蝌蚪和大雁孩子们并不陌生,蝌蚪像黑色的“逗点”,大雁像省略号一串,此时,我便会引导孩子们在脑海里进行充分想象,同时借助书中提供的画面,感受两种小动物不同的可爱之处,最后再让孩子们进行感情朗读。这两个小节中分别有两句反问的语气,更加使文字充满了童趣,但孩子们的语气还不是很到位,后来经过我的范读和转换句子形式来提醒孩子们去读,最终能让孩子们达到了有感情去读。

3、诗歌的创编。课后我布置孩子们回去搜集整合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写一写,如果能写成诗歌就更好了。”班级多数孩子,特别是普通组和提高组的孩子们几乎都去搜集有关大自然的语言了,有的是关于谚语的,如“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等等类似的天气方面的谚语;有的则是将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7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岁月无声,自然无语,然而此处无声胜有声,街畔摇曳的柳枝,一抹新绿,一丝鹅黄,无不是大自然向我们传达的睿言智语。《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诗歌,共有五节,第二、三、四节以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山巅的三叶虫化石为例,说明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学会两个生字,认识新词,理解三种大自然的语言,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像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一、本节课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在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低下身子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用商量、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唤醒学生的潜能,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把课堂留给学生。

(二)这堂课我借助电教手段,为低年级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

尤其是学生看到三叶虫化石的图片时,激起学生们浓烈的兴趣。

(三)整节课的环节清晰,有低年级的年级特色。

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有: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认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小练笔。整节课设计过程中,我注意到低年级教材的特点,正确把握了教学要求,使得这节课体现出低年级以识字为主的年级特色。

(四)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让学生朗读,有自渎、同桌互读、指名朗读,也有边读边思考,学生的朗读比较有味道,说明平时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还是比较到位的。朗读的形式不一,目的确是明确的,就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们自渎、自悟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在讲解第四小节时,有质疑这一环节的设置,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喜马拉雅山的山巅发现三叶虫化石就说哪里曾是汪洋一片呢?”这个问题的设计的难度大了,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怎么引导都得不到预想的答案。解决方法就是降低难度,让学生知道在这小节大自然用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的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哪个地方是一片大海就可以了。低年级课文的学习主要任务应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上,不能像中高年级要求的细、深、透,应体现出低年级的年级特色。

几天前,我读了一篇文章《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语文教研员吴琳撰写的。读完她的文章后当时真是心潮澎湃,她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可谓入木三分,解读的丝丝入扣,真是学海无涯呀。我以吴琳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与老师们共勉:理想的语文课堂就像一盏灯,总在不远的前方召唤着我们,让我们怀着语文教学的理想去追求理想的语文课堂吧,在追求的路上,我们痛并快乐着。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8

八年级语文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有效互动,积极评价,营造民主氛围

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的状态,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真正的民主课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当然教师的鼓励也相当的重要,课堂上出现了另我很吃惊的现象,该生平时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端正,而且从来不在课堂举手发言,可是令我以及全班同学都很吃惊的是他竟然举手了,因此,我当即给予表扬,没有想到他回答的还真不错。可见,在知识的建构中,学习环境要被鼓励,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向其他人展示,这不仅发展了他们自己的理解能力,而且也使他对这门学科逐渐有了兴趣。

败笔:

1.教材钻研得不够深入

在课外延伸环节,问题才真正出现,因为很多学生找的农谚其实并不包含物候知识,可是我因为没有把关于物候的知识进行钻研,自己对于这块知识都是似懂非懂的,也就没有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更正,导致学生上完这节课后仍然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物候现象,所以这应该是我这节课的一个重大失误,教研员说的非常对,我的这节课属于浅入浅出,但是该说明的问题仍然要带着学生解决,这篇课文的标题是叫大自然的语言,但教师也不能泛泛而上,因为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应知道其实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物候的,而物候现象课文中说的很清楚,指的就是动物和植物方面的自然现象。我想我对于教材的钻研实在是太欠缺了。苏霍姆林斯基曾举过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的案例:他上了一堂很精彩的公开课,课后有人请教他,到底花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教师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才是我们教师真正应该效法的地方。一位老师说:“一个好老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学习者,走出职业的孤独感,向天地山水的百态学习,其次才是教书。”教师自己要吃透教材,并能自由驾驭教材,联系实际,做到深入浅出,才能真正向学生传授知识。其实对于这次的'课,我觉得反映出不少问题,因为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在照本宣科,缺少一个钻研思考的过程,所以总会出现漏洞。而别人总能发现很多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真的提高了自己。

2.细节问题的处理不够严谨

给我的第二个重要感触是细节问题,因为当时我用的是课件上的,有一个环节是通过一组图片来显示季节的变换,用的是四个季节中能具代表的花,比如春天是桃花、夏天是荷花、秋天是桂花、冬天是梅花,想通过这几张图片告诉学生这些花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它们能告诉我们季节的变换,可是我用的梅花的图片本来是想代表冬天的,但选的却是春梅而不是腊梅。我一直没有发现这个小细节,但是教研员很快就发现了,说明我的课件做的不够严谨,虽然我在之前已经很多次放映却都没有发现。还有一处就是在预习检查时有一个“衰”字,我把它当成了多音字,而事实上这个字并不是,而是有古今音的区别,人家都说细节处看成败,所以一节课的好坏真的也能看出是否“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啊!

以上是本人对《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反思。我把它写出来,希望把它作为课改进程中的一个靶子,指导我前进:继承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做一个真正对学生能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相关文章

  • 大班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话怎么写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中不要用笼统的说法。怎样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话怎么写”,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本次活动我将《大自然的语言》定位于大班科学领域。大自然丰富多彩、变幻万千,它的语...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1500字 作为一名传播知识的教师,一般都会被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可以帮助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那么有哪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是能给我们参考的呢?课件之家编辑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 [精]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精选4篇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需要写很多文档资料,在写作前我们可以把范文当做参考,有了范文,我们的写法可以多样化更有创意,如果一篇范文什么都写,能体现出中心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精选4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学完课文后,我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并课外搜集阅读有关人类...
    时间:05-01 大自然启示教学反思    
  •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范文精选 课件之家专题“大自然声音教学反思”为你推荐以下内容。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也是在心灵和智慧上的引路人,教案可以提前帮助老师预习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迅速了解教学的核心任务,你会为寻找一篇好的教案模板而苦恼嘛?根据你的需要,我们精心整理了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范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时间:03-15 大自然声音教学反思    
  •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模板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要过于单调,教案的编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质。教案有利于开拓新的知识领域的关键,有专门针对编写教案展开的课程吗?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模板,欢迎你的品鉴!教学目的: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2、学会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学习重点: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2...